2017-成都新都利民梯次

 

成都新都利民學校

2017/8/3 – 2017/8/10

 

楊語凡   公共行政學系一年級............................................................................................1

賴晏晏   土耳其語文學系二年級........................................................................................4

張采晴    歷史學系一年級...................................................................................................7

謝巧琳(跨梯次)   財政學系一年級..............................................................................13

陳曦(跨梯次)      公共行政學系一年級......................................................................18

林育民(跨梯次)   政治系博士一年級..........................................................................21

 

 

 

楊語凡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二年級

    加上兩天培訓,總共十天的英文鄉村品格營成都梯次令人印象深刻,首先是出發當天,一大早便懷著忐忑不安的心前往桃園國際機場,畢竟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營隊,在面對未知的環境時,人總是會感到不安心,接著便跟三個同伴分別是嘉雯、晏晏跟采晴,由於嘉雯及晏晏皆不是第一次參加這個營隊,因此在機場看到他們時,心裡也踏實了一些,算是覺得有人可以引導自己的一種感覺吧。然後一行人就在稀鬆平常的互相聊天之下,經歷了差不多四個小時的航行時間,成功從台灣到達成都雙流機場了。一下飛機,出了機場後,迎來的是跟台北有著差不多溫度的風,以及到處皆是簡體字的環境,說真的,跟在台北的感受真的差不會太多,畢竟這裡也說著普通話。在機場我們也沒有多做停留,直接就從雙流機場打車前往我們的目的地-新都利民學校。

    記得坐了接近兩個小時的車後,到了我們位於利民學校附近的旅店時,已經傍晚了,我們一行人跟我們從河南靈寶來的四位同伴會合吃了晚餐後,這一天總算是結束了,明後兩天便是正式的營隊訓練。值得一提的是,一到這裡,映入眼簾的並不是我想像中的"中國農村",而是給我一種近似於介於農村以及都市中間那種正在開發中的農村的感覺,高樓建築也是隨處可見,紅綠燈、公車、道路規劃等等齊全的地方,實在很難說服我這是一個鄉村,不過很快的我就知道了我們英文品格營之所以來這裡的理由了,原來這裡其實就是國高中社會課本裡面常常提到過的一種典型的地方,那就是文化層次跟不上器物層次的環境,其實不只這裡,現在中國很多地方皆是如此,由於中央政府大力推動硬體方面的設備,使得器物進步快速,導致人民的文化及素養跟不上器物的迅速變化,造成一種不協調的落差感,我想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營隊才會選擇這個,雖然硬體方面皆已從農村脫離但民眾的素質仍無法跟上的地方來服務。

    隔天一早,我們便前往利民學校去實際勘查,也認識了其他同是這一次營隊的夥伴,有四川大學來的曹鈺、沐蘭、及思瑜跟天津大學的澤坤還有利民學校的邱老師,最後是來自四川NGO組織匯智的小宏老師。其實我覺得營隊有了這些當地人的加入是非常不錯的,因為這樣一來,我們營隊就不再只是自我侷限在台灣人的思維當中,而是可以藉由他們的加入,來提供我們相較於台灣不同的想法及理念,且將兩者的想法加以融合、統整後,使我們知的教學對於當地小孩更有幫助,也讓我們彼此都跳脫了既有框架的束縛。

    為期八天的營隊就在營前訓練結束後展開,原本已經開始覺得適應了這裡環境的我卻也開始緊張了起來,原因當然豪不意外的,就是因為第一天我就要進行我英文教學的處女秀了,這當然使我非常的緊張,畢竟之後再多的試教終究是紙上談兵,跟實際教學的壯況根本不能一概而論,而面對這種緊張的情況,正常人基本上都會有著七上八下的心情吧,所以我也不意外,但總而言之,第一天的教學就這麼展開了。首先開場的破冰當然不是我這菜鳥可以勝任的,於是便交給營隊大學姐-嘉雯來帶領,結果當然還不意外的順利的讓學生都有了在身在營隊的感覺了。再來便是令我這次營隊中,印想最為深刻的時刻了,就是當天我所負責的How do you do這首主歌後半部的教學,而為什麼說是印象最深刻呢,就是因為我那堂課教的無比的淒慘,是的沒錯,真的只能用悽慘來形容,整堂課幾乎都是我一個人在台上演獨腳戲,學生完全都沒有參與要課堂中的感覺,這種一個人在台上拼命的教,然後台下卻一點回饋都沒有的感覺的很不好,所以整節課就真的我一個人在台上乾乾的一直在講解英文歌,要不是那邊的學生還算坐得住,我看我上課上不到十分鐘,學生就要睡著了吧!或許我可以用地一次上台難免會這樣來當作今天教學失敗的藉口,但說真的,我地一天的表現真的連我自己也感到非常的失望,似乎整個學期的培訓以及幾次下來的試教都白費了一樣,這也再次證明了,培訓裡面的試教效果真的是有限的!

    有了第一天的慘痛經驗後,我也下定決心要有所作為,畢竟營隊連一半都還沒到,要一直保持這種爛到不行的教學模式,就算我臉皮厚到不想有所改變,同是大班同伴的陳曦跟嘉雯應該也會看不下去吧,所以之後我便在別人在教課的時候,用心的觀察別人的教學技巧,以及整個教學氣氛,並仔細的思考是否能在我的教學中用的上,同時也在每天課程結束後的空閒時間,將自己所想到的教學方法講述一次給比我更有經驗的學長姐聽,看看是否可行,且還有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最後將明天要用的教學大綱定案之後,反覆地在腦中演練幾次,以確保上台之後不會因為腦中空白而不知道接下來要做甚麼。俗話說的好,皇天不負苦心人,努力總還是會有回報的,在第一天的慘痛經驗後,我用了上述這些方式來調整並精進我的教學方式,而我的教學氣氛也漸漸建立了起來,一種不同於嘉雯、陳曦等等的教學模式,屬於楊語凡自己的教學模式在第三第四天後逐漸感染整班級,之後的教學也算是順利的度過了,當然雖說是漸入佳境,不過在大班老師當中,我的經驗仍然還是最少的,但是無論如何,不再停滯不前這點倒是令我十分的滿意。

    關於教學的部分其實就如同上述所說的,算是一個穩定成長的狀態,基本上沒有麼好再加以說明的,除了這部分之外,我想要說的事跟學生們互動的情況,基本上,前面幾天都是很輕鬆的狀態,不會要求他們念或背哪首歌,畢竟營隊才剛開始,總是要先培養學生學習英文的興趣,不時和在前面幾天就讓他們感受到壓力,所以我們前面幾天也是不會在下課時間主動找學生練歌。的了第四第五天,雖說不要讓他們有太大壓力,但一想到在營隊最後一天有學生的成果發表,那時他們要上台藉由唱英文個來發表成果,我們壓力也就來了,畢竟要學生在四五天的時間內可以唱一首英文歌不算是一件簡單的事,這是需要都加練習的,所以到了這個時候,老師們都會主動在下課時找學生練歌,而在這的過程中,可以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在你主動地去找某個學生練歌時,之後他就會主動來找你而不會找其他老師了,當然這有很多原因的干擾啦,像是個人獎勵制度的印章、微笑貼紙以及造型貼紙啊,不過這倒是真的有點像在培養固定客群的感覺,所以在營隊快結束後都會看到一個現象,就是每個學生都會找固定的老師來練歌,也就使得每個老師會對某幾個學生印象比較深刻,某幾個就因為比較沒有接觸而不太熱絡。

    持續八天的營隊,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因為它並沒有長到會讓學生甚至是老師都會因為要離開而依依不捨,卻也沒有短到學生以及老師都還沒完全認識下便結束了,不過,必須要說的是,辛苦的時間總是漫長的,正如同一開始我需要一直挑整教學方式的時候,那時的我總是覺得時間好慢,但是,當我正開始適合整個營隊的時候,營隊卻已經來到了第六第七天了,我很難說這個營隊究竟是長是短,但是我要說的是,這是營隊結束後,讓我感受到的已經不僅僅是時間上的流動,同時,我覺感受到了自我的提升與成長,舉例來說,如我的教學技巧確實地在這個營隊得到了成長,又我對於世界的認識也更近一步,畢竟成都也算是中國有名的文化之都,更甚至是人與人之間互動技巧,特別是跟當地人的互動技巧,也更上一層樓了。我不能說這個營隊給了我超級多的東西,但是我要說,這個營隊給了我生命的成長中豐厚的養分,我不知道我之後會不會繼續參加這個營隊,但是我知道,參加這個營隊,從來就沒有讓我後悔過!

 

 

 

賴晏晏

國立政治大學土耳其語文學系二年級

    今年第二年參加英文營,算是我參與的第三個梯次。而帶著再次的想像,我又來到了舊地:成都。去年也參與了成都梯次,所

以成都對我來說不是第一次,小班對我來說也不是新鮮事,但每一次,都必定會有新的體驗。這回來到了新都區,在成都市四環外,雖然離市中心仍有些距離,但是環境比起去年所參加的同樣在成都新都區的中科育才學校卻是繁華許多:超市、藥局、銀行與一家家餐館林立;隊員們所住賓館外面即是大馬路(蓉都大道)、利民學校社區外有商場大樓正在興建中、地鐵即將開通......看著這樣現代又資源豐富的環境,我不禁開始想像,兩天後我們面對的學生到底會是怎樣呢?

    一個一個又一個的小人兒走進學校,英語夏令營總算開始。看著台下的一雙雙眼睛,一年前的英文營的感覺湧入我心,既熟悉又陌生。我看你,你看他,他看她,她看我。事隔一年走上小學教室講台,雖然難免有些生疏,但我感覺我不如去年的我那般怯場與害怕。一天的熟悉之後,我開始對這些學生有些瞭解:這裡孩子相對來說很乖,或許是城市的關係,他們其實有相當的紀律與規矩,有些較皮的學生,只要花點氣力管住他,他也多少會聽你的。但是另一方面,或許因為面對的有些是三年級小學生的關係,因此他們專注度不夠。一節四十五分鐘的課程,可能十分鐘後他們漸漸就會沒有耐心,尤其到了營隊三、四天,隨著他們對於營隊本身與營隊老師們越來越熟悉後,可以看出某些部分的小學生略顯疲態。其實,他們就像顆跳動的小皮球,剛好在劇烈的彈跳時期,非常難將他們拴住。對於孩子的韌性,我一方面不意外,一方面又對自己有些沮喪。因為知道自己是屬於溫和型的老師,所以我給學生的感覺可能比較像是鄰家大姊姊而不是嚴肅老師,往往這群三、四年級學生們總是精力旺盛,很多時候像是做遊戲,或是點心歌教學等進行較為輕鬆活動時,他們通常都如猛獸出柙般活力充沛,班上氣氛很容易到達失控狀態,這時往往都是較為兇悍的另一位老師出面來管秩序。即使如此,其他時候像是在台上講話或英文歌教學或帶活動時,我仍能感覺到這個台上的我比去年更有自信,台風也更穩健些了。進步速度雖慢,但我知道,我正在進步中。

    我享受台上的教學,我也喜歡私底下跟學生們聊天。我覺得,在跟這群想法相對單純的大陸小學生聊天中,能夠得到他們非常真誠、真摯的童言童語。其中,有一位三年級小女孩,她的英文名字叫「Cindy」。一天中午我留在學校值班,她待我旁邊看我在做啥,我問Cindy還喜歡英文營嗎,她略帶害羞的點點頭,我問她為甚麼,Cindy說:「跟學校教的不一樣,這裏唱英文歌,挺好的。」接著Cindy又突然一本正經的對我說:「我不是怎麼喜歡英文,可是我覺得應該要學習,因為英文很重要嘛。」看著她天真的臉與這番天真的話,我其實有些驚訝與感動,小小年紀,雖然調皮,卻也多多少少明白一些大人給的所謂的大道理。相比與台灣的小學生,這些大陸小學生給我的感覺是:積極與能言善道。除了某些較害羞的學生之外,當台上有老師問問題拋給台下學生的時後,我發現會有很多人舉手想要回答,回答時通常也會給出很豐富的描述。還記得有次在環保的合班課中,台上老師用了一張北極熊站在冰山一角的圖片來問學生們圖片中發生什麼事情,若是台灣的學生,可能會言簡意賅的回答「全球暖化」,而這裡的學生則是會把答案描述得很豐富:「因為人類會做一些不好的事,像是排放廢氣、亂丟垃圾(ㄌㄚ ㄐㄧ),造成北極熊的家園被破壞,沒有地方住......」

    來到成都梯次,今年營隊中相較去年為不一樣的其中之一是「團體制度」。團體制度在今年寒假南河營實施的非常成功。而沒去過南河梯次的我,這個團體制度對我來說是一個較新的教學方式。我自己理解是,團體制度也是一種鼓勵方法,其實就是變換教學的一種。團體制度強調「小組」:小組學生與小組學生間的互動、小組學生們與老師的互動。因此,每一人對小組的認同感很重要,老師的自我魅力也非常重要。然而,帶領小組也是參與英文營的每位老師們需要下的一項功夫。在這次我帶的小組裡,有個很皮很皮的小男生,英文名叫Daniel。Daniel他在理工之手作方面非常厲害,可是在學習英文歌曲方面,卻是最令我頭疼的那一個。每次小組教學時,他往往就是站不住也管不住,身體像長了蟲般一直在動,喚他Daniel、Daniel的,他就跑更遠。這邊我來分享其中一天帶小組的經驗。一天,王老師來我的小組,幫忙我帶著組上的四位女生練習歌曲,我則專注盯著調皮Daniel與另一位男生Tom。當時我蹲在地上並一句一句教他,他發現老師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他也發現自己需要時時刻刻對老師的問題給出回覆,所以他無暇在於自己的事,注意力也有所集中。因此當我掌握所有他的精神時,接著我再誇他兩句,給予他信心。無形之中,這個好動的小孩其實能夠靜下心來跟著我一起唸英文,我對於他的進步也感到頗欣慰。後來,只要我專注在他身上,而另一位大陸志工負責帶領其他人練唱英文歌,小組的學習效果都能不錯。

        八天營期說短不短,說長不長,之前是覺得前四天覺得過得好慢好慢,後四天飛也似的過去了,這次則是覺得每天都過得好慢,怎麼引頸期盼的第八天永遠不會到來似的。三、四年級小孩雖然可愛,講話仍十分天真無邪,但另一方面也十分難帶。後幾天營期,我們小班老師開會時都要想著隔天可以變出什麼花招,好讓這些小(屁)孩能夠專心一點。這種時候,台上老師如何變換教學就非常重要,如同用「團體制度」鼓勵他們。老師們會說:「如果沒有一起唱歌就拿不到線索單囉」、「最後一天可以去找寶藏喔」......用這些半鼓勵半威脅似的話語在他們練歌練累時激勵他們,大多時候都能產生作用,小學生聽到後,也拼了命似的說什麼也想要拿到線索單、想要找到寶藏。他們真是可愛。

    除了教學的時候會想著要如何教,其他時間我喜歡觀察人事物,包括觀察小朋友們、觀察這個社區、觀察這個學校、還有觀察英文營的夥伴們。第二天的合班課是環保相關的生活教育,我對陳曦的表現印象深刻。我看著她在台上,感覺得出她已經有一定的架勢,讓人感覺是很有自信的,我十分佩服。另一位我欣賞的對象是隊長陳嘉雯,去年莆田梯次跟她一起帶過小班,當時觀賞並學習了許多她的教學方法,而今年雖然我們倆帶不同班級,但我仍感受到嘉雯她在帶班方面成長也成熟許多,不只是帶領大班學生,在帶領我們英文營所有隊員也是如此,能跟她一同出隊,我覺得我學習到好多好多。嘉雯是位可貴的學習對象、出色的領袖、值得的隊員、與好的夥伴。英文營的確是一個可以讓你自我成長、自我檢視的地方。

    第一次參加,新生作為一張白紙接受關於英文營的一切人事物。有人說,實際來到營隊才發現先前在學校的培訓三週比不過實地實戰的三天,我覺得,這話說得一點也沒錯,在這裡所有的實戰經驗,如初上台的恐懼、面對小孩不受控的不確定等等,這些感覺都是真真實實而且在台灣無法模擬的,儘管已經先在台灣試教過,但實際站上台的感覺真的就是不一樣。而老師如何在一節四十五分鐘的課程變化出吸引學生的東西,其實是需要有些功力的。我作為一個參與英文營三次的舊生,這次來到成都梯次,我深刻的體會到,在實際上很多時候,一節課可能不只有教書,而是會融入多種教學,而這部分很需要老師們花心思去設計活動、規劃課程內容,當課程出現空檔的時候,或是跟學生互動的時候,你如何去應對、如何去填補空檔,我認為我這部分是我很需要加強的地方。

    這是一個關於教育與教學的營隊,不管你是什麼科系都能夠來參加英文營,都能夠學習到東西。在台上,你可以訓練講話的台風、訓練臨場反應;在台下,你可以學習如何跟團隊共事,在團隊中領導別人或者是被別人領導。另外,我個人認為,英文營十分適合教育相關領域的人來參加,尤其是對於那些具有教學熱忱與教學實驗精神的人。

    成都梯次,我所參與的第三個英文營梯次,一樣是給了我滿滿的收穫與感動。

 

 

 

 

 

 

 

張采晴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一年級

前言

    在爲絜無意地提起下,偶然認識到了英文營的存在。身為大學新生人的我一開始認為大學這四年不能白白的揮霍、浪費,一直想要參加什麼活動來充實我的大學生活、增進我的能力,做一些對生命有意義的事情、讓青春不留白!隨著靖陽對英文營較深入的介紹,讓我更加認識英文營,並瞭解到這與一般的營隊並不是那麼的相同,並且透過這個營隊我應該會學到很多以前不曾學過的事物、不曾經歷過的體驗,經過深思熟慮後,我便選擇加入了英文營營隊。

 

營前培訓

    營前的培訓和籌備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一個是自我探索與成長的工作坊、一個是營隊的教學與活動設計、一個是實際的試教。自我探索與成長的工作坊分為幾個主題,像是:智慧存款、情緒調節五步驟等等。因為每個人都存在著個體的差異,所以遇到意見相左時該如何解決、情緒起伏大時該如何緩解情緒以避免更多的衝突。雖然跟他人相處的時候,我們時不時都在面對這些問題,但透過這個工作坊把這些細節加以生動的描述,並教導我們如何進而去影響他人。我想這些課程的收獲是,我變得更加的瞭解自己,並試著去理解他人,而我認為整個營隊要運轉順利,這就是十分重要的箇中秘笈。

../Pictures/照片圖庫.photoslibrary/Masters/2017/09/01/20170901-032854/IMG_7569.JPG    接下來進入到營隊的教學與活動設計的部分。透過分組的方式一個禮拜進行一次的歌曲教案討論,並把一首一首的歌拿出來練習,互相討論這首歌該怎麼教,也在每次的小組會議前,寫出自己的教案並在會議中互相簡述自己設計教案的理念、與教學的方法,而隊員們聽完之後,也會給我們反饋,像是教案中哪些部份可以保留哪些部分應該要修改。就在這一次次的相互討論中,我們對一首英文歌該用什麼方式去教、如何才能引起學生興趣開始建立起認識,而在這種基礎上,又再加上的每個人本身的個人魅力,就形成了附有自己個人色彩的獨一無二教案。

    最後一個部分「試教」。作為一個非教育工作者的我來說,試教並非一件很容易的事,再加上我並不是個擅長在大眾的面前發表意見的人,往往站在台前就會使我十分緊張手心發汗、聲音顫抖以透過試教的機會,我逼著我自己站在大家的面前,用很大的音量講話,這對我來說算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也是個很大的突破。透過這半年來的認真訓練,我們也踏上了實際教學的新旅程。

初來乍到——成都

    隨著飛機降落在成都雙流機場,我看著窗外的景色,「啊!這就是我接下來半個月做志工的地方啊!」腦中浮現這種想法,心中出現了雀躍的心情,嘴角更是揚起了難以掩藏的笑容。下了飛機後,與同行的夥伴一起搭車到住宿的地方,坐在出租車上,我邊看著窗外成都獨特的景色,邊聽出租車司機介紹成都的一切,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到了住宿的地方。而這邊的住宿、飲食等等都與台北截然不同,雖然一開始的環境我並不習慣,但是在夥伴們的陪伴和相互攀談中,我對環境的陌生感與不適應漸漸就消失殆盡了。

營期

../Pictures/照片圖庫.photoslibrary/Masters/2017/09/01/20170901-032854/IMG_8550.JPG    接下來就是為期兩天的營前培訓,也是與成都新都利民學校的邱老師和大陸NGO的志工小宏老師、澤坤、曹鈺、思瑜和木蘭的第一次見面。透過短短兩天的營前培訓時間,我們就要將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個人定位等等都予以說明,並與他們一同做最後的營前準備,所以為了盡快拉近我們與大陸志工方面的連結,吃飯的時候也是大家一起吃,我們睡的房間也是大陸與台灣的志工混合搭配的。也是因為我們吃飯、睡覺都在一起,所以在與大陸志工互相合作的這個方面,我覺得我們合作程度算高。因為憑著我的經驗,就靠著兩天的營前相處,接下來的八天都要一起合作、一起共事、一起教歌、一起處理班級大大小小的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在這個方面我認為我們雙方都是邊做邊學習,並且互相配合的程度也是很好的。

    當我踏進新都利民學校,我們與這個非鄉村又在社區內的小學能夠擦出什麼火花呢?猶記第一天的第一堂破冰課是由我負責的,作為一個教學經驗為零且台下二十七對眼睛直勾勾的盯著你,手足無措的緊張感瞬間浮現在我心中,腦中呈現一片空白、手心直冒冷汗,雖然事前充足的培訓、試教與備課,在我站上台的那一剎那,之前再多的準備也無法用得上,唯一的念頭就是「啊!時../Pictures/照片圖庫.photoslibrary/Masters/2017/09/01/20170901-032854/VID_20170804_152702_thumb.jpg間趕快流逝,讓我趕快離開講台吧!」而這種慌亂的心情一直纏繞著我。經過那一堂課後,我自我檢討並發現,我並不能再將自己侷限在框架中,我應該要放開自己,因為自己要先消除那份尷尬、無助的感覺,才能夠表現出我自信的一面。另外在備課方面,並沒有做好足夠的思考,只是單純的「教歌、教單詞、教小朋友念」一直不斷的重複這些過程,我並沒有做一些更有創意的教學設計,而學生的耐心也漸漸的在這些重複性的巡迴中被消磨殆盡。

    直到了營期的第三天,經過前幾天的適應,我漸漸的適應站在講台上,開始不再手足無措、腦袋一片空白,開始能夠察覺台下學生的感覺,並以此作為基準,來決定要不要調整教學的速度、課程的內容。像是在台下學生累的時候帶他們出去進行戶外活動、又或是適時在英文教學中帶入一些小活動,來緩解沈悶的教學。

    到了營期的倒數兩天,基本上我們已經把所有主歌的教學都準備結束,並進入到了頻繁複習的階段,為了練習最後一天的成果發表,我們的練習除了歌曲的教唱外我們還把重點放在動作的複習。所以在一節課的規劃方面,有很多的時間都是分小組下去練習,因為透過一直性的分組,我們能夠更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程度,也因為一個老師只要顧十個以內的學生,所以我能夠挑出學生在發音上細微的錯誤,並給予他們個別指導。

教學挑戰和解決方法

學生年級

教學挑戰:

    參加的學生多為三年級的學生,但是我們原本的課程內容是設計給四年級的學生,所以在教學方面要一直重複歌曲的教學,所以課本後的習題、或是戶外的活動便沒時間進行。另外因為要一直重複重點的關係,老師必須一直重複歌曲的某一句,所以學生在這個方面就變得比較沒有耐心,另外三年級的學生也比較坐不住,所以在這個方面是個蠻大的挑戰。

解決方法:

    為了避免學生專注力減低、對歌曲失去學習的興趣,我們採用一節課的前半段進行主歌教學,後半段進行小遊戲,而這些小遊戲是用來複習之前交過的歌曲。我們發現透過這些小遊戲,學生更能提起興趣,且前半段的主歌教學學生也能更靜下心來,所以我認爲這個解決方法是不錯的。

生活教育

教學挑戰:

    在營前培訓時,當地的邱老師在跟我們討論生活教育這個部分的時候,已經跟我們講說新都利民學校已經十分著重在這個部分上面,所以我們在台灣準備的教案需要做大幅度的修改。

解決方法:

    為生活教育的教案,我與夥伴們著實思考了好多天,對於第一次參加英文營的我臨場反應並不是很好,所以並沒有想出什麼多教案,還好有團員的幫忙,我們採用了情境劇的方式,把我們要教的生活教育生動地演了出來,並透過機智問答的方式將本來的生活教育主題做更深入的延伸,將更多較深入的主題帶給孩子們。

心得

../Pictures/照片圖庫.photoslibrary/Masters/2017/09/01/20170901-033817/20170810_175147.jpg    這短短八天,英文營落幕了,而我們籌備了將近半年的成果也畫下了一個逗號。我無法確定自己在這幾天內學到了什麼,或許是勇敢站上講台的勇氣,或許是逼迫自己踏入一個陌生的地方,讓自己去適應新的環境,又或許是訓練自己面對臨時變動而做的的臨場反應。而這次的經驗對於從沒參與過志工服務活動的我,總算是開拓了新的領域,也讓我認識到為什麼在這個社會上總是有那麼多無私奉獻、默默為社會做事情的人。當然過程中難免會有辛苦或是不想面對的時候,雖然看似不可能,但只要學校小朋友一個可愛的笑容或是一句關心老師的話,我就能重拾力氣,繼續面對教學上、班級經營上的種種挑戰。我並不知道當時我做的決定是否正確,但至少我做了很多一生可能做不了幾次的事情!

../Pictures/照片圖庫.photoslibrary/Masters/2017/09/01/20170901-033817/20170810_180957.jpg

 

 

 

謝巧琳(跨梯次)

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一年級

前言

    兩個月的暑假,除了打工,我應該如何充實自己,為自己增值呢?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在機緣巧合之下,我有看到學姐在同學會的專頁上介紹英文營。當我看到英文營的介紹文後,我就立刻私信給學姐並表示對這個志工服務很有興趣,於是懵懵懂懂的我便去了過關中心面試。這是我20年來第一次的面試,我並不知道該如何準備,我對自己在面試時的表現非常不滿意,當面試結束後,我心想他們一定不會錄取我的。但面試結果一出來後,當下的我雀躍萬分,非常感謝大家讓我有機會參加這個意義非凡的英文營。

    身為一名教師,我們必須得有萬分的準備才能教導他們,否則那不是一名合格的老師。因次,在出隊之前大家都必須接受一學期的營前培訓。在營前培訓裡,有老師會教導我們如何調節情緒,也有學長姐們分享以前出隊的經驗,這對我這個毫無教學經驗的菜鳥營員而言是個非常不錯的課程。在小組會議時,我們需要發表自己的意見、練歌以及寫教案等。一開始我完全不了解如何寫好教案,於是我一直參考學長姐寫過的教案,慢慢地訓練自己把教案寫得越來越好。除此之外,我們也必須要試教。我認為試教可以訓練自己在上台教學時的技巧,並且可以練習與搭檔如何互相配合完成一堂課程。雖然經過了一學期的培訓,我仍然覺得自己還沒有達到教學的最佳狀態,於是我便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到中國大陸。

初到靈寶

    我們一行人提著行李浩浩蕩蕩地從北京西站乘坐動車到靈寶。在往弘農書院的路途中,路邊都沒有路燈,當我們到達弘農書院時,天空已是一片黑暗。那裡的沙土飛揚,天氣乾燥炎熱,也有許許多多的甲蟲與蟬,但這並沒有帶給我很多的不適應。

    我帶的是小班,這班的班名叫做奇蹟班。在開營的第一天,我有點不知所措,班上的學生人數雖然不多,但是我還是第一次跟小朋友相處,亦是第一次以老師的身份站在台上教課。我在靈寶所教的第一堂課是破冰課。對於自己在這一堂破冰課的表現,我並不滿意。在第一天結束後的小班會議,我有提出我帶破冰課的效果並沒有很好,但是我的隊員們虹伶與馨慧都在鼓勵我,非常感謝他們的鼓勵與建議讓我在之後的教學越來越得心應手。

    在每一次的教學前,我都會詢問隊員們的意見,無論是在歌曲的動作或是在教學方面上,我覺得我一個毫無經驗的菜鳥如果我需要把課堂帶好,就需要虛心接納隊員們提出的意見。我的隊員虹伶是個很好的學習對象,無論是在班級經營、教學技巧或是在與學生們相處的方面上,她都帶得非常棒。而身為一名老師,除了需要傳授知識,還要教會他們做人,身為老師需要十分敏銳,一旦發現學生的行為有需要更正的地方,老師就必須要及時更正他們的錯誤。一開始,我並不會處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摩擦,於是我便通過虹伶來學習如何跟學生進行輔導。我從虹伶那裡學習到了很多方面的教學技巧,這對於我之後在成都梯次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每當我在教學方面上遇到難題與挫折而傷心落淚時,我的隊員們都會給予我最大的安慰,尤其是靖陽學長。他一直鼓勵著我,讓我建立起信心,我去摸索著,建立起自信心。

    奇蹟班的孩子們,從非常的被動、不願開口唱歌、小小的音量,直到主動開口唱歌,發出大聲的聲量,各位奇蹟班老師的功勞都功不可沒。

    在營期的時間其實過得非常的快,不知不覺過了八天,也在不知不覺中教了他們七首的英文主歌。在第八天,便是成果發表會。早上彩排時,奇蹟班學生的表現都非常的棒,十個小朋友的聲量卻可以唱出三十個人的聲量。在成果發表會當天展示出了學生們的各種作品,看著他們的作品,我非常感觸,原來在這短短幾天的時間裡,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那麼多的東西。在成果發表會即將開始之際,天上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們只好把成果發表會的地點改為教室。在小小的教室裡,奇蹟班的孩子們將前七天所學的歌曲都表現的很棒,我見證了他們的認真,他們也見證了自己的努力。

前往成都

    我、馨慧、育民和陳曦四人緊接著還有成都梯次,成都是另一番的風景。那裡沒有靈寶的黃沙,沒有隨處可見的蟲子,卻看見了久違的高樓。我們所住的賓館離學校有一小段距離,每次來回學校都要過一條大馬路,早上去學校的路上能看到有幾個賣早餐的攤位,傍晚回賓館的路上能見到售賣涼粉與燒烤等的攤位。在開營的前兩天都是營前培訓,在這梯次有幾位大陸志工參與我們,我們小班被分配到的大陸志工有小宏、木蘭與思瑜,加上台灣志工老師共有七人。在開營的第一天,我們小班的學生人數共有20多人,學生都非常乖巧,他們都非常願意開口跟著老師們一起唱歌。有別於靈寶梯次的小孩,成都梯次的小孩都非常的主動積極,當我要徵求小幫手打掃衛生時,他們都會搶著舉手,甚是乖巧。這班的班名叫做精英班。

教學上的進步

    我覺得我的教學技巧更加進步了,多虧了在靈寶時虹伶的鼓勵與建議,讓我在成都梯次教得更加得心應手。我更加了解如何與孩子們進行交流,我不斷地想要更上一層樓,於是在與孩子們交流的過程中發覺他們所喜歡與認可的方式,不斷地改進與實行。

    除此之外,王瑞琦老師會提供很多很好的教學技巧與建議給我們,王老師在帶動小朋友時,小朋友的反應非常熱烈,讓我非常地佩服老師的教學方式。

孩子們的故事

    在每一天的午休時間,離家較遠或是父母沒空接回家的學生都會留在學校吃飯,而我們志工老師都需要輪值陪他們吃飯。雖然很累,但我其實非常喜歡陪他們一起吃飯,因為可以趁著這點時間了解他們,他們會跟我說說他們的愛好等。我第一次陪他們吃飯時,我發現有一位叫做Ken的學生沒什麼在吃飯,我便要他趕緊吃飯,他卻告訴他不喜歡吃盒飯。這位小孩告訴我,在他五歲以前,他的父母都到別的地方忙於工作,父親一個星期只會來一次,他都必須要一個人在家吃盒飯,於是他非常討厭吃盒飯。當下,我聽到這個小孩這樣告訴我時,我非常心疼,我便告訴他只要我有輪值,我便會陪著他一起吃飯。

孩子們的努力

    為了讓孩子們更加有學習的動力,我們會進行分組,在第八天會有個尋寶活動。如果想要獲得尋寶的線索,就必須以小組的形式一起練好歌曲或背好歌曲。為了第八天的尋寶活動,他們都非常的努力地利用下課時間找老師練習。看著他們的努力,讓我更加想要把他們教得更好。

成果發表會

    其實8天過得非常的快,成果發表會當天早上的彩排,他們的表現也非常的棒。彩排結束後,我們進行了最後一次的遊戲時間,孩子們都玩得非常的盡興。

    又到了要表演的時刻,當學生們的家長都陸續來到學校後,表示著發表會也即將開始。當同學們已經在等候表演開始時,Ken這名小孩突然跟我說他想要打電話給父母,他說他的父母還沒到。我看著他一人站在角落講了很久的電話,當我要走過去時,他一臉失落地告訴我他的父母在忙不會來看他表演,當下的我看見他失落的表情與語氣時,心裡非常心疼,我告訴他老師會在台下看著你的表現,但我心裡知道,他心中缺乏的愛不是我能我給予的。

結束

    成果發表會表演非常順利,也到了離別的時刻。依依不捨地跟各位小朋友道別後,還原了教室,就好像誰都不曾到來過… …

結語

    精英班的孩子們只有9-10歲,在專注力方面他們沒有辦法全神貫注地上課,於是老師們都必須絞盡腦汁地想出各種有趣的活動。而且,我們在教學上必須活潑,以Language Art教學的話對他們來說非常有效。他們雖然看不懂課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但是通過老師的引導、比手劃腳,能夠讓孩子們猜到英文單字的意思。我認為這是英文營教學非常成功有效的方式。從前的我,完全不知道Language Art,經過靈寶梯次與成都梯次的教學經驗,讓我獲益良多。英文營是個非常棒的志工團隊,非常感謝英文營讓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的教學技巧,充實了自己。也希望各位小朋友繼續保持著學習的熱忱,獲得更多有用的知識。

 

 

 

 

 

陳曦(跨梯次)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一年級

    誤打誤撞接觸到這個團體,從一開始漫長的培訓課程到現在隻身中國將近一個月。一切都是那麼不可思議,充滿挑戰。一個月前的我還在懷疑自己付出了一半的假期參加這個營隊究竟值不值得,但我現在會毫不懷疑地說我很高興自己做了這個決定。因為這個營隊,我的暑假變得更加充實,透過兩個梯次的參與,我感受到自己的突破、成長。

    在靈寶時,環境及廁所都是我們最不適應的地方。小學員來報到時,我覺得很驚慌,因為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身負教學的重任。之後我發現教學對我來說並不是特別困難,真正的挑戰是班級經營,怎麼喚起學生的向心力和使命感。學長提醒我在教學之餘「教人」更是一項重要課題。因為我們的教學主要都是著重於英文歌曲的教學,我希望把這麼多首英文歌的教學方法做出一些區別跟改變,讓學員在營期間不會感到那麼心煩意亂,負擔那麼重。我透過講故事及畫黑板的方式帶出歌曲中的單詞,讓學生不知不覺就對這些單字產生了一定的熟悉度及記憶。因為活潑的教學方式,學生上課的學習動力及課堂參與熱誠程度都有提升,也讓我增加了對自己教學的自信。

    除了教學之外,在農村裡我獲得了許多珍貴、深刻、讓人會心一笑的回憶。有一天有兩位學生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團東西走進教室,我走近一看,竟然是一隻半個手掌大的小刺蝟,本以為是他們養的小寵物,沒想到竟然是學生騎電動車來的路上在馬路上拾獲的,他們去書院裡摘了葡萄給他吃,他們說這隻小刺蝟感冒了一直咳嗽。他們細心的照顧小刺蝟,甚至用寶特瓶幫他做了一個簡單的小窩供他休息。除了寵物店的刺蝟,我第一次知道竟然有野生刺蝟!

    在農村的每一餐我都抱持著感恩的心去享受,因此不管他的調味或烹飪方式我都十分地喜歡,在那邊最大的樂趣就是期待每一餐的到來,而且菜色千變萬化,有一天老師甚至親自下除煮了美味的粉蒸肉。我們自從跟阿姨說我們覺得他做得的炒土豆好好吃,我們日後的餐桌上就常常出現這道菜了呢。飯後的水果除了多汁的西瓜,我們吃最多的就是水蜜桃了,我一天最多吃了五顆呢!新鮮的桃子剛從樹上摘下來就馬上送入我口中,真是一大享受!

    我們第一天到達的時候,歡歡老師帶我們走訪他們的村子,讓我們對社區探索的課程主題設定更有方向。我們除了造訪儲藏蘋果的窯洞,還拜訪了目前還有居住人的窯洞。窯洞裡真的非常涼爽。透過社區探索的採訪過程,我們的得以了解到許多平時接觸不到的知識,也可以透過和老一輩的居民訪談,更加了解整個村莊的背景故事。在成都梯次做社區探索時,我們總共有三個主題。在分配人力時嘉雯問我要不要負責環保的部分,我思考了一下,因為我知道環保這個主題是三個主題裡最容易的,只需按照前一個梯次的大概模型去做就可以得心應手,但想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和夥伴們去琢磨更加認識這個社區的是其他主題,所以我毅然決然決定投入第一個最具挑戰性的主題。在歸劃這個主題時我們遇到了許多瓶頸,但透過育民及老師的引導下,我們逐漸找到方向,甚至想出觸摸箱這個理念,讓參觀者可以透過觸摸箱子裡的物品去想像當時油泵場的場景、當時的氣候環境。真的是一大突破。

    第二梯次我們去的是位於成都市新都區的小學,在一個這樣的大都市裡怎麼會有農村實在讓人難以置信。去參訪這座小學後,發現很特別的是它位於一個社區裡面,這個社區的特色就是居民的年齡層偏大,到處都是打麻將及乘涼的長輩們。我這才恍然大悟到,之前聽老師說過其實最需要幫助的往往不是位處深山、偏遠的學校,而是那些座落於城市外圍的學校,他們是最容易被忽視且最需要幫助的族群。

    第二梯次開始我有機會處理班上的許多事務。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教學總是很自在,但對於在班上宣布事情或和孩子們心靈對話,我感到很彆扭。但透過這八天上台安排班上大小事的機會,我得以讓我的台風更穩健。而且我發現在宣布事情時要非常條理分明,一個指令一個動作,才能讓學生更加有秩序及提高效率。因此在宣布事情前我都要在腦海裡演練一次逐條想好。我非常佩服這梯次帶領我們的學姊嘉雯。不管班上或孩子們發生了什麼事他總是可以按捺住情緒,不動聲色地去把它處理好,但我相對的比較情緒化在無奈或很累的時候可能都會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來,我相信這是我可以改進的。嘉雯讓我真的感覺到我們是一個教學團隊。團隊的默契及互相扶持,每一個老師在這個班都是重要的。看見他的領導能力,我真的很希望未來的自己也能像他一樣。我很喜歡每一天的開會檢討,第二梯次因為有王老師的參與,老師可以給我們多元的意見當作參考。教育真的是一門大學問,每個人在這個時候都可以沈澱一下自己,回顧當天一整天下來的教學流程,仔細去思考今日的不足,或教學上可以怎麼改進,大班因為有嘉雯讓我很多時候的不知所措或疑問都可以和他討論,深深感覺得到自己就像一塊缺水的海綿在茫茫大海中努力的吸取養份。

    營期結束後看了學員們的迎候回饋單,深感欣慰,許多孩子們都說自己參加完這個營隊後,不再那麼害怕英文。當然也會有學員認為我們提供的獎勵—貼紙不夠具有吸引力。

    在大陸的教學中我看見了孩子普遍對自己是沒自信的,很害怕犯錯。在我們一天天的帶領下,從一開始邊唱歌還要做動作讓他們覺得很彆扭,到後來他們可以透過我們的引導自己編出屬於他們的動作,孩子們的成長這個過程真的讓我感到十分欣慰。大陸孩子的想像力其實並沒有輸給台灣的孩子,只是他們長時間被壓抑,一味順從著他們被教導「應該」依循的道路,而造成思想僵化。

    我至今對於獎勵制度的衡量及標準還是有點模糊,因為一開始這個營隊的宗旨是為了幫助弱勢,我們設計的各種活動及分組方式都透過了許多嚴密的討論去避免弱肉強食的局面,我們極力避免功利主義的產生,但這樣的一味保護這群學習緩慢的孩子真的是對他們最好的方法嗎,我們營期只有短短八天,或許我們可以很幸運地將孩子的信心建立起來,但我們離開之後,是否會回到原到點?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在我們的帶領下重拾對英文或學習的興趣,但還記得頒SUPER貼紙時,一位學生張著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著我及正在幫得獎孩子拍照的老師,對我說老師你們好殘忍呀,還要拍照上傳給我父母看台上頒獎的人沒有我的照片…她講這句話時,我心裡真的很難受,我知道她在營期也非常努力,但每一位學生都非常努力的情況下,不可能是人人有獎的啊…這些矛盾的心理至今讓我耿耿於懷,外面的世界就是這麼殘酷的啊孩子,只有優秀,不管是因為努力還是先天聰穎的孩子才有機會被大家看見的…這個不變的事實,是無法透過教育改變的。

    我真的很開心能跟到王老師這個團隊,老師對我們抱持著很大的期望,雖然有許多繁複的規定,但都是為了保護我們,為了我們好。就如一開始的培訓課程我們有機會上到情緒管理,特別請了盧老師和渣老師來教導我們。老師也說在未來有什麼需要或想要學的都儘管開口,老師願意去找最好的講師來幫大家上課。老師一直提醒我們我們不要將自己參加這個營隊的收穫侷限於教學,雖然這一次我額外的收穫有限但還是很感謝老師一直這樣警惕著我們,讓我有機會注意到這趟旅程的其他價值所在。老師的用心良苦真的讓我很感動。雖然這次沒有什麼機會和老師接觸,但是我可以很肯定地說老師是我這一年在大學生活中很敬佩仰慕的老師。而這個營隊的每一個人都是一直在檢討自我,追求進步,很多事情都是合議制。目前英文營的教學已經日益進步,但是大家還是不斷的追求創新,精益求精,我覺得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林育民(跨梯次)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博士班一年級

前言

    再次以輔助者的角色投入營隊的教學,2017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所帶來的,更多的是反思與學習。作為多次參加英文營的前輩,自2016年暑期開始,我試著探索「輔助者」這樣一種角色在營隊中的定位。比起直接面對第一線行政、教學事務的團隊帶領者(或用通俗的話來說:隊長),輔助者的工作看似輕鬆許多。在教學方面,向隊員們提供咨詢;在行政事務上,和營隊的帶領者討論、為營隊的運作方向提供建議。這些都是輔助者所從事的工作。

    值得留意的是,諸如「給個建議」這種想來輕鬆、易如反掌的事,不見得能在營隊運作的過程中順利實現。舉例來說,營隊的輔助者可能被教學活動中的熱鬧氣氛吸引,以致於無法透過一種「拉開距離」的觀點,找出教學當中的盲點、值得改進之處。另外,給出來的建議,不見得能為團隊帶來加分的效果。在一些志工服務中曾聽聞的情況,是給建議的老前輩,最後竟然成了主導營隊大小事務的核心。這對營隊的分工而言是相當不利的。那些處理第一線行政、教學事務的帶領者,會對這種情況感到乏力與沮喪。

    在2017的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中,河南、成都梯次的帶領者各有其風格。從不同的帶領風格中,找出輔助者所能協助的地方,是一件充滿挑戰性的事。這當中往往會有反思、學習,以及意想不到驚喜。

河南梯次:

    河南靈寶梯次的帶領風格,呈現出以下兩方面的優點:首先,帶領者十分重視團隊感的營造。當中的關鍵之一,就是與隊員之間的積極互動。除了在用餐、休息的時間聊天之外,靈寶梯次的帶領者更會觀察大、小班的教學,然後再以各別談心的方式,引導志工教師說出教學上所遭遇的情緒、困難,並共同找出解決方案。這樣的帶領方式是十分細緻的。帶領者不僅傾聽志工教師們不便直說的心聲,在一定程度上,也將這些心聲傳遞出去,成為營隊裡頭溝通的管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溝通方式,是由多個「帶領者─志工教師」的雙邊溝通所串聯起來的。與所有隊員一起圍坐在桌旁,就共同議題討論的多邊溝通仍有根本上的差異。隨著每梯次志工教師的性質不同,不拘泥於同一種溝通方式,能夠適時地調整及搭配,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帶領者給予營隊的志工教師們充沛的嘗試空間。大、小班的志工教師們依據班級的情況,安排每一天的教學。有些時候,即使是現場教學經驗較少的志工教師,也有上台教完一整堂課的機會。當課堂出現志工教師難以應付的狀況,比如學生的負面情緒爆發、衝出教室時,帶領者也會即時親自出面安撫學生,瞭解學生為何這麼做的理由。這是一種不錯的搭配。畢竟對志工教師而言,處理情緒高漲的學生,並不是一道短時間內能跨過的門檻。那是需要長時間的教學經驗及訓練,才能逐漸培養起來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給予嘗試的空間不等於放任。當小班的教學因為學生秩序的問題,陷入低沉之際,靈寶梯次的帶領者隨即出面,協助志工教師們調整學生的上課態度。

    河南靈寶梯次的帶領風格,具備大層面的給予嘗試,又兼顧細緻層面的各別志工教師互動。「從大到小」的層層面面全都給包了,那麼輔助者又該做些什麼事情呢?對於營隊的輔助者而言,這是一種挑戰。若不即時調整的話,那麼在這個梯次當中,輔助者的角色就變得跟「人的盲腸」一樣,雖然存在但卻不具有任何作用,更遑論有何意義了。

    雖然如此,在靈寶梯次的帶領者整頓過小班的上課態度後,我稍微掌握住了在重視團隊感、嘗試空間的帶領風格之下,能夠讓輔助者發揮的空間。其實,在帶領者和志工教師談了那麼多之後,實際教學的操作,仍然是需要輔助者的幫忙的。帶領者所能做到的,是志工教師情緒、想法的舒解及溝通;輔助者該做的,是在舒解和溝通之後,配合志工教師的需求協助教學。對重新回到講台上的志工教師而言,有人能以行動支持他們,也是十分重要的。之後在河南靈寶梯次的參與中,我是懷抱著這樣的想法參與的。這樣的應對方式,是我從2016年開始探索輔助者這個角色時尚未明顯察覺到,也是日後需要重視的。

成都梯次

    與河南靈寶梯次不同的是,成都梯次的帶領風格專注於團隊分工的均衡。以大班的教學為例,每一位志工教師都被分配到了工作。先前待過靈寶梯次的志工,負責的是主要歌曲的教學;頭一次參加英文營的志工,則是帶領學生們寫作課本習題、熟悉「每日一句」的英文標語。在工作的分配上,考量到了每一位志工教師教學經驗的不同。值得深入思考的是:同樣以團隊分工的方式,處理英文營的教學與行政,靈寶梯次和成都梯次卻有著根本的差異。在靈寶梯次,營隊的分工更多圍繞著帶領者運轉。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帶領者負擔較多工作,但營隊卻有成員的工作量較少、閒置在一旁的情形。會形成如此的分工方式,並非能由帶領者的意志全然決定。在此亦不能忽視當梯次志工教師的個性,甚至是全體性別比例的影響。將工作分配給一群男士,及將分配給一群女士,這兩件事雖有共通之處,但絕非一模一樣。在成都梯次,由於帶領者事先仔細的規劃,因此團隊的工作能被順利地分配到每一位成員身上。此外,安排好的標準化工作流程表,在每日的班級教學會議上,也有助於各項工作的推行。

    在成都梯次的帶領風格中,營隊的輔助者一開始就被納入了分工中,協助班級的教學。營期的前半段,也會有上台教完一整節課的任務。雖然如此,每日工作的份量仍不算沉重。因此,我得以將更多的時間,投入於輔助者角色的探索上。探索的第一步,是嘗試應用一些靈寶梯次的帶領風格。建立起團隊感的關鍵,是與隊員之間的積極互動。回到住處之後,我會與同在大班服務的志工,以及特地前來參與營隊的政大老師聊天。除此之外,在設計教案遇到問題時,也會拿出來請房內的大家幫忙。不論是幫我編排歌曲的動作,或是構思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小遊戲。這些日常生活中的互動,最後成為了能夠使輔助者真正去幫忙別人的影響力。營期的某天,成都梯次的帶領者告訴我,需要多留意志工教師的備課情形。因為從課堂的情況看來,有些地方必須改進;像是教學的節奏太慢,抓不住學生們的注意力。收到帶領者的請託後,我當天就建議那位志工教師,在教學技巧上要多練習。原本以為,對方大概不會馬上同意。但令我感到驚喜的是,那位志工教師不僅接受了建議,且在當天晚上就開始演練明天上台的內容。若沒有平日的互動,恐怕事情也難以有這樣的發展吧。

    此外,在成都梯次的另一個輔助者角色的探索,是「以增加代替砍去」。教學的創新是近年來英文品格營的重心。然而,並非所有參與的志工教師,都懷抱著要超越前人、玩出一條新路的強烈動力。甚至在有些時候,會因為擔心失敗,或是企圖將教學風險降至最低的緣故,想直接拿起過去開發成功的教案套用。假使英文營要繼續在教學創新的道路上前進,那麼如何處理上述情況,就成了不可不留意的課題。這次嘗試的解決方法,是當套用舊有教案的想法被提出時,不去大幅度砍去、更動舊有教案的內容。當營隊的志工教師拋出「套用舊教案」的想法時,表示在實際教學,或是心理情緒的層面上,一定有一些「不得不這麼做」、「這麼做也沒什麼不好」的顧慮。與其在這些顧慮上打轉(而且往往得不出什麼建設性的結果),不如換個想法,讓創新的點子以附加的方式,掛在舊有的教案上。對於志工教師而言,由於這些創新是額外增加的,因此即使失敗,也不會使得整個教學陷入危機。透過這樣的安排,在成都梯次的教學中,我見到了想要創新的志工教師,獲得了可以一試身手的空間;而在創新的同時,又不致於引起其它教學夥伴們的緊張。能夠使兩者之間相互搭配,並發揮出加成的效果,不也是在輔助者角色的探索和學習嗎?

結語

    比起2016,在2017年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的兩次服務中,對「輔助者」這個營隊角色有了更多的探索。確實,「輔助者」角色的探索極富挑戰性。在缺乏可參考的前人經驗的情況下,它的定位和具體操作的細節,大多需要依靠自己摸索。今年河南、成都兩梯次英文品格營的活動,可說是在這個角色的探索上帶來眾多精彩收穫的一次。

    這些收穫其來有自。對河南、成都梯次帶領風格的觀察,帶來了不少令這個角色更為豐富的啟發。在河南梯次,見到了以團隊感、給予嘗試空間為核心的帶領風格。帶領者所採取的跟志工教師們聊天、主動幫忙,甚至是一對一的深談方式,替後續的團隊合作、團隊感的凝聚,鋪墊了厚實的基礎。抵達成都梯次之後,也將這樣的互動方法應用在營隊的運作中,並有了相當驚喜的效果。對「輔助者」的角色而言,在給予建議之前,不妨先跟隊員當個朋友。有了一定的互動基礎,對方會更願意傾聽並採納「輔助者」的建議。

    成都梯次的收穫,更多的在於將創新帶入營隊上。教學創新的一開始,是一種新的想法;同時,也是對於舊教案、執行教案的志工教師們的建議。如何接受創新,其實與如何接受建議,有著許多共通之處。在成都梯次嘗試的方法,是在舊有的教案上,以最小的幅度加入創新的點子。會把舊教案拿出來,表示志工教師一定有其顧慮;不論是實際教學層面,或是心理情緒層面的。在這種時候,大幅度修改舊教案,甚至強力推行創新教案的行為,十分容易引起這些顧慮的連鎖效應。假使能換個角度,將創新的點子加到舊教案上,不去更動舊教案的內容,就可以拓展出更多的空間:對教學創心有熱情者,可以大展身手;重心不在創新上者,也能免於緊張。

    自2016年引入「輔助者」以來,這個角色如何定位,以及如何與英文營中的其它角色配合與運作,是相當值得探索的一環。隨著英文營服務的時間增加,具有豐富帶領經驗的帶領者(可能是前一、兩屆的)也會陸續出現。期待日後「輔助者」的角色能更加靈活,將富有經驗的前輩、當屆的營隊的帶領者、甫加入營隊的新人們搭配在一起,使三者發揮互相加分的合作效果。

2019-廣西南寧梯次

廣西南寧梯次

2019/01/19-2019/01/31

 

 

廣西南寧梯次............................................................................................................... 1

張以臻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二年級............................................................... 2

黃柏儒  資訊管理學系三年級........................................................................... 7

傅馨慧  統計學系四年級................................................................................. 11

蔡念軒  社會學系四年級................................................................................. 14

王鴻陞  東亞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18

林育民  政治所博士班三年級......................................................................... 22

 

 

張以臻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二年級

前言

「第四個英文營梯次,我成為了領導者。」

    經過寒假在台北明道國小的英文營和暑假在中國的兩個梯次之後,我們的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有了個蠻巨大的人員變動。以往帶著我、教導我的大部分的學長姐,因為個人生涯規劃的關係離開了營隊,一個原本快十五人像家庭般的英文營,一瞬間剩下五個。說自己沒有徬徨過是假的,當時自己只要一有空閒的時間,就不斷的在思索自己是否要留下來。現在想想,當初大概是有點懼怕留下來後必須要擔負的責任,也有點懼怕自己一個人,而現在,我很慶幸當時的選擇。

    成為一個營隊的領導者,是之前在跟營隊的舊成員討論時,有討論到如果我留下來需要承擔的責任,也是我徬徨不定是否留下來的原因。因為即使有領導者經驗,但我從未承擔過這麼大的責任,更何況,上次在河北梯次失敗的經驗,我雖然不是整個營隊的領導者,只是一個班級領導者,卻導致整個班級氣氛的僵硬和與成員無法立即解決的溝通問題,說白了,讓我非常的害怕,害怕的是重蹈覆徹,然後影響到整個營隊。最後,是一個朋友跟我說:「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這才是我認識的你!」讓我下定決心,參與營隊,成為領導者。

 

營前培

「三大問題:課程教法、週末派、不斷變動的營期時間。」

    這次的培訓,我從學習者成為了教導與分享者,除了安排基本的課程以外,培訓期間的前中後各有一個問題讓我頭痛不已。

    第一個就是發生在培訓期間最一開始的問題,也就是課程內容與教法問題。在招生與面試過後,我們招到了一位大三的新生,而這就成為了一個大問題,因為這代表我們不行像以往一樣以這位新生為重心安排課程而忽略了其他五位的舊生,因此如何讓這位新生了解我們營隊,又能使得其他舊生能夠學習到東西,成為考驗我的第一個問題。在與成員和老師的不斷討論後,決定捨棄以往教導式教學,改成不斷以Q&A方式進行互動分享知識以及實作練習的方式進行,這不但能讓舊生思索以往營期的發生過的事情並拿出來討論,更能讓新生在學習之餘以新的角度看待過往的事情使得舊生有新的想法。而這件事情也讓我學習到一件事情有很多的方式去進行,並不一定要侷限於一種,全面的思考利弊,站在舊生和新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有最好的答案。

    第二個就是插在培訓期間中間,也就是期中考後的週末的週末派。一開始知道這件事情時,其實自己挺懊惱的,因為這一定會增加原本就不輕鬆的培訓的負擔,使我必須要調整課程的大綱,把週末派需要的所有的課往前移,再加上是第一次舉辦,什麼東西都是新的,要如何把原本八天要帶給孩子的東西濃縮成一天,也是一大問題,需要不斷思索才能決定,況且還要不斷的與合作組織聯絡,使我在辦週末派前對於這個活動的煩躁指數不斷的升高。但抱持著回到最初的起點看看的心,最後活動期間我還是相當的愉快,也看見了許多有參加之前寒假的明道英文營的學生回來,最重要的是,學會了經驗的重要。當天,因為是第一次舉辦,課程的時間都沒有抓穩,導致最後下午剩了一大堆時間,好在有八天的經驗,讓我們可以抽出許多東西來填滿時間。這個週末派,雖然辛苦,辛苦到回到家後我連晚餐都沒吃整整睡了十五個小時,但看見孩子們燦笑的臉龐和願意跟著學習的心,還是值得的。

    最後一個是最驚心動魄的喬不定的營期時間。第一次在寒假舉辦在中國農村的英文營,使得我們沒有經驗去預測那邊的時間。營期時間從原本的八天、到六天、到出發在機場時才被通知的被打斷的七天、到最後中間有被打斷的七天半,一路以來,我都常常惋嘆說為什麼偏偏要在我當領導者的時候發生這種事情。原本安排好的事情不斷的在改動,讓我不知不覺壓力不斷增加,即使這是我無法去決定的,但同時也得到了收穫,也就是彈性的重要以及以不變應萬變的道理,就像王老師跟我說的:「只要我們把該做的事情準備好,剩下的只是調整而已!」

 

「帶領班級或團隊,我都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

    這次的營期,我從一個主教老師變成了輔助者,除了上好自己的主教課以外,還要在新生教學的時候給予一些幫助和指教。另外,我也從一個跟隨者成為了主導者,上課時主導著整個班級的經營,下課後主導大團會議以及大班的小團會議,整理好營隊需要的東西和最後成果發表會的安排等。以往,我都覺得在台上上課的人才是最累的,常常覺得學長姐一直叫我上去上課是在偷懶,但經過了這一次的經驗,我才發現原來並不是如此,背後有多少需要去思考跟安排的事情都是要去處理跟溝通的,反而上台教課時,是最輕鬆自在的!

一、帶領班級

    經歷過河北失敗的經驗後,我對於班級經營的方式有很大的反思和轉變,其中,也有點懼怕,害怕這個班級又會被我搞砸。因此,這次在做任何的事情之前,我都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思考或者是與班上的夥伴們討論完再做決定,並把目標轉向讓學生們願意學習英文、不再懼怕英文,而不是一昧的讓學生不斷的背歌練歌。

    耐心,是這一次我對待這個班級最主要的態度。這次的班級,叫做「優秀班」,班級口號是「優秀做人,成為學霸;優秀做人,踏實做事。」,但其實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是一群相當沒有自信的小孩。上課的時候非常安靜,下課的時候也不會發出太大的聲音,像是一群受驚嚇的小狗狗。一開始我是不知所措的,因為我不知道應該做什麼事情才能讓他們開口回應我們,但我知道若我退縮了,他們也只會更退縮,最後我們之間的距離只會越來越大。因此,我還是努力的與他們溝通和交流,嘗試著用一些他們會知道的東西來引起他們的回應,並在上課的教學或者是下課的陪伴中都用一顆有耐心的心去對待他們。很高興,一直到第三天時,他們終於開始願意給予我們一點回應和反饋,也才開始問我們是從哪裡來的,最後,還是成為一群小調皮鬼!

    營隊期間,看著南寧這群小孩一天比一天願意開口回應或是唱歌,我就有了快滿溢出的快樂、滿足感以及更加努力的動力。班級氣氛一天比一天快樂,原本不開口的小孩最終鼓起勇氣舉手回應老師,下課會抓著老師問東問西或直接抓著老師往外跑。這些才是這個營隊真正要帶給這群孩子的,不是多高級的英文詞彙,不是背了多少的英文歌曲,而是讓他們能夠快樂學習、不害怕老師、願意開口回應或猜、知道自己其實是很棒的!

二、帶領團隊

    這次的營期,因為種種原因,當我們到達當地之後的隔天我們就要正式開始我們的營隊,而少去了前兩天與當天志工們的營前培訓,改到第四天和第五天的時候才進行。因此,在前面三天,這些當地的志工們基本上是霧煞煞的跟著我們做事情。其實,是看得出來他們的困惑跟辛苦的,畢竟我們是花了三四個月在準備這些事情,而他們連兩天的培訓都沒有就直接上陣,對他們,我只有滿滿的感謝,但同時,也因為少了時間培養感情,我們與志工的關係就像由契約產生的甲方和乙方的關係般沒有感情,就連同一桌吃飯可能都不會講到什麼話。

    而在第四天時,由王老師帶領的志工培訓和下午楊老師帶領的植物課程,像是串連著我們和志工之間的橋樑一般,我們之間開始產生了一點化學效應,前幾天緊繃的神經開始放鬆,我們開始像朋友一般聊天或者打打鬧鬧,志工們的回應也越來越多,最明顯的就是在下課時的大團會議和小團會議了。

    就如同班級一般,我希望這一次的營隊大家可以保持輕鬆愉快但並不隨便的心態去度過,因此不管是在大團或者是小團的會議上,讓所有人都要講到話並保持著輕鬆的會議氣氛是我一直以來的目標。前三天雖然還是有幾位願意回應我們一些想法,但並不是所有人,但在中間培訓過後,他們願意發表的人越來越多,話也越來越長,到最後我這個主持人基本上都不用講什麼話呢!

    而最感動的莫過於最後一天營隊結束後,由王老師主導的分享活動。聽著每一位志工分享他們來到這裡當時的心情、中間的迷茫和最後帶回的滿滿收穫,身為領導者的我,其實心裡鬆了一大口氣,也很開心他們能夠帶回的是好的回憶。

    第一次帶領這樣的一個的團隊,我知道我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雖然在營隊期間我看似每天輕輕鬆鬆、打打鬧鬧的過日子,但其實心底的壓力是從來沒有消失過的。以往的營隊每一天的最後我都還有大把力氣可以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但這次每天回到房間,坐在床上想哪些事情沒做好、應該要怎樣改進、明天有什麼事情要跟大家講等等的事情,有時連澡都沒洗我就邊想邊睡著了,最後還要人叫我起來去洗澡。但辛苦歸辛苦,收穫也是滿滿的帶回,像是發現自己常常事情想的不周全,最後才在彌補;發現自己常常橫衝直撞,有時需要看情況婉轉一點;發現自己的反應速度不夠,常常需要別人的提醒;發現自己的溝通能力可以更好,會讓整個團隊更加順暢等等,找到自己的缺點,就是我最大的收穫,因為我才知道我哪裡需要改進!

「謝謝大家。」

    不同於前兩次大部分收穫在教學的部分,這一次我在溝通配合和所謂leadership上有很大的收穫。

    雖然知道大家都是很和善的人,但身為年紀最小的成員,卻要帶領整個團隊進行,就像我一開始說的,我是非常的懼怕的。很怕自己會做錯事,或者忘記做什麼事,害大家必須要幫我擦屁股,是我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因此每件事情我都很努力的想要做到最好,目標是希望大家不是因為我年紀小大家就對我的行為寬容,而是肯定我的做法無關年紀。

    整個營隊結束後,其實我有兩三天是混亂的,又開心、又難過、又空虛等等五味雜陳的感覺,如果真的要選一個詞去形容的話,大概是如釋重負的感覺吧!情緒過完後,冷靜的反看這次的營隊,雖然還是有許多的不足,但我給自己勉勉強強打個及格分吧,至少整個營隊還是從各種風風雨雨走過,大家最後從營隊帶回的是各式各樣的好的收穫,而我帶回的是leadership和team這兩個單字。

    Leadership,領導力,是我這次的英文營從頭到尾都在培養的東西,也是未來我非常需要的一個能力。如何面對各種人去溝通協調,使得所有事情順暢地進行,如何調解整個營隊的氣氛,使得大家不至於那麼僵硬,如何帶領大家完成這個營隊,並讓大家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家。這個營隊開啟了我的這個課題,而這個課題不會因為營隊結束而停止,會一直跟著我到未來。

    Team,團隊,則是我這次的英文營學到的最大的收穫,也是未來相當重視的東西。Team分解開來就是Together Everyone Achieves More,其實是我國中的校長不斷的告訴我們的事情,但我一直以來都沒有很大的體會,直到這次,我看見了他的重要性。我知道,若不是有這些夥伴們的支持與配合,我不會這麼順暢的帶領完這個營隊,這個營隊也不會如此順利的進行。

    感謝當地組織對於我們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的信任和支持,讓我們在這個地方撒下快樂學英文的種子。感謝志工們一直以來的配合,為我們解決了大小事,你們是我見過最棒的志工!感謝英文營的夥伴們對我的忍耐,我知道我是一個相當直的人,講話從沒在客氣的,但你們從沒有什麼怨言的願意跟著我、幫助我完成這個營隊,因為有你們當我的後盾,我才能無憂無慮的在前面耍威風。感謝王老師,很難形容您對我造成的影響,因為那個影響實在太大了,我也很難形容我對您的感謝,因為那可能三千字都寫不完,但我只想說,謝謝老師,謝謝您總是願意給我機會讓我嘗試,並在我不知所措時願意指引我方向,謝謝老師,沒有您就不會有現在的我。

    最後,我只想鞠躬並大聲的說:「謝謝大家!」

 

 

黃柏儒

資訊管理學系三年級

1.  前言:

  ㄧ開始,我對於這個營隊的認知其實不多,對於偏鄉教學的概念也是懵懵懂懂,到大陸偏鄉教書教英文?我可是從未想過的,但在完成的這次營隊後,我對於這次營隊的意象就是,我像是一條天婦羅,被裹上厚厚一層炸粉,然後下油鍋炸得金黃酥脆!在近三個月的培訓期間,每個禮拜幾乎都要產出一份教學英文歌曲的教案,我從一個什麼經驗都沒有的菜鳥老師,到可以對於教學內容如何分解和教學,可以站在台上對學生教學而且學生也能夠理解吸收,雖然還不能說最好或是最完美,但我相信我是有所改變的。

  另外,這個營隊對我來說影響深刻的另一點就是教案的撰寫,畢竟這也是我第一次撰寫教案,一開始的徬徨失措是一定有的,從小到大看著老師們的教學,從來沒有想過教案是什麼東西,卻要第一次設計出課程,讓自己的學生又能學到知識,又能讓學生不覺得枯燥無聊,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看過許多本現有的教材和教師手冊,也不斷的和營隊的學員們討論教案的設計是否得宜,甚至會跟其他一樣上教育課程的同學們請教。直到最後的教案產出和上台的實際教學,雖然有些瑕疵但我認為已經達成了突破,也奠立了我往後寫教案的範例跟藍本。

2.  課程教學:

  其實我很高興,我有這個機會能夠在學校課程外進行教學,當自己修習教育學程,將教育當作一個目標時,我卻從來沒有站在講台上,講授知識給學生過?只有在大學講台上分享對於課本的分析或是訪問教師,卻從來沒有在第一現場的實戰教學經驗過,要如何在未來證明自己是否值得成為一個老師?報名這個營隊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即此,我希望能夠從這個營隊中汲取一些教學經驗和方法,也可以藉由與同儕討論、與老師討論、並更加精進自己的教學功力。

另外,營隊所採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都與現今教育體制有區別,像是用歌曲教唱,分組帶開練習以便更加注意學生狀況,甚至是用鼓勵學生背唱歌的方式讓學生不再把英文當作是一個困難又遙不可及的科目,鼓勵學生開口說英文,這都是我在踏入這個營隊前沒有預期的事情,但我很喜歡這種模式的教學,由於自己從小的英文學習幾乎多數都是從英文歌曲學來的,我也很贊同有興趣加上喜歡的節奏很容易把不習慣的語言學好,反而用這種方法教學對我來說是一種創新。

3.  主歌教學:

  這次的營隊教學共有五首主歌,而我所負責的歌曲是this is the way we brush our teeth(以下簡稱刷牙歌)以及that child in the mirror(以下簡稱鏡子詩),前者是在營期第二天就上台教學,後者則是第五天。第一次的教學雖然極力說服自己不要緊張,但站在台上面對學生們好奇的眼神中帶著求知慾,我還是會擔憂,擔憂著我到底能不能把這首歌教好,我到底能不能讓學生了解這首歌的意思而且讓他們覺得這首歌有趣?

  在教刷牙歌的這堂課時,第一次的教學讓我有些微緊張,太注重於教學歌曲的內容意思,也太過自信認為這首簡單的歌曲應該對學生來說不會太難,而忽略了讓學生多次複習的動作,也少於顧及學生的學習吸收狀況。到課程結束後,助教老師也特別提醒我剛剛的教學缺漏和可改進的地方,像是要多帶複習、注意學生狀況、要讓學生把不會的單字寫下來等,都是我之後要注意的部分

  而在教學第五天的鏡子詩時,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挑戰,畢竟這次的挑戰是詩詞而不是歌曲,沒有旋律的幫助對於學生背誦來說會有一點難度,此外,雖然鏡子詩的辭句簡單但概念比較抽象,要教學可能還會需要有一點不一樣的教法,這也是我當時教學前規劃時沒有思考到的部分。由於ㄧ些狀況而無法準時開始上課,希望第ㄧ節課教完的我似乎使得教學速度有點太快,但還是得用到第二節課,而在第二節課時反而使得教學速度變得過慢,也漏掉了許多ㄧ開始有規劃的教學方式沒有使用,例如多帶動作讓學生記憶清楚、可以用動作複習讓學生換一種方式練習歌曲。從中我也發現到了我的教學還無法完整抓到穩定的頻率,可以讓自己休息、也可以讓學生複習、又不過於操累的方法,我都還需要多次的經驗和觀課來了解自己的解決方法。

 

4.  分組教學:

    雖然早在明道國小的週末派活動就已經看過文奕學長帶過分組教學和練習,營前的培訓課也一講再講,但當時對於分組教學的概念仍是懵懵懂懂,並無法將教學和分組兩個概念結合在一起,我在營隊前期還是沒有把握能夠帶好整組的分組教學,因此分組課前期大班先分成兩組,而我跟著以臻的分組課程觀察教學方法和學生反應,在大約第三天的課程後開始,鴻陞和以臻想要讓我也領導一組分組教學,我才真正接手了分組課程的責任。然而由於課程的壓縮,我們帶分組課的時間也沒有表定的時間來得多,我實際帶過的次數也大概兩三次而已,其中大多數時間還是讓學生們複習動作和歌曲,我並沒有更多時間去了解個別學生的英文能力和學習狀況,甚或是培養學生對於英文的熱忱,有點可惜。即便如此,我還是在此分組課程中看到許多事情,例如王老師幫我帶領學生的分組課程中,我看到了學生可以用除了重複練唱的方法來練習歌曲,例如將節奏簡化成口訣、抓住歌詞的困難部分練習等,更值得注意的是,教學方法可以用簡單易上手的小遊戲讓學生輕鬆卻不會放掉複習進度,但這個方法我還是很難上手,或許需要多一點的教學經驗和技巧。

5.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課程中,我跟以臻負責的課程內容是視力,雖說視力是一個完成度較高的教案,不太需要做更改,但在這堂課的前幾天,大家還是吩咐我把教案多看幾遍,並注意最重要的一點:規矩和秩序!畢竟課程一開始的矇眼畫畫,是學生或許從未玩過的遊戲體驗,若沒有照著老師的步驟,一個指令一個動作,課堂秩序可能會比想像中的還要更加混亂,更可能會拖到學生的後續討論活動,甚至是放學時間,為此我也和其他老師們討論幾次關於自己的教學模式。

  但在實際的課程教學時,我還是無法做到完全控管學生秩序的動作,還是讓同班的鴻陞出場救援混亂的場面,我自認我對於學生太過於興奮的場面還是無法管理,在以前營隊活動,對於吵鬧和混亂場面通常都是靠主講者聲音,和營隊的小隊輔控管秩序,因此我還是太過習慣用自己的聲音去控制場面。

之後的課程檢討,我了解到若未來遇到類似的狀況該怎麼處理,而非一昧的用聲音去壓過學生的情緒,像是抓住學生會吵鬧的原因----想要體驗這個遊戲,若能夠讓學生理解到,秩序不好、太過吵鬧,老師就沒辦法讓學生玩這個遊戲,學生一定會因為期待可以玩遊戲而保持安靜。

另外,雖然我這次只有接手一個生活教育,大多時間都是在觀摩其他老師們的操作,但也因為有這個機會,我才可以看見其它人的實地教學方法,不論是跟大小班的學生互動、將自己準備的教學內容表達出來、甚至是控管秩序和吸引學生注意的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風格,我也從中看到自己很多值得學習和改進的部分。

6. 其他:

  一開始加入這個營隊規劃,我其實是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態,畢竟面對著其它五位都是已經有經驗的前輩們,自己算是從頭開始跟上大家的步伐,又要在短期內搞懂所有的內容,盡量不讓自己拖到大家的後腿,整個時期我常常捫心自問,我有什麼事情還沒完成?還有什麼事情還沒學到?這樣有沒有影響到其它同學的計畫?這樣子的過程雖然緊張,但是我覺得非常的充實,也深刻的體會到,要給自己壓力、逼迫自己,才會有所成長:就如同這次的營隊若沒有這樣的訓練,絕對不會有可以站在台上教學的我。

  另外,看著學生們把營期教的五首歌曲全部念完背完,真的是一個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特別是從一開始調皮搗蛋、不守秩序的同學,漸漸的願意跟老師在課堂上互動,願意為了老師的鼓勵努力把歌曲背起來,甚至是在下課期間幫助同學,這些進步都是我們期許的;也看到了在班上不互動,念歌小聲的同學,卻是背歌最勤奮的……這些學生的種種若不是在第一現場是絕對不知道的!

     謝謝這個營隊,給我這個機會,讓我看到我教學的不足,也讓我看到我的成長。

 

 

傅馨慧

統計學系四年級

今年寒假,我們首次來到廣西南寧鎮流村舉辦英文營。這一次的英文營,和以往都有些不同,這是第一次在寒假的時候來到中國大陸舉辦英文營,同時因為營期期間,學生在學校的課程尚未停止,因此這一次的英文營在多方的協調之下,最終將原本八天的營隊活動調整為七天半,營期中間亦有一天半的時間讓學生回到學校,而我們則是在這一天半的時間中進行調整。英文營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進行調整,在營隊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出乎預料之外的情況,都是需要大家根據當地的情況以及經驗的結合,加上討論激盪的火花,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做到最適合的調整,我們也在不斷調整的過程中,正視團隊和自己的優缺,並在這個過程中成長。下面將依循營前培訓、營期以及總結,一一道出我在這一段過程中的收穫和感動。

營前的培訓和準備,除了是為即將到來的營隊做足充分的準備,從主歌的教學,到生活教育和社區活動,其實也是我們對於之前的活動進行統整以及進行反思的契機,這一次隊員多是有出隊經驗的隊員,因此相較於之前的培訓,這一次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進行討論和碰撞彼此的想法,也有更多進行實際的操作,也就是進行試教的機會。在培訓的一開始先建立大架構,然後我們一起將其中的細節和實際操作的經驗,填補進大架構中,我們在這樣的過程中去了解到其他人在遇到同樣的情況下,不同的應對模式,再藉此反思自己,習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除此之外,因為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在培訓的過程中去聽到大家的聲音,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更加了解彼此的想法,也在這一過程彼此去磨合,夥伴間更加契合。

在這一次的英文營中,我和育民、念軒一起帶領小班的教學。原先英文營在營期活動前,會在當地進行為期兩天的營前培訓,除了讓我們更加了解當地的實際狀況進而進行調整,也是讓當地的合作夥伴可以更加了解英文營的整體架構,以其在英文營這八天中,雙方能夠在建立一定程度的了解之下合作,讓整個英文營的活動過程更為順暢。這一次的英文營因為時間安排的原因,我們在抵達當地之後隨即第二天就展開營隊活動,因此前期的營隊活動期間需要通過更多的小討論以及在實際操作之後的總結,來拉近我們的當地志工的距離,培養我們之間的默契以及團體感。這一次,當地的志工分別有來自北海職業學院的四位學生、兩位當地的志工,以及英文營長期合作的農禾之家的照宇老師,這一次和小班搭配的是來自北海職業學院的四位志工。在活動前一天,通過活動前一天的準備過程中,可以注意到來自北海的四位同學習慣一起行動,在全體的會議中,我們將當地的志工和北海的志工分散在不同的社區小組,當在隨後我們進行社區討論的時候,另外兩組的北海志工也一同參與到我們這一組的討論中,因此在隨後幾天的教學活動中,在進行小組會議的時候,我提醒自己需要給予他們明確的提醒,像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由哪位志工來負責哪些雪上。同時,當主教老師在前面進行教學時,其他兩位助教老師就在旁邊隨時待命,給予主教老師協助,或是一起唱歌做動作,或是觀察學生的狀況,讓北海的志工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慢慢投入到整個英文營的活動中。

在我們和當地的志工在大約半天的時間準備後,第二天在當地的小學展開英文營的活動。在這一次營隊的教學中,我相較於之前,已經可以相當的從容不迫地去進行教學活動以及在適當的時機給予主教老師提醒。在這幾天的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念軒可以很快地記起學生的名字以及他們的學習狀況和性格,這對於我們前面幾天的小組討論中,尤其是在第一第二天我們需要去了解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況,以及個別的情況去進行後面的教學的調整的時候,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育民多次出隊的經驗也讓我們在前面有各種狀況需要進行調整的時候,他都能及時提供協助以及適當的意見,因此在前面三天的營隊活動中,在我們幾人的搭配之下,總算順利度過。

第三天的活動之後,學生將返回學校一天半,也就意味著營隊的活動將會暫停一天半,和之前連續進行八天的營隊活動不同,因此我們在第三天的下午提前安排整體的複習活動,以傳球的方式帶領學生複習這三天學習的三首歌曲。在課程一開始的時候,我在宣布遊戲的規則尚不夠明確,因此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生沒有遵守遊戲規則,進而導致學生們互相怪罪的情況,還有其中一位學生哭了,當下我其實有些不知所措,所幸這時候北海的志工隨即接接手去了解和安撫學生的情緒,在其他老師的協助之下我們才能讓課堂繼續進行下去。在這一過程中,我意識到自己可能是因為次日營隊的活動會進行短暫的休息,而提前鬆懈了,因此在帶領遊戲的過程中有些疏忽,以及我在應對突發的情況的時候,當下的應對能力仍舊稍有些不足,因此借由這個小插曲,提醒我自己在接下來的活動中,需要更加打起精神,避免讓自己再次提前鬆懈。

在第三天的活動之後,在學生返回學校之際,我們在這一天半的時間內,通過總結前面幾天的活動,以調整後面的教學。在這過程中,當地的志工通過與我們在前面三天的磨合,在進行討論的時候,可以以他們的角度給予我們進行調整的意見。除此之外,我們在精通植物的專家楊老師的帶領下,以認識社區周邊的植物的方式去走訪社區,如前所述,我們在抵達的次日就展開營隊活動,因此這三天我都是是三點一線,未曾有機會到附近走走,這一次在楊老師的帶領之下,以不同的方式展開對對當地的認識,是個不同於之前的梯次在當地志工的帶領之下走訪社區的經驗。這一天半的時間,給予我們休息和緩衝的時間,正如一句常說的話,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通過短暫的歇息,我們能夠以更加好的狀態後面幾天的活動。

經過短暫的休息後,也許是因為錯誤的策略,我們在進行歌曲的衝刺的時候,也就讓學生個別找老師練習歌曲的時候,學生不知道自己要練習什麼歌曲,進而導致那一堂課的成效不彰,經過當天的小組會議,每一老師負責幾位學生,同時給予學生目標,也就從學生們最熟悉的歌曲到最不熟悉的歌曲,給學生們設立一個一個小任務,也給老師們設立幫助學生完成小任務的目標,通過討論以及後面幾天的實行後,學生對於練習歌曲的意願,相較於前幾天更加高昂。這樣的學習氣氛也一直持續到營隊的最後一刻,讓我們都非常感動。尤其當原本不敢開口唱歌的學生在老師們的鼓勵下,成功背下一首歌曲,完成一個小任務的時候,我想對於我們來說,都是非常受到鼓舞的事情。

經過這一次的英文營活動,我想我相較於之前由更加成長了,特別是這一次和育民、念軒的搭配,其實和兩年前,也就是在大二的時候,我首次帶領成都梯次,那一次失敗的經驗,以及我較為謹慎的性格,使得我在往後的幾次營隊中,當有比較強勢的帶領著的時候,我就會不由自主地去依賴他們,或是不敢直接地提出自己的意見,以致我一直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帶領整個團隊,或是作為有經驗的隊員時無法在適當的時機提供適當的意見,因此當這一次的英文營,我們再一次組成這個相似而有相異團隊的時候,我心中的不安一直沒有散去。但在營隊的過程中,也許是過於充實的每一天,或是在這兩年之間已經慢慢地成長的自己,那個不安的感覺沒有再次在我心頭縈繞。除此之外,經過這幾次的出隊經驗的累積,我可以更加妥善地處理學生情緒問題,也在卸下對於教學的緊張情緒的時候,有更多的精力去觀察學生和夥伴們的情況,並在適合的時候和他們聊聊天,相較於其他經驗豐富的夥伴,這一步我尚學習的過程,也期望自己在未來可以做得更好。英文營的活動其實就是在陪著學生,陪著夥伴,也陪著自己學習成長的過程,我依舊慶幸自己在大學的最後一年,能夠堅持這一件事情,讓我能夠在這些年看到許多不同風貌的人事物之外,也能有更多的機會去正視自己的特別之處,更多地去碰撞自己內心的想法,並在這一過程中慢慢的成長。

 

 

蔡念軒

社會學系四年級

  1. 加入營隊與培訓

這次是我第二次參加英文營,在經歷去年暑假成都梯次,我深覺英文營給我的收穫不同於學校課程。結束成都梯次時,我就想若還有參與的機會,我肯定要趁著我尚未畢業之時再積極爭取參與。當我得知寒假要前往廣西南寧服務時,內心掙扎了一下,因為我知道我在成都梯次的表現並不如預期,我也怕若我這次參加依然無長進,是否就加重了營隊夥伴的負擔。不過,我打從心底的想抓緊這難能可貴的機會,加上營隊夥伴們的鼓勵,我才有詢問王老師的勇氣。王老師當時給予我的回覆,深刻在我心裡。王老師告訴我「教育就是給予機會」,這句話給與要當老師的我另一個看待教育的角度。獲得老師首肯後,讓我更加投入營隊的籌備及培訓。

這次營隊我從新生變成舊生,肩上扛起了一些責任,一方面要給新生做榜樣,一方面要接觸行政的工作。面對這些責任心中不免產生恐懼,雖然我的責任並不是最大的,不過每一個小細節都不能疏忽,就像齒輪要相互契合時鐘才能正常運轉。成為行政成員之後,跟營隊夥伴與王老師比以往多了更多相處的機會,也代表有更多的磨合。所有的磨合都是為了成就營隊的順利,藉由這些磨合我也多了解我自己一點。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他人認識的我會與我認知的有所不同,我最大的收穫是王老師給予我做人處事的建議。我感謝王老師直言不諱的告訴我他所了解的我,我才能意識到自己的短處以及長處,我其實是個沒自信、輕易放棄的人,還是悲觀主義者。凡事都會以否定當做開頭,實際上不是做不到,而是給那個做失敗的我一個台階下。王老師發現這點之後,馬上的就跟我說,並希望我可以改善。聽完老師的一番話,當下腦海裡是有淚水的,因為我覺得老師是真的用心去了解我這個人,甚至比我更了解我,並且真心為我著想。

這次的培訓課與以往不同,感覺從大學課程轉變為研究所課程,因人數不多的關係,培訓課的設計在安排上多了彈性,質量也有所提升。在舊生居多的情況下,培訓課做了知識傳遞與實際操作參半的安排,也讓我多了幾次教案試教的機會。在培訓過程中,我認為自己依舊是新生,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從新學習。營隊夥伴會毫不留情地告訴你教學的失誤跟該改進的點,而我因為有實際經驗所以能大致上猜測學生程度,比起以前的培訓我這次能夠給予較多的回饋,我認為這就是一種經驗的分享。其他人在試教的時候我能夠反思到當時我教學的狀況,再轉換成回饋,不僅是給他人建議也是自我反思。藉由新生的加入,我也學習到不同的教學,學習他人的好,避開他人不好之處。

培訓課同樣請講師來分享,內容有植物認識、情緒調節。情緒調節課程的兩位老師特地為這次培訓課規劃了進階版課程,多學習到踏進他人的情緒界線裡自己就會被他人的情緒所影響的概念,有時候莫名的情緒都可能因為自己無形的踏進了他人的情緒界線,在學習釐清情緒來源的方法後,對情緒調節變得較得心應手。培訓期間我最大的收穫是團隊間緊密的情感,會逐漸感受到大家為同一目標去努力時那股同心協力的熱忱,即使過程波折起伏卻切不斷團結的繩索,那感覺使我收穫一些生活的意義還有情感。

2、 各項教學活動

營隊以language art為主軸帶領小朋友們用英文歌曲學習知識,這次是我第二次接觸language art的教學策略,經歷上次經驗後對此教學策略是有較多感觸,但上次操作並無展露language art的真諦,我預期利用這次機會一雪前恥。準備教案的過程中,我吸收上次的經驗,用可行性較高的方式去思考,同樣避免一些炫麗的包裝,以直搗重點的方式來設計我的教學。與上次不同的還有學員年齡層,成都梯次我是負責大班教學,而南寧梯次我負責小班。對小班的模式著實不清楚,在與小班的夥伴開會時,有時會不小心以大班的角度去思考而忽略了學生程度。不同程度的學生應規劃適合的教學設計、班級經營的策略,有此機會參與小班教學又開拓了我教育思維的新層面,小班的教學要屏除一切理所當然,不能假設的狀況太多,扎實的訓練了臨場反應。

上次有提到我教學上的壞習慣是利用絢麗的言語來掩蓋自己的舞台恐懼,還有對於單字的意思的執著。這次我認為我改善了,教學時贅句拿掉了,對於單字的執著也放低了。王老師說過學習語言就是要勇於去猜測,這次我多加善用動作來讓學生猜字,效果顯著,比起用唇語敘述,動作更能進入小班孩子的心。 這次的學員領悟力極高,他們對於用聽來吸收英文是挺有天賦的,因此,我會利用多次重複來加強他們的記憶力。

分組課的安排為了增進我們對學生的了解,這次分組課我遇到了兩個難題。一、與當地志工配合度不高。由於行程安排的關係,這梯次採用先實戰後培訓再實戰的作法,前三天先讓當地志工以觀察者的角度來了解營隊的運作模式。因此,當我再帶分組時,會只有自己在掌控組內小孩,有時會有驚慌失措、小孩失控的狀況。二、遇到較難控管的學員。我對於抓不住他的注意力感到失落,我不知道該用何種方法來讓他專注於眼前該做的事。有時我的注意力會因為他而忽視掉其他人,這樣對其他人是不公平的。在秩序管控和分組課程進度間難以取得一個平衡。最後,我選擇放棄管教,把心多放在願意傾聽的學員上。

3、所學之事

藉著這次營隊的特殊安排,多了深度了解當地的機會。中間培訓的兩天,我們走訪了江邊、晚會及上市集,也做了當地的特色小吃卷筒粉,並且透過這兩天我也學習到了如何增進人們間的情感交流以及如何近一步認識所處的環境。

如前述,當地志工是先實戰在培訓,志工們是無深入了解彼此的時間,所以在認識植物培訓之前,心與心好似還存有著距離。而我在這堂課領悟出凡事都要勇於去嘗試,主動踏出第一步,不論是好是壞,都會讓現狀發生改變。當時我藉由一些惡作劇,開啟我與當地志工的互動及對話,從那刻便開啟了後面幾天的友善交流。走訪當地環境的這堂課由楊老師與當地志工來帶領我們,從認識植物的角度來認識社區是我從未嘗試過的,雖然我們住在當地卻不會去觀察植物與當地的關聯,在這一堂課後,打開了認識環境的新視角。未來我要面臨的課綱中,有核心素養是追求學生與在地的連結,有了這次的經歷便可為我往後的教案設計,增添不同的色彩。

另外,我這次在夥伴身上學到維護情感的方法,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堂課,我們在玩傳球遊戲,學員發生言語怪罪的情況,而使得其中一位學員哭了。當下,我手足無措,夥伴讓我下課去慰問該同學,但我卻做不來。平常我就不太會安慰人,我都以理說情,但對對方來說這些話像針一樣,無益於心情的回復。而我找了另一位夥伴陪同,他的做法讓我大開眼界。他的話語時時散發著同理心,耐心地詢問學員當下的情緒,並以溫和的問候來梳理學生內心難受之處,最後再用真心鼓勵的方式讓學生重新振作起來。這種溝通模式是我難以自我去完成的,我會認為理性地說道對方轉念,對方才能真的走出壞情緒。看了夥伴的方法,我才意識到我忽略了有十人只是想要一個傾聽者,一個能夠理解他的傾聽者。我們有時並不是想不透,只是難受的情緒並不想這樣罷休,而當下就只缺一股撫平內心的溫流。

這次梯次我又再一次感受到營隊給我帶來的改變。最大的改變是教學上的小進步,這次在準備教案時就不同成都梯次那樣斤斤計較,而是放開心去嘗試,也能較有邏輯的去安排教學流程。舞台表現也不會一股腦熱的就突然碰出一堆毫無根據的想法,讓一切都在能控制範圍。不過,時間掌控與幫學生複習這兩點,我尚未出色,還需要針對這兩點再多琢磨。

最後,我想再次感謝成就我這梯次順利的所有幕後助力,有了他們的鼓勵與督促我才能鞭策自己再往前行。還記得王老師在營期間有問到收穫了什麼,當時我給的答案是友誼,原因是在營隊是以真心來交流,因此能收穫每一個人的真心。同樣的問題再問一次,答案始終如一。

 

 

王鴻陞

東亞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壹、改變正在開始

    2019年初,趕著期末論文的壓力和準備營隊的求好心態,廣西南寧英文營在一陣兵荒馬亂中,於1月19號出隊了。數一數,加入英文營以來差不多有一年多的時間,去年的現在,還在台北市的明道國小接受我第一次參加英文營的震撼教育,那時的我,對志願服務工作的理解,僅是一知半解;而這次南寧梯次是我第四次參與兩岸鄉村英文營的活動,同時也是我到中國大陸少數民族地區從事志願服務工作的初體驗,相比過往只會「拿香跟拜(依樣畫葫蘆)」,逐漸從參與過程中學習到與人之間溝通、協調的重要性,以及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並摸索到參與志願服務的價值與之意義所在。

    我想之所以會有如此的反思與成長,與這次營地的經驗相當地特別,也是有關。位處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鎮流村,不管從政治地理或是經濟地理的角度來看,都是一相對偏僻的所在,因而政府和市場的力量皆未能深入到當地,故,當地所能利用的資源也相對地貧乏。但因為如此,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參與服務勞動的價值從而被體現,其可作為補充政府和市場不足的部分,對社會造成實際的良善影響。在南寧英文營的實踐過程中,對此一認識又更加清晰了。


貳、營隊模式的轉變

    在英文營裡的日子裡,對我來說,最大的訓練和體會莫過於營隊實踐中,計畫永遠改不上實際的變化。此次營隊的時間逼近農曆新年,對於各方來說,如何將時間完整地「喬」出來,並在最大限度下活用聚集於此的志願者,營隊帶領者王老師於此做了重要的決定,營隊的模式在南寧梯次做了重大的突破,從以往的兩天培訓+八天營期的模式轉變成先3天的營期+一天半的當地志工培訓+ 4天半營期的模式,而營隊教學的主歌也從六首減為五首。這對我們來說,這個轉變是以往從未想過,且有許多的風險尚待發覺和克服。很慶幸的是,在當地志願者與合作組織積極的配合下,活動順利地展開和圓滿落幕。以下是我對此轉變的心得:

1.  變動。適應。不足

此次營隊與過往不同之處在於原有兩天營前培訓的緩衝時間,但在這次的緊急狀況下,壓縮到時間規劃,我們一行人於1月20號抵達鎮流村當地,隔天21號就開展營隊活動,其實有很多的安排是被打得措手不及。體現在開營第一天的兵荒馬亂,我們對校園環境的陌生、學生名單的變動、與名單相應的分班問題、教室安排、開營拖延到時間…等等。現場的狀況有種種,慶幸我們是一隻身經多戰的團隊,許多不足之處還能用經驗加以補足,但憑心而論有些還是彌補不了,比如:第一堂的破冰課沒有上到的事實(這可能是我們後續與學員緩慢才建立關係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還要檢討自己的發條沒有上緊,一些事情的處理上,原以為跟過往相同「拿香跟拜」就可以,殊不知,現場的變動遠超預期的想像,問題的解決需要更有耐心以及創意的處理方式,這個衝擊給了我三點提醒:(1)事情要及時抓緊處理,拖久會致命;(2)用創意的方式解決問題;(2)「團隊」的重要與刺激。創意並不是憑空掉下,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思考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團隊的協力合作,可以幫助我們激盪去思考,除此之外的更好的處理方式。

2.  培訓模式的轉變與未來改進

因為模式的轉變,在地志工的培訓轉到營期中間進行,換言之,在地志工在不知曉我們營隊運作流程的前提下,直接參與到實際的營隊工作中,其實這對於我們志工雙方都是種挑戰。主要癥結是當地志工的角色會變得很曖昧,不像以往明確的分工合作,使得他們對營隊活動的參與極為有限,而這體現在分組教學時的搭配,因為當地志工沒來得及進行培訓,以至於志工們對營隊歌曲的熟悉程度尚處在學習階段,此外,還有我自身的協力工作沒有做好的緣故,以至於讓我的搭檔無法有效地在分組教學時發揮作用,這是我未來應該要加以改進之處。所幸這樣搭配所帶來的困擾並沒有持續太久(應該是說營期縮短和間斷上課的緣故,分組教學課也變少了),反而開創出一種新的營隊模式,因過往的營隊活動總是在不斷地「衝衝衝」下度過,然而這次將培訓轉到營期中間,我們有了空閒的時間,可以跟著專業的楊老師走進當地社區踏查,除了解當地的植物外,還通過自身的腳去丈量這塊土地,從而對這個農村有更加多的認識。

叁、我在鎮流村志願服務的那些日子

    在鎮流村的志願服務工作中,我主要負責的教學對象是《優秀班》的學員(其年齡大約分布在小學5年級至初中1年級之間),學員人數有25位,英文程度普遍處於弱勢,在課堂互動方面,呈現較為消極與被動,需要老師用更大的力量和鼓勵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就大部分而言,學員其實相當地遵從我們老師的教導,不過,還是有些小孫悟空等待我們教學的感化。

1.  主歌教學

            
    在主歌教學部分,我負責的歌曲是《Stranger Danger》、《Sharing Caring Friends》兩首歌。整體而言,最大的成就是在課堂中看見學員從消極的應對態度蛻變到大聲地回饋和踴躍地猜英文,這對教學者而言就是莫大的鼓勵。其次是有感自己教學技巧的進步,抓穩了上課的節奏以及掌握language art教學的核心,上課的方式會因應學員的反應而有所變化,也開始跟學員們用幽默詼諧的方式進行互動。更重要的是,我學會慢下來,更多地使用動作或話劇的方式表演讓學員們去猜英文單字的意思,從小地方開始,慢慢累積學員對英文學習的自信心。因此,當我在教《Sharing Caring Friends》時,全班一半以上的學員都願意開口猜單字意思時,大概就知道這次的主歌教學起碼成功了一半,心裡也明白這就是營隊實踐language art教學的用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僅僅是對學員而言,對教學者更是。時時刻刻地提醒自己,「慢下來,讓學員多用猜的理解英文」,不僅是給學員有更多的機會嘗試,也讓我這個教學者明白到,教學不是只有一種方式,它可以有無限創意的組合可能。

2.  分組教學

    分組課的用意是為了讓老師更能掌握學員的學習狀況,以及給予學員上台發表的練習機會,進而用分組帶開的教學方式,複習主歌及動作。此次執行分組教學,自我評估認為,與過去相比有明顯的進步,但仍有一處待改進的地方。待改進之處如前所述,並未能善用當地志工的輔助,我需要更加注意溝通和協調的工作。進步之處是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因之前的分組教學常被詬病是帶領學員唱過一遍又一遍,使學員感到厭煩,這次採用不同的方式,舉凡:分組競賽、我比你猜、節奏快快慢慢等方式,讓學員在無意間複習歌曲和動作。

3.  生活教育「Manners make a man」

    生活教育課的用意是為了增進學員的多元智能發展,除營隊的語文能力訓練外,我們認為學員應對我們生活周遭的變化要有更多的關懷與認識,因而開發一系列的生活教育課程。在此次的生活教育課程中,我負責的是禮貌課(Manners make a man),禮貌課的用意是為了讓學員了解manners的意義並期待他們能實踐在他們的生活中。禮貌課程的挑戰在於manners的概念在小學教育中早已落實觀念,學員們都懂這些道理,但能不能在生活中實踐又是兩說了。而為了克服這個困難,manners的教案經歷過無數次的改寫,呈現的方式也反覆地經過調整,直到上課當天都還在修改。最終在伙伴和當地志工的幫助下,確認以話劇搭配現場問答的方式呈現,並由當地志工配合演出,順利地將 ”Asking before taking anything” 和 “Cover your mouth, when you cough” 兩句短句呈現,其後《優秀班》還會在「每日一句」時,複習該兩句短句,通過反覆的提醒,期盼學員能將其實踐在生活中。

肆、結論—「從事志願服務工作的價值」

    廣西南寧是我第四次參與的英文營活動。在英文營動中,最大的收穫是看見學員因為我們的努力,正在改變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參加營隊其實有一個很深的期盼,期盼我們的影響能激起部分學員對英文學習的動機,進而能向下扎根發展,並將所學內化,有一天他們會曉得大哥哥、大姊姊在台上賣力地扮醜、賣笑,是為了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因為教育是農村孩子翻轉命運的力量。也期盼有一日,他們能明白到「貼紙」並不代表什麼,而是在拿貼紙之前那段背歌、練歌的努力,使他們具有「換」貼紙的能力,進而理解到「學習的價值」。台灣翻轉教師王政忠曾說道:「1乘以1,乘以一萬次仍只是1,但如果多了0.1,1.1乘以7次,就會大於2。」雖然我們是在學生的假期中展開短期的英文營活動,並不是長期的陪伴,但我們對此的付出可是比真金白銀還要真,無數的夜晚坐在電腦桌前,絞盡腦汁地構思教案,都是為了讓學員有多那麼0.1的改變。因為自身在求學歷程中深刻地體會到,學習可以慢,但不能就這麼算了,學習過程會有一些波折,但不能就此停下。我想這麼多的期盼,都是我選擇從事志願服務的價值所在,我正在實踐,我也正在改變。我在道路上。

 

 

林育民

政治所博士班三年級

一、前言

這一次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的團隊,在2019年1月的寒假,來到廣西南寧的鎮流村進行服務。在這一次服務的過程中,我跟著念軒、馨慧一起在小班教學。此外,也跟鴻陞及大、小兩班的老師們合作,做了生活教育中禮儀和理財的教學。在接下來的段落中,我將逐一向讀者們介紹此次英文營教學的收穫。

※    2019廣西南寧梯次的英文營開幕了

二、課堂教學

在英文營的志工活動中,來自政大的隊員們每天都要輪流上台,完成每一堂課的教學。教學的部份,除了主歌之外,也有幫助學生更熟悉歌曲和關鍵字的複習課,還有讓學生放鬆心情、盡情體會Language Arts樂趣的點心歌課。其中主歌的教學,不分服務資歷的長短,是每個人都要負責其中一堂的。

雖然之前參加過好幾次英文營的活動,但面對主歌課的教學,我仍然不肯大意。還沒上台教學的時候,我跟其它第一次上台的同學一樣,花了時間和精力,瞭解這一首歌的基本結構、英語的關鍵字、歌唱時要搭配的動作。除此之外,我還回想了以前在英文營的活動中,其它的隊員及我在教這首歌時,曾經採取過的方法。到了當地之後,從第一、二天的教學中,觀察到學生們不熟悉英語發音和字母的連結,所以在教這首歌的後半部的時候,先給予引導,然後讓學生翻開課本,找出歌詞段落中押韻的字。比如right、bright。

※老師們以Language Arts裡的歌曲和動作,帶領小班同學體驗英語的樂趣

另外,在複習課的部份,除了走下講台,以互動問答的方式,讓學生們說出學過的英語單字、唱出英語歌曲之外,這一次也做到了課堂間的支援。在每天主歌課的教學中,我會觀察學生們的反應。有一次我看到,學生們在主歌課的教學後,還不太熟悉歌曲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連結。於是在複習課中,我一開始就先複習當天教的主歌。不過比起主歌課的教學,我更注重的是這一首歌的整體感。透過引導,我試著讓學生們感受到,原來早上教的每一個段落,它們之間是有關聯的。我們可以把這些段落連接起來,更有連貫性地學習。

※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上台發表分組時練習的歌曲及動作

至於點心歌課,我覺得它是在這一次的課堂教學中,最讓我有成就感的部份。在去年成都梯次的英文營活動中,我帶過點心歌課的教學。不過那個時候,由於對遊戲的玩法和規則,考慮得不夠周全;以及帶到戶外的時候,低估了在空曠場地向學生發號施令,帶動整個遊戲的難度,所以讓我覺得並不是很成功。不過,當時跟我一起教學的小班老師,雪瑜和巧琳,仍然給了我肯定和鼓勵。在這一次教學前,我特地請教了以前英文營的隊員,也就是擅常遊戲設計和帶動的文奕,向他再一次確認遊戲玩法上的細節。由於事先的準備,到了上場教學的時候,反而進行得比之前順利。這讓我對點心歌的教學,有了更多的信心。

 

三、生活教育

關於這一次的生活教育,首先要提的,是跟鴻陞一起合作的生活禮儀的教學。生活禮儀教學的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們熟悉「請」、「謝謝」、「對不起」的英語,並鼓勵學生們在營隊期間,試著說出這些生活禮儀的用語。

不過在這樣的教學目標下,生活禮儀的教學,很可能會變得相當教條化。比如由老師直接告訴學生,在什麼場合之下要說請,在什麼場合之下要說謝謝和對不起。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只是單方面的接受。然而生活禮儀是雙方面的。今天你向我說聲謝謝,明天我也會向你說謝謝。如果能在教學當中,多加上一些讓學生自己思考的空間,或許能夠讓學對生活禮儀,有更多層次的認識。這一次設計課程的時候,鴻陞特別關注讓學生思考這一點。

※在當地志工的協助下,終於修改好生活禮儀的劇本,並上台演出了

可是要把這部份加到教學當中,並非一件簡單的事。在營前培訓中,老師和同學們給了第一版的教案各種建議。因為如此,一抵達當地,我們必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大幅度的修改。幸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參考了一些之前的教案。最後決定把曾經使用過的小短劇拿回來,並搭配主教老師跟學生之間的互動問答,作為整個教學的主軸。雖然時間緊迫,但我們仍然趕在上場教學的前一個晚上,麻煩當地的志工們幫我們看劇本。在志工們的幫助下,我們加入了許多當地學生們上課時會遇到的情境,比如借同學的故事書、有同學感冒等,讓劇本變得跟實際的生活更貼近。在大家的努力下,當天的教學十分能抓住大、小班學生的注意力。我在台上主持時看到,以往在英文營中,對生活禮儀不感興趣的大班學生,也目不轉睛地看著台上的表演、留心聽老師的問題。我想,這讓鴻陞及一起幫忙修改教案的大家,都感到很欣慰吧。

另一堂生活教育是理財。雖然在上場教學之前,看過之前的教案,但教完之後,總覺得自己的教法,還有許多能改進的地方。比方說,在請學生記錄戲中角色的花費的時候,需要請每一班的老師一起幫忙。在教學後的討論中,幫忙教學的老師告訴我,雖然已經儘力在主持和演戲上,強調要記錄花費的金額這件事,但仍然有學生不太清楚。這一部份,就需要每班的老師協助,在下面再強調要記錄的東西。上面提到的這一點,我想,是之後我教學時需要留意的。

※當地志工上台,協助生活教育中理財的小短劇的表演

 

四、結語

這一次英語營的志工服務,在團隊夥伴、老師及當地志工的協助下,最後順利落幕了。如果說在上面提到的課堂教學,以及生活教育當中,有什麼是貫串兩者,並讓我覺得很有突破感的,大概是下面兩點吧。

首先,在這一次的教學當中,我在課堂上的控場比以前更加進步。在之前的英文營中,做到了將自己的聲音和動作放開。這一次做到的,是利用聲音和動作,引導整個班級的氣氛。讓學生知道,現在是需要專心的時候,所以最好看著老師;或是讓學生知道,現在是輕鬆的時候,所以活潑一點沒有關係。另外,我發覺自己也更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當中最大的突破,我想,是我比以前更能夠看著學生的臉吧。學生會注意老師的眼神和表情,來瞭解老師在課堂上的想法和需求。相對的,學生也會透過眼神和表情,將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傳達給老師。這種表情與表情、眼神與眼神之間的互動,是課堂上的另一種交流。當我看著學生的時候,學生也更願意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在教學上來說,這或許是開啟師生互動的良性循環的契機吧。

※成果發表會排演時的一幕。大家雖然都很累了,但還是有耐心地待在位置上

另外,這一次也更注重與當地志工的合作。除了請當地志工一起幫忙,修改生活教育的劇本,並上台演出外,平常在課堂教學中,我更加試著讓當地志工參與進來。這一次很有突破感的地方,是在分組課的時候。在分組課的教學中,我會請當地志工,勇平,一起幫忙。當學生調皮時,請勇平一起管理秩序。當學生想了新的歌曲動作時,也請勇平幫忙看、提供建議。透過和勇平的合作,我發覺學生即使練習了好幾次,也不覺得累。跟以前相比,分組教學時的氣氛變得更活潑,教學也更有互動性。實在是很愉快的體驗。

※當地志工也在課堂教學中活躍,和學生們一起唱歌、做動作

2019-河南民權志工分享

河南民權夏令營心得報告

2019/07/9-2019/07/19

 

                                                                   蔡念軒(社會學系畢業生)

                                                                   黃柏儒(資管學系三年級)

                                                                   王鴻陞(東亞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張以臻(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二年級)

                                                                   林育民(政治大學政治系博士班三年級)

                                                                   傅馨慧 (政治大學政治系統計學系四年級)

蔡念軒(社會學系畢業生)

  • 加入營隊與培訓

河南民權梯次是我第三次參加英文營,身為已畢業的學生,我原先以為會無法參加這次的活動,但在聽聞這一梯次是英文營的最後出隊,心中萌生非參與不可的想法。在與老師和同學商量後,我被安排負責大班的教學。因為大班的孩子是最接近初中生的,對我未來的實習年級也較為相仿。王老師念在我暑假過後要去教育實習,給我了這次磨練自己的機會。由於我在今年二月畢業,在這學期就無法長住在學校附近,另外學期間都在準備6/1日的教師檢定考,我便選擇回到越南家中閉關苦讀,團隊們也體諒我的狀況,配合我利用線上討論的方式來設計營隊所需的教案,在工作分配上也給予我能夠負荷的工作量。我想我們這個團隊就是因為互相扶持的風氣盛行,我們才能茁壯成長,這也是我們團隊的一個核心價值。

在學期間的培訓我很遺憾都沒有參與到,看到團員們分享培訓時的講座內容,我認為都是值得前去聆聽的。這次我們找了主婦聯盟的老師們來演講,幫助我們將生活帶入教學,對於我們這次生活課或社區課的設計來說,都有莫大的幫助。我認為最有突破的是我們多了實驗性或說實作的部分,實作更能讓學生了解我們想傳遞的內容,知識傳遞常常是口說無憑,然而我們在透過實作讓學生看到零食中的糖分以及淨水的重要性。因為我也錯過這兩堂講座,所以當我在營期間看到同學在教學時,反應如小學員般大吃一驚。也讓我對這方面的教學及常識產生了興趣,生活中許多知識並不常留意,這也是一種對生活的疏忽吧,很感謝老師們不吝的分享,讓我收穫良多。

在營前衝刺時,再次請來主婦聯盟的林老師為我們說明全球暖化的教案,林老師本身並不是走教育的,卻能將這個議題設計成老少皆宜的教案。林老師多利用圖像增加衝擊感,在經過圖片的對比下,很直接地感受到人類所引發的全球暖話對地球的衝擊如此劇烈。另外,林老師所安排的三個遊戲體驗,開創了遊戲設計的新思維,像是冰山融化這個遊戲,營隊好幾次的大地遊戲都有出現,但在當大地遊戲時,就忽略了它原本的意義。林老師在遊戲前的引導與遊戲的改良,將情緒與主題緊緊扣住,所以在體驗遊戲時很快能了解到遊戲的目的。著實佩服林老師的教學功力,身為之後預走教職的我從中學習到抓住學生注意力的方法,以及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這梯次不同於以往,少了培訓和團員相處的時間,我自覺讓我產生了生疏與不安感,沒有一次次的試教檢核,還有對歌曲的不熟悉,讓我出隊前多了幾分憂慮,我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把課教好,不希望因此產生不好的回憶。同上述說到,我們營隊的氣氛讓我的憂慮在到當地後減緩了不少,能感受到可靠的一股力量在背後支撐。

  • 各項教學活動

營隊以language art為主軸帶領小朋友們用英文歌曲學習知識,這雖已是我第三次接觸language art的教學策略,經歷上次經驗後對此教學策略可以說有更深的了解。原以為上次在小班實行的效果還不錯,這次在大班應該是得心應手,卻還是嚐到了挫敗的滋味。這次被分配到的歌曲是兩首沒接觸過的歌(Brush a tooth、I’m policeman)準備教案的過程中,我嘗試用聯想的方式去設計,希望學生更容易去記憶,在準備brush a tooth時,由於這首歌的單詞偏難,而且歌曲重複性低,因此給我一點恐懼感。以往我會希望每一個單字我都去解釋,這首歌我選擇加強重點單字,在真正教學後這一點也成了弊病。我因為只強調重點的單字而忽略了整句話的完整性。教學當天,我並沒有在一堂課將整首歌教完,整堂課與學生的互動不多,是死氣沈沈的課堂。當時助教老師們救場的次數已經超乎我的預期,在後期的檢討,我知道自己在語言組織、流程設計、活動安排上都欠缺周全的思考。我認為在教那堂課時速度會忽快忽慢,也忘了language art的真諦,應該善加利用動作來帶動學生,我卻還是疏忽了。經過那堂課之後,當下心情真的很難受,我認為夥伴們看到的問題都是事實,這讓我再下一堂課發現我無法直視學生,我認為會有這樣的反應一方面是未教不好感到抱歉,另一方面是覺得自己很丟臉,對於一個之後要進校實習的人來說,已經沒有多少時間讓我犯錯了。當我意識到我的恐懼後,我去找王老師欲解決這個問題。王老師以鼓勵、理解我的態度開導我,我很感謝王老師點出我習慣隱藏自己的這件事,由於經常隱藏自己導致我也不常正視自己,總會用輕浮的態度去面對事物,我這也給別人用一個角度來看待我。王老師建議我從外觀著手,先營造出端正嚴謹的形象,在不受外物控制後,能比較定住自己的位子。這一改變確實讓我拾回了該有的態度,即使對上台還是有些擔憂,也沒有喪失嘗試的鬥志。

 在改變形象後,到第二首主歌時,犯的錯誤就比較少一點,卻也不是完美。不過對我來說能夠教完歌曲已是個突破口,還是挽回了一點自信心。對我來說在大班是一場真實的試煉,學生的程度和態度皆已算是青少年,而我之後要去國中任職,也會遇到相同年齡層的學生。我想我這次比起成都的大班有所進步的是師生距離,在成都時我與學生就是像朋友般親密,相處也比較沒有界線。在民權我與學生亦師亦友,有盡力的把持著做老師的原則,至少在管秩序這方面有明顯的成效。

 分組課的目的是為了增進我們對學生的了解,這次分組課一開始我是搭配以臻,不過之後王老師建議我搭配鴻陞會比較好發揮。在看過兩位隊員用不同方式帶一個小組,鴻陞善於創造團隊凝聚力,而以臻能善用方法提高學生的狀態,自覺收穫蠻多的。不過,多數學員在小組時都表現得不錯,但一到了台上卻又退縮了,這個問題我覺得到成果發表時也沒有解決,經過思考後,還是得從起初教歌曲時就應該適當地離開教材,多帶入動作或上台,讓歌曲進入學生的身體記憶中,學生才不會因為沒了課本而感到膽怯。

  • 所學之事

這次營期的安排鑑於南寧梯次的模式,也安排了空擋的一天來志工培訓,以往我們與當地志工都需要一陣時間才會熱絡,如南寧就是藉由社區走訪來增進友誼。此次顛覆了以往的模式,我想是因為第一頓晚餐時大家一同遊戲、聚餐,快速地拉近了距離,這也讓後面幾天雙方的配合更加有默契。這兩個梯次下來我察覺到一件事,就是我與女生志工熟識的比較慢。在成都梯次時,可能因為當地志工都是女生所以並未發覺這個問題。我認為我本身有太過小心以及有一點排他性,有些過度自我防衛的感覺,怕傷到自己也怕傷到別人。一種米養百種人,難準確抓到一個人的底線或個性,深怕得罪別人之餘也拉長了距離。這讓我回台灣後慎重思考我的交友模式,距實習僅剩幾天,若我帶著一堵牆去實習,那肯定會不太好過。職場會遇到更多的面貌,不論是學生、老師、長官還有同事,我無法都用一種態度去面對他們,我希望能跟每個人都保持良好的關係,目前我覺得就先釋出好的一面是最好的辦法,期望他人在感受到誠意以後也能真心相待。說實在,心裡還是對於實習不踏實,不論是教學方面還是人際關係,可經過英文營的磨練,我有八成的信心我能把實習順利完成,因為我知道我在外受委屈時,還有英文營這個家能讓我傾訴。這次梯次我收穫了溫暖的友誼以及面對未來的勇氣,如果我沒有參加這次的營隊我不會知道自己該如何去改變自己,我也不會交到知心的新朋友。我對於起初我只想擔任神秘嘉賓這個念頭感到羞愧,如果沒有參與全程何來深刻的體悟?

最後,我同樣感謝成就我這梯次順利的所有幕後助力,有了他們的鼓勵與督促我讓我不斷的向前行。雖然說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卻有流傳千古的精神,英文營的精神會一直存在我的心中。每一次出梯總是又愛又恨,在準備營期時那些辛苦,到了成發都結成了珍貴的果實。真心捨不得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這個營隊不僅是幫助他人,更多是幫助參與的每一個人找到自己缺失的一部分,並從中獲得許多額外的驚喜。謝謝王老師,以及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的每一位夥伴。

 

 

黃柏儒(資管學系三年級)

  • 營後心得

在大家終於完成了營隊的所有活動後,老師仍希望大家聚在一起完成最後的討論,我也在這個討論中得到一些啟示。第一個老師提到的問題是:在十天營隊裡面,營隊的定位就是服務,而我們最大的自我發現是甚麼?自己發現到的潛能?還是自己有所突破或是覺察?

當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最明顯的絕對就是從大班換到小班的不適應和教學上的改變,兩次的營隊梯次,兩種不同的學齡年紀和教學模式,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大挑戰和學習。更明顯的就是在理解能力和秩序控管方面,就如同之前同學們講過的,小班學生的抽象思考和邏輯能力和大班的差距甚大,在班上的互動模式也會比較活潑好動。在大班,許多抽象的單字比喻學生是可以猜得出來,話講大聲點時,學生會看臉色的漸漸安靜下來;但在小班,就連些基本的單字可能都沒有學過,要猜出意思也會有點困難,活潑好動的程度更需要更多次的口號才可以把他們的專注力抓回來,班上一亂,學生也沉不住氣學習。

然而,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大突破,在挑戰不同年級的教學時,也同樣的在找尋屬於自己的教學方法,累積自己的教學實戰經驗,而在小班的教學上,每次嘗試不同的帶法,不同的教法,我更能看出自己教學時學生真實的反應。像是在學生每次抄完筆記後,讓學生看自己,而我都會作歌曲教過的動作,讓學生回想這些動作的英文,順便幫學生複習;另外,比起上次教學,我多了一些讓學生把生字寫上課本的步驟,讓學生記得單字外,也調整自己的教學流程,給自己一點時間喘息。這些對我來說就是這次營隊中自己的突破和覺察。

當老師再次提到3R的時候,我其實也很好奇這一次的志工們會有什麼創新的回答,跟南寧梯次的志工又有什麼相同之處?每個志工在分享時,都可以看得出來有所成長、有所收穫,但在關於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 compassion時,大家的見解,所學習到的,都是不一樣:有人在營隊中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有人了解到自己並不是在營隊中一無是處,每個人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更有人透過營隊,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追尋的事物。

將營期分成兩個四天上課,是從南寧的美麗錯誤開始,有趣的是,我也從未參與過原本一次八天的營隊,第一次就跳脫了原本營隊的框架,著實新奇,這也讓老師發現到中間的這一天,或許可以讓兩岸的志工們,更有機會交流,迸發出新的火花。每一次的營期都有新挑戰、新的困難要去克服,每一次的改變可能就是一個全新的轉機,讓營隊變得更好。真正讓這個營隊可以持續下去的就是這個原因,不拘謹於固有的、延續下來的規範和傳承,每一次都有調整、每一次都有創新,不是一灘毫無生氣的死水,若用單字形容,大概就是vivid吧!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營隊中,每一個人都在平等的地位上溝通、合作,不是命令和執行,年輕的就是要聽年長的話,縱然我們常常習慣於握有權勢而去忽略溝通和他人的意見。

我們溝通、我們協調、我們合作、我們改變,讓這個團隊變得更加的完整。

這次的中草藥設計的教案,在我們一開始的想法中,幾乎是完全行不通的,不僅很難融入在課程中,連組織架構都可以說是空泛的,如此不樂觀的課程到最後卻能夠獨當一面的站在堂上講課,我心中是蠻有感觸的。曾經,還是不算久遠的一年前,我也是如此懵懵懂懂地朝向這個方向直衝,看著空白的教案不知道該從何下手,這些單字不是應該很基本到每個人都應該要會嗎?為什麼要教?為什麼還要用另類的方式帶領?那我要怎麼教學?慢慢的被同儕們建議、指正、提醒、修改,直到看到現場的他們教學,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到底在哪,而去努力改進。我相信中國的志工們也是經過跟我一樣的心路歷程,徬徨、不知所措,然後有個明燈讓他們借鏡,再繼續思考自己的教案該如何實踐,如何讓學生都可以了解學習到課程,到最後有一堂生活教育課程讓他們實際去表現出來。這樣的過程中,我們政大的志工們每一個人都走過,更能感同身受的理解他們經歷、他們迷惘、他們成功,由衷地對於他們的成長有所感動,我想,這就是所謂的compassion吧!包含了感同身受的同理,誠懇真正的陪伴,一起共享的喜悅。

  • 營期準備

有了上一個梯次的經驗,也大概知道需要準備的東西和前置作業,這次的培訓對我來說算是比較輕鬆,然而,沒有每個禮拜的固定開會,有時候真的不能將所有事情都搞定好。另外,自己也多了一個責任感,自己再也不是半年前那樣什麼都不懂的新人,對於一些事情不能再用陌生的態度面對,既然都有一次的經驗了,就不應該再把交代給我的事情做不好或是搞砸了。

縱然挑戰了從未有過的一學期25學分,壓力頗多,可能有時無法顧及營隊的事情。即使如此,我仍不時思考要如何面對學生,加上這學期有許多機會觀摩其他現場老師的輔導課,我更有機會看著老師們如何應對國中生,現場的狀況應對,甚或是老師的講課方式和資料、板書運用方面,再來去反思自己的不足而去改善。

準備了一個學期的營隊要出發了,大概也是我們七個人齊聚的最後一次出團吧?資歷最淺的我都有如此的感觸,更別說老師和同學們了。

  • 提槍上陣

這次的小班教學,我負責了六首主歌的三首歌,分別是this is the way we brush our teeth, green plants, sharing caring friends,原先是規劃前兩首歌的前半由我教,後面再接手換馨慧和育民教學,但之後看我狀況似乎還可,就讓我把這兩首歌整首歌教完了。這三節課沒有被其他兩位老師救援,反而多了許多老師們的互動,就如同老師之前講過的,當台上老師漏掉什麼部分,台下的老師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提醒:「老師,是不是讓大家有一點時間把筆記寫下來呢?」或是在課程教學中,突然的卡住、不順,自己就向台下老師們詢問:「老師覺得這個詞怎麼解釋比較好呢?」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避免主講老師過於專注而忽略其他事情,甚至是顧不及時間。但我覺得,沒有被老師救援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是自己的課程掌握度有提高,但大多可能只是因為馨慧和育民對我太好了。

此外,這三首的教案也在之前的試教有寫過,大概可以掌握要如何開始、如何接續,但自己有時仍會陷入一種習慣性,想要把單詞解釋和讓學生寫進課本,以至於拖了太久的時間,無法讓學生把歌曲和動作多做過一遍,這個狀況出現在green plants和sharing caring friends兩首歌的教學中,破冰課時的the Pinocchio 也有這樣狀況,會太注意解釋左邊、右邊、裡面、外面的意思讓他們記得,殊不知,多利用小遊戲和互動讓他們自然而然的熟悉方向,就已經可以達成解釋單字的目標了。

我這一次教學的心態比上次輕鬆了許多,畢竟對於營隊的規範和流程熟悉了許多,有時在教學前非常相信自己可以教得好,而不再去順過一次自己的流程,覺得再繼續複習很無聊。但到了台上,教學的過程中看到小班學生無精打采的樣子,很希望自己的教學能激起他們興趣,才真正發現自己的準備不足,教法不夠豐富多元到讓他們願意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自己倍感愧疚。這樣的心理過程讓我意識到,自己目前所學習到的能力仍是有限,更別說是改變不同的上課模式和教法,讓學生對於上課有新鮮感,所以不該以此為自滿,而該再更精進自己的教學能力。每一天的晚上,都會和大家討論,如何教學可以讓學生提高意願的學習?如何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吸收我們所講授的英文?怎麼樣的複習會讓他們覺得有趣?每一天的晚上都沒有一刻閒著!

這次營隊中,獲得最大的或許就是成就感了吧!誰也都不會想到,班上竟然有一個二年級的小小學生,從一開始的上課時懵懵懂懂,跟不上老師的講速,到最後竟然可以把六首歌全部都背起來,拿到貼紙!我們看到了一個學生幾乎是從無到有的把英文基礎建立起來,讓她比起同齡的學生有更多的英文能力和對英文的敏銳度,相信不只我們老師們,她自己也相當有成就感吧!另外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不敢開口,只敢小小的跟著做動作,對於英文完全沒有信心,漸漸地主動找老師練歌,開口跟著老師上課唱歌,到最後也把六首歌背完了!不同的改變,不同的成長過程,他們同樣的在這個營隊中學到我們的核心概念—不再畏懼英文,更敢開口唱英文!

 

 

王鴻陞(東亞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一、見樹漸見林的成長

森林是由許多樹一起組成,但也沒那麼簡單;樹與樹之間的排列組合,其實受到某種外在或內在特殊關係的影響所致,例如:氣候、生態環境、食物鏈等。如果只看個別的樹木,則看不出其中相連的關係。社會也是如此,沒有人,無法組成社會,只有人也不行,得需有形形色色的人用不同形式來關聯,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社會體系。教育現場就好像小型社會的縮影。我在英文營的日子裡學習到最多、感受到最深的就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多樣貌。每一次的營隊開展,就像是進入到不同的森林體系,王老師、營隊夥伴、在地志願者夥伴和營隊同學就像是一棵棵的樹,因英文營的緣而相聚,但如何互動、磨合彼此個性並達成我們預設的目的,老實說,每一次都是挑戰,每一次都在調整。

英文營有一優良傳統,即: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使得我們團隊每個人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彈性,根據現狀調整我們的策略;除此之外,我覺得還要加上一句註解,「調整」意味著給予自己一個機會,重新檢視我們自認為沒問題的「以為」。如果只是看見一棵樹,想當然爾,所想的方式只會有一種,但打開眼界,所專注的就不僅僅是眼前的那棵樹,而是看到、想到更多更多。總結來說,在這次河南民權英文營,我最大的收穫是眼界與思考見樹漸見林的成長,我似乎能夠理解王老師所說協力與連結的概念。

二、放下「身份預設」與「期待」的教室

2019年7月,英文營團隊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的彭庄村舉辦第十一屆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也是第二度在彭庄村當地開辦活動。在這次的營隊中,我同以臻、念軒和安徽的子涵、嘉琦、姜楠共同經營「別挽留班」。別挽留班的人數雖只有13人,但每一個人都是非常願意向學而來到這裡,即便謊報年齡也在所不惜(笑。其實,別挽留班的同學在第一天想班級名稱和班呼時早已展現出超越小學生的那一面,「挽留挽留,世界一流」。班級名稱和班呼有意無意地顯示出他們有想改變現狀的企圖心,我想這就是中國大陸初中生和小學生的分水嶺,環境使他們早熟,劇烈的升學競爭逼迫他們不進則退。也因為如此,這幫初中生,他們非常願意跟隨我們的教學步伐,所以在帶領上並沒有帶給我們太巨大的挑戰,有的只是教學方法的切換。

在班級經營中,我持續在思考教學如何進行翻轉?談到班級教學,浮現在我們腦海裡的圖像:教室的桌椅、黑板、粉筆、課本、老師、學生以及班級守則或規範等等。因為有規範的存在,所以當我們進入到教室,其實就會各自扮演相對應的角色,遵守角色身份所預設的期待。因此,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不平等的,老師掌握了賞罰的權力,而學生只能被動地順服。按這樣的圖像邏輯去走,我們的班級經營很有可能會走向補習班的教學模式,例如:河北的營隊經驗,顯而易見地,那並不是我們營隊所需要的。慶幸營隊有王老師的存在,因為有她的挑剔和挑戰,才使得我們去思考怎麼樣去經營好一個班級。在多次的try&error,我所找到的答案是「食客與廚師」的定位。把同學們當作來餐廳用餐的食客,而我們政大志工是廚師,我們長時間的培訓和磨練的歌曲教學就是我們精心烹調的料理。今天是我們把料理端到食客面前,請其用餐,而食客對料理的直接反應正是檢驗廚師的功力及格與否。因此,我們身為被檢驗者要更加地注意料理所用的食材、烹調方式、調味料的添加到擺盤的最終呈現,教案的每一個步驟都要鉅細靡遺地思考,並以食客為出發點。

好比如我這次負責的兩首主歌,《How do you do》和《Green plants》。《How do you do》是第一天的主歌,曲調相當輕鬆,難易度也算是中間偏易,但挑戰在於第一天我們沒有課本可以使用,換言之,我要挑戰不用課本也可以教會同學們《How do you do》這首主歌。當知道有這個挑戰時,我就知道教案要整個重新設計。因為沒有課本,我當下的思考就是想把同學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我身上和黑板,透過黑板騰寫歌詞和我的帶動使同學們能熟悉這首歌的旋律、「關鍵單字」和「動作」,並通過動作來理解單字和歌曲所傳達的意義。就這樣,以食客為出發點的巧思料理端盤上桌。但食客的反應也最直接,不全然盡我的期待,因為沒有課本讓同學抄寫不會的生字,沒有這個讓同學休息消化的空檔,導致我整體教學步驟上偏快,這是我當初沒預料到的事情,當時的我只想著讓同學的眼光都注意我,而沒有想到適度的停頓和片段的複習可以讓同學們消化吸收得更好。但相信有這次的經驗,會使我下次做得更好。

在這個教室裡,我體會到兩個放下:一是放下身份固有的預設,二是放下期待。因為在營隊現場,任何時刻都可能發生不在預設或期待中的事情,例如沒有課本,但沒有課本就無法進行教學了嗎?並不然,只要我們從同學的角度出發,理解他需要的是什麼,以及他可能遭遇的困難有哪些,提前對這些問題進行設想,解決難題的方式就不會只有呆呆的一種。

三、始終走在創新道路上的生活教育

在河南民權英文營中,我負責兩堂生活教育課程,第一天的生活禮儀課《Manners make the man》以及第3天的零食添加物課《糖的魔術師》。前者和念軒一同合作,後者則是與柏儒一起。

《Manners make the man》延續在南寧的成功經驗,利用短劇表演的呈現來塑造情境,使同學們進入到該情境中並思考什麼樣的行為表示是具有生活禮儀,以及從禮貌小短劇中認識簡單的英文片語,暨結合了情境教學也符合英文品格營的目的。因此,對我而言,此次最大的挑戰是《糖的魔術師》。而兩者都有一共通點:始終走在創新的道路上,然而生活禮儀課是在前次南寧營隊的突破,此次要攻克的難題是關於零食課《糖的魔術師》。

零食課雖是在英文營中是常見的生活教育課程,但過往教案的重點主要突出添加劑認知和對身體的危害。然此次營隊因應社區課程題材的缺乏,所以讓零食課並存於生活教育課和社區小學堂,為了不使主題重複,同育民和柏儒的討論下,我們將課程的定位進行區分,生活教育課專攻添加物「糖」,而社區小學糖則可以針對各種食品添加劑進行發揮。然而,有一很大的問題就產生,關於糖的課程設計沒有前人可以讓我們拿香跟拜,我和柏儒要絞盡腦筋地思考怎麼去呈現這門課程。

《糖的魔術師》在教案設計上,要非常感謝主婦聯盟林老師的協助。林老師細心地教導我們關於綠繪本的教學、小黃瓜實驗和引導小朋友的教學技巧,對我和柏儒而言,實在是非常的受用。另外,此次教學上還有另一大難點,就是我們所在的學校並沒有投影設備,換言之,我們使用黑板上一堂非常知性的課程,其挑戰難度也是不小。

最終在前一晚,在柏儒、育民和我三人的討論下,我們訂下了無簡報版本的教學策略。首先由柏儒主持,利用生活化的問題來引導同學們的興趣,再帶同學認識常吃零食的英文單字,並從吃起來的口感帶出我們所要的課程關鍵字「糖」,進而由我接手,針對零食裡有多少的糖此一問題,操作一個舀糖的實作,當同學們認知到一個小蛋糕36克,裡頭卻含有22克糖時,他們驚嚇住的表情,我就知道這門課成功了一半。隨後,打鐵趁熱,詢問同學們對於常吃糖的影響,以黑板畫圖的方式帶出「糖上癮」的邏輯。最後,再以糖浸小黃瓜的實驗收尾,讓同學們了解如果糖份攝取過多,人體就會像那小黃瓜那樣脫水、枯萎、皮膚變皺,再告訴他們適量攝取糖份的觀念總結。

總得來說,這門課帶給我和柏儒的挑戰很巨大,但當我們成功呈現這門課時,也帶給我們很大的成就感,從無到有的設計,到再改版的調整,這段過程無疑是我們最大的寶藏,我們知道,我們可以做到。

四、結語

五次參加英文營活動,深切感受到經驗的累積所帶來視角上的轉變,從而了解到見樹又見林的意義。更明確的說,不僅可以清楚看見自己在團隊中所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以及了解到在什麼情況下要給予夥伴什麼樣的協助。這個視角的轉變從上次南寧英文營時就有這種感覺,但是在這次營隊的總結中,我對自己的思考與反問更是強化了這個感覺。感覺到自己從見樹到見林的成長,我看到了整個團隊的結構、看到了夥伴角色的鮮明、也知道怎樣的分工會對團隊最有利,此外,有看到了其他人正逐漸步上我曾走過的道路上思考和探索意義。如果問我從這五次英文營活動中收穫到什麼,我的答案會是團隊的協力與自我的成長,這兩者缺一不可。從團隊的活動中、挑戰中破除掉自認為只有一種的解決方式,以及重新審視自己,進而更加地了解自己、修正錯誤,使自己成長。

 

 

 

 

張以臻(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二年級)

 

  • 前言

「第五個梯次」

當我和家人或是朋友說我今年暑假要再次去中國農村服務時,幾乎所有的人都問我:「為什麼同樣一個營隊要參加這麼多次?還能夠得到新的東西嗎?」當時的我只是微笑應對,因為其實,我是不知道的。再次參加,似乎就只是想要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不管是整個計畫、或是這段緣份,即使不確定還能夠得到什麼、不確定這一趟旅程還能不能得到新的收穫,還是決定義無反顧地去了。

 

  • 營前培訓

「整個學期四次開會」

    這次的營前培訓,相較於以往有很大的差別。我們不再每個禮拜都聚集起來教學或開會,反而將每個階段需要完成的事項規劃出來並公佈,讓大家自己去分配時間完成,最後每個月找一段時間共同聚集起來驗收、檢查並一次性完成所有需要討論的事情。

英文營不像其他我自己參與過的活動或組織,花很多時間開會卻找不到重點和結論、事情分配下去卻總是要去提醒和叮囑,最終浪費掉的不只是時間也有之間的信任。我們平等的溝通,把年紀、經歷或是在外的光鮮亮麗都拋開,針對不同的東西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後聆聽他人的想法並討論,這看似是一個team最基本的東西,卻不是一件容易達成的事情,但英文營做到了,效率和信任,這就是我最喜歡英文營的地方。

 

  • 營期

「三個不同與改變」

  • 預料之外的事

這次也不例外的很多「計劃比不上變化」。

第一天下飛機後,辛辛苦苦從機場搭著地鐵又轉搭火車到達民權的那天晚上,被得知我們必須要住在縣城天天來回去村子的那時,嗜睡如命的我心中彷彿晴天霹靂;第二天搭著車去到村子裡的學校時,發現教室裡都沒有桌椅的當下,我已經在思考要如何讓學生們坐在地板上上課;第三天在報道的時候,雖然早已被打了預防針,但看到來的人和報名的人差了那麼多時,不免有錯愕的感覺;第七天知道班上居然有超過一半的學生都是不在報名範圍裡的國中生,覺得他們都是一群小騙子。

很多很多都是不在預料之內的事情,而調整是我們唯一要做的事情。因為要來回坐車到村子,所以每天最晚六點都要起床;因為教室裡沒有桌椅,當天下午全員動員去村子裡搬桌椅,並像在潑水節般把所有沾滿灰塵和泥土的桌椅都弄乾淨並曬乾放好;因為報到人數突然更改並變少,所以每一位學生都要仔細對待,讓每一個人都滿載而歸;因為發現學生大部分都是國中生,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多教一點延伸的東西讓他們吸收,且對待他們和觀察他們的行為時要以青少年的方向去思考。

還記得有次在和老師聊天時,曾和老師聊到每次來營隊都要去適應不同的環境和很多預料之外的事情,那時老師對我說:「所以你就知道你的適應力和調整力有多強。」其實心裡是很感謝老師的,因為不斷的練習重新適應和調整,是我在英文營學到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為參加了英文營,才能試探自己的底線到底在哪裡,然後更加地認識自己。

 

  • 學生

    學生,是這次的大驚喜。

第一個驚喜是人數。這次我們的別挽留班,總共十三個人,對於之前都是帶三十個人上下的我來說,這真的是一個超級無敵小型的班級。不過就是因為如此,讓我認為老師人力非常充足的情況之下,每一位學生都沒有理由被我們輕忽或者是放棄。所以從第一天開始我就讓每一位老師們都要仔細觀察每位學生的特點,晚上進行分享和紀錄,而我們再依據結果去思考隔一天要如何去對待或觀察每位學生。好笑的是,我發現雖然人數少了一半,但是在分享學生的狀況時的時間跟以往所花費的時間是相同或者是更多!但也因為這樣的努力,我們很快地掌握每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並以這為基礎創造了良好的班級氣氛,並在排固定分組時,很快也很精確的產生了有效的分組模式。可以說這次的班級,是我帶過最清楚明白的一個班!

第二個驚喜是年紀。在營隊開始第五天的時候,因為一位學生的露餡,我們發現班上大概有一半一上的人都是要升上國二或要升上國三的學生。當時看到這個結果的時候,我就想起去年來過河南的夥伴就曾說過,他們上次就都是教一群國中生,所以教得特別辛苦。我不覺得辛苦,但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只依照原本的教學範圍,應該給他們一些更深入的東西,不管是英文方面、生活方面又或者是社交方面,才能讓他們來這個營隊是有收穫、可以滿載而歸的,因此調整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是必要之事。另外,在與他們對話、溝通時,更不斷提醒自己他們是青少年,詞彙和內容都要小心並注意,在觀察去理解他們時,也要以青少年的方向去思考,才能得到最正確的結論。而我最意外的是,這群學生不會因為自已是青少年而不願意開口唱歌或是做動作,反而每個都很努力的想要去學習,下課時都努力唸歌背歌,不會的時候也很積極的找老師詢問,即使有的時候在台上會表現得比較害羞,但只要與他們溝通一下就能解決問題,這真的是我覺得最幸運的地方。

  • 志工

    志工,是我這次最有深刻感觸的一個部分。

    以往在我腦海裡的志工,是一個配合者,我們講出我們希望志工配合我們做的事情,然後執行。但這個梯次不同,而這一切都要從中草藥課程說起。

中草藥課程是這一次必須完全由志工去獨當一面的課程,因為裡頭的專業知識是我們補都補不完的。從還在台灣時的兩次線上通話討論、修改教案,到見到面後更深入的去交流、分享經驗和溝通,這一段路程不管是我們還是志工們都走的並不順遂。我們不知道要如何表達讓他們理解我們的想法,他們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我們營隊的教學方式,畢竟所謂「不告訴學生答案」的教學方法是我們自己都一直在調整學習的。而最終,在給予三天觀察時間和幾乎每晚的討論後,很開心的他們自己完成了整整兩節生活教育的課程,即使有不足也有遺憾,但還是要很驕傲地為他們鼓掌!

除了中草藥課程外,在班上的教學上,我讓他們去教學了一堂點心歌和每天的每日一句,另外在分組時,也讓與我搭配的兩位志工去帶領學生唱歌和做動作,最後在成果發表會時,更讓他們上台指揮!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往的我們並不會想到要去做的,這一切也讓我們更加的辛苦和疲憊,但我得說,這才是正確的。因為只有放手讓他們直接去實作,他們才會真正的去體會、感受我們營隊真正的核心價值,不是只是帶動唱英文歌曲,而是在快樂的學習之下培養學生自己去思考跟猜測的習慣,更讓他們了解我們營隊運作的模式,沒有所謂上下階層、沒有所謂學長姊制度、沒有無效率的開會,只有平等的溝通、協調和合作。在最後一天的分享時,很高興能夠聽到他們有感受到這些,而也讓我學習到,原來來這裡志願服務,除了服務學生,也要服務志願者。不是只有讓學生滿載而歸,也要讓這些志願者擁有更多不一樣的深刻體會,並且志願者們不是只有配合、更重要的是合作,因為他們也是我們營隊的夥伴。

回想起整個營期,是那些裝作自己是六升七的別挽留班、是那些花了很多晚上休息的時間教不會很想打人的志工們、是那些每天辛苦幫我們煮飯和載我們去村子的當地的老師們,少了任何一個人,就不是這次的河南民權梯次,謝謝所有人,也謝謝當初義無反顧的自己。雖然每一次都說過,但我想再說一次,不管去之前有多徬徨,但每次參加英文營完,我從不後悔,因為我都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家,而這次,也一樣。

 

  • 總結

「兩年的營隊生活」

我參加了英文營兩年、四個學期。

第一個學期的台北明道梯次,身為新手的我就是一個學習者,帶著滿滿的好奇心和學習的態度參與整個梯次,觀摩其他人的教學也學習他人的方法,吸收並轉換成自己的東西。第二個學期的河北與成都梯次,開始參與行政,表達自己的意見、與別人溝通,從中獲取更多從來沒想過的看法,並慢慢地體會了營隊所擁有的真正的東西。第三個學期的南寧梯次,成為了整個營隊的領導者,不僅是教學方面需要穩固發展,行政方面從規劃課程到執行都得整合,更重要的是老師不斷與我強調的coordination,如何與夥伴們進行最有效的溝通協調並互助,才能讓整體營隊運作的最為順利。第四個學期的河南梯次,是輔佐者,幫忙並提醒這梯的領導者需要做且需要注意的事情,並且調整了對於這趟志願服務所應該包含的對象的看法,讓趟旅程更具有意義。

在英文營的日子就像是兩年來從未停止運轉過的齒輪,我們從未停止過前行,在溝通合作與協調的基礎之上不斷的改變和創新,面對挑戰從不害怕,一次一次的解決從未預料過的事情。這個團隊給予我的東西太多,不只是教學、更是自我探索、團隊經驗和生活態度。什麼叫做課本上學不到東西,英文營就是一個完美的例子。

英文營結束了,但我會帶著英文營所給予我的所有,繼續走下去。

 

 

林育民(政治大學政治系博士班三年級)

一、前言

2019年7月,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團隊前往河南省民權縣,開始暑期的服務。除了英文營團隊的成員外,來自河南安陽師範學院、安徽中醫藥大學的志工們,也加入了服務的行列。在這一次的服務中,我跟馨慧、柏儒及上述的當地志工們一起,參與了四、五年級班的教學及「小賣不來了」的社區活動。以下,將分別向讀者們介紹心得。

二、課堂教學

這一次我跟馨慧、柏儒,以及來自安徽中醫藥大學的Mary, Sandy和Hanson志工,一起投入四、五年級班的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當中,讓我有收穫感的分別有分組教學、下課時帶學生練歌、學生輔導,以及課堂遊戲等部份。

在分組教學的時候,我跟Sandy一起帶學生練習英文歌。由於每一個小組內都會有一些十分活潑、好動的學生,所以在分組教學的時候,老師們都要思考掌控這些學生的方法。和今年寒假在廣西南寧不同的是,這一次我讓當地志工參與了更多小組教學的工作。分組教學一開始,我們會將學生帶到戶外的場地。之後我會先帶所有學生練習一次等一下要進教室驗收的歌曲。練習的過程中,我會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反應。那一些比較能夠靜下心、跟著老師的步調練習的學生,就由Sandy老師帶到一邊教學。至於那一些比較好動的學生,則有我追在他們後,把他們一個一個帶來我旁邊練習。在分組教學結束以前,我們全組的老師和學生會聚在一起,做上台發表前的最後練習。這一次的分組教學當中,實在很感謝Sandy老師的大力幫忙。沒有Sandy老師的幫忙,我想,我們是沒辦法同時顧及安靜跟好動這兩種類型的學生的。

下課時帶學生練歌,一向是被我視為相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在教室坐了一節課之後,戶外的花草樹木、朋友玩遊戲的招呼,都比跟老師一起練英文歌還有吸引力。有時候一下課,班上的學生就全部跑到外面去玩了。老師要攔也攔不住。在這個時候,通常會讓我感到有一些氣餒。想說如果能再早一步,說不定就能把學生留下來練歌了。不過在這一次的課堂教學中,我成功地在學生最容易跑出去玩的第一、二天的時候,讓學生願意留在教室跟我練歌。這是我參加英文營的服務以來,一直想做的事情之一。這一次能夠順利達成,我想,跟我採取的方法有關。一下課的時候,不管學生下一秒是不是要跑出去遊玩,我都會直接拿著課本走到學生旁邊,然後邀學生跟我一起練歌。這樣直率的作法,反而引來了超乎預期的效果。不少學生真的留下來,跟我一起練課堂上教的英語歌了。另外,為了不讓下課時練歌變成一件無趣的事情,我會讓學生對於自己的成長有明確的期待。比如說,我會告訴學生,這一些單字、這一段練熟,就會這整首歌了。學生知道達成這一些明確的目標後,自己就會比以前更成長一些。有著這樣的期待,英語歌的學習就變得像闖關遊戲一樣。學生先解開基礎的任務,比如不熟的單字和段落,然後再處理複雜的任務,比如唱出整首歌。從這個角度看,下課跟老師練歌不見得會是一件無聊的事。

學生輔導也是我參加英文營以來,一直想做但不算做得好的事情。不過在這一次的課堂教學中,我自己終於在學生輔導方面有了進展。以往遇到學生之間爆發衝突,或是有學生大哭的時候,我通常會愣在原地。雖然心裡頭知道,自己在這個時候應該做一些什麼,卻無法馬上採取安撫學生之類的行動。之前參加英文營時,看見一起教學的志工能夠即時處理學生的狀況,就感到十分地佩服。不過在這一次,我終於也做到了。當班上有學生因為關門的事情打架時,我馬上拉開衝突中的學生,並且跟其它老師合作,分別把這兩位學生帶開。我帶著學生,從教室散步到校門,然後又從校門走回教室。途中我向學生問了事情的經過,並且試著從自己的角度,說出學生心裡的感受。比如:「他這樣子故意關門、不讓你出去,是不是讓你覺得很討厭、覺得被欺負」。學生聽見我說出他心裡的感受之後,情緒慢慢地安定下來。最後我給了學生一些建議。比如:「下一次再遇到這種情況,你就自己離開」,不要跟對方生氣、「不然,你就趕快找老師。老師一定會幫你處理」。這位學生最後順利回到課堂上,跟其它同學一起上課了。輔導完這位學生後,我頭一次有了「真正幫助到學生」的踏實感。我終於也在學生輔導方面,邁出了自己的一步。

最後是關於課堂遊戲的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每一天的最後一堂是讓學生放鬆的團體遊戲課。在這一堂課裡,我們會教一首簡單的英語歌曲,然後帶全班學生到戶外玩團體遊戲。之前參加英文營的服務時,我和其它的老師都感受到,需要再多開發一些不同的團體遊戲。尤其到同一個地方服務第二次時,新的團體遊戲可能是會比較有吸引力的。這一次在出發之前,我想起了之前在兩岸社區論壇時,參訪過從事學童課後輔導的台北市的社區。剛好我有跟那個社區中從事課後輔導的老師認識,所以馬上向對方請教。一問才知道,那位老師以前學的剛好就是體驗教學。於是從老師那邊知道了不少關於團體遊戲的書。這一次教I am a little snowman,以及After school的時候,我使用了從書上看到的兩套團體遊戲。雖然學生們玩過之後,最後都覺得還算有趣,不過我還是認為,有能夠帶得更好的地方。就算如此,我還是找到了兩套可以再發展的團體遊戲。這也算是不小的進展了。期望之後還有機會再繼續增進帶領團體遊戲的技巧。

 

三、社區活動

這一次的社區活動以學生平常會接觸到的零食為主題。雖然如此,從活動設計到實際教學的這段過程中,有著許多的調整和改變。以下將從營前設計、當地培訓、實際教學、成果發表等4個層面談起。

由於這是英文營團隊第二次前往河南民權,所以需要大幅翻新社區活動的教學計劃。在之前的社區活動當中,以農村當地的年長者、婦女、環境清潔為主題。如果與先前的主題重複,那麼學生的招募會變得相當不容易。考量到這一點,這一次英文營團隊在當地推出的社區活動,都是全新的主題。

英文營團隊曾經開發過兩種類型的以零食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一種是社會活動,一種是生活教育。在開發的過程中累積了不少經驗;同時,也瞭解到設計活動時的難處。其中一個困難來自在零食當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涉及各種與化學有關的專業知識;光是在準備課程資料時,老師就不一定能輕鬆掌握每一種添加劑的構成、特色和對人體的影響。另外,關於食品添加劑的知識具有一定程度的專業性。需要採取體驗或活動的方式,才能讓學生更容易吸收這一些專業知識。考量到上述兩點,英文營團隊邀請了主婦聯盟的林老師,向我們介紹教導食品添加劑的方法。林老師的教學中令人矚目的一點,是讓學生用眼睛、鼻子、嘴巴體驗過零食後,再讓學生回去對照零食包裝上的成份表。學生可能聞到了草莓的味道,卻在對照成份表時找不到草莓。這樣的差距對學生來說,是相當具有衝擊力的。在我們這一次的活動當中,也參考了上述林老師傳授給我們的教學技巧。

來到當地之後,我們又在培訓的期間與河南、安徽的當地志工討論,並且調整了一部份的教學計劃。首先,河南安陽的Sean提到,學生拿到零食或是食品之後,很少注意到上面的保存期限。然而留意食品的保存期限,是關心自己吃的東西的第一步。其次,在與志工的討論中我們也注意到,零食成份表有一些標示,可以讓我們的教學更流暢。在當地的零食包裝上,可以見到「熱量」、「添加劑」等字樣。在教學的時候,可以請學生整理出列在這一些字後面的成份,然後互相分享。最後一部份是社區活動的名稱。原本的名稱,「偷添換日」,被認為對學生來說沒有良好的吸引力。討論了之後,最後決定以當地學生熟悉的「小賣部」一詞,組合成新的活動名稱:小賣「不」來了。

在實際教學的部份,首先,我們在第一天時請學生列出自己平常吃的零食,並且請它們依照零食的特色,標上不同的記號。比如味道很甜,就標上愛心;放很久都不會壞,就標上三角型。標注完之後,我們在第二天向學生們介紹,有哪一些添加劑會造成昨天標記的效果。比如防腐劑可以讓食品保存很久,但不會腐壞。在第二天的時候,也讓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零食包裝,然後找出上面的保存期限。最後是洋芋片試吃。我們在不讓學生看到包裝的情況下,請學生們依照顏色、香氣、口味三個角度,分別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洋芋片。每一輪選完,都會請學生們分享選擇的理由。活動的最後,我們才公佈最受歡迎的洋芋片的包裝,並且請學生在洋芋片的成份上,找一找有沒有跟口味相應的成份。比如在當天帶來的酸黃瓜口味洋芋片的成份表上,找一找有沒有「酸黃瓜」?

第三天的教學是關於食物的熱量。這一部份請教了之前帶過相關教學的鴻陞。跟鴻陞討論之後,我們延續第二天的教學,請學生看完成份表之後,將脂肪較多的零食分成一類、碳水化合物較多的分成另外一類。之後再分別計算每一種零食的熱量,並且跟一般人一餐所需的總熱量比較。零食的教學到了第三天,已經帶給學生關於零食的各種知識。在同一天教學的最後,我們告訴學生,之後會請大家分成小組,統整這幾天學到的關於食品添加劑、包裝、熱量的知識,然後製作成果發表會的展示品。

在這一次的實際教學當中,十分感謝柏儒和當地志工的幫忙。每當需要分組討論的時候,他們都會自動走進不同的小組當中,帶學生看零食包裝上的成份表,然後完成主教老師發佈的任務。在成果發表會的製作中,柏儒和當地志工也協助兩組的學生完成自己的海報。Mary老師為了美觀,還試了用水彩上底色的方法。試過之後,成功地把海報的背景塗成漂亮的藍色。

最後,在成果發表會的準備上,我跟王瑞琦老師、馨慧一起帶著高年級班的學生寫作相聲劇本。這是我第一次很深入地參加劇本撰寫的教學。一開始的時候,王老師帶我跟馨慧瞭解劇本教學的操作。我們先讓學生寫草稿,然後跟學生一起扮演裡面的角色,測試文句及劇情的流暢度。測試完之後是修改。聽學生用口語說過一次後,我會抓出學生在口語中想表達的主要意思,然後調整成文句。這個時候通常會由馨慧幫忙記錄,並且確定劇情上下的合理性。經過兩天的修改後,才終於把劇本拿給王老師驗收。這個時候,海報組的工作也差不多完成了。於是我們請海報組的學生接著製作相聲表演的道具。

成果發表會的展覽分為兩個部份。在靜態展的部份,我們展示由海報組的學生們製作的兩份海報。由於兩組學生的構成不同,海報也呈現出不一樣的風貌。高年級學生多的那一組,海報以知識的表達為主。上台寫了各種關於食品添加劑、熱量、保存期限的知識。四、五年級學生多的那一組,以圖畫表現為主。除了有漂亮的藍色背景外,上面也有學生畫的零食包裝,以及正餐食物的圖樣。此外也在零食和正餐食物旁邊,分別標上了熱量。在動態展的部份,則是由相聲組的兩位學生上台表演。表演的時候,海報組的同學會依照台詞,拿出道具走動展示。比如提到食品添加劑的時候,就拉出用五張白紙黏成、一張寫上一種添加劑名稱的長長的聯子,接著在舞台面前走一圈、展示給觀眾看。

四、結語

參加英文營團隊2019年7月在河南民權的服務,帶給了我不少收穫。在課堂教學方面,我在分組教學時跟當地志工有更深入的合作。在當地志工的協助下,將安靜、好動型的學生分別帶開教學,然後整合。除此之外,在下課帶學生練歌、學生輔導及團體遊戲方面,也跨出了自己新的一步。

其次,這一次的社區活動也帶給我收穫感。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跟安徽、河南的當地志工一起討論,把當地看待零食的角度融入原本的教學當中。另外,劇本的寫作教學以往都是由王老師帶領,然後我跟馨慧擔任助手。這一次終於由我跟馨慧自己帶完一次劇本寫作的教學。雖然不容易,但感到相當踏實。因為這一次我們不只是觀摩,而是親自動手操作。

最後,也感謝這一次跟我合作的英文營團隊志工、當地的志工們。出於想讓大家專心的緣故,有時候我在教學會議上會比較嚴肅。謝謝大家在這方面的包容與諒解。希望大家經過這一次暑期的志工服務,都在自己想要得到成長的方面獲得了收穫。也希望大家能夠抱持著這些收穫,繼續前進。

 

 

傅馨慧(政治大學政治系統計學系四年級)

 

  • 前言

今年暑期的英文營,我們再次回到河南民權舉辦英文營。但這次,我從班級的領導者,變成整個團隊的領導者。第一次成為團隊領導者,我有過徬徨和挫折,也有許多收穫和感動。下面我將分為營前培訓和營隊期間,帶大家走過我這一段過程的心路歷程。

  • 營前培訓

營前的培訓,是為了讓我們能夠為暑期的營隊做好準備。營隊中大大小小的活動,像是主歌的教學、生活教育、社區活動等,我們都會在營前培訓期間進行構思,並經過大家的討論和調整,建立起完整的課程架構,以便在營隊期間,能夠根據當地的狀況,做及時的應變和調整。

這一次到民權的夥伴,和今年初到南寧的營隊一樣,在經過南寧梯次的累積和沉澱,我們這一個團隊已有一定的默契,加上大家對於整個營期的架構都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因此這一次培訓的重心,主要放在課程設計和討論。我們將原本的培訓規劃中,減少關於英文營的課程架構介紹的相關課程,讓我們之間有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思想的碰撞。因此在學期初進行培訓的規劃的時候,我們將原本每週一聚的培訓模式,調整為每月一次全體的聚會,在聚會中進行前段時間的課程準備工作的討論和調整,各個課程的設計者則需要根據全體聚會的討論結果,進行課程設計的調整,在下一次的全體聚會中再進行討論,而原本在營隊出發前兩天的營前衝刺則繼續保留,讓我們在出發前可以再次檢視準備不足的地方,進行最後的調整。除此之外,我們也根據學期初對於這一次營隊的生活教育和社區活動的規劃,邀請不同領域的講師,給我們帶來不同的課程,像是工研院的林威廷老師帶來的淨水原理和淨水器製作課程、主婦聯盟的林玉佩老師帶來的食品添加劑和氣候變遷的課程教學設計,讓我們在規劃這一次營隊的課程的時候,有更多的想像和創新。

一開始培訓調整為這樣的進行方式的時候,也許是因為聚會的頻率下降,我們全體進行溝通的時間減少,因此在整個活動規劃中,特別是帶隊的王老師和我們之間,常會有訊息不同步的時候。在這期間,在辦公室值班時和王老師進行討論的時候,我或多或少有意識到這一個問題的存在,但當時我受限於自己較謹慎、不主動出擊解決問題的性格,因此我一直沒有主動帶領大家去解決這一個問題。一直到王老師和我進行一次談話之後,王老師將我指定為這一次民權英文營的領導者,我才提起勇氣去帶領大家做好營前的準備。這裡要感謝王老師及時推我一把,以及營隊的夥伴的提醒和包容,讓我有機會和勇氣,去學習成為一名領導者。同時,也給未來的自己做一個提醒,提醒自己在未來的路上遇到相似的情況的時候,像王老師及時推我一把一樣,推自己一把,主動站出來成為團隊中的領導者。

以往英文營中的所有課程都是由我們為主導,當地的志工為輔。在出隊前兩週,我們臨時知道前來協助這一次營隊的志工有準備中草藥標本製作的課程,原本已經排定課程需要隨即做調整,大家對於這個臨時的訊息都有一定的不安和惶恐,也使得我的壓力不斷在增加,一方面不知道要如何做因應,一方面不知道要如何減緩夥伴們不安。所幸,我們還有兩天的營前衝刺時間可以去做討論和調整,在王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和在地志工進行兩次的線上討論,第一次是初步了解他們對於課程設計的想法,並藉此機會讓當地志工對於我們的課程有大概的了解,讓他們能夠依此去調整中草藥課程的設計,第二次則是依照他們寫出的教案進行討論。經過這樣的討論,我們第一次嘗試在生活教育的課程中排定在地志工設計的中草藥課程,雖然大家心中依舊有很多的不確定,但我們都知道英文營中唯一不變的,就是會有各種出乎預料的情況,需要我們隨時做彈性的調整。

  • 營隊期間

經過今年寒假在南寧梯次的經驗,我們將這一次營隊的時間安排調整為1天培訓+4天營期的模式,第一次的志工培訓,主要是讓政大志工和在地志工有初步的溝通,讓他們對於英文營的進行模式有一些了解,同時也和當地組織確認營隊第一天的相關安排。在營期的第四天之後第二次的培訓,則是讓大家在營期中間有稍微休息的空間,為最後四天營隊活動繼續努力。

這次的在地志工,是來自安徽中醫藥大學和安陽師範學院6位學生,經過第一天培訓對於他們的觀察之後,我們將這6位在地志工分別安排至大小班的團隊中,其中和我、育民、柏儒一同帶領的小班教學一同合作的,是3位中醫藥大學的學生。根據之前的營隊和多位在地志工合作的經驗,在第一次的小班的會議,除了和大家一起順過次日的流程和練習歌曲之外,我們分別和一位在地志工在進行搭配,在分組教學中政大志工一同帶領教學,也在課堂教學中協助主教老師注意學生的狀況。

在營隊的前期,在地志工會因為對於英文營的活動規劃不太了解,而找不到自己在班上的角色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在班上滑手機或是放空,進而沒有參與到整個班級的教學之中。這一次的營隊中同樣出現這樣的狀況,當下在老師的提醒之後,我思考要用怎樣的方式才能讓在地志工更多的參與進來。在當天的小組會議中,和往常一樣討論每一個學生的狀況之外,我們也開始根據個別狀況給每位學生定下目標,像是學會唱歌曲的其中一段進而進階到整首歌,同時讓每一位老師追踪幾位學生的進度。在這樣的方式下,在地志工為了能夠帶好自己負責的學生,努力地學好歌曲之外,也在課程進行中和自己負責的學生建立關係,例如上課的時候站在他們附近,協助主教老師的教學,或是在下課的時候帶著他們練習歌曲。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每一位志工和學生,都需要給予他們清晰的目標,讓他們擁有努力的方向而不至於徬徨,特別是到營隊後期,經過這幾天關係建立,志工老師和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定的熟悉感,原本不敢開口唱歌的孩子在志工老師的陪伴下,從一段到一整首,從一首到兩首,慢慢的建起自信心,到最後一有時間就追著老師說“我要練歌!老師快教我!”,對於每位志工老師來說,看到自己帶領的學生有這樣的轉變,必定也從中收穫很多成就和感動。

這一次的小班學生中,有些是被家中的長輩逼來的,對於營隊課程興趣缺缺。在課堂活動的進行中,他們不配合老師的教學,對於老師的態度也相當不好。在前幾日的教學中,班上的志工老師往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管理這幾個特定的學生,以及處理他們和班上學生之間大大小小的衝突,想要學習的學生,注意力也因此而分散。這樣的情況,自然需要一些策略性的行動去解決問題。一開始,我們個別找這幾個學生進行談話和約定,也讓和他們熟悉的志工老師帶著他們一起練歌。但是,他們很快就故態萌發,一再影響整個班級的學習氣氛,我們也因為需要一直處理班上出現的各種狀況而精疲力盡,無暇顧及其他需要陪伴的學生。

這些情況,累積至營期的第五天,也許是雙方都到了一個極點,終於出現了一場爆發,對我們而言是一場危機,同時也是轉機。營期第五天當天,幾乎每一節課,都會出現狀況需要志工老師去介入處理,當天整個班級的學習狀態也受到影響,上課時學生一直都在浮躁的狀態,靜不下心學習,甚至最後一節點心課的遊戲環節,都沒有辦法順利地進行下去。以致當天的會議中,小班的志工老師們都十分低氣壓。在帶領當天的討論中,我們將現有的組合全部打亂,將這幾個特定的學生先放到一旁,集中討論剩下每一位學生的狀況,並根據這兩天的情況,再次調整座位以及分組。對於這幾位特定的學生,我們則是給他們做選擇,想要繼續留在班上上課就要配合課堂的活動,如果不配合老師的教學而影響到上課氣氛,就將會他們帶離班上,請當地組織協助照顧。

在這樣的調整之下,有些學生慢慢跟上班上的學習進度,而有些學生則選擇離開。慢慢地,班上整體的學習氣氛開始改變,在志工老師的鼓勵陪伴和獎勵制度推動之下,學生們一起去衝刺歌曲。在以往的營隊中,小班的學生能夠背完6首主歌的只有少數幾個,但在這一次的營隊中,留下來的學生有一半都將6首主歌背完,大部分的學生也都背完4-5首歌,這是我們一開始都沒有預想到的。經過這一次,我更加認識到,當我們被一些事情限制而沒有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的時候,就要做適當的調整和取捨,選擇更加合適的處理方式,將精力集中在當下最重要的目標上,其他次要的或是會影響到主要目標的進程的事情,則是要學會放下。

這一次的生活教育,相較於之前也有很大的突破。因為當地沒有合適的投影設備,因此所有的生活教育課程,都需要調整為依靠板書和老師的帶動做教學。除此之外,這一次的生活教育加入淨水和中草藥的課程。前面有提到,中草藥的課程是由當地志工討論設計的,這也是營隊首次讓當地志工從零開始設計並主導一堂生活教育課程。這對於政大的學生和當地志工,都是莫大的挑戰。從第一天的培訓開始,我們不斷針對中草藥的課程進行討論,政大學生有對於課程架構和安排的經驗,在地志工則是有對於中草藥的相關知識,在數次的腦力激盪之下,我們一起討論出整個中草藥課程的架構。在進行中草藥課程的前一天,在地志工分別就他們各自負責的部分,向大家說明課程的流程,這個過程就像我們在學期間培訓的時候一樣,要去找出其中有問題的地方,並提醒他們需要注意和調整的地方。最終,在地志工順利帶完兩節中草藥的生活教育課程,相信他們在這一個過程中必定收穫良多。

  • 總結

這一次的營隊結束後,我心中的感覺是錯綜複雜的。作為小班團體的帶領者,經過南寧梯次的經驗累積,我在這一次的帶領中可以更加熟悉的運用一些班級經營的小技巧,也能夠更加好地帶著我們這一個團隊朝著一個目標邁進。這裡也想跟每一位小班的夥伴們和老師說一聲謝謝,謝謝你們在這段期間給我的各種大大小小的提醒,以及中間的每個配合,因為大家的合作和投入,在最後我們和學生都從中收穫很多很多。

作為一名Leader要想得比別人更多,從營前準備大大小小的事情,到營隊中間的全體會議的帶領,中間各種大大小小事情的安排和突發情況的應變。而作為整個團隊的帶領者,覺得自己還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像是有很多的事情考慮得不夠周全,或是發現問題後沒能及時的做應變等等,所幸在營隊夥伴和老師的提醒和幫助之下,我總算磕磕絆絆地走完這一段過程。就像之前說過的一樣,英文營的活動其實就是在陪著學生,陪著夥伴,也陪著自己學習成長的過程。回想起當初自己加入英文營,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能夠作為一名Leader,站在大家面前,帶領整個團隊前進。感謝在大學生涯的最後階段,在這裡有老師和夥伴陪伴我成長。學習成為一位領導者,我比別人慢很多,但至少,我踏出了第一步。

2019-河南民權活動簡介

       2019年的暑假,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再次造訪了河南省民權縣的彭家莊。7/9日約傍晚時,我們抵達了河南民權的休息處,與6名安徽中醫藥大學和安陽師範學院的學生志願者們會合。抵達時,我們即被告知這次我們將住在城裡,合作社2個月前才購置的基地房2樓。每天合作社接送我們去彭家莊的學校。

       延續南寧冬令營,本梯次的兩天在地培訓,分兩次完成。第一天早上,我們先在住處開始第一階段的培訓,近11:00轉往營地,村子裡的學校,準備次日開營所需要的課桌椅和教學器材。這次受限於桌椅,我們總只招收了34名學員,小班20名,大班13名。

       經過多年的修整,營隊的英文歌曲教學已相當成熟,本梯次只有調整幾首歌曲,續以Language Arts的教學方法帶動,並且也安排安徽的學生志工在第5天帶英文歌的教學。

       此次最大的宊破點之一是在生活教育,除了透過貼近當地生活的短劇、互動式問答、動手畫圖,讓學生們更容易吸收、思考,政大團隊所準備的3個單元:潔牙、零食中的糖,以及水資源的汙染與淨水實驗,政大師生亦協助安徽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們設計並且實際帶動2個小時的介紹中草藥的課程,並且將之和水資源污染連結。

       此次社區小學堂有2個主題:關於婚禮習俗的「夜空中最亮的星」,以及有關食品添加劑的「小賣"不"來了」。這兩個主題在成果發表都有亮麗的表現:前者是以小學員所寫的劇本搭配其所製作的結婚的道具。後者,則是相聲與道具的結合。

       經過這一次的服務,英文營團隊和當地志工,都有了自己的一番收穫。無論是第一次教英文歌的緊張與成就、修改生活教育時的腦力激盪、準備中草藥課程的相互討論和規劃,還是展出社區活動成果時的快樂,均將成為每一位隊員寶貴的回憶。

2020-台北木柵志工分享

台北木柵社區英文營心得報告

2020/07/15-2020/07/22

台北木柵社區英文營心得報告... 1

黃湘怡(中國文學系一年級)2

王貝羽(英國語文系一年級)... 5

林廷珍(教育學系二年級)7

劉語涵(資訊管理學系一年級)... 10

傅馨慧(統計學系四年級)... 12

林育民(政治系博士班三年級)... 15

 

黃湘怡(中國文學系一年級)

       最近和學弟聊天,他說到自己最近帶姐姐小孩的經歷,說他在那個小孩身上看見了自己過去的影子,看見那個,一看見投幣式的搖搖馬就會眼睛放光的年紀。

「以前你一定會注意到的事物,現在你卻視而不見,」

「以前很容易就可以獲得快樂……而我們都變得越來越複雜。」

我很喜歡他詩裡的其中一句,

我期待有人能陪我到最後

最後摸地的當鬼

我會拼命的想當人

小時候對於遊戲是沒有任何抵抗力的,明明是虛幻的規則、虛幻的關係,卻常常奮不顧身的為了獲得「人」的身分而努力著。

「要是有機會的話,就去帶帶看小孩吧!」學弟這麼說道。

        一個禮拜前我很常發動態消息,一天一篇,寫了八天,內容都是和我在營期碰到的小孩有關。不得不說,他們的一舉一動總是令我感到驚奇又好笑,有時也伴隨疑惑不解。小孩的行為模式、其間的氛圍,我很陌生,也很熟悉,有時甚至會被某個片段點起生命中的某個段落--那時的我較為沉默,骨子裡卻已透著些許剛強、不攀附他人的骨氣--又驚覺也許自己從來沒有變過,血液裡其實一樣的求愛、一樣的渴望認同,不過經由一輪又一輪的四季的錘鍊,我們可以更長更久的淡忘這些情緒,哪怕它們一次又一次的襲來依舊令我們如此心驚膽戰。

        面對小孩,不需要那麼多的勾心鬥角,不需要那麼多的人情往來,不需要那麼多的心思去經營一段關係,偶而會想起自己,會想起他/她,會想起很多曾經,在小孩們的眼眸裡。

        溯及參加營隊的原因,是有些誤打誤撞的。那時暑假的約都安排到了一個段落,發現七月有一段長長的空閒時間,正好收到營隊招新的郵件,地點在學校附近,又可以抵銷服務時數,就去報名了。為了最後8天的營期,我們接受了近3個禮拜的訓練,包含了解營隊規則、試教、走訪社區、課程發想,每一天都有分組發表的活動,學長姐會不停的問,我們就要絞盡腦汁去想解決辦法,真的想不出來了學長姊才會給更明顯的提示。所有培訓項目中比較有挑戰性的也比較有趣的大概就是試教了!可以看其他人是如何教學的,看老師和學長姐是如何反饋的,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樣,再依此去精進自己的部分。記得老師看完我的教學後給我的評價是,臺風、聲量等等都無可挑剔,但過於受白板限制,可以試著再柔軟、靈活一些。

        我第一個面對的課題就是如何跳脫制式的框架了。

        開營後,面對班上16位學生,所有紙上的計畫都轉化為真實,更讓我明白甚麼是計畫趕不上變化。不知道算不算是在意料內,學生對我們準備的英文歌曲展現出了極大的不耐(營隊的教學主軸是透過英文歌曲教唱來激發他們對於英語學習的興趣),可能是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這些歌都太簡單了(營隊之前都是去一些偏鄉,教一些沒有資源可以另外補習的學生,這些歌對於上過補習班的小孩子來說,自然容易一些),又覺得「自己已經夠大了,為甚麼還要學這種童謠?」,所以一開始是充滿抗拒的,這也讓我對他們充滿了排斥的感受,這種感受在營隊的最後幾天尤其強烈,像即將拉斷的弦。

        脾氣差,我在營隊的第二個課題。

        營隊之下又再分為兩個班級,我和Jessie是MISS.J.J.班(大班),Betty和Melody是石虎班(小班)。說來有趣,我和Jessie早在上學期就在體育課中認識,有著一些對抗脂肪的革命情感。要參加營隊前彼此都不知道對方會參加,直到Jessie傳給我一張名單,問這是不是我,我才知道原來我和她的緣分還要延續到暑假。我和Jessie的搭配可謂是互補又相互制衡,她的教學方法比較嚴謹且有邏輯,可以很好的幫學生建構出一張圖表且囊括了所有歌曲裡的生難字,英文好是她的利器,她為人也比較溫和,看她教學總會讓我提醒自己,笑容要多一些。有演說經驗的我則是在肢體與聲調表現上比較游刃有餘,輔以可以令小孩閉嘴的強大氣場,雖然課程結構較為鬆散,但也還算能抓住小孩的眼球。而Jessie相較我比較不足一些的地方,正是在於聲量。

       如何和不同長才的隊友配合的好,也是我在營隊必須要學習的事情。

       在班級之下又分小組,考慮到國小學生同性意識較強的關係,我們以性別做為分組,Jessie負責女生組,我則是男生組,我們通常會在教完一首歌曲後分組進行動作的發想。分組時間是我最最痛苦的時間,我帶的小孩不是過於內斂,就是總是在狀況外的;不是說我不會我沒想法,就是不知道晃到哪裡去。瞥見女生組總是很快地就完成任務休息,我就越發不耐,小孩們也很無奈,不知道為甚麼另一組總是能很快的休息,他們卻還要被一個兇巴巴的老師強迫重複誦念。

       記得某天集訓,我到的早,老師也來的早。老師說我是一個會想要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人,若是沒有,就會非常的苛責自己。她說她從集訓開始的那一天就在觀察我們每位新生,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關要過,但這也是為甚麼我們聚集在這裡的原因,我們的任務不是把學生的英文教到好,是要激發他們對英文的興趣的;我們來這裡的目的也不只是服務社區,也是來學習的,是來「犯錯」的,況且犯錯有甚麼好怕的,上面還有學長姊和老師扛著。

       越鄰近成果表演的時間,我們的心理就益發不安,因為小孩們的進度很落後,Jessie感嘆自己在上台前一定會練習很多次,現在卻要逼小孩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剩餘的歌背好背熟。最後我們還是採取了比較偏激的作法,就是分別帶開後進行加強,彼時我的精神狀態已經瀕臨失控,帶小孩時完全就靠一張冷臉施壓,反觀Jessie卻還是很努力的鼓勵她帶的那個孩子。最後一天就這麼兵荒馬亂的過去了,連原本規劃好的大地游戲都被取消,然後就迎來了最終的成果發表。

       因為是平日晚上的關係,我原本以為不會有太多家長前來的,沒想到最後還是座無虛席(也許也是因為場地小的關係),我原本就有司儀、帶舞老師的任務在身,更是主動提出要當攝影。我在台前台後間穿梭,一會拿起講稿,一會擺弄相機、一會上台帶領隊伍吟唱。雖然累但是累得很有成就感。

       有時會想為何明明同樣是早起出門,以前去打工時心裡卻沉甸甸的有如壓了千斤重擔,來營隊卻總不會有這個困擾?又像是之前在補習班的打工內容明明很簡單,最後卻依舊待不下去?我想是因為這兩份工作都沒有空間讓我發揮我的價值,在營隊裡,雖然沒有拿到什麼實質的報酬,但我真切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我很心甘情願的付出一切我所能付出的一切。

       帶舞老師會站在小孩的前面,帶領他們敬禮。當我轉過身面對觀眾席時,面對的是一隻隻的手機和一雙雙慈藹的眼神。我曾經也是在台上表演的小孩,但如今我已經不會在這一雙雙眼睛裡找到最熟悉的那一對。我優雅地彎下腰,然後轉回去,手指比出1、2……

小孩們張開嘴唱:

「I’m a policeman dressed in blue……」

       合照結束後我默默地縮在一隅,某位學生的家長找到了我,邀請我和她的小孩合照。

「可別和你媽說我的壞話啊!」我笑著對小孩說道。

       一路上最感謝的還是Jessie,在我情緒最疲弱的時候是她拉著我前進,從集訓前一直到MISS J.J.班的解散。我雖然一直希望自己可以變的很強大獨立,但以我這種蠻幹的性格大概只會催化事物的衰敗吧!也很開心她有突破自己的界限,把聲量加大。其他還有一起努力的夥伴們、學長姊以及老師們,尤其是學長姐和老師們,耗費這麼多心神在營隊以及帶領我們上真的是非常非常的辛苦,也謝謝那群「誤上賊船」的小鬼們啊!

       謝謝你們來當我的學生。

王貝羽(英國語文系一年級)

一、前言

       回顧一開始參加營隊的契機,是因為對「當老師」有一定的興趣,覺得品格營會是個生涯探索的好機會,於是當時的我沒想太多,就寄出了報名的信件,沒想到在短短的培訓和營期期間,自己所收穫的,遠遠超過自己原先想像的。

二、營前培訓

       還記得第一次跟品格營團隊見面,是在圖書館內,午後的圖書館大廳十分喧鬧,我一邊刷著信箱、一邊左顧右盼,深怕一個不小心,就錯過了任何訊息,好不容易終於見著了馨慧、訿雁學姊和育民學長,又突然覺得莫名緊張,圖書館的冷氣也瞬間變得完全不涼,讓我一直頻頻地冒汗,還好學長姐們對我的驚慌失措完全見怪不怪,甚至在我聽到營隊第一天就要試教時,告訴我一切都會沒事的。走出圖書館時,內心感到踏實許多,雖然我完全不認為自己能夠做好,一個不會唱歌又完全沒有教學經驗的人,怎麼在8天的營隊裡,教會學員們英文歌曲、生活教育課程、社區課程呢?

       為期兩週的培訓,從所有新生們的試教開始,上台之前我害怕到不行,擔心自己等會的表現會遭到批評,結果在試教結束之後,我才了解到,品格營的老師和學長姐們,都會誠實的提出回饋,並且不藏私的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與技巧,大家對彼此的尊重、包容,是團隊之所以能夠順利運作的原因。第一次歌曲教學結束後,便進入了培訓的教學環節,營隊和學校的上課方式迥異,在營隊中,沒有不間斷的資訊輸入,而是以小組討論進行,在舊生們的引導之下,我們需要不停的思考和提出自己的想法,對我來說這不是一件易事,尤其在討論時間結束後,就要及時發表剛剛討論出的結果,然而在多次練習之後,我相信自己的表達能力已經有大幅的進步,隨著培訓進入尾聲,所有人也加緊腳步、緊鑼密鼓的準備自己的行政事項和教案們。

三、八天營期

       明興里的白屋和生態館是我們這次營隊的主要上課地點,開營的第一天,大家都手忙腳亂的,記得第一個學員抵達時,我們都還正享用著早餐,在等待所有學員抵達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與早到學生的攀談過程,藉由與不同學生的相處,可以略知他們不同的個性,在某些學生身上,我彷彿看見了自己的影子,讓我十分驚訝,於是短短半小時,就在不停觀察中過去了。

       第一次上台,是和語涵合作的理財小達人,整節課進行得非常流暢,學員們似乎也玩得十分開心,一邊演著小獅子辛巴的我,其實正一邊擔心著下午的複習課程,懷疑著自己能否做好。上午咻地一下便過去了,下午我上場教Sharing Caring Friends 的複習課,上課時,一方面因為我還不夠熟練,另一方面也因為老師和學員們還互不熟悉,因此課堂氣氛並不熱絡,晚上開完會後,漫長的第一天總算過去了,在搖搖擺擺的公車上,我期許自己能接受更多挑戰,獲得更多的成長。

       第二天,我負責的行政工作是攝影,拍照時特別神奇的事,是可以把自己從當下的情境中拉出來,變成旁觀者的角色,也因為這樣,讓我能更客觀學習其他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技巧,進而轉化成自己的養分,當天下午我首次帶了一整節複習課,但音量還是不夠大,無法像其他老師那樣制住學生,令我感到有些挫折,也對隔天的合班生活教育課程,產生極度不安及恐慌,好在身旁的好夥伴給了我精神鼓勵,讓我決心明天一定要克服這項挑戰。

       營期第三天,是我情緒起伏最大的一天,早上的生活教育「食萬個為什麼」,實際上比想像中順利,看到學生們一組組地做出海報,輪流上台發表時,我內心非常欣慰,不幸的是這股成就感並沒有持續太久,下午在大班教How do you do時,因為旋律抓的不好,把課上得死氣沉沉的,到最後是靖陽學長看不下去,跳上來替我救場,才稍稍挽回了一點氣氛,這讓我的情緒盪到了谷底,神奇的是當天晚上,在得知要教朗誦,並且之後幾天會變成兩人帶班後,我反而真心的感謝老師和學長姐們相信我們,並且願意給我們挑戰的機會,於是我告訴自己:一定要盡全力做好。

        第四天之後,我認為自己在教學、在與小學員們的相處上,都比較順手了,很快地我主教的Working on trash和Stay Healthy皆在不知不覺中結束,營期也準備進入尾聲,唯一的問題在於,班級內的背歌進度差距顯著,因此我和湘怡每天晚上都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地想讓所有學員都能取得進展,每天晚上我們會依照當天的情況去做調整,從一對二到一對一,學員們最終都以各自的步調,最大限度地學習,雖然並非所有學員都背完全部的歌曲,但我們認為他們都已經達到上台的水準,可以向大家展現他們8天的努力成果。

        營隊的最後一天,我們除了讓小隊員們排練外,還讓他們進行問卷作答和團體尋寶,緊接著就是正式的發表會,看著小學員們唱出8天營隊中,我們教給他們的歌曲,內心覺得非常感動,這幾天和小學員們的努力,終於在發表會上看見了成果,也許未來他們可能不會記得我們,但希望總有某些時刻,當他們想起2020年的暑假營隊,會輕輕的哼出那些我們一起唱過的旋律。

四、反思

        對我而言,在營隊期間學習的第一件事,就是溝通,除了向帶領我們的老師們、學長姊們、同期進入培訓的新生朋友們溝通以外,在正式上營之後,也要學習與小學員們溝通,這對我而來說,完全是一項全新的嘗試,畢竟在營隊以外的地方,我也僅是個大學生而已,但進入「老師」這個角色,我不能再期待交談對象會給我建議或指導,反倒是我需要調整自己,發號施令和引導學員。除此之外,在學員們發生爭執或產生不快時,也要學會聆聽、梳理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且調解學生們的心結,適度的要求他們調整自己的行為(特別是有些學員其實並不清楚自己的舉動,很可能在無意間中傷他人),在這部分真的很感謝王老師替我處理了調解工作,並讓我在一旁了解狀況和進行的方式。

       因為有了溝通基礎(說出自己的想法,以免除掉溝通間隙,進而避免失誤),我才能好整以暇的面對營期間的各式挑戰。其一便是音量大小的問題,記得王老師曾在一次的營隊會議上,強調聲音大小的重要性,她說:「聲音不夠大的話,你要怎麼讓自己的意見被聽見?」這句話戳中了我一直以來的痛處,讓我不禁想起高中參加模擬聯合國社團的經歷,雖然上台闡述意見時有麥克風輔助,但一進入議場的休會討論,不管我有多麽好的想法,卻總是被其他音量大的代表淹沒,讓當時的我非常無力,好在營隊期間,眾多的夥伴和老師們相信我,並鼓勵我衝破自己的框架,我才能在音量問題上突破。第二項也是最主要的挑戰,是要擁有柔軟度和彈性,因為在營隊裡的每一天,都充滿著許許多多的不確定性,比方說營隊前期,我們發現學員們的英語程度,比預設的還要高出很多,所以為了讓課程更充實,我們加入了朗誦,即時加入的課程,就是對應變力的考驗,最後好險有王老師的指導和學生的認真,我們將朗誦的兩首歌都成功教完。除了朗誦之外,另一項意料之外的挑戰,就是擔任最後一天成果展演的司儀,我和夥伴按照學姊的建議,參考之前的營隊司儀稿,再加上我們的想法,把內容串起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直到上台之前我們都還在做調整(真心感謝馨慧學姊和王老師,一直在旁邊幫助我們),雖然在正式表演中,我仍犯下小錯誤,然而整場演出仍是流暢且完整的,我認為這就是應變力訓練的成效吧。

       儘管在營隊期間,有了飛速的成長,但我認為自己還是有許多的不足,像是在社區教學的部分,幾乎都是學姊們在引導學員們做海報、寫劇本,如果沒有學姊們的督促和引導,我想我們這組也無法進行的如此順利。還有就是教學的趣味性也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希望往後如果有機會,能試著讓學生也感受到學習英文的樂趣,在這兩點上,我仍須再多多努力。最後,參加營隊的收穫真的不計其數,從個人的訓練、成長、到突破,所有的經歷都是我原先無法想像的,撇除個人之外,在品格營也認識到許多自己舒適圈以外的人們,大家都帶著不同的身份、背景、專業來到營隊,但在營期裡我們就是一個團隊,大家會互相幫忙、互相體諒,培訓時的午休,我們一起吃飯,營期間的炎炎夏夜,我們一起訂飲料,在白屋裡,我們一起嚐盡五味雜陳的情緒,道別,但我知道我們都在彼此的生命軌跡裡,留下了一抹痕跡。

      謝謝營隊的每個人。

 

 

林廷珍(教育學系二年級)

       我參加這個木柵英文品格營動機是因為想要改變自己,希望能藉由走進一個完全不熟悉的環境並接觸從未遭遇的人事物,讓自己能產生巨大的變化,並將自己的弱點逐一改善。我主要的三個弱點分別是消極被動、害羞怯場以及懶惰,首先,消極被動的性格使我從來不會想主動地去嘗試新事物或者獨立地思考如何去完成某一件事情,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幾乎不帶有自己的想法,長久以來,都是聽從其他人的指示並加以執行;再來,害羞怯場的性格使得我不敢站在舞台上,只要一站在台上,我就會四肢發軟並且緊張到說不出一句話來,因此,過去學校的分組活動中我都想盡辦法將上台發表的任務推給別人,同時,這樣的性格也讓我相當不擅長與別人交流,很容易在與其他人的談話中造成尷尬的場面,因而讓我成為群體中的邊緣人;最後,懶惰的性格使我在應該努力的時候找藉口去逃避而沒有完成當下應該去做的事情,去年以及前年的暑假,我原本可以利用那段期間去進行考駕照、尋找工讀機會、參加營隊等活動來充實自己,然而,後來我卻因為懶惰和怕麻煩的想法因而找藉口逃避這些活動,整天宅在家裡看動畫或與朋友出去玩。今年這個暑假之後,我的大學生活就過了一半,因此發覺自己不能再這麼渾渾噩噩地過下去了,必須開始為兩年後出社會做準備才行。由於我就讀教育系,未來有極大的機率會從事教職,所以想要累積一些教學經驗並學習一些教學技巧,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夠克服自身的舞台恐懼症,讓自己能夠自然地站在台上進行教學。所以,我選擇參加這次的英文品格營,希望這次的營隊經驗能成為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在兩個禮拜的培訓期間,我認為最困難的事情便是設計教案與上台試教。一直以來,我都是遵照他人的想法行事,別人叫我做甚麼我就做甚麼;然而,設計教案卻是需要自己去思索用哪種教學方式才不會讓小朋友感到無聊,要設計怎麼樣的遊戲代入教學才能讓小朋友在享受遊戲之餘,也能學到英文單字或知識,我剛開始對於如何去設計教案感到一籌莫展,完全不知道從何下手。此外,上台試教的時候,由於舞台恐懼症使我在台上感到十分緊張及害怕,不但無法大聲說話,也無法順利的將教案上所寫的流程實際的進行下去,每次試教到最後,心裡總想著「要到何時才能從台上下來啊!我不想再繼續丟臉了!」更讓我感到沮喪萬分的是其他三位參加營隊的大一女生都在台上侃侃而談,所想的教學方式也都很有趣;相較之下,我的教學方式太過死板與制式化,感覺會讓人聽得昏昏欲睡。後來,我決定參考其他同學的教學方式,將他們用的遊戲、分組活動、教唱順序套用進我的教學方式之中,同時也聽取了老師和學長姐的意見;畢竟我知道自己的腦袋根本空空如也,一點具體的想法也沒有,所以只好模仿別人並加上他人的建議,不過在這麼做的過程中,我也開始萌生出自己對於教學的想法,將上述的東西總結起來,最後形成了一份屬於我自己的教案,看到教案完成的那個瞬間,內心有種「自己應該跟之前比起來進步了很多吧!」然而,上台教學的部分卻一直無法改善,無論如何我都無法控制上台後的緊張感,也無法在台上自然地講話,也許長久以來的習慣要在兩個禮拜之內徹底改善還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

       遲遲無法克服的舞台恐懼症令我在營隊第二天帶小朋友寫課本的習作和教每日一句的英文句子時吃足了苦頭,在台上的緊張感加上害怕會展現出自己破爛的英文發音,導致聲音不夠大並且語調平淡,過度的緊張也令我無法正常思考,對於較難的英文單字也不知道該如何向學生解釋;帶學生寫習作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分配教學和讓他們寫習作的時間,導致教學間隔過長,學生們感到無聊因而開始講話,結果還要學姐以及同學來幫忙打圓場。為了避免重蹈覆轍,當天晚上,我試著將隔天要教的英文句子、其中的生難單字的解釋方法、分組活動的順序一項一項地列出來,試圖藉由將要做的每一件事記在腦海中以避免在教學現場不知道接下來該做甚麼的窘況,也希望能藉此緩解緊張感。然而,課程的順序與內容突然變動,前一天制定的計畫被打亂,令我不知所措並感到十分恐慌,不知道接下來要做甚麼事,導致教英文句子的時候,由於過於緊張又把事情搞砸了。這次的慘痛經驗讓我發覺如果不從根本解決舞台恐懼症的問題,無論是前座怎麼樣的準備都是徒勞,畢竟教學現場的狀況隨時會發生變化,不可能完全照著我的劇本來進行,因而當務之急便是要學習上台教學與克服緊張感的技巧,只要在台上能正常發揮,就算計畫突然改變也能嘗試去臨機應變。因此,當天晚上,我便向老師請教上台教學與克服緊張感的技巧。老師首先教導我正確的姿勢,接著一步一步地引導我將聲音發出來;在回家的路上以及洗澡時,我一直重複念著明天要教的英文句子,認為如果我將句子念到滾瓜爛熟的話,應該就不會因為擔心自己英文發音沒念好而感到緊張吧!第四天教導英文句子的時候,我把昨天老師教導的方法運用於教學,這次總算在台上沒有因為過度緊張而慌了手腳,雖然還談不上是侃侃而談的程度,但是有把句子大聲地唸出來,也有將較難的生字解釋清楚,這是營隊期間第一次不需要學姊來救場,這讓我感到很高興,覺得自己總算踏出了轉變的第一步,也產生了獨力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與信心。接下來幾天,雖然我帶整班的時間就只有教導每日一句的短短幾分鐘,不過起碼在那數分鐘之內,我漸漸地可以自然地在台上進行教學了,不會因為緊張而發抖或說不出話來了;也許在開學之後的小組活動中,我可以去多多嘗試上台發表的任務,試著將站在台上的時間拉長並鍛鍊自己的臺風,畢竟將來當老師的話,必須要站在台上幾十分鐘呢!

       然而,接下來幾天與小朋友的相處中,卻發現了過去自己從未察覺到的缺點,那就是自身的情緒管理。原本我的個性比較好強而且容易嫉妒別人,並且希望事事都能照我希望的方向發展;後來,為了交到朋友,更為了能融入群體當中,我開始扮演著溫柔、隨和、不與他人計較、凡事都順他人意願的角色,這樣的角色設定我認為最不會受到他人討厭,即使無法與他人打成一片,至少可以得到他人的友善對待。後來,如我所願,在與外人相處之時,我都能扮演好這個角色,我原本以為自己也逐漸的成為這個角色;不過,在這八天與小朋友的相處之中,卻讓小朋友認為我是個很好說話甚至是很好欺負的人,無論我怎麼去管他們,這些學生好像沒有把我當成老師尊重的感覺;雖然在表面上仍然努力把溫柔的角色扮演好,但是不被尊重的委屈與煩躁感卻不斷地累積,其中還包含看見學生們和另外三個學妹都能相處融洽的嫉妒。這些不斷累積的不滿情緒在最後三天爆發了兩次,第一次是生氣地朝他們大吼,用很兇的語氣命令學生不要繼續玩鬧趕快回教室上課;第二次是在分組活動時由於學生的搗亂和糾紛,因而導致情緒失控對學生破口大罵。情緒失控的當下,我只是想要學生們不要再搗亂了,希望他們能好好聽我的指示完成現在該做的事情。不過,冷靜下來之後,於驚訝的同時又覺得自己的處理方式不妥當,驚訝的是自己竟然有膽子在外人面前吼那麼大聲以及表現出生氣的樣子,過去的我在外人面前都不敢大聲說話,即使感到不滿也會極力地忍耐,避免在其他人面前表現出生氣的樣子;兩次情緒失控之後,學生們雖然因此照著我的話行動了,但是我的劇烈的情緒變化可能會讓他們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是不滿。這兩次事件讓我察覺到自己平時如果將不滿的情緒過度壓抑,它會在某個時間點一次性大爆發,因此,學會如何管理情緒是今後的重要課題;同時,跟小朋友的相處模式也要改一改,表現出溫和好說話的樣子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必須告訴他們自己的底線在哪裡,在他們快要越過這條底線之前就嚴厲的警告他們,這麼做的話,應該能夠避免突然的情緒失控對小朋友造成傷害或讓他們對我產生反感吧!

       這次的營隊最大的收穫是我終於能站在台上進行幾分鐘的教學了,雖然時間很短,起碼站在台上時不會因為恐懼和緊張而講不出話來,接下來該做的就是之後多多爭取上台的機會,將自己能夠站在台上的時間延長,同時訓練自己的臺風。而最大的問題便是情緒管理的問題,遇到令人不快的事情時一直隱忍似乎不是好的解決方法,有時候需要適時地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避免一次性大爆發時造成更大的傷害,此外,不要對某一件事情過於鑽牛角尖,有時候退一步思考反而會找到更好的方法。總而言之,這次的營隊讓我在有所收穫的同時,也使我看到自己過去未曾發現的缺點,雖然相當辛苦與疲累,但我還是覺得有來參加這個營隊真是太好了!

 

 

劉語涵(資訊管理學系一年級)

       兩週的培訓加上八天的營期,竟然真的結束了─在打心得的此時,我才確切的體認到「這二十幾天的時間真的過完了」的事實。還記得當初很煩惱暑假該做什麼,那封招募志工的信簡直是拯救了我空白的暑假。也不知道當時我哪來自信,明明沒有上台教學的經驗,卻在確認時間都可以配合後,便毫不猶豫地填完了表單。當然,現在想起來只有滿滿慶幸,不然我哪能收獲這麼豐富的一個月呢?由於感觸實在太多,為避免內容過於繁雜,我將心得分為三部分,分別為:培訓階段、營隊階段和總結。

第一部分:培訓階段

       培訓階段共兩週,是真真切切的「培訓」,學到了許多非常實用的技巧。還記得培訓的第一天便是試教,雖然有所準備,但是上台後整個感覺都和在家練習時完全不一樣,簡直「挫」到不行,連背好的歌詞都忘記泰半。現在想起當時試教的我,真的會感受到自己的顯著進步啊!培訓除了幾次試教的重頭戲外,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每次的討論和分享。培訓團隊非常認真的設計每一張討論學習單,希望藉由討論讓我們闡述自己的想法,而非單方面的聽他們講述。畢竟「教育」本身就是很活的領域,也實在不太適合坐在台下乾聽講。每次和伙伴的討論總會讓我發現許多我沒想到的觀點和想法,透過意見的交流也能碰撞出新的火花;除此之外,因為討論完後還要立即將剛才的內容發表給其他學長姐和同學們聽,也因而鍛鍊到快速整理想法和清楚表達的能力。除了上述之外,課程的內容也都十分扎實,從隨機分組技巧到班級經營管理、學生的認知發展等等都有涉獵,也讓我拓展了自己的知識庫,因為這些都是現在的科系不太會學到的新知。儘管每日的培訓都不輕鬆,但回家後看著滿滿字的筆記和學習單,心中的充實感早已大過每天早九的疲累感。撰寫教案也是個對我而言並不輕鬆的任務,尤其是主歌教學的教案撰寫,既害怕學生們唱太多遍歌曲會厭煩,也擔心會不會留太多空白時間。好在老師們和學長姊總會耐心地幫我看過教案並提出建議,也撥空讓我們能練習試教,讓我不會像個無頭蒼蠅般的竄,而是能往很明確的方向前進,真的很感謝他們!

第二部分:營隊階段

       但是儘管經過了兩週的密集培訓,開營的前一天還是覺得很沒把握,加上第一天的上午就有我主教的生活教育(理財)和下午的複習課,心情其實是十分慌亂的。當然時間是不等人的,就在我的心慌意亂之中,營隊第一天已經悄悄降臨,逼得我只能踏上旅程。

       第一天的第一堂是學姊主教的營歌──sharing caring,我和其他夥伴作為助教老師則要在學生的走道之間逡巡,觀察他們的學習狀況和上課表現,以便之後的分組有個依據。還記得當時我站在兩個很吵的女孩們旁邊,只聽見她們不停說著「唱歌好無聊好幼稚」、「我想回家我不想在這裡」等等,其實心中是有點難過的,也不禁擔心萬一之後教到這兩個人該怎麼辦,因為營隊就是以唱歌為主軸,不可能不讓她們唱歌呀!但是經驗老到的學長姐們叫我不必先擔心這些事情,先準備好今天要做的事情就好。(題外:八天之後的營隊問卷上,她們都填了「非常喜歡」英文營,其中一個女孩還老追著問下一屆還是不是同一批人馬,真令人開心啊)主歌課一上完,我們立刻全體集合討論待會的分組,先大致依程度、年齡分成大、小班,再把班級拆成兩組,這裡真的非常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和學長姐,她們的觀察能力真的很細膩,注意到學生之間相處的許多眉角。第一堂分組課基本上都是學姐在帶領,真的很感謝有她幫忙,不然我肯定制不住當時的組別……很快地來到上午的最後一堂,也就是我主教的理財課程,在這裡也要特別感謝這堂課的搭檔Jessie,在一片混亂中幫我分組和管人,我一個人的話肯定無法做這麼多的事情的。整體而言,雖然秩序在後期的分組遊戲中不免有些混亂(也辛苦下去帶學生的夥伴們),但是學生反應還算不錯,也讓我從前一天到當下的慌亂心情少了許多,比較有踏實的感覺。不知不覺中,第一天迅速地過完了,在送走學生們後,我們也開始了每日例行的開會,從今天一整天的狀況開始逐節討論,再擬定明日細流,最後分班討論分班課和學生們的狀況。也正因有這些討論,面對明日的挑戰時能多一份安全感。

       第二到四天是我的挫折期,因為基本上每個環節都已經主帶過一次,發現自己的嚴重不足,尤其以第四天的心情最低落。我記得那天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沒辦法控制新的小組,喊的喉嚨很累但是沒什麼效果,緊接著又要主帶動態複習、社區開場和隔天的主歌等等,總而言之,就是遭遇一個大挫折後我開始想到之後的一大堆要完成的任務,突然覺得很疲累。但是敏銳的學姊很快地發現我的異常,找我談了許多,讓我的情緒能夠適當宣洩,其他老師和學長姐們也以鼓勵的性質說出各種建議,我記得靖陽學長在當天非常混亂、還要麻煩學長救場的社區課程結束後就對我說過:「教學方面已經不是大問題,管秩序再加強點就更好了」,那幾天只要聽到這種鼓勵的話語我就會很想哭,因為覺得自己遠遠不夠好,沒達到培訓兩週應有的成果,憑什麼還能得到鼓勵?但調適好自己的情緒後,我知道除了自怨艾外,嘗試改變才是重點。雖然轉變可能沒有非常明顯,但我嘗試讓自己變得更加有原則,像是在組內學生失控時會用較為嚴肅的語氣和他們說話,並且用約定的方式讓他們冷靜下來,而非像前幾天那樣完全順著他們的想法走;身為主教老師時也開始注意自己是否被學生帶跑,該回到軌道時就要直接拉回來,但是這部分我想我還得再多加學習。

       後四天的時間真的過得特別快,感覺是前四天的四分之一而已。許是因為事情開始走上軌道、我們適應了營隊生活,以及和學生們也逐漸熟絡的原因吧!在倒數第二天寫給學生卡片的時候,我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八天即將畫下句點,手機裡的各種照片、影片也要即將成為一本相簿裡的過去回憶,下午的背歌唸歌時光也是最後一次和學生們這麼長時間的個別相處。最後一天過得更加快速,才剛現場排完一遍就已經五點多,即將要正式看著學生們上場,展示他們八天的學習成果。我站在Joyous 專業的相機腳架旁邊,一邊提醒孩子們不要撞到否則他們就會spoil(還配上spoil 的動作:眼睛上翻加手橫在脖子前比劃)、一邊在最後的時光裡幫學生們再多拍點照片。幾個上台下台的程序過後,我聽見司儀宣告了成果發表會的結束。啊,真的結束了!明明學生吵著要演的戲也還沒拍完、他們最後學的一首唸謠好像也還沒背完全,但是這八天的營期卻是真的結束了。匆匆用米粉填滿手中的小碗後,我們回到了陪我們八天的白屋,也訂了最後一次飲料,開始了營隊的總結。

第三部分:總結

       兩週的培訓和八天的營期,我總覺得收穫了太多,卻又成長得太少;抱怨得太多、珍惜的太少;想說的話和感謝太多、但是最後說出口的太少。或許我的本質依舊還是不擅長表露自己真實感情,但在一次次聽夥伴們的分享後,我也嘗試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受,包含後悔、不捨和各種的情緒。最感謝的就是品格營的所有人,包含老師、學長姐、同期的朋友們和學生們,前兩者的豐富經驗教了我許多事情,包含人生道理,也在我遭遇低潮時陪我說話;朋友們則是陪我一起度過了從開始的培訓到最後營期,從零開始到現在,吃飯的時光、開會的時光、分享學生可愛照片的時光、一起回家的時光……我們每個人都獲得了只屬於自己的珍貴收穫和回憶;而學生們,主宰了我從營期第一天到最後一天的心情,從一開始對你們的陌生到最後的不捨,希望你們以後都還是如這八天一樣的開心。要說我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前幾天沒有好好拍照,只能依靠後幾天瘋狂拍照來彌補(還被學生說老師沉迷3C產品QWQ);還有沒有從第一天就開始寫每日的紀錄,導致現在只能靠照片和不靈光的腦子回憶之前的事情。

       這十幾天的收穫程度早已遠超我送出報名表時的預想,尤其是收獲了一群共同努力的夥伴,讓這段時光變的更加無可取代,且彌足珍貴。我不會忘記每個朝七晚十的日子,更不會忘記是誰陪我一起度過辛苦的每一天。

 

 

傅馨慧(統計學系四年級)

一、前言

       這是我第十次參加英文營。原以為去年暑假之後,英文營這一篇章已然翻過,但因疫情的爆發,回家不得不一再延期,而原定在忠順明興社區舉辦的冬令營改到暑期舉辦,讓我有機會再次回到英文營團隊。經過和忠順里、明興里的里長討論之後,暑期英文營的時間定在7月中,這時我們只剩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此外,首次和台北的社區合作舉辦英文營,也讓其中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很多事情都只能走一步做一步。

       英文營這麼多年以來,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也是一直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路上。這一次當然也不例外的有非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和其延伸問題需要我們一一討論,促使我們在這一過程中進行對話、反思和調整,也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和不同的人溝通與協作,以期能發現並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每一個人在這過程中,都曾面對不同的衝擊和壓力,也許是夥伴直言不諱的意見,也許是學生無法預料的反應。這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最終都將會反饋在每一個人身上,成為自身前進的動力和成長的養分。下面,我將從我的角度,依序道出在這段時間,英文營這個團隊所經歷的事情,以及我在這之中的收穫。

二、招新和培訓期間

       英文營向來都不是靠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事情,因此在5月中確定開辦英文營的時間後,首重之事就是召集人手。所幸在這之前,王韻老師已經成功開辦下學期的服務學習課程,經過一系列的宣傳以及和報名參加的學生進行面談之後,最終有4位新生加入團隊,也有兩位資深隊員回到營隊支援。不同背景和思考層面的成員讓這一次團隊碰撞出和之前迥然的火花。

       營前的培訓,是為了讓我們能夠為即將到來的營隊做好準備。營隊中的活動,主歌的教學、生活教育、社區活動等,都會在營前培訓期間進行構思,並經過大家的討論和調整,建立起完整的課程架構,以便在營隊期間,能夠根據實際狀況,做及時的應變和調整。前一年寒暑假兩個梯次的隊員多是已有出隊經驗的資深隊員,因此前次培訓的重心主要放在課程設計和討論,並減少架構層面的介紹。但是,這一次的4位新生近乎沒有教學或營隊的經驗,同時受限於時間因素,只剩下期末考後營隊開始前兩週的時間進行。要讓大家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去了解並吸收原本一學期培訓課程的內容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經過討論後,我們把這一次培訓的重心放在讓新生在了解英文營的結構的同時,亦能夠習慣英文營的模式:大量的討論和即時性的調整。在這個目標之下,我們抓出營隊活動的主軸,也就是歌曲教學、生活教育、社區活動這三大項。在歌曲教學這一項目中,將過去營隊的經驗整理成問題提綱,以主題式、大量、即時的討論,讓大家能夠持續進行思考和思想的碰撞,而後讓迅速整理並用自己的話去告訴大家討論的結果,再輔以大量的試教讓大家能夠嘗試去運用;後兩者則是各自進行設計之後,再和大家一同討論出較為適用的版本。

       以這方式進行培訓,如何適當地引導討論成了最大的難題。這是整堂培訓課是否能達到其目的最主要的因素,不足量的引導會讓討論走入迷霧,沒能建立起整體的架構;過多的引導,則會讓只是白紙的新生不自覺地跟著帶領者的思緒,沒能在問題中進行個人的思辯。同時,小組討論中引領討論的方向需一致,才能讓大家趨近培訓所要達到目標。為此,營隊的指導老師王瑞琦老師、另一位營隊輔導育民和我,在這段時間不間斷地進行溝通和討論,從整體培訓的架構、每一天培訓的內容到每一個新生的狀況。同時,我也和兩位資深隊員靖陽和訿雁討論,綜合大家的討論和意見,以期能將我們所知的凝練成簡單、適當、有架構的討論提綱,同時兼顧培訓的分額,讓大家不至於過於鬆散或是過度緊繃。

       培訓進行的同時,與合作方確認英文營準備的細節也是不可少的,從學生人數、使用的場地等,都需要和這一次合作的兩個里進行討論。此外,生活教育課程和社區課程也需要和當地討論,以期營隊的課程內容能夠更加適切及貼合學生。經過幾次討論,最終確定生活教育課程分別為:理財、酵素、添加劑、視力和毒品;社區活動則是明興里的空間運用和生活教育添加劑的延伸課程。同時,我們也得知營隊過程中,有近半的時間只有明興里的白屋這一活動場所。為此英文營原本分為兩班上課的模式需因應調整,沿用多年的課表架構和歌曲教學流程也必然要修改。在學生人數不多的情況之下,我們將僅有一個活動場所的時間調整為合班上課,後再依學生的情況進行分班與分組。

       兩週緊密的培訓時程,讓大家迅速熟悉英文營的運作模式,也讓這一團隊在短時間內熟悉彼此。緊湊、大量的討論的也讓大家得以訓練自己的思維模式,也給英文營的後續培訓架構和方式帶來新的啟發。

三、營隊期間

        時至七月中旬,英文營緊接在兩週的培訓之後展開。這梯次的營隊,我所在的是4、5年級的學生的小班,和資深隊員訿雁、兩名新生廷珍,語涵組成這一班的團隊。在營隊的第一天的第一堂課,有別於過往兩班以簡單的歌曲進行破冰,我們以合班的形式進行主歌教唱,藉此了解學生的英文程度。在這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一次的學生的程度超過原本所設想的。在第一堂課後,我們依循慣例趁短暫的下課時間進行討論,根據學生的性格和大致的程度分為兩個班級,並將之分為小組,由各班的負責老師帶各班的小組,而不是以隨機方式進行分組,以此測試我們在第一節課對於學生的觀察,以及討論後的分班是否合適。

       隨後,我們在下午時段進行分班的教學。由第一天的整體教學可以發現,學生長期參加各式各樣補習班,對於英文課多是排斥的心態;同時,學生多有參加康樂性質的活動,或是學校的教學方式相較於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更多的融入各種活動和遊戲,學生對於過於靜態、單一的教學,很快就會不耐煩。因此,如果主教老師的教學節奏過慢或是重複性較高時,全班的學習心態很快就會盪到谷底,沒有辦法跟著老師的教學。而這次在課程安排上以新隊員上台為主,對於沒有教學經驗的她們來說,這教學現場無疑給她們相當大的挑戰。而英文營以教師團隊的模式進行教學,就是為了讓在旁邊的夥伴能夠作為主教老師的支援和扶持,幫助主教老師觀察每一個學生的狀況同時,也觀察主教老師的需要,依據現場所需提供支援,幫助主教老師去控制整個班級的上課情況,並在隨後的休息時間或是晚上的討論時間進行复盤討論。我和訿雁作為團隊當中的有經驗者,適時地提供支援是我們在教學現場中最主要的任務,

 

林育民(政治系博士班三年級)

、前言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原本預計在寒假舉辦的英文營最後改成在暑假舉辦。在此十分感謝那些在寒假開始前就已經報名,並且一路支持我們到暑假的家長和學生們。有了大家的參與,才能讓這一次的英文營順利舉行。

       除此之外,疫情的發展也影響到志工的訓練。大學採取一系列的防疫政策之後,使用教學空間的管理變得十分嚴格。以往晚上學生借用教室舉辦社團活動、志工訓練的光景,一瞬間消沉下來。一些學校的志工團體,也陸續調整今年的服務規劃。那個時候實在很難預期,英文營還有沒有機會招收新的志工,以及招收到了以後,能夠在什麼地方培訓。

       不過,英文營最後還是在木柵的忠順、明興社區順利登場。這一次究竟做了哪一些調整,才讓英文營有能力面對各種困難呢?

 

※2020木柵英文營品格營,以明興社區的白屋和生態館作為教室

 

 

營前準備

       招募志工一向是剛開始準備英文營的活動時,需要投注心力的地方。由於得知有機會舉辦英文營的時候,已經是五月,所以這一次的志工招募,以在短時間內盡可能接觸到更多學生為目標。除了透過大學的信件系統,將招募志工的消息發送給全校的學生之外,也在校園的海報柱、側門及社會科學院的公布欄張貼海報。這大概是英文營第一次在校園內,用顯眼的海報公開活動消息吧。在這一次的招募中,招收到了6名新進志工。其中有4位完成培訓,並跟著英文營到社區服務。跟以往相比,新進志工的人數明顯高出許多。希望下一次招募的時候,無論是跟這一次的服務擦身而過,還是想更瞭解志願服務的學生,都能順利參與英文營的活動。

       另外,在營前的準備當中,也要連結大學的專業老師與在地的服務組織。這一次與英文營一起辦理活動的在地組織,是木柵的明興社區和忠順社區。從五月開始,英文營團隊與兩個社區的里長保持聯絡,並且見面開會。在討論當中,逐步確定了學生名單、教學場地、午餐供應、學生接送等事情。十分感謝明興社區的鄢健民里長,以及忠順社區的曾寧旖里長,在這段時間內的熱心協助。到社區開會的時候,政大東亞所的王韻老師也加入了討論。王韻老師相當鼓勵英文營張貼海報、發送全校學生信件招募志工。在培訓的時候,王韻老師也來到現場,給每一位上台演練教學的志工建議。開始營隊以後,老師總是會在社區活動,跟新進志工一起帶學生製作成果發表會的展示品。

       在大學專業老師和社區的幫忙之下,許多讓英文營運作得更順利的事情,都逐漸步上軌道。接下來,就輪到資深志工登場了。由於離七月舉辦營隊,只剩下兩個月的時間,所以這一次採取了將過往的課程濃縮,集中在兩個星期完成的培訓方法。為了讓新進志工們一方面能夠瞭解英語教學、生活教育、社區活動的技巧,一方面又不會因為吸收太多東西,感到頭暈目眩,英文營的資深志工馨慧,經常跟王瑞琦老師討論,設計出每天一個主題的培訓課程。在培訓期間,幾乎每天晚上也跟我和老師討論。依照每天學生的情況,調整明天的培訓內容和方式。此外,也要邀請在高中具有實際教學經驗的資深志工,靖陽,還有台北市立植物園的專業解說志工,楊家偉和鄭秀卿老師,帶給新進志工不同面向的專業知識。英文營之前,很少採取集中培訓的策略。這一次的經驗雖然十分辛苦,但也讓英文營團隊曉得,在集中培訓的時候,適合的培訓時間有多長,以及教學方式會是什麼樣子。

 

※營前培訓時走訪社區,在地志工介紹忠順社區的服務

 

英文營教學

       在這一次的英文營教學當中,我除了跟新進志工以外,也跟3名資深志工互相搭配。每一名資深志工的角色並不相同。馨慧在五升六年級的班上,跟新進志工搭配,帶歌曲和複習課的教學。同一班的訿雁,在下課及每日的教學會議中給予建議。看見新進志工在教學時遇到困難,也適時提供幫助。協助新進志工的教學。同一班的訿雁,在下課及每日的教學會議中給予建議。靖陽待在六年級升國一的班上。下課的時候,會經常召集班上的老師,說明教學上表現優秀的地方,以及提醒哪些事情之後能做得更好。

       同樣待在六年級升國一班上的我,則是幫忙複習課的教學。讓學生們寫完習題後,會請他們分享自己的答案。這樣一來,班上的每一位老師,就能更仔細抓住每一位學生的程度。除此之外,也預先介紹在後來的歌曲中會出現的困難單字,還有跟課本主題結合的每日一句。這些教學,都能夠讓學生之後的學習變得更順利。至於教學建議,我通常在每日的教學會議中提起。提到的內容,大多與靖陽下課時提醒的互補。

       在營隊的第四天之後,訿雁和靖陽兩位資深志工結束支援。由於在教學會議上,認為需要我去協助五升六年級班的教學,所以接下來的兩天,我離開了原本的六升國一班。原本打算利用時間,來回瞭解兩班的教學情況,但因為在五升六年級班一方面要帶小組教學,一方面要上台教歌曲,所以最後並未實現上述的想法。接著,在第六天的教學會議上,「六升國一班級的學生,背歌的數量似乎不太夠」被提了出來。因為如此,隔天立刻採取補救措施。我回到原本的班級,利用下課時間帶學生練歌、背歌。另外也跟同班的老師討論,擬定策略。我們在課堂上特別讓學生練習不熟的歌曲。至於對學生來說比較容易上手的新歌,就用一堂課的時間,帶著全班唱與做動作,藉此強化大家的記憶。在成果發表會的前一天,班上程度不錯的學生,大部份已經將歌曲背了起來。老師們則專心帶那一些還有一些歌不熟的學生努力。最後在成果發表會上,六年級升國一班的同學站上舞台時,都有精彩的表現。

       這是我參加英文營的服務以來,第一次在營隊期間,同時參與兩班的教學。由於對兩班教學的涉入程度比較深,因此最後沒辦法做到在兩班間走動、同時照顧到兩班的情況的構想。之後會再針對這樣的情況,思考應對的方法。除此之外,曾經參與過3、4梯次以上的資深志工回來支援教學,對英文營來說,也是第一次出現的情景。如何善用資深志工的力量,並且讓新進志工的教學變得更順暢,會是英文營之後值得拓展的方向。

 

※六年級升國一班(Miss Jessie & Joyous班)的英文歌曲教學

 

四、社區活動:老房子的心聲

       在都市型的環境中設計社區活動教案,實在不容易。原本跟王瑞琦老師、語涵、廷珍討論的時候,打算以服務、資源、生態等三個角度,讓學生瞭解營隊教室所在的明興社區。然而這樣的設計,在決定成果發表會的製作方向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整合問題。究竟要讓同一門課中的每個小組製作主題,然後分別展示呢,還是要想出辦法,將所有主題串起來發表比較好?

       在營隊服務開始之前,明興社區的鄢健民里長提到,上課教室的「白屋」旁邊,還有三座老屋。目前社區正在討論,要如何活化它們。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我們連忙修改教學設計。社區活動的課程變成,先讓學生們瞭解,社區內有哪一些服務。之後馬上帶學生們去看三間有待活化的老屋,然後讓他們想一想,這些老屋能夠跟什麼樣的社區服務結合。

       在老屋探險的時候,還發生一件插曲。以食品安全為主題的另外一組社區活動,「食萬個為什麼」,考慮到從洋芋片認識食品添加劑的活動,由於設備了試吃,所以擔心沒參與到的學生會覺得不公平。剛好那一天,我們這一組請了社區的伍光祖執行長,前來解說老屋再生的規劃。因為如此,我們兩組討論過後,將那一天變成兩組社區活動的交流日。前半部份是全部學生的食品添加劑的洋芋片體驗,後面由伍執行長帶大家參觀老屋和社區菜園。

       規劃老屋再生對於營隊的學生來說,是一項挑戰性不低的任務。為了幫助學生在發揮想像力的同時,又能形成貼近實際情況的可行方案,王韻老師和資深志工靖陽分別前來幫忙。靖陽在教學會議中,帶著大家討論,擬定了四個能夠幫助課堂學生聚焦的問題。接著,王韻老師整理了老屋再生的成功案例,並做成投影片介紹給班上的學生。在那之後,一併說出老屋再生計劃的限制,然後請學生們調整自己的方案。最後,班上的學生分別提出4個創意方案:健身房、托嬰中心、多媒體室、圖書咖啡廳。

       當學生們依照自己的方案繪製海報、製作模型的時候,王瑞琦老師找出了有興趣寫東西的學生,帶著他們寫老屋的故事。之後又讓每一組的學生過來,介紹自己的構想,並把它變成文字。經過幾天的努力,名為「老屋的心聲」的一篇故事終於成形。在這篇故事當中,提到居民搬走後,老屋變得又髒又舊。但是,班上的學生過去探查後,提出了4個創意方案。最後老屋希望大家不要害怕。只要多關心它,它一樣能再度成為社區居民活動的好地方。在成果發表會上,班上的學生上台朗頌「老屋的心聲」。4個小組也帶著海報上台,輪流介紹自己的創意方案。相信對來到台下欣賞的爸爸媽媽,以及上台發表的學生來說,都是一場兼具知性和感情的表演。

       這一次的社區活動能夠在最後順利結束,實在很感謝老師們、資深志工,以及一開始就投入設計的小組夥伴的幫忙。沒有大家的協助,要讓學生們在參觀老屋後提出這麼多有創意的方案,想必會相當困難。後退一步看,大家的互相幫助,其實也是社區活動的根本精神之一。希望在這一次的活動之後,大家也跟課堂上的學生一樣,對於社區的發展有更多的瞭解。

※王韻老師利用投影片,向學生介紹老屋再生的故事

 

結語

       2020年的木柵英文品格營原本打算在二月的寒假舉辦。然而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流行,最後延到了暑假。在這一次營隊的準備工作中,首先以張貼海報和寄送群組信的方式,試著在最短的時間內接觸到最多對志工有興趣的大學生。在招募志工的同時,也跟忠順社區、明興社區保持聯絡,確定辦理營隊的種種細節。政大東亞所的王韻老師也加入營隊。從一開始的討論到現場服務,都熱心幫忙。在這麼多不同的人的幫助之下,英文營的服務終於順利登場。

       這一次的志工培訓和英文營服務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曾經參加過3、4梯次的資深志工的大量參與。營隊的集中培訓由資深志工和老師討論,設計出基本的架構。接著在其它資深志工的協助下,依照每一天新進志工的情況,安排適合的主題和內容。在營隊服務的現場,4位資深志工在各自的班級與營隊事務中,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我來說,前面4天的角色是直接支援六年級升國一班的複習課教學。透過讓學生寫練習題和發表,讓班上的每一位老師都能掌握學生的程度。預先教後面歌曲的困難單字,以及與課本主題結合的每日一句,能夠讓學生對英文更熟悉。此外,之後老師上台教學時,也不會感到費力。之後的4天,由於教學會議的討論,我換成到五升六年級班。在那裡支援的是小組活動和歌曲教學。在這段期間,本來打算兩班輪流走動,顧及全體的情況,但因為在教學活動的涉入較深,所以最後未能達成。然而這是我第一次在營隊服務當中,同時參與兩班的教學。之後會思考,如何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更全面照顧到兩班教學的情況。

       社區活動的設計和教學,十分感謝老師們、資深志工和同組夥伴們的合作。在都市的環境中,設計社區活動的教學並不容易。後來在鄢里長的介紹下,才順利將原本的主題聚焦,變成活化社區的三間老屋。在教學時,也與另一組社區活動合作。先讓全部的學生參加從洋芋片認識食品添加劑的體驗,然後再請社區的伍執行長帶領,探訪老屋。之後在王韻老師和靖陽的協助下,透過問題和投影片,讓學生在發揮想像力的同時,也能顧及老屋再生的限制與困難。最後班上的學生分成4組,並提出了各自的方案:健身房、托嬰中心、多媒體室和圖書咖啡廳。在製作的過程中,王瑞琦老師找出對寫故事有興趣的學生,並帶著他們創作「老屋的心聲」,把4個方案串了起來。成果發表會時,除了朗讀「老屋的心聲」每一組的學生也帶著自己的海報上台,介紹老屋再生的方案。

       參加這次英文的服務,除了讓我有機會能夠回饋大學附近的忠順、明興社區,同時也讓我更加瞭解社會網絡的運作。相信這些經驗,會以不同的方式,回饋到英文營團隊的運作,以及我的學術論文上面。

 

※成果發表會的時候,兩班學生一起上台表演英文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