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育梁學校
2018/8/7-2018/8-14
主題一:哈利波特變變變...............................1
張以臻........................................................................1
主題二:噹噹噹...............................................................2
黃雪瑜.......................................................................2
林育民........................................................................4
主題三:食尚食尚最食尚...............................................6
謝巧林.......................................................................6
王鴻陞.......................................................................7
蔡念軒.......................................................................9
主題一:成都哈利波特變變變
一、 參與志工:張以臻、施虹伶
二、 參與學生:6位學生
三、流程:
第一天:講解社區、設計草稿
第二天:將草稿實體化
第三天:構思成發作品
第四天:製作成發作品
第五天:製作成發作品
第六天:製作成發作品
第七天:完成成發作品
記錄與報告人:張以臻
1.營前規劃
因為安全考量的問題,成都的社區探險並未像其他梯次一樣可以去校外踏查。因此我們將社區探險與生活教育結合,產生了這次成都梯次的課程。
2.實際操作
最讓我訝異的是第一天讓他們畫草稿的時候。當我在台灣明道做一樣的課程時,那裡的小孩大概20分鐘就已經決定好他們想要做什麼,並把設計稿畫出來,而這裡的小孩想了整整一節課後還在第二天的時候全部變成做一樣的東西,也就是烏龜。我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而讓他們在這麼小的年紀就缺少一點創造力,但我希望自己能夠引導他們去激發他們自己的想像力。
「烏龜軍團」是他們最終的成品,完完全全由他們自己手工做成的一個烏龜的家。那是一棟兩層樓設計的房子,烏龜利用外面的蹺蹺板彈上去二樓,再利用一樓和二樓之間的溜滑梯溜下去一樓。會這樣設計是因為學生們說烏龜如果爬樓梯的話太慢了。有由寶特瓶做成的浴缸、有用瓶蓋做的石頭們和用紙板做成的草。這是五隻烏龜的家,每個烏龜不管是剪寶特瓶或紙板、用針線將寶特瓶和紙板連起來和用彩筆的裝飾,都由他們親手製作的。而除了烏龜以外還有他們的朋友,像是螃蟹、烏賊等等生物。我對這個成品感到驕傲,我對他們感到非常的驕傲,尤其在製作的時候。
而在最後小小導覽員的環節中,因為人數較少的關係我和我的夥伴虹伶決定讓他們六個全部成為導覽員。他們不需要引導的情況下也能明確地講出自己的製作理念和方式,當我們看著他們像來看的家長們侃侃而談他們看見努力的成果時,真的感到非常欣慰。
3.活動心得
我帶的這組為英文營已經做過好幾次的哈利波特變變變,為以環保素材來製作出一些裝飾品或是用品的活動。因為英文營已經做過好幾次,累積了一些經驗,所以整體架構或步驟都較為明確,再加上也許是因為別組的題目太過響亮和吸引人,導致我們這個社區只有六位學生,四男二女,且都為我所帶領的大班的學生,跟台灣明道或是和河北內丘比起來,這個梯次的社區我做得非常得心應手,也並未產生什麼巨大的問題。
這六個學生不同於我之前看過的學生,製作的時候他們有著非常明確的分工,誰做什麼、誰做什麼都非常地清楚,完全不需要老師去指派工作,他們自己就能在我們都不知道的情況之下分好工並開始動作。更重要的是,即時他們自己的工作做完,也會馬上去問同伴需不需要幫忙,或是當同伴說能不能來幫我一下時,一定會有人馬上跑去幫助他。也許這是建立在他們原本就認識的基礎上才會發生的情況,但有這種情況的發生我感到非常的開心。
這次的社區活動,雖然人數較少,但也是充滿了歡樂,成功圓滿地完成!
主題二:成都噹噹噹
一、 參與志工:黃學瑜、林育民、周露、廖文藝
二、 參與學生:15-20位學生
三、 流程:
第一天:分三組引導有關婚姻的問題/課後學習單
第二天:統整學習單的資料
第三天:分流,海報組、場景組和劇本組。根據第二天的結論畫出相應的設計圖
第四天:繪製平面設計圖/ 劇本發想
第五天:繪製平面設計圖/立體實物製作/ 劇本發想
第六天:立體實物製作/ 短劇彩排
第七天:立體實物製作/ 短劇彩排
記錄與報告人:黃雪瑜
1.營前規劃
噹噹噹這個主題是關於婚禮,而這名稱的由來為結婚必播的音樂。這社區課主要是讓學生可以透過家人了解當代與現代結婚的差異,並且加深親子互動。
噹噹噹這個社區設計是在營前兩天的培訓課誕生的,主要由我和育民兩位來自台灣,以及sunny和wendy兩位成都的志工一起討論和進行。由於在台灣培訓課時,設計的社區課在到當地時所有的計劃趕不上變化,因此參考了歷年社區課的經驗,設計出噹噹噹這個課程,同時非常巧的是,sunny志工在近期內辦過婚禮,從她經驗中得到更多關於當地婚禮的信息。在歷年的社區婚禮的課程設計,呈現出的是海報和利用環保材料製作出西方和東方新娘服裝。而我們這一次的課程設計除了呈現出海報和禮服,還加入了戲劇以及立體的婚禮現場,而海報以及禮服的內容也根據課程的調整做出不一樣的內容。
2.實際操作
我們的社區大約有15-20位學生。在第一天時,我們分三組由各組老師引導向學生問三個大問題,以了解學生對婚禮的理解程度。在課堂結束前,發布學習單讓學生回家詢問父母或家人,關於當時相識的時代、結婚時需準備的東西以及面對的問題和禁忌。
在第二天將大家的學習單,分組進行同整並各組分享得到的資料。第三天,讓學生選擇想加入製作的組別,分別有海報組、場景組和劇本組。海報組由育民帶領,組要是畫出相識的場景。劇本組由王老師和sunny志工帶領,而劇本組主要由三位同學負責編劇,後期再請其他組的同學加入演出。而我與另一位wendy志工一起帶領場景組,我們根據第二天討論出佔大比例的婚禮時代做出設計。我們場景組內最後在分成兩組,由我帶領製作立體的婚禮現場,wendy帶領製作婚禮服裝。
第四至第七天的製作,我們這兩組都從平面的設計開始到自作成立體,製作的材料多數來自學生家裡不要的廢物,達到廢物的利用。而這兩組到後期都各自面對不同的問題,婚禮現場組在後期面對進度趕不上,由於這組剛開始只有3為同學,製作的數量和規模比較大,所以製作進度稍微比較慢,後期有再加入一位同學進行幫忙,最後在第八天的午休時間完成最後的製作。服裝組主要是製作西方的婚紗、西裝和新娘佩戴的飾品。服裝組後期面對的問題是,主要的設計者被請去當劇本組的演員,因此有些設計上的細節需要在後期加以調整和製作。
3.活動心得
在成果發表當天,由於進度落後的關係,這兩組的小小解說員稍微有點怯場。但呈現出的效果是很棒的。戲劇的呈現是穿插在各班發表英文歌曲的時候。在戲劇最後落幕時,噹噹噹所有製作出的海報、服裝、婚禮現場,再一次的展示給大家看。
這所有的製作來源於學生家人提供,從他們的年代說出的婚禮事物,讓我看見當地時代的變遷帶出的改變。在噹噹噹這課程裡,我學到最多的是如何去引導學生,發掘他們的想像空間進行製作
記錄與報告人:林育民
1.營前規劃:
在兩天的營前培訓當中,找來英文營和成都當地的志工一起討論。聊到婚禮的時候,大家的眼睛忽然亮了起來。原來光是在志工之間,所知的婚禮習俗竟然就有這麼多的不同。最後於是決定了以婚禮作為主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想一個能夠吸引學生的好名字。這個時候大家聊到,在「抖音」上面有一系列熱門的短片。其中一支的一開始,先問觀眾:「你知道噹噹噹是什麼嗎?」,然後播出婚禮進行曲的音樂。因為這樣,再加上「抖音」在學生之間還算受歡迎,所以最後把社區活動的名稱取成「噹噹噹」。
2.實際操作:
有了學生們分享的資料後,老師們趕緊在第二天下課後聚起來討論。討論的時候提到,有不少六年級的學生,以及願意表現的五年級學生參加了「噹噹噹」。或許他們有能力去試一下,挑戰編排3到5分鐘的短劇。告訴王瑞琦老師這個構想後,老師也願意過來幫忙。於是在第三天的課堂上,我們將學生分成了三組:戲劇組、海報組和場景組。戲劇組的學生在王瑞琦老師和周露老師的協助下,從寫劇本開始,一步一步地完成自己關於婚禮的小短劇。場景組的學生跟著黃雪瑜、廖文藝老師,著手製作婚禮的立體模型。他們收集了各種素材,然後利用廢棄的紙箱,做成了宴客的紅桌子。另外也利用舊報紙,做出了新郎和新娘的禮服。海報組的學生則是先在自己的紙上打草稿,為之後製作「父母相遇的地點」、「婚禮場景和不能做的事情」的海報做準備。
在三組當中,老師們都做了十分良好的引導。在場景組中,可以見到六年級跟六年級以下的學生分工。六年級的學生出點子,然後六年級以下的學生幫忙製作。製作完成後,再跟六年級的學生一起看一看,討論要調整的地方。在海報組中,則是學生完成自己的草稿後,引入海報設計的簡單知識。學生接著自己去構想圖文排列,然後開始製作要正式展出的海報。在戲劇組中,老師們十分有技巧地拉回學生天馬行空的想法,讓劇本的編寫不斷推進。遇到劇情發展的困難,比如有一方的家長要房子,但另一方的家長覺得有困難時,也引導學生回家腦力激盪,想出解決的方法。
※場景組的師生分工合作,一起製作婚禮宴會的紅桌子與舞台
※海報組的同學加緊趕工,將自己設計的海報上色
3.困境與解決:
「噹噹噹」開始的前兩天是最緊張的。這個課程能做到什麼地步、最後成果發表的形式怎樣,很大一部份取決於學生帶回來分享的資料。第一天的時候,老師們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由學生們最熟悉的「自己參加婚禮的經驗」入手,逐步帶到關於父母婚禮和結婚習俗的事。下課之前,老師將課堂討論化為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回去詢問家人。到了第二天,學生們帶回了林林總總的資料。每當一個小組說完之後,老師就會把分享的東西寫在黑板上。最後在全班同學及老師的努力下,在黑板上做出了一個關於結婚習俗的大表格。
※老師和學生通力合作,將各種找到的婚禮資料匯整到黑板上,做成大表格
4.活動心得:
育梁學校附近是貨運區,時常會有大貨車進出。街上推滿了像山一樣高的各色貨物,然後搬運工人們穿梭其中。實在不適合帶著學生走出校門踏查。除此之外,學生們因為父母工作的關係,來自大江南北各地。他們的背景相當多元。如果不找到一個能夠把差異性匯整起來的主題,教學活動將難以進行下去。之前設計社區探險活動時,曾遇見這樣的問題:當學生們談起自己的老家時,由於彼此之間的差異巨大,所以最後即使在老師的努力之下,學生們依然各做各的。具有不同背景的學生之間缺乏交流,瞭解及欣賞彼此老家的特色。
※面對之前的難題,這一次的社區探險將帶來什麼樣的活動呢?
整個「噹噹噹」的社區探險活動下來,讓我印象深刻的收穫有兩個。第一個是在設計的過程中,教師之間的熱烈討論。在確定婚禮作為主提之前,大家提出了許多主題。這些被提出的主題,雖然第一時間內讓大家覺得很有趣,但深入聊下去之後,很快就發現並非如此。大家有志一同地認為,連我們自己都聊不起來的主題,學生們又怎麼會覺得有趣呢?最後聊到婚禮的時候,討論得相當熱烈。於是我們知道,就是這個主題了。在設計的過程中,能夠跟大家一起討論,真的讓我感到相當充實。
其次,這次在活動中採取了「分小組製作不同展示品」的策略。這不僅克服了先前遭遇的問題:「學生自己做自己的,沒有交流」,更讓教師們見到了不同年級學生間的合作。尤其是學生們的創意。戲劇組學生登台的時候,演出了「禮金要999.99元」和「結婚要有房子」的橋段。不僅學生自己覺得有趣,台下前來成果發表會的家長也露出心有共鳴的目光。場景組也很厲害。最後做出了立體的婚禮場景。在戲劇組表演後拿上台展出時,更是吸引家長的目光。海報組同樣發揮巧思,將父母們相遇的地點以海報呈現出來。同時也畫出平面版的婚禮場景圖,再加上「婚禮上不能做的事情」的簡單介紹。三組的表現都令老師、家長和學生自己感到高興及驚喜。
※ 戲劇組在成果發表會時上台表演,吸引了老師、班上同學及台下家長的目光
主題三:成都食尚食尚最食尚
一、 參與志工:謝巧琳、王鴻陞、蔡念軒
二、 參與學生:25位學生
三、 流程:
第一天:前導、分組問題討論以了解學生食用零食的狀況
第二天:分組討論食品添加劑
第三天:包裝紙熱量認識與熱量海報
第四天:分三組﹝記憶翻牌組、海報組、小品組﹞討論
第五天:分三組﹝記憶翻牌組、海報組、小品組﹞製作成發
第六天:分三組﹝記憶翻牌組、海報組、小品組﹞製作成發
第七天:分三組﹝記憶翻牌組、海報組、小品組﹞製作成發
記錄與報告人:謝巧琳
1.營前規劃
在出隊以前,我們梯次被告知由於當地社區人流複雜,不便走出學校到校外做社區活動,於是這就是我們所面臨的第一項挑戰。回顧前年的成都梯次,當時也是面臨了相同的難題,但當時也是成功地進行了成果發表會,於是我便挑戰『零食大作戰』這個主題,它便是『食尚食尚最食尚』的前身。『零食大作戰』,顧名思義,是一個與零食有關的主題。
『食尚食尚最食尚』的名稱是到了當地之後所更改的名稱,這個主題的名稱是我想到的,我對當地的綜藝節目有所了解,常會聽到『時尚時尚最時尚』的口頭禪,於是便將『時』變成『食』,這便是新主題名稱的由來。
2.實際操作
在第一和第二天的課程,隨機分組進行分享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分享過程中,第一天有請所有小朋友幫忙記錄組員們所分享的答案,於是發現在書寫能力方面,大班的小朋友的書寫能力更甚於小班的小朋友。了解了狀況以後,在第二天的時候改變了方式,請大班的學生負責某幾題的記錄,小班的學生負責記錄某幾題的答案。
而在上台發表的時候,我分配好了每一位的組員分別分享哪一題的答案,而我會負責在台下提問問題。雖然有些小班的小朋友一開始會不太願意,會退縮,但是有著老師的鼓勵以及組員們的配合,大家最後成功上台發表,而且表現得非常棒。到了第四天的時候,我們便問了學生們想要在成果展的時候呈現出怎麼樣的作品呢,學生們提出的有海報、桌遊、小品,於是我們便開始為成果展分組作努力。我是負責帶小班做出桌遊以及互動式海報,桌遊為記憶翻牌,是屬於卡牌遊戲。這桌遊的玩法是,參與者需要先將互動式海報的題目與解答看過之後,在一分鐘以內將桌面的3x3卡牌答案記下來,當提問者提出問題是,參與者必須要翻出正確的答案。在製作海報與卡牌的過程中,發現了小朋友非常有繪畫能力與想像力,可惜的是沒將成果拍下來。
除此之外,在成果發表會的前一天,在選擇哪位小朋友自願擔任成果發表會的解說員時,平時內向沉默的Sharon勇敢的舉手,Justin與Jane也舉手願意擔任解說員。這三位小朋友在訓練的過程可說是一點就通,而Sharon讓我相當的驚訝,她就像是三人當中的小隊長,並且解說起來非常詳細清楚。
在社區展示時間第一位到訪我們主題的家長便是Sharon的爸爸。而三位解說員中,一開始大家都非常的緊張,於是我便鼓勵Sharon進行解說,並成功完成了桌遊的流程。而在第二位參與者到來時,原本緊張的Jane也開始加入了解說,與Sharon一起搭檔,而Justin在旁邊兩位小女孩的影響下也加入了提問題的部分,結果參與者稱讚了桌遊非常的有趣。在一個歡樂的氣氛下完成社區的展演。
3.困境與解決
『零食大作戰』曾在社區做過一次,但我與念軒並沒有過去可參考的資料,於是整份的教案是我們重新設計的教案。我對於零食的第一反應是『食品添加劑』,然而,食品添加劑裡的成分非常地複雜,我與念軒對這部分的知識量並不多,於是這便是我們所面對的第一項挑戰——如何將多與複雜的知識聚焦並且簡單化?到了當地之後,隊友們提出我們先前設計的教案內容太多,於是我們便重新抽取重點並且加重了『讓小朋友自己找答案』的部分。
4.活動心得
在讓小朋友選擇社區活動的主題時,萬萬沒想到的是超過一半的學生選擇了『食尚食尚最食尚』的主題,而且小班的參與人數更幾乎是全班,大班只有不到10位小朋友參與我們的主題。
從第一天到第八天,見證了他們從退縮到主動,也見證了他們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桌遊以及互動式海報。我相信,他們也見證了自己的努力,直到自己有無限的可能。
記錄與報告人:王鴻陞
(一)營前規劃
成都市金牛區育梁學校位處在城鄉接合部,其是以招收外來農民工子女爲主的民辦學校,學校所在地是一個貨運物流的集散地,故周邊常會有南來北往的大貨車經過,因此學校的周邊環境相對較為複雜,並不適合學員到學校以外的地方進行社區踏查。故我們延續生活教育—食品大作戰的教案將其開發成社區主題課程,希冀學員能從課程中學習到與零食添加劑等相關的知識,進而做到減少食用零食的頻率。
根據成都晚報的報導,發現有相當多的成都青少年患有蛀牙或其他口腔疾病,故該報呼籲要從小做好口腔保健。然更去細究原因,不難理解為何青少年的口腔疾病亮起了紅燈,因為他們大多喜愛食用含有糖的飲料或零食,且不固定刷牙而導致蛀牙。而英文營活動裡本就有包含刷牙、衛生等課程,那麼社區課程是否就可以與零食做個結合,切入學員們的日常生活。
設計《食尚》課程的目的不僅僅是透過活動讓學員減少食用零食的頻率,更是想嘗試另一種教學模式「翻轉教育」,我們要丟棄傳統教條式的宣導,因為我們都知道吃零食過多可能會提高蛀牙發生的機率,但我們從不會去克制零食的誘惑,原因在於我們對教條式的宣導無感,無法與其取得共鳴。故我們要翻轉這樣的教育方式,我們的課程設計會引導學員們針對零食添加劑進行提問問題,進而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尋找有關添加劑的知識,如此一來,他們才會對所找到的知識更加深刻、更能體會。
(二)實際操作
本課程的執行係以「巫婆的藥劑」為點題並作為貫穿課程的主軸線,巫婆的藥劑是指零食經常會添加其中的食品添加劑,如色素、防腐劑、甜味劑。課程的規劃是三名主帶老師帶領三個小組進行系列活動,包含零食知多少、食品添加劑、零食熱量海報、卡牌桌遊、食物金字塔、互動式海報、戲劇表演等等,由淺入深、逐步推進,從而將關於食品添加劑的相關硬知識以課堂互動、學習單填寫等軟的方法使其能接受。最後,利用小品表演串聯課堂的所有內容(包含過量的零食添加劑對人體的危害以及學員製作的海報等等),使這些相關知識能夠用戲劇的呈現傳遞給更多的人。
(三)困境與解決
《食尚》在成都育梁所遭遇的挑戰主要是參與的學員人數過多(20多人)且吸引的學員基本上是年齡較小的小學員,因此工作要怎麼分配以及班級秩序的控管便是其中的兩大挑戰。為因應過多的參與人數,《食尚》的作法是將學員拆分成三組,一組負責卡牌桌遊的製作、一組負責食物金字塔和互動式海報的製作,以及一組負責小品劇本的發想。隨後出現的情況是小學員的安排上,礙於他們的年齡以及文字敘述的能力,他們無法參與海報的製作或是劇本的發想,必須要安排以畫圖為主的手工活動,但我們事前並沒有推估到此事情的嚴重性,以至於營隊期間我們是一邊進行活動一邊想其他的替代方案讓小學員能夠參與其中。給以後執行社區學堂的人一個建議,社區小學堂的參與人數一定要限額,參與人數一多,就會使教學品質和學員體驗經驗有明顯的下降。
(四)活動心得
我在《食尚》是負責帶領學員進行食物金字塔和互動式海報的製作,因為需要學員具有美工和組織語言的能力,因此會來我這的學員主要是A班的同學,而我又是A班的老師,因此學員比較願意聽我的話與我互動溝通。是故,我有時可以放心去支援劇本組的工作,協調他們的討論,使小品的呈現更能夠貼近《食尚》想傳達的理念。希冀讓學員從課程體驗中了解過量的食品添加劑可能會對人體有哪些危害,進而減少吃零食的頻率。
記錄與報告人:蔡念軒
『食尚食尚最食尚』如此時尚的名稱發想是來自巧琳同學的創意,原本預計沿用零食大作戰這個名稱,然而這名稱太淺顯易懂也缺乏吸引力有更改的必要。食尚取自時尚的諧音,我認為食尚這名稱不僅有時尚之意也能解讀成食得尚好。我們的活動設計是從零食延伸出不同知識與創意利用,食尚這詞與我們想傳達的概念不謀而合,因而選用。
2.實際操作
在構思活動設計的時候,我們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計畫,首先,第一步詢問,詢問這部分是以團體來作問題討論,問題都關於學員平時吃零食的狀況。團體討論的好處是可以聽到他人分享和訓練發表力,不僅如此我們也會讓學生做討論的統整,藉由統整學員能看到自己與他人的情況。在設計這環節放了一個小巧思,就是在下半場討論時的組員會與上半組不同,促進不同班級的學員之間的交流。
第二步調查是在經由詢問的環節後,調查的部份我們設計讓學員審視零食外包裝,知曉零食裡的成分標示。詢問環節會引導學員去意識到零食中的添加劑,這時在讓學生回家調查食品添加劑,還有他們在不同零食包裝上看到重複最高,讓這討論也能延伸到課後。學員們所做的調查,除了寫在自己的學習單,還要向全班分享他獲得的資訊,讓學員由知識的接收者轉變成傳遞者。
第三步為發現,經過上述兩步驟之後,學員們發現原來零食裡的食品添加劑,對身體來說有種種危害。同時也會發現在零食的外包裝上可以獲得零食的資訊。第四步表現,當學員們完成第三部後,接著該去思考如何去呈現所有獲得。我們預期會有互動式海報、卡牌遊戲,因為食尚這個主題知識量龐大,若只是展現學習單那便了無生趣。我們希望用有趣的創意來包裝層層知識。互動式海報在製作時要注意的是該如何讓海報有邏輯的呈現,而不是抄書。互動就是讓閱覽者能親手觸碰海報,增加感官體驗,對此能有更多記憶點。卡牌遊戲則是在玩樂中學習,卡牌遊戲同時考驗記憶力和知識。卡牌遊戲的問題都會與零食添加劑相關,答案也都能在互動式海報裡獲得。卡牌遊戲與海報連結能達到連貫性,成果的展現也能持續延伸。
3.困境與解決
當初選擇社區時,考慮到無法實際走訪社區的可能性,因此尋著之前團隊的經驗「走不出去就帶他進來」,『食尚食尚最食尚』便就此誕生,並獲後為這次設區的主提。『食尚食尚最食尚』的發想是從生活教育『零食大作戰』教案作延伸發展。『零食大作戰』授課主旨是透過巫婆的妙方為故事引導出零食裡所含有的添加劑,讓學生能了解添加劑可能對身體會帶來怎樣的危害。『食尚食尚最食尚』抓住了這主旨,課程目標便是透過種種活動,讓學生切身了解零食過量後會有的危害之後能從自身開始做少買、少吃零食。
圖1.小品組成果發表
4.活動心得
在食尚組裡我原先被分派到工作是互動式海報的製作小組,不過在與學員討論成果發表時他們提議要加入小品,我就接下了小品組。小品組主要負責成果發表日穿插於歌曲表演裡的戲劇展演,需要準備的部分為撰寫劇本、演員訓練、道具製作、舞台呈現。我的工作是幫助學員們完成劇本,引導他們的劇本和橋段設計與社區主題做聯結,並且加強學員們的舞台表現力。
小品組是由四位五升六年級的學員組成,恰巧這四位學員都在我負責的培優班裡。學員們在著手進行時,都充滿活力與熱忱。他們的創意真的遠超乎我想像,分配工作時也不爭吵,這樣的團隊使我擁有無比的信心。帶領的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些許挫折,學員們在撰寫劇本時有許多創意的想法,卻難以體現於現實生活中。學員們想的科幻劇有趣可是主旨傳達的強度弱,且無法貼近觀眾的生活。行政會議上團隊建議用更多的引導拉他們回到正軌。然而當時我挺徬徨的,畢竟我非相關系所出身,對於編劇的準則著實無法掌握,讓我認為要去引導學員是困難的,而且我也不希望學員認為我要強加一個模組在這劇本上。徬徨導致我無法堅定地與學員做交流,好在隊員們願意幫助我度過這個檻,他們陪同我一起去和學生討論劇本。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引導是透過反問的方式讓對方能夠回到原點上去思考,回到原點後就能夠選擇不同的道路,也可以再從新審視自身的邏輯。欣慰的是學員們一點就通,將劇本寫的簡明扼要、意義鮮明。不僅如此,這齣戲利用海報組的成品當作道具,把靜態展演拉近了充滿活力的舞台,賦予嶄新的表現手法。
前面也提及到食尚組是將社區帶進校園的教案,對於了解社區這塊比較薄弱,範圍也較小。雖然範圍小確貼近學員們的課後生活,零食充斥生活每一隅,從吃零食的購買、頻率、來源或人氣零食都能推敲各學員平時的生活模式與在地的流行飲食甚至零食廣告的型態。
學員們在體驗所有活動之後,有人說:「零食這麼可怕,那我要少吃了。」這也正是我們預期達到的效果,從自身做起比任何標語都來得有效。只要學員們能意識到過量的零食有危害,他們從自己做的海報還有問題設計的過程都不斷的接觸相關資訊,每天映入眼簾有關零食的負面訊息,在拿到零食的那一刻多少會去思考吃下去的後果。再者,所有資訊都是學員自行查找的,意味者他們能夠作為一位宣傳者,當他們與朋友和家人去商舖的零食區,偶然提到這幾天他所學之事,這就是無形的宣傳。
圖2.討論劇本
整理及上傳:王鴻陞
2019 廣西南寧英文營社區資源調查
2019/1/19-2019/1/30
目錄
主題一:魔術世界…………………………………………………………………………..2
林育民 政治所博士班三年級…………………………………………………...2
黃柏儒 資訊管理學系三年級……………………………………………………7
主題二:春三螺………………………………………………………………………………8
蔡念軒 社會學系四年級……………………………………………………………8
張以臻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二年級………………………………………..9
主題三:噹噹噹…………………………….………………………………………………11
傅馨慧 統計學系四年級………….………………………………………………11
王鴻陞 東亞所碩士班二年級………………………………………...……….13
一、 參與志工:楊家偉老師、王瑞琦老師、林育民、黃柏儒、華昱尊
二、 參與學生:15名
三、 流程:
第一天:觀察校園植物
第二天:社區植物踏察
第三天:製作校園植物名牌
第四天:掛校園植物名牌
第五天:分組活動(社區植物圖鑑、校園葉片繪圖)
第六天:完成前日的工作,訓練小小解說員
第七天:成果發表會
政治所博士班三年級
一、前言
2019年1月,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的團隊來到廣西,在南寧的鎮流村中舉行英文營的活動。除了英語歌曲的教學外,也帶來不同主題的社區活動,讓當地的學生們能夠更親近自己成長的這片土地。在這一次的社區活動中,我跟柏儒、王瑞琦老師、楊家偉老師,以及當地的志工昱尊一起合作,帶領學生們認識當地的植物。我們的活動名稱是「魔樹世界」。現在,讓我我向讀者們介紹這次活動的經過。
※在鎮流村小學的校園內,有黑板樹、香樟樹等豐富的植物
二、教案開發
對英文營團隊來說,「社區裡的植物」這個主題其實並不算新。在2015年福建的莆田梯次,嘉雯曾經帶過當時的學生,認識村裡的經濟作物。比如花生。在2017年河南的靈寶梯次,虹伶、巧琳和我,以及當地志工佳慧,一起帶過「果果大拼圖」的教學。在當時的教學中,我們將參加活動的學生分成小組,然後出發到村子裡蒐集植物,並訪問老人家關於植物的故事。活動的最後,我們讓各組的學生發揮創意,把植物的花、根、莖、葉拼成美麗的圖案。
2017年河南的「果果大拼圖」的教學,讓我和一起合作的夥伴們察覺到,帶領學生認識社區植物的教學,在一種情況下會讓教師面臨相當大的挑戰。那就是當學生們對社區的植物很瞭解,並且能夠說出許多細節的時候。考量到這一點,在這次英文營的培訓中,我們特別邀請到了楊家偉老師,向我們介紹各種大學校園內的植物。楊家偉老師從金融業退休後,由於興趣的關係,開始長期地在台北市立植物園中擔任導覽。在觀察大學校園內的植物的時候,楊老師仔細地向我們介紹辨識植物的要訣。比如用眼睛觀察葉子的形狀、生長的方式,用手摸一摸、體驗葉子的觸感,用鼻子聞一聞,瞭解植物的味道。
※培訓課的時候,特別邀請了楊家偉老師,向我們介紹大學內的植物
有了楊老師的解說,之後我跟柏儒設計教案的時候,就有了更多的方向。比方說,我們可以讓學生從觸覺、嗅覺來認識植物。這些接觸植物的方式,可能是學生之前沒特別注意到的。更進階一點的話,我們能試著讓學生去觀察,然後說出葉子的形狀和生長方式。除此之外,我還到圖書館去,找了一些跟壯族的植物傳說有關的書。閱讀完之後,由柏儒在培訓課上向大家報告。在我們的構想中,如果有機會,也許能讓學生們訪問自己的家人、朋友,然後介紹村子當中關於植物的故事和傳說。這樣一來,教案裡除了有自然觀察的層次外,還會再增加一層在社會文化方面的認識。
三、當地的調整
抵達鎮流村之後,魔樹世界的教案就受到了兩方面的挑戰。首先是在跟村子的老奶奶訪談的過程中,知道在村子裡面,其實不太有關於植物的故事或傳說。其次,在第一天上課的時候,我們發現,參加的學生比原先預期的多。而且許多都是來自小班的、四或五年級的學生。
※在出外踏查之前,學生們動筆記錄等一下要自己找出答案的問題
考量到村子裡關於植物的故事其實不多後,我們一開始的教學,採取的是往自然觀察的方向明確前進的路線。第一天的時候,我們先在黑板上寫出問題,然後請學生們在等一下的走訪之中,找出問題的答案。接著,學生們才跟著楊老師走出教室,一起認識校園中的植物。第二天的教學也是一樣。只不過我們觀察的範圍,換成在村子裡。在那之前,楊老師先一步勘察了路線,並記錄了有哪一些植物可以介紹給學生。帶著學生到村子裡觀察的時候,柏儒、昱尊跟我都察覺到,班上的學生可以被分成兩類。一類是在聽了楊老師的解說後,對植物逐漸產生興趣,開始專心寫筆記、回答出發前請他們解答的問題的。一類是喜歡在戶外活動,到處跑跑跳跳、摘葉子和找竹條出來玩的。柏儒、昱尊跟我需要留意後一類學生的安全。我們需要不時提醒他們跟上隊伍,或是不要在排水溝旁邊逗留。在這當中,我發覺柏儒開始知道,如何改變自己在隊伍間的位置,讓學生儘量不要跑得太遠。同時,昱尊也展現出攝影的專業之外,對小孩子親切、有耐心的那一面。每當學生開始調皮,他都會馬上跟過去,然後又勸又喊地把學生帶回。有了柏儒和昱尊的幫助,讓我感到十分的安心。雖然好動類型的學生,還是會到處跑來跑去,不過他們最後還是會待在一定的範圍內。
※到村子觀察植物時,柏儒和昱尊一起幫忙,將學生聚集到楊老師的周邊
最後需要調整的,是成果發表會的準備。由於兩類學生的分別十分明顯,所以最終被分成了兩組。對植物有興趣的學生,和王瑞琦老師跟楊家偉老師一起,有目標性地連同枝、莖一起,把不同植物的葉子採集回來,然後貼在白紙上。之後,在老師的引導下,寫上各種植物的特徵、科名。另外一類活潑好動型的學生,則由我、柏儒和昱尊帶出去。我們請學生們採集校園植物的葉子,然後用彩色的蠟筆,馬上把葉子的形狀描在紙上。之後觀察葉脈的樣子,再把它畫上去。由於先前我們帶過全班的學生,辨識出校園內的好幾種植物,並且替它們掛上由學生自己製作的名牌,所以當學生畫完葉子之後,我們會請他們把植物的名稱寫上去。學生要是忘記,趕快跑到校園內,查看植物上面的名牌就行了。分成兩組之後,成果發表會的準備變得順利許多。展出作品的時候,英文營的其它的夥伴、學生的家長們,都露出驚喜的眼神。展覽之後,我請畫植物葉子的學生,將自己的作品拿回家。沒想到他們跑出校園後,又拿著作品再跑回來。說希望由老師們收著,作為這一次活動的紀念。聽到學生這麼說,真讓人感到高興。
※成果發表會上的展出之一,活潑型學生們用彩筆畫的校園植物的葉子
※安靜學習型學生的作品:採集不同社區植物,並寫上特徵和科名
四、結語
這一次「魔樹世界」的社區活動能順利落幕,需要感謝楊家偉老師在過程中的協助。楊老師在上課之前,很仔細地在社區內走動,然後規劃了適合學生們觀察、認識當地植物的路線。在培訓課的時候,介紹的觀察葉子和葉脈的方式,也帶給了我們啟發。讓我們最後能夠設計出描葉子形狀、畫葉脈的藝術表現型的活動。另外,也十分謝謝柏儒跟昱尊的幫忙。有了他們的協助,才能在外出觀察時看住活潑型的學生,並且讓他們在最後準備成果發表會的時候,也有在圖畫紙上發揮的機會。
※楊老師利用時間踏查村內的植物,並在當地培訓時介紹給大家
最後,在回顧整個教學過程的時候,我發覺其實有兩個地方,是之後可以再調整得更好的。第一,當我們發覺學生有活潑好動型、安靜學習型兩類,而且他們之間的差異很大的時候,或許就需要適時採取分組教學的方式。這樣一來,老師們更能夠依照學生的性質,帶給他們關於植物的不同面向的認識。可以有明確走向自然觀察類的,也可以有走向藝術表現類的。其次,當我們在訪談時,聽到村裡的人說,這裡其實沒有太多關於植物的故事時,或許我們太輕易放棄這一條路線了。事後想想,在另外一組當中,問了跟他們一起教學的當地志工,泰州以後,反而得出了更多關於婚禮的資料。如果我們再多問一問當地志工,甚至是參加我們社區活動的學生,或許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吧。這樣一來,也說不定能以另一種方式,展現出原來教案設計中關於社會文化的部份呢。
※帶學生們走訪社區時拍到的冬葉。村裡的人會它的葉子來包長方形的粽子
資訊管理學系三年級
還記得當時在選擇社區主題時,我算是完全茫然的狀態,只知道社區主題規劃是個不停更改及變動的教案,卻不完整地了解其內容,這樣子的狀態卻要我第一個選?節慶?騎樓?樹?茫然失措的我匆匆選了樹作為社區主題(雖然當時我滿想選騎樓的),卻沒意料到,樹才是最好做的題材,因為樹是鄉下農村社區中不可或缺的東西,更是融入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次也很感謝楊老師在我們的社區課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若從一開始沒有老師的幫忙,這個社區設計可能淪為空談,也由於老師在七天的課程中給學生許多關於樹葉的知識,我可以感受得到我們的學生在課程中真的學到很多,收穫滿滿。
課程的規劃一開始除了想要讓學生認識植物之外,更想要建造一個立體的樹模型,可以擺在校園內,讓學生不忘營期所學的知識,更可以有所紀念;但由於當地素材的不足,以及營期的規劃走向,我們每天都不停的修改教案,讓明天的課程可以完美,到最後的成果發表改成了比較接近知性的展覽,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樹種和葉子的差異,同樣的達到讓學生不忘記營期所學知識的目的。
我也在營期與學生的互動中學得許多,特別是那些看似沒有在認真聽楊老師講課的同學,其實都對於這些植物有ㄧ定了解,甚至在我抽問的時候都能應答如流;另外也有部分學生是完全無法專心於知識上面,我也從中學得不少管理方式,像是課程的最後兩堂課,我們讓他們自己用蠟筆、色彩筆等,畫出自己想像的樹葉,這個方法明顯地可以抓住學生吸引力,也讓學生有另類的展現機會。
這次的社區課程,讓我建構出這個課程的完整概貌,更加了解如何設計及應用,我也看到了許多的小朋友對於樹的熱忱和知識的渴望,希望這些學生未來可以不要忘記當初對於植物的這份熱情。
※「魔樹世界」師生全體合照
一、 參與志工:蔡念軒、張以臻、黃泰洲、楊勇平
二、 參與學生:14位學生
三、 行程:
第一天:前導、以問答確定瞭解學生對四月八的瞭解程度
第二天:分享回家詢問的四月八
第三天:繪畫四月八印象
第四天:分組(劇本組、道具組、活動組)
第五天: 劇本組製作劇本、道具組繪畫道具、活動組構想表演活動
第六天:製作新年相關的手工藝品
第七天:排練及完成道具
社會學系四年級
在去到南寧之前,我們一開始以三個節慶為基礎設計,想要以春節、三月三、陀螺節,也就是利用較為重要的節慶,去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後來為配合時間而改為聚焦於三月三歌曲製作以及春節的創意粽子。實際詢問當地的志願者相關的習俗後,發現他們所稱的大型傳統活動並非我從網路上得知的三月三,經過了解後,當地較具代表性的活動名為四月八,為了避免資訊錯誤,或是學生反應不佳,最後我們選擇將三月三及春節兩種捨棄,並以四月八作為這個社區小學堂唯一發展的重點。
在營期開始前,我們以從當地耆老了解到四月八的由來以及近年四月八的活動項目,我們以此作為基礎去設計問題,藉此了解學生對於當地四月八的了解程度,並期望以活動項目去發展成類戲劇。我們這一組的學生約有14名左右,大班學生為多數,全部都是女生。因此在整體活動的帶領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大難題就是學生反應不熱烈,或許是害羞的天性,發言對學生來說是件比登天還困難的事。在面對我們的提問,學生都謹慎且拘束,這也使得我們難以獲得學生所理解的四月八。在這天也安排學員回家詢問四月八的古今差異。
在第二天的活動中,則是請學生們告訴大家回家詢問的答案,然後再帶領學生們一起整理古今四月八的型態。透過學生的分享,可以了解到學生對於四月八的感觸並不多,他們所在意的內容多是吃喝、娛樂。因此,當地志願者開了四月八小課堂,為學生解說了四月八的由來,並提醒學生要重視自身文化。
與學生共同構思成果發表的過程,我對四月八活動的想像也逐漸清晰,其中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們想像未來的四月八活動。學生的想像力令我傾佩,既實際又富有趣味性,而這點他們也在構思劇本時發揮得淋漓盡致。成都梯次時,我也經歷過寫劇本的挑戰,當時我在帶領上遇到瓶頸。這次劇本組的帶領人就由以臻負責,以臻的帶領十分值得我學習,他能讓學生往實際面去思考,也不會讓他們感覺到限制,是循著一種邏輯去編寫劇本。最終版的劇本確實精簡、主題明確,每一幕都切合著主題,淺顯易懂很好入手。
這次社區較可惜劇本出來得時間較晚,我們排練得時間有限,以至於未考量到表演當下可能會發生的突發狀況。考慮不周全的情況下,我們在成果發表時有聲量太小、距離觀眾太遠的情況,雖然如此我們並沒有因此放棄,學生們依然努力認真地將他們所準備的表演完整地呈現出來。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二年級
春三螺最一開始的命名由來,是因為在我們到達當地之前查詢當地的節慶時,發現共有三個是我們所感興趣的,分別為春節、三月三以及陀螺節。但想也沒想到,到了當天詢問當地志工之後,他們跟我們說,對於他們來說,當地最重視的節慶都不是這三個,而是一個叫做「四月八」的農具節。因此,在與夥伴們討論過後,我們決定推翻原本的想法,全部改為四月八。
而小朋友的反應,更是讓我們始料未及。社區分組過後,我們馬上發現我們這組裡面全部只有女生,而且都是不太愛講話的女生。前幾天上課的時候,就像是我和念軒在上面唱獨角戲一樣,為我我們半強逼讓他們回答一些問題,他們才願意開口說幾個字。這讓我們感到非常的無奈,也不斷的思考應該要怎麼引導他們才對。我們將桌椅從原本上課的形式改為一個大圓圈,並發下紙讓他們去描繪他們看見的四月八,頓時,我們發現了一些共同的點去引伸並發展,而學生也慢慢給予我們反應。
後來,我們決定做半戲劇的方式讓學生們演出過去、現在和他們想像中的未來的四月八,並把學生分成劇本組和道具組,而我負責的是劇本組。對我來說,決定這個事情是我做出的很大的勇氣,因為其實在來南寧前,老師就不斷的跟我說這個題目做戲劇很好,但我因為看著上次在成都時另一個夥伴念軒的狀況讓我不敢嘗試,因為帶領學生寫劇本需要一個很好的引導力和與學生的溝通能力,不能全權交給學生或讓學生帶著你跑,不能讓整個故事那麼不現實或太長,但同時又不能讓學生對你這個老師傷心或失望,總之,對當時的我來說,就是一件吃力不討好、身體累心更累的事情,讓我打死都不願意答應做戲劇。但來到南寧後,因為實在想不到更好的表演方式,所以還是面對著無限的恐懼決定做戲劇,而最後我也是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家。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剛好有三個很可愛的學生很願意跟著我一起寫這個劇本,不管是有著天馬行空想法的Lisa,比較理智冷靜的Cindy或是在重要時刻默默分享意見的Sandy,他們各有所長,也讓我整個寫劇本的過程變得更加順利。而這三位小朋友最讓我感動的時候是在因為劇本太長需要修剪時,在王老師與他們談論過後,他們不吵不鬧的刪自己好不容易寫出來的劇本的那個時候。那個時候,我才頓時反應出來,小孩不是不理智的,只要你好好的與他溝通,好好地告訴他為什麼,讓他們瞭解利弊,他們是一群彈性很大的小孩,那改變速度可能大人也望塵莫及!
但很失望的,最後表演時,我們的表演算是不及格的。因為彩排時沒有考慮到下面還會有各種吵雜的東西影響,再加上沒有麥克風的關係,表演時觀眾們完全聽不到學生們講話的聲音。這我必須像這群小孩們說聲對不起。我很抱歉我並沒有全面的想到所有應該會發生的事情,導致這個表演失敗。但我並不後悔當時還沒演完時,當王老師讓我們不要繼續演時,我不與理會的態度,因為我知道他們努力了,我不可能去阻斷他們的成果,即使那是不好的成果。只要他們願意在台上繼續演,我就願意阻擋任何不讓他們演的可能讓他們繼續在台表演他們的成果,那是他們值得的。
這次社區,是我鼓起勇氣第一次嘗試的方法,有收穫也有失望,但更讓我學會更多,謝謝與我配合的夥伴們以及一群可愛的小孩們。
一、 參與志工:楊照宇老師、王鴻陞、傅馨慧、劉雯瑩、馮雪莉、祁丘平
二、 參與學生:15位學生
三、 流程:
第一天:前導、以問答確定瞭解學生對於當地的婚禮禮俗的瞭解程度
第二天:采訪當地長輩、整理婚禮禮俗
第三天:分為三組製作花車、紅傘和禮服
第四天:繼續前日活動
第五天:繼續完成未完成的作品、為已完成的作品加上簡單的介紹
第六天:繼續完成未完成的作品、為已完成的作品加上簡單的介紹、製作當地
婚姻禮俗的連環畫,並以對話的小品方式做介紹。
第七天:最後收尾工作,練習動態展演。
統計學系四年級
(一)營前規劃
在營前培訓期間,我們這一組原本的主題是當地的老街,後來在經過詢問當地的的實際情況後,我們的主題調整為了解當地婚禮禮俗的噹噹噹。
(二)實際操作
在活動的第一天,我們將學生分為兩組,針對三個問題進行討論,分別是參加過的婚禮,結婚時不能做的事,以及結婚時一定要做的事情,藉此了解學生對於當地婚禮禮俗的了解程度。
在第二天的活動中,則是請學生們告訴大家回家詢問的答案,然後再帶領學生們一起整理。在這一過程中因為學生的回饋不如預期,我們調整為採訪當地的長輩。
從第三天開始,我們分為三組進行製作,分別是花車組、紅傘組以及禮服組,各組完成後,就為各自的作品寫簡單的介紹。
在活動的第六天,我們開始製作一個關於當地婚禮禮俗的連環畫,並在旁用簡單的對話做簡單的介紹,並以此為基礎,兩個學生以對話的方式,將我們這幾天的成品做動態的展演。
(三)困境與解決
在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活動中,我們發現學生不習慣進行討論,在了解到當地婚禮禮俗以及在進行統整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所幸第二天我們邀請到當地的長輩,通過讓學生進行提問的方式,從長輩的口中了解到結婚的過程,學生整體才更為活絡。
從第三天開始,我們分為三個小組製作成品,從第四天開始,其中一個小組的進度近乎完成,而另一個小組的進度仍停留在起草的階段,因此我們在當天晚上調整帶領小組的老師,讓當地志工帶領進度快要完成的小組,我和鴻陞則是分別帶領兩個進度較慢的小組。
(四)活動心得
在這一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對於當地的婚禮禮俗有更多的了解,同時也讓學生通過這一過程,在了解自己生長的地方的婚禮禮俗的同時,也通過製作手工藝品,連環畫以及動態展演的方式,將自己這幾天的收穫展現出來。
學生繪製關於當地婚禮禮俗的連環畫
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1. 主題背景
2019英文營在廣西的鎮流村舉辦,其坐落在南寧市隆安縣的那桐鎮,當地係屬壯族自治區,有特有的壯族文化,以及當地發展年代歷史久遠,有古樓、舊碼頭等古建築。故,本組本欲朝向古樓等特色建築發想題目,但幾經波折。最終在營地當地踏查訪問後,了解到古樓建築所能收集到的材料極為有限,發展空間也相對侷限,故,更改題目方向,朝鎮流村當地的婚姻習俗準備。本次社區教案沿襲成都育梁梯次《噹噹噹》的經驗,並在其基礎上修改,朝突出鎮流村當地的特色的方向操作。
2. 課程設計與目的
《噹噹噹》之名取自於《結婚進行曲》的片段,其課程目的是想通過課程設計讓學員回家訪問家人對於當地婚姻禮俗的傳統與禁忌,進而幫助學員與其家人有更多的聯繫,並從中了解當地的文化習俗。而老師們也能從課堂中學員的回饋,了解到當地特有的的習俗文化,從而加深對當地的認識。
在課程設計上,我們的結構是前三天通過學習單訪問進行資料蒐集,後四天則是分組進行成果展覽會上的實體製作(也就是將結婚典禮還原並具體化)。
課程在實際操作後,從學員的回饋中得知,鎮流村當地的婚姻習俗有一大特色,就是新郎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時,新娘要走到祭拜祖先的大廳,會特意經過家人拉起的蚊帳,蚊帳的中間會放一碗喜糖,當新娘走過時,需要有一個小孩把那碗喜糖拿出,其寓意是新娘嫁給新郎後會「多子多孫」。
此一場景相當地特別,是當地農村的特有文化,因而在經過討論後,《噹噹噹》組的成品展覽決定將此一場景還原。首先,通過製作大張海報說明此一流程;其次,製作結婚時會使用到的物品(如:新郎新娘的禮服、婚車、紅傘、戒指…等),最後將其組合,搭配短故事,用動態展演的方式呈現此一場景。
※分組製作花車、禮服、紅傘
3. 活動過程中的挑戰
(1) 變變變
營隊為因應當地的變化,選擇提前開營,然本組的社區課程又需臨時調整方向,導致在現場的準備上是明顯措手不及。營地現場有許多的情況並不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加上課程設計時在台灣,對當地的了解幾乎是空白,以至於在執行有關文化的課程上,很多是臨場隨機應變的發揮。這時十分慶幸王老師在台灣耳提面命地提醒,課程鷹架的重要性,萬變不離其宗,隨後在團體的協力下,逐漸步上軌道。
(2) 學員的不可預知性
這次的社區課程在初階段的資料蒐集一度瀕臨開天窗,原因在於分派給學員回家訪問家人的學習單,大多數的學員並沒有確實作業,而我們大家也都沒有婚姻的經驗,導致在引導學員回答的過程中,彼此眼對眼,無語看上天,課程差點進行不下去。慶幸有照宇老師的即時提醒,那時志願者黃璐老師人在我們小組,進而將學習單回饋的活動改為小小記者的訪問。從與黃璐老師的訪談中,學員們和老師們一起學習了解到鎮流村當地婚姻習俗的傳統與禁忌有哪些,隨後更從此抽出三組婚禮必須要有的東西作為成果發表的成品,從而可以進入到分組製作的階段。
4. 收穫
在這次的社區課程中,我最大的收穫是與夥伴們的「溝通與協調」以及學員們不吵不鬧為成果展覽努力。在教案再度被推倒,重新確定方向之際,每一晚都需要與我的社區課夥伴們討論隔天社區課程的內容和課程的最終方向,不斷地腦力激盪,和思考替代方案,將課程優化並為其增添光彩。慶幸我們小組的學員非常給力,在課程活動中,不斷地優化我們的作品,並能將其串聯,最終呈現動態的展演,為我們的課程畫下完美的句點。
5. 成果展覽
※成果發表會前的彩排
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將在11月17日(星期六),與政大USR共同舉辦「興隆安康共學成長營:英文營」的活動。
活動當中除了有活潑的英語帶動唱外,下午還有互動遊戲。歡迎報名參加的學生們,下午的時候邀自己的一位家人 / 朋友來參加。
報名時間有限。歡迎興隆公宅、安康社區的國小4、5年級學生前來報名!
時間 |
活動項目 |
08:30~09:00 |
學生報到+分組 |
09:00~09:15 |
開幕 |
09:15~09:50 |
點心歌教唱+破冰遊戲 |
09:50~10:10 |
班牌、班呼動手做 |
10:15~11:00 |
主歌教唱 |
11:05~12:00 |
分組教學 11:30家長就能過來一起活動囉! |
12:00~13:00 |
午餐時間 |
13:00~14:40 |
親子教唱 |
14:45~15:05 |
遊戲、歌曲練習 |
15:05~15:35 |
點心課 |
15:35~16:20 |
表演發想+小組彩排 |
16:25~17:00 |
活動表演+頒獎 |
※舉辦單位:政大社科院USR計劃、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
※活動時間:2018年11月17日(星期六),早上8:30至下午17:00
※活動地點:台北市文山區木柵明道國小
※活動內容:上午英語歌曲帶動唱,下午歡樂親子共學(下午13:00開始)
※注意事項:學生請自己準備文具、餐具、水壺和雨具。本活動提供學生保險,且在活動當天供應學生午餐。
報名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view/nccu-weekend-party
2020/07/15-2020/07/22
內容
最近和學弟聊天,他說到自己最近帶姐姐小孩的經歷,說他在那個小孩身上看見了自己過去的影子,看見那個,一看見投幣式的搖搖馬就會眼睛放光的年紀。
「以前你一定會注意到的事物,現在你卻視而不見,」
「以前很容易就可以獲得快樂……而我們都變得越來越複雜。」
我很喜歡他詩裡的其中一句,
「
我期待有人能陪我到最後
最後摸地的當鬼
我會拼命的想當人
」
小時候對於遊戲是沒有任何抵抗力的,明明是虛幻的規則、虛幻的關係,卻常常奮不顧身的為了獲得「人」的身分而努力著。
「要是有機會的話,就去帶帶看小孩吧!」學弟這麼說道。
一個禮拜前我很常發動態消息,一天一篇,寫了八天,內容都是和我在營期碰到的小孩有關。不得不說,他們的一舉一動總是令我感到驚奇又好笑,有時也伴隨疑惑不解。小孩的行為模式、其間的氛圍,我很陌生,也很熟悉,有時甚至會被某個片段點起生命中的某個段落--那時的我較為沉默,骨子裡卻已透著些許剛強、不攀附他人的骨氣--又驚覺也許自己從來沒有變過,血液裡其實一樣的求愛、一樣的渴望認同,不過經由一輪又一輪的四季的錘鍊,我們可以更長更久的淡忘這些情緒,哪怕它們一次又一次的襲來依舊令我們如此心驚膽戰。
面對小孩,不需要那麼多的勾心鬥角,不需要那麼多的人情往來,不需要那麼多的心思去經營一段關係,偶而會想起自己,會想起他/她,會想起很多曾經,在小孩們的眼眸裡。
溯及參加營隊的原因,是有些誤打誤撞的。那時暑假的約都安排到了一個段落,發現七月有一段長長的空閒時間,正好收到營隊招新的郵件,地點在學校附近,又可以抵銷服務時數,就去報名了。為了最後8天的營期,我們接受了近3個禮拜的訓練,包含了解營隊規則、試教、走訪社區、課程發想,每一天都有分組發表的活動,學長姐會不停的問,我們就要絞盡腦汁去想解決辦法,真的想不出來了學長姊才會給更明顯的提示。所有培訓項目中比較有挑戰性的也比較有趣的大概就是試教了!可以看其他人是如何教學的,看老師和學長姐是如何反饋的,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樣,再依此去精進自己的部分。記得老師看完我的教學後給我的評價是,臺風、聲量等等都無可挑剔,但過於受白板限制,可以試著再柔軟、靈活一些。
我第一個面對的課題就是如何跳脫制式的框架了。
開營後,面對班上16位學生,所有紙上的計畫都轉化為真實,更讓我明白甚麼是計畫趕不上變化。不知道算不算是在意料內,學生對我們準備的英文歌曲展現出了極大的不耐(營隊的教學主軸是透過英文歌曲教唱來激發他們對於英語學習的興趣),可能是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這些歌都太簡單了(營隊之前都是去一些偏鄉,教一些沒有資源可以另外補習的學生,這些歌對於上過補習班的小孩子來說,自然容易一些),又覺得「自己已經夠大了,為甚麼還要學這種童謠?」,所以一開始是充滿抗拒的,這也讓我對他們充滿了排斥的感受,這種感受在營隊的最後幾天尤其強烈,像即將拉斷的弦。
脾氣差,我在營隊的第二個課題。
營隊之下又再分為兩個班級,我和Jessie是MISS.J.J.班(大班),Betty和Melody是石虎班(小班)。說來有趣,我和Jessie早在上學期就在體育課中認識,有著一些對抗脂肪的革命情感。要參加營隊前彼此都不知道對方會參加,直到Jessie傳給我一張名單,問這是不是我,我才知道原來我和她的緣分還要延續到暑假。我和Jessie的搭配可謂是互補又相互制衡,她的教學方法比較嚴謹且有邏輯,可以很好的幫學生建構出一張圖表且囊括了所有歌曲裡的生難字,英文好是她的利器,她為人也比較溫和,看她教學總會讓我提醒自己,笑容要多一些。有演說經驗的我則是在肢體與聲調表現上比較游刃有餘,輔以可以令小孩閉嘴的強大氣場,雖然課程結構較為鬆散,但也還算能抓住小孩的眼球。而Jessie相較我比較不足一些的地方,正是在於聲量。
如何和不同長才的隊友配合的好,也是我在營隊必須要學習的事情。
在班級之下又分小組,考慮到國小學生同性意識較強的關係,我們以性別做為分組,Jessie負責女生組,我則是男生組,我們通常會在教完一首歌曲後分組進行動作的發想。分組時間是我最最痛苦的時間,我帶的小孩不是過於內斂,就是總是在狀況外的;不是說我不會我沒想法,就是不知道晃到哪裡去。瞥見女生組總是很快地就完成任務休息,我就越發不耐,小孩們也很無奈,不知道為甚麼另一組總是能很快的休息,他們卻還要被一個兇巴巴的老師強迫重複誦念。
記得某天集訓,我到的早,老師也來的早。老師說我是一個會想要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人,若是沒有,就會非常的苛責自己。她說她從集訓開始的那一天就在觀察我們每位新生,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關要過,但這也是為甚麼我們聚集在這裡的原因,我們的任務不是把學生的英文教到好,是要激發他們對英文的興趣的;我們來這裡的目的也不只是服務社區,也是來學習的,是來「犯錯」的,況且犯錯有甚麼好怕的,上面還有學長姊和老師扛著。
越鄰近成果表演的時間,我們的心理就益發不安,因為小孩們的進度很落後,Jessie感嘆自己在上台前一定會練習很多次,現在卻要逼小孩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剩餘的歌背好背熟。最後我們還是採取了比較偏激的作法,就是分別帶開後進行加強,彼時我的精神狀態已經瀕臨失控,帶小孩時完全就靠一張冷臉施壓,反觀Jessie卻還是很努力的鼓勵她帶的那個孩子。最後一天就這麼兵荒馬亂的過去了,連原本規劃好的大地游戲都被取消,然後就迎來了最終的成果發表。
因為是平日晚上的關係,我原本以為不會有太多家長前來的,沒想到最後還是座無虛席(也許也是因為場地小的關係),我原本就有司儀、帶舞老師的任務在身,更是主動提出要當攝影。我在台前台後間穿梭,一會拿起講稿,一會擺弄相機、一會上台帶領隊伍吟唱。雖然累但是累得很有成就感。
有時會想為何明明同樣是早起出門,以前去打工時心裡卻沉甸甸的有如壓了千斤重擔,來營隊卻總不會有這個困擾?又像是之前在補習班的打工內容明明很簡單,最後卻依舊待不下去?我想是因為這兩份工作都沒有空間讓我發揮我的價值,在營隊裡,雖然沒有拿到什麼實質的報酬,但我真切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我很心甘情願的付出一切我所能付出的一切。
帶舞老師會站在小孩的前面,帶領他們敬禮。當我轉過身面對觀眾席時,面對的是一隻隻的手機和一雙雙慈藹的眼神。我曾經也是在台上表演的小孩,但如今我已經不會在這一雙雙眼睛裡找到最熟悉的那一對。我優雅地彎下腰,然後轉回去,手指比出1、2……
小孩們張開嘴唱:
「I’m a policeman dressed in blue……」
合照結束後我默默地縮在一隅,某位學生的家長找到了我,邀請我和她的小孩合照。
「可別和你媽說我的壞話啊!」我笑著對小孩說道。
一路上最感謝的還是Jessie,在我情緒最疲弱的時候是她拉著我前進,從集訓前一直到MISS J.J.班的解散。我雖然一直希望自己可以變的很強大獨立,但以我這種蠻幹的性格大概只會催化事物的衰敗吧!也很開心她有突破自己的界限,把聲量加大。其他還有一起努力的夥伴們、學長姊以及老師們,尤其是學長姐和老師們,耗費這麼多心神在營隊以及帶領我們上真的是非常非常的辛苦,也謝謝那群「誤上賊船」的小鬼們啊!
謝謝你們來當我的學生。
一、前言
回顧一開始參加營隊的契機,是因為對「當老師」有一定的興趣,覺得品格營會是個生涯探索的好機會,於是當時的我沒想太多,就寄出了報名的信件,沒想到在短短的培訓和營期期間,自己所收穫的,遠遠超過自己原先想像的。
二、營前培訓
還記得第一次跟品格營團隊見面,是在圖書館內,午後的圖書館大廳十分喧鬧,我一邊刷著信箱、一邊左顧右盼,深怕一個不小心,就錯過了任何訊息,好不容易終於見著了馨慧、訿雁學姊和育民學長,又突然覺得莫名緊張,圖書館的冷氣也瞬間變得完全不涼,讓我一直頻頻地冒汗,還好學長姐們對我的驚慌失措完全見怪不怪,甚至在我聽到營隊第一天就要試教時,告訴我一切都會沒事的。走出圖書館時,內心感到踏實許多,雖然我完全不認為自己能夠做好,一個不會唱歌又完全沒有教學經驗的人,怎麼在8天的營隊裡,教會學員們英文歌曲、生活教育課程、社區課程呢?
為期兩週的培訓,從所有新生們的試教開始,上台之前我害怕到不行,擔心自己等會的表現會遭到批評,結果在試教結束之後,我才了解到,品格營的老師和學長姐們,都會誠實的提出回饋,並且不藏私的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與技巧,大家對彼此的尊重、包容,是團隊之所以能夠順利運作的原因。第一次歌曲教學結束後,便進入了培訓的教學環節,營隊和學校的上課方式迥異,在營隊中,沒有不間斷的資訊輸入,而是以小組討論進行,在舊生們的引導之下,我們需要不停的思考和提出自己的想法,對我來說這不是一件易事,尤其在討論時間結束後,就要及時發表剛剛討論出的結果,然而在多次練習之後,我相信自己的表達能力已經有大幅的進步,隨著培訓進入尾聲,所有人也加緊腳步、緊鑼密鼓的準備自己的行政事項和教案們。
三、八天營期
明興里的白屋和生態館是我們這次營隊的主要上課地點,開營的第一天,大家都手忙腳亂的,記得第一個學員抵達時,我們都還正享用著早餐,在等待所有學員抵達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與早到學生的攀談過程,藉由與不同學生的相處,可以略知他們不同的個性,在某些學生身上,我彷彿看見了自己的影子,讓我十分驚訝,於是短短半小時,就在不停觀察中過去了。
第一次上台,是和語涵合作的理財小達人,整節課進行得非常流暢,學員們似乎也玩得十分開心,一邊演著小獅子辛巴的我,其實正一邊擔心著下午的複習課程,懷疑著自己能否做好。上午咻地一下便過去了,下午我上場教Sharing Caring Friends 的複習課,上課時,一方面因為我還不夠熟練,另一方面也因為老師和學員們還互不熟悉,因此課堂氣氛並不熱絡,晚上開完會後,漫長的第一天總算過去了,在搖搖擺擺的公車上,我期許自己能接受更多挑戰,獲得更多的成長。
第二天,我負責的行政工作是攝影,拍照時特別神奇的事,是可以把自己從當下的情境中拉出來,變成旁觀者的角色,也因為這樣,讓我能更客觀學習其他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技巧,進而轉化成自己的養分,當天下午我首次帶了一整節複習課,但音量還是不夠大,無法像其他老師那樣制住學生,令我感到有些挫折,也對隔天的合班生活教育課程,產生極度不安及恐慌,好在身旁的好夥伴給了我精神鼓勵,讓我決心明天一定要克服這項挑戰。
營期第三天,是我情緒起伏最大的一天,早上的生活教育「食萬個為什麼」,實際上比想像中順利,看到學生們一組組地做出海報,輪流上台發表時,我內心非常欣慰,不幸的是這股成就感並沒有持續太久,下午在大班教How do you do時,因為旋律抓的不好,把課上得死氣沉沉的,到最後是靖陽學長看不下去,跳上來替我救場,才稍稍挽回了一點氣氛,這讓我的情緒盪到了谷底,神奇的是當天晚上,在得知要教朗誦,並且之後幾天會變成兩人帶班後,我反而真心的感謝老師和學長姐們相信我們,並且願意給我們挑戰的機會,於是我告訴自己:一定要盡全力做好。
第四天之後,我認為自己在教學、在與小學員們的相處上,都比較順手了,很快地我主教的Working on trash和Stay Healthy皆在不知不覺中結束,營期也準備進入尾聲,唯一的問題在於,班級內的背歌進度差距顯著,因此我和湘怡每天晚上都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地想讓所有學員都能取得進展,每天晚上我們會依照當天的情況去做調整,從一對二到一對一,學員們最終都以各自的步調,最大限度地學習,雖然並非所有學員都背完全部的歌曲,但我們認為他們都已經達到上台的水準,可以向大家展現他們8天的努力成果。
營隊的最後一天,我們除了讓小隊員們排練外,還讓他們進行問卷作答和團體尋寶,緊接著就是正式的發表會,看著小學員們唱出8天營隊中,我們教給他們的歌曲,內心覺得非常感動,這幾天和小學員們的努力,終於在發表會上看見了成果,也許未來他們可能不會記得我們,但希望總有某些時刻,當他們想起2020年的暑假營隊,會輕輕的哼出那些我們一起唱過的旋律。
四、反思
對我而言,在營隊期間學習的第一件事,就是溝通,除了向帶領我們的老師們、學長姊們、同期進入培訓的新生朋友們溝通以外,在正式上營之後,也要學習與小學員們溝通,這對我而來說,完全是一項全新的嘗試,畢竟在營隊以外的地方,我也僅是個大學生而已,但進入「老師」這個角色,我不能再期待交談對象會給我建議或指導,反倒是我需要調整自己,發號施令和引導學員。除此之外,在學員們發生爭執或產生不快時,也要學會聆聽、梳理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且調解學生們的心結,適度的要求他們調整自己的行為(特別是有些學員其實並不清楚自己的舉動,很可能在無意間中傷他人),在這部分真的很感謝王老師替我處理了調解工作,並讓我在一旁了解狀況和進行的方式。
因為有了溝通基礎(說出自己的想法,以免除掉溝通間隙,進而避免失誤),我才能好整以暇的面對營期間的各式挑戰。其一便是音量大小的問題,記得王老師曾在一次的營隊會議上,強調聲音大小的重要性,她說:「聲音不夠大的話,你要怎麼讓自己的意見被聽見?」這句話戳中了我一直以來的痛處,讓我不禁想起高中參加模擬聯合國社團的經歷,雖然上台闡述意見時有麥克風輔助,但一進入議場的休會討論,不管我有多麽好的想法,卻總是被其他音量大的代表淹沒,讓當時的我非常無力,好在營隊期間,眾多的夥伴和老師們相信我,並鼓勵我衝破自己的框架,我才能在音量問題上突破。第二項也是最主要的挑戰,是要擁有柔軟度和彈性,因為在營隊裡的每一天,都充滿著許許多多的不確定性,比方說營隊前期,我們發現學員們的英語程度,比預設的還要高出很多,所以為了讓課程更充實,我們加入了朗誦,即時加入的課程,就是對應變力的考驗,最後好險有王老師的指導和學生的認真,我們將朗誦的兩首歌都成功教完。除了朗誦之外,另一項意料之外的挑戰,就是擔任最後一天成果展演的司儀,我和夥伴按照學姊的建議,參考之前的營隊司儀稿,再加上我們的想法,把內容串起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直到上台之前我們都還在做調整(真心感謝馨慧學姊和王老師,一直在旁邊幫助我們),雖然在正式表演中,我仍犯下小錯誤,然而整場演出仍是流暢且完整的,我認為這就是應變力訓練的成效吧。
儘管在營隊期間,有了飛速的成長,但我認為自己還是有許多的不足,像是在社區教學的部分,幾乎都是學姊們在引導學員們做海報、寫劇本,如果沒有學姊們的督促和引導,我想我們這組也無法進行的如此順利。還有就是教學的趣味性也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希望往後如果有機會,能試著讓學生也感受到學習英文的樂趣,在這兩點上,我仍須再多多努力。最後,參加營隊的收穫真的不計其數,從個人的訓練、成長、到突破,所有的經歷都是我原先無法想像的,撇除個人之外,在品格營也認識到許多自己舒適圈以外的人們,大家都帶著不同的身份、背景、專業來到營隊,但在營期裡我們就是一個團隊,大家會互相幫忙、互相體諒,培訓時的午休,我們一起吃飯,營期間的炎炎夏夜,我們一起訂飲料,在白屋裡,我們一起嚐盡五味雜陳的情緒,道別,但我知道我們都在彼此的生命軌跡裡,留下了一抹痕跡。
謝謝營隊的每個人。
我參加這個木柵英文品格營動機是因為想要改變自己,希望能藉由走進一個完全不熟悉的環境並接觸從未遭遇的人事物,讓自己能產生巨大的變化,並將自己的弱點逐一改善。我主要的三個弱點分別是消極被動、害羞怯場以及懶惰,首先,消極被動的性格使我從來不會想主動地去嘗試新事物或者獨立地思考如何去完成某一件事情,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幾乎不帶有自己的想法,長久以來,都是聽從其他人的指示並加以執行;再來,害羞怯場的性格使得我不敢站在舞台上,只要一站在台上,我就會四肢發軟並且緊張到說不出一句話來,因此,過去學校的分組活動中我都想盡辦法將上台發表的任務推給別人,同時,這樣的性格也讓我相當不擅長與別人交流,很容易在與其他人的談話中造成尷尬的場面,因而讓我成為群體中的邊緣人;最後,懶惰的性格使我在應該努力的時候找藉口去逃避而沒有完成當下應該去做的事情,去年以及前年的暑假,我原本可以利用那段期間去進行考駕照、尋找工讀機會、參加營隊等活動來充實自己,然而,後來我卻因為懶惰和怕麻煩的想法因而找藉口逃避這些活動,整天宅在家裡看動畫或與朋友出去玩。今年這個暑假之後,我的大學生活就過了一半,因此發覺自己不能再這麼渾渾噩噩地過下去了,必須開始為兩年後出社會做準備才行。由於我就讀教育系,未來有極大的機率會從事教職,所以想要累積一些教學經驗並學習一些教學技巧,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夠克服自身的舞台恐懼症,讓自己能夠自然地站在台上進行教學。所以,我選擇參加這次的英文品格營,希望這次的營隊經驗能成為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在兩個禮拜的培訓期間,我認為最困難的事情便是設計教案與上台試教。一直以來,我都是遵照他人的想法行事,別人叫我做甚麼我就做甚麼;然而,設計教案卻是需要自己去思索用哪種教學方式才不會讓小朋友感到無聊,要設計怎麼樣的遊戲代入教學才能讓小朋友在享受遊戲之餘,也能學到英文單字或知識,我剛開始對於如何去設計教案感到一籌莫展,完全不知道從何下手。此外,上台試教的時候,由於舞台恐懼症使我在台上感到十分緊張及害怕,不但無法大聲說話,也無法順利的將教案上所寫的流程實際的進行下去,每次試教到最後,心裡總想著「要到何時才能從台上下來啊!我不想再繼續丟臉了!」更讓我感到沮喪萬分的是其他三位參加營隊的大一女生都在台上侃侃而談,所想的教學方式也都很有趣;相較之下,我的教學方式太過死板與制式化,感覺會讓人聽得昏昏欲睡。後來,我決定參考其他同學的教學方式,將他們用的遊戲、分組活動、教唱順序套用進我的教學方式之中,同時也聽取了老師和學長姐的意見;畢竟我知道自己的腦袋根本空空如也,一點具體的想法也沒有,所以只好模仿別人並加上他人的建議,不過在這麼做的過程中,我也開始萌生出自己對於教學的想法,將上述的東西總結起來,最後形成了一份屬於我自己的教案,看到教案完成的那個瞬間,內心有種「自己應該跟之前比起來進步了很多吧!」然而,上台教學的部分卻一直無法改善,無論如何我都無法控制上台後的緊張感,也無法在台上自然地講話,也許長久以來的習慣要在兩個禮拜之內徹底改善還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
遲遲無法克服的舞台恐懼症令我在營隊第二天帶小朋友寫課本的習作和教每日一句的英文句子時吃足了苦頭,在台上的緊張感加上害怕會展現出自己破爛的英文發音,導致聲音不夠大並且語調平淡,過度的緊張也令我無法正常思考,對於較難的英文單字也不知道該如何向學生解釋;帶學生寫習作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分配教學和讓他們寫習作的時間,導致教學間隔過長,學生們感到無聊因而開始講話,結果還要學姐以及同學來幫忙打圓場。為了避免重蹈覆轍,當天晚上,我試著將隔天要教的英文句子、其中的生難單字的解釋方法、分組活動的順序一項一項地列出來,試圖藉由將要做的每一件事記在腦海中以避免在教學現場不知道接下來該做甚麼的窘況,也希望能藉此緩解緊張感。然而,課程的順序與內容突然變動,前一天制定的計畫被打亂,令我不知所措並感到十分恐慌,不知道接下來要做甚麼事,導致教英文句子的時候,由於過於緊張又把事情搞砸了。這次的慘痛經驗讓我發覺如果不從根本解決舞台恐懼症的問題,無論是前座怎麼樣的準備都是徒勞,畢竟教學現場的狀況隨時會發生變化,不可能完全照著我的劇本來進行,因而當務之急便是要學習上台教學與克服緊張感的技巧,只要在台上能正常發揮,就算計畫突然改變也能嘗試去臨機應變。因此,當天晚上,我便向老師請教上台教學與克服緊張感的技巧。老師首先教導我正確的姿勢,接著一步一步地引導我將聲音發出來;在回家的路上以及洗澡時,我一直重複念著明天要教的英文句子,認為如果我將句子念到滾瓜爛熟的話,應該就不會因為擔心自己英文發音沒念好而感到緊張吧!第四天教導英文句子的時候,我把昨天老師教導的方法運用於教學,這次總算在台上沒有因為過度緊張而慌了手腳,雖然還談不上是侃侃而談的程度,但是有把句子大聲地唸出來,也有將較難的生字解釋清楚,這是營隊期間第一次不需要學姊來救場,這讓我感到很高興,覺得自己總算踏出了轉變的第一步,也產生了獨力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與信心。接下來幾天,雖然我帶整班的時間就只有教導每日一句的短短幾分鐘,不過起碼在那數分鐘之內,我漸漸地可以自然地在台上進行教學了,不會因為緊張而發抖或說不出話來了;也許在開學之後的小組活動中,我可以去多多嘗試上台發表的任務,試著將站在台上的時間拉長並鍛鍊自己的臺風,畢竟將來當老師的話,必須要站在台上幾十分鐘呢!
然而,接下來幾天與小朋友的相處中,卻發現了過去自己從未察覺到的缺點,那就是自身的情緒管理。原本我的個性比較好強而且容易嫉妒別人,並且希望事事都能照我希望的方向發展;後來,為了交到朋友,更為了能融入群體當中,我開始扮演著溫柔、隨和、不與他人計較、凡事都順他人意願的角色,這樣的角色設定我認為最不會受到他人討厭,即使無法與他人打成一片,至少可以得到他人的友善對待。後來,如我所願,在與外人相處之時,我都能扮演好這個角色,我原本以為自己也逐漸的成為這個角色;不過,在這八天與小朋友的相處之中,卻讓小朋友認為我是個很好說話甚至是很好欺負的人,無論我怎麼去管他們,這些學生好像沒有把我當成老師尊重的感覺;雖然在表面上仍然努力把溫柔的角色扮演好,但是不被尊重的委屈與煩躁感卻不斷地累積,其中還包含看見學生們和另外三個學妹都能相處融洽的嫉妒。這些不斷累積的不滿情緒在最後三天爆發了兩次,第一次是生氣地朝他們大吼,用很兇的語氣命令學生不要繼續玩鬧趕快回教室上課;第二次是在分組活動時由於學生的搗亂和糾紛,因而導致情緒失控對學生破口大罵。情緒失控的當下,我只是想要學生們不要再搗亂了,希望他們能好好聽我的指示完成現在該做的事情。不過,冷靜下來之後,於驚訝的同時又覺得自己的處理方式不妥當,驚訝的是自己竟然有膽子在外人面前吼那麼大聲以及表現出生氣的樣子,過去的我在外人面前都不敢大聲說話,即使感到不滿也會極力地忍耐,避免在其他人面前表現出生氣的樣子;兩次情緒失控之後,學生們雖然因此照著我的話行動了,但是我的劇烈的情緒變化可能會讓他們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是不滿。這兩次事件讓我察覺到自己平時如果將不滿的情緒過度壓抑,它會在某個時間點一次性大爆發,因此,學會如何管理情緒是今後的重要課題;同時,跟小朋友的相處模式也要改一改,表現出溫和好說話的樣子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必須告訴他們自己的底線在哪裡,在他們快要越過這條底線之前就嚴厲的警告他們,這麼做的話,應該能夠避免突然的情緒失控對小朋友造成傷害或讓他們對我產生反感吧!
這次的營隊最大的收穫是我終於能站在台上進行幾分鐘的教學了,雖然時間很短,起碼站在台上時不會因為恐懼和緊張而講不出話來,接下來該做的就是之後多多爭取上台的機會,將自己能夠站在台上的時間延長,同時訓練自己的臺風。而最大的問題便是情緒管理的問題,遇到令人不快的事情時一直隱忍似乎不是好的解決方法,有時候需要適時地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避免一次性大爆發時造成更大的傷害,此外,不要對某一件事情過於鑽牛角尖,有時候退一步思考反而會找到更好的方法。總而言之,這次的營隊讓我在有所收穫的同時,也使我看到自己過去未曾發現的缺點,雖然相當辛苦與疲累,但我還是覺得有來參加這個營隊真是太好了!
兩週的培訓加上八天的營期,竟然真的結束了─在打心得的此時,我才確切的體認到「這二十幾天的時間真的過完了」的事實。還記得當初很煩惱暑假該做什麼,那封招募志工的信簡直是拯救了我空白的暑假。也不知道當時我哪來自信,明明沒有上台教學的經驗,卻在確認時間都可以配合後,便毫不猶豫地填完了表單。當然,現在想起來只有滿滿慶幸,不然我哪能收獲這麼豐富的一個月呢?由於感觸實在太多,為避免內容過於繁雜,我將心得分為三部分,分別為:培訓階段、營隊階段和總結。
第一部分:培訓階段
培訓階段共兩週,是真真切切的「培訓」,學到了許多非常實用的技巧。還記得培訓的第一天便是試教,雖然有所準備,但是上台後整個感覺都和在家練習時完全不一樣,簡直「挫」到不行,連背好的歌詞都忘記泰半。現在想起當時試教的我,真的會感受到自己的顯著進步啊!培訓除了幾次試教的重頭戲外,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每次的討論和分享。培訓團隊非常認真的設計每一張討論學習單,希望藉由討論讓我們闡述自己的想法,而非單方面的聽他們講述。畢竟「教育」本身就是很活的領域,也實在不太適合坐在台下乾聽講。每次和伙伴的討論總會讓我發現許多我沒想到的觀點和想法,透過意見的交流也能碰撞出新的火花;除此之外,因為討論完後還要立即將剛才的內容發表給其他學長姐和同學們聽,也因而鍛鍊到快速整理想法和清楚表達的能力。除了上述之外,課程的內容也都十分扎實,從隨機分組技巧到班級經營管理、學生的認知發展等等都有涉獵,也讓我拓展了自己的知識庫,因為這些都是現在的科系不太會學到的新知。儘管每日的培訓都不輕鬆,但回家後看著滿滿字的筆記和學習單,心中的充實感早已大過每天早九的疲累感。撰寫教案也是個對我而言並不輕鬆的任務,尤其是主歌教學的教案撰寫,既害怕學生們唱太多遍歌曲會厭煩,也擔心會不會留太多空白時間。好在老師們和學長姊總會耐心地幫我看過教案並提出建議,也撥空讓我們能練習試教,讓我不會像個無頭蒼蠅般的竄,而是能往很明確的方向前進,真的很感謝他們!
第二部分:營隊階段
但是儘管經過了兩週的密集培訓,開營的前一天還是覺得很沒把握,加上第一天的上午就有我主教的生活教育(理財)和下午的複習課,心情其實是十分慌亂的。當然時間是不等人的,就在我的心慌意亂之中,營隊第一天已經悄悄降臨,逼得我只能踏上旅程。
第一天的第一堂是學姊主教的營歌──sharing caring,我和其他夥伴作為助教老師則要在學生的走道之間逡巡,觀察他們的學習狀況和上課表現,以便之後的分組有個依據。還記得當時我站在兩個很吵的女孩們旁邊,只聽見她們不停說著「唱歌好無聊好幼稚」、「我想回家我不想在這裡」等等,其實心中是有點難過的,也不禁擔心萬一之後教到這兩個人該怎麼辦,因為營隊就是以唱歌為主軸,不可能不讓她們唱歌呀!但是經驗老到的學長姐們叫我不必先擔心這些事情,先準備好今天要做的事情就好。(題外:八天之後的營隊問卷上,她們都填了「非常喜歡」英文營,其中一個女孩還老追著問下一屆還是不是同一批人馬,真令人開心啊)主歌課一上完,我們立刻全體集合討論待會的分組,先大致依程度、年齡分成大、小班,再把班級拆成兩組,這裡真的非常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和學長姐,她們的觀察能力真的很細膩,注意到學生之間相處的許多眉角。第一堂分組課基本上都是學姐在帶領,真的很感謝有她幫忙,不然我肯定制不住當時的組別……很快地來到上午的最後一堂,也就是我主教的理財課程,在這裡也要特別感謝這堂課的搭檔Jessie,在一片混亂中幫我分組和管人,我一個人的話肯定無法做這麼多的事情的。整體而言,雖然秩序在後期的分組遊戲中不免有些混亂(也辛苦下去帶學生的夥伴們),但是學生反應還算不錯,也讓我從前一天到當下的慌亂心情少了許多,比較有踏實的感覺。不知不覺中,第一天迅速地過完了,在送走學生們後,我們也開始了每日例行的開會,從今天一整天的狀況開始逐節討論,再擬定明日細流,最後分班討論分班課和學生們的狀況。也正因有這些討論,面對明日的挑戰時能多一份安全感。
第二到四天是我的挫折期,因為基本上每個環節都已經主帶過一次,發現自己的嚴重不足,尤其以第四天的心情最低落。我記得那天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沒辦法控制新的小組,喊的喉嚨很累但是沒什麼效果,緊接著又要主帶動態複習、社區開場和隔天的主歌等等,總而言之,就是遭遇一個大挫折後我開始想到之後的一大堆要完成的任務,突然覺得很疲累。但是敏銳的學姊很快地發現我的異常,找我談了許多,讓我的情緒能夠適當宣洩,其他老師和學長姐們也以鼓勵的性質說出各種建議,我記得靖陽學長在當天非常混亂、還要麻煩學長救場的社區課程結束後就對我說過:「教學方面已經不是大問題,管秩序再加強點就更好了」,那幾天只要聽到這種鼓勵的話語我就會很想哭,因為覺得自己遠遠不夠好,沒達到培訓兩週應有的成果,憑什麼還能得到鼓勵?但調適好自己的情緒後,我知道除了自怨艾外,嘗試改變才是重點。雖然轉變可能沒有非常明顯,但我嘗試讓自己變得更加有原則,像是在組內學生失控時會用較為嚴肅的語氣和他們說話,並且用約定的方式讓他們冷靜下來,而非像前幾天那樣完全順著他們的想法走;身為主教老師時也開始注意自己是否被學生帶跑,該回到軌道時就要直接拉回來,但是這部分我想我還得再多加學習。
後四天的時間真的過得特別快,感覺是前四天的四分之一而已。許是因為事情開始走上軌道、我們適應了營隊生活,以及和學生們也逐漸熟絡的原因吧!在倒數第二天寫給學生卡片的時候,我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八天即將畫下句點,手機裡的各種照片、影片也要即將成為一本相簿裡的過去回憶,下午的背歌唸歌時光也是最後一次和學生們這麼長時間的個別相處。最後一天過得更加快速,才剛現場排完一遍就已經五點多,即將要正式看著學生們上場,展示他們八天的學習成果。我站在Joyous 專業的相機腳架旁邊,一邊提醒孩子們不要撞到否則他們就會spoil(還配上spoil 的動作:眼睛上翻加手橫在脖子前比劃)、一邊在最後的時光裡幫學生們再多拍點照片。幾個上台下台的程序過後,我聽見司儀宣告了成果發表會的結束。啊,真的結束了!明明學生吵著要演的戲也還沒拍完、他們最後學的一首唸謠好像也還沒背完全,但是這八天的營期卻是真的結束了。匆匆用米粉填滿手中的小碗後,我們回到了陪我們八天的白屋,也訂了最後一次飲料,開始了營隊的總結。
第三部分:總結
兩週的培訓和八天的營期,我總覺得收穫了太多,卻又成長得太少;抱怨得太多、珍惜的太少;想說的話和感謝太多、但是最後說出口的太少。或許我的本質依舊還是不擅長表露自己真實感情,但在一次次聽夥伴們的分享後,我也嘗試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受,包含後悔、不捨和各種的情緒。最感謝的就是品格營的所有人,包含老師、學長姐、同期的朋友們和學生們,前兩者的豐富經驗教了我許多事情,包含人生道理,也在我遭遇低潮時陪我說話;朋友們則是陪我一起度過了從開始的培訓到最後營期,從零開始到現在,吃飯的時光、開會的時光、分享學生可愛照片的時光、一起回家的時光……我們每個人都獲得了只屬於自己的珍貴收穫和回憶;而學生們,主宰了我從營期第一天到最後一天的心情,從一開始對你們的陌生到最後的不捨,希望你們以後都還是如這八天一樣的開心。要說我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前幾天沒有好好拍照,只能依靠後幾天瘋狂拍照來彌補(還被學生說老師沉迷3C產品QWQ);還有沒有從第一天就開始寫每日的紀錄,導致現在只能靠照片和不靈光的腦子回憶之前的事情。
這十幾天的收穫程度早已遠超我送出報名表時的預想,尤其是收獲了一群共同努力的夥伴,讓這段時光變的更加無可取代,且彌足珍貴。我不會忘記每個朝七晚十的日子,更不會忘記是誰陪我一起度過辛苦的每一天。
一、前言
這是我第十次參加英文營。原以為去年暑假之後,英文營這一篇章已然翻過,但因疫情的爆發,回家不得不一再延期,而原定在忠順明興社區舉辦的冬令營改到暑期舉辦,讓我有機會再次回到英文營團隊。經過和忠順里、明興里的里長討論之後,暑期英文營的時間定在7月中,這時我們只剩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此外,首次和台北的社區合作舉辦英文營,也讓其中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很多事情都只能走一步做一步。
英文營這麼多年以來,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也是一直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路上。這一次當然也不例外的有非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和其延伸問題需要我們一一討論,促使我們在這一過程中進行對話、反思和調整,也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和不同的人溝通與協作,以期能發現並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每一個人在這過程中,都曾面對不同的衝擊和壓力,也許是夥伴直言不諱的意見,也許是學生無法預料的反應。這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最終都將會反饋在每一個人身上,成為自身前進的動力和成長的養分。下面,我將從我的角度,依序道出在這段時間,英文營這個團隊所經歷的事情,以及我在這之中的收穫。
二、招新和培訓期間
英文營向來都不是靠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事情,因此在5月中確定開辦英文營的時間後,首重之事就是召集人手。所幸在這之前,王韻老師已經成功開辦下學期的服務學習課程,經過一系列的宣傳以及和報名參加的學生進行面談之後,最終有4位新生加入團隊,也有兩位資深隊員回到營隊支援。不同背景和思考層面的成員讓這一次團隊碰撞出和之前迥然的火花。
營前的培訓,是為了讓我們能夠為即將到來的營隊做好準備。營隊中的活動,主歌的教學、生活教育、社區活動等,都會在營前培訓期間進行構思,並經過大家的討論和調整,建立起完整的課程架構,以便在營隊期間,能夠根據實際狀況,做及時的應變和調整。前一年寒暑假兩個梯次的隊員多是已有出隊經驗的資深隊員,因此前次培訓的重心主要放在課程設計和討論,並減少架構層面的介紹。但是,這一次的4位新生近乎沒有教學或營隊的經驗,同時受限於時間因素,只剩下期末考後營隊開始前兩週的時間進行。要讓大家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去了解並吸收原本一學期培訓課程的內容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經過討論後,我們把這一次培訓的重心放在讓新生在了解英文營的結構的同時,亦能夠習慣英文營的模式:大量的討論和即時性的調整。在這個目標之下,我們抓出營隊活動的主軸,也就是歌曲教學、生活教育、社區活動這三大項。在歌曲教學這一項目中,將過去營隊的經驗整理成問題提綱,以主題式、大量、即時的討論,讓大家能夠持續進行思考和思想的碰撞,而後讓迅速整理並用自己的話去告訴大家討論的結果,再輔以大量的試教讓大家能夠嘗試去運用;後兩者則是各自進行設計之後,再和大家一同討論出較為適用的版本。
以這方式進行培訓,如何適當地引導討論成了最大的難題。這是整堂培訓課是否能達到其目的最主要的因素,不足量的引導會讓討論走入迷霧,沒能建立起整體的架構;過多的引導,則會讓只是白紙的新生不自覺地跟著帶領者的思緒,沒能在問題中進行個人的思辯。同時,小組討論中引領討論的方向需一致,才能讓大家趨近培訓所要達到目標。為此,營隊的指導老師王瑞琦老師、另一位營隊輔導育民和我,在這段時間不間斷地進行溝通和討論,從整體培訓的架構、每一天培訓的內容到每一個新生的狀況。同時,我也和兩位資深隊員靖陽和訿雁討論,綜合大家的討論和意見,以期能將我們所知的凝練成簡單、適當、有架構的討論提綱,同時兼顧培訓的分額,讓大家不至於過於鬆散或是過度緊繃。
培訓進行的同時,與合作方確認英文營準備的細節也是不可少的,從學生人數、使用的場地等,都需要和這一次合作的兩個里進行討論。此外,生活教育課程和社區課程也需要和當地討論,以期營隊的課程內容能夠更加適切及貼合學生。經過幾次討論,最終確定生活教育課程分別為:理財、酵素、添加劑、視力和毒品;社區活動則是明興里的空間運用和生活教育添加劑的延伸課程。同時,我們也得知營隊過程中,有近半的時間只有明興里的白屋這一活動場所。為此英文營原本分為兩班上課的模式需因應調整,沿用多年的課表架構和歌曲教學流程也必然要修改。在學生人數不多的情況之下,我們將僅有一個活動場所的時間調整為合班上課,後再依學生的情況進行分班與分組。
兩週緊密的培訓時程,讓大家迅速熟悉英文營的運作模式,也讓這一團隊在短時間內熟悉彼此。緊湊、大量的討論的也讓大家得以訓練自己的思維模式,也給英文營的後續培訓架構和方式帶來新的啟發。
三、營隊期間
時至七月中旬,英文營緊接在兩週的培訓之後展開。這梯次的營隊,我所在的是4、5年級的學生的小班,和資深隊員訿雁、兩名新生廷珍語涵組成這一班的團隊。在營隊的第一天的第一堂課,有別於過往兩班以簡單的歌曲進行破冰,我們以合班的形式進行主歌教唱,藉此了解學生的英文程度。在這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一次的學生的程度超過原本所設想的。在第一堂課後,我們依循慣例趁短暫的下課時間進行討論,根據學生的性格和大致的程度分為兩個班級,並將之分為小組,由各班的負責老師帶各班的小組,而不是以隨機方式進行分組,以此測試我們在第一節課對於學生的觀察,以及討論後的分班是否合適。
隨後,我們在下午時段進行分班的教學。由第一天的整體教學可以發現,學生長期參加各式各樣補習班,對於英文課多是排斥的心態;同時,學生多有參加康樂性質的活動,或是學校的教學方式相較於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更多的融入各種活動和遊戲,學生對於過於靜態、單一的教學,很快就會不耐煩。因此,如果主教老師的教學節奏過慢或是重複性較高時,全班的學習心態很快就會盪到谷底,沒有辦法跟著老師的教學。而這次在課程安排上以新隊員上台為主,對於沒有教學經驗的她們來說,這教學現場無疑給她們相當大的挑戰。而英文營以教師團隊的模式進行教學,就是為了讓在旁邊的夥伴能夠作為主教老師的支援和扶持,幫助主教老師觀察每一個學生的狀況同時,也觀察主教老師的需要,依據現場所需提供支援,幫助主教老師去控制整個班級的上課情況,並在隨後的休息時間或是晚上的討論時間進行复盤討論。我和訿雁作為團隊當中的有經驗者,適時地提供支援是我們在教學現場中最主要的任務,
四、總結
這一次的營隊結束後,我心中只有滿滿的感謝。這一月以來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在營隊其中,我們才能夠順利的完成這一次的營隊。英文營一直都是一個陪著學生,陪著夥伴,也陪著自己學習成長的過程。對於我來說,這一次最大的收穫,就是學習如何適當地放手,就像握在手中的風箏線,鬆弛有度才能讓風箏飛得更高更遠卻不至迷失方向。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原本預計在寒假舉辦的英文營最後改成在暑假舉辦。在此十分感謝那些在寒假開始前就已經報名,並且一路支持我們到暑假的家長和學生們。有了大家的參與,才能讓這一次的英文營順利舉行。
除此之外,疫情的發展也影響到志工的訓練。大學採取一系列的防疫政策之後,使用教學空間的管理變得十分嚴格。以往晚上學生借用教室舉辦社團活動、志工訓練的光景,一瞬間消沉下來。一些學校的志工團體,也陸續調整今年的服務規劃。那個時候實在很難預期,英文營還有沒有機會招收新的志工,以及招收到了以後,能夠在什麼地方培訓。
不過,英文營最後還是在木柵的忠順、明興社區順利登場。這一次究竟做了哪一些調整,才讓英文營有能力面對各種困難呢?
※2020木柵英文營品格營,以明興社區的白屋和生態館作為教室
二、營前準備
招募志工一向是剛開始準備英文營的活動時,需要投注心力的地方。由於得知有機會舉辦英文營的時候,已經是五月,所以這一次的志工招募,以在短時間內盡可能接觸到更多學生為目標。除了透過大學的信件系統,將招募志工的消息發送給全校的學生之外,也在校園的海報柱、側門及社會科學院的公布欄張貼海報。這大概是英文營第一次在校園內,用顯眼的海報公開活動消息吧。在這一次的招募中,招收到了6名新進志工。其中有4位完成培訓,並跟著英文營到社區服務。跟以往相比,新進志工的人數明顯高出許多。希望下一次招募的時候,無論是跟這一次的服務擦身而過,還是想更瞭解志願服務的學生,都能順利參與英文營的活動。
另外,在營前的準備當中,也要連結大學的專業老師與在地的服務組織。這一次與英文營一起辦理活動的在地組織,是木柵的明興社區和忠順社區。從五月開始,英文營團隊與兩個社區的里長保持聯絡,並且見面開會。在討論當中,逐步確定了學生名單、教學場地、午餐供應、學生接送等事情。十分感謝明興社區的鄢健民里長,以及忠順社區的曾寧旖里長,在這段時間內的熱心協助。到社區開會的時候,政大東亞所的王韻老師也加入了討論。王韻老師相當鼓勵英文營張貼海報、發送全校學生信件招募志工。在培訓的時候,王韻老師也來到現場,給每一位上台演練教學的志工建議。開始營隊以後,老師總是會在社區活動,跟新進志工一起帶學生製作成果發表會的展示品。
在大學專業老師和社區的幫忙之下,許多讓英文營運作得更順利的事情,都逐漸步上軌道。接下來,就輪到資深志工登場了。由於離七月舉辦營隊,只剩下兩個月的時間,所以這一次採取了將過往的課程濃縮,集中在兩個星期完成的培訓方法。為了讓新進志工們一方面能夠瞭解英語教學、生活教育、社區活動的技巧,一方面又不會因為吸收太多東西,感到頭暈目眩,英文營的資深志工馨慧,經常跟王瑞琦老師討論,設計出每天一個主題的培訓課程。在培訓期間,幾乎每天晚上也跟我和老師討論。依照每天學生的情況,調整明天的培訓內容和方式。此外,也要邀請在高中具有實際教學經驗的資深志工,靖陽,還有台北市立植物園的專業解說志工,楊家偉和鄭秀卿老師,帶給新進志工不同面向的專業知識。英文營之前,很少採取集中培訓的策略。這一次的經驗雖然十分辛苦,但也讓英文營團隊曉得,在集中培訓的時候,適合的培訓時間有多長,以及教學方式會是什麼樣子。
※營前培訓時走訪社區,在地志工介紹忠順社區的服務
三、英文營教學
在這一次的英文營教學當中,我除了跟新進志工以外,也跟3名資深志工互相搭配。每一名資深志工的角色並不相同。馨慧在五升六年級的班上,跟新進志工搭配,帶歌曲和複習課的教學。同一班的訿雁,在下課及每日的教學會議中給予建議。看見新進志工在教學時遇到困難,也適時提供幫助。協助新進志工的教學。同一班的訿雁,在下課及每日的教學會議中給予建議。靖陽待在六年級升國一的班上。下課的時候,會經常召集班上的老師,說明教學上表現優秀的地方,以及提醒哪些事情之後能做得更好。
同樣待在六年級升國一班上的我,則是幫忙複習課的教學。讓學生們寫完習題後,會請他們分享自己的答案。這樣一來,班上的每一位老師,就能更仔細抓住每一位學生的程度。除此之外,也預先介紹在後來的歌曲中會出現的困難單字,還有跟課本主題結合的每日一句。這些教學,都能夠讓學生之後的學習變得更順利。至於教學建議,我通常在每日的教學會議中提起。提到的內容,大多與靖陽下課時提醒的互補。
在營隊的第四天之後,訿雁和靖陽兩位資深志工結束支援。由於在教學會議上,認為需要我去協助五升六年級班的教學,所以接下來的兩天,我離開了原本的六升國一班。原本打算利用時間,來回瞭解兩班的教學情況,但因為在五升六年級班一方面要帶小組教學,一方面要上台教歌曲,所以最後並未實現上述的想法。接著,在第六天的教學會議上,「六升國一班級的學生,背歌的數量似乎不太夠」被提了出來。因為如此,隔天立刻採取補救措施。我回到原本的班級,利用下課時間帶學生練歌、背歌。另外也跟同班的老師討論,擬定策略。我們在課堂上特別讓學生練習不熟的歌曲。至於對學生來說比較容易上手的新歌,就用一堂課的時間,帶著全班唱與做動作,藉此強化大家的記憶。在成果發表會的前一天,班上程度不錯的學生,大部份已經將歌曲背了起來。老師們則專心帶那一些還有一些歌不熟的學生努力。最後在成果發表會上,六年級升國一班的同學站上舞台時,都有精彩的表現。
這是我參加英文營的服務以來,第一次在營隊期間,同時參與兩班的教學。由於對兩班教學的涉入程度比較深,因此最後沒辦法做到在兩班間走動、同時照顧到兩班的情況的構想。之後會再針對這樣的情況,思考應對的方法。除此之外,曾經參與過3、4梯次以上的資深志工回來支援教學,對英文營來說,也是第一次出現的情景。如何善用資深志工的力量,並且讓新進志工的教學變得更順暢,會是英文營之後值得拓展的方向。
※六年級升國一班(Miss Jessie & Joyous班)的英文歌曲教學
四、社區活動:老房子的心聲
在都市型的環境中設計社區活動教案,實在不容易。原本跟王瑞琦老師、語涵、廷珍討論的時候,打算以服務、資源、生態等三個角度,讓學生瞭解營隊教室所在的明興社區。然而這樣的設計,在決定成果發表會的製作方向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整合問題。究竟要讓同一門課中的每個小組製作主題,然後分別展示呢,還是要想出辦法,將所有主題串起來發表比較好?
在營隊服務開始之前,明興社區的鄢健民里長提到,上課教室的「白屋」旁邊,還有三座老屋。目前社區正在討論,要如何活化它們。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我們連忙修改教學設計。社區活動的課程變成,先讓學生們瞭解,社區內有哪一些服務。之後馬上帶學生們去看三間有待活化的老屋,然後讓他們想一想,這些老屋能夠跟什麼樣的社區服務結合。
在老屋探險的時候,還發生一件插曲。以食品安全為主題的另外一組社區活動,「食萬個為什麼」,考慮到從洋芋片認識食品添加劑的活動,由於設備了試吃,所以擔心沒參與到的學生會覺得不公平。剛好那一天,我們這一組請了社區的伍光祖執行長,前來解說老屋再生的規劃。因為如此,我們兩組討論過後,將那一天變成兩組社區活動的交流日。前半部份是全部學生的食品添加劑的洋芋片體驗,後面由伍執行長帶大家參觀老屋和社區菜園。
規劃老屋再生對於營隊的學生來說,是一項挑戰性不低的任務。為了幫助學生在發揮想像力的同時,又能形成貼近實際情況的可行方案,王韻老師和資深志工靖陽分別前來幫忙。靖陽在教學會議中,帶著大家討論,擬定了四個能夠幫助課堂學生聚焦的問題。接著,王韻老師整理了老屋再生的成功案例,並做成投影片介紹給班上的學生。在那之後,一併說出老屋再生計劃的限制,然後請學生們調整自己的方案。最後,班上的學生分別提出4個創意方案:健身房、托嬰中心、多媒體室、圖書咖啡廳。
當學生們依照自己的方案繪製海報、製作模型的時候,王瑞琦老師找出了有興趣寫東西的學生,帶著他們寫老屋的故事。之後又讓每一組的學生過來,介紹自己的構想,並把它變成文字。經過幾天的努力,名為「老屋的心聲」的一篇故事終於成形。在這篇故事當中,提到居民搬走後,老屋變得又髒又舊。但是,班上的學生過去探查後,提出了4個創意方案。最後老屋希望大家不要害怕。只要多關心它,它一樣能再度成為社區居民活動的好地方。在成果發表會上,班上的學生上台朗頌「老屋的心聲」。4個小組也帶著海報上台,輪流介紹自己的創意方案。相信對來到台下欣賞的爸爸媽媽,以及上台發表的學生來說,都是一場兼具知性和感情的表演。
這一次的社區活動能夠在最後順利結束,實在很感謝老師們、資深志工,以及一開始就投入設計的小組夥伴的幫忙。沒有大家的協助,要讓學生們在參觀老屋後提出這麼多有創意的方案,想必會相當困難。後退一步看,大家的互相幫助,其實也是社區活動的根本精神之一。希望在這一次的活動之後,大家也跟課堂上的學生一樣,對於社區的發展有更多的瞭解。
※王韻老師利用投影片,向學生介紹老屋再生的故事
五、結語
2020年的木柵英文品格營原本打算在二月的寒假舉辦。然而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流行,最後延到了暑假。在這一次營隊的準備工作中,首先以張貼海報和寄送群組信的方式,試著在最短的時間內接觸到最多對志工有興趣的大學生。在招募志工的同時,也跟忠順社區、明興社區保持聯絡,確定辦理營隊的種種細節。政大東亞所的王韻老師也加入營隊。從一開始的討論到現場服務,都熱心幫忙。在這麼多不同的人的幫助之下,英文營的服務終於順利登場。
這一次的志工培訓和英文營服務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曾經參加過3、4梯次的資深志工的大量參與。營隊的集中培訓由資深志工和老師討論,設計出基本的架構。接著在其它資深志工的協助下,依照每一天新進志工的情況,安排適合的主題和內容。在營隊服務的現場,4位資深志工在各自的班級與營隊事務中,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我來說,前面4天的角色是直接支援六年級升國一班的複習課教學。透過讓學生寫練習題和發表,讓班上的每一位老師都能掌握學生的程度。預先教後面歌曲的困難單字,以及與課本主題結合的每日一句,能夠讓學生對英文更熟悉。此外,之後老師上台教學時,也不會感到費力。之後的4天,由於教學會議的討論,我換成到五升六年級班。在那裡支援的是小組活動和歌曲教學。在這段期間,本來打算兩班輪流走動,顧及全體的情況,但因為在教學活動的涉入較深,所以最後未能達成。然而這是我第一次在營隊服務當中,同時參與兩班的教學。之後會思考,如何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更全面照顧到兩班教學的情況。
社區活動的設計和教學,十分感謝老師們、資深志工和同組夥伴們的合作。在都市的環境中,設計社區活動的教學並不容易。後來在鄢里長的介紹下,才順利將原本的主題聚焦,變成活化社區的三間老屋。在教學時,也與另一組社區活動合作。先讓全部的學生參加從洋芋片認識食品添加劑的體驗,然後再請社區的伍執行長帶領,探訪老屋。之後在王韻老師和靖陽的協助下,透過問題和投影片,讓學生在發揮想像力的同時,也能顧及老屋再生的限制與困難。最後班上的學生分成4組,並提出了各自的方案:健身房、托嬰中心、多媒體室和圖書咖啡廳。在製作的過程中,王瑞琦老師找出對寫故事有興趣的學生,並帶著他們創作「老屋的心聲」,把4個方案串了起來。成果發表會時,除了朗讀「老屋的心聲」每一組的學生也帶著自己的海報上台,介紹老屋再生的方案。
參加這次英文的服務,除了讓我有機會能夠回饋大學附近的忠順、明興社區,同時也讓我更加瞭解社會網絡的運作。相信這些經驗,會以不同的方式,回饋到英文營團隊的運作,以及我的學術論文上面。
※成果發表會的時候,兩班學生一起上台表演英文歌曲
台北市明道國民小學
2018/1/17-2018/1/24
管孝洋 法律學系一年級..............................................................................................................................................1
張以臻 斯拉夫語文學系一年級.................................................................................................................................3
黃雪瑜 阿拉伯語文學系一年級.................................................................................................................................6
施虹伶 公共行政學系二年級.....................................................................................................................................8
王小玲 財務管理學系三年級...................................................................................................................................11
傅馨慧 統計學系三年級............................................................................................................................................13
黃訿雁 公共行政學系二年級...................................................................................................................................16
劉靖陽 地政學系四年級............................................................................................................................................21
林育民 政治學系博士二年級...................................................................................................................................25
王鴻陞 東亞研究所碩士一年級...............................................................................................................................30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一 管孝洋
一、 加入與培訓
還記得我剛進政大的時候,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多一些與以往不同的色彩,更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力量幫助、改變他人,使大學生活不再是冷冰冰對於現實的追求,而多一些「溫度」。所以我來到了這個兩岸鄉村英語品格營的大家庭,不僅希望幫助他人,更希望在培訓、準備的過程中充實自己,學習如何在團隊中合作,共創良好成果。而在培訓的過程中,在舊學員的領導下,我們透過數次的演講、專業課程,一同為英語品格營努力,如:討論教學方法、問題解決策略等。雖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心力投入,但就如同老師所言,當你投入得越多,收穫就越多;在對各式各樣的教案腦力激盪、對各類曾經遇到的問題尋求最好的解決辦法的同時,學員們皆積極地以不同於課堂中的方式思考、表達自我,而正是這樣的過程,使英語品格營獨樹一幟,訓練出勇於面對挑戰、不畏挫折與批評(這很重要)、懂得有彈性地應變的團員。
二、 教學活動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和教學相關的營隊,我也從未在一個營隊活動中學習到那麼多。在營期中,我學到最為深刻的一件事便是「改變」的重要。雖然歷經一整個學期的訓練與籌劃,但在現實中所遇到教學對象的狀況我們無法事先預知,故在碰到教學上的困難與阻礙後往往需要大幅度的調整教學方法,以達到最好的成效。其實不僅對於教學,在與校方的聯絡、整體計畫的調整等方面,皆須訓練自己用非常有彈性的方式調整、適應、改變,可謂一難能可貴的磨練機會。
當時我負責第一天教學的一部分,畢竟是營隊的第一天(亦是自己實戰的第一天),我完全不清楚學生的狀況,更對自己的教學全無信心。我當時的唯一想法便是將之前培訓時想出的教學架構應用於第一天的教學,但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但難以消化課程內容,更顯露出「不感興趣」的態樣,使我在台上變得越來越無自信。在這次失敗的經驗過後,雖然心中甚感挫折,但我仍嘗試與學長討論可能的改善方案。透過一、二天的觀察,我們慢慢了解到學生適合的教學方法並找出有效的手段,讓孩子在課堂中產生興趣,並激發持續學習、追求卓越的動機。除了與學長姐討論外,我亦與本梯次的新生討論如何以創意的「動作」激發學習興趣,並互相對教案的流程安排給予意見,製作出專屬於該校學生的方案。在我第二次上台教學時,我明顯地感受到學生的注意力較為集中,且較願意主動參與課堂,十足增加了我的信心。在這樣的經歷過後,不僅應證上述「改變」的重要性,更讓我學會在討論中汲取他人想法,表達自己,創造雙贏。同樣地,在營期的日子中,我亦嘗試主動與他人教學方案,我發現在這樣的過程中,團員們不僅互相幫助,更使自己發想不同的教學方法,精進彼此的教學能力。
除了上述「改變」的體悟外,在英文營的團隊中深刻學習到的另一價值便是「溝通」的重要。在籌備的過程和營期中,有許多事務需要全員一起討論以做成最好的決議,溝通便成為有效率且有效議事的重要元素,而其中當然包含著學習如何傾聽、接納他人批評並勇於將自己的意見清楚表達等技巧。
在營期當中,因實際參與社區活動的人數與規畫時的數量不符,需對既存的教案做整併與大幅度的修改。在討論的過程中,便出現類似「協商」的狀況,各方皆期望自己的教案能被採納得多一些,我們不斷學習如何透過觀察、分析、思考,不僅將雙方的立足點清楚表達,更適時地推銷自己的想法,採納他人長處,並考量明道國小學生實際狀況,以創造出最佳的教學方案。唯有透過「溝通」的練習才能在短時間內創造出良好的方案,滿足各方需求。
三、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的準備可謂本次課程規劃中較困難的一部分,其中我所負責的癌症主題更是難度高的主題。於開始籌備生活教育後,該份教案已修改了至少三至五次,其中我慢慢學到的,便是如何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介紹較困難的內容與依據觀眾的特質調整教學方法。其實這二個面向都是在日常生活、學業上常常要用到的技巧;尤其是後者,在大學生活中不免有向他人或大眾表達自己的想法之機會,在透過這次營隊的訓練後,自己慢慢能在台上觀察觀眾的反應,甚至學著事前預測觀眾的反應,並適時地、靈活地在台上變換風格、語調、速度等。在過程中,對於我這個新手而言,更了解到學習傾聽他人意見同時保留自身特色的重要,亦即透過合作,不僅融合了他人的過往經歷、成熟想法,更添加自己的元素呈現,實為一大收穫。
一開始在規劃生活教育教案時,因為是初次接觸此類教學,教案的製作並非順利,我亦不清楚如何用簡單易懂的引導方式讓同學了解食品添加劑、癌症等概念。在諮詢學長姐與老師的意見後,我理解到必須嘗試想出有趣的譬喻或說法讓學生理解較困難的概念。到了明道國小後,在與同學們相處、聊天、互動的過程中,我們慢慢觀察到學生對教案中原先欲傳達的訊息已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我開始修改該份教案。除了自己的先備知識必須增加、準備外,我更採納學長姐與老師的方法,透過不斷提問、引導的方式,讓老師知道同學的程度,更讓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學習興趣,產生成就感。準備時,其實就是在不斷改變的過程中,透過溝通、融合,使教案不但具有過去他人的教學所產生的智慧、經驗結晶,更配合學生的狀況與自己的創意,架構合適的教案。
簡介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和教學相關的營隊,我也從未在一個營隊活動中學習到那麼多。在營隊中,我學會改變、溝通、傾聽、合作。
國立政治大學 斯語一 張以臻
一、 加入營隊與培訓
「堅持,是我這學期做過最不後悔的決定。」
當初在選擇社團的時候,就希望自己可以選擇一個能接觸到各種不一樣的人、同時也可以服務別人的社團。因為對我來說,上了大學便是要開始與社會接軌,接觸不同色彩的人並服務於他們,不但可以增進自己的視野,也可以為這個社會多了一份貢獻。所以當初學姊邀請我參加的這個社團時我便毫不猶豫的參加了,畢竟從小都在都市長大的我,很少有機會能夠與偏鄉或是鄉村有這麼近距離且直接的接觸,而這也許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機會,也可能可以給我極大的反思。
不過在參加了之後,我才知道這需要花費多大的心力去投入。因為高中曾經參加過類似於去山區教導小學生五天的服務,我以為到了這裡我可以很輕鬆地去應付,但事實證明我錯了,這兩個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完全無法去相互比較。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是一個很認真在教學的營隊,與其他只是打打鬧鬧的營隊不同,我們必須讓小朋友在短短七天吸收進我們所教的每首英文歌曲,同時搭配著生活教育和社區探險的課程,並在最後一天的成果發表會中展現他們的成果。
八天的營隊中,每一天的課程都是在培訓期間精心去設計和討論的,每個禮拜兩次的會議,從寫教案、試教、設計教學活動、控制班級氣氛、到做好班級經營,這些對我來說都是第一次,也是我曾經以為我一輩子都碰不到的東西,但在這裡我都碰見了,並實際的做過了。堅持,真的是我在這其中學到的最大的考驗和收獲,不可否認在高強度的培訓期間中,有考慮過是否退出這個營隊,不過這營隊給予我的凝聚力和自己只要決定一件事情便不容易放棄的個性,最後支撐著我到最後,不過現在的我覺得,支撐下來絕對是我這學期做過最對且最不後悔的事情,因為在這途中我學到的,比我付出的還要多很多。
大學與高中最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我們接觸到的人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並產生了許多不同的聲音,而這也是我們在培訓期間中妥善利用的部分。每個教案都經過了所有人的審視和批判,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看法表達對其他人提出建議和希望能夠改善的地方,這很精確的提醒到設計教案者他的盲點和疏漏的地方,也許這會帶來點小挫折,但勇於接受所有不同的聲音也是我們必須去鍛鍊的,也是培訓期間我收穫最大的地方,因為到了實際教學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其他人的建議可以為你的教學少了多少不必要的風險,很感謝我的同伴們的直言不諱。
二、 各項教學活動
「語言學習就是猜,直接給予學生答案他們便不會去思考,搭配動作讓他們猜得有方向同時更加接受且吸收。」
英文教學,是我們營隊裡最大的課程,我們以language art為主軸帶領小朋友們用英文歌曲學習知識。常常有人跟我說:「學英文,就是背單字」,但仔細想想,英文這門對學生來說就像是天書般的科目,給單字直接逼他們背,怎麼可能背得起來?因此在培訓期間,老師告訴我們語言就是要先讓學生猜,猜的過程中給予他們動作去引導思考方向,走向正確的答案,唯有這種方式才能真正地讓學生記在腦海裡,看到單字就想到動作,進而想到意思,而這完完全全點醒了我。學語言的這段路上,背單字完全就是我最大的天敵,總是在苦惱自己為什麼背不起來單字,現在來看才知道是因為用錯了方法,字母合起來的單字怎麼看都絕對不會看出個什麼的,用對方法才能事半功倍,這樣也許才是最佳的語言啟蒙。
「老師,我們學校旁有一個吸毒涼亭,有人會聚集在那裡吸毒。」
生活教育是我們另一個課程,主要是以教導生活中的常識與知識讓他們能夠更了解這個自己或這個他們生活的世界。而上面那句話,對於我在準備生活教育教案毒品時,給了我很大的感觸。當時,我從小孩的口中聽到這句話時,我愣住了。我以為,吸毒這種事情理所當然對於小學生來說是陌生的,畢竟是沒有接觸過的,因此在我營前準備教案時,我是準備以簡單介紹的方式去進行整個課程,但事實證明我錯了,他們對於毒品的認識可能都比我還要深刻,因為這就發生在他們真正生活的周遭。因此我花了一個晚上推翻我之前的教案,加深了整個課程的深度,並以真正的例子去讓小朋友知道毒品的危害。在準備教案的時候,心裡有點無力和惋惜,我無法讓這些小孩不接觸到毒品,因為這存在他們的生活裡面,我能做的只有讓他們知道危害並不要因為好奇心而碰觸進而誤了一生。
「我住在這裡,但是我從沒有去過旁邊的那個湖泊。」
社區探險,則是我們營隊中最與小朋友們當地的社區結合的課程,以讓小朋友們能夠更認識自己的生活周遭,而培訓期間,為了這個課程的設計,營隊也有特別邀請文山區社區大學的校長和志工來分享社大在這個社區的投入。我們這次社區課程其中一個主題主要是在探討明道國小附近走路七分鐘就到的萃湖,明明是那麼的近,但當我們問學生有沒有去過時卻只有一個小孩表示他曾經和爸爸去過,這直接反應出來現在小孩對於「社區」的概念和認識幾乎是沒有,更不用說什麼團結力。社區,是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若我們想要改變這個社會,一定是以社區這個最小的單位去實踐,但沒有與自己的社區進行連結並產生凝聚力,何來的動力?因此如何讓現在的小孩認識、更融入且更親近自己的社區,是目前我認為最需要去探討的。
三、 我學到的所有
「學生就像是一面最乾淨也最誠實的鏡子,你的教學好壞和對學生的真誠度皆會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讓你看清成果,同時也看清楚自己。」
誠實的去面對你應該要改善的地方,便是我在這個營隊當中學到的一課。未經過社會歷練的這些單純的小孩們,不會彎彎曲曲地去掩飾或掩藏真正的心意,對於喜愛的是給予和掌聲,對於不喜愛的,安靜與冷漠。一堂課下來,又或者一整個營隊下來,學生的態度就直接給你了成績單,這是最殘忍的表白,但我很鍾情於此,因為唯有這樣是最直接的,我才能很清楚的知道哪些是我必須要去改進,而認真的去接受這些缺點並改善,也是我在營隊之中,努力去學習的。
「堅持你的決定,但在方法上保持彈性。」
記得這句話是很久以前在網路上看見的,但我從沒有理解過他,不過,在這次的教學當中,我想,我大概可以理解了。每個人在寫教案的時候都會對於自己在教學時都有一定的目標,希望透過這個自己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達到那個在寫的時候想像中的狀態或是成效,但常常計畫敢不上變化,而我們則會被那個我們寫過的教案所綁住,想著一定要這樣一步一步才會達到最後的目標,而看不見底下小朋友們早就失去興趣的眼神和態度。教案,只是一個大綱,讓你在驚慌失措的時候有跡可循,但並不是正確答案,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在這次的實際教學當中,除了教案中最大的步驟以外,我幾乎推翻了所有的內容,因為我發現唯有那樣才能保持住小朋友對上課的熱忱,也唯有那樣我才能順利的把該上的都上完,而結果證明這樣的決定確實是好的。固執己見終究會走上絕路,唯有彈性,才能達到那個你理想的目標。
“The voice of one man is the voice of no one.”
這是課程設計中的每日一句,其中一天我們教導給孩子們的,但同時也是在提醒我們自己。團結力量大,只要團結沒有什麼是沒有辦法去做的,而在這個營隊,我深深感受到團結的重要性。每天面對變化萬千的事情,晚上都得針對今日白天接受到的變化做明天的調整,常常一調就得推翻培訓期間絞盡腦汁設想過的所有事物,而大家也總是會被那些新的調整一直用到很晚才能就寢。這樣高強度的壓力若一個人扛,絕對會發生問題,唯有團結並分工我們才能圓滿的結束這八天的營隊,因此真心的謝謝所有我們的隊員,忍受包容並促進我成長!
四、 總結
「老師,被你們教一百次我都願意!」
這八天以來,我在小孩身上看見了很多的社會上不同的面貌,他們很多本是低收入戶、隔代教養或者新住民家庭,更何況有些小孩家庭內部還有許多問題。這些環境使得這些小孩擁有比一般小孩更不一樣的心境,但他們也只是個單純的孩子,他們會因為小事而開心,他們可能前一秒吵架後一秒便一同開口大笑,而學校可能是這些小孩最有人關懷且最溫暖的地方,身為他們的老師,我有種想要守護他們單純心靈和笑容的想法。上面那句話便是最後一天,有位小朋友在卡片上寫的一句,也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一句話證明我們這八天所有的努力並沒有白費,這八天累積出來的疲憊都得到了理由。這樣就夠了,一切都值得了,謝謝大家。
國立政治大學 阿文一 黃雪瑜
一、 挖掘自己
知道這英文品格營是因為這營對在王韻老師的通識課程介紹才認識的,原本就想在學校參與志工的團體,尤其是以教學的方式的團體,想藉之探索自己是否適合走向教育的方向明確自己想要到道路。學校有許多類似這種的教育營隊,譬如地點是前往東南亞地區,或是只收取台灣學生。我選擇參與這個英文品格營隊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前往的地方是中國的農村,一個我完全陌生想探索想要體驗不同的民族淳樸風情。我是在城市長大的小孩,看見與接觸到的也是城市的小孩。在一個與自己生活環境與地區相反的地方接觸當地小朋友是一種新的挑戰與嘗試,也希望藉此磨練自己。
二、 教學培訓的過程及當下
在每週一次的培訓,我才發現身為一位教學者除了需要準備教學內容與方式,還需要寫教案,在參考學長姐的教案時,才體會到教學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在培訓課上學習的情緒管理與溝通及技巧除了在教學上實用之外生活上是無時無刻都適合,但看似容易當真正實行起來卻沒有想像那麼簡單。培訓的準備讓我了解到教育者在背後的準備不如表面上那麼簡單,可能是我成長中所看見的老師都游刃有餘讓我對教育者缺乏認知,同時我也發現每個國家教育方式的不同。
到了明道國小之候面對小朋友的反應以及環境,讓我切身的感受到計劃趕不上變化這句話。培訓期間的各項準備都需要調整改變,隨時都要臨場應變。同時,由於第一次教學,我發現自己有許多的不足。譬如我在第一天帶破冰課時,我完全沒有注意到小朋友的英文程度以及他們是否跟上我的速度授課,在台上自己教自己爽,沒有注意到小朋友的反應,教學又不斷的發問的小朋友打斷。雖然,我的隊友不斷與我眼神接觸,嘗試提醒但我沒有反應過來,也沒明白那幫助的眼神。課堂結束時,我身心疲憊,覺得自己搞砸了。但老師與其他隊友沒有任何責怪或批評,而是給我鼓勵。而我自己忽略了許多尤其是在教室後隨時都可以幫組我的隊友。也可能因為我在這節破冰課沒有將氣氛帶起以及其他的問題如學生的座位,讓接下來的授課的老師面對的小朋友態度依然是不耐的表情。
在是之後的幾天小朋友的態度都已微弱的進度在改變,在我教授主歌的時候是營對的第四天在這堂課我發現自己有許多的問題,當下小朋友們的眼神與肢體是給予我教授最大的反應,我明顯的感受到小朋友的熱誠緩緩的下降,這讓我開始缺乏自信在台上有點徬徨。我的隊友們馬上察覺氣氛不對都會輔助我帶動氣氛及抓住小朋友得注意力。我發現我的問題除了我聲音沙啞聲線讓人昏昏欲睡這個小問題之外,我個人覺得自己缺乏舞台魅力,可能是我授課方式無趣或是我說話速度太快影響課堂氣氛,在營對結束經我隊友提醒我的不足還有太嘮叨了,這是我完全沒有察覺的問題甚至沒有往這個方面去思考自己的不足。在之後的幾天我還有其他的複習課等,我都會注意是自己的說話速度,授課方式都會與隊友事先進行討論,但我還是有許多的不足我的隊友們都會在旁的給予我幫助。
每當不是自己主教學的課,在課堂上都會在台下輔助主教老師以及觀察小朋友。在這些觀察中可以看見小朋友的上課態度以及激起我去加深了解小朋友。而每次分組少數教學與進距離的接觸明顯觀察到小朋友的程度以及對課程的心態也會增加小朋友的熟悉度。
這八天裡除了自己的教學外也看見有經驗的隊友們教學方式,每位隊友的教學方式都有自己的風格,從中看見隊友們的教學技巧和與小朋友的交流方式以及舞台風格。我個人覺得氣場很重要,因為經我的隊友們告知覺得我在台上表現的有點緊張,可能是我的氣場不足不夠穩定讓自己顯得緊張。隊友們是我的學習榜樣,努力的調試好自己不足。
三、 社區與生活教案
營隊的教學除了英文課之外,也會有生活教育課和社區課,生活課主要是教小朋友環保知識、毒品的認知與後果和環保酵素。社區課是讓小朋友了解當地的社區環境,但畢竟最了解當地地區的一定是生活在當地的小朋友,讓小朋友帶我們一起去更了解當地,小朋友可以更注意到自己的小區裡的小細節。
而這次在明道國小的社區教案我和兩位隊友與一起準備,是以越南傳說故事為主題。因明道國小的小朋友佔大比例的父母都是越南華僑,希望藉此社區教案可以讓小朋友更了解自身父母的一些文化習俗。因為缺乏相關背景,在培訓期間,我們只是按社區大學老師的指導設計和更改,困難較少。只是到了明道國小因人數問題需要與另一個教案進行合拼,我們經驗豐富的隊友們將這些教案結合的很棒,但因時間的問題每位隊友在第一個晚上都有許多要修改的課程,因此無法一起解決這問題。在之後每一天的社區教案都進行的很棒,比較可惜的是我無法全程參與,尤其是週末兩天因學生安全考量需要人手照顧,我就自動的去帶小朋友,錯過了活動中與小朋友的全程參與。
生活教案我是與鴻升一組負責酵素,簡報是我們在培訓期間一起討論多次,逐漸修改完成。但到了明道,問題逐一浮現:首先,生活課程是在第二天進行,但第一天因時間與流程關係無法提早交代全班小朋友攜帶需要的材料。其次,製作的時間有限分組有些拖拖拉拉,製作程序交代不夠清楚,造成小朋友延遲下課。製作完之後,沒有時常去提醒小朋友需要對酵素放氣。還好,隊友們幫忙我提醒,小朋友也主動的去觀察酵素。我發現小朋友對動手製作的活動都非常感興趣願意花時間完成製作。
不論是社區活動或生活教案小朋友們對於課外的事物都主動的發言,有些小朋友在成績上會較為自卑但對課外的事物和新穎的活動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及主動。
四、 終結
在這一次的活動中,我體會到了很多東西。這八天表面上是我們在教小朋友,但同時小朋友也是在教導我。小朋友就像一面鏡子,在他們身上我看到我自己,當下他們的態度我會無法理解,但回想起來當自己在生活上因某些事情自己的態度何嘗不像小朋友。在營前籌備有一堂課是用嘴巴來存款,簡單說明就是說好話。在這八天裡我們對小朋友常常給予他們鼓勵,回想起來發現自己也是一位需要被人鼓勵的人。我想不管到哪一個年齡層都是喜歡被鼓勵,愛聽好話。在這活動中最重要的是我看見自己需要進步改進的地方。我知道,改變不容易,但我希望我的每一個小細節會在我一次又一次的進步下改變修改。雖然我現在還是沒有明確的清楚自己的想要前進的方向,但我相信每一次的進步會挖掘自己想要的。
國立政治大學公行一 施虹伶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英文品格營,每一次和不同夥伴搭檔、面對不同的孩子、適應不同的環境等都讓我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做調整。2016年在河北梯次孩子們個性溫和且認真向學,課堂基本上進行得頗順利。只是天氣太熱,教室內實在悶熱難受,孩子們容易昏昏沉沉的,所以我們經常分組並且一定都帶到教室外樹蔭下以提振他們的精神。在河南靈寶,孩子們各個活潑好動、個性鮮明,我們完全不需要擔心孩子沒精神,相反的,需要好好思考如何管理班上秩序,而靈寶的孩子平時受的多是打罵教育,因此我們也花了許多心思讓他們卸下心防,並開心接受英文營的教學活動。
這次的明道國小梯次,和前兩個地方的孩子又需要不同的教學模式了。和明道國小的英文老師請教過之後發現,孩子們平時英文課不但會以分組遊戲也會有針對部分特殊生個人的獎勵制度,並且對程度不同的孩子設計的學習單也會不同,上課也會有許多不同的教學媒介,包括網路影片等等,平時多元活潑的上課模式讓我們這次的教學極富挑戰,要如何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和專注在課堂上是我們需要絞盡腦汁去思考的,聽著明道國小的英文老師和我們分享平時教學方法,可以感受到她對於每一位學生的用心良苦及觀察至微,字裡行間有著她對學生滿滿的關心,也多虧英文老師的協助才讓我們能慢慢地掌握和孩子們的相處。
這次,我的夥伴有去年分別搭檔過的小玲、育民學長和馨慧,也有新朋友雪瑜,恰巧的我們的教學模式都不是非常活潑的路線,因此在頭幾天的教學上大家吃足了苦頭。這次我們帶領的是四、五年級,自己命名為傳說對決班,開始時真是讓我們傷透腦筋。或許是因為平時英文課程已經十分有趣,讓我們在培訓時期辛苦設計的新鮮感不足,或許是因為孩子們平時英文科在校成績表現不佳,讓他們對自己沒有自信,對比隔壁班同學更加對自己沒自信,也或許因為和四年級同學分到同一班讓五年級的同學感到不滿,種種原因讓教學的一開始充滿著不安,也讓王老師辛苦地常常要上台給予支援,為了因應各種教學狀況我們也常常在下課就聚集開會討論,希望能及時調整及時改善。
每一次營隊中,班上總是有表現特別好能夠成為老師小幫手。也有需要我們耗費更多心力特別輔導特別照顧的孩子而每一次結束後,那些原本班上的小搗蛋卻往往讓我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這次營隊也不例外,一開始完全無法控制自己情緒所以會大吼大叫的Tom,最後能夠手舞足蹈地大聲唱出整首英文歌,一開始完全不願意開口也不願意做動作的Justin後來即使因為發音而一直被老師們要求也不放棄退縮,甚至常常跑來我身旁撒撒嬌希望得到鼓勵和稱讚,就連學校老師提醒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在幾次分組練習後,能夠和大家一起不看課本的歌詞,臉上帶著笑容的一起唱英文歌。每天的相處都讓我發現好多好多的驚喜與感動,在孩子們身上總是讓我感受到最純真的快樂與真誠,不論身體是否疲累,在走廊轉角之隅只要遇見孩子們,總是能重拾笑臉開朗的和他們打聲招呼,在營隊裡教學固然重要,但最觸動我心的卻總是和孩子們相處的點滴,我們付出的不只是英文的教學,而最後帶走的更不只是教學的技巧,而是每一次的大事小事在心中留下的經驗、回憶,當事後回憶起這段時光,能提醒自己如何能做更好並珍惜當中的美好。
社區活動
我這次參與的社區活動是神秘傳說,顧名思義的我們會告訴孩子們許多傳說故事。而由於明道國小的孩子們許多家庭成員中有來自越南的家人,因此我們融入了越南的文化,以越南新年的傳說故事及習俗為主軸,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做出越南新年常見的黃花、放生鯉魚等手工藝品,並且在海報上以漫畫形式展現越南的傳說故事。
明道國小有許多孩子擁有特殊的新住民家庭背景,因此在這個社區活動開始前有些顧慮,擔心孩子們會不會對於這個和大家不同的身分感到自卑或不喜歡在大家面前被提及。為此,我們在第一天的活動中,曾稍稍測試孩子們的反應。結果,孩子們不但沒有我原先擔心的反應,反而很自豪地大聲地告訴我們他家中有越南成員,令我放心之餘也對自己原本有的想法感到羞愧,感覺就像自己用了負面的眼光在看待新住民家庭。孩子們的單純,讓人檢討自己的想法太複雜。
我們原先規畫有四組不同主題的社區活動,每組約二十人,實際到明道國小確認人數後發現只有大約五六十位小朋友,因此我們臨時將四組社區合併成兩組,而內容當然也得調整,好險有夥伴們一起分工合作,各自找一個適當的故事在第一天有趣的分享給孩子們。還記得我在營前一天身體非常不舒服,頭痛之餘胃也非常不適,因此在討論時夥伴們非常貼心地幫忙分擔了故事內容,讓我能早點休息,幸虧夥伴們的照顧我在隔天就好了,反而另一位夥伴雪瑜由於白天的課程太賣力導致喉嚨沒聲音了,因此我們就交換,讓他能夠好好休養喉嚨。這讓我深刻的體驗夥伴們之間不需多說什麼,彼此就能互相幫助、依靠的感覺,使得這個活動更加有溫度。
在團隊培訓的服務與帶領
這次我參與了營前培訓的規劃與聯絡,培訓課程不論對新加入的新生或是參加過的團員來說都十分重要,所以在一開始我面對這項工作是非常忐忑的,再時間不是很充裕的情況下要排出培訓課程以及連絡講師等等對我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幸好有靖陽一直在旁邊幫助我,才讓我不那麼手足無措。
每一堂培訓課都會由一位舊生擔任值星,需要安排當週的工作分配以及帶領大家討論。印象很深刻的是討論獎勵制度的課程,我原本認為參與過的團員們對營隊的獎勵制度應該是有一定程度的共識的,但是透過討論我發現即使是已經有參與過的舊生們在獎勵制度的想法和標準可能還是有些許不同。例如在對於程度明顯有落差的學生,要如何引導他們更積極學習並培養自信心這點大家的想法都不太一樣。但即使大家思考方向和邏輯不盡相同,在討論過程中也沒有爭吵和批評,我覺得對我來說這就是這堂課最大的價值了。
這次英文營隊除了帶領傳說對決班之外我也帶了大團的會議。身為班級的領導者,相比去年在靈寶,我這次反而更緊張了。營隊頭兩天明道國小四五年級的班導可能因為不放心所以會在教室外走廊看著我們上課,不時也會探頭進來詢問狀況,這給了我們沉重的壓力也更想要證明給他們看到我們的努力及能力。每個晚上我們都檢討當天發商的各種狀況以及討論隔天的課堂,希望能夠越來越好。在大家努力下我們和小朋友親近了許多課堂和分組上學習氣氛也越來越好。
這次的領導中我認為自己還是太心急了,當班上其他團員上課氣氛不佳或是有突發狀況發生時,我常常會直接就衝上台幫忙上課或是接下去講話,因為我當下只想要趕快解決問題讓課堂繼續下去。但是事後我反省自己這樣做只是揚湯止沸,並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本。當下一次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時,那位團員還是沒有辦法處理。我應該和那位團員討論她適合用什麼方法來解決,或是可以在課前做什麼樣的準備來避免,這是在這次的領導中我最遺憾的一點。而大團的會議我是在當地才得知自己要帶會議的討論,所以當下非常慌張。對會議的時間、流程的掌控都不是很熟練,感謝學長姐的幫忙才讓每天的會議能夠順利進行。
這次的營隊我覺得自己太緊繃了,讓自己整天緊張兮兮地可能也會影響到班級的氣氛。好多時候事後想起來都覺得要是能夠在更從容一點一定能處理的更好。在營隊中常常會出現突發狀況需要臨機應變,所以心理壓力也很大,我應該學會適時的紓解自己的壓力,讓情緒找到出口,就像查老師和盧老師課程中說的,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助別人梳理情緒。英文營培養了我們不畏挑戰與批評,即使每一次的營隊總是會讓我留下一些遺憾,我相信這些都會成為我進步的動力,希望自己在未來能夠有所成長,成為一個更好的團員、教學者、領導者。
國立政治大學 財管三 王小玲
第三次參加英文營,對英文營的制度、教材、人員都不是很陌生的我,卻覺得這次的營隊仍然是非常艱難的挑戰。從去年寒假的南河國小,到暑假中國河北,再到今年的明道國小;比較起這三次,教學狀況以及師生互動情形,其實差異都非常大;參加完三次的英文營,我更加地體認到,看著這些孩子,我也只能是個過客,很可惜沒辦法陪他們一起成長。
營前準備
與政大共享文山區一隅的明道國小,對我們卻是[近在眼前遠在天邊]的地方;雖然只需要坐幾站公車就能抵達,但是兩間學校可以說是毫無瓜葛,互不知道有彼此的存在。因此在出營前,我們對明道國小、以及周邊做了初步的認識;這群孩子的生長環境跟我們自身的生長環境很不一樣,以新移民家庭為大宗的明道國小,必定能激盪出很多文化的火化。而文山社大也提供了很實際參與社區發展的經驗。相比於暑假中國的營隊,辦在台灣的營隊,許多的課程內容也需要做調整,例如環境保護、資源回收、毒品防制、牙齒保健……甚至是酵素,台灣的小朋友對這些議題都有一定的了解,太過基本或太艱深的課程都無法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因此對於課程的準備我們覺得十分的有挑戰性,在課程中要教給小朋友甚麼、小朋友會喜歡甚麼內容……我們一群大學生拼命回想起10年前自己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已經具備哪些知識、對那些東西感興趣、對哪些東西不感興趣……。這些東西如今想起來,還滿有趣的。其實,對於大部分事物的印象都只是霧裡看花;曾經想變成的大人、討厭甚麼樣的老師;當時高漲的情緒,現在都想不起來了,真的覺得有一點感慨。
與孩子的互動情形
相比於南河國小孩子的天真可愛,大陸河北孩子的團結互助;來到了明道國小,這邊的孩子則是聰明且擁有眾多資源。我感覺登太山而小天下,把各式各樣的人都看過了。這三個地方的孩子性格是完全不同,雖然說每一個孩子當然都還是非常的不一樣,但是我仍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地域會影響一個人;就像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文化,各式各樣的習俗一樣。
大部分的基金會、校園服務都會選擇去偏鄉的學校;因此,位於台北市的小學,很少會有寒暑假的營隊可以參加。然而比起鄉村學校,這次辦在台北市的營隊,卻讓我看到更多無助孩子的眼神。我們常常聽到[城鄉差距多麼多麼嚴重……],但卻忽略了都市之中的貧富差距,其實比城鄉差距更可怕。鄉村的小孩也許沒有那麼多的資源學習去接觸世界,但是也因此他們不知天高地厚,敢做無邊無際的夢。以英文水平而言,他們並沒有比城市孩子高,但是他們可以很容易的被鼓舞,有更強的學習欲望。反觀城市的孩子,他們其實擁有比鄉村孩子更好的英文背景;但是,由於在城市中,更能看出不同資源背景的小孩的樣貌,導致都市之中也存在著城鄉差距。比城鄉更可怕的是,都是小孩很輕易就能感受到這種氛圍,且是小朋友自己能感受到的。
這一次的營隊,有許多的無力感;就在幾天前,我又重新看了一次照片,竟然有許多的小孩叫不出名字。回想前幾次營隊,那時嘉雯都會刻意的點出那些安安靜靜的小孩,並且講一些那些小孩有趣的事(例如他的服裝拉、他的歌聲拉……)看似很普通的閒話家常,但是都提升了我們對那些角落小孩的注意力;而不是一直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會主動吸取大人注意力的小公主、小王子或是小惡魔身上。然而這次我卻忽略了一些小孩,因為不知道如何讓他們願意學習;但是,事後想起來,這是我覺得這次營隊中我最遺憾的事情。
教學情形
這一次的教學面臨了嚴峻的挑戰;從第一天起,我們就從孩子們的反應中得知,他們要的是五花八門的活動,不只是黑板跟粉筆。不像中國農村的小孩,只需要一些有趣的動作,就可以使他們哈哈大笑。明道的小孩,他們平常的英語教學就有電腦輔助;而我們當初設計的遊戲,對他們來說也只不過是[在教室上課,一點也不好玩];要如何激起他們的興趣,是我們每天都在尋找的答案。
大陸的小孩非常的敬畏老師,因此只要老師的一個眼神,全班就會立刻安靜下來;然而,台灣的小孩則是,儘管老師在台上的大吼大叫,仍然抵擋不了台下吵鬧的聲音,因此對台灣的小孩不能來硬的。第一天進教室,是小朋友自己選位子,因此班上整個大失控,一整天下來,小朋友們都在玩[Symbol]。而第二天之後,我們精心安排座位表,整個班上的學習氣氛就提升不少;自此我深刻體認到,原來以前老師安排座位是有苦心的;在調動座位表的同時,我們也發現那些表現優異的同學,都只能坐在教室的後排或邊界,因為前面的位置是要給那些小搗蛋坐的;原來當好學生也是要有代價的。
關於我們的英文營隊,我們是以英文歌曲帶入動作,加強小朋友的英文能力;以往無論在大陸或是台灣,小朋友都非常熱衷於發想有趣的動作,並喜歡做這些動作;不過這次,小朋友卻對於想動作興趣缺缺。我想原因在於,我們設計的這套教學是用於鄉村,而非都市。對於我們以往使用在農村的這套教學技術,在都市小孩身上是起不了作用的;都市的小朋友比較不像農村的孩子那麼敢表現自己,那麼有表演慾望,曾經也是在台北市長大的我大概能體會。因為看過太多厲害的人事物,反而更不知道自己是誰。像是表哥表姊出國留學,二姑媽的女兒得了科展獎,小舅公的二孫子是美國的名醫……有太多的事情讓我們顯得渺小,在科技不發達的鄉村孩童,他們反而可以心無旁鶩的去作夢。
各式各樣的小孩
雖然一群小孩看起來很可怕,但是如果一個一個單獨看,卻都是天使了呢!在這8天的營隊,真的很謝謝隊員們一起分享、討論遇到狀況,也謝謝虹伶可以和我討論我遇到的問題,讓我更加了解每一個小朋友,而不是對這些問題束手無策。
Ryan是一個很乖的小朋友,從第一天開始,他就認真的上課、跟著我們做動作;即使下課了,旁邊的小朋友都在打鬧,他也會安安靜靜的坐在位在上背英文歌。中午吃飯時間,小朋友都只吃一兩口,還邊吃邊說話;只有Ryan安安靜靜地把整個便當都吃完,還把便當洗乾淨才出去玩。我十分的驚訝,「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自律的人,竟然可以如此的出淤泥而不染」。
Tom是個小寶貝,非常的天真單純,雖然常常不受控制,但總是有一顆溫暖的心。Bryan則是一個很愛鬧脾氣但是非常可愛的小孩,在分組練習的時侯,她常常會因為鬧脾氣一個人躲起來,也不願意說為什麼自己不開心,要老師去猜出所有可能的原因之後,他才會自己慢慢地說出來。
Justin是一個很聰明的小孩,比起大多數的小孩,他更懂得、也更想要跟我們這些大哥哥大姊姊聊天、相處,也因此下課的時候他總是為在我們身邊團團轉。
前幾天分組的時候,看到有些小朋友突然躲到樓梯間,桌子下……這些他們突如其來的情緒,都讓我束手無策;幸好有這一群政大的夥伴們,看著他們如何處理小朋友的情緒,如何與小朋友互動,我的恐懼也漸漸消失了。他們教會我、與我討論如何處理這些[鬧脾氣]的方法,原來小朋友會有時候到處亂跑不願意學習,有時候乖乖坐在位置上;這一切的原因都跟他們的情緒有關。
結語
參加了三次的英文營,我得到了不少的收穫;從一開始單純只是喜歡小朋友的心情,到如今懂得要拿捏距離,不能只是寵溺,以免愛之適足以害之。在英文營中,我也更加學會如何處理情緒,除了更認識自己,也有能力幫助別人理解情緒了。站在講台上的慌張與手足無措,也因為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讓我更相信自己,也慢慢克服了恐懼。從小朋友身上,我則看到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美麗與醜陋並存,但卻並不使人害怕。真的很感謝王老師與英文營,讓我有這個機會磨練自己;雖然很多事我還仍在學習,總是做不好,但是老師總是會給我一次又一次的機會,讓我可以突破自己;讓我跟一年前的自己變得很不一樣。謝謝王老師總是在身旁的耳提面命,雖然有時候不是令人很開心,但是老師老到的精眼與先見之明都讓我們很安心有了依靠;也讓團隊因此更加團結,能無後顧之憂的專心教學。
國立政治大學統計三 傅馨慧
細數大學這三年,我堅持下來的事情不多,其中一個,就是影響我大學生涯至深的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身旁很多人都問我,這一個團隊,有什麼魅力,讓我從大一至今,不曾放下。也許是每一次出隊后自我的提升與突破的喜悅,也許是每一次和團隊一起成長而後相知相惜的情誼,或是在這段時間的成長,讓我擁有在面對未知的恐懼時,去直視恐懼、面對恐懼的勇氣。總而言之,讓我一次又一次堅持下來的,並不局限于單一的因素,而是在經歷各種不同的挑戰,經過反思和反芻,吸取過往的經驗和養分,在新一輪的挑戰中,用更好的自己去面對未來,在這一個循環中帶來的成長與感動。這一次的寒假英文營,我們來到薹北市的明道國小,我們在這裡面對不同的挑戰,以下將分為幾個部分,看我們如何調整、成長。
當小皮蛋相聚時
第一天伊始,我們便發現班上的小皮蛋特別多,或是不配合教學活動的學員,像是不依照老師的指令,站起來做動作的孩子,或是擾亂老師教學節奏的孩子,像是時不時在課堂中大叫,不受控制的孩子,或是在小組活動中,不依照老師的指示,隨意遊走的孩子。他們相似也不相似,相似的是,他們透過不同的舉動,或逃避或反擊,是為了引起老師們的注意;不同的是,他們為什麼這樣做背後的原因和表現的方式都大不相同。面對這些小皮蛋,除了用嚴明的規範,給予他們約束之外,還是用溫和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會是比較適合的方式呢?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放下身份,去了解孩子心中所想,再根據其特性,和他約定,像是依照他的長處,給予其責任,亦或是他有好的表現時,看見他的表現,給予他鼓勵。
像是原本不配合班上教學活動的孩子,上課時不依照老師的指示,一起唱歌或是一起做動作,在小組做搞怪的動作,或是很容易就和班上的學生吵架,然後就撅著小嘴,將自己封閉起來。後來我們發現,當他被選為小班長,微笑在他的臉上展露。當他露出小皮蛋的樣子的時候,我們就用這份責任提醒他,而後他就會乖乖遵守老師的指示,配合老師的教學活動。
又或是原本在課堂上大叫,擾亂上課節奏的孩子,我們一開始通過調整上課的位置,將他放到課室的後面,讓助教老師可以根據他的狀況,去和他溝通,和他做小約定,不影響主教老師的上課節奏。和熟悉他狀況的老師討論,要用什麼方式去約束他,并依照他的表現給予他鼓勵。在營期的後期,他的蛻變,是讓我們非常驚訝和感動的。當他努力地將歌曲一字一句背出來,一次又一次的被退回而又不放棄的時候,這何嘗不是我們這幾天的營隊,想要帶給這些孩子們的精神嗎?
孩子都不一樣,適用他們的方法也不一樣,我們唯有通過觀察孩子們,了解他們,再對症下藥,用適合的方式去引導、帶領他們。而不是標籤化這些孩子,認定他們無法改變。這些小皮蛋,可能原本是老師們上課時最頭痛的人物,但只要試著去了解他們,引導他們,他們也能迸發出美麗的煙火,正如奧地利的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阿德勒教育心理學】所說:“世界上沒有問題兒童,只有缺乏正確引導的【生活的失敗者】”。
失去學習動力時
除了小皮蛋之外,另一個令我們頭疼不已的孩子,就是失去學習動力的孩子。他們因為各種原因,或是認為自己被分到成績不好的班級,或是原先在班上的成績不好而缺乏自信等等原因,以致我們第一天上課時,無法把班上的氣氛帶動起來,看著台下的孩子,他們或是玩著手上的東西,或是眼神放空,請學生一起唱歌或是做動作時,只聽得到助教老師們的回應,這和我們之前接觸的孩子完全不一樣。
後來,既是危機也是轉機,台北市的孩子,生活大都被安親班、補習班填滿,所以六日兩天,大多數的孩子都上補習班或是安親班,原本30人鬧哄哄的班級,變成10多人的小班級。我們透過這兩天和孩子們建立關係,成為他們的朋友,和他們做小約定,同時也用更加活潑的方式帶動課堂,像是用遊戲帶動孩子們複習歌曲,或是用故事帶出歌曲,讓他們更加容易進入狀態。因此當星期一其他孩子回到班上時,他們這兩天的蛻變,也同時帶起其他孩子。
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隨著學生的狀態去調整我們整個策略,帶領孩子們一步一步走出來。正如中庸之道,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唯有在最正確的時候做出最恰當的策略,才能打出一手好牌,而這之中,最重要的是要先學會放下身份,和孩子成為朋友,了解他們,和他們建立關係,才能依此制定適合他們的策略,因為放下身份,就是最好的身份。
孩子害怕舞台時
營期的最後一天,是成果發表會,也是孩子們將過去七天的努力,在眾人面前展現的日子。相較於另一班的孩子,我們班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勵以及陪伴。也許是綵排時,另一班的表現給他們帶來震撼,也許是他們的不自信,使他們在舞台上無法放開自己,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在種種因素影響之下,他們害怕第二天的成果發表會,害怕舞台。
這個時候的孩子其實特別敏感,他們心中想要把歌唱好,但恐懼和不自信,阻擋了他們的腳步,讓我們這些老師,不忍再苛責他們。這個時候,我們採取的策略,是通過不斷地鼓勵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練習,讓他們對於歌曲和動作更加熟悉。一直到成果發表會當天,我們陪著孩子們一起唱、一起跳,用我們的聲音和動作,去帶領他們,在舞台上展現自己。
孩子的另一個舞台:生活教育&社區探險活動
除了英文歌曲教唱之外,英文營團隊也設計了和生活教育以及社區探險相關一系列的課程,孩子們做中學、學中做,。特別是在社區探險的活動中,以引出孩子們的創意思考為目的的課堂設計,讓孩子們有更多的空間去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並且從中累積相關的知識。
這一次在明道國小的英文營,我們設計了兩個社區探險的活動,一個是融入越南傳說故事元素的【神秘傳說】,另一個則是融入學校周邊的社區,像是木柵公園和萃湖的【走走逛逛探險去】。
明道國小因為其社區周邊的種種因素,而被大眾標籤化,像是萃湖,在孩子們的眼中,萃湖是一個髒亂不堪,會有許多醉漢和吸毒者的地方,他們對於萃湖,皆是負面的印象。而後孩子們在老師們的帶領下實際走訪萃湖,看看目前萃湖的樣子和他們印象中的萃湖的差別。由此我們希望告訴孩子們,負面印象的東西,並非是無法改變的,有時候這些東西,需要我們親自走訪,去感受去體驗,因為改變是當你心裡想要改變時,才會發生的。
在課程中,孩子們常常會有意料之外的結論,像是我們告訴孩子們關於木柵公園中被水泥墻包圍的遊樂設施,而這些水泥墻是為了隔絕人工設施和自然生態,以免自然生態受到破壞時,孩子們以此推論出“長城是用來保護自然生態”這一說。而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很小心的引導孩子們,如何在不限制他們想象空間的同時,避免他們的思維偏離軌道。而這也是我們必須用一生去學習的東西。
作為團隊一起成長
在這一次的英文營中,讓我感觸最深,除了孩子們在這8天的蛻變之外,便是夥伴們一同面對困境,一同克服困難的精神。這一次我負責的是小班學生的教學,我的夥伴有經驗豐富的隊員,也有新加入英文營,毫無上台教學經驗的隊員。第一次出隊的隊員伊始,可能會因為經驗不足,在台上教學容易緊張,無法順利地完成一節課的教學。我們還不知道,當台上的夥伴快撐不下去的時候,我們除了在旁邊乾著急之外,還能通過怎樣的方式,給予協助。慢慢地,當我們逐漸熟悉彼此的教學步調,我們開始學習如何在恰當的時間切入,才能真正給台上的夥伴雪中送炭,而不是打亂主教者的教學節奏。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天下午的主歌教學。那是第一次出隊的夥伴,是第一次面對三十多個孩子主教歌曲的那節課。在這一堂課的教學中,在台下的夥伴用各種方式協助她,或是用舉手提醒的方式告訴主教者可以怎麼做,或是再適當的時機切入,用小遊戲帶動氣氛,或是合作表演小故事,讓孩子們更好地進入狀態。就像一堆沙子原本是鬆散的,但和水泥、石子和水混合后,它比花崗石還要堅韌。我們就像這些東西一樣,團結合作讓我們擁有更大的力量,去面對更多的挑戰。
政治大學 公行三 黄訿雁
一、 前言
曾想過在大學四年裡要做一件讓自己覺得「非常厲害且不後悔」的事情,因此也嘗試了許多新鮮事,當中有許多都是學長姐及朋友給予的建議。而「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也不例外,從大一開始就有學姐強烈建議我加入這個營隊,並且告訴我營隊的特別之處。但我和英文營的緣分卻遲遲未到,英文營的培訓課不是與系上的必修課衝堂就是和其他社團活動撞期,直到大三才有幸加入英文營隊。
政大有各類型的營隊,我為什麼要執著於這個營隊呢?其實一開始是因為我非常喜歡小朋友,而營隊服務對象恰好為國小四到六年級的學生,因此才選擇此營隊。當然對於從未參加過任何英文營隊的我而言,也是一種新的體驗及挑戰。我相信每個營隊或是活動都有其困難度,沒有一件事是可以輕鬆度過,除了你抱著玩樂的心態,因此我便以學習及體驗新事物的心態加入了營隊的培訓課。
正如以上所說,每件事情都有其困難度,在這個營隊中「堅持」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困難。營隊固定會在每星期中抽出兩天的時間進行培訓及會議,身為新生的我們除了做培訓還要向舊生們學習如何寫教案及設計各類教學活動。一次次的教案被駁回修改或重寫對我們都是一種打擊,但無可否認的是每次的打擊都是幫助我們成長及學習的時候,這也是作為我要堅持的理由。
以下將會以各類教學活動帶入營前團隊如何設計、修改及最後在明道國小教學的合作精神以及營後感想與反思。
二、 各類教學活動
對於破冰課程的看法,我一直認為此課程的設計只是要拉近學員及老師的距離。但英文營隊另外一個功能是為了能更迅速的了解小學員的英文程度及對英文的熱誠,以及解除學員對老師的疏離感而設計的課程。雖然我們在營期前有做破冰課的驗收及修改,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發現小學員們過於投入在遊戲中,場面有點不受控制,當下立刻做出應變才把學員們的注意力拉回來。另外,點心歌(可以理解為詞句較短且較容易明白的英文歌)方面,我們除了會教幾個較難的單字之外,還會設計不同的小遊戲來帶動班內的氣氛,讓學生在下午也能提起精神學習英文。從這兩堂課中就能看出學員們對於遊戲是不會抗拒的,而且還非常投入在內,反而是在主歌教唱的時候,班內氣氛表現得枯燥乏味,因此我們在後續也做出了教學形式的調整。
主歌教唱可以說是我在營隊中最大的挑戰了。在營前大家都會被分配到一首主歌,我們要依據主歌撰寫教案,而我被分配到的主歌教案是《Brush a tooth》。一開始我信心滿滿的寫了一個自以為很不錯的教案,還上網查找資料,把一切覺得可用來教學的方法都寫進教案中。但由於教案內容太多,超過一節課的時間,因此在舊生的建議下修改了原教案。在開會討論主歌教案時,舊生們也依據親身經驗給予我們建議,雖然有很多部分自己都覺得寫得還不錯,但是老師及舊生們隨便提問一句,才發現原來那些「很不錯」的部分對於國小生而言可能只是一種負擔,根本就不適用於國小生,頓時我才恍然大悟。然而,自己撰寫的教案不受肯定,心情一定會低落,但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撰寫教案所要注意的細節及設計方式。而且我也非常認同營隊的教學理念,讓學生以猜、聽、說、唱再搭配動作的方式學習,提升學生的英文興趣及信心。
此外,在培訓課時大家都至少有一次的主歌試教的時間,雖然只是試教但是心情還是會很緊張。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第一次試教時,已經把所有動作及教學循序內容都記在腦中了,但是一上場試教時,腦海中一片空白,緊張得快語無倫次了。加上同伴們扮演小學生在班上搗亂,我都無法管控好班上的秩序。
直到營隊正式上場教課時,我簡直就快要大崩潰了,原來同伴們在我試教時所扮演的小學生,對我算是很仁慈了。面對一樣的問題,我在教課時還是很緊張,甚至會因為某學生的提問而耽誤到時間,而且太過於著重在英文句子的解釋,使得班上氣氛也開始低沉了。在此時,幸好有位經驗豐富的學長拉了我一把,很快的又回到理想狀況內。對於第一次的主教課,我顯然表現得不好,因此老師再給我一次主歌教唱的機會。根據前一次的經驗,同伴們給予我的建議是不要以大姐姐的形態而是要以老師的形態教課,並且要表現得更有威嚴一點,不要讓學生覺得我是一位很好欺負的老師。在聽取各意見之後,我准備好上第二次的主教課。雖然這一次沒有緊張的感覺了,但我表現出的威嚴,根本就沒有威嚴可言,學生還可以和我開玩笑,在旁的助教老師(同伴)也快暈倒了。對於我的主歌教唱,我只能告訴自己再接再厲,在下一次的教學中不要再重複一樣的問題。
此次的生活教育主題是「哈利波特變變變」是一門環保課,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基本環保常識、3R及地球暖化危機。對於自己並不擅長的地科科目,在準備及設計教案時簡直就是經歷了千辛萬苦,被駁回的次數比主歌教案還多。直到營期開始前幾天還在修改簡報,我們組內還因為這個教案起了爭執,主要是溝通不良所導致的誤會。之後在進營前一天的生活教育試教時,發現其內容對於台灣國小生而言過於簡單,因此再一次的大修改。為了不讓學生在上這門課時顯得太簡單或太無趣,我們適當的加入了地球暖化的過程、原因、後果、如何防止地球暖化等及國小生可能會不知道的電池回收和藥品回收等,課程中我們除了穿插短劇及問題時間還加入了較有深度的英文單詞(比如:地球暖化Global warming)。
最後,因為我本身對於這門課的表達能力有欠缺,因此由兩位經驗豐富的學長代勞,但後面的環保製作課程還是由我和另一位同伴負責帶領。在環保製作過程中可以看到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及創意,其中有以紙箱做出的扭蛋機、寶特瓶製作的汽車等。
此外,如果下一次還有環保課程,我還想再嘗試一次,讓自己有機會學習表達及克服不擅長的科目。
在培訓期間,為了準備社區活動教案,老師請了文山社大校長及老師前來為我們講課,並且提供意見。據了解明道國小有部分學生是越南新移民第二代,因此我們設計了「神秘傳說」,主要目的在於讓學生主動認識自己父母的家鄉文化。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們主要著重在越南的民間傳說故事,以手工製作漫畫的方式讓學生更能深入記得傳說故事。
營隊期間,因參加社區活動的小學員不多,因此我們與另一個主題,越南新年的「湯姆貓與傑利兔」合併為一班,臨時做微調及修正。最後也成功的以手作DIY的方式讓學生製作出年獸、越南黃花及鯉魚等;另外,三篇越南民間傳說故事也以手繪漫畫的方式呈現出來。
最後,在這堂課中雖然我們是主要準備教案及設計者,但倘若沒有這堂課,我也不會主動去搜索他國文化及民間傳說故事。與其說是要讓學生們學習,倒不如說是讓我們了解更多不同的文化。
三、 結論
在營前一整個學期的準備到八天八夜的營隊中,雖然時間不算長也不短,但卻獲益良多。營隊結束後,讓自己靜下來思考,才發現原來我們不只是傳授知識給國小生,更多的是為自己增加了不少知識及課堂上學不到的溝通模式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等,更重要的一點是了解到什麼是「付出不圖回報」的心態。雖然在離開明道國小時非常的不捨,但是老師曾經告訴我們,我們的到來不是要讓學生傷心,而是要讓學生在未來的某一天還能記得曾經有一群老師帶給他們學習英文的快樂及信心。
「要改變別人首先要先改變自己」,在營隊之後我更相信這一句話了。先不要談論國小生的心態是不是比大人還要敏感,就自己活了二十幾年的經歷而言,如果某人非常不會尊重他人但卻要求大家尊重他,想必不需要我說,大家都應該能猜測到他是否可以得到別人的尊重。相同的,學生也一樣,如果要要求學生好好聽我說話,那首先我也要懂得細心聆聽學生的談話與需求。此外,不能不承認小孩子的心是脆弱的,我們一個小小的動作可能對於我們來說只是小事,甚至不會去多注意,但對於他們而言可能是影響他們一生的事情。有些時候小孩子要的並不是物質上的東西,而是有沒有用心對待他們。
然而,回想起這一學期每個星期兩天的培訓及會議,還有每一次教案的駁回及批評,我是如何堅持下來的?我猜想能讓我堅持的理由除了是要挑戰自我之外,另一個理由是在營隊結束後可以得到的成就感及快樂。
以前我常想大學教會我最深刻的一堂課是在遇到每一個最無助的時候,學會割捨對任何人的依賴心。現在我發現英文營隊結束後教會我最深刻的一堂課是「用心感受他人,以心感動他人」。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四 劉靖陽
壹、前言:找尋「為己存有」的志業與生活方式
當代知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Sartre在其著作《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有著那麼一句話:「生活在沒有人去生活之前是沒有內容的;它的價值恰恰就是你選擇的那種意義。人類需要的是重新找到自己,並且理解到什麼都不能使他掙脫自己。」,這句話影響我至深,也因此在大學生涯後段,我可以說是積極的在找尋像Sartre所言那樣「為己存有」(being-for-itself)的境界。
而「教學」,可以說就是我選擇用以實踐自我存在的意義,不論是平日周末與國中學生一起遨遊於國文世界、自身公民新媒體教材的研發,或是英文營團隊的教學,都是我生命中相當美好的一部分。然而,對於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四學生來說,寒假期間還與學弟妹一同參加營隊似乎不太是一個常態,身邊的朋友也不乏很直接地對我提出這樣的質疑。
究竟為甚麼我會選擇一反常態,把大學最後一年也投入給鄉村英文營的教學呢?當然,英文營團隊一直以來「扶持共好」的組織文化是一項重要的因素,但我想這個團隊廣納不同意見、鼓勵創新的胸襟,是更加吸引我的一部分。從培訓到營地教學,這裡不僅是一個得以讓大學生得以認識自己、提升自己的練功場,更是讓創意教學點子得以實踐發光的園地。基於以上的理由,在大學最後一個寒假,我依然跟著團隊裡的小夥伴們,一同前往明道國小,展開我大學生涯第七次的營隊教學。
貳、給自己一面鏡子:明道國小營隊教學實踐後的反思
在過往六次的梯隊經驗後,我已養成了記載自身教學成長歷程的習慣,這樣習慣讓我如同一面鏡子一般,可以在實踐後重新省思自己,進而得以不斷在教學這條路得以前行成長。因此此次的出對自然也該秉持過去的好習慣,以下部分,將會分成六大點,分別綜理出此次在明道國小的課程教學、班級經營、教學團隊帶領中所觀察到、領會到的感受與成長。
雖說明道國小是位於首都台北市的小學,但因為過往社區周邊的種種因素,故儘管學校的師長們一直都是戮力辦學,但明道國小依舊隨著周圍社區被貼上了標籤。而本以為這樣標籤化的影響不會觸及到認知尚在發展中的孩子們,但在這次的經驗之中,卻發現大社會標籤化的枷鎖,其實多多少少經由影響孩子的原生家庭,進而影響孩子們的小心靈。不論是學習上,孩子展現出的習得無助感,或是如P. Willis在其著作《Learning to labour》敘寫,孩子們因看破學校教育其實難以扭轉其所處的社會境遇,因而出現了裝笨、課堂行為脫序等情形。縱然上述的情況僅在一部分孩子身上出現,但仍不免讓人感到心疼。常常我們會認為學校是弱勢孩子爭取階級翻轉的安樂所,但其實大社會標籤化對其家庭、孩子自身成長的影響,是遠比我們所想像的深遠的。而身為第一線的教學者,我們可能無法急進的扭轉大社會中這樣標籤化的頹勢,但現場的班級經營、個別輔導、教學安排,仍是我們可以讓孩子看見世界光亮的利器。故之後兩點,將聚焦於此做討論。
一般學界在探討自主學習動機如何養成時,基本都會討論到Weiner的歸因論,在歸因論中,Weiner揭示了孩子們對於失敗的歸因,會影響其日後的學習動機的強弱。許多研究也顯示,個人對於失敗的歸因,基本上是在早期受教育階段養成的。綜觀明道國小的孩子,我們可以看出在學校師長長期的努力下,大部分孩子對於挫折是願意承擔挑戰的,但仍有少部分孩子,或許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對學習這件事展現出強烈的習得無助感,對於失敗的歸因,也往往歸咎自己能力不足,而非努力不夠。故此次營隊的班級會議,便特別針對孩子們習得無助感的處理做了深度的討論,像英文營這樣非正規課程內的教育,究竟要如何才能夠鼓勵這些有著強烈習得無助感的孩子重返學習呢?
在討論後,我們認為必須運用我們老師人數多、不受課綱約束沒有進度壓力的優勢,透過「深度的個別輔導與激勵」、「讓多元智能得以展現的教學設計」來讓這些充滿習得無助感的孩子慢慢發覺自己的長處、重拾失落許久的信心。譬如說在英文課程中,我們除了一般課堂重視的讀、寫外,融入了大量的聽、說、唱,透過適合的教學設計、交叉安排、進而設定不同的學習任務,故即便是在學校讀寫為主的英文考試不及格的學生,也有機會透過聽、說的學習方式,達成教師設定的各項學習任務。除了另類英語教學以外,我們也把這樣的分針實踐在社區小學堂、生活教育、班級布置方面,結合歷史人文、自然科學、美術、手工藝等要素,讓不同性向的孩子都有機會在營隊的課程里大顯身手、獲得掌聲。「深度的個別輔導與激勵」、「讓多元智能得以展現的教學設計」兩個方針,雖不敢說真正拉回了英語能力教更不上孩子的英語能力,但在班級氣氛與孩子的反應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分針已經悄悄的種下孩子們自我肯定的種子。
如何處理班上的小皮蛋,或許是許多教學現場第一線的教師頭痛的問題,這也是我這次營隊努力探究的一部分。面對中低年級的小皮蛋,或許可以透過嚴明的規範和訓導,就可達到約束其遵守團體規範的效果。但面對自我意識漸漸高漲的高年級、乃至於已經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用純然訓導的方式真的可以解決嗎?如果放棄訓導的工具,用私下輔導的方式,會是更好的方法嗎?隨著自己經歷的教學與帶班經驗越來越多,發現問題的答案實在不是那麼簡單,純然的訓導如果過於激烈,會侵犯其發展中的自我意識,甚而造成反效果;純然溫和輔導,其又會認為自己已不是小孩子,請不要在用對小孩子摸頭的老套想打發。
而既然純然的輔導和訓導行不動,那是否在處理小皮蛋上會有第三條路呢?在累積了多年經驗,以及培訓時專業的師長引導後,對於今年的明道活動我算是理出了一套處理「小皮蛋」的策略:「將團體規範與個人所享有權利做連結,教導其為自己負責」、「訓輔並用,訓導嚴而不火,輔導帶點幽默來讓學生理解何謂對自己最好」、「觀察其長處,給予其適合且重要的任務,讓其對於班級或團隊產生休戚與共的責任感」、「遇強則強,有做事或學科潛力而尚未開拓的小皮蛋,將其與該領域傑出的同學放一塊,可以有效激發其潛力」。隨著師生的班級信任感與默契漸漸成行,前述幾項策略的效果在後期逐漸浮現,幾位本來讓大家都頭痛的「小皮蛋」,在最後的3天,不僅出乎意料的與「小幫手」合流,甚至組成了到處行俠仗義、幫助同學完成學習任務的「小幫手2.0戰隊」。
或許因為自己小時候也是個小皮蛋,對於小皮蛋的心理以及處境,一直都是「感同身受」。一直以來,我都堅信一件事:「每一個小皮蛋,雖說表面看似教師課堂教學的阻礙,但只要試著能激發其擁有的才華、教導其正確的人生觀,則他的蛻變會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
如前言部分所提過,英文營團隊「關懷共好」的組織文化,一直以來都是吸引我繼續在這裡學習、打拼的重要要素。然而,除了「關懷共好」外,「追求品質」也是英文營團隊一項重要的精神。回首過去兩年擔任教學團隊的leader,發現自己有個地方有待改進,那就是在與隊友共同「追求品質」時過於嚴肅,造成團隊夥伴的壓力。另外,提供給夥伴的幫助以及追求共好的耐心也不夠。因此,在這次的班級會議帶領中,對於第一次進到教學現場,直接面對三十幾位活潑好動的孩子,出現不適應情況的四位夥伴,我以比以外更開放的溝通以及關懷鼓勵的精神,與他們共同討論讓他們的能力與潛力發揮出來的辦法,希望可以藉此讓她們感受到,是整個團隊與她們一起完成在教學現場自我實現。
關於溝通,我牢記德國哲學家J. Habermas提出「理想溝通情境」,在團隊培訓或檢討時盡力去營造出讓大家可以自由敞開表達的溝通情境,把幽默、關懷、鼓勵、共好等要素帶會議現場。並在教學現場遇到問題時,抓住第一時間,於下課召集隊友,一方面鼓勵受挫的夥伴、一方面提供大家可以借鏡的經驗。每天放學後的班級會議結束後,我還需要個別去跟四位夥伴去討論明日的課堂,以協助夥伴們做好萬全的準備,方能因應教學現場的瞬息萬變。在過程中,縱使辛苦,但四位夥伴確實也讓我覺得相當暖心,除了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外,營期中自發性的互相扶持、互相分享的精神更是讓人佩服與感動。在短短八天中,我目睹了四位夥伴從一個初入教學現場的菜鳥,蛻變成為一名師長們私下都誇獎的「大將」,自己也深為他們感到驕傲。猶記得在發表會結束後,有幾位學校的師長向我大力誇獎孩子們的表現,其實在孩子們精彩表現的背後,這些勇於面對挑戰的夥伴們展現出的韌性,也是相當讓人動容呢!
不同於台北市其他的學校,明道國小越南新住民子女的比例是極高的,因此英文營團隊特別在這次社區小學堂的課程設計中,融入了越南傳說故事的元素,讓孩子以口說、漫畫、手工藝等形式,認識越南的傳統文化。在營前培訓實,我們了解到台灣社會過往對於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一直是不太友善的,甚至有嚴重標籤化的情形。因此,有許多夥伴一直相當擔心孩子會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新二代,進而影響其上課的意願。但沒想到試驗後的結果,發現孩子們對於自己的越南血統,非但不會隱藏,反而能夠驕傲的與別人分享,故這次社區小學堂的課程設計,最後也達成了不錯的效果。這說明了明道國小平日在新住民文化教育上的努力確實是令人敬佩的,對於這次社區小學堂課程,與其說我們帶領孩子深度認識了越南的文化,不如說是站在明道師長的基礎上,強化了孩子對於其新二代身分的自信。
其實這類的民族教育,在過往學科至上的教學現場裡,是一直被忽略的,營隊教育因為不受課綱束縛,因此可以自由融入民族教育的元素。但倘若回到正規學期的課程中,要能夠達到多元文化尊重的深化,勢必要透過統整課程的模式,方能達到深化的教學目的,故明道國小師長在這方面的努力,著實是令人敬佩的。另外,在營隊之中,也有幾位原住民同學,相對於新住民子女的開放敞開,他(她)們似乎對自己族群的文化了解與自信上有所欠缺,甚至有不想去上族語課、害怕和同學交流的情形。猶記得在兩年前,和一位高中前輩老師共同舉辦了一場「部落遊學」,那時就有討論到都市原住民第二代這種「失根」的普遍現象。在我們的教育體制積極在部落推動原住民傳統文化的民族教育,以及推動新住民文化民族教育的同時,這群為數不少都市原住民,其實正面臨著如同Fanon在《黑皮膚,白面具》所敘寫「文化認同迷路者」、「看似融入主流民族但卻又不融入」的情況,我想這樣處遇,不僅是政府當局,也是教學現場第一線的老師們必須共同思考的一項嚴肅課題。
參、結語:莫忘初衷-提升自己,成就孩子
展望過去三年半的七次出隊,藉由營後仔細的反思,每一次出都有讓自身在教學方面得以提升的經驗。不同地方、年齡層的班級,所呈現的境況與問題都是大不相同。隨著營隊教學經驗越來越豐富,面對班級中發生的各項情況,我也越來越能理性的給予適當的處理。當然,在過程中挫折總是有的,但就如聖經裡所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面對每一次的挫折,我已越來越習慣把它看作成長的必經之路。
面對像英文營這樣的教育營隊,不乏有人批評是一種對弱勢孩子的消費,但在這三年半中英文營透過嚴密的培訓與學習社群設計,讓我了解到如果要想真正成為一名稱職的「助人工作者」,則必須有自主學習的習慣,在事前做更多的準備、事後做更深的反思。在這次明道的營期中,我也很慶幸因為有過去三年養成的好習慣,讓我得以有能力去帶領教學團隊成就孩子,成功地讓孩子在八天的學習中可以擺脫習得無助感、進而找到自己的價值。
小時候奶奶一句「為社會盡心盡力」,讓我踏上了教學這條道路,而英文營三年半的扎實訓練,練就了我得以有能力運用教學的知能,來較為周全的成就孩子。覺得自己特別幸運,能在大學找到一條真正喜歡的道路,並且透過扎實的訓練培養出了自我充實的好習慣。期許未來的自己,能夠莫忘立定志向後這三年半的訓練,以及最初踏上這條路的初衷,盡一生最精華時光之力量,為教育奉獻。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博二 林育民
一、 前言
這一次英文營的服務地點,是同樣位於北市文山區的明道國小。在明道國小旁邊,有著興建中的「興隆公宅」。除此之外,還有木柵公園。自然景觀及人文地景相當豐富。
和之前苗栗南河國小不同的地方是:明道國小是一所正規的小學。學校的日常作息相當固定。而從人數上來看,一班的學生也有20多位。這是英文營團隊首次進到這樣的正規小學服務。在當中既有挑戰,也有成長。
※從明道國小的教室走廊看出去,一眼就能看見興建中的「興隆公宅」
二、 教學:行政事務的溝通、領導技巧
由於是具有一定規模的正規小學,所以在營隊期間的學生事務,比如上學和放學、午飯、打掃等,都需要跟學校搭配。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學生們在放學之後,通常會參加課輔班及安親班。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有疏失的話,不僅學校,安親班老師跟家長都會非常緊張。為了確定時間的銜接,我和隊員們時常在班級導師、教務處之間來回穿梭。
午餐也是一大挑戰。到底學生們要回到原來的班級用餐,還是要留在英文營的教室用餐呢?在儘量不造成學校困擾的原則下,我跟英文營的隊員們分別前往各班,和班級導師們瞭解情況。
除了行政事務的溝通以外,在這一次的服務當中,我在班級教學的領導技巧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突破。之前參加英文營的時候,每當看到教學上有能夠即時補強的地方,王瑞琦老師都會以舉手發問的方式,提醒在台上的主導教學的同學們。這一次在課堂上,我也試著跟王老師一樣,以舉手提問支援台上的同學。看見在這樣的方式下,台上的同學們逐漸抓穩教學的節奏,然後順利地教完一堂課,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另外,這樣的舉手提醒也帶起了同學間的團隊感。每當看到在台上教的同學陷入困難的時候,台下的同學就會舉手。全部的志工教師團結在一起。這不是一個人教一班,而是我們全部人一起合力,把整個班級的教學帶起來。
最後,在教學領導技巧方面,雖然以前看過很多次王老師的教學,知道可以透過用手敲黑板的方式,發出聲音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能夠跟著教師一起練習單字,可是自己教學的時候,並不算很能掌握這樣充滿力道的方式。這一次上台教學,終於在這方面有了突破。一開始用手敲黑板時,還有一點猶豫。但在看到學生被吸引住之後,就繼續敲下去。這讓那一個複習單字的環節變得相當流暢。事後回想起來,還覺得自己竟然能夠做到這樣,實在很有成就感。
※一起合力完成英文歌曲表演的師生們,在台上開心地合照
三、 社區:靈活與創新
在英文營的社區探險當中,我和同學們一起帶領「走走逛逛探險趣」的教學。我們的第一堂課,是帶著學生們走訪鄰近學校的安康社區。之後,再回到教室當中分享路途見聞。沒想到在步行的過程中,學生們除了講述各種趣事之外,竟然還提到了社區當中吸毒者的傳聞。
※第一天的外出走訪回來後,學生與志工教師們一起整理路上看到的社區地景
這對協助社區探險教學的同學來說,可說是一件相當令人震驚的事。沒想到毒品離班上的學生這麼近!在教學會議上,我們把這件事情提了出來,並接著修改生活教育的內容。原本生活教育當中,就安排了毒品問題的教學。但在當時的設想中,學生和毒品的距離是遠的。因此在接下來的調整中,我們更加強調「不能把毒品當有趣」。教學時的口吻,以及投影片的資訊跟照片,都朝嚴肅戒懼的方向調整。這是第一次社區探險活動和生活教育課程發生互動。而在生活教育課程結束後,負責毒品問題教學的同學表示,台下的學生們也確實認知到了毒品的可怕。
除了與生活教育互動之外,這次的社區探險課程,在成果發表上也有創新。在教學會議中,王瑞琦老師提出了一個相當有趣的想法:「你們帶學生到萃湖去,看到萃湖那個樣子,都能夠改變,那麼旁邊的社區呢?是不是想一個辦法,帶著學生去思考,想一想社區未來的樣子?」討論到最後,我們設計了一套「故事接龍」的遊戲規則,來帶領學生們發揮想像力。出人意外的是,在活動的過程中,把學生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拉回來的機制,一次也沒派上用場。七位參加活動的學生,很順利地將故事接下去,並創造了一個連結萃湖、文山社區大學、安康社區的驚喜情節─
「蛋黃哥用走得很慢的腳步,阻止人們往湖裡丟垃圾。蛋黃哥去找文山社區大學解決亂丟垃圾的人的方法。文山社區大學把那些公園裡的醉漢、安康社區的人找來,跟著社工一起清垃圾。」
※除了桌遊外,還有故事接龍:究竟來到萃湖的蛋黃哥,會遇上哪些奇妙和驚險的事情呢?
四、 結語
參與這一次英文營的志工服務,在教學技巧和社區探險上都獲得了成長。我想,和我一起投入服務的同學們,一定也有自己突破的地方。這些突破,都是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感動。希望這些感動,在未來的志工服務當中能夠延續下去,感動更多的人。
※為寒假休業式的表演準備:班上的學生和老師們一起排練上台發表的隊形。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碩一 王鴻陞
雖為研究生,好像經驗豐富,但其實我參加營隊的次數屈指可數,更別說有過帶營隊的經驗,這次參與明道國小的英文品格營,對我而言就像冒險故事一般,在一連串的偶然下與夥伴們一起踏上未知的路程。初次接觸目前服務的團隊,發覺這個團隊的願景與運作方式有其獨樹一幟的風格,採用合議制的共識決,而非一般的上下領導關係,羈絆更強、開創性更多、願景也更大,同時這裡的的確確是一個貢獻社會一己之力的服務性團隊,而非玩票性質。
作為一個研究生,若比其他人有更多的體悟的話,那無疑是對時間的緊迫性感到無比的珍惜,同時還有對知識的尊重,團隊的夥伴們年紀雖輕,但一個個在團隊裡磨磨練許久,擁有許多豐富的教學經驗。在這裡,清楚的感受到我如同剛辦遊戲帳號的新手玩家,完全沒有任何的經驗值,而團隊的其他夥伴就像新手村的NPC人物,開啟一個又一個的新手村訓練副本(營隊培訓課程),熱心地分享關於如何帶領營隊的知識、技巧及注意事項,這些經驗值的差距正是我這種新手玩家所缺乏的戰鬥經驗。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一些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熱情」與「溝通」,由衷感謝並佩服我的夥伴們。
不過,營隊的培訓課程終究只是新手村的練習副本,並不能與實際到營地的魔王副本相提並論,培訓課程時我負責了三門課的教案設計,分別是主歌《The child in the mirror》、環保課程的《神奇的惡魔果實》及社區課程《怪獸來了》。老實說到了營地現場,碰到天使與惡魔並存的小魔王們,原本的準備就像是笑話一般全部推掉重來,試煉場的考驗是營隊成員的臨場反應和平時在新手村的準備,學員們的反應是非常的真實也非常的殘酷,喜歡就是喜歡、冷場就是冷場,一點都沒有在跟我們客氣。如何在短時間內吸引學員們的注意力便是一門硬功夫,不僅切入的主題要有趣、敘事的節奏要詼諧幽默,還要準備一定程度的知識內容以抓住較早慧學員的好奇心,同時還要引導學員的思考能力。無疑,問答的方式是比較適合讓學員們發揮他們的想像力並從中領悟學習的樂趣,跳脫硬梆梆的板書教學,由學員們來擔綱教室裡的主角,他們可以創造歌曲的動作、他們可以分享曾學過的環保知識,甚至他們還會講述社區裡的大小故事。其實他們甚麼都知道,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表現的舞台,而我的工作就是要引導他們發光發熱如此而已。
8天的營隊生活,給予我最大的刺激無疑是在小組的互動當中,沒有講台、沒有教室,就在校園的角落我向他們發起對話的邀請,在近距離對話的過程,我才確實的了解到小組學員的真實樣貌,他們在性格上的差異以及長短處的不同。在小組教學過程中,學員A是全班的頭痛人物,因此其他的學員會比較排斥與學員A互動,而學員A的性格又是極為的活潑,以至於他時常會與其他人引發爭執,儘管他大部分時候是無心的粗魯舉動,卻也引發負面循環變成班上的標籤人物。他的種種引發我不斷的思考,作為一個老師,我無疑是比較失敗的那種,儘管我在小組教學中及時阻止其他同學對他的言語霸凌,用身教與言教教導他們不應排斥或歧視他人,尊重自己要先從尊重他人做起,也想讓學員A了解到我並沒有忽視他,而是將他與其他人一視同仁地對待。
但到了歌曲衝刺的時候,我能力的缺乏浮上檯面,我抓不住所有的學員,我更激發不了學員A對學習的熱情,輾轉之下便把學員A轉交給老師指導,其實我的心裡是很掙扎,且面對學員A時,好像是我背叛了他、背棄我們之間的約定。我的耐心還是不夠、對學員的關注還是不足,甚至沒有按照學員的能力進行適當的調配,以至於在背歌、唱歌的部分,學員的表現並沒有如我預期的一般,這是我在教學節奏上的配置錯誤,以至於英文弱勢的學生並沒有在營隊中激起學習的樂趣。寫下這些是要告訴自己要以此深以為戒,學員們需要的是更細膩地觀察與更有耐心地對待,信任的建立是無比地艱辛,不到萬不得已,不應放棄每一位學員,他們的要求就是被平等地對待。
2017/7/8 – 2017/7/18
洪儷庭 心理學系二年級......................................................................................................1
黃訿雁 公共行政學系三年級..............................................................................................4
劉靖陽 地政學系四年級......................................................................................................8
鄭佳滿(跨梯次) 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二年級..............................................................13
王元蓁(跨梯次) 公共行政學系二年級............................................................................17
傅馨慧(跨梯次) 統計學系三年級.....................................................................................21
洪儷庭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三年級
前言
在剛上大學時,我列了一張大學四年必做的清單,其中一項就是跨出舒適圈、體驗不同的生活,但是隨著大學生活過得太過安逸,我失去了挑戰不同生活的動力,所以當我偶然在學校信箱中看見有關英文營的相關資訊,我的內心蠢蠢欲動,經過一學期的思考,終於在大二下學期跨出了第一步,去參加英文營的成果發表會,在成果發表會上看見同學們侃侃而談的發表他們的經驗,讓我深深感受到參加英文營能夠學習到很多的東西,例如:如何與學生有良好的互動、在台中發表的自信心和團隊合作等,當然我也明白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挑戰,最後經過多重考慮下我決定加入英文營,希望自己能夠在營隊中得到很多收穫。
營前培訓
暑假正式出隊前的這些日子,英文營每週四都有特別準備培訓課程:認識自己&情緒調節的工作訪、班級經營、社區探險活動設計、撰寫教案教學、試教等。在眾多培訓課中,讓我倍感害怕的就是「試教」。對於英文教學毫無經驗的我,每到要上台試教時,我都會感到超級緊張,因為我不知道該如何與台下的人同學互動,遇到夥伴們在台下扮演當地學生可能會有的冷漠表現時,我都會不知所措,進而忘記我所準備的課程。在每次的試教結束後,夥伴們都會給予回饋,他們的回饋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我認為這些都是我要努力的目標,我也會針對他們的回饋進行修改調整。印象特別深刻的第一次試教後回饋是我在台上缺乏自信心,我聽到時我心裡第一個想法是那我該怎麼辦?我不知道自信心該如何訓練增加,但是後來老師還有團隊中的夥伴們都有教我一些小技巧來增加我的信心,我也在多次的試教中,逐漸地調整自己,也找到一點點屬於我自己的方法。
營期八天
「河南民權彭家庄彭庄小學」是我們這次的營地,距離我們居住的地方只有五分鐘左右的路程,剛到營地時,教室尚未整修完成,需要等到開營的前一天才會完工。營地最讓我驚訝的地方是廁所,廁所是我前所未見的旱廁,沒有沖水設備、沒有隔間,廁所即是我需要克服的第一個困難。第一天報到時,有許多學生的資訊都與報名表上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在前一天晚上老師就有事先告知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但是實際碰到的時候還是有一些小混亂,但是老師也在短時間之內將整個分班重新調整,順利開營。從前面兩件事就讓我意識到即使準備的在完善,到了當地還是有許多的突發狀況,臨機應變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相較於學長姐們所說的學生社課態度冷漠,我們班(小班)的學生屬於活潑型的,上課時願意和我們互動,學習表現也很認真,都願意大聲地和我們一起唱歌做動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與學生的互動是我增加自信心的來源,尤其是當地天氣炎熱,學校的空調又故障時,學生們還願意在台下認真抄寫筆記、大聲地唱歌、將動作做到最大,還有以可愛的微笑面對你,都會讓台上的我覺得很有成就感,也給了我力量要將他們教好。
分組練習是依據我們觀察學生們在營期前幾天的學習情況,還有下課時的玩伴等,將他們進行分組。在固定分組的練習時,我所採取的方法是先帶他們將今天所教的歌曲練習兩遍,程度較好的學生讓他們再組成一個小組在旁邊練習試著將歌曲背熟,而我則是帶著程度較不好的學生練習,因為他們還不太能識字,所以我請他們看著我的嘴型一起練習。在練習時間結束之前,我會讓他們所有人一起再唱一次歌曲,這樣的分組練習方式有時會疏忽了程度較好的同學,還是有需改善之處。在營期的最後一天有尋寶的活動,而線索單是團隊需要一同背唱一首歌曲才能獲得,在我們這組會有同學向我反應程度不好會連累他們,所以我就會利用共同練習的時間告訴他們要互相幫助,而下課時間我也會主動去找這幾位同學練習,最後他們也一起完成了三首歌。在最後兩天的衝刺期,我鼓勵學生來找我們背唱歌曲換造型貼紙,但是學生們都不會主動找我們背唱歌曲,於是就換我去找學生,學生們看見有同學拿到貼紙後也很積極的開始練習,其中有一位學生讓我很感動,他原本在小組練習是會搗蛋的學生,但在最後的衝刺期,他很認真的想要把歌曲背熟,所以在下課時間不斷的練習,即使最後只背了一首歌,他的精神讓我很感動也值得我去學習。
最後一天的成果發表會,台上的學生們把他們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家人看,台下的家長也以熱情的掌聲回饋。靜態展覽的部分,從作品的製作、展覽間的佈置、以及小小導覽員,都是由學生們來主導、老師從旁協助。在小小導覽員的部分,儘管是小班的學生也都能熱情地向家長展示他們的作品。當我在台下看著學生們大聲地唱著前幾天所學的歌曲,心中充滿成就感,原來當老師看見自己的學生在台上表演就是這種心情。
反思
營期八天加上當地至培訓兩天,讓我收穫良多,其中在培訓時的世界咖啡館還有與當地長者的訪談是我覺得最有趣的部分,關於當地長者的訪談讓我們得知了當地的許多風俗民情,例如民權產花生、葡萄還有許多桐樹,當地長者的嫁娶儀式、風俗民情,我記得長者說當時他們的聘金是「三轉一響帶沙發」,分別是自行車、手錶、縫紉機、音響和沙發,這些都是當地人才會了解的事,真的很開心這次有機會能夠知道這麼多農村風情。
在英文營中的社區探索,由於兩岸習俗風情的差異,導致我們所撰寫的教案大改了三次。培訓課程時得知河南是大棚種植地,於是和隊員討論過後決定要和學生們探討有關大棚的經濟作物和實地參訪大棚,但在正式出隊前的培訓課,老師提出這個教案有諸多不可行的地方,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大棚距離學校太遠,該如何帶領學生到大棚參訪?於是我們決定到當地後在因應實際狀況進行修改,到了河南,當地志工培訓的前一晚,我們在旅館討論社區教案,經過人員重新分配,我所屬的小組主題為了解當地合作社,由於對當地合作社的運作狀況不清楚,於是決定隔日詢問當地志工,經過了一連串的訪問,發現這個問題不太適合學生,最終是以女生懷孕生子等習俗探討為主題。經過這一連串的改寫,我發現許多的創意構思是在不同人的激盪中所產生,在設計最終教案時,當地志工分享了很多的當地習俗,也提供了設計建議,讓我們能有更多到想法。這次的教案也讓我發現自己原來也能這麼快的和夥伴們一起設計一個從無到有的教案。其實不只社區教案,我們的生活教育教案也因為當地的情況有了大幅度的更改,生活教育也因為受到學生年齡差異過大也有不同的應變方式,這都帶給我全新的經驗,增加我的能力。
參加英文營讓我第一次體驗農村生活,也深刻地體悟兩岸生活、民俗上有許多的差異,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帶給了我全新的視野來看世界,這一次我走出舒適圈,跳出框架去思考事情,我不在因為害怕而不願嘗試,我努力的改變自己、增加自己的能力。在英文營這個團隊裡,大家團結合作、互相幫忙,有問題都能提出一起想辦法解決,讓我更了解團隊的意義。在這個團體中我找回了自信心,從在台上一點自信心都沒有的我到在營隊期間能夠開心的和台下學生互動,在團隊中也增強了我對事情的應變能力,在團隊中我學習到更多的是與他人溝通的能力,這些都是從老師和學長姐夥伴身上所學習到的。在英文營中,付出了很多的第一次,也因為是第一次的出團,所以有很多事情還是有準備不夠完善的地方,若有下次機會,希望自己能夠做得更好。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是個可以挑戰自我、了解兩岸差異,同時又能幫助農村留守兒童的營隊!若要我選出暑假最有意義的一件事,那就是參加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最終,希望自己的一點付出,能夠讓燃起當地學生學習的興趣。
黃訿雁
國立政治大學行政學系三年級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名言是我父母經常對我們四兄弟姐妹提起,並激勵我們的話語。在上學期曾參加過「明道國小冬令英文品格營」,經歷過無數挫敗及失敗後,這學期開始我不忘上次因沒考慮周到而導致連連不斷的「錯誤」,延續新的一段旅程。從哪裡跌倒,就該從哪裡站起來!這一次我同樣是選擇了「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營隊」,不同的是我們這次分成3個梯次,地點都是在中國,而我服務的地方正是中國河南民權彭家莊。
這一次的「旅程」不光開闊了我的視野,從而也讓我對中國這個國家改觀了。此外,在當地11天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事情也出乎我預料。如何與當地志工合作與配合、讓全班同學從鴉雀無聲到無所不談、團隊各種意見不合至最後迎刃而解等種種問題,像是上天給我們大家的試煉。然而在過程中當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都是要費盡心思,想破腦袋去執行。雖然我們所遇見的每件事情都有它的困難點,但這也是我們必須去面對的事情。
正如以上所說,要從失敗中吸取經驗,要在同一個地方站起來,最為重要的莫過於自己的心態最重要。沒有一個「好」的心態,在事情還沒開始,就會先被自己的怨氣給吞噬掉,什麼事情也都會做不好;反之,雖然保持著好心態不代表就會成功,但至少自己是可以理性思考,不會被左右阻擾以至於讓自己後悔。
接下來,將會以各類教學活動帶入營前團隊如何設計、規劃、修改及最後在彭家莊與志工們的合作精神、這學期對於營隊的心情以及營後感想與反思。
破冰課程的設計除了能拉近學員及老師的距離,還能迅速瞭解學員的英文程度及他們對英文是否有排斥。但破冰課程也是我在當地第一個面臨的挑戰,我們此次「絕地求生」(大班)報名者多為國中生(12歲至14歲)。在第一天混亂的早晨,還來不及開會討論便要進入第一堂課—破冰課。但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即使在營前有充分的準備,我們誰也沒料到學員年級比我們想像中還大幾級,自然在營前準備給國小四至五年級的破冰課也要泡湯了!但正是因為這堂課,讓我們瞭解到國中生比較羞澀,不敢和異性同學靠得太近,比如有些遊戲是需要大家一起牽手的時候,老師們就要將男女學員分開為兩組或四組,遊戲才能順利進行。因此,在帶領點心歌時,我們就依據男女學員分開的情況下,設計各種不同適合國中生的遊戲且可以帶動班內的氣氛,以至於在主歌教唱的時候不會一片死氣沉沉的感覺。
另外,不知是否教育方式與文化的不同或是氣候的關係,當地學員與臺北學生的差異是「絕地求生」班相對安靜許多,即便是帶著他們一起玩遊戲,也有許多同學不敢放聲大笑,表現得非常拘謹直到後幾天才開始看見學員們真誠的笑容。
以往主歌教學都是我最害怕的一環,也是我遇到最多挫敗的一堂課。在上次的冬令營,我教了兩堂主歌課,結果那兩堂課除了在自己的緊張下進行教學,還無法管控好班上秩序,一度陷入混亂,腦袋空白。曾告訴自己要再接再厲,一直期望著下一次的教學中可以改進,希望這一切的「問題」都不要再重複。此次,也是我大學中的最後一次可以在英文營教學,而且還來到那麼遙遠的地方教課,絕對不允許自己的「感覺」影響自己,而錯過了一直期待著、難得的機會。在營前大家都會被分配到一首主歌,而我恰好被分配到和冬令營一樣的題目—《Brush a tooth》。一開始我非常害怕,很怕自己的教案會不受肯定,很怕自己身為舊生還比新生不如,但與其一個人瞎擔心,還不如趕快撰寫教案。很快的我利用之前的檔案做了修改,並且讓隊友們提出意見與建議,好讓自己可以積極的度過這學期。但是往往「想像」會比「現實」完美!在試教的過程中因為與團隊出現溝通不良及資訊接收不對稱的問題,造成我們有很大的誤會。當時,還因為家裡出現一些狀況,讓我在那期間,一度陷入絕望,還曾想過一走了之,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無論與隊友有任何不開心的事情,我們依然還是一個團隊,我們依然要以理性的狀態對待大家。
直到我們一梯次所有隊員確定好各教學課程及負責人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們每人至少要負責3首主歌。在正式上場教課的前一天晚上,除了政大隊友幫忙驗收,我們的合作夥伴也給我極大的鼓勵。雖然一直告訴自己要淡定,但是當天早上我依然很緊張,很擔心。但不知什麼原因,在開始教學時,我完全不緊張,很自然的讓學生以猜、聽、說、唱再搭配動作的方式學習,而且當地學員也非常配合我的教學,與第一天破冰課的狀況完全不同。往後的《That Child In The Mirror》和《Stranger Danger》的教學讓我越來越有勁,教學也越來越有信心了,而整個教室的氣氛也跟著老師們動起來了,開始有人願意舉手給意見,慢慢地越來越多學員願意主動在下課時給我們提建議。
然而,營隊中的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只是當地的學員比較可以接受我的教學風格,我知道如果這次是一批不受控的學生,我應該不會如此順利。但我知道根據上次的教訓做改進,我確實有進步,只是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學習與改進。有了此次的鼓勵,我相信以後會更好!
於彭家莊的生活教育教學,我和另一位隊員主要負責的是環保課。和其他教學一樣,我們在營前就開始準備這堂課,主題為「哈利波特變變變」,也設計了環保手作課程,提供他們利用下課時間製作手工藝品。但是因為當地設備不齊全,無法提供投影幕,我們便臨時改變計劃,使用板書及說故事的方式呈現這堂課程。且在課程前一天晚上,我們將課程做了一個大修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地球暖化危機;二、當地垃圾問題。讓學員們可以通過這門課瞭解基本環保常識、3R及地球暖化危機,從而可以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再來,我們以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員們自動提出改善彭家莊的垃圾問題,提升學員們的環保意識,讓「環保」從「家裡」做起!
然而,那麼多生活教育課程可以選擇,我這一次卻自告奮勇主動選了自己最不擅長的地科科目。原因是在經歷過冬令營無數次的教案被駁回及以失敗告終後,我想為自己爭取機會,證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而這一次最大的難點是由於大小班年齡差距太大,合班上課只能兼顧到其中一班。在講述「地球暖化危機」時,因程度較深,顯然大班同學比較活躍;「問題引導」時,小班同學的建議比較多,回答率也較多。雖然隊友及志工老師們都覺得很棒了,但因無法兼顧兩班回答率,也對自己結尾的部分也不太滿意,所以如果再有類似機會,絕不放過!
在瞭解過兩班狀況後,我們在隔一天的零食大作戰,採取了分班制,而大班也在這回合中活躍許多。
營前整學期的準備到十天十夜的營期,中間雖然發生了許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我相信這就是我人生中要歷練的其中一部分。這趟「旅程」,讓我遇到挫敗、困難,也讓我找到自己,獲得快樂!曾經認為自己一無所用,任何事情都做不好,但在這個地方—彭家莊,孩子們給我的回應卻是給我此次最大的鼓勵,最大的信心!營隊結束後,我都會給自己一個人靜下來思考的時間,這一次我沉思很久之後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心態」。這學期中,每每我懷著好心情時,事情多半會成功且順利。同樣的,我相信大家在彭家莊期間一定會有遇到的困難之處,但只要不消極,大家一起合理解決問題,我不信十個腦袋想不出一個解決方法,這靠的就是大家的合作精神及團隊精神!
我曾經說過「要改變別人首先要先改變自己」,在此次營隊中我終於體驗到了,但我是被改變的那一位。營隊期間,其中有一位是來自香港的志工老師。在這期間,她也一直鼓勵我要對自己有信心,當我有困難、煩惱,想不到點子時,還一步步帶領我思考,是一位非常有耐心的朋友!而且我們在一次談話的過程中,她還讓我瞭解到只要不是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有「夢」就要勇敢去追!讓我在那之後,認真尋找屬於自己的「夢」。
此外,在上文有提到「失敗乃成功之母」,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是一個讓我跌倒的地方,也是讓我重新站起來的地方!最後一次在大學參加的營隊,沒想到給我上了一堂「人生」課程,除了學習到英文營的一切事物、團隊合作精神、兩岸文化與環境的差異之外,我最深刻的反思是只要是對的事情就要「堅持下去,不要放棄」,而且得「用心對待每一個人」。
劉靖陽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四年級.
壹、前言:四年淬鍊,採花釀蜜
英國哲學家培根對於做學問曾有這麼一句名言:「我們不應該像螞蟻,單只囤積;也不可像蜘蛛,只從肚中抽絲;我們應該像蜜蜂,既採集花粉蜜汁,又進行加工。」;用更直白的話來說,就是做學問不僅要勤勉的蒐集知識,更得透過實作與反思,將學習到的知識加以內化,淬鍊成為生命可以永續利用的能量。
對於教育專業知識的探究,我也一直秉持著這樣的原則,故在大學四年,我除了平日對於教育理論與文獻的學習外,更努力地透過英文營、特殊兒童輔導專案、假日國文班等機會進行實作。除此之外,我也重視實作後的反思,希望的就是可以如蜜蜂一般,將所學知識內化成自身職涯與生命可以永續使用的能量。
而在上述的實作機會之中,英文品格營教學團隊可以說是大學時代給我最多磨練平台了。在英文營中,除了教育專業能力的精進外,包括團隊帶領、問題解決、衝突化解等,都是我在這四年受益良多部分。時光也是匆匆一去不復返,轉眼已經到了要與英文營告別的時候了,此篇文章也很確定是我大學最後一篇營隊心得。離別縱然不捨,但比起感傷,我更希望可以留下些正面能量的東西。
故此篇心得將會是實用導向,主要將聚焦在教學現場常見的「習得無助感」學生,透過此次民權梯次的教學,總結個人四年在團隊中學習並發展出的「習得無助感」處理方針。
貳、為孩子點燃心中的一盞燈:如何鼓舞「習得無助感」學生
還記得那年大一,第一次進到中國農村,我在教育前輩的帶領下開啟了我四年的英文營生涯。然而,假若只是擁有第一次經驗的感動與熱情,不足以讓我一待就是整個大學生涯。對我而言,更加打動我心的,是瑞琦老師當初設計英文營的初衷:幫助中國農村弱勢的孩子建立學習自信,並在營隊裡找到生命寶藏。
確實,四年八次營隊帶班經驗下來,不論是台灣還是中國大陸,教育資源相對缺乏的區域成長的孩子,往往許多伴隨著強烈的「習得無助感」。這樣的「習得無助感」不僅僅是讓孩子懼怕學業,更常常遷移到生命中,讓孩子面對人生的挑戰時容易自卑退縮。故瑞琦老師創辦英文營的初衷,確實抓到了點上,這也是為何我一直願意花費大量時間在營隊上的重要原因。很感謝瑞琦老師在這四年中一路上給我的教導,也給我自由的空間嘗試,讓我可以發展許多不同的課程教學策略。
而此次的河南民權梯次,我給自己的期許,便是這幾次下來累積的經驗作一次統合性的嘗試,不僅是給自己的英文營生涯畫下一個好的句點,更一本營隊成就每位孩子的初衷。以下,針對如何鼓舞「習得無助感」學生,我整理了六項方針,此六項方針也用在這次民權梯次初中生為主的大班,達到了不錯的成效。
習得無助感的形成,主要的原因乃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質量兼具的成功經驗,也在學習過程裡缺乏被理解與認同。我們教學團隊的老師們除了上課與學生互動外,下課也會去與學生聊天,了解學生的背景與學習情況。在此次民權梯次中,學生告訴我們,學校的教育是比較權威式且應試導向的,他們也向我們表達了自己在英文學習上是有很大的恐懼與不自信的。這樣的心理狀況在班上頗為普遍,確實也影響了教學現場學生學習的成效,如何跨過這道坎,便是我們教師團隊需要探索的問題。
正所謂對症下藥,我們的方針,乃是透過開放安全的師生互動情境,來增進對學生的了解。並且在深度了解中,看到學生的長才與學習模式,進而利用我們對學生的看見,替學生製造成功的經驗,最後利用人本學派的論點,以無條件的正向鼓勵替學生將成功經驗強調,轉化為之後營期或生命中面對挑戰的生命能量。在這樣的策略之下,我們著實看見這些大孩子的改變,從一開始的怯於挑戰,到後面幾天準備發表會時的積極主動。面對被習得無助感包圍的孩子,或許我們要先做的,不是急切的診斷她學習遇到的障礙,而是多點看見、多點鼓勵。
在英文營的課程中,我們極度重視融入多元智能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因為我們了解,每個孩子思考型不同、優勢智能也大不相同。故要培養孩子正向的學習態度與人生觀,就必須要思索讓孩子的多元智能可以在課程裡發光。譬如我們以language art為主軸的英語教學,不同於一般學校教育的英文課程,除了讀、寫外,融入了大量的聽、說、唱,透過適合的教學設計、交叉安排、進而設定不同的學習任務,故即便是在學校讀寫為主的英文考試不及格的學校,也有機會透過聽、說的學習方式,達成教師設定的各項學習任務。
另外,在社區、生活教育、班級布置方面,我們也試著融入歷史人文、自然科學、美術、手工藝等要素,讓不同性向的孩子都有機會在營隊的課程里大顯身手、獲得掌聲。八天短短的營期,要做到知識與技能上的大幅提升,我想不一定是可行的。但我想這樣融入多元智能的課程設計與教學的營隊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在知識,而是希望可以悄悄的種下孩子們自我肯定的種子。
英文營的教學模式,之所以可以在九年以來受人推崇,乃是因為瑞琦老師培訓的「language art教學法」不同於一般傳統單向授課式的教學,其帶有建構論的色彩,強調孩子在多元智能實作的過程裡,可以感受語言的美,並且建構出長久帶著走了英文知識與自信。然而,這次在民權梯次,我們的教師團隊的夥伴一開始卻遇到了學生無法適應「language art教學法」的情形,經過教學團隊的討論,我們認為學生不適應的主因,乃是長久以來的「習得無助感」造成。在課堂之中,學生往往因為強烈的「習得無助感」,讓它們往往認為自己沒有能力猜、沒有創意可以發想。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擬定出了「鷹架、鷹架、邁向成功經驗」的策略,策略形成之原因,乃是建構論雖強調學生在做中學中自主建構知識,但也強調教師給予學生所需提問鷹架的過程。我們認為孩子們面臨的問題,並非能力不足,主要是心理障礙影響,故協助孩子在「language art教學法」創造成功經驗乃成為我們的第一要務。我們期許自己能讓孩子破除「習得無助感」阻礙腦袋建構知識的高牆,也希望透過這樣的過程,給予他們一些生命重要的能量。這個策略最後極為成功,雖說孩子們改變並非一夜之間,但純真的他們,確確實實的用後續課堂的反應與成功發表的表現,給了我們教學團隊很大的激勵。這次教學法診斷的過程,也帶給我們相當珍貴的實務經驗探索。
要想真正協助弱勢、習得無助感強烈的孩子,除了透過教學創新、班級經營等整體性模式外,更要著重個別化的學習輔導,如此方可真正診斷出每個孩子面臨的學習問題,甚或是生命的疑惑。然此種策略固然受推崇,但其需要大量人力,也需要有系統的方法,對於一般學校的教師而言較難實行。英文營教學團隊相對於學校教師而言,有著協同教學、教師人數多優勢,故在我們的課表設計之中,每日都排入了個別化學習輔導的環節。透過分組教學的實施與實施後的紀錄與診斷,教學團隊細緻的紀錄了每個孩子的情況,並且共同擬定了協助個別孩子的策略。另外,除了在分組內給予不同孩子不同的學習處方外,我們以希望在小組實行品格教育,故也鼓勵互助合作,透過小老師、小戰隊的形式,讓孩子在小組裡除了接受老師的協助外,亦可同儕間互相幫忙、追求更上層樓的突破。我想,這樣的分組教學,是英文營長期以來處理習得無助感極為重要的策略,雖說進到學校後可能會不容易依照原樣實施,但仍希望將這樣的精神,融入之後就業後的教學現場。
在教學現場有著那麼一句老話:「搞好班級經營,就等於在教育上搞好了一半」,然而,對於英文營大班的老師而言,面對的是一群位於狂飆期的青少年,羞澀、疑惑、彆扭、易怒等情緒常常充斥的他們,那究竟要如何透過班級經營搞好教育呢?或許我們可以從教育心理學的理論下手,根據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論,青少年在此時期主要在追尋個人的方向,也在尋求群體的歸屬感。故英文營的班級經營方針,乃由此出發,引用社群主義強調個人與群體之間的聯繫,型塑團體認同感的策略。透過「貫徹團體共同規約與目標」、「擬定班級口號與共同趣味的儀式」、「營造班級和諧、共好的文化」、「創造學生在班級事務中自我實現的機會」四大方針,希望引領此時期容易迷茫的學生,可以在班級文化的引領下,找尋到自我的方向,並且培養出互助共好的長久品格。而這次的民權梯次,我們也藉由這樣班級經營策略,成功了打開這群孩子的心門。因為感受到班級的環境是友善互助的,學生開始會主動反映問題並且協助老師,一開始因為習得無助感帶來的彆扭、疑惑、羞澀,也漸漸在營期中後期被轉化。自然,轉化的結果,是學生們成功的在營期後段學習上的自我突破。
英文營團隊「關懷共好」的組織文化,一直以來都是吸引我繼續在這裡學習、打拼的重要要素。而除了「關懷共好」外,「追求品質」也是英文營團隊一項重要的精神。因此這兩項方針,一直都是我帶教學團隊時重視的點。帶班級教學團隊時,我盡力去把幽默、關懷、鼓勵、共好等要素帶入教學會議,一遇到問題時,也是一如既往馬上在下課召開臨時教學會議。當然,延續明道英文營的傳統,班級會議結束後,我還需要個別去跟個別夥伴去討論明日的課堂,協助夥伴做好準備。
然而,縱然帶團隊的大方向是明晰的,但是每位夥伴的個性不同,鼓舞其進步的方針都不同。這次班級教師團隊中兩位女老師,事實上教學的穩定度與活潑度都相當不錯,但都對自己較無自信,並且懼怕學生冷淡的反應。我試圖在教學會議上想鼓舞大家,但單純對於其能力的肯定與喊話似乎效果不大。回去想一夜,最後我用「故事領導」的方式,鼓舞他們為了學生超越自己的恐懼。這樣以大我超越小我恐懼的思考模式,帶來了極大的效果,在之後的營期,兩位老師更展現了超乎前幾日的專業素養,整個班級教師團隊一心一意的,共同的討論、修正協助並鼓舞般孩子的方案。
確實,孩子是我們未來的主人翁,但要想真正的幫助孩子,帶給他們的生命一些能量。為人師者,自己就必須超越自身的小我,提升自身之專業運用於教學現場。其中,又以教師團隊的共好提升最為困難,但也最為可貴。很感謝我的夥伴們,願意為了孩子超越自己的恐懼,就如我過去常常告訴朋友的:「一群人一起用心做一件利他的事,那是世界最美的了!」,感謝有你們,讓我在過程中提升了許多,更留下了一輩子難忘的美好回憶。
參、結語: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教學是一門極為複雜的工作,其需要教育理論支持,但又不可墨守成規,不同地方、年齡層的班級,所呈現的境況與問題都是大不相同,故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將,仍須謙卑的傾聽、了解學生的情況,進而擬定適合的策略。
展望過去八年半的七次出隊,藉由營後仔細的反思,每一次出都有讓自身在教學方面得以提升的經驗。記得過去瑞琦老師曾告訴我們:「英文營是一個實踐點子的行動研究」,很謝謝老師這幾年來,總是放手讓我們去發想點子,並且一路引領著我們將點子轉化為可行、對學生好的實際方案。如果沒有這樣開放的空間與扎實的訓練,不會有現在堅定走在教育路上充滿自信的我。
事實上,過程裡總是有挫折,一路上也確實有幾多讓我心涼的事。但就如聖經裡所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與其久久沉浸在情緒中,何不把這些挫折與情緒,看成是成長必經的路呢?英文營四年的經歷,給了我很多,有歡笑、有淚水,有成就、但也有著遺憾,我常思念過去不同期共同奮鬥的夥伴,想著過往我們一同為孩子努力的點點滴滴。
然而,回憶是回憶,如果我們不把她將以反思、轉化,又怎麼將變成生命的能量,勇敢的走下去呢?確實,時間他從不停留,是到了該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時候了。自己是何其有幸,能在大學中有這種滋養生命的可貴體驗。感謝這條路上遇到的每個人,也期許未來的自己,能夠莫忘四年英文營的訓練與感動,以及最初踏上這條路的初衷,盡一生最精華時光之力量,為孩子的教育奉獻。
鄭佳滿(跨梯次)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二年級
身為學生,不管是小學、中學或是大學,總有自己偏愛的老師,即使那門課不是自己有興趣的科目,也會因為那位老師教得好而非常專心,每天都滿懷期待去上課。一開始決定參加,初衷是因為想要讓偏鄉的小孩也有機會遇到這樣的老師,也想盡自己的微薄力量為他們做一些事情。
我原本性格就古靈精怪,在教案裡面加了學生互動、比手畫腳學單字、關鍵詞唱特別大聲等等。一心想著把培訓課教過的language art都放入我的課程,覺得一堂課40分鐘就應該開開心心的,不想有一絲沉悶。每每學長姐針對我的教案提出意見的時候,我都會想辦法盡善盡美。每個人給的意見都在我腦袋裡面盤旋很久,想要像他們一樣教得好。一開始的試教也挺順利的。
Life is not a bed of roses, it is full of ups and downs. 英文營倒數兩個月的時候,我突然迷失自己。怎麼寫教案都覺得哪裡不對,明明就有努力用language art,大家的意見我也想盡辦法放進去,小組試教的時候表現得差強人意。 這個瓶頸我卡了很久,我的生活幾乎就是忙著改教案、準備考試、改教案、準備考試。即使改了n次,也是徒勞。
“You are teaching in traditional way.” 我只想著讓自己的教學更豐富,然而饒了一大圈還是繞回原點。我太強調講解生字,而忘記了原本的初衷——讓學員學會整首歌。整堂課的目標是學會整首歌,而非了解每一個單詞代表的意思!看得出來老師對我還蠻失望,但還是不厭其煩一對一示範給我看,我才頓悟教學可以不打流水賬,而且還能信手拈來如此流暢。
英文營僅剩幾個禮拜,幸虧有老師那一記當頭棒喝我才發現,教學不是去模仿,而要有自己的教學魅力!鑽牛角尖了許久,後來才驚覺,對我而言最成功的方法就是想得簡單一些,抓住教學重點後跟著自己的心走,自然就能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的教學方式。像無頭蒼蠅一樣跟著別人的方式,只會讓自己操作起來覺得很不自在,效果也不佳。
準備了許久,終於動身前往河南民權進行營前兩天的培訓。這兩天的培訓最重要的是讓當地志工了解我們的教學模式,並且從他們身上得知整個村子的概況。讓雙方能夠在英文營期間相互輔助,讓營隊的進行更加順利。這次與我們合作的不僅僅是當地志工,還有香港的兩位志工。在這兩天培訓裡面,他們積極地提問和給予建議,我認為對於我們非常有建設性。比起我們一味教條式的說明,這樣的討論更能提升效率和品質。
備戰後,來到英文營第一天。我們在學員報到後才發現大班幾乎都是初一初二的學生,而非一直以來試教假設的五六年級學生。我負責第一堂主歌課“How D'ye Do”。一開始的緊張和焦慮讓我又當縮頭烏龜用回一開始的“traditional way”, 立馬被老師救場。雖然已經給自己心理建設,但看到學員冷漠的眼神,還是對自己蠻失望的,很害怕自己無法帶給他們價值。
但我並不是一個人,團隊的力量是我接下來成功的關鍵。我們在中途下課的時候,馬上對此作出討論。學長對於學員作出分析,班上還有一個較愛表現的女生-Sophie。其他學員大多屬於典型的大班學生,比較冷漠。但不會對動作產生抗拒。因此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營造一個讓他們較舒服的環境,鼓勵他們卸下心墻。在晚上的檢討中,我們也對每位學員的性格做出分析,以對症下藥,用最適合的教學方式發揮他們最大的學習潛能。
第二天的主歌Brush a tooth, 一開始學員們還是比較內向,不敢回答問題。但當學姐換一個方式問問題:“覺得這個動作好的放下手。” 不喜歡這個動作的紛紛舉手,而喜歡的則放下手。班上的氣氛好轉,危機感不再那麼重。看見學員的心墻裂了一個縫,學姐趁勝追擊,以親切和有趣的方式和學員之間產生了互動,加上班級經營,喊口號的加持,讓第二天的教學比第一天順利的多。
分組活動,面對不同程度的學員,其實一開始有點驚慌,不知道是要程度好的排在一起讓他們便更好,還是強弱中和。後來選擇讓較強的小幫手在分組裡面教較弱的。以此既能加強弱者的英文,亦能讓強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取得成就感。但在固定分組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我特意把一位英文較弱的學員分配給Sophie教,而Sophie在同儕面前直接問我說,“為何要把弱的給她教,老師你直接教的話不是更好嗎?” 這話讓當事人直接變了臉色,對於我也是一種挑戰。於是,我反問她說,”如果你是當事人,聽了這話心情怎麼樣?”,並且讓她取得當事人的原諒。下課後把她叫過來,趁機教一回人際關係與溝通。讓我驚訝的是,她說以前在班上程度比較好的學員也不會當小幫手幫助她,所以她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於是,我利用學長講過的一句話:“學習金字塔中最高階的是教學。”來輔導,並且告訴她說話之前要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即使是為了他好,也要再三思量才能說出來。她後來也告訴我往往不經意的話能讓別人不高興,她也很難過。看見她哭得稀里嘩啦,我實在於心不忍,但我寧願她現在懂得這道理,好過她以後的行為傷害到別人也傷害到自己。後來的分組活動中,她們都配合的很好。小插中的當事人,和Sophie成為了好朋友,也比之前更敢在眾人面前唱英文歌。
後來,我們注意到一位學生Tony,是村子裡較沒機會到縣城上學的孩子。他集中力短暫,常常會看著我們笑想要得到我們的肯定,但不能配合團隊,有點像特教生。當地志工都說他沒救了,能教會他一些字就很不錯了。其實他很喜歡寫字,雖然需要較多耐心和時間教學,但也不是沒救的孩子。如果他生在城市地區,由特教老師教學,也許會比現在的狀況好的多。
接下來輪到我教魔王歌-“Working On Trash”。由於搞砸了前面的主歌,心裡壓力很大,想要證明自己也是可以做到的!但當我問的問題還是讓班上鴉雀無聲的時候,我才知道,整個學期寫了這麼多教案都是紙上談兵,唯有上戰場才是真正的考驗。下課的時候再次緊急會議,收拾心情。多虧學長我才知道問題在於提問技巧!要善用他們生活中的例子給予提示,讓他們對自己的答案較有信心的時候自然會得到回應。果然,下一節課有如找到正確的鑰匙,終於成功打開金口。看到他們從冰塊臉變成炯炯有神的樣子,真的很有成就感。
找到鑰匙後,後面的教學也魔術般的變得簡單許多。學員們的眼神是我的力量來源,當看到他們的回應會提升我的信心,教學魅力也會大增。由於課室的冷氣壞了,又正逢炎炎夏日,學員難免注意力不集中。但學員沒反應的時候我需要更加熱情,玩玩跟英文有關的遊戲,或是讓學員們站起來做個熱身操,動動身體的同時用他們學過的英文順便複習,一箭雙雕。我在這個營隊中其實是跟著他們一起成長,一步一步學會怎麼去教學。
到了最後兩天,是分組衝刺的時機。我想要在這期間刺激他們最大的潛力,讓他們發現自己原來可以背這麼多歌。從個人任務到團體任務,依據每個人的能力給任務,讓他們有一種破關卡的感覺,他們開始出現熱忱。下課時間也不去休息了,而是分組聚在一起背歌,想要跟隊友一起破任務。當然,其中還是有較沒自信的學員,只背較簡單的歌。所以我把魔王歌切成三部分,讓她先背一小段,困難度減少了,自信心就提升了。雖然她一開始很害怕拖累隊友,但最後還是達成任務得到了Super貼紙。
作為老師,最感動的是看到學員的回饋單寫著:“真的希望Kyra老師是我的老師,那樣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的。” 雖然很可能是拍馬屁的話,但作為第一次當老師,這短短幾句話還真是我最大的安慰。
當然,我也從中發現了自己不少缺點。我呢,比較強勢,面對鄉村單純的孩子這招可能還有點效果,但如果是城市的頑皮小孩大概會不屑我。如果真的有下次,這點真的不可取。我在整個營隊中也學會了耐心,以我原本的急性子,要我重複一個單詞三次我大概就厭煩了。但面對他們,同一個單詞我大概重複了好幾十次也不覺得煩。
最最大的收穫是人際關係上,學會了一課。團體合作的時候,不該過於堅持己見,顯得強勢。應該要看場合、看人說話。我從來就有說話不經大腦的問題,所以以後在團體活動的時候要看準何時收斂、何時該說話的時機。
王元蓁(跨梯次)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二年級
目錄
黃品蓉 公共行政學系二年級.........................................................................
施虹伶(跨梯次) 公共行政學系二年級.....................................................
王鴻陞(跨梯次) 東亞研究所碩士一年級.................................................
鄭佳滿(跨梯次) 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二年級.........................................
王元蓁(跨梯次) 公共行政學系二年級.....................................................
傅馨慧(跨梯次) 統計學系三年級.....................................................
高继帅(中國志工) 烟台大学.....................................................................
王玉克(中國志工) 烟台大学.....................................................................
李思诺(中國志工) 烟台大学....................................................................
马文洁(中国志工) 烟台大学.....................................................................
石佳栋(中国志工) 烟台大学.....................................................................
政大提供了學生許多國內外、各種類型的志工服務機會,而因為「老師」這個身份曾經是我夢寐以求的職位,且我一直很想體驗看看志工服務活動,再加上朋友的推薦,因緣際會之下加入了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成為了營隊中的一員。
在加入英文營前,我曾聽聞其他服務團的培訓時數、制度等,發現英文營的培訓課程嚴謹且專業許多,不僅有指導教授,甚至會邀請校內外各方專業人士前來教授個案輔導、情緒管理、language art等專業課程。在每周兩小時的培訓課中都有相對應的主題及妥善的規劃,除了培訓課之外,各梯次也會有各自的小組會議時間,在這段時間裡,組員間能近距離更有效溝通、討論,也可以更清楚了解每個組員的特質、教學風格,還可以補充在大團培訓課中遺漏的部分以及釐清欲參與梯次的實際情況等等。
而每周的培訓課後都覺得有很多收穫,但同時也深感自己的不足,原來教學有那麼多技巧,要如何抓住學生注意力,如何因材施教,如何讓學生吸收歌曲歌詞,如何讓學生願意配合活動、聽完一堂45分鐘的課程,還有好多好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且每次試教結束後,老師和其他團員們都會給予非常寶貴且實質的意見,讓試教者知道哪個部分需要注意、改進,哪個地方做得很好要繼續保持,或是發音、翻譯錯誤等也都會被指正出來。記得一開始試教時我不太擅長與台下學生互動,後來透過培訓課以及學習其他團員的試教方式,才了解與學生一來一往、拋問題給學生不僅能和他們有良好的關係,讓學生感受到教學者的魅力,更是抓住他們目光、幫助他們事半功倍學習的方法。而我們的每一份教案也都會被仔細審核,並且被加上註解,一打開檔案就能一目瞭然,知道哪個部分可以怎麼修改,或是有什麼更好的替代方案可以選擇。有一次我直接將電影情節貫串整份教案,忽略了農村的貧富差距,並非每個學生都進過電影院看過電影,於是就被其他團員即時糾正過來,他們提議可以把電影情節變成故事,這樣一來不論有沒有看過此部電影都能像在聆聽一個新的故事,更有參與感。營前培訓的期間裡,每一位團員都隨著課程、實作、互動、討論、溝通慢慢成長,更成為日後前往營地實作的奠基。
營期正式開始的前兩天,老師突然宣布要將我調到小班,這讓原先一直將教學模式設定為大班的我十分擔心,擔心自己會不會一時無法調適,擔心自己無法勝任這個角色,但和老師、團員討論,以及實際上台實教後,發現其實需要調整的地方不大,在教學上大致就是要將步調放慢、加強發音,以及小班的專注力沒有大班來的好,所以如何利用一堂45分鐘的課程去做有效時間分配並教完一整首歌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在班級經營上,管理秩序便成為首要的重點,由於小班的精力一直處於非常亢奮的狀態,所以場面很容易就會變得很吵雜、混亂,因此如何把學生的注意力抓回來,或將學生拉回上課狀態都是要靠小技巧、老師魅力,以及與學生的小默契才能完成的。
當營期正式開始後,我才真正見證、體會到了先前在培訓時老師、團員一直強調的學生間的程度、貧富差距。在河北梯次的小班中有許多三年級的學生,也就是整個營隊中年紀最小、學齡最短的學生,因此在教學上其實頗具挑戰,因為這群學生幾乎連字母都無法辨別,更別說認出單字了,而在發現此現象後,我們便將這群三年級學生平均分配給中國當地志工,請志工額外花時間幫助他們複習,也因為他們無法認字的關係,我們的對策即為:利用旋律直接背誦,這個方法不需要他們打開課本一個字一個字跟著讀,只需要讓他們熟悉旋律,多重複幾次,並將較難發音的單字挑出來特別說明,雖然利用此方法背誦較長的曲目仍具難度,但的確解決了部分三年級學生的學習困難。四、五年級學生中程度差異也很大,有些學生在老師教完主歌的當天或隔天就能拿到微笑貼紙或造型貼紙,但也有學生只能完成較短的點心歌,而我們都會大力鼓勵學生找我們背歌,尤其針對程度沒那麼好但有心且很努力學習的學生給予協助。
經過十天的英文營,我深刻的體會到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幸運,看到農村的環境、資源還有教育等等,再回過頭檢視我們在台灣擁有的一切,真的感到自己擁有的太多太多了。然而,儘管這些孩子們物質上不比我們富足,但他們的心靈卻很純粹、單純同時知足;在課堂上,一個遊戲、話劇都能把他們逗得樂不可支,動手實作、搶答遊戲也能輕易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好勝心,為了一個印章、一張貼紙拚了命做worksheet、唸歌、背歌,每每當我感到疲憊時,看到這群學生們發自內心的笑容、天真無邪的臉龐,就覺得:「啊!累的好值得呀!」孩子們的反應及回饋是我們在這次營隊中收到最珍貴的禮物。
然而,也並非所有時刻都那樣美好、順利,每天出現一兩個小插曲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所以我也因此學到了處理這些「小惡魔」的方法。個案處理是我們在台灣營前培訓時就上過的課程,但沒有親身經歷過其實很難想像會是怎麼一回事,而在營期間我學到了:若出現狀況時,私下帶離再進行溝通是較好的處理方式;小孩的自尊心也很強,所以在眾人面前會顧及顏面,可能不敢說出心裏真正的想法,這樣一來就無法了解實際情況究竟是如何,更沒辦法針對問題對症下藥。
回顧這為期十天的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我感到非常慶幸當初下定決心要加入這個營隊,雖然學期間每周都要額外撥出時間參與營前培訓,但也因為付出了這些時間、心力,讓我學到了很多以前或許以後都不會接觸的東西,也和團員培養出友誼,更在營期間派上用場;營隊環境雖然沒有台灣那麼理想,上的是茅廁,天天擔心沒水洗澡,吃得很重口味,但也因此一支冰棍、一灌冰水就能把我們這群「台灣俗」逗樂、心滿意足;營期間雖然要每天早起,整天繃緊神經,喉嚨由於教課、管秩序吼到快沒聲音,送完學生回家後還要開大團會議、大小班會議,但當看到學生認真學習的模樣、當學生下課興高采烈跑來找老師唸背歌、當學生的作品出現老師的肖像等等,又覺得其實這些辛苦都沒什麼,儘管距離營期已經一個多月了,但從孩子們身上獲得的那份悸動仍然清晰地烙印在心中,那些辛苦都不見了,剩下的盡是美好的回憶。
踏入英文營團隊,轉眼就是快兩年。很幸運地在短期間內參與了五個梯次,每個梯次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從起初的新隊員,仰望著講台上學長姐們的身影,在台下默默寫下筆記;到有新的隊員進入,自己成了小前輩,著急的想盡自己所能,以有限的自身經驗及能力希望能幫助學弟妹及團隊;到學長姐離開團隊,自己成了當初仰望著的在講台上說話的人。一路上走來,感謝王老師、學長姐以及夥伴們的指導與陪伴。
參與英文營經歷了三個完整的學期,親身體驗了營隊在每一學期的隊員培訓、行政處理、內部組織溝通協調上的改變。如果說第一學期參加營隊我的收穫是拓展自己的視野、脫離舒適圈並體驗不同的文化;第二學期是深入了解營隊內涵、參與培訓課程規劃及執行、行政聯絡等事項,學習到事情從規劃到執行垂直式的整合;那麼第三學期則是培養自己水平整合的能力,透過不斷的溝通及合作互助,將風險降到最低使得事情能順利進行。在營隊結束後回頭看,過程絕對是艱辛又曲折的。常常在路途中時而迷惘停滯不前,找不著方向,時而因挫折而傷心氣餒,失去動力。也曾和營隊夥伴們意見不合產生摩擦,也曾受老師質疑處理事情的態度及能力,而我們能做得就是不斷的溝通與調整。
在河北梯次我和去年一樣在小班教學,小班的學生向來活潑可愛且配合度高,只是對語言的掌控能力還未成熟,在給予指令時需要一步一步說明清楚但切記不能冗長解釋,因此我們都會在先前將要說的話先整理成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最好能條列式且簡潔有力,幫助他們記憶。河北梯次有許多去年來參加過的孩子,今年有些分去了大班有幾個一樣留在小班,看著班上幾位熟悉的面孔我發現過了一年他們真的成長好多,去年愛表演總是搶著上台的Hank一樣鬼靈精怪積極表演,而且更願意開口跟著唱,害羞靦腆的Henry活潑了許多也變得調皮許多。最令我欣慰的是這次分到大班的Ryan,去年的他還是因為被班上霸凌而怯生生不輕易和別人交流,連說話都小聲到要非常貼近他才聽得到聲音,而今年的Ryan不但和同學能夠正常相處,大班的老師也告訴我他在班上表現良好很願意開口唱歌,整個煥然一新自信許多,看到Ryan的改變,我想這就是能夠支撐的這個營隊的動力之一吧,課堂上賣力的教學從來不是希望能提升多少學生的英文程度,而是為了能提升他們對自己的自信心,那怕只有一點點也好,經過了一年,孩子的改變與成長是我們想像不到的驚喜!
今年在成都梯次挑戰大班教學,雖然早已聽過老師及學長姐分享大小兩班學生性質的差異及教學技巧的不同,但是實際面對陌生的教學模式,在開始前我還是有些忐忑。在營隊的第一天我觀察到,即便大班孩子因年齡較長,對歌曲搭配的動作會比較排斥,但是成都的孩子非常的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甚至可以說是太乖了,甚至最應該要吵吵鬧鬧的下課時間都安靜地待在教室裡,非常的守規矩但緊繃。我們討論並改變教學模式,試圖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並且讓他們卸下心防不感到害怕。所幸在我們利用下課、午休時間和孩子們交流培養感情後,他們慢慢的不那麼拘謹,開始會在下課時去操場玩、會主動來找我們聊天、甚至會和我們開玩笑了。在帶領大班前我和元蓁、以臻請教了大班的帶領方法及和學生的相處模式,經過自己在成都實際進行後我發現,大班課堂吸收的能力更好而且比較能靜下來仔細聆聽,在說明規則時只需要講大原則,其他的細節他們可以舉一反三,讓我輕鬆許多。但是在要學生配合的規範及反應上,大班不像小班可以直接下指令或是給予任務要求小孩配合完成,大班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溝通,我需要用較多的時間讓他們理解並認同,而不是因為老師這樣說所以他們必須這樣做。
每一次的營隊都會有幾位來自當地的志工會參與我們,而我們在台灣培訓了一學期的課程到了當地需要濃縮在兩天中讓志工們能順利接軌營隊活動。雖然在事前我和負責第一梯次志工培訓的負責人元蓁已一起討論過兩天的大概流程,不過具體內容還是會根據各地情況或多或少調整。在河北梯次開始前幾天和王老師保持聯絡讓我能即時參考前一梯次的狀況並在河北梯次進行調整,因為王老師在第二梯次的第二天一早就要離開,因此我們馬上將流程順序更改,讓老師能夠和當地的志工有所交流和基本認識。在參與過的所有梯次裡我覺得河北梯次和當地志工的搭配是最有團隊感的,除了因為有讓他們實際參與教學環節之外,在事前的溝通幫助了許多。在台灣時我們就在微信群組上開了線上會議,當時他們曾對我們的歌曲教學提出質疑,我們馬上和王老師反映並討論之後的合作上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並且事先想好處理的方式。在當地的兩天志工培訓更加強了當地志工對營隊的認識及參與感,每天的團體會議裡我會特別請當地志工能多多發言,因為我們團隊的性質還是比較相近,隊友之間或許會有盲點是我們自己觀察不到的,希望能夠藉由他們的眼睛把觀察到的不論好與壞都提出來大家一同討論。起初,他們還有些顧慮,但是看到我們隊友之間也是直接提出、討論、解決後,他們也比較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在這次的活動中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是能夠勇敢的面對自己的不足然後努力解決。身為一個從小到大幾乎都是扮演好學生角色的人,就像王老師曾說過的,我的自尊心很高。在營隊籌備期間,曾經和老師在溝通上有衝突,當時的我感到非常受傷,覺得自己被誤解了,十分不能接受。我反覆思考了老師說的話,發現自己有些承認有些卻依然不認同。所以鼓起勇氣和老師說了我的想法,非常感謝老師願意聆聽然後和我溝通,讓我決定要用行為來證明自己。在事後也和隊友們密切溝通聯絡,讓老師看到我們的團結,幸虧有河北梯次的所有隊員們的陪伴才能讓我們度過難關,事前的這些挫折也讓後來的我們更有默契和向心力,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感謝當時的困難讓現在的自己學會面對自己的問題、面對別人的質疑、面對壓力並讓壓力轉化成助力,讓自己成長。
每一次和不同夥伴連續十天的搭配都能看到每個人鮮明的個性與教學風格,在河北梯次看到元蓁對孩子非常的有耐心,每每看到她不厭其煩地和小孩說明我都在心裡感到佩服。也感受到品蓉的主動幫忙與馨慧的貼心提醒,總是能夠給予台上的主教老師適當的協助。在成都大班時發現了自己還是很習慣的會因為求安穩而不敢放手嘗試新方法,即便在心裏想過了好多種不同的模式,最後還是傾向用原本的方式。但是這樣我可能就只會原地踏步,所以在之後我希望自己能學會勇敢嘗試不同的可能,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讓自己失去成長的機會,這是我非常需要努力的。
第二次踏上中國大陸這塊土地、第二次參與英文營的服務活動,這次不像初次那般青澀與懵懵懂懂,開始學會扛起責任、付出更多的時間及心力同夥伴們溝通只為落地後能互助地合作,然這過程並沒有想像中地順遂,反而是跌跌又撞撞。在台北,風風火火的三個月培訓,原以為已將最糟糕的情況全設想好了,殊不知第一輪的河北內丘就將我重擊在地,讓我牢牢地記住自己的不足。
跌倒後再爬起來的這段路程要感謝王老師對我的教導與信任,以及凌老師和育民對我的鼓勵與種種建議,才能讓我走出河北的低潮,並在成都育梁梯次時突破自我設限的框架、調整教學上的不足之處。這一個月的經歷,豐富了我的生命,讓我轉變了許多,以下是這個男孩在遭遇挫折後蛻變成長的紀錄。
河北內丘的營前培訓有將近兩天半的時間,其所面臨到的挑戰主要有三:其一是營隊夥伴如何蒐集當地其所需的資訊,以便對營隊課程進行調整與教案的修改;其二是如何培訓當地志工,使其了解到政大英文營辦學的方針及其目的何在,這有助於讓當地志工明瞭其所參與的活動其性質為何,進而能對營隊提供所必要的協力;第三是河北梯次的當地志工人數和政大參與同學的人數比例接近1比1,其人力資源的配置會是一大考驗。
二、 河北內丘‧品嘗挫敗,體認自身的不足之處
在河北,我主要負責的教學對象是敬自由班(年齡大約分佈在小學5年級至初中2年級之間)的同學,人數共24位,其中有5位是去年曾參加過英文營的小夥伴,班級整體的英文程度相當地極端,且年齡層橫跨幅度較以往大,有不少初中的大夥伴們慕名加入我們,上述種種情況以至於對我們這些剛入門不久的教學者而言是有些許的挑戰。
在主課的教學上,我負責的歌曲是《Seasons of year》、《Gravity》以及合班的生活教育課《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課是今年新開發的生活教育課程,其目的是希望透過課程和《三隻小豬蓋房子》的話劇表演讓學員從中知曉金錢的概念以及該如何合理的使用金錢,並讓其了解到錢是父母親辛勞地工作才能賺取,要懂得感激父母親的辛苦。整體而言,理財課的架構與流程並沒有太大的問題,而且得到當地組織的認可,來年到其他營地時依然可以適用,唯獨要注意的是問卷填寫要將沒有零用錢的學員獨立出,以保護每一位學員的自尊心
我與煙台大學的馬文潔搭檔帶領一個小組,小組成員有男四人、女四人共八人,組員的英文平均程度在敬自由班是屬中偏下,且組員們可能對英文感到特別的害怕,以至於不敢去大聲地念或唱英文歌曲,所以在小組表演的時候,其聲音總是三組中最為小聲的一組。他們很是缺乏自信,特別需要老師們給他們更多的肯定和學習上的關注,使他們在八天中能持續地學習英文歌曲,以及嘗試挑戰我每天為他們量身訂做的任務。
針對不同程度的學員要給予不同的任務,使其能在過程中不斷地突破自我的極限,然而8人的小組教學對我而言很是吃力,主要是因有三位學員特別需要花費我較多的心思帶領他們,此時無比慶幸有文潔在一旁能夠協助我,由她帶領程度一致的四位組員學習,而我帶領一位小幫手和三個程度較為不好的學員進行重點攻堅。確保小組內的每位學員都能得到老師的關注與協助。
然從合班課程開始,我逐漸發覺到我的教學模式的問題逐漸曝露出,
(1)我的教學無法吸引小小學員(3-4年級)的注意力,以至於小小朋友會吵鬧進而干擾到課程的進行,由此凸顯我 (2)缺乏彈性的教學策略,對於小小學員的吵鬧,我只會那一千零一招就是音量加大試圖蓋過他們的聲音,殊不知這是多麼愚笨的方法,不僅很傷喉嚨也會讓聽者有不舒服的感受經驗,其次,若學員們也不買單時,我就圖窮匕見了。
並且這樣的問題會在小組教學時更加地凸顯,因小組教學極為仰賴主帶老師的教學策略和團體間的幽默互動,如果主帶老師只會那一千零一招,很快那位老師便會被學員們厭惡進而造成整個小組的士氣低落。慶幸有凌老師在旁提供我第三方的觀察,明確指出我的缺點並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教學建議,將原本自我侷限住的框架給打開,原來教學不只那一千零一招還有許許多多我所不知道的「眉角」可以操作,用輕鬆、幽默的方式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不僅可以輕易化解學員拋出的難題,還能簡單地做到班級秩序的控管,此外還能增加學生對老師的好感度。
另外,真誠的付出也是一張好牌,營期第五天或第六天時,大部分的學員都會出現彈性疲乏的狀況。學員對於課程不再感到新奇且與其它的學員也熟識的差不多了,因此下課結伴玩耍是常有的事情。這很需要老師主動找學生「搏感情」吸引他們的投入(尤其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老師的真誠付出其實學員們都看在眼裡,這些付出都會轉化成學員努力背歌、練歌來回報老師。印象極為深刻的是有一位組員,基本的ABC都沒有辦法認全,他學習英文歌曲全仰賴我的唇語和他的記憶,即便如此,在第八天的時候,他能夠念出3首歌並且把《Sharing, caring friends》背唱出。他們並不是不行,只是缺乏一個機會表現罷了!
叁、成都‧走出低潮,爬起再戰
成都市金牛區育梁學校是以招收外來農民工子女爲主的民辦學校,其所處位置為城鄉結合部,是一貨運物流的集散地所在,其周邊會不斷有南來北往的大貨車經過,故學校環境較為複雜。育梁學校的辦學對象涵蓋周邊幾個村落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其小學在每個年級各設立2個班,共12班,每班人數約莫在20-30人之間。另外,該校學生的父母(原生家庭)大多來自四川省各地,因工作的需要而來到成都金牛區生活,是故育梁學校匯集了來自四川各地的學生。
營隊期間與李校長訪談過才知曉,成都的民工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小學時,學校距離住家的遠或近並非是首要的考量,而是學校老師能否對孩童進行嚴厲的管教,以及該校學生能升學到初中的比例有多少,做為家長擇校的基準。而育梁作為一間民辦學校,近五年來學生的升學率大概在30℅左右,是周邊民辦學校中的佼佼者,李校長本人也相當自豪這一點。
但由此也凸顯出育梁學生的普遍特質,英文程度相比河北梯次較差了些許,但更為關鍵的是因學校老師可能會以嚴厲的方式管教學生,造成學生們很是壓抑自身的情緒(例:下課都不會到處去玩耍,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做自己的事),同時普遍缺乏自信(許多人在還沒開始之前,就會先認為自己不行、自己做不到,所以連去嘗試的意願都很缺乏),以至於學生們不敢於去表現自己。
1.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碰牆後調整教學策略
河北營隊結束後在前往成都的路途中,我沉澱了許多、也思考了許多,不斷地詢問自己,在政大的三個月密集培訓中我學到了些什麼?為什麼會在河北的時候會栽了那麼大的跟斗?我開始意識到,我把自己困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上,就是只會耍那三板斧的笨拙操作,很是缺乏彈性。過去的我可能在一些教學現場中有意識到我有問題(從同學們的反應回推),但始終沒有去做改變(或者是沒有人告訴我要該怎麼去變),直到這次徹底的碰壁撞牆後,才讓我重新回頭審視我的不足之處在哪?我要怎麼改進它?
教學策略的調整主要有三點;(1) 過往我的聲音一直過於處於宏亮、高頻的狀態,這對於台下聽者的感受而言其實是種折磨,且很容易讓台下的聽眾對我的聲音感到厭煩,也會使我的教學模式缺乏彈性。所以需要調整我的音量,適當即可。(2) 在英文教學上過於倚賴課本,而忽略教學應要有的彈性及策略。應拋棄課本,讓學生將焦點放在老師身上,師生的互動才是課堂的主題。(3) 缺乏幽默感。與學員之間的互動,幽默感是一個很棒的情感催化劑,有助於黏著學員對老師的信任,同時也能在過程中提高老師在教學上的自信心。
對我而言,無數堂的培訓課真的不如一次在河北碰壁的體驗,不僅找出問題的所在,還會刻苦銘心地告訴自己,下次可不能再犯同樣的錯了。
2. 主課教學‧拾回勇氣
在育梁,我所負責的A班主歌課有《That child in the mirror》、點心歌有《Gravity》、《Three little monkeys》,以及合班課的生活教育《環保酵素》。主課教學的內容基本上在過往的梯次就有執行過,而此次的課程執行則是針對我的三個缺點(聲音過大、缺乏彈性及幽默感)進行調整。
換個方式執行《That child in the mirror》的時候,我明顯感受到兩種方式有很大的區別,以往我在上主歌課或是在大學的助教課時,我會無意識地在課堂裡處在一個緊繃的狀態,所以我的音量會一直拉高、會用很大的力氣去做一些小小的事,以至於我每次上完課時總是有氣力放盡的感覺。換個方式後,我明顯感覺到我是遊刃有餘地在掌握這門課的節奏,一切流程都井然有序地按照當初所設想的那般一步步推進。這給予我很大的啟發,原來上課也可以用適當的策略來達到省力的效果,而學員回饋的反應也相當地激烈,這不禁讓我找回站在講台上的自信。
3. 小組教學‧另類的團隊性格
育梁A班的同學有26位學員,將其分成四個小組,我和四川大學的安妮搭檔帶領其中一個小組,小組的成員共7人,其平均英文程度大約落在中下範圍。其次,育梁的學員都有一個共通特性即對自身的自信心不足但又非常願意學習英文,是故他們對個人貼紙的衝刺並不抱持太大的興趣,反而是非常熱衷且積極地投入到團體的任務中,這非常不同於我之前兩個梯次的經驗。
A班的同學在參加營隊之前大多就相互認識,故有不同的小團體是很正常的事(例:明道梯次),但令人意料不到的是這些小團體竟是有利於相互學習的小組,他們會自動自發去向英文較好的同學向其請益,也會聚在一起練習英文歌曲。故當我們察覺到A班同學有這項特徵時,便在第三天時就採固定分組,將原本的小團體收編到各個小組裡,鼓勵他們在小組中相互學習並一起成長。我覺得這樣的學習效果其實滿不錯的,學員之間有更多的互動,且積極的組員會主動找其他組員一起來找老師背歌、練歌以求完成團隊任務,這是我過去不曾見過的團隊合作,重視團隊的勝利遠勝過個人的榮譽。
然而此種團隊風格其實也有壞處,就我的觀察,第七、第八天的時候發現部分的同學便失去了好勝進取的心,明明他的層度是挺不錯的,但就是不願意再往上走幾步,多練幾首歌突破自我的極限,心理覺得跟團隊其他成員保持在同一條線上也挺不錯的,整體趨同的結果導致團隊成長的銳意逐漸消逝,最後的結果有可能讓團隊停滯不前。
4. 小結
成都育梁是我第三次參與英文營活動,自從加入營隊以後,走的這條路真的是磕磕絆絆、跌跌撞撞的,所幸這裡有老師和其它伙伴們的鼎力幫助,才讓我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進而調整自己走出教學的低潮期,並且在育梁的教學現場上重新拾回我的自信。回首過往參加的三次營隊活動,成都這次是我給我自己唯一打及格分的一次,這次的我是一個有方法的教學者,也是一名合格帶領小組前進的引導者。在8天的營隊期間裡,我不僅見證學員們的成長,也看見自己已經與過往的有所不同了。
肆、 總結
品嘗挫敗,然後從挫敗中蛻變成長,這段過程是我從河北與成都兩個英文營活動中得到的最大收穫。以往王老師總是不斷地跟我們強調保持彈性的重要性,但我始終不明白這究竟是代表什麼意思,在經歷過河北梯次的洗禮後,我終於明白「彈性」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做為一個老師所需要的教學策略,還包括平日做人處世的態度,路永遠不會只有一條,那為何要選擇把自己的路給走死了呢?想通了這一點以後,我的思緒便豁然開朗了起來,原來曾經的我給自己加諸許多不必要的框架,使我的思考僵化,以至於忽略那些真正該去注意的事。如今的我已然是升級版的鴻陞2.0,相信下次我能夠做的比這次還要更好。
致敬這個團隊的所有人!如果沒有你們,就不會有我的成長。
身為學生,不管是小學、中學或是大學,總有自己偏愛的老師,即使那門課不是自己有興趣的科目,也會因為那位老師教得好而非常專心,每天都滿懷期待去上課。一開始決定參加,初衷是因為想要讓偏鄉的小孩也有機會遇到這樣的老師,也想盡自己的微薄力量為他們做一些事情。
我原本性格就古靈精怪,在教案裡面加了學生互動、比手畫腳學單字、關鍵詞唱特別大聲等等。一心想著把培訓課教過的language art都放入我的課程,覺得一堂課40分鐘就應該開開心心的,不想有一絲沉悶。每每學長姐針對我的教案提出意見的時候,我都會想辦法盡善盡美。每個人給的意見都在我腦袋裡面盤旋很久,想要像他們一樣教得好。一開始的試教也挺順利的。
Life is not a bed of roses, it is full of ups and downs. 英文營倒數兩個月的時候,我突然迷失自己。怎麼寫教案都覺得哪裡不對,明明就有努力用language art,大家的意見我也想盡辦法放進去,小組試教的時候表現得差強人意。 這個瓶頸我卡了很久,我的生活幾乎就是忙著改教案、準備考試、改教案、準備考試。即使改了n次,也是徒勞。
“You are teaching in traditional way.” 我只想著讓自己的教學更豐富,然而饒了一大圈還是繞回原點。我太強調講解生字,而忘記了原本的初衷——讓學員學會整首歌。整堂課的目標是學會整首歌,而非了解每一個單詞代表的意思!看得出來老師對我還蠻失望,但還是不厭其煩一對一示範給我看,我才頓悟教學可以不打流水賬,而且還能信手拈來如此流暢。
英文營僅剩幾個禮拜,幸虧有老師那一記當頭棒喝我才發現,教學不是去模仿,而要有自己的教學魅力!鑽牛角尖了許久,後來才驚覺,對我而言最成功的方法就是想得簡單一些,抓住教學重點後跟著自己的心走,自然就能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的教學方式。像無頭蒼蠅一樣跟著別人的方式,只會讓自己操作起來覺得很不自在,效果也不佳。
準備了許久,終於動身前往河南民權進行營前兩天的培訓。這兩天的培訓最重要的是讓當地志工了解我們的教學模式,並且從他們身上得知整個村子的概況。讓雙方能夠在英文營期間相互輔助,讓營隊的進行更加順利。這次與我們合作的不僅僅是當地志工,還有香港的兩位志工。在這兩天培訓裡面,他們積極地提問和給予建議,我認為對於我們非常有建設性。比起我們一味教條式的說明,這樣的討論更能提升效率和品質。
備戰後,來到英文營第一天。我們在學員報到後才發現大班幾乎都是初一初二的學生,而非一直以來試教假設的五六年級學生。我負責第一堂主歌課“How D'ye Do”。一開始的緊張和焦慮讓我又當縮頭烏龜用回一開始的“traditional way”, 立馬被老師救場。雖然已經給自己心理建設,但看到學員冷漠的眼神,還是對自己蠻失望的,很害怕自己無法帶給他們價值。
但我並不是一個人,團隊的力量是我接下來成功的關鍵。我們在中途下課的時候,馬上對此作出討論。學長對於學員作出分析,班上還有一個較愛表現的女生-Sophie。其他學員大多屬於典型的大班學生,比較冷漠。但不會對動作產生抗拒。因此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營造一個讓他們較舒服的環境,鼓勵他們卸下心墻。在晚上的檢討中,我們也對每位學員的性格做出分析,以對症下藥,用最適合的教學方式發揮他們最大的學習潛能。
第二天的主歌Brush a tooth, 一開始學員們還是比較內向,不敢回答問題。但當學姐換一個方式問問題:“覺得這個動作好的放下手。” 不喜歡這個動作的紛紛舉手,而喜歡的則放下手。班上的氣氛好轉,危機感不再那麼重。看見學員的心墻裂了一個縫,學姐趁勝追擊,以親切和有趣的方式和學員之間產生了互動,加上班級經營,喊口號的加持,讓第二天的教學比第一天順利的多。
分組活動,面對不同程度的學員,其實一開始有點驚慌,不知道是要程度好的排在一起讓他們便更好,還是強弱中和。後來選擇讓較強的小幫手在分組裡面教較弱的。以此既能加強弱者的英文,亦能讓強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取得成就感。
但在固定分組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我特意把一位英文較弱的學員分配給Sophie教,而Sophie在同儕面前直接問我說,“為何要把弱的給她教,老師你直接教的話不是更好嗎?” 這話讓當事人直接變了臉色,對於我也是一種挑戰。於是,我反問她說,”如果你是當事人,聽了這話心情怎麼樣?”,並且讓她取得當事人的原諒。下課後把她叫過來,趁機教一回人際關係與溝通。讓我驚訝的是,她說以前在班上程度比較好的學員也不會當小幫手幫助她,所以她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於是,我利用學長講過的一句話:“學習金字塔中最高階的是教學。”來輔導,並且告訴她說話之前要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即使是為了他好,也要再三思量才能說出來。她後來也告訴我往往不經意的話能讓別人不高興,她也很難過。看見她哭得稀里嘩啦,我實在於心不忍,但我寧願她現在懂得這道理,好過她以後的行為傷害到別人也傷害到自己。後來的分組活動中,她們都配合的很好。小插中的當事人,和Sophie成為了好朋友,也比之前更敢在眾人面前唱英文歌。
後來,我們注意到一位學生Tony,是村子裡較沒機會到縣城上學的孩子。他集中力短暫,常常會看著我們笑想要得到我們的肯定,但不能配合團隊,有點像特教生。當地志工都說他沒救了,能教會他一些字就很不錯了。其實他很喜歡寫字,雖然需要較多耐心和時間教學,但也不是沒救的孩子。如果他生在城市地區,由特教老師教學,也許會比現在的狀況好的多。
接下來輪到我教魔王歌-“Working On Trash”。由於搞砸了前面的主歌,心裡壓力很大,想要證明自己也是可以做到的!但當我問的問題還是讓班上鴉雀無聲的時候,我才知道,整個學期寫了這麼多教案都是紙上談兵,唯有上戰場才是真正的考驗。下課的時候再次緊急會議,收拾心情。多虧學長我才知道問題在於提問技巧!要善用他們生活中的例子給予提示,讓他們對自己的答案較有信心的時候自然會得到回應。果然,下一節課有如找到正確的鑰匙,終於成功打開金口。看到他們從冰塊臉變成炯炯有神的樣子,真的很有成就感。
找到鑰匙後,後面的教學也魔術般的變得簡單許多。學員們的眼神是我的力量來源,當看到他們的回應會提升我的信心,教學魅力也會大增。由於課室的冷氣壞了,又正逢炎炎夏日,學員難免注意力不集中。但學員沒反應的時候我需要更加熱情,玩玩跟英文有關的遊戲,或是讓學員們站起來做個熱身操,動動身體的同時用他們學過的英文順便複習,一箭雙雕。我在這個營隊中其實是跟著他們一起成長,一步一步學會怎麼去教學。
到了最後兩天,是分組衝刺的時機。我想要在這期間刺激他們最大的潛力,讓他們發現自己原來可以背這麼多歌。從個人任務到團體任務,依據每個人的能力給任務,讓他們有一種破關卡的感覺,他們開始出現熱忱。下課時間也不去休息了,而是分組聚在一起背歌,想要跟隊友一起破任務。當然,其中還是有較沒自信的學員,只背較簡單的歌。所以我把魔王歌切成三部分,讓她先背一小段,困難度減少了,自信心就提升了。雖然她一開始很害怕拖累隊友,但最後還是達成任務得到了Super貼紙。
作為老師,最感動的是看到學員的回饋單寫著:“真的希望Kyra老師是我的老師,那樣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的。” 雖然很可能是拍馬屁的話,但作為第一次當老師,這短短幾句話還真是我最大的安慰。
當然,我也從中發現了自己不少缺點。我呢,比較強勢,面對鄉村單純的孩子這招可能還有點效果,但如果是城市的頑皮小孩大概會不屑我。如果真的有下次,這點真的不可取。我在整個營隊中也學會了耐心,以我原本的急性子,要我重複一個單詞三次我大概就厭煩了。但面對他們,同一個單詞我大概重複了好幾十次也不覺得煩。
最最大的收穫是人際關係上,學會了一課。團體合作的時候,不該過於堅持己見,顯得強勢。應該要看場合、看人說話。我從來就有說話不經大腦的問題,所以以後在團體活動的時候要看準何時收斂、何時該說話的時機。
「元蓁,妳這個暑假又要去中國服務喔?」在與家人朋友分享我的暑假計畫的時候,最常被問到的就是這句話,他們帶著疑問不解的眼神望著我,但是當時的我給不出什麼好答案,我只能笑笑地跟他們說:「對啊!我想再次體驗看看不同地區的農村。」空泛的回答就像是我自己茫然的心,不知道自己的所追求目標是什麼,是一個體驗?是一個看起來充實的生活?還是一種成就感嗎?
營前培訓,武裝自己,準備上陣
英文營是一個有機式的組織,相較於本校一些經驗較豐富的社團,我們就像一個青少年一樣,追求不同的新刺激、追求更多的突破、追求更多的學習機會,而王老師則是我們的家長,給予我們自由發展的空間,並且在需要輔助的時候給予適時的輔助。在學期初時,夥伴們一起擬定本學期的培訓課方案,檢討上一次培訓課的缺點,並思考這次想給予新進隊員什麼樣的裝備讓他們在未來的營期可以運用,而這次我很幸運的能得到王老師與夥伴們的信賴,與巧琳一起合作負責這次的營前培訓課程規劃。在規劃課程時,我十分緊張,雖然這是我第二年參與營隊,但是以往是以「隊員」的身分參加這個營隊,而不是「規劃者」的身分,深怕自己規劃不專業、不周全,無法帶給新進隊員一個完善的培訓課,但是經驗豐富的育民、靖陽、馨慧主動詢問我們是否需要幫助、不吝於給我們建議,並且非常歡迎我們與他們討論,也在培訓課遇到問題時,如講師臨時改變時間、新進隊員反映冷落等,給予加油打氣,協助我們順利完成這次的培訓課。
到達營地,適應環境,學習與英文營外的志工合作
規劃者的角色與參與者的角色差別在哪裡?從大一懵懂的新生到現在,我不敢說自己成長很多,但是當自己規劃、主持河南民權梯次,我才知道當帶領者的角色需要思考的事情時在太多太多了。還沒前往營隊時的每周梯次會議主持與安排、到達營地時的培訓、每日大團會議的主持、每日班級檢討等,每件事情似乎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熟悉感是來自於自己曾經參與過的經驗,陌生感是來自於不知道如何下手帶領安排,尤其這次參與的河南民權與河北內丘兩個梯次都與上次在河南靈寶的經驗有很大的不同,不只有在地的合作組織志工幫忙,還有從香港、山東的大學生前來參與,也許是自尊心作祟,我希望英文營在他們腦中留下的是專業、認真、負責的好形象,而王老師也說過,我們代表的不只是英文營這個團隊,而是代表整個政大的學生,這令我對自己的壓力又更大了,怎麼樣能呈現出營隊最好的一面呢?又要怎麼樣在短短的兩天內把一學期培訓課的精華,把英文營的精神交給他們呢?
在營期開始前我不停煩惱著志工培訓的安排和與和志工相處的情境,腦袋裡面演練無數次,腦袋裡甚至浮上了這個負面的想法──會不會這些志工不是助力,反而會成為我們教學上的絆腳石?直到找王老師討論後,瞬間開朗:「妳有沒有想過是自己需要他們協助什麼?那達成這個需求需要什麼樣的知識?」我思考了一下,一直以來在規劃課程時,我總是以自己的眼光去思考與規劃,忘記他們才是目標客群,要滿足的是他們的需求而不是自己的,於是在培訓前一晚,我跟夥伴們討論培訓內容並且調整,而在營期時志工們的配合度也相當高,看到他們從原本尷尬的和我們一起做動作唱歌,到自己最後也能演示「Language Arts」的精神,被認同的感覺充滿了自己的心,那種感覺也十分滿足。
營隊八天,挑戰自己,面對教學,團隊合作
帶領一個班級需要什麼元素?我認為需要教學和班級經營,而教學對我來說已經是一年前的事,甚至帶的班級是高年級的學生,與這次教導的中年級學生不同;又班級經營也是在培訓課時聽講師與經驗豐富的隊員分享而已,停留在紙上談兵,那我又有什麼能力可以帶領一個班級呢?我一直問自己,也問了伙伴們,筆記做了許多、腦袋中已演練了無數次,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我在害怕教學。
「小孩子的感覺是敏感的。」我曾經在網絡上看過這一句話,當自己不自信、沒有準備的上台教學時,其實學生是看的出來的,從他們在課堂上的反應度,老師們也能感受到學生是否投入於此課堂,當自己畏懼教學時,怎麼又能要求學生投入呢?我很感謝馨慧、儷庭在第一堂課時,把教學規範訂定下,讓我們在之後幾天的教學是順利的,班上的小默契也建立起來,而我也很慶幸當初自己有勇氣踏出一步,在教學台上的自己彷彿是另外一個人,他是充滿自信、魅力、善於靈機應變的我,而我記得我在問夥伴如何教學時,他回應:「我也不知道耶!就是一種感覺吧!」在這裡,我似乎找到了夥伴所說的「感覺」了。
雖然在教學上,我找到順利的方法,但是在班級經營方面,我真的是完全的「菜鳥」,上一次是靖陽建立起完整的班級經營,而這次因為一起教學的夥伴也比較不擅長於這方面,我獨自一人在煩惱這件事情,但就如上一次營隊經驗一樣,我們來這裡不只是教學者,也是學習者,在訂定班級口號時,小朋友稚嫩的聲音喊著:「團結有益、團結有愛、團結有利,GOGOGO!」沒錯,班級經營難道是老師一個人單獨煩惱嗎?張新仁教授曾說:「班級教室管理的定義,簡單的說就是師生共同處理教室中,有關人、事、物的問題。」小朋友的話語提醒了我,班級經營是大家共同維持的,我忘了「共同」這件事,幸好有每日的教學檢討,我們一起討論班級狀況,在彼此上課時互相支援對方,我尤其感謝馨慧,當台下小朋友一臉茫然時,她會以詢問問題的方式提醒我,協助課堂順利進行。
營隊結束,學生反饋,面對離別
短期營隊對小朋友來說是什麼存在?是跟大哥哥大姊姊開心玩耍的遊樂營隊嗎?是短期補習班嗎?英文營的定位並不是這樣一個遊玩性質的營隊,王老師時常提在嘴邊:「你們想要在8天讓他們的英文能力提升多少?別想這麼多,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提起他們對於英文的熱忱。」英文營的教學架構有三者,合班教學、小組指導與個別輔導,而個人魅力尤其在小組與個別的模式特別重要,透過自己的個人魅力,鼓勵同學背唱歌曲,如我會找同學與他約定背好這首歌,特別鼓勵較弱勢的同學跟上其他同學的進度,這個方法也協助我們的小組順利達成背歌曲的目標。
英文營於第八天時,會把這幾天孩子們的努力呈現給家長們,在這次參與的兩個梯次,各有一次讓我印象深刻的孩子,一個是在第六天下課時,不小心撞破頭去縫針的孩子,他在最後一天時,頂著紗布與悶熱的天氣,來到學校,當我心疼的問他說:「Mathan,你能上台表演嗎?」他堅定的眼神看著我,點點頭,我頓時眼淚湧上眼眶,驕傲地拍拍他的肩;另外一個孩子在營隊中缺席了兩天,而其他六天有一半以上是邊發燒邊上學的,他的家人不願意他再來學校,但是他強烈要求他的奶奶,並且每次上課時都用著認真的眼神看著上課老師,而最後一天,他卻板著臉,略帶不耐煩的對待老師,我關心他,他也不回話,在一旁的志工老師解釋說:「他上一次也這樣啦!他很不想要你們走。」而同時,他的眼眶也迅速泛淚,我只能笑笑地拍拍他的肩,因為我們不想帶給孩子們悲傷的離別,而是希望他們能抱著營隊給他們的動力,繼續燃起對英文的信心,最後我在英文營反饋的問卷上,看到許多孩子寫下──原來英文很有趣!
回到台灣,思考自我改變,昂首望向未來
今年參加兩個梯次,一次的角色是領導者,另外一次是作為輔助者,如果是大一的我應該無法轉換如此自然,應該會固執己見,搶著當領導者,不願意放下,但是進入英文營之後,我學習到團隊的合作,也學習到依靠我的夥伴們,還記得上一年自己的倔強脾氣,與這一年稍微軟化的自己,看著我成長的夥伴與老師都說:「元蓁,你真的改了很多。」
「改變」對於我來說是我在這裡學到最多的一個詞,看待事情的成熟、處事更多的合作、帶領別人的技巧、安排事情的彈性等,我的改變就如同這一營隊一樣,一直在學習也一直在成長,即使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如面對個案輔導時的不知所措、面對學生們開老師玩笑的措手不及、與營隊隊員溝通的言不及義,都是我期望自己能繼續改變的地方,營隊的結束不代表我的改變結束,如小孩子帶著對英文學習的熱忱繼續他們的學習之路,我也帶著從英文營學到的經驗,繼續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行走,面對不同的團隊與事情。
「元蓁,妳這個暑假又要去中國服務喔?」如果時間回到我還沒出隊前,我想我可以堅定地回答他們:「對阿!我要再去學習!」
從大一開始,連續參加三年英文營的籌備和執行,我在這段過程中,也從不甚了解英文營,變成大家眼中的資深隊員。就算如此,每一次出隊或是每一次站在人群前,我依然會緊張和不安,但相較於三年前初次出隊的自己,多了一份從容和自信。今年有幸,參加兩個梯次的營隊,一個是初次舉辦英文營的河南民權,另一個則今年第二次舉辦英文營的河北內丘,這兩個相似亦相異的環境,都給我許多不同的體驗和成長。
在開始英文營之前,我們都需要經過一學期的培訓,才能投入到英文營的執行中。參加英文營的這三年,可以感受到英文營這三年來在隊員的培訓、整體組織架構以及團隊感的建立上愈趨完善。同時隨著隊員結構的變化,整體的溝通與協調,也需要隨著情況進行調整,除了整體架構的調整之外,隊員個人也需要調整自己,正如英文營常見的現象,在營隊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出乎預料之外的情況,都是需要大家根據當地的情況以及經驗的結合,加上討論激盪的火花,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做到最適合的調整。培訓,其實就是讓大家在英文營這十天內去看見問題,進行調整,進而成長的過程。隊員的培訓根據之前在營隊中遇見的問題,進行檢討和反思,再完善培訓的機制,這學期的培訓課程,亦更為紮實和豐富。每一周除了大團培訓之外,各梯次也需要根據各小組的狀況進行討論,核心團隊除了負責各梯次小組討論的帶領之外,也需要設計大團培訓的課程,這都是一個人無法做到盡善盡美的事情,唯有每一位夥伴的耐心和協作,方有讓培訓內容更加適合這一個營隊,讓每一位隊員在營隊中都可以更從容不迫地去面對當下的每一個狀況。整體組織架構和團隊的建立,除了讓整個團隊可以順暢地運作,也讓大家在適合的位置各司其職,這一些都是依靠大家在執行的過程中漸漸摸索出大架構,再逐漸完善細節,這其中不乏大家的付出和努力。在這一段過程中,我也在摸索和探尋自己在這個團隊中的角色和定位,雖然至今仍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我究竟能夠做些什麼,但這些年在營隊中的成長,讓我慢慢開始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在這過程中,我學習如何跟團隊溝通和協調,面對不同性格和處事方式的夥伴,嘗試尋找能夠契合雙方的溝通模式,至今為止,都是我必修的功課。
抵達當地後,我們首先進行為期兩天的營前培訓,除了讓我們更加了解當地的實際狀況進而進行調整,也是讓當地的合作夥伴可以更加了解英文營的整體架構,以其在英文營這八天中,雙方能夠在建立一定程度的了解之下合作,讓整個英文營的活動過程更為順暢。在河南民權梯次中,因為是雙方首次合作舉辦英文營,我們需要在兩天內更加了解當地的情況,尤其是社區活動,第一天了解當地情況後,我們需要做相應的調整,第二天在和大家進行討論,而後在營期的每一天,也需要根據學生的狀況做出調整。而在河北內丘梯次中,因是第二次在當地舉辦英文營,因此在生活教育和社區活動上,我們都需要以去年為本進行調整,這對於大家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營前培訓這兩天,當地志工也需要調整自己,讓自己可以跟上英文營團隊的腳步。在河南梯次中,除了當地的志願者,我們的合作夥伴也有香港城市大學的兩位同學。在營隊過程中,他們也需要和我們一起帶領小組,對於初次接觸英文營模式和教學的他們來說,無疑是不小的挑戰。而在河北梯次中,則是和煙台大學的五位同學,以及當地的志願者合作,相較於河南梯次,河北梯次的學生人數較少,師生比較小,因此當地的志願者則是以和英文營隊員進行搭配的方式,進行班上的教學以及小組的帶領,在營期的最後幾天,煙台大學的同學也做為主教老師帶領一堂課的進行。經過這兩個梯次,讓我開始思考,營前培訓能夠給我們雙方的幫助,能夠到哪裡,就像營前培訓中在和大家說明英文營的架構的過程中,對於我們來說,尤其是出過多次營隊的隊員,對於英文營的整體架構其實非常清楚,但要如何讓從未接觸過英文營的志願者在這短短的時間內能夠了解英文營的架構,目前為止,我想營前培訓能夠做到的,就是讓雙方都有一些心理準備,最主要的,是培養整個團隊的默契和團體感,這樣到營期中才能一起去面對當下的困境。而在這之中我們自己彼此之間的默契和團體感尤為重要,像是河北梯次的小班團隊,對於當地的志願者來說,他們經過前兩天的培訓,其實對於英文營的運作模式的了解依然相當有限。我們在營期前期,當主教老師在前面進行教學時,其他三位助教老師就在旁邊隨時待命,給予主教老師協助,或是一起唱歌做動作,或是觀察學生的狀況,當地的志願者就會被我們的方式影響,進而投入到整個英文營的活動中。
今年的生活教育和社區活動,也有相當大的突破。河南梯次的環保課程,藉由運用下課後的打掃時間,一起撿垃圾和做垃圾回收,同時選出班上的環保小尖兵,在隊員們的帶領下和大家一起做回收的動作,在營期的後幾天,則是以讓學生去設計環保標語、環保手作品等,讓學生用另一種方式體驗環保。在課程中,則是以酵素的製作以及環保教育課程進行相結合,以手作、問答等方式,讓學生在整個營期中,以不同的方式體驗環保教育課程。除此之外,在最後一天的成果發表中,也將生活教育和社區活動與英文營歌曲進行相結合,讓家長除了透過靜態展覽了解社區活動之外,也能在動態的展演中看到英文營課程中的生活教育和社區活動,讓家長了解到孩子在這幾天的營隊活動中的除了英文之外,還其他不同層面的課程。而在河北梯次中,則是將河南梯次的生活教育再次進行調整,像是理財的生活教育課程,在河南梯次中受限於沒有多媒體教材、學生年齡跨度大等問題,整體的效果並不是十分好,課程沒有在整個營期中做延續,而河北梯次經過調整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第一天以問卷了解學生零用錢的大略狀況,然後在以時事、故事等方式進行理財的生活教育,同時輔以學習單,在課程的最後則是以讓老師帶領學生進行零用錢的規劃做為結尾,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了解到理財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其他的生活教育課程,也進行一定的調整,以期更適合學生的整體狀況。這些,都是需要大家一起腦力激盪,根據大家的經驗,以及不同領域的專長,還有對於學生程度和狀況去進行調試。在河北梯次中,我負責的是環保的生活教育課程,是以全球暖化以及能源危機這兩個主題去做結合。一開始的課程,對於河北三四年級的小班學生來說,過於艱深,後來在老師和大家的建議之下,進行調整,並加入學習單,讓大小班的同學在經過課程後,可以以書寫的方式再次複習剛剛上課內容。雖然對於小班的學生來說,調整後的課程依然相當的艱深,但對於大班的學生來說,則是有點難度不會過於淺顯的內容,在課程中可以看到大班的同學給予回應,根據學習單的填寫狀況也可以看出學生仍然記得剛剛的課程內容。由此可以看出,生活教育以及社區活動的課程,會受限於大小班的學生程度落差,在這兩個梯次的生活教育課程中,有部分採用大家一起上較為淺顯的部分,後大班的學生在上較艱深的部分,成效都較為良好。往後營隊中生活教育的課程,可以考慮以此方向去設計課程。
在教學的部分,我相較於之前幾次的營隊,能夠更加游刃有餘的進行教學活動。在河南梯次中,小班首次挑戰較為困難的詩詞。其中的句子較長,重複性較弱,同時有許多單詞,對於學生來說,是不小的調整,需要以活動相結合進行教學,才不致於讓學生覺得過於沉悶。經過那一堂課程的教學,我覺得自己對於課程進行變化的反應尚不足,整堂課程其實相當的沉悶,我可以感覺到學生已經有些累了,但當下的調整還是無法完全的提升整體的學習氣氛,這對我來說,還是需要向其他夥伴以及老師學習的部分。
經過這三年的英文營活動,我可以看到自己慢慢的在進步,也許是能夠更自在地面對人群,也許是能夠更好地去跟每一個人溝通,也許是能夠更加地看清和了解自己,我在英文營中的收穫,是我在一開始決定參加時始料未及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主人,當駕駛著生命之舟在名為人生的大海中航行時,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自己面對很多事情,下很多決定,決定後做到最好,我很慶幸自己在大學期間能夠堅持這一件事情,讓我能夠在這些年看到許多不同風貌的人事物,更加了解自己,讓自己一步一腳印,慢慢變成最好的自己。
十天的英文品格营已经结束,回顾这十天以来的生活,酸甜苦辣,各种艰辛,但我们更多的是收获。英文品格营,给我们创造了一次体验不同于大学生活之下的社会生活的机会。我们有过期待,有过憧憬,有过焦虑和担忧。但当我们踏上实践目的地——内丘,这方宁静祥和的净土时,内心的忡忡,早已随着掠过的清风飘然而去。在这里,有朴实的乡民,纯真的孩童,古朴的农家院落,巍峨的群山环绕。我们的故事,就在这静静的土地上,开始续写......
十天的夏令营生活,可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从容,在这十天中,我们(烟台志工)先后召开了四次会议,及时总结反馈,学习经验,改进不足。
初到内丘的下午,王老师向我们传达了本次英文品格营的本质和指导思想,目的是让孩子不再恐惧学英语,通过英文歌曲的形式对英语产生好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激情。接下来的十天紧密锣鼓,一环接一环,环环衔接。相比台湾志工,我们或许轻松很多。在这短短的十天中,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使我受益颇多。
回顾十天的英文品格营,最大的收获是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中,有着详细的计划和时间安排,课程衔接也十分的紧凑,时间观念也十分的强,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这样的教育理念无非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有益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紧迫性,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升学习的效率;而且,体系制度也非常的完善,课堂教学中不止一种方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跟进改进,责任分工也十分的明确,这样可以更好地有针对性的跟进课堂教学;在每天下午课程结束后,及时召开会议分析一天的状况,总结不足,安排次日任务,晚上进行教学讨论,有总结有反馈,这样的教学思路使得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十分的详细,教学有循可依,这一点需要我们在下步志愿服务中进一步学习借鉴。
相比传统教学而言,英文品格营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教学以及分模块教学的方式,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针对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教学,有针对性也有科学性,同时也采用奖励制度的方法鼓励学生,奖励制度也十分的完善,鼓励基础差的同学能拿到贴纸,鼓励基础好的学生更多的拿到贴纸,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是一种教育方式,在对待小朋友们的方法与技巧中,是要有针对性的,如果没有人去鼓励他,兴许就会陷入越来越深的自我否定中,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而这种赏识教育,可以充分的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去激励他们去学习和参与。十天的英文品格营,还穿插了社区以及主题教育、问卷等形式,内容十分的丰富,通过采用孩子们对于现实状况的认识了解,从他们对课题的观察视角角度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使得他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在玩乐中增长知识,在鼓励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交流中发展。
我们虽然之前有过教学经历,但从事英语课程教学大多还是第一次,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课堂管控还不是很到位,虽然制定了学员守则,但是学生还不能很好地遵守,存在个别学生上课情绪化现象,影响其他学员的学习,同时对于学生的摸排还不够清楚,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可以在下步志愿服务中建立家访活动,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表现以及家庭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与家长沟通的渠道,及时交流跟进,更好地促进学员的进步和成长。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进行分组学习,五到八个人不等,每一组都有具体负责的老师,可以更好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前几天通过随机分组的形式对学员的性格以及英语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几天通过固定分组的形式强弱搭配,互帮互助,彼此竞争,在竞争中进步,尤其是在成果展示前每名学员都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不耻下问,休息期间都在复习英文歌,这种精神应该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在分组及课堂教学中,对个别人的关注力度还不够,忽视了学生的感情基础,对学生把脉不是很准确,可以做一些情感关怀和精神激励的事情,进一步融入其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这次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深深地反思总结,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团队配合还不够默契,领会对方意图还不够快;二是功底还不够深,前期培训基本功还不够扎实;三是课堂应对能力还有待提高,经验还不够丰富;四是课堂教学还不够灵活,方法还不够多;五是处理问题能力还不够圆滑,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六是专业素质还不够过硬,综合素质能力还不过全面。在下步志愿服务中,我们将会针对以上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进一步完善自我,加强团队沟通协调以及配合的能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真正的在服务中成长。
十天的时间虽然很短暂、平淡,但我认为它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虽然结束了,但我们一颗牵挂的心还在那里。也许我们的到来不能立刻改变什么,但至少能透过我给他们种下梦想的种子。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孩子们真正的爱上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让我知道了身为一名知识的传递者,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重大,也知道了付出是一定会有收获的。十天虽短,但怀着一颗真诚的心,美好的故事还很长。
转眼间,十天的时间就过去了,英文营的十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我们更多的是收获。对于英文营,我们有过憧憬、期待,也有过彷徨。回顾十天的英文营,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渴求,什么是感动,什么是艰辛,这更让我对于志愿俩字有了深刻的体会。第一次全身心的备课,第一次站在五尺讲台上讲课,第一次有了老师的称谓,太多太多的第一次.......短短的十天,满满的回忆,每每想起孩子们腼腆与调皮的笑容,内心的不舍涌上心头。他们或许没有那么聪明,但他们勤奋努力,每每下课都会有孩子们过来问问题,我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对知识的渴求,那种纯净清澈深深触动了我。每一天我都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不一样的惊喜,他们是这次英文营活动最好的礼物,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叫老师,声声入耳,声声清脆,我第一次感受到老师的意义,不只是教授知识,更是朋友般的关怀与陪伴。支教就是这样,像一杯清茶,平淡的味道中夹杂着丝丝清香,让人回味无穷。
这次活动说是实践,其实更像是学习,我们与台湾政治大学的同学一起努力,为这边的孩子带去英语知识,激起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在这十天的交流学习中,我收获满满。台湾带来的教育模式很是新颖,摆脱了大陆这边的应试教育式学习,非常有针对性,提倡鼓励,赏识教育,在游戏中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开营前,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在与台湾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为此次活动做了三个月的培训准备,而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也彰显了做足功课的重要性。大到课程的安排,分组,小到奖惩制度的制定与遵守,每一件事都有详细的说明。无论是计划内还是计划外的事情,都有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既是对小朋友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
尤记开营第一天,我们起了个大早,每个人都既兴奋又紧张,连吃早饭的时候都在核对流程。我们在美农空间的院子里摆好桌子,名牌,静等小朋友的到来。我们一共有两个班,个别小班孩子英语基础非常薄弱,但是他们很努力,一遍又一遍问老师自己的英文名字怎么读,小孩子还是小孩子,不一会教室就热闹起来了,刚开始小孩子很羞涩,都不敢直视我们的眼睛,但渐渐地他们想与我们交流,想知道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所有的学生都完成报道后,台湾的凌老师进行了开营讲话,把营队的规则给小朋友们讲清楚,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台湾那边无论是讲规则还是上课,都会在小朋友们安静的情况下才去讲,而且会重复一遍又一遍,确保他们能理解,只有在讲清楚规则的前提下,他们才可以出去玩,这样会给孩子们养成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但到了第五六天的时候,我们都进入了一个疲惫期,可能连着几天都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我们无论是身体上还有精神上都很累,为了让我们尽快走出瓶颈期,队长召开了简短的会议,强调初心,我们还一起出去散步,嬉闹来让自己放松,重新找回开始的自己。其实不只我们累,小朋友们也累,但是他们知道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也知道最后一天的表演很重要,所以当我们用最大的热情来鼓励他们的时候,他们也用努力迎合着我们,当然,我们也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一些游戏环节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很开心,我们也很开心。
我们每天都会有总结会议,分享总结一天的课程,找出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并对第二天的课程做出详细的规划,而且每次会议记录都十分详细,对未来工作的完善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一点值得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借鉴应用。他们一直保持高度的原则性,标准化和学术严肃性。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我们打破了以往支教形式过于单一,内容平淡,实用性低的模式,我们的社区实践内容不只停留在画画,手工方面,我们提倡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去体会,去理解,然后再动手,加深记忆。这是我们在其他支教地区所没有做到的。
台湾同学采用分组教学及分模块教学的模式,使得课堂生动有趣,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也能提高他们的兴趣。其实在分组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如何更好地来顾全到每一个小朋友,后来我和我们组Hui老师分工,她负责大部分的教学,我负责帮他们巩固,完善一些比较细小的地方,这样的效果还是很好的。他们完善的奖励制度让我惊叹,也许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才会形成的吧,虽然只是小小的贴纸,却迎合了孩子们的心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努力去换更好地贴纸,每一个孩子都在为贴纸尽着自己的努力,他们或许因自己的失败流过眼泪,但他们从未放弃,这种看起来有些严格的奖励制度更好地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质量。
转眼间十天的英文营之行已结束,从最初的向往,到临别时的不舍,太多的回忆萦绕心头,在这里我留下了欢笑,收获了温暖,在这里的日子匆匆,而今回首却感慨万千。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支教活动,自然心中也满载激动与期盼,在刚入大学时我就迫不及待的加入了支教社团,总是听闻很多大学生下乡支教的的故事,不免心中也多了几分好奇,不知在那些贫困的地方为 何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吸引他们到那里。
如今回顾这一段过程,那时的我满怀憧憬的来到了河北内丘,开始了支教之旅,从刚开始的兴奋与激情,到中期的疲惫与习惯,再到临别前的不舍,也发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体验到了不同于大学生活的另一种难忘的体验。
从烟台到邢台,我们赶了两趟夜车,这一路颠簸,却不觉疲惫。十天的英语营即将开启,我们在招生前进行了准备工作,由台湾同学 认真的为每一个小朋友选好英文名字,而我们也动手把英文营需要遵 守的守则用大字报的形式写出来,分工明确,井然有序,为开课做着十足的准备。
而在这次活动中,更是一次和台湾同学们交流与碰撞的机会,经过观察与总结,也发觉到他们有许多值得借鉴与反思的地方。
犹记得初来内丘的两日里,在和台湾同学培训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在为支教做了三个月的培训准备时,深刻体会到了做足功课的重要性,这是对小朋友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
我们的课程主要以英文歌教学、生活教育和社区活动为主,让学习英语与学习怎样去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结合不仅让营队内容丰富多彩,也更大程度了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一天的课程下来,总是感觉过的很快,很充实,仿佛没有一分钟在浪费。在时间方面,他们的安排十分紧凑合理,不仅如此,在时间 观念上也十分严谨,规定是十五分钟就会做到。除了时间安排上,在学术严肃性上也做到了标准化和原则性,而面对一些情况,也有提前的准备,可以及时改进,使教学灵活机动。
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用到分组学习这个小技巧,通过分成几个小组,并清楚的去认定每个小组的负责人,让每个人都责任明确,才能 去保证小组学习的质量,从而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小朋友,而对待每一 个小朋友也是平等的,机会也是平均的,之后在每日总结时也能以小 组为单位去分析每一个小朋友的学习情况,从而为下一次的活动做出更好的规划。而在分组上则有更为细致的安排,前四天是随机分组,每一次每一组的成员都有所不同,这样便于让每个老师都能接触到不 同的学生,从而更全面的去了解每一个学生,通过及时的总结反馈, 也为之后的固定分组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安排。
在营队生活中,我发现做游戏是激发小朋友学习兴趣和舒展他们身心最愉悦的方式。在做游戏之前有一项工作,就是要十分清楚的让小朋友们理解游戏的规则,玩游戏之前要约法三章,在班级安静下来 之后讲清规则,并采取让其复述的方法,确保小朋友们懂得规则。而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执行要果断,对于调皮任性的小朋友不能放任不管,还是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同学都能融入到游戏中,只有统一标准,才能一定程度上保证游戏的进行与质量。
此外,虽然是英文营,但不止英语这一项任务,也穿插了社区活动去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开阔小朋友们的思维和视野,而一 些理财环保课程就可以让小朋友们获得一些生活常识,但经过几天的课程学习,我们发现其实也可以再加入一些安全、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生活的基本常识。这些基础课不仅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明白更好道理。
这就体现出课程要具有实践性,不止局限于画画、做卡片,而是可以去充分发挥小朋友们的看、想之后,再去动手制作。比如社区活 动课,在新年这一主题活动的进行中,先是请当地的老一辈来到课堂 上,由孩子们提出自己心中有关于新年的种种疑问,然后把回答做好记录,在经过这样的了解之后,开始动手制作手工,锻炼动手能力的 同时也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印象。
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种鼓励式教育。我发现鼓励是一种教育方式,在对待小朋友们的方法与技巧中,是要有针对性的,如果没有 人去鼓励他,或许就会陷入越来越深的自我否定中,这样对孩子的成长的亏本了的。
而那一套精致的奖励规则,也令我惊叹,也许是一次次的改善和探讨,才有了现在这样成熟一些的规则,而这种赏识教育,可以充分 的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去激励他们去学习和参与。
而在我们活动的进行过程中,针对与南大彩云在支教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也召开紧急会议提醒队员要注意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也 以此延伸到对于小朋友们的安全,要有防范意识,将危险扼杀在萌芽 中,亦或是最大程度的去减小伤害。
此外还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每天都有好多会要开,要去探讨 去分析去总结,我感觉这些都是对我的一种锻炼,让我感觉原来自己 也长成大人了,锻炼了思考能力与理性思维。而又让我耳目一新的是 台湾同学在会议记录方面的方法,采用电脑记录和录音等方法,并每 日定点总结反馈,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去进行接下来的课程与交流。
除了这些值得借鉴的地方之外,也少不了需要反思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存在对待个别调皮的小孩子的重视不够,而且与小朋友们的交流也很少,仅限于课上的交流,课下和放学之后便撒手不问,忽略了情感交流,也许初衷只是培养对英语的兴趣,但在一些时候,我们是 可以去了解小孩子的情况,在与他接触与单独谈心时去了解和关心 他,做一些情感关怀和精神激励,其次与其家长构建一个沟通的桥梁 也是有必要的,让家长更多的去了解自己孩子的多方面表现,做一些家访活动,更好的与孩子建立感情,多一些亲子互动,更好的去了解每个小朋友。
在营队的最后一天,我们进行了成果展示,也让孩子们把家长邀请过来,一起感受孩子们的认真和进步,看着孩子们在台上大声的唱 着学习的英文歌,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支教活动结束了,我们为每一个孩子都准备了卡片,并且一一写上真挚的寄语与期盼,字里行间流 露着不舍,而面前的这些孩子们,也许明年再见,也许再也不会相见, 就突然发觉,人生中总有一些人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他们也许出现 与停留的时间不长,却是一份独一无二或是不可多得的经历,就如这次,中期疲惫时,我曾打算着明年如果还能再来,我可能会放弃这个 机会,但是当真正离别时,当看到那一个个可爱的面孔时,才发现自己的内心是多么渴望再遇见这些孩子们,多希望明年笑着对他们说:“嗨,老师又来啦!”,然后去更深入的了解他们,更好地照顾他们。
最后活动结束时,我以为我会哭,但是没有,看着孩子们的笑脸 一个个的挥手再见,用欢乐画上一个句号,兴许来年还会再见。这次的河北内丘之旅是我的第一次支教之旅,我最初的好奇也得 到了答案,事在人为,过程及意义。当我想起孩子们一个个天真烂漫 的笑脸,我就觉得不虚此行。这次的活动也让我们理解了支教的意义, 在给孩子们带去希望的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积累了经验,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感受了心灵的纯粹。那是最美好的十天,让我有一个小方向,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公益路漫漫, 我在这次活动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支教与志工的魅力,也从台湾同学那里学习到了许多经验与方法。十天虽短,但怀着一颗真诚的心, 美好的故事还
通过前两天的志工培训我对此次英文品格营的一些运作体系及规章制度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首先英文营队的宗旨我很认同,很简单也很核心的一点就是“以鼓励为主,让孩子找到自信,敢于开口说英文”。我们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很短,教给他们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但培养出来的自信、自强等等这些品格是能够陪伴他们一生影响他们一生的。
另外英文营的主题活动主要有三块:英文歌曲教唱,生活教育,社区活动。个人认为每一块的作用都不同而且三块内容相结合能让营队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利于激发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随着活动的开展,我对此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首先是对如此成熟的体制感到十分的赞叹,并由此启发大陆支教团队进行规范化的改进,并逐步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体系。其次是我们对这些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比如教学行政管理这一块写到每天晚上要进行一个小时的教学讨论,那我们也确实每天都在认真做这件事,在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诸如此类,规章制度能贯彻执行不是一件易事,需要有人监督,督促执行更需要我们真正理解并自觉执行。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不足之处在哪,从而推动支教团队的成熟和规范。
十天的英文营队生活让我收获了很多东西也让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下面就简单抒发一下我的感想。
营队第一天就制定了全面而简明的营队规则,并举办了宣誓活动。这种仪式感会让孩子在面对这些规范时会采取一种相对严肃认真的态度。而且这些营队规范也是对我们这些志愿者自身的一个行为约束,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才能更好的影响孩子。
在教学方法上,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点是营队成熟而完备的奖励制度。营队一方面注重口头赞美表扬,对于调皮的孩子老师不会去直接管教,而是了解他爱自我表现的心理,给他安排任务让他去做,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这一点对我以后的教学方式的改进有一个很大的启发意义。另一方面营队有详细的贴纸奖励制度。对于达到要求或者完成任务的孩子会为他们盖印章和奖励贴纸,而一定数量的印章可以兑换贴纸,而一定数量的贴纸又可以兑换更精美的贴纸。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奖励的功利化又很好的激发了孩子的求上进的欲望。可以说这两项奖励方式的结合是贯穿了整个营队的活动,是营队制度的精华所在,也有效的激发了孩子学习英文的积极性。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
还有一个教学方法也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营队在安排教学活动时会分组进行。每组六到八九个人,每一组都有具体负责的老师,而且组内还会安排教唱小助手,这样可以让我们老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有更好的了解,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而且分组教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组内彼此之间的对比竞争和互帮互助。每次分组学习的时候,孩子们甚至愿意牺牲休息时间来多学一会,所以分组学习一个很明显的效果就是把整个班里的学习气氛都带起来了。
那么我作为辅教老师我认为自己在团队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也在这其中看到了我自己的成长,由开始因为不熟悉营队分组的流程而不知所措到后来可以主动参与积极帮助主教老师解决一些问题,到最后主教老师也是很放心的把我们组一半的人交给我来全权负责。
在最后的两天冲刺我给英文程度不同的孩子安排了不同的任务,为了帮助孩子们拔高冲刺,我牺牲了自己的下课休息的时间,一遍遍的教她们唱英文歌做动作,我从没觉得我会因此而感到疲惫和烦躁,每当看到孩子取得了哪怕一点点进步我都会给予他们鼓励,并且自己也会因此而更加有成就感。对于英文程度较好的孩子我还会安排他们去帮助其他人,时刻给他们树立一个团队意识。平心而论,这八天和孩子们的深入接触中,孩子们得到了很多,我自己同样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自己在营队中最大的收获是八天的营队生活也让我开始逐渐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其中比如时间意识的养成。这八天所有的活动开展都有严格的时间把控,定时上下课和上学放学,每节课哪一部分都有时间限定,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老师对课堂开展的主控力。不仅对孩子,而且对于志工也有很明确的时间规范,比如什么时间开会,什么时间进班点名等等。拿我自己来说,我以前是一个比较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其实这八天里我觉得自己已经开始养成时间意识了,开始学会守时,开始注重如何提高效率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做支教活动,但是我却觉得这次的营队活动确是让我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和成长。之前参加的支教活动没有这么体系化和完整性,相对来说各方面都比较散。所以其实还蛮感谢自己能有这么一次机会来参加这个活动的。两次的支教经历也让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课堂纪律的管理应该是我最薄弱的一点,对于不听话的孩子我可能会直接过去管束或者提醒他,这样做其实效果并不是很好,我觉得自己要改进一下管理方式,就比如爱说话的孩子就让他做纪律委员之类的。换一种方式会更好,孩子也更容易接受,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积极了解孩子的心理,从而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
如果能有机会再次参加类似的活动,我觉得自己可以更积极主动的参与,更加主动的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想法,能与其他地方的志工增进沟通与交流,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每天也对自己有一个深入的反思。这些是我觉得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总体来说短短的八天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不仅是孩子们得到了成长,我们志工也收获了很多东西,在这八天里,我最大的收获主要有时间意识增强了,然后更加自律,做事情开始思考如何提高效率来节省时间,同时,也收获了友谊。总之,很感谢自己能有这个机会和台湾志工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十分难忘的和意义重大的一次公益之旅。
2018年7月20日,烟台大学心系三农学社的志愿者一行五人抵达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金店镇大垒东村,开始了为期十天的英文夏令营的工作。对于此次活动,我的感受很多,收获颇丰如对于教育方式的理解。
抵达营地的当天下午,台湾的王老师召集我们五人,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培训,主要是向我们介绍此次活动的目的,以及开展形式。对于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会以灌输式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会逼迫着孩子们去学习,这次王老师提出了快乐英语的概念让我感到很新奇,王老师希望能通过此次的英文营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热爱或者是不再抗拒英语学习,通过英文歌曲教唱的方式,并配合以生动有趣的动作,刺激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在八天的学习之后能回到学校之后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激发孩子的潜能,对于孩子未来的影响确实是我之前没有考虑到的,前一段时间掀起的对于大学生短期支教正确与否的讨论,在这里我找到了明确的答案,如果以此种方式进行短期支教,对孩子的未来意义重大,所以此事值得支持,如果日后还能有机会接触到教育事业或者是支教,我想我一定会将这种思想发扬下去。
为了激起孩子们的进取心,台湾的老师设置了奖励制度,并对奖励进行了分层以保证不同基础的学生能拿到心仪的奖励数目,这次的奖励设置为不同等级的贴纸,孩子们通过完成老师指定的任务便可以拿到贴纸,对于这种制度,我认为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贴纸、印章对于小班的学生来说吸引力很强,但对于已经进入初中或者即将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接受程度不一定好,这种制度可能是台湾的老师经过很多年的探索逐步完善的,可是现在的社会节奏变化飞速,抖音、快手对于孩子们价值观的冲击已经到了一种非常恐怖的地步,在营队期间,我听过几个大班的孩子对贴纸的不屑的态度,我相信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情况,我也观察到孩子们一开始对贴纸很好奇,可是新鲜感一过,贴纸对于大部分孩子的吸引力就没有了,可能其他老师也能感觉到,这里的小孩新潮的东西的接触的太多,有些传统的礼貌礼仪在她们身上根本体会不到,我觉得我们需要升级一下我们的奖励制度集齐足够的贴纸可以兑换一件丰厚的奖励比如一个精致的笔记本,或许老师可能觉得这样有些功利,但是设置一个比较难以完成的任务始终刺激孩子也未尝不可。
在大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那就是分组讨论,对于每天第一节课类似于传统课堂的模式,孩子们是有些无感的,很多孩子出现了困倦或感到无聊的状况,但是通过第二节课或者是第三节课的分组,孩子们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的兴趣是有明显的提高的,在分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更加细致的了解学生的状况,从而对基础差一些的学生作出针对性的措施,对基础好一些的学生布置更合适的任务,小组教学也能让孩子与老师的感情得到更深的交流。
在英文课的过程中也穿插了每天两节比较有趣的生活教育类型的课程,上午的生活教育,下午的社区调查都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些不同的新奇的东西,但这里边有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们玩高兴了之后,可能会出现场面上的失控,在这个时候老师的选择出现了一些分歧,我们内地的老师可能更倾向于严厉一些的,尽快让孩子安静下来,控制住场面,而台湾的老师可能更加倾向于顺其自然,通过劝导的方式让孩子回归正轨,我的看法是当老师像是在演一出戏,有时候要唱黑脸,有时候唱白脸,我们在课堂上和蔼可亲,但是在失去控制的时候生气也未尝不可,有些课程的进行也是要在正常的秩序保证下的。还有就是这几日的观察,我发现这里的孩子真正懂礼貌的不是很多,这八天的生活教育我们可以更加偏重生活礼仪上对孩子们的教育加鼓励。
通过与台湾志工老师的对比,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英文发音上的严重不足,可能有口音的因素,这里的孩子也有口音,在日后的营队过程中,我们是不是需要考虑怎样教给孩子正确的发音方法,让孩子们认识到英语的美感。
在每天的教学结束后,后有两个会议,一个是大小班的合并会,两个班的老师坐在一起,将每天自己班级出现的问题提出来进行集中的讨论,由于大小班的状况差异很大,所以有些问题就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在解决完问题之后,就会协商第二天合班课程的流程,将预先想到的一些问题解决。晚上会有一个分班的会议,即大班的老师坐在一起讨论本班的状况,小班亦是。在会议开始,我们会对每一个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对其进行分数的评定,以便于让大家对这个孩子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以及对日后的固定分组做出合适的调整,在这期间也是老师们交流感情的好机会 ,通过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其他人认识自己,彼此之间更加熟络,提升默契程度,让日后的工作更加有效率,接着就是对于第二天课程的流程安排。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台湾同胞,向台湾的同学请教了很多问题,了解了那里的很多风情,了解了他们那里的教育体制,没有单纯的应试教育,孩子们的思想更加活跃,了解了那里的年轻人喜欢的东西。
在第营队六天的时候我开启了自己教学生涯的处子秀,之前一直是台湾的同学主导课堂,我们只是作为旁观者在边上辅助,当自己真正的站在讲台上,用第一视角观察这个课堂,感觉真的不一样,每个孩子在做什么一览无余,在备课时遇到的困难也一一解决了,这堂课虽然我的有些发音不是很准,但是在和Una老师的配合下,我们两个的课堂还是顺利的进行下来了。
十天过后,终于还是要到了分道扬镳的时候了,这十天收获到了最真挚的友情让我舍不得说告别,也许人生就是这样,遇到最真诚的人,收获最真挚的友情。
2018/08/04-2018/08/14
黃雪瑜 阿拉伯語文學系一年級.....................................................................
謝巧琳 財政學系二年級.................................................................................
蔡念軒 社會學系四年級.................................................................................
張以臻(跨梯次) 斯拉夫語文學系一年級.................................................
林育民 政治所博士班三年級.........................................................................
施虹伶(跨梯次) 公共行政學系二年級.....................................................
王鴻陞(跨梯次) 東亞研究所碩士一年級.................................................
周璐(中國志工) 成都匯智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余翔(中國志工) 四川大學.........................................................................
安妮(中國志工) 四川大學.........................................................................
廖文藝(中國志工) 四川大學.....................................................................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第一次我在寒假期間的地點是在台灣-明道國小,而這次暑假我前往的地點是中國成都-育梁小學。
經過寒假營隊的體驗,發現自己的英文教學需要做出調整。在營前培訓期間,非常感謝隊友們對我的幫助,抽出時間找出適合我的教學方式,指出我教學的該注意的以及用語和肢體的部分。因在明道時,我最大的問題是常常會被被學生帶走,無法控場。同時缺少與教室裡的隊友們眼神交流,沒有接觸到他們給予我的提示,應該馬上進行教學的調整。最後我以故事教學為前導,再配合動作讓學生猜英文單字,增加互動與趣味性,這樣可以讓自己在教學中沒那麼緊張,以及當下有時間讓自己的思路做慢慢調整,同時修改自己一貫說話的語速以及肢體動作。
在第一天抵達成都時,已經是晚上沒辦法好好的觀察周圍的環境,第二、三天是我們的營前最後培訓,認識了四位優秀的志工。看見這所美麗的學校,校內的環境和設備都棒,但學校是位於工業區的一個角落,在進入學校時必須經過一條小巷才到達校門,校外的環境稍微比較不好。
這次在育梁學校,我教的學生是4-5年級的學生,他們英文程度平均比較弱,需要用較長的時間認識英文。學生每一首主歌的單字發硬,都沒有辦法在一節課完全理解,需要多次的複習以及重複。在營期第三天教的主歌後,學生還是積極地在複習第一天教的主歌。學生的態度是積極地,他們會在小休期間主動的去詢問老師,但是就是需要多次的重複複習。在小休期間一些比較愛玩的學生,在面對老師數量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沒辦法讓他們留下一起來複習,因此老師們會在其他小休時間,主動的找這些學生做複習並且瞭解他們英文程度。
我第一首主教課是在營隊的第三天,學生的配合度是高的,但是由於程度比較弱在互動過程,學生需要多次的猜測正確答案才出現,而我會因為時間上的關係,在一節課的後期,許多部分會直接將答案說出,沒有讓學生去猜測,只有單方面的接受。這次的教學裡個人覺得比起在明道時,有進步。但自己在掌握時間和板書方面都需要加強。營期間,我會參考隊友們的教學方式,看哪些方式讓學生更受用,並調整自己的教學。經過這次的營隊教學,發現自己不太會教點心課,因為點心課主要是讓學生在一整天學習後,可以輕鬆地以英文歌曲玩遊戲,但我不太會拿捏點心歌該讓學生理解歌曲到何種程度。以及自己的每一次教學都需要經過細想才可以上台,但教學上常常會有許多突發狀況,希望自己的臨場反應可以在日後變的更敏銳些。
班上有幾位學生很常自我放空,而我組就有其中一位常放空的學生,在分組過程,當注意力不在這學生的身上,學生就開始東張西望,為了讓這學生的注意力在我的身上,我會忽略其他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之後的分組中,我會讓這放空的同學站在我的身旁跟大家一起練習,當有其他學生開始渙散時,就換那位同學來到我的身旁,這方法剛開始管用,但後期還是需要做其他的調整。我在小組內面對比較大的問題是,小組沒有可以帶領大家一起唱的學生,因為組內每當遇到較難的單字發音時,就沒辦法接下去唱。而會念那些單字的學生,不管是說話還是唱歌聲量都很小聲,同時對自己沒有信心,當聽見自己與大家的發音不一樣時就否決自己的發音,因次沒辦法帶領大家一起唱。所以在每一個小休我都會找我組的學生一起練習,但我組內一位比較皮的學生,每次的小休都馬上找他的我朋友去玩,剛開始我都將注意力放在其他學生身上,忽略了帶導這學生一起練習,之後小組想一起闖關拿線索單時,這學生需要大家去三催四請才願意一起。經過這次發現自己不太會營造小組的團隊精神,導致小組缺乏向心力,以及不懂如何調試和瞭解比較皮的學生所需及溝通。
在最後一天尋寶活動後,與小組的學生聊聊天,他們開始意識到這是營隊的最後一天,在成果發表後這幾天的所有就結束了,不用再練習歌曲不用再練習發音,在這一刻我小組的學生讓我感覺到他們會在成果發表上表現的很棒,努力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在每次的營隊我都不敢投入太多的感情在學生身上,因為我知道自己是一位感性的人,會有不捨,擔心自己的不捨表現在學生面前,若身為一位老師都表現出滿滿的不捨那樣小孩的不捨會更高。因此自己當作是一個任務來執行,讓學生學會歌曲為主,忽略了一些學生的表現,尤其是那些比較皮的學生。因為當學生當下的表現或是肢體表達沒有被得到注意,對老師將會關閉表示。我覺得自己不太會觀察細節,也有些後知後覺。我除了需要增強自己的情緒管理,也需要多加敏銳。但在最後讓我感到很開心的是,雖然比較皮的學生平時表現不好,但在最後的成果發表上我看見他的努力以及改變。
每一次營隊都帶給我不一樣的體驗,而這次最大的收穫是我個人的成長。我參加這營隊的最初目的是自我探索,第一次的營隊讓我找到自己的目標,第二次的營隊讓我更加瞭解自己的優缺點。身為一位志工,與其說可以為大家提供服務,不如說從服務中學習。
再次出發
距離上次出隊的時間,已將近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裡,英文營的培訓課程越來越豐富,雖然有很多營期的流程細節已經忘卻,但是教學的經驗卻會一直記在腦海裡。這一次出隊,我再次到成都服務,然而,這次服務的學校是育梁學校。
開營前的兩日培訓
在開營前,政大學生與剛會面的三位四川大學的在地誌工及在地合作組織的老師進行了兩天的培訓。四位的在地誌工非常地熱心與用心,在這兩天的培訓中,讓我們瞭解了當地的情況,並且非常用心地與我們一起討論適合當地的教案。此外,培訓的第一天,已經確定好了大小班的教師人員,我是負責小班的老師(小班的學生年級為4-5年級),我的夥伴有育民、雪瑜、余翔與周露老師們。在這兩天的培訓裡,我們一起練習英語歌曲、訂下班級規範、分配好每一位老師的工作等。
開營-Day 1
終於等到了開營的時候,我和余翔待在班上等待著每一位學生的到來,當有學生到課室後,我與余翔便會教學生唸出我們為他們取得的英文名字,我們也可以藉此記得他們的英文名字。在教主歌課之前是破冰課程,我們請小朋友為自己的班上取個班名,於是『英文班』便成為了小班的班名。接著,第一天的主歌課程是由我來上,在這堂課,可說是測試學生程度的課堂。在這一堂課,我發現這裡的學生比起過去梯次曾經帶過的學生更加的內斂,他們像是少了小孩該有的活潑,但整體來說,他們是屬於非常乖巧的。
初次之外,我們也有在第一天就讓他們在教材後頁的空白格子上寫上重點的中英文單詞,以便各位老師能夠瞭解學生對英文的熟悉度與敏感度。在第一天午休以前上過了破冰課、主歌課與環保生活教育課程的課程後,我便大約瞭解了班上整體的學習狀況,他們非常地內斂,因此接下來的課程必須有更大的趣味性,才能將班上的學習氣氛提升起來。因此午休後的第一堂課,我便帶全班一起上今天主歌課的複習課程,我利用說故事的方式將每一道的練習題一一帶出,而且在故事裡,我們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都有被提及。在這一節課中,我認為班上整體的氣氛是有被提升的。
接下來到了第一次的分組課,分組課程的重要性便是在於瞭解每一位小朋友的程度、發音與音量等。我與余翔一起帶一個組別,余翔負責幫忙我記錄下每一位小朋友的分組狀況以及發音。在第一次的分組教學,我有請小朋友自己嘗試去發想動作,但由於小朋友非常地內斂與不願意,於是我便趕快用小遊戲的方法提升小組的氣氛。我所使用的小遊戲是與英文教學有關,除了讓小朋友放鬆心情,也能夠記住重要的單詞,我會讓他們在放鬆心情後將他們拉回教學的主軸。
經過了第一天的調整與觀察,在之後每一天的教學便調整了節奏、多變的教學方式,於是主歌課的教學都可說是非常的順利,我們班上的志工們也配合得越來越好,大家在課堂上都會互相支援,在台上的主教老師不會覺得這堂課都只有我一個人在孤軍奮戰的感覺。總的來說,開營第一天的觀察是非常重要的。
複習課、點心歌課——輕鬆學習之餘,帶有成就感。
第一至第六天,每一天都會有新的主歌教學,複習課便會是一堂至關重要的課程。由於午休過後,小朋友已經上了半天的課程,為了讓他們在課堂上有續航力複習歌曲,我們必須要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堂小活動提升班上的學習氣氛與效力。在複習課帶遊戲或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帶活動的節奏以及帶活動時主帶著的語調,同時,在進行遊戲以前必須要清楚地說明遊戲的規範。在進行活動的時候,他們便會發現自己是能夠通過各種方式記起老師們所教的單詞,一旦他們有了成就感,自然便會有了續航力。
而點心歌的部分,我在營期第三天的時候帶了『Three little monkeys'這一首可愛的朗誦詩,我請隊友在黑板上幫我用圖畫來呈現了關於詩中那三隻小猴子的故事。當小朋友看到圖畫,並且能夠輕鬆的猜出詩中的重要單字,他們心裡的成就感是的得到滿足的。課堂結束前的十五分鐘,我們進行了隨機分組,請每一組的小朋友自行發想這首詩的動作。在進行分組時,他們拋開了第一二天的內斂和尷尬,像是平時非常內斂的Ellen主動地舉手跟我說她要扮演醫生的角色,而Edward他則想要反串扮演小猴子的媽媽,而Edward的好兄弟Daniel因為好兄弟的關係,也一起扮演了猴子媽媽的角色。在各組呈現的時候,每一組的小朋友都變得更加地外向,而且動作也是非常地有趣!
分組教學——建立關係、衝刺
我與余翔一起負責帶一小組,余翔是一位非常好的小夥伴。帶分組的第一天,由於小朋友是害羞的,因此他們剛開始一起練習的時候的音量非常小,動作也不敢表現出來,而我也不想一直讓他們練習練習練習。於是,我便會帶有關主歌課單詞的一些小遊戲,當整體的氣氛有提升上來後,我才會再進一步地進行歌曲的分組練習。但要注意的是,帶小遊戲的時間不能過長,我帶遊戲的時間會在3分鐘之內結束。
到了第五至第八天,我們會進行固定分組。負責英文班的所有老師經過了四天的觀察,瞭解了小朋友的學習方法、程度、音量的大小等,我們便會組成3組最佳的分組方式。我與余翔的組員有Daniel、Edward、Justin、Jane、Mandy、Angel與Cindy。固定分組的第一天,他們就像是沒有意識『他們是一組的』,於是與余翔有了共識之後,除了在下課時間幫小組員分組複習歌曲以外,我也再次提醒他們要完成老師們發出去的任務,要全組一起努力,才會得到老師發出的線索單。於是,他們便在分組教學的課堂中,提升了積極度,『Right'這個單字Jane一直記得,於是他們在練習的時候便會提醒大家『Right'一字的唸法;程度也相當不錯的Mandy也會提醒大家一些單字的唸法。而男生們則是負責幫我在課堂休息時間把組員們帶起來一起練習,他們互相努力,完成了老師們開出的任務。
在營期第六天時,教完了第八天成果發表會時要表演的主歌課歌曲。在前一天,各位老師都在發愁著,有好多小朋友是可以找老師們背歌曲了,但是只有少數的小朋友來找老師背歌曲。於是,我們便開出了個人任務,便是『Weather'這首剛教完的歌曲,各位老師都在休息時間與小朋友一起練習,甚至分組教學時出的任務也是『Weather'。直到第八天的時候,我們用半節課的時間進行分組,由各組老師帶小朋友挑戰個人任務,最後,有好幾位學生挑戰成功了。
成果發表會-這並不代表了結束,而是全新的開始
成果發表會當天,便是營期的最後一天。到了午休的前一堂課是尋寶遊戲的時間。在尋寶遊戲開始前,各個固定分組組別的小朋友都得到了線索單,便開始與各組的老師根據線索一起尋找寶藏。我與余翔的小組組員一起齊心合力,在饒了幾次的遠路之後讓小朋友們成功的找到了寶藏。當他們拆掉了禮物,並分好禮物之後,便看到了我與余翔寫給他們各自的小卡片。這時候,我並不會說出關於離別的話,而是請他們分享經過這幾天的學習後,是否沒那麼再害怕英文了呢。非常意外的,大家都表示沒有再那麼害怕/討厭英文了,當下,我的心情是感動的。
在他們得到老師們送他們的禮物後,他們對於『這個營隊快要結束了』的感覺會更加的深刻,因此,為了不讓小朋友產生分離焦慮的情緒,我會讓尋寶遊戲的後面以快樂的氣氛結束這一活動。
到了成果發表會的時間,小朋友的家長們陸陸續續都到了,他們展現了自己這幾天的學習成果於家長們。英文營雖然在育梁學校結束了,但我相信,讓他們有一個全新的學習心態便會是他們在學習道路上的全新開始。
反思
我在這梯次所教的歌曲中,除了『I'm a little snowman',其餘的歌曲我之前都曾教過,但是我所運用的教學方式與流程卻與之前的不一樣。我不想自己被以前的經驗框架住,但我往往都會無法突破這一個盲點,因此這次的教學上讓我看到了自己可以再構想出不一樣的東西。另外,我也在處理小朋友的事情上更加有所提升了。
想要一提的是,對於小朋友不要太過於『急』。師生之間距離的拿捏必須要掌握得好,因此我在開營的前幾天有提醒我的隊友們,在帶課堂的時候,語氣方面要拿捏得當,不柔軟卻也不會兇。雖然一開始他們不願意與老師們親近,但請給他們一點時間,只要用對了方法,他們一定會對你打開心房。
最後,希望各位小朋友不再害怕學習英文,拋開所有的不自信,能夠茁壯健康地成長。
當初收到來自兩岸英文品格營的招新信件,讓我想到其實早在寒假明道梯次的招新我就曾猶豫不決是否參加。當時一方面是害怕自己教學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心不夠堅定,很少能堅持做一件事。大學的最後一學期,我想轉換消極的處事態度,也不想虛度光陰。再來,我是一名師培生,修習過不少師培課程,不過從未透過課程檢視自己的教學狀況。因此,我想透過參加營隊增加實際大班教學經驗,並對未來從事教職的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班級經營等層面皆能有所磨練。
大一的時候我曾參與過服務性營隊,我是利用當時的經驗來準備兩岸英文品格營的甄選,所以當時我先入為主的認為這兩個營隊的性質是相似的,不過在培訓課開始之後我的先入為主完全被推翻,兩岸英文品格營更加著重於教學方面,我們的角色是老師而不是陪伴的大哥哥大姊姊。兩岸英文品格營的教學是想讓學生利用英文歌親近英文領域,期望學生參與營隊之後能不懼怕英文。英文同樣是我的弱項,當初的猶豫不決也與這件事有關,慶幸的是兩岸英文品格營對於師資培訓這方面十分重視,不僅有每週一次的培訓課與各梯次的例會,還有指派給新生的學伴。對新生來說這些安排是循序漸進且緊密的,能讓人很快地進入角色和營隊的經營模式。
培訓課精心的設計讓我能在每次的課堂上能實際操作當日所學,培訓課中需要在短時間與夥伴們共同腦力激盪,並統整好後上台發表,此時其他組別的夥伴會不吝嗇地改與回饋。夥伴們對我的幫助不單單只在培訓課上,在我寫教案的時候他們總會給我好的引導,讓我的教案從天馬行空的想法轉變成實際可操作。我認為培訓課最別出心裁的環節是讓我們情境演練。平常在準備師培課程的教案時,並不會去預設是第幾堂課或是學生的狀況,這樣的訓練對我來說是嶄新的挑戰。
培訓課特別請講師來分享,內容有班級經營、教學方式的創新、情緒調節和學生輔導。講師分享是承載著講師的自身經驗,不論哪次都讓身為聽眾的我都有身歷其境的感覺,而每堂的分享課皆伴隨著提問與實作,對我來說這些都不是在一般課程上能獲得的知識。培訓期間我最大的收穫是認清自己的能耐,教案和試教時都能得到夥伴們一針見血的建議,這些建議促使我突破自己的框架,也讓我瞭解到其實我的思想還是過於狹隘,設想的始終不夠周到。在幾番訓練下來,我清楚了自己的短處,並每一次都致力於改變上一次的缺陷,往更好的教學邁進。我很感謝夥伴們的直言不諱,讓我能夠繼續成長。
營隊以language art為主軸帶領小朋友們用英文歌曲學習知識,language art的教學策略也是我第一次接觸,不熟英文教學領域的我對於要教兩首主歌打從心裡感到不安。準備教案的過程中,我常會被一種方法給侷限住而忽略language art本身的多元性,而我常用前導故事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上發揮的成效不彰。實際教學後會發現教案只是瞭解教材與模擬狀況的過程,實際的狀況往往無法預料,如同老師說的要懂得變策略,會變通才是好的教學。
我教學上的壞習慣是利用絢麗的言語來掩蓋自己的舞台恐懼,因此我的教學會有種華而不實的感覺,沒辦法扣入主題容易讓學生感到含糊不清。對此我第一步的調整是克制說贅詞的衝動,將注意力集中在字句的教學,把焦點拉回到歌曲上。這一調整讓我變得正經八百的在授課,對於單字的意思尤其刁專,讓學生去猜詞意時我會希望是百分百對,若不是百分之百我常立即給予解答,這一來我便忽略的引導的步驟。老師曾說過學習語言就是要勇於去猜測,能猜對百分之五十就能往下進行,一般來說除了口頭的引導以外應搭配動作讓學生更好去猜測及聯想。因此我第二部的調整便是讓學生在猜想的同時搭配著動作與鼓勵,實際教學時會發現學生猜對的速度變快且更勇於猜測。我自己在教學時常被自身的學習經驗所限制,並不由自主地套用在別人身上,不過教學方法有很多種,若不是老師及夥伴的提點與幫助,我很難去調整自己的狀態。
營隊安排的分組讓我能更加瞭解學員們的程度,在分組課時程度不一的學員聚再一起時,首先我會創造團隊的凝聚力,讓學員們先懂得為團隊發聲。等到團隊整體狀況穩定之後,再以隨機的方式拆成兩小組,我與當地誌工分別帶領進行加強,以小組的方式來針對個人的問題進行修正。每堂分組課後,與當地誌工討論學生的情況後,利用下課時以練歌為由將學員們慰留下來做額外的練習。
我認為學員們的程度都不差,但對自己不夠有自信,這就導致他們上台時音量不由自主地轉小。歌曲唱對與否我覺得為次要,主要是能先願意唱出來,因此在最後兩天衝刺我著重在如何讓學員們放膽唱出來。我使用的方法是博君一笑,利用流行歌曲訓練音量,流行歌曲親人且有趣的特性,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到歡樂自然地聲音就能出來。對於想挑戰所有主歌的學生,我會讓他們一有不會的地方就去詢問,並在最後一天我會鼓勵他去找老師進行特訓。我認為經由老師的特訓和我們從旁的鼓勵提升了學員的自信,所以有的學員在特訓後就把六首主歌達標了。
另外,跟當地誌工的默契培養是在營前兩天的培訓中萌芽,不過我認為在培訓時可以增加分組課的技巧演練,若有這樣的安排對當地誌工來說在分組課時會更得心應手,雙方也能有良好的配合和默契。
營期的每天皆是挑戰,最大的收穫就是在歷經挑戰後的微小進步。八天裡都會負責不同的課程,因課程性質不同就必須用對應的教學策略,雖然早有準備但到了當下還是手忙腳亂。教學的前一天我都會看著教材重新安排教學流程,並像寫教案一樣寫上一堆註解。我原本以為不知所措是在對教材不熟悉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但在第一次教學過後,我瞭解到即便對教材熟悉一旦流程沒有設定好,也是會搞垮整堂課。每天大團會議的時候,我的組員們讓我自己先講述自己的不好的地方他們最後再做補充。我很感激這樣的做法,那讓我能先自省再和他人的建議做比對,更加清楚該如何改善自己。我的微小進步就來自每天被檢討的點比前一天少,即使尚未做到完美,卻每天都有進步的成就感。可能前一天我教唱的次數太少,隔天的教學就來做改善,這麼一來這一項缺失被注意到以後便不容自己輕易再犯。
十天營期下來,我見識到自己在教學時的短處,這讓我有機會能在正式踏入教職以前先將短處斬草除根。經老師提點後發現自身容易限於舞台與框架,我從前認為講台是我的避風港,實際教學後發現拘泥於講台只會成為眾矢之的。因為學生只能聽著台上的你,若走下台與學生互動不僅能減緩緊張感,也能靠著互動活絡課堂氛圍。再來關於課程的流程,我的習慣是將流程寫在教材上用來提醒我上課節奏,但字的大小有限因此效果不彰。我可以運用培訓課黃晶瑩老師的方式來解決,便是將流程寫上黑板,這麼做的好處是學生同樣能知曉流程與此堂課預達到的目標。營期下來,最嚴重的過錯是我的界線劃分不清楚,身為老師與學生相同,上課就該有上課的樣子,我卻讓學生以為還能與老師嬉鬧。這樣是不尊重學生的受教權,若我任由他們嬉鬧會耽誤了他們的學習。我觀察了夥伴們上課時管理秩序的方式,想從中尋找最適合自己與最有效的方法。我發現當學生吵鬧時,老師若態度嚴肅起來學生是很快能察覺到便開始自律,因此我在後幾天效仿此方法,上課嬉鬧的情況就有好轉起來。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我先付出行動去改變,相信我會在課堂上得到回饋。
這十天以來,學習到的事物多得不計其數,對於隊員及老師的幫助與提攜我由衷的感恩,正因為有他們才讓我能勇於挑戰自我與常識。若下次還有幸參與兩岸英文品格營,我以這次出團作為下次的借鏡,不再重蹈覆徹相同的失誤。將這次的經驗化作下次準備時的養分,使下次能結出甜美的果實。
前言
「第二次參加英文營,第一次在中國的土地上做教學。」
經過寒假在台北明道國小的英文營之後,似乎沒什麼考慮就決定暑假的時候還要再和英文營的夥伴們一同到中國再一次進行英文營的活動,因為那次的收穫,是完全超越我的預期的。也許是因為這樣,這次在出發前,我是帶著非常期待的心情前往,「會碰到什麼呢?」、「當下的我會怎麼解決呢?」、「中國的小孩和台灣的小孩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總是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問題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不同於寒假,這次的我多了一點行政,多了一點責任;我不再只是學習,我還有帶領和教導。這是一個對我來說很大的挑戰。不管是營前培訓還是營期,因為台灣和中國的模式並不相同,沒去過中國的我只能不斷地去詢問、去尋求「我應該要做什麼」的解答,而我也要很感謝的說,我很幸運地碰到了一群很包容我的夥伴,對於我的問題都不厭其煩的回答。但也這個責任,讓我在出發前的興奮和期待之中,隱隱瀰漫出一點緊張感。
營前培訓
「我要如何突破自己,是我最大的問題。」
這次的營前培訓,除了基本的試教、英文營各個組成運作方式的講解以及一些課程,像是創意教學、個案輔導等等,我個人認為自己更注重的是「突破」。
也許是因為已經有一個梯次的經驗,這次的我在一些不管是教學上還是行政上的意見反饋上,更勇於去表達自己的意見。如何做得跟之前不一樣?之前碰到的問題我們這次應該要做什麼改變去解決?這兩個問題總是不斷的在我的腦中輪迴,不斷地與自己辯論、不斷地提出又否定自己的想法,這個感覺,我很享受,因為我在自我學習。而除了這個,在許多改革上,大家一起集思廣益的時間,也是我很享受的時光,因為唯有那個時候我才會發現自己的想法多麼的狹窄,總是以為自己已經想到了最棒、最全面的方法,當別人提出他的意見時,「當頭棒喝」大概最能形容我當時的感覺。
在這次所有的培訓課程中,有兩個部份是我個人重點學習的部分。一為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帶領者,包含整個班級的經營、個案輔導等等。二為自己教學上的成長。第一個部分的學習是因為在這次的營隊中,我不再是學習者,更多的是帶領者。在寒假的梯次時,要上去講一些總結、一些能夠凝聚班級或增加班級氣氛的人不是我,要處理一些突發狀況的人也不是我,而在這個梯次,這些通通成為我需要去解決的問題。有壓力,但同時也有興奮,因為自己有機會能夠去處理這些事情,而唯有真正的去接收到這些事情,才能有所成長。第二個部分的學習是因為我留在這個營隊的目的,「我不應該止於寒假的我,我應該要開發更多的我,這才是我留在這個營隊的目的。」這是我常常跟自己反覆地提醒的一句。教學,是我在寒假梯次時做的最好、學到最多的部分,但我不應該只是將寒假的東西不斷的重演,這樣沒有意義,更何況台灣和中國還有差異。不管是大團試教、又或者是小組內的試教,每次我都能感覺到自己的迷惑,像在一片迷霧森林找尋出口一樣,明明有許多的出口等著我,但哪一個走出去才是最靠近我要的結果的出口,哪一個出口才是能夠保持自己風格的我,這是困擾我的最大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在營期時,也有瞭解答。
營期
「一個河北、一個成都。一個農村、一個城市。」
這次的我,去了兩個梯次,一為河北內丘、而為成都梯次。一個農村、一個城市,兩個完全不同的生長環境,我應該要怎麼依據當地的狀況調整自己的模式也是我這次的挑戰。而以下我會分幾個主題去討論,除了基本狀況以外,我還會講到因為兩地的不同,我如何去調整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完全的照抄前一個梯次的模式放在下一個梯次中。
一、教學技巧與策略
河北梯次是我在中國的第一個梯次,學生會有多大的不一樣是我最好奇的地方。第一眼看見他們的時候,並不會有什麼特殊的感覺,他們除了有些皮膚黑了一點以外就像台灣的小孩一樣,但當我開始真正的跟他們接觸後,我發現果然還是不同的。班級名稱和口號,是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是一個我們可以真的去瞭解他們的內在到底有什麼的地方,而最終的成果也令我驚訝:班級名稱是「競自由班」、班級口號是「自由成長,努力飛翔」。這完全是由學生們去提出並投票選擇出來的結果,完全沒有經過修飾的他們最真實的樣子。摸著良心說,我個人是絕對不會想到這種名稱和口號的,因此,我感到非常訝異。他們平常受到的教育、他們平常接收到的資訊到底有多少是跟我們不同的,是我在營期想探索的部分。
不同於台灣,你可以感受到這裡有部分的小孩來到這裡是真的完全為了學英文的、想要讓自己的英文進步的,他們上課的時候相當的安靜和乖巧,除非你讓他們回答一些問題或是一起唸一些東西,他們基本上是不會亂吵或是亂叫的,這是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優點當然在於他們的認真學習,但缺點就在於我們英文營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快樂的學習英文,而不是把這裡當成補習班老師說什麼他們就做什麼,這樣就失去了初衷了。因此在上課時,我會儘量的以問答方式來進行課程,讓他們多多開口去回答或分享一些他們自己的經驗,這樣會讓他們有真的參與進課程的感覺,也同時有機會能夠逃出他們一班習慣的「完全只聽課」的狀態。
而成都又是另一種不同的狀況了。成都的小孩相當沒有信心,如果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的話,他們一概說自己不會。而班上同時有一種像是培養出的模範的那種小孩,因此很容易只要問什麼問題就只有那個小孩在回答,而其他人就是寂靜的狀態。面對這種狀況,除了在私下必須不斷的鼓勵小孩、增加他們的自信心以外,在上課的時候還要注意不要因為自己很懇求小朋友的答案就一直去點那個小孩回答。講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對那個一直回答的小孩有點誤解,但我想說,那個小孩是我最能夠感同身受的小孩,因為我以前跟他一樣。他是所有老師的小幫手、是所有同學的小老師,也因為如此,他是一個對自己要求非常高的小孩,害怕犯錯所以上課非常的認真,下課也不斷的在學習,要準備到百分之兩百才願意嘗試挑戰背歌或唸歌,在挑戰的時候也因為自己的壓力太大而常常失誤,而那時,他會覺得非常挫折。我個人認為這就是教育方式的不同,比起培養許多人,而更願意集中培養一個全能的領導者,但那一個人就必須承受我們無法想像的壓力,因為他是模範,所以不能犯錯。面對他,就像面對以前的我自己,利用鼓勵或是聊天的方式幫他紓解壓力,嘗試讓他發洩出他的壓力,希望,他不要步入我的不好的後塵,抑鬱的結果。
台灣、河北、成都,三個地方,三個不同的教學策略,或者我可以說,根據每一個小孩不同的英文程度、不同的個性我們必須使用不同的方法去面對,但雖然用不同的方式去教學,最終當他們要背唸歌的時候,標準是相同的,因為唯有這樣才是對每個小孩公平且公正。
二、分組活動
分組活動可以說是複習歌曲最重要的時候,也是小孩最容易去認識你的時間。短短的二十分鐘到底可以我們的固定分組都有依據英文程度去平均分配到每個小組裡面,因此我常常讓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去教導能力比較弱的同學,什麼是團體合作、什麼是幫助,我希望他們可以藉此真正的去體會。而我在河北的小組和成都的小組風格也相當的不一樣。
河北的小組裡,相較於成都他們較為活潑且勇於開口,但程度差距相當的大,可以說是把最好的和最不好的都放在一起。但我很開心我的組別並不會因為程度的落差而討厭對方,反而經由我的引導,程度好的同學願意去教導程度較不好的同學、程度較不好的同學碰到不會的東西也會勇於去問程度較好的同學。他們的合作真的幫助了我許多。
成都的小組裡,因為人數較少所以我較能真正的顧到所有的同學。而我們這組算是一個聲音比較小聲的一組,如何讓他們願意開口大聲唱成為了我最大的問題。而最後我發現除了增加他們信心以外,跟他們培養出「一起」的團隊感是最好的方式。當他們願意相信你,願意跟著你一起唱歌、做動作,甚至願意因為你而改變自己或展現出最棒的自己,我就會知道我的所作所為是對的。而在成都梯次,我知道我做對了。
不管是河北還是成都的最後的小組卡片,我都是絞盡腦汁想要寫出一些真的對他們有用的話,依據個人特質去期許他們的未來。而這個事情有發生讓我特別的印象深刻。在成都梯次的時候,有一個小孩他在看完卡片之後鬧了很久的憋扭。一開始他的朋友一直跑來跟我說他在哭,我很訝異,因為我在寫卡片的時候有刻意去不寫到比較煽情的部分,因為我不想要讓學生哭,因為我不知道我該怎麼辦。而現實是,那個小孩真的哭了,而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大概過了兩個小時之後,我回到教室,四川的志工讓我去看看我的書包,打開發現裡面的資料夾上貼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謝謝Jenny老師給了我勇氣。我很感動,因為我在卡片上最希望他能夠突破的就是勇氣。我也藉此跟他好好的聊了一下天,然後教導他好好的分離。我很感謝這個小孩,我也很感謝這個團隊並不只是教導英文,更重要的是品格和做人處事的道理。
總結
「三個梯次,三個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模式。」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的能夠去到三個擁有完全不同的模式的梯次,因此能夠碰見更多不同的東西、學到更多不同的事物。相較於在寒假梯次當作一個「學習者」的角色,這次在中國的兩個梯次我多了一個「帶領者」的身份。這個身份讓我多了壓力和責任,讓我在這兩個梯次裡也許過得並不是像寒假的時候那麼的輕鬆愉快,但讓我學到了比寒假還要更多的東西:學會了如何去分配工作、學會了如何去與人溝通、學會了如何去關心和體諒他人、學會了如何去帶領或經營一個群體、學會了去聆聽並接受他人的意見,學會了去調適自己的心情或心態。這些所有的所有,包含王老師、凌老師、當地的團隊、當地的志工與老師、煙台和四川大學的同學、英文營所有的夥伴以及所有的學生們,所有的一切我都非常的感謝,因為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雖然疲憊,但得到的卻比付出的還要多很多。
而在這次的活動中,我自己要改進的也有很多,尤其河北梯次。我不會把我是第一次當帶領者當作藉口,我也不會把我的年齡當作藉口,因為我知道當我決定承擔這個責任的時候,各種理由都不能當作藉口。溝通,是我這次最大的缺失。該如何正確且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該如何用正確的方式與不同的人溝通,是我最缺乏的東西,卻也是這次活動中我收穫最大的部分。身為這個營隊裡年齡最小的成員,雖然說在這個營隊裡並沒有所謂學長學姊制,但對於我來說,年齡上的差距還是會讓我淺意識的難去表達一些比較直白的東西,尤其不好的部分,也因為如此,問題並不能馬上地解決,而雪球也就越滾越大。若有下次機會再參與英文營,我想溝通就是我最要改變的部分。年齡的差距是我無法縮短的,但講話的方式是我能夠改變的。有些話雖然有時會顧及到年齡和情況,無法像平常的我說話說得那麼直接和直白,但若轉化成一個個的問題,讓他人自己去感受到自己的問題,我想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未來若也有碰到這種與自己年級差距較大的合作時,我想我會嘗試去使用這種方法。
「營隊讓我不那麼討厭英文。」這是一個學生在心得的部分寫下的唯一的一句話,而這句話,也抵消了我三到四個月的營前培訓以及在中國奔波的一個月所留下的汗水與眼淚、辛苦與疲累。
在2018年的8月,再次隨著英文營的老師及同學出發,來到成都的育梁學校服務。這次在服務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在教學及社區探險的活動方面,都有了十分充實的收穫。希望接下來分享的心得,也能讓讀者滿載而歸。
※成都育梁學校一景,以及英文營的開幕典禮
平時上課的時候,學生已經很習慣從老師那邊得到答案。因為熟悉這樣的模式,教學的時候常常變成直接給出答案。然而在這一次的課堂教學中,我發覺自己更能夠從「給答案」的模式切換過來。以「提問題」的方式,引導班上的學生學習英語。我會直接用英語說出單字,然後請同學們猜;或是在故事當中穿插英語,讓同學們推論出它的意思。這樣的方法不僅牢牢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同時也讓我更能掌握學生的情況。從學生們的回答中,可以知道對他們來說,什麼樣的單字和發音是困難的,什麼樣的是簡單的。
除此之外,在今年的英語教學中,我更注重身體的放鬆和展開。一方面是在先前的教學當中,察覺到當身體放鬆了以後,長時間教學下來更不易疲累;一方面當身體放鬆了,更能在教室中創造與學生互動的機會。因為如此,這一次在課堂教學中,我更頻繁地從講台走下去,來到學生的座位之間。一邊走動,一邊提問題。之前身體緊張的時候,很難把走動和提問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套流暢的教學動作。
身體的放鬆對於創造和學生們互動的機會,有著不少的幫助。今年教的班級,由四升五、五年級的學生構成。對這個年紀的學生而言,肢體動作和聲音表演還是很能吸引他們的目光。不過,如果肢體動作沒有力氣,聲音不夠飽滿,學生們依然不會將眼神聚集在老師身上。因為身體比先前更為放鬆的緣故,所以無論是在黑板上快節奏地拍單字,請學生跟著唸,還是走到座位之間,帶著全班一起做動作,都更能把肢體和聲音延展開來。學生看到有力的動作,聽到飽滿的聲音,更容易給出反應。覺得有趣的時候露出笑容;當老師提問時更願意回答。比起之前在英文營的教學,感受到更豐富的與學生的互動。
帶領小組教學的時候,運用了各種小遊戲幫助學生們複習。有時候會讓同一組的學生分成兩隊。一隊唱歌的時候,另一隊要做動作。有時候會以老師做動作的方式,讓全組的學生猜意思和英語,最後再一起做一起唱。透過這些遊戲,學生們在不覺疲累的情況下練習了好幾次。歌曲的熟練度逐漸增加。
除了小遊戲以外,小組教學中更重要的,是建立學生的自信,讓他們自己把英語歌唱出來。平時在小組練習的最後,跟著學生唱的我會逐漸把聲音降低,讓學生們聽到自己唱的聲音。聽到自己的聲音後,學生們就會明白,其實自己是能夠開口自己唱的。不一定要老師在旁邊一直帶唱。藉由這樣的方式,學生的自信心被一點一滴地建立起來。
和學生的自信心同樣重要的,是團隊的向心力。這一點在之後進行歌曲衝刺、固定分組教學的時候十分重要。在這個部份,我強調「老師會下去一個一個聽。要聽到全部的人都開口,才算過關。」因為這樣子,學生們必須試著自己開口唱。當遇到組內的同學不開口,也要學習互相幫助,讓所有人都能唱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會在一旁持續提供協助。除了帶全組一起練習大家都不會的地方,也會針對較不熟悉歌曲的同學進行強化教學。在老師與同學的合作之下,小組的向心力逐漸顯現。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最後一堂發音課中,王瑞琦老師突然出了一道挑戰題,要每個小組依序說出教過的所有發音。而且在準備過程中,每一組的老師只有兩次調整的機會。接到挑戰後,我帶的那一組的學生竟然自己主動聚起來討論。討論之後才用了老師的兩次調整機會。最後上台的時候,他們互相幫助,然後說出了大部份的發音。看到同一組的學生們這麼具有向心力,並且做到了彼此互相幫助,實在比什麼都令人感動。
※最後一堂發音課的時候,小組學生通力合作,討論出全部所學的發音的順序
教學團隊的合作,同樣是今年英文營教學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環。在營隊最後衝刺的第6、第7天,跟我一起教同一班的老師們都有些疲憊。連續幾天的教學下來,讓每個的體力和精神都有一定程度的耗損。由一個老師上台主教,帶完一節課,變成了一件有點吃力的事。有時候原先排定的主教老師上到一半,就會發現自己沒有力氣了。然而在這個時候,同班的老師都會即時補上,繼續複習歌曲的教學。印象最深的是有一節午後的第一堂課,竟然是由我、巧琳、雪瑜三位老師,以十分流暢的接力教學複習了所有歌曲。課堂結束後我們都嚇了一跳。因為雖然和事先安排的由主教老師擔綱全場不同,但我們還是很順利地把整整一堂課帶完。這是在英文營培訓中一直希望各班的教學團隊能做到的,而我們班的教學團隊也達成了。
除了班上教學團隊的合作外,還有跟另外一班老師們的合作。在英文營的教學中,我們兩班的老師保持聯繫、互相確認共同的教學事項。比如獎勵制度公佈到什麼地步、開始嘗試固定分組了沒有?在最後衝刺的時候,由於為了鼓勵更多學生背出歌曲,所以兩班同時做了許多立即性的調整。在這個過程中,兩班的老師們都能即時交換訊息,然後調整教學。最後在兩個班級裡頭,都有不少同學拿到了獎勵背出困難歌曲的貼紙。
※班上的老師分工合作,帶學生們體驗視力保健的生活教育課程
這一次前往成都育梁學校的英文營教學,帶給了我許多收穫。能夠有這些收穫,不得不提英文營培訓的幫助。在出發之前,我跟其它英文營的同學一樣,參加了一個學期的培訓。因為培訓的關係,使得自己在課前構思教案的時候,更能夠把注意力放在「向學生提問題」上。由於有了這樣的準備,自己接下來上台的時候,才能夠靈活地從「給答案」切換到「提問題」的教學模式。
另外,雖然在這一次教學的過程中,身體和聲音都比以前放鬆,但要長時間顧及全班學生的情況,還是必須依靠同一班老師們的幫忙。在體力不夠的時候,有英文營的志工夥伴上台接手,繼續教學,實在是一件令人感謝的事。另外也謝謝帶隊的王瑞琦老師。從旁觀者的角度出發,王老師對整個班級的教學提出建議。這也讓我在這次的教學結束後,察覺到了一些可以再改進的細節。
最後還想再提的,是希望這次英文營結束以後,能夠在獎勵制度和班級遊戲方面,開展更多的訓練。尤其在班級遊戲方面。把學生帶出教室以後,一方面要顧及遊戲的趣味性,一方面要掌握班上學生的情況,比如一定程度的秩序之類的,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相信班級遊戲的設計需要許多事前的準備;設計上也有許多值得學習的技巧和方法。希望之後在英文營的培訓中,還能夠跟大家一起努力,繼續精進不同方面的知識與技巧。
※最後成果發表會的時候,學生們站上舞台,以動作及歌唱向家長們表演
踏入英文營團隊,轉眼就是快兩年。很幸運地在短短期間內參與了五個梯次,每個梯次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從起初的新隊員,仰望著講台上學長姐們的身影,在台下默默寫下筆記;到有新的隊員進入,自己成了小前輩,著急的想盡自己所能,以有限的自身經驗及能力希望能幫助學弟妹及團隊;到學長姐離開團隊,自己成了當初仰望著的在講台上說話的人。一路上走來,感謝王老師、學長姐以及夥伴們的指導與陪伴。
參與英文營經歷了三個完整的學期,親身體驗了營隊在每一學期的隊員培訓、行政處理、內部組織溝通協調上的改變。如果說第一學期參加營隊我的收穫是拓展自己的視野、脫離舒適圈並體驗不同的文化;第二學期是深入瞭解營隊內涵、參與培訓課程規劃及執行、行政聯絡等事項,學習到事情從規劃到執行垂直式的整合;那麼第三學期則是培養自己水平整合的能力,透過不斷的溝通及合作互助,將風險降到最低使得事情能順利進行。在營隊結束後回頭看,過程絕對是艱辛又曲折的。常常在路途中時而迷惘停滯不前,找不著方向,時而因挫折而傷心氣餒,失去動力。也曾和營隊夥伴們意見不合產生摩擦,也曾受老師質疑處理事情的態度及能力,而我們能做得就是不斷的溝通與調整。
在河北梯次我和去年一樣在小班教學,小班的學生向來活潑可愛且配合度高,只是對語言的掌控能力還未成熟,在給予指令時需要一步一步說明清楚但切記不能冗長解釋,因此我們都會在先前將要說的話先整理成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最好能條列式且簡潔有力,幫助他們記憶。河北梯次有許多去年來參加過的孩子,今年有些分去了大班有幾個一樣留在小班,看著班上幾位熟悉的面孔我發現過了一年他們真的成長好多,去年愛表演總是搶著上台的Hank一樣鬼靈精怪積極表演,而且更願意開口跟著唱,害羞靦腆的Henry活潑了許多也變得調皮許多。最令我欣慰的是這次分到大班的Ryan,去年的他還是因為被班上霸凌而怯生生不輕易和別人交流,連說話都小聲到要非常貼近他才聽得到聲音,而今年的Ryan不但和同學能夠正常相處,大班的老師也告訴我他在班上表現良好很願意開口唱歌,整個煥然一新自信許多,看到Ryan的改變,我想這就是能夠支撐的這個營隊的動力之一吧,課堂上賣力的教學從來不是希望能提升多少學生的英文程度,而是為了能提升他們對自己的自信心,那怕只有一點點也好,經過了一年,孩子的改變與成長是我們想像不到的驚喜!
今年在成都梯次挑戰大班教學,雖然早已聽過老師及學長姐分享大小兩班學生性質的差異及教學技巧的不同,但是實際面對陌生的教學模式,在開始前我還是有些忐忑。在營隊的第一天我觀察到,即便大班孩子因年齡較長,對歌曲搭配的動作會比較排斥,但是成都的孩子非常的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甚至可以說是太乖了,甚至最應該要吵吵鬧鬧的下課時間都安靜地待在教室裡,非常的守規矩但緊繃。我們討論並改變教學模式,試圖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並且讓他們卸下心防不感到害怕。所幸在我們利用下課、午休時間和孩子們交流培養感情後,他們慢慢的不那麼拘謹,開始會在下課時去操場玩、會主動來找我們聊天、甚至會和我們開玩笑了。在帶領大班前我和元蓁、以臻請教了大班的帶領方法及和學生的相處模式,經過自己在成都實際進行後我發現,大班課堂吸收的能力更好而且比較能靜下來仔細聆聽,在說明規則時只需要講大原則,其他的細節他們可以舉一反三,讓我輕鬆許多。但是在要學生配合的規範及反應上,大班不像小班可以直接下指令或是給予任務要求小孩配合完成,大班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溝通,我需要用較多的時間讓他們理解並認同,而不是因為老師這樣說所以他們必須這樣做。
每一次的營隊都會有幾位來自當地的志工會參與我們,而我們在台灣培訓了一學期的課程到了當地需要濃縮在兩天中讓志工們能順利接軌營隊活動。雖然在事前我和負責第一梯次志工培訓的負責人元蓁已一起討論過兩天的大概流程,不過具體內容還是會根據各地情況或多或少調整。在河北梯次開始前幾天和王老師保持聯絡讓我能即時參考前一梯次的狀況並在河北梯次進行調整,因為王老師在第二梯次的第二天一早就要離開,因此我們馬上將流程順序更改,讓老師能夠和當地的志工有所交流和基本認識。在參與過的所有梯次裡我覺得河北梯次和當地誌工的搭配是最有團隊感的,除了因為有讓他們實際參與教學環節之外,在事前的溝通幫助了許多。在台灣時我們就在微信群組上開了線上會議,當時他們曾對我們的歌曲教學提出質疑,我們馬上和王老師反映並討論之後的合作上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並且事先想好處理的方式。在當地的兩天志工培訓更加強了當地誌工對營隊的認識及參與感,每天的團體會議裡我會特別請當地誌工能多多發言,因為我們團隊的性質還是比較相近,隊友之間或許會有盲點是我們自己觀察不到的,希望能夠藉由他們的眼睛把觀察到的不論好與壞都提出來大家一同討論。起初,他們還有些顧慮,但是看到我們隊友之間也是直接提出、討論、解決後,他們也比較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在這次的活動中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是能夠勇敢的面對自己的不足然後努力解決。身為一個從小到大幾乎都是扮演好學生角色的人,就像王老師曾說過的,我的自尊心很高。在營隊籌備期間,曾經和老師在溝通上有衝突,當時的我感到非常受傷,覺得自己被誤解了,十分不能接受。我反覆思考了老師說的話,發現自己有些承認有些卻依然不認同。所以鼓起勇氣和老師說了我的想法,非常感謝老師願意聆聽然後和我溝通,讓我決定要用行為來證明自己。在事後也和隊友們密切溝通聯絡,讓老師看到我們的團結,幸虧有河北梯次的所有隊員們的陪伴才能讓我們度過難關,事前的這些挫折也讓後來的我們更有默契和向心力,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感謝當時的困難讓現在的自己學會面對自己的問題、面對別人的質疑、面對壓力並讓壓力轉化成助力,讓自己成長。
每一次和不同夥伴連續十天的搭配都能看到每個人鮮明的個性與教學風格,在河北梯次看到元蓁對孩子非常的有耐心,每每看到她不厭其煩地和小孩說明我都在心裡感到佩服。也感受到品蓉的主動幫忙與馨慧的貼心提醒,總是能夠給予台上的主教老師適當的協助。在成都大班時發現了自己還是很習慣的會因為求安穩而不敢放手嘗試新方法,即便在心裡想過了好多種不同的模式,最後還是傾向用原本的方式。但是這樣我可能就只會原地踏步,所以在之後我希望自己能學會勇敢嘗試不同的可能,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讓自己失去成長的機會,這是我非常需要努力的。
第二次踏上中國大陸這塊土地、第二次參與英文營的服務活動,這次不像初次那般青澀與懵懵懂懂,開始學會扛起責任、付出更多的時間及心力同夥伴們溝通只為落地後能互助地合作,然這過程並沒有想像中地順遂,反而是跌跌又撞撞。在台北,風風火火的三個月培訓,原以為已將最糟糕的情況全設想好了,殊不知第一輪的河北內丘就將我重擊在地,讓我牢牢地記住自己的不足。
跌倒後再爬起來的這段路程要感謝王老師對我的教導與信任,以及凌老師和育民對我的鼓勵與種種建議,才能讓我走出河北的低潮,並在成都育梁梯次時突破自我設限的框架、調整教學上的不足之處。這一個月的經歷,豐富了我的生命,讓我轉變了許多,以下是這個男孩在遭遇挫折後蛻變成長的紀錄。
河北內丘的營前培訓有將近兩天半的時間,其所面臨到的挑戰主要有三:其一是營隊夥伴如何蒐集當地其所需的資訊,以便對營隊課程進行調整與教案的修改;其二是如何培訓當地誌工,使其瞭解到政大英文營辦學的方針及其目的何在,這有助於讓當地誌工明瞭其所參與的活動其性質為何,進而能對營隊提供所必要的協力;第三是河北梯次的當地誌工人數和政大參與同學的人數比例接近1比1,其人力資源的配置會是一大考驗。
二、 河北內丘‧品嚐挫敗,體認自身的不足之處
在河北,我主要負責的教學對象是敬自由班(年齡大約分佈在小學5年級至初中2年級之間)的同學,人數共24位,其中有5位是去年曾參加過英文營的小夥伴,班級整體的英文程度相當地極端,且年齡層橫跨幅度較以往大,有不少初中的大夥伴們慕名加入我們,上述種種情況以至於對我們這些剛入門不久的教學者而言是有些許的挑戰。
在主課的教學上,我負責的歌曲是《Seasons of year》、《Gravity》以及合班的生活教育課《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課是今年新開發的生活教育課程,其目的是希望透過課程和《三隻小豬蓋房子》的話劇表演讓學員從中知曉金錢的概念以及該如何合理的使用金錢,並讓其瞭解到錢是父母親辛勞地工作才能賺取,要懂得感激父母親的辛苦。整體而言,理財課的架構與流程並沒有太大的問題,而且得到當地組織的認可,來年到其他營地時依然可以適用,唯獨要注意的是問卷填寫要將沒有零用錢的學員獨立出,以保護每一位學員的自尊心
我與煙台大學的馬文潔搭檔帶領一個小組,小組成員有男四人、女四人共八人,組員的英文平均程度在敬自由班是屬中偏下,且組員們可能對英文感到特別的害怕,以至於不敢去大聲地念或唱英文歌曲,所以在小組表演的時候,其聲音總是三組中最為小聲的一組。他們很是缺乏自信,特別需要老師們給他們更多的肯定和學習上的關注,使他們在八天中能持續地學習英文歌曲,以及嘗試挑戰我每天為他們量身訂做的任務。
針對不同程度的學員要給予不同的任務,使其能在過程中不斷地突破自我的極限,然而8人的小組教學對我而言很是吃力,主要是因有三位學員特別需要花費我較多的心思帶領他們,此時無比慶幸有文潔在一旁能夠協助我,由她帶領程度一致的四位組員學習,而我帶領一位小幫手和三個程度較為不好的學員進行重點攻堅。確保小組內的每位學員都能得到老師的關注與協助。
然從合班課程開始,我逐漸發覺到我的教學模式的問題逐漸曝露出,
(1)我的教學無法吸引小小學員(3-4年級)的注意力,以至於小小朋友會吵鬧進而干擾到課程的進行,由此凸顯的是我(2)缺乏彈性的教學策略,對於小小學員的吵鬧,我只會那一千零一招就是音量加大試圖蓋過他們的聲音,殊不知這是多麼愚笨的方法,不僅很傷喉嚨也會讓聽者有不舒服的感受經驗,其次,若學員們也不買單時,我就圖窮匕見了。
並且這樣的問題會在小組教學時更加地凸顯,因小組教學極為仰賴主帶老師的教學策略和團體間的幽默互動,如果主帶老師只會那一千零一招,很快那位老師便會被學員們厭惡進而造成整個小組的士氣低落。慶幸有凌老師在旁提供我第三方的觀察,明確指出我的缺點並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教學建議,將原本自我侷限住的框架給打開,原來教學不只那一千零一招還有許許多多我所不知道的「眉角」可以操作,用輕鬆、幽默的方式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不僅可以輕易化解學員拋出的難題,還能簡單地做到班級秩序的控管,此外還能增加學生對老師的好感度。
另外,真誠的付出也是一張好牌,營期第五天或第六天時,大部分的學員都會出現彈性疲乏的狀況。學員對於課程不再感到新奇且與其它的學員也熟識的差不多了,因此下課結伴玩耍是常有的事情。這很需要老師主動找學生「搏感情」吸引他們的投入(尤其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老師的真誠付出其實學員們都看在眼裡,這些付出都會轉化成學員努力背歌、練歌來回報老師。印象極為深刻的是有一位組員,基本的ABC都沒有辦法認全,他學習英文歌曲全仰賴我的唇語和他的記憶,即便如此,在第八天的時候,他能夠念出3首歌並且把《Sharing, caring friends》背唱出。他們並不是不行,只是缺乏一個機會表現罷了!
參、成都‧走出低潮,爬起再戰
成都市金牛區育梁學校是以招收外來農民工子女為主的民辦學校,其所處位置為城鄉結合部,是一貨運物流的集散地所在,其周邊會不斷有南來北往的大貨車經過,故學校環境較為複雜。育梁學校的辦學對象涵蓋周邊幾個村落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其小學在每個年級各設立2個班,共12班,每班人數約莫在20-30人之間。另外,該校學生的父母(原生家庭)大多來自四川省各地,因工作的需要而來到成都金牛區生活,是故育梁學校彙集了來自四川各地的學生。
營隊期間與李校長訪談過才知曉,成都的民工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小學時,學校距離住家的遠或近並非是首要的考量,而是學校老師能否對孩童進行嚴厲的管教,以及該校學生能升學到初中的比例有多少,做為家長擇校的基準。而育梁作為一間民辦學校,近五年來學生的升學率大概在30℅左右,是周邊民辦學校中的佼佼者,李校長本人也相當自豪這一點。
但由此也凸顯出育梁學生的普遍特質,英文程度相比河北梯次較差了些許,但更為關鍵的是因學校老師可能會以嚴厲的方式管教學生,造成學生們很是壓抑自身的情緒(例:下課都不會到處去玩耍,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做自己的事),同時普遍缺乏自信(許多人在還沒開始之前,就會先認為自己不行、自己做不到,所以連去嘗試的意願都很缺乏),以至於學生們不敢於去表現自己。
河北營隊結束後在前往成都的路途中,我沉澱了許多、也思考了許多,不斷地詢問自己,在政大的三個月密集培訓中我學到了些什麼?為什麼會在河北的時候會栽了那麼大的觔斗?我開始意識到,我把自己困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上,就是只會耍那三板斧的笨拙操作,很是缺乏彈性。過去的我可能在一些教學現場中有意識到我有問題(從同學們的反應回推),但始終沒有去做改變(或者是沒有人告訴我要該怎麼去變),直到這次徹底的碰壁撞牆後,才讓我重新回頭審視我的不足之處在哪?我要怎麼改進它?
教學策略的調整主要有三點;(1) 過往我的聲音一直過於處於宏亮、高頻的狀態,這對於台下聽者的感受而言其實是種折磨,且很容易讓台下的聽眾對我的聲音感到厭煩,也會使我的教學模式缺乏彈性。所以需要調整我的音量,適當即可。(2) 在英文教學上過於倚賴課本,而忽略教學應要有的彈性及策略。應拋棄課本,讓學生將焦點放在老師身上,師生的互動才是課堂的主題。(3) 缺乏幽默感。與學員之間的互動,幽默感是一個很棒的情感催化劑,有助於黏著學員對老師的信任,同時也能在過程中提高老師在教學上的自信心。
對我而言,無數堂的培訓課真的不如一次在河北碰壁的體驗,不僅找出問題的所在,還會刻苦銘心地告訴自己,下次可不能再犯同樣的錯了。
在育梁,我所負責的A班主歌課有《That child in the mirror》、點心歌有《Gravity》、《Three little monkeys》,以及合班課的生活教育《環保酵素》。主課教學的內容基本上在過往的梯次就有執行過,而此次的課程執行則是針對我的三個缺點(聲音過大、缺乏彈性及幽默感)進行調整。
換個方式執行《That child in the mirror》的時候,我明顯感受到兩種方式有很大的區別,以往我在上主歌課或是在大學的助教課時,我會無意識地在課堂裡處在一個緊繃的狀態,所以我的音量會一直拉高、會用很大的力氣去做一些小小的事,以至於我每次上完課時總是有氣力放盡的感覺。換個方式後,我明顯感覺到我是遊刃有餘地在掌握這門課的節奏,一切流程都井然有序地按照當初所設想的那般一步步推進。這給予我很大的啟發,原來上課也可以用適當的策略來達到省力的效果,而學員回饋的反應也相當地激烈,這不禁讓我找回站在講台上的自信。
育梁A班的同學有26位學員,將其分成四個小組,我和四川大學的安妮搭檔帶領其中一個小組,小組的成員共7人,其平均英文程度大約落在中下範圍。其次,育梁的學員都有一個共通特性即對自身的自信心不足但又非常願意學習英文,是故他們對個人貼紙的衝刺並不抱持太大的興趣,反而是非常熱衷且積極地投入到團體的任務中,這非常不同於我之前兩個梯次的經驗。
A班的同學在參加營隊之前大多就相互認識,故有不同的小團體是很正常的事(例:明道梯次),但令人意料不到的是這些小團體竟是有利於相互學習的小組,他們會自動自發去向英文較好的同學向其請益,也會聚在一起練習英文歌曲。故當我們察覺到A班同學有這項特徵時,便在第三天時就採固定分組,將原本的小團體收編到各個小組裡,鼓勵他們在小組中相互學習並一起成長。我覺得這樣的學習效果其實滿不錯的,學員之間有更多的互動,且積極的組員會主動找其他組員一起來找老師背歌、練歌以求完成團隊任務,這是我過去不曾見過的團隊合作,重視團隊的勝利遠勝過個人的榮譽。
然而此種團隊風格其實也有壞處,就我的觀察,第七、第八天的時候發現部分的同學便失去了好勝進取的心,明明他的層度是挺不錯的,但就是不願意再往上走幾步,多練幾首歌突破自我的極限,心理覺得跟團隊其他成員保持在同一條線上也挺不錯的,整體趨同的結果導致團隊成長的銳意逐漸消逝,最後的結果有可能讓團隊停滯不前。
成都育梁是我第三次參與英文營活動,自從加入營隊以後,走的這條路真的是磕磕絆絆、跌跌撞撞的,所幸這裡有老師和其它夥伴們的鼎力幫助,才讓我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進而調整自己走出教學的低潮期,並且在育梁的教學現場上重新拾回我的自信。回首過往參加的三次營隊活動,成都這次是我給我自己唯一打及格分的一次,這次的我是一個有方法的教學者,也是一名合格帶領小組前進的引導者。在8天的營隊期間裡,我不僅見證學員們的成長,也看見自己已經與過往的有所不同了。
肆、 總結
品嚐挫敗,然後從挫敗中蛻變成長,這段過程是我從河北與成都兩個英文營活動中得到的最大收穫。以往王老師總是不斷地跟我們強調保持彈性的重要性,但我始終不明白這究竟是代表什麼意思,在經歷過河北梯次的洗禮後,我終於明白「彈性」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做為一個老師所需要的教學策略,還包括平日做人處世的態度,路永遠不會只有一條,那為何要選擇把自己的路給走死了呢?想通了這一點以後,我的思緒便豁然開朗了起來,原來曾經的我給自己加諸許多不必要的框架,使我的思考僵化,以至於忽略那些真正該去注意的事。如今的我已然是升級版的鴻陞2.0,相信下次我能夠做的比這次還要更好。
致敬這個團隊的所有人!如果沒有你們,就不會有我的成長。
2018年8月4日——8月14日,我跟川大的幾位志願者一同來到了育梁學校,接下來的十天,我即將我的奇妙學習之旅。我所在的英文班(小班)共由20名四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我有幸與兩名台灣的志工Yvette和Andy,四川大學的Daisy成為夥伴,在十天的生活和教學中成長。第一次參加英文營活動,我們四人在進行了兩天的集中培訓後便開始加入到教學的行列中,整個過程,有驚喜、有勞累、更多的是快樂。
一、重塑自信,在快樂中學習英文
參加本次英文營活動,讓我感觸最深刻的就是台灣的老師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不斷鼓勵和肯定,幫助學生們找回學習的自信,讓其在快樂中學習英文。孩子們從最初的膽怯到現在可以大聲唱英文歌曲。學生們在短短的八天後,能夠展現出他們自己陽光、自信的一面。
下面就以Fiona為例,講講她在這次英文營的成長吧。Fiona她是四年級的一名女生。從英文營的第一天開始,因為她個子嬌小,所以我們幾個老師都在課堂和休息時間有特別留意她的一舉一動。剛開始三四天,Fiona在課堂上都表現得相當被動,也不主動和老師互動,有時甚至會走神或者自言自語,課間休息時也只是坐在座位上畫畫,沒有和別的同學有太多的交流和互動。我們四位老師在每天晚上進行教學反思時,都有對Fiona每天的表現進行交流和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多給Fiona佈置一些任務,拉近她與老師之間的距離。於是,我們商議後,第二天便由Andy老師在社區活動課上給Fiona安排了一個小任務——在下午四點三十分和四點四十分的時候,提醒Andy老師時間。沒想到Fiona表現得讓我們幾個老師刮目相看,她會在自己的小組先好好地做自己的任務,然後一到時間便會走到Andy老師身邊,輕輕地拍拍他,用小小的聲音說道:「Andy老師,四點三十了。」「Andy老師,四點四十了。」Andy也在社區課快結束的時候當著整個小組表揚了她。結果那天過後,Fiona變化就更大了。會主動找老師們練歌,即使她跟不上大家的唱歌的速度,但是能感覺到她有在努力。下課也願意跟老師打招呼和說話了,每天都能在她臉上看到燦爛的笑容。
雖然這次英文營只有短短八天,但是參加的同學們不僅不再畏懼學習英文,而且還能跟老師敞開心扉,暢所欲言。通過見證他們的成長,也讓我體會到了為人師的成就感。
二、以歌曲為紐帶,傳遞快樂
在英文營期間,台灣的老師們手把手地帶著我們本地的志工學習所教歌曲,每首歌除了向學生們傳達出快樂,也有更多的深意。比如說I'm Me,My Body兩首歌都是為了讓學生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是身體、長相、還是動作,都是不同的,自己就是自己,「自己」這一詞是具有獨一無二性的。This is the way we brush our teeth是為了讓學生們注意牙齒清潔,在輕鬆愉快的歌曲中,明白如何清潔牙齒。Sharing caring friends是為了讓學生們知道夥伴、朋友的重要性,學會和夥伴分享和相互關心幫助。Stranger danger是為瞭然給學生們學著拒絕陌生人,警惕陌生人。所有的歌曲老師們都精心編排了動作來幫助學生們記憶。讓孩子通過英文歌曲的學習,明白這些平常家長和學校教師忽視了或者僅僅是說教的道理。借助歌曲的力量,讓學生們既在快樂中學會了這些英文歌曲,又能夠直接理解歌曲所要傳達的意圖。這次英文營,讓我也反思今後在學前教育上,更應該採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和培訓。
三、以不同的社區活動,鍛鍊學生的各項能力
本次英文營過程中,讓我體會到與以往的活動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讓學生們自由選擇既定主題,參與的社區活動。現在的小學生,尤其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他們由於父母工作繁忙,無暇顧及他們,從而缺乏安全感、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英文營向學生們開放這種可自由選擇的參與式社區活動,一方面能夠讓他們挖掘自己的潛力,發揚自己的興趣、學著與別的夥伴的商討合作,一方面能夠鼓勵他們按自己的心意進行抉擇,不用從眾、跟風,做自己想做的。這正是學生們現階段所需要的,讓他們學著承擔責任,學著為自己的目標付出努力。
這次英文營的社區活動,我主要是和Andy、Wendy、Enas老師負責「當噹噹」組。我們組經過多次的討論後,決定以婚禮習俗為主題,讓學生們自己去調查自己父母當初結婚時的時間、地點、需要準備的東西、禁忌等。經過整理後,徵求本組學生的意見,我們決定分為海報組(主要負責以海報的形式呈現本組學生家長們當初認識時的地點)、場景組(主要負責使用一些回收物品製作立體的婚禮現場)、婚紗組(主要負責使用一些回收物品製作新娘、新郎的禮服、配飾)、劇本組(主要負責男女雙方商討婚事的場景的劇本編寫和排演)。大家分工合作,各組之間相互幫助。以劇本組為例,最開始加入劇本組的僅僅只有三位學生,正是這三位同學的堅持和努力,才有了劇本的誕生。劇本的雛形是建立在Ben(五年級學生)和Ruby(六年級學生)兩人所寫內容的結合基礎之上。大家互通有無,不斷補充和豐富劇本內容,最終才呈現出了最後精彩、緊湊的演出。當然,成功的演出離不開所有參演人員的精心準備和努力表演。學生們把男女雙方父母商討兒女婚事表演的生動形象,另外,學生們無論是在表演節奏還是在時間把控上也是控制的剛好合適。為了讓整個短劇表演更加飽滿,我和Rachel老師給學生們提供了一些建議,比如說將禮金、購買的新房、租的房子、在城市買房會背一身債等用繪畫的形式呈現出來,讓觀眾能更直觀得體會到劇情。學生們聽取了我們的建議,並自己商量各自的分工並很快完成了各自的任務。最終,學生們為大家呈現了一場成功的短劇。我認為,這不僅僅讓學生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更是在準備過程中鍛鍊了學生們的創作能力、與夥伴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增強了信心。
在本次英文營活動中,我也得到了許多成長,不僅僅是教學上所學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更以能和台灣的老師、同學交流討論為幸,意外的收穫是有幸結交到三位來自四川大學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希望這次英文營的經歷能成為我今後工作、生活中的寶藏。
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的十天,其實帶給我的成長還是很多的。十天之間,也許對我來說可能不會改變我生活和學習的原有軌跡,但是卻讓我知道了,也許會影響到其他人。一個人的努力改變不了其他人,但是也許你已經在小朋友心底種下了一顆愛的種子,給了他們希望。在結營問捲上,看到了我們班的小朋友寫到謝謝我們,讓他不再那麼討厭英文了。即使只有一個小朋友這樣寫到,但是至少讓我知道了,在八天的相處中,我們的努力是可以影響到他的,也許未來他就是一個很棒的人,我們給了他愛的種子。
其實,當時報名參加說這只是一個招志願者的活動,我們不需要做什麼實際的教學什麼的,然後在報名前我還特意去問了之前參加過的學姐們,她們說其實挺簡單的。當時是抱著參加一下、多認識些朋友、有個不錯的經驗完了還能有一個實踐證書,覺得挺簡單的。所以在去營隊前我都很隨意,覺得就是隨便輔助一下台灣來的同學們上課就好。我不知道我需要具體做什麼,不知道我們要面對的小朋友有多大、他們的英文水平怎麼樣,也不知道我所要共事的同學們是怎樣的,一切都是未知。
營隊培訓:
在第一二天的培訓中,有破冰遊戲等等,通過遊戲可以增進瞭解,後面也進行了教學內容的培訓,但是我覺得除了簡單的營隊介紹等,我是能夠接受到這樣的信息,但是一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還是有點模糊,感覺有點不知所措,兩天下來覺得很懵。或許下一次的培訓中,能不能大概地提前給志願者們相關的信息介紹,這樣或許在培訓中更有效果,雙方都不會覺得太累。在短時間學會一些基本的主歌,個人覺得對於像我這樣的對音樂很慢的人來說不太友好,是不是下次能提前把錄音或者是相關文件發給志願者們提前預習。
英文教學:
在後面八天的教學中,能從政大的同學們身上看到很多優秀的教學品質;鼓勵、不放棄任何一位小朋友,看到每一個人的優點,去發揮他的優點使其更加自信。比如說在我們英文班的一位剛剛來的時候給我們的感覺是很內向、聲音超級小的小女生Jane,我們觀察到她下課也不會去和其他的小朋友玩,也不會主動來找老師們練歌或者是怎樣,是一個很內向的孩子。但是在同學們把班級名取好以後,我們有佈置給他們任務說自己可以把班級名牌設計出來。剛剛開始的時候,Jane沒有參與,後來把第一份設計出來的名牌貼在教室前門後,Jane在午休的時間來找我說她也想畫名牌,我簡單介紹以後就留她一人在設計,不參與她的創作。後來給我的時候,發現她真的畫得很棒,我們就知道了她是很喜歡繪畫的。通過畫畫這件事,我在和她的交流會慢慢變多,在社區課的食尚食尚最食尚裡面,我也是帶她的,她對畫畫真的很喜歡,在社區活動中她會和旁邊的人提出,一起分工合作。Jane在後面的學習上也變得很積極了,不懂的任何單字都會問 老師 這個怎麼念啊。有一次我簽退送孩子們出校的路上,Jane還拿著課本在背書,遇到了一個不會的單字問了我以後就一直在重複那個單字的發音,我看著很感動。這裡的小朋友大都像Jane這樣,很膽小很害羞,不敢主動找我們練英文,需要我們以朋友的身份主動去找他們。經過前三四天的觀察,我們五位老師在晚上的教學反思討論小會以後,達成一致的認同,後面的教學中把程度較好的同學和程度較弱的同學安排在一起,並且是較外向的與較內向的搭配起來,這樣達到一種最好的「資源配置」,讓同學們自己之間先互幫互助。接下來的幾天中,我們看到,他們會在下課的時候一起練歌,或者是不懂的單字會一起來問老師。
在這八天的教學中,有分配給我一個小小的點心歌,這是我第一次帶課,站上講台去給一群小朋友上課 ,說實話我真的是很沒把握,沒有信心的。然後在要上課的前幾天,一直很緊張很緊張,一直在糾結於歌曲的本意。就在要上課的前一天才真正搞明白到底說的是小鳥的故事還是瓢蟲的故事。所幸在大家的幫助下,這節課還是比較順利的完成了。這是第一次帶課,改善空間是巨大的。第一點就是最重要的,要對自己有信心一點,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在這次的教學中,我一開始真的是一直在懷疑自己,總覺得自己做不好,想像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出現,其實後面的結果告訴我,一切都會好的,只要你做好了準備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差錯。第二,practice makes perfect是真理,不僅僅是在教學的這首短短的點心歌上,還是在我們班第一天教的主歌my body,我深有體會的知道,沒有什麼是多讀多唱多練來得實在的,因為我是個對音樂超級緩慢的人。但是當你唱個幾十遍的時候,你自己都會感受到你的努力是有用的。第三,不懂就多多請教身邊的朋友。在第一次的教學中,我向很多人請教過,sunny老師,Andy老師,Enas老師,Yvette老師是我請教得最多的,從故事的源起到以往的教學例子到遊戲的選擇等等,他們都給了我特別特別大的幫助。三人行,必有我師,一定要以謙卑的心去向別人學習。成為一名老師是我在高中以後才想過的事,也許未來的某天真的會選擇這個行業,也許不會,但是這一次的教學,這八天的助教活動,永遠的留在我的歷程中,給了我教師的啟蒙。大膽一些,每個人都是可以的。
在分組活動中,我是輔助Yvette老師的,帶的是三個男生和四個女生。總體來說,在這一組裡面,女生中的sandy程度和態度都比其他的小朋友好一些,這樣在分組練習中,會讓她帶動其他幾個女生一起,更大聲更大膽的去唱出歌曲。在課上的分組,我們可能更多的是去把注意力放在程度最差的那幾個人身上,然後對於好些的小朋友可能是過於給放心就少了一些鼓勵和表揚,我覺得這是在課上的分組需要改進的地方。而在課後,可能對於程度好、學得快的小朋友的積極度會比差的學生高一點,在教到不好的學生時,在重複多遍後自己也會變得有一些疲憊,這個需要自己在以後調整過來,要給自己一種意識,需要在實踐中自己慢慢成長起來。
總結:
這次的營隊給我最大的收穫是讓我知道了我的小舉動小努力也許真的會在不經意間影響到其他的人。雖然我和他們只是一起度過了八天,但是這八天對一些小朋友來說,或許真的會讓他們變得不那麼討厭英文了吧。願努力的人總會美夢成真。也非常的感謝這次機會,帶給我不一樣的教學觀念,英文營所倡導的是「body language」,是以唱為主的教學方式,與我們大陸小孩子從小所接觸到的不太一樣。也許當你找到快樂的時候,才能學得更有興趣更好吧。我永遠相信的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次的活動中,我覺得它得到了驗證。
感謝英文營,讓我認識了兩岸地區不同的朋友。在政大同學們的身上,我看到了、感受到了愛。這個夏天,這個八月,因為參加英文營變得不太一樣了。如果還有機會,一定還要參加,但是下一次要做好更充分的準備,以更好的狀態去和小朋友們相處。在這次的英文營中,學會了長大、學會了交流、更重要的是在這裡學會了去埋下愛的種子。謝謝你們,謝謝英文營教會我如何去愛。
這個暑假最值得慶幸和自豪的事,就是將十天不間斷的英文營志工給堅持做了下來。慶幸自己遇到了這樣一群可愛和優秀的隊員及老師;慶幸自己在快要堅持不住的時候堅持了下來;自豪自己和營隊的小朋友在這十天裡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自豪自己和大家到最後的「蛻變」!
剛開始的兩天,是對我們在地誌工的簡單培訓。我們初步瞭解了英文營的發展和歷史,以及此次英文營的教學內容,大致在此次的營隊中找到自己的初步定位。
在班級分配時,我被分配到了A班;在生活教育課程中,由於專業是化工系,我加入了Yvette和Andy負責的「環保」教育;在社區活動中,加入了包括Yvette 、Barry 和Sylvia在內的「零食大作戰」(後改名為「食尚食尚最食尚」)。這些班級、課程及社區活動,起初對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我不知道我具體該做些什麼。在「環保」教育課程的前期討論中,我只能儘量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完善這個教育內容。我發現,組內成員對自己的教學內容及涉及到的專業知識非常熟悉,我只能提一些簡單的建議,但專業知識並沒有派上很大用處。
Yvette鼓勵我負責一部分的授課,於是我選擇了較為簡單的部分---「樹」。在模擬講解的時候,我發現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直接說答案,而是以引導的方式讓小朋友去猜。到我的部分時,我嘗試學習他們的方法去講解,第一次嘗試不太理想,但Yvette給予了我很多的意見和鼓勵,接下來的幾次嘗試,自我感覺挺不錯。在「零食大作戰」社區活動的前期討論中,老師提出,我們的方案更像是生活教育而非社區活動。剛開始我並不知道兩者的區別,沒有理解老師的意思。直到英文營開始後做了幾次生活教育和社區活動,才知道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區別。從字面上看,生活教育偏重教育,形式是上課;而社區活動則偏重活動,小朋友有自主選擇權。後來我們做了很大的調整,將一些偏重於課程的內容刪除,加了以分組動手為主的活動。這個過程中老師的建議給予了我們很多指導。
第三天,英文營正式開始。剛開始接觸小朋友,他們都比較害羞,還沒有放開,隊員們對他們的評價都是:非常乖。但也不乏課堂上愛講話的小朋友。一到室外,場面就會有點不受控制,小朋友們都會很興奮。雖然剛開始同學們沒有放開,但課堂的積極程度還是挺高的。在課堂上,作為助教的我「遊走」在教室裡,不斷地用眼神給予同學鼓勵,鼓勵他們大聲唱歌,大膽做動作,與他們建立友誼。到最後,同學們與我們成為了朋友,課堂上我們是老師,課後我們是在一起八卦的朋友,這個過程與我而言是美妙的。為期八天的英文營,讓我認識了這樣一群可愛的小朋友,我很幸運。
在這十天當中,我從這個營隊裡學到了很多。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們的教育方式與我從小接受的完全不同。他們的授課是以引導為主,不直接給小朋友答案,讓小朋友通過「大膽地猜」去找到答案。此前我也有過給小朋友授課的經歷,但當時我們的授課方式是,如果小朋友不能回答出來,就直接給他們答案。這種方式也是我們從幼兒園開始一直被授予的方式。但在營隊期間,不論是在教授英文歌還是老師教英標的時候,都是叫小朋友們大膽的去猜。營隊這種以引導為主的教學方式不僅僅在體現課堂上,還體現在社區活動中。在我們「食尚食尚最食尚」社區活動中,有小朋友提出想以小品方式來呈現作品,第一次由小朋友自己寫劇本時呈現出來的結果不太理想,在後期和小朋友共同修改的過程中,營隊的兩名隊員都是通過引導將他們天馬行空的想法拉回現實,讓他們自己意識到其中的邏輯錯誤,最後呈現出一個完整的劇本。最後的成果發表會中演出的兩個短劇,從劇本到演員以及道具,完完全全都是小朋友通過自己的腦和手創造出來的,營隊的隊員們都只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整個營隊帶給我最大的理念「衝擊」,就是「引導為主,不直接給答案」這個教育方式。其次讓我受益非淺的是整個營隊對於「邏輯」的嚴格要求。特別是一堂課的授予所要求的邏輯是很重要的。從一開始老師就說讓我和另外一名在地誌工Wendy嘗試授課,於是我們在前期準備時,觀察學習其他隊員的授課方式,以及在每次的大團會議中認真聽取老師對課程的看法和建議,發現他們對「邏輯」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在每次的課程中,他們對自己要講的內容都熟記於心,因為心中有一套完整嚴謹的邏輯。我和Wendy前期準備和學習了很多,到最後授課時,也是遵循我們設計的一套有邏輯的流程,最後取得一個不錯的效果。
整個營隊帶給我的邏輯學習,讓我很受用。從培訓開始到整個英文營結束,營隊的「鼓勵學生,建立其自信「的教學原則一直貫穿其中。營隊隊員從來不會命令或責罵學生,課堂紀律不好的時候,通過其他方式,比如喊班呼以達到恢復紀律的目的。課堂上以」猜「的方式讓小朋友找答案也是一個幫助建立他們自信的過程,很多時候小朋友都會怕錯而不敢大聲表達想法,但每每這個時侯,營隊老師都會鼓勵他們不要怕錯,大聲說出來。培訓時老師提到,同位思考,把自己和小朋友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在後來的課程和活動當中,我發現這個原則不僅能讓我從小朋友的視角去理解他們的思維,更好地去設計課程和社區活動,同時也是一個和他們建立真摯友誼的過程。在十天的營隊期間,讓我深受影響的不僅僅是營隊的教育理念和原則,同時也有隊員們的個人魅力。我們的「環保」生活教育課程,鼓勵小朋友們自帶餐具,並且有真正地做到「以身作則」。由於午餐是在校內和小朋友們一起吃,老師要求我們自帶餐具,很多小朋友們看到我們都是用自己的餐具吃飯,聯想到課上的環保內容,也開始自帶餐具了。這說明了我們的課程不僅僅是「說教」,是真正地在「make a difference」。營隊的王老師也是我見過最可愛的」老太太「了(如果這樣稱呼可以的話…….)。
在這十天的營隊當中,也發生了很多很開心的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點心歌《Three little monkey》的課上,王老師真的是一個童心滿滿的老師,她通過生動活潑的動作把課堂氣氛帶到了一個高潮,而且自己也玩得很開心,並和小朋友們一起把我們幾個助教推到了講台上演繹「Five little monkey」。我第一次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個孩子,在笑聲當中忘記了自己成人的身份,那一刻覺得,當一個孩子真好。在給小朋友們演舞台劇「三隻小豬」的時候,我們四個在地的志工完全放開自我,成功地帶給小朋友們一場充滿歡笑的「三隻小豬「舞台劇,小朋友的上課興趣也被成功」激活「,我們幾個志工在舞台上也玩得很開心。
這個夏天有一件沒有後悔去做的事,就是這十天的英文營志工體驗。總是說要在大學做一件讓自己以後在談起大學時能自豪地說出來的事,我想,這次志工經歷,就是一件能驕傲地說出來的事。我認識了一群可愛的來自海峽另一邊的小夥伴,我們在一起分享家鄉的美食、方言和文化,在一起頭腦風暴,在一起洗劫校門口小商店的成都老酸奶,也在一起成長。我從營隊隊員身上學習到如何去設計並講解一門課程,如何提起孩子的興趣,如何真正去做一名志工;從老師身上學習到如何從孩子的角度去進入他們的世界,如何保持一顆童心才能一直可愛;從孩子身上學習到如何快樂地玩耍。我也深刻地學習到,放開和融入在一個集體中是多麼地重要。我很慶幸成為一名英文營的志工,也很感恩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我會繼續學習,繼續成長!
說實話,最開始我真的是抱著當一名「志工」來參加英文營的,我不知道我需要做什麼,不知道自己即將面臨什麼。我以為我需要做的只是輔助老師做一些工作,偶爾照顧一下孩子,然後每天都過的很悠閒,朝九晚五。所以出發前,我在我的電子閱讀器裡添加了好幾本書,甚至帶上了我的瑜伽練習教材,然後想「這將是多麼充實愉快的十天呀」,我是想從一個舒適圈跳到另一個舒適圈。
意料之外,在第一天我「美好的」設想就被打破了。王老師將我們四個大陸的志工進行了分組,並告訴了我們志工需要做的——和台灣來的志工們一起進行課堂教學。成為一名老師,站在講台上教課,這是我六年級時候的夢想,沒想到多年後我會以這樣的形式實現我的夢想,有些激動又有些許的緊張,這是挑戰也是機會。為了讓我們第一次教課順利進行,我們在課堂上觀察其他志工的授課過程和方法,吸取經驗。我和Annie陸陸續續地花了三天來準備教學大綱,不斷修改,在教課的前一個晚上,我們倆還在天台對著星星「排演」了兩次。 「Practice makes perfect」,只有做足了準備,才不會慌亂。
就我的學習生涯來講,一提到英語學習,那一定是發音、語法、固定搭配,這種教條式的教育,所以英文營以帶動唱為主軸的課堂教學對於我來說很新鮮,用「body language」來進行的教學是充滿活力的,不刻板的。讓我驚喜的還有維持紀律的辦法——班級呼號、鼓掌,每次培優班的同學聽到「天天培養」,他們就會一起回答道「優秀如我」,然後迅速看向老師,安靜下來,這個辦法溫和卻很有力量。Language arts 和呼號對於我來說都是一種「衝擊」,同時也是一股推力,把我從我固有的思維當中推出來了。我一直接受的是應試教育,孩子通常只是被要求去競爭而很少獲得鼓勵,老師通常是嚴厲的,所以我想當然的認為紀律是可以通過老師的威嚴達到的,當我真正的瞭解到呼號這樣一種平和的方式的時候,備受觸動,當同學們一次次的回應在教室裡響起,我感受到了彼此之間的聯結,這比大喊著「同學們,安靜!」有效,也更加的包容。
每天早上的第一節課都是主歌的教學課,課程有趣並不讓人昏昏欲睡,Sylvia是個孩子王,上課的時候同學們很積極活潑;Jenny和Ariel很沉穩,控場能力很強,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Barry,同學們都叫熊熊老師,很幽默,總是能逗笑同學;而我和Annie當然就是新手老師,在教唱「Sharing Caring Friends」前三天,就開始「不動聲色」地給同學們教關鍵單字「friend」和「share」,以幫助課程能夠順利進行。當老師確實不易,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老師這個職業。課前要花費大量的心力來進行備課,在課堂上要應對各種突發狀況,要照顧到儘可能多的同學,說話要大聲清晰......最後兩天,大家的聲音都沙啞,會有覺得疲憊的時候,但是當同學們看到老師嗓子啞了,自覺地安靜下來聆聽我們說話的時候,就會覺得,這是值得的。
每天下午會有分組教唱課堂,分組可以給同學更加細緻的指導。最開始是隨機點人分組,有時候就會出現很多害羞的同學在一組的情況,導致唱歌的時候大家就彷彿開啟了「靜音」。後來固定了分組,我們刻意將某些同學放在一組,目的是讓活潑的同學帶動害羞的同學。不知是相處久了同學們更加放得開了。還是因為分組的原因,在之後同學們的表現比之前好了。但分組其實可以再早一些固定下來,然後進一步培養大家的團隊意識,互相幫助,可能會更快促進彼此的成長。
我很喜歡在每一天結束課程之後,晚上大家坐在一起進行討論的感覺。我們會對一天的教學進行總結,這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同時這也是一個共同提升的過程。其間,我們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也思考進步的方向,提出改進的意見,接受建議,然後努力成長。不害怕發言,心中所想,那就有所表達,大家一起頭腦風暴的感覺很棒,尤其是我們每個人觀察事物的角度,思維方式都不盡相同,在談話的過程中就會不斷有新的東西出現,刷新自己的認知。
我們在改變的同時,同學們也在改變,第一天到第八天的改變說不上是翻天覆地的,但至少是可見的,慢慢地放開自己,去表現自己,聲音變得更響亮,開始有所好奇。在最初評分只有1的同學,後來甚至評分到了2.5,轉變實在是太大了,這也提醒著我自己,不要被刻板印象限制,也不要侷限於第一印象,如同「Weather is changing throughout the year」,我們要去注意這些變化,他們正在努力著,我們應該give them a hand,孩子是有天賦的,而天賦的完成也需要引導。就如同王老師在最後一節音標課上教的一句英文「They that sow in tears,Shall reap in joy」,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從八天的教學效果來看,英文營最初的目的似乎達到了——不是把注意力放在發音上,而是讓同學們感受到學習英文的快樂,不那麼厭惡英文。我記得我最後一天看到的一位同學的問捲回答上有提到「我沒有那麼討厭英語了」,心中有所觸動,我們想要的不正是這一點點的改變嗎?在有一次我們合唱 「This is the way we brush our teeth」時,我在前面帶動作的時候看見有一位同學唱的很不自信,然後我就一直把嘴型做的很誇張,希望他能跟著我的口型唱,當他看見我在看他,他也一直看向我,然後開始唱歌,唱到 「A nice white smile will then be found」的時候,我朝著他笑,他也對著我笑了,很開心,眼神和笑容是有力量的,在那個時刻我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了他內心。一個微笑,一個注視,一些鼓勵,也許就會有改變的可能。
我原本以為我們培優班會在班級裡最後合唱一首歌,然後彼此鄭重地說聲再見,接著像往常一樣進行放學簽到,跟學生說「路上注意安全」,揮手離開,不一樣的只是明天之後不再有英文營上課,但現實往往和預想不太一樣,我只是在操場上和同學們微笑著揮手說再見,直到我和一個學生擁抱分別後,我感受到了真正的結束。就像所有的歡迎都是隆重的,所有的離別也都是突然的,「天天培養,優秀如我」,一個臨時搭成的班子,在終於成為一體時解散了。不知道往後他們相遇時是否會認出彼此,然後大叫著對方的英文名或者抓耳撓腮冥思苦想「這人我應該認識,在哪裡見過呢?」,最後說出「培優班!」。我想我會一直記得,我曾是其中一員,培優班的一員。
我的瑜伽書只翻開了幾頁,我的電子書一本沒看完,我來到的也不是我想像中的「舒適圈」,但我這在十天裡,受益良多。
最後一句話摘自《聖經》: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love is not envious or boastful or arrogant or rude. It does not insist on its own way; it is not irritable or resentful, it does not rejoice in wrongdoing, 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 It bears all things, believes all things, hopes all things, endures all things. Love never ends. 英文營的每一個人都讓我感受到了愛。
王茂丞....................................................................................................................................................................1
許碧芬.....................................................................................................................................................................4
一、 英文營擔任的角色與工作
蘭考梯次英文營的角色分配至大班,與陳老師、秋蓮共同經營這個班級。有了蒲韓的經驗後,這次營隊將更加泰然。
由於蘭考英文營去年才舉辦過,今年是二度造訪;加上已有經驗的王老師、陳老師、凌老師、海婷和我,另外有碧芬、毓新、秋蓮、吳鵬則是新加入。於是將此梯次主要目標放在培訓英文營志願者。
二、 營隊期間,與其他志工之互動、分工、學習,以及對於兩岸社會參與的比較
來自培田的三位志願者,他們將在蘭考梯次學習之後,一同與我們回到培田舉辦第三梯次營隊。不過在此之前,他們幾乎對英為營沒有太多認識。但是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感覺得出來他們非常努力的學習、練習、作筆記,在更加有限的時間內、邊學邊教,確實辛苦。
由於大班學員去年多數參加過,於是在教學方面,大班進度幾乎沒有落後,在穩定的安排之下,也更有餘裕去學習課本外的知識,使學員接觸英語學習的多元面。
蘭考的對口單位是胡寨哥哥合作社,王理事長、副理事長、娟娟姐和胡大哥為主要的志願服務者,人手確實不像蒲韓社區那麼多,於是志願者必須更加自力去處理生活上的事宜,即便生活上不太方便,但是王理事長一行人確實非常努力給我們方便,也讓人感動。
三、 與小學員之間的互動
與蒲韓相比,蘭考因是大班學生,去年又有參加過,整體程度提高許多。在教學上來講,學員都可以較快的學會歌曲和教學內容。對老師來說,雖然只有三人,但也不會顯得過於費力,也是奠基於上述原因。
學員的熱情程度佳熱切,對於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保持更顯困難。當學員在老師勸導之下無法改進時,更嚴厲的措辭說實在也難無助於事。關於這部分,對於志願者來說,仍然是必須加以探討的重點。
四、 心得與建議
河南蘭考的地景明顯與山西永濟不同,詢問之下,才得知河南乾旱多時。在志願服務的過程中,其實對蘭考來講,在農作物生產出現問題時、還必須接待外地志願者,無論如何都是負擔。建議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能有其他的因應方式。
1. 對於此梯次,志願者培訓僅一日,許多必須形成共識的項目都沒有達成,使得志願者容易變成無頭蒼蠅。事前的溝通工作不可減少。
2. 如果得知志願服務期間可能加重當地負擔,將要有更自立自強的形式,例如後勤支援服務。但前提是人手要更多、分工才能更細緻。
一、 英文營擔任的角色與工作
蘭考梯次英文營的角色分配至大班,與陳老師、秋蓮共同經營這個班級。有了蒲韓的經驗後,這次營隊將更加泰然。
由於蘭考英文營去年才舉辦過,今年是二度造訪;加上已有經驗的王老師、陳老師、凌老師、海婷和我,另外有碧芬、毓新、秋蓮、吳鵬則是新加入。於是將此梯次主要目標放在培訓英文營志願者。
二、 營隊期間,與其他志工之互動、分工、學習,以及對於兩岸社會參與的比較
來自培田的三位志願者,他們將在蘭考梯次學習之後,一同與我們回到培田舉辦第三梯次營隊。不過在此之前,他們幾乎對英為營沒有太多認識。但是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感覺得出來他們非常努力的學習、練習、作筆記,在更加有限的時間內、邊學邊教,確實辛苦。
由於大班學員去年多數參加過,於是在教學方面,大班進度幾乎沒有落後,在穩定的安排之下,也更有餘裕去學習課本外的知識,使學員接觸英語學習的多元面。
蘭考的對口單位是胡寨哥哥合作社,王理事長、副理事長、娟娟姐和胡大哥為主要的志願服務者,人手確實不像蒲韓社區那麼多,於是志願者必須更加自力去處理生活上的事宜,即便生活上不太方便,但是王理事長一行人確實非常努力給我們方便,也讓人感動。
三、 與小學員之間的互動
與蒲韓相比,蘭考因是大班學生,去年又有參加過,整體程度提高許多。在教學上來講,學員都可以較快的學會歌曲和教學內容。對老師來說,雖然只有三人,但也不會顯得過於費力,也是奠基於上述原因。
學員的熱情程度佳熱切,對於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保持更顯困難。當學員在老師勸導之下無法改進時,更嚴厲的措辭說實在也難無助於事。關於這部分,對於志願者來說,仍然是必須加以探討的重點。
四、 心得與建議
河南蘭考的地景明顯與山西永濟不同,詢問之下,才得知河南乾旱多時。在志願服務的過程中,其實對蘭考來講,在農作物生產出現問題時、還必須接待外地志願者,無論如何都是負擔。建議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能有其他的因應方式。
1. 對於此梯次,志願者培訓僅一日,許多必須形成共識的項目都沒有達成,使得志願者容易變成無頭蒼蠅。事前的溝通工作不可減少。
2. 如果得知志願服務期間可能加重當地負擔,將要有更自立自強的形式,例如後勤支援服務。但前提是人手要更多、分工才能更細緻。
一、 前言
國關中心王瑞琦老師是知名的農村研究學者,而她近年來所舉辦的農村英文營評價也很高,所以當我知道能參與這次活動時感到很興奮。除了王老師耳提面命告訴我農村實際的生活環境,中心主任也不斷提醒我在大陸會遇到的困難及不便,但這都澆不熄我的熱情,一來我很想跟著王老師學習,二來我相信這趟旅程就算很辛苦也一定是個特別的體驗,更重要的是,我也希望能貢獻自己在外文中心所學,就營隊的行政及教學給予支援,我便在沒有任何猶豫的情況下欣然加入團隊。
二、 教學參與
營隊開始前我們接受了約莫一天的培訓,內容為練習英語歌曲及互相分享教學技巧,讓大家為迎接營隊事先準備。
我被分配在小班擔任教學工作,就我個人而言第一天因為一開始不了解學生程度不知從哪裡開始才好,多虧營隊安排的課後檢討及分享,幫助老師找出合適的教法及規範進度。第二天起,比較需要技巧的班級經營及品格教學由有經驗的凌老師主導,而我則負責大部份的單字及歌唱教學,蒲韓及培田志工及協助秩序及分組活動,由於小班同學活潑好動,不管是負責哪一項工作的老師都必須花很多心力去管理學生才能掌握進度。在教學方面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一些歌曲中的句子很長,重覆教了好幾次依然無法讓學生學會,還好這時王老師來關心班級學習情況,主動協助我帶領學生使用短句、倒位…等教學方法使學生。我發現教學的準備不只要把英語練好、把歌曲學好或參考他人的技巧,而也需考量到老師擁有不同背景,學生來自不同年級,教學時亦需加強觀察及彈性微調並進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如此一來我們也能從每天的教學中有新的收穫和突破。
三、 團隊互動
剛開始知道要和來自福建培田的志工合作時感到很興奮,期待兩岸的交流能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與培田志工見面後,如預期一樣感覺他們都很友善,在工作盡心盡力,配合度也很高,在團隊上沒什麼問題,私下相處也很融洽。
向培田志工學習到的是他們的團隊精神,可能也是因為他們從小一起長大,遇到事情能夠互相扶持,這在一個團體中是很可貴的表現。而臺灣學生的優勢在於處事積極及較能展現自信,團隊的特質能互補,自然也就能互相支援了。
圖2: 志工相處融洽,樂於交流。
四、 學員觀察
(一)觀察力敏銳及表達直接:原本第一天和學生之間並沒有太多互動,以為學生之後幾天也不會有熱烈的反應,不知道為什麼第二天起學生忽然對我很熱情,起初我也不知道原因,後來發現因為環境的關係,這裡的孩子觀察能力很敏銳,能分辨出哪位老師比較能親近,也因此學生會挑選自己想要的老師,如果發現老師有不會的地方或犯了錯,北方人直爽的個性也會直接毫不客氣批評老師。
(二) 重視勝負而不接受失敗:學生的資質平均,不論原本英語程度為何,大部份學生經過練習都能依進度學習課程,在成果展上也能有不錯的表現,但在學習心態上,與個人所學相比,他們更重視勝負。舉例來說,本來希望也能讓學生體驗臺灣,為學生設計了遊戲也準備了教具,但好幾次都是在學生的爭論中結束的,或者是在觀看分組動作表演時不自覺指點他人缺失為,而吝惜給予不同組的同學鼓勵。如果在學生不俱備運動家精神的前提下是很難進行遊戲教學的,這一點建議可以列入品格教育的重點,盼今後能以英語遊戲競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培養學生尊重對手的態度,畢竟接受成敗是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
圖2:小班老師需要多花心思關心學生情緒。
圖3:許多農村小朋友需要分擔家務,讓他們特別懂事、敏銳。
五、 心得建議
大部份的同事和朋友認為參加這次營隊是個折磨,所以當我回到臺灣時不少人用恭禧我解脫的口氣問候我,我必須承認蘭考的生活環境確實不好,但在這段期間我沒有一句抱怨,反而抱著感恩的心情生活,在資源與物質缺乏的情況下更能體會臺灣人真的很幸福,每天生活在舒適、便利的環境中,應該要好好珍惜我們擁有的,進一步為有需要的人付出,創造更大的價值。
另外,在臺灣各大學的服務性社團興盛,參與志工活動的機會很多,但能深入大陸農村體驗當地生活及服務的機會實屬難得,畢竟兩岸關係在現階段還是有很多細節需要克服的。但從經費、組織、人力、活動…所有的一切只靠王老師一人張羅真的很辛苦,應該有理念相同的志工或專業人士長期協助老師,讓這麼有意義的活動發揚光大,也使更多有心人士有機會參與。
圖4:志工離開當天,學生前來送行,離情依依。
王茂丞................................................................................................................................................1
林冠汝................................................................................................................................................4
鄧文奕................................................................................................................................................7
楊政鵬.................................................................................................................................................9
王茂丞
一、 英文營擔任的角色與工作
在蒲韓英文營中,我擔任的角色有兩種;第一是整體營隊志願者與領隊之間的協調角色,試圖溝通與分析當前兩岸志願者所碰到的困難,向上呈報或協調後解決。
第二是擔任教學助理志願者,在此分配到小班擔任助教,與文奕、凌老師、蒲韓志願者楊丹、蒲韓志願者付瑞,共同帶領小班學習。在班級帶領中,我和文奕屬於主要教學角色,凌老師、楊丹、付瑞屬於配合型的角色。
二、 營隊期間,與其他志工之互動、分工、學習,以及對於兩岸社會參與的比較
同上述,蒲韓志願者在此次營隊的參與裡,更多的被賦予對外地志願者生活上的照顧;此一工作非事前溝通工作內容範圍。換句話說,在英文營助理教學身分外,蒲韓志願者還須利用更多時間去安排外地志願者、學員的日常生活事項。如此一來,其工作量明顯大於外地志願者;對於英文教學的投入方面,效益將減低,但對於像我這樣的外地者而言,生活得到了更多的照顧。
事實上,蒲韓志願者在英文營教學助理工作上,雖然沒有經驗,卻非常努力學習。她們總覺得自己不夠格擔任「英文教學」一職,但是私底下還是很努力想在短短幾天內將歌曲學會。儘管在開營之前有兩天半的培訓,但是對於教材內容認識幾乎為零的狀態下,短時間內學會是非常困難的,於是她們總是與學員們共同學習、但更快學會,才能分擔教學助理角色。
此外,蒲韓社區志願者還包括各家住宿房東、愛心媽媽、接送司機等等。是整個社區分工合作、傾力相助,才讓英文營能夠完成。在前三天的培訓過程中,發現蒲韓社區聯合社的成員對於志願者服務有相當深入的了解;換句話說,他們是一群經過培訓的幹部。但是那也許是長期舉辦生活營的結果,當英文營在當地開展後,他們仍然用相同模式運作,容易忽略外地志願者的要求。
在台灣,舉辦營隊勞動整個村子幾乎不可能。中國大陸農村居民之間關係緊密,透過這次營隊展現不同面貌,除了本身已奠定的基礎外;家家戶戶對於營隊更是支持,其支持的方式有時甚至對於志願活動而言,可能都有被過度動員或干擾的問題。然而,無疑地,這正是蒲韓社區之所以能持續舉辦營隊不輟的原因。
三、 與小學員之間的互動
蒲韓社區涵蓋行政區域廣大,來自各個不同行政村的學員差異不小。有些學員過去英文學習時間較長,有些學員的學校甚至沒有英文課;以至於必須在同一班級內顧及每個學生需求。在小班,又與大班有區別,小班除了學員年齡較小,有些年齡較大但是程度較弱的學生也會分配到小班。
與小學員的互動,主要可區分為上課時的互動與下課時間的互動。過去也曾經服務過小學學生,但是要完整教學則是第一次;首先,必須盡快熟悉學員的溝通方式與氛圍。其次,放下身段、以「他們」的視角與語言去溝通,才能減少隔閡。與學員的代溝至少又有兩層,其一是台灣與大陸之間的思考與行為的不同;其二是年齡上的差距。作為「老師」,我明白在小班年紀的學員特別容易與他人起衝突,我認為這是他們在衡量與社會交往過程中的準則。老師要做的不是齊頭式平等,而是事實上的公平。抓住了小學員的心理,也許是讓他們能夠更加服從每個老師的原因之一。
對於小學員,我仍然習慣講道理,以理服人。我相信小學員能夠理解,憑靠的是我們用何種語言去溝通。裝作生氣是要讓他們知道什麼事是可為、和者不可為。在短短的八天營隊中,除了提升英文學習氣氛外、品格教育應是重要的一環,我想此二者不可偏廢。
下課後,老師與學生可以是朋友,但是其中「分際」必須存在。道理在於,我認為小學員尚未有能力快速區別角色上的轉換,若是與學員太過親暱,則容易將情感帶到課堂上,學員之間容易產生比較心理,就怕與全部學員產生親疏遠近。另外,這也是保護學生在八天營期後不過度依賴老師,希望記得的是對英語不再害怕。
四、 心得與建議
蒲韓梯次營隊對我而言可以說是「震撼教育」,震撼是對於各個層面的「意料之外」;包括對聯合社志願者、對生活環境、對學員教與學、對對口單位的積極處理緊急事項…等等。由於在行前與蒲韓社區溝通出現誤解,致使到了蒲韓社區後,又有太多事情必須重新整理;尤又以招生情況最為棘手。雖然有很多溝通上的困難是不可避免,但必須以此為鏡,未來才能有更多配套方案。
1. 建議未來營隊常態化後,能夠提早召募志工,將有更多時間去磨合與練習。無論營隊地點為何,至少在三月到四月初皆已招募完成。
2. 建議與對口單位的溝通能夠更加順暢,儘管變數多,但是提早做準備將可減低「意外」發生。
一、 英文營擔任的角色與工作
在營隊中,冠汝擔任的是大班孩子(部分五年級至國二學生)的英語導師。教學期間負責教導孩子們的發音咬字、認識字彙、英語歌曲教學、以及帶動唱跳,並在課程指導後用遊戲互動及競賽之方式讓孩子加深印象,以生動之方式學習英文取代死背硬記。教授英語課程之外亦在課堂中視情況機會教育,教導孩子們品行及禮儀,以建立良好之品格。
二、 營期志工之互動、分工、學習,及對於兩岸社會參與的比較
在一開始之培訓中發現,相較於我們從小即常唱跳英文,當地志願者不習慣開口唱英文,甚至帶動作表演,咬字發音亦不標準。但可發現,志願者的學習意願很高,在培訓期間,參與人數倍增,即便是沒參加品格營之志願者也會出席培訓學習英文。在分組教學及配合唱跳表演後,志願者們的咬字發音因為聆聽彼此歌唱以及發問而改善許多。
營期中,大小班皆由兩位政大學生與兩位當地志願者擔任導師,由政大學生教學課程後,將全班分四組,由四位導師以小組方式分開指導。細部分工為政大學生負責教學(教導歌唱、翻譯歌詞、設計動作與遊戲等)、當地志願者負責生活部分(學生們的午餐、午睡、家長接送等)。下課後我們以及志願者會留下檢討當天與學生之互動及學習情況,並於隔日課程進一步調整教學方式。
三、 與小學員之間的互動
約莫一天的課程下來即可發現各個孩子的英文程度、自信心、以及學習意願等。程度較好的同學會有比較心態,自行組成團體,不願與較差程度之同學一塊。我們的改善方式為將孩子打散分組-每組都有各種程度的學生,鼓勵程度較佳的孩子教導不會的同學,並進一步以貼紙為獎勵。在分組競賽中,大家為了共同目標努力時,會為了勝利而互相扶持取代先前的互相比較,這也是我們樂於見到的。
有趣的是,不同於營期前幾天學習唱歌時大家的彆扭,在準備成果發表時的唱跳中,學生反而變得大方了!雖然不習慣較生動的方式,但大家願意試著去放開與學習,讓人感到開心。
孩子們很窩心,平時就會抱抱老師撒撒嬌,甚至在最後一天做了紙鶴、小卡寫心裡話、甚至落淚直說老師別走,都讓人感動與不捨。成發上努力表演的神情亦讓人動容,營期幾天讓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四、 心得與建議
在這生活很棒,食物都是吃當季的, 天天都吃西瓜豆角黃瓜番茄土豆, 吃完後用麥麩洗碗,很健康與天然。不同於台灣的是這裡天空到晚上8點才開始暗,晚上因沒路燈而伸手不見五指,但也因為如此每天都有美麗的星空。
這次覺得自己需要改善最大的地方就是與孩子走太近了,沒有適當隔出老師的界限,到最後幾天有點管不住秩序,這是該注意的。而整體方面的建議是,在營期前大家需將一些歌曲之曲調統一,而非檢討時才確定版本。教案需在出國前即做確認以及全部流程跑一遍,雖然在課程時一定會有外在因素而有所變化但至少有個底。不過很棒的是大家這次合作無間,面對變化的臨場反應很好,營隊很成功!
真心謝謝王老師、陳老師與凌老師不辭辛勞的營前培訓以及營期的陪伴,雖然冠汝是第一次到外地以及在不同文化做互動,但因為有您們的經驗分享以及指導,我們都因應得很好也不害怕,甚至交到當地的好朋友。很感謝給我們這次機會參與這項深具意義的活動,謝謝您們,辛苦了!
鄧文奕
相遇是一種緣份、分離是一種成長,即使不捨,但回想起來都會是很美的回憶。
過去幾個月以來,每當想到英文營,我就會反問自己為什麼會參加營隊,腦中浮現各種推敲揣測,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答案,最後有了一個結果—我想要不一樣,也想知道自己的能耐在哪。 在英文營之前我參加過社團大大小小的服務性營隊,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有的有很多的感動;有的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參加。由於是同一個社團主辦的關係,每次用同一個套模來舉辦是無法避免的,「對於營隊不是應該創造出新鮮感嗎,每一次卻都大同小異」抱著這個想法,我加入了跟我以前的營隊非常不一樣的英文營。
籌備期間我們的工作就是把英文歌曲唱會並且背熟,還要想想這首歌有什麼樣的教學方式,還記得第一次我去老師辦公室練唱,每首歌都唱得很不確定不然就是抖到不行,因為我還真的是第一次要學英文歌曲甚至教人,不過後來真的每天一直唱,有時間就一直哼歌,回國之後有一段時間我還真的無法停止唱英文歌。
在營隊期間我是帶小班,與茂丞學長、鳳儀老師還有兩個大陸志願者一起,跟以往不同的地方是這次小班的年齡層大多是四~五年級,怕我們的課程太艱深,因此我們沒有收三年級以下的學生。第一堂課總是緊張又新鮮,我們要帶著小朋友們認識他們自己的英文名字,這可就真的讓我們頭痛了,你無法知道為什麼都講了幾十遍了還是不會唸自己的名字,更別提是認識身旁同學的名字了,不過我們也不厭其煩地告訴他們怎麼唸,我想這就是我們學到的第一課─培養耐心。在小班上課總是有許多新奇事,有時候他們會很專心上課;但有時候又玩心太重上課太吵,玩遊戲的時候更是無法控制,我們總是要花很多很多的時間去管秩序,
每天又要想隔天要上什麼帶什麼活動,怕他們玩得太開心無法收拾、又怕學生們覺得無聊不想玩,每天都要花時間去沙盤推演,我到這個時候才體會到當一位老師真的比想像中的困難許多。我本來很擔心如果學生們不喜歡唱英文歌該怎麼辦,但事實上是我想太多了,他們樂於學習新的東西,有一次午休的時候我稍微唱了幾首還沒上過的歌曲,他們都覺得很想學習,雖然有點難但是可以學到很多,我發覺他們的學習耐性也都很足夠,從最後兩天一直複習表演的曲目來看,或許旁人會覺得一直唱很膩,但他們就是可以一直唱,有他們的努力才能換來成功的表演,說真的我很替他們驕傲,也很想再繼續教他們更多更多的東西。
在這次營隊裡面我的感觸及感受非常多,說真的一開始前面幾天我覺得很挫折,我不知道該怎麼教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有趣的不會無聊的,每天晚上我都藉著寫日誌的時間思考隔天該怎麼教,不過還是一樣,我曾懷疑我自己想當老師這個志向是不是正確的。我很抱歉的是其實大部分都是茂丞學長在台上教,我在台下輔助,我心裡常常想著希望可以跟學長兩個人在台上合作,但好像到最後都是無法溝通的局面。我的個性太小心了,其實我是一個很怕犯錯的人,所以如果沒有準備好我就很難表達我的想法,所以造成小班有一段的磨合期,但結果他們的上台演出我認為是一個很完美的表演,身為老師的我那時候真的每個孩子都很想抱抱他們跟他們說你很棒。
農村教育確實有很大的一個空間需要改善,尤其是師資的多寡,再來是師資的資格,就像台灣偏遠地區的學校師資缺乏,但也沒有老師會去應徵,因此有些地方甚至不需要教師證也可以去應徵,反而市區的教師是幾千人去搶幾個名額,這是多麼大的一個落差!以前我想當老師的原因是想帶給孩子們更多更多的知識,讓他們快樂成長,而沒特別去考慮說最後我會不會也是幾千人搶名額的其中之一,不過現在我無庸置疑地願意去當沒有人應徵的那個人,而且我清楚知道我在想什麼。我要感謝王瑞琦老師給了我這個機會,也帶著我更清楚地了解我自己,雖然我知道我的教學方式還需要很多的進步,不過在這條路上我會一直不斷努力下去的。
一、英文營擔任的角色與工作
山西永濟蒲韓社區兒童英文品格營(7月15~22日)擔任大班老師教唱英文歌曲及帶動課堂練習與活動、協助大陸志工熟悉教學並合作
二、營隊期間與其他志工之互動、分工、學習,以及對於兩岸社會參與的比較
在蒲韓的營隊中,我是年齡最小的,因此我把自己定位於枝的角色,輔助為幹的三位老師及茂丞學長,並適時提出觀察到的現象或建議。
而從兩岸志工身上便可看出文化差異,政大學生們傾向於表達想法並與持不同觀點者溝通,且較為熱情活潑。蒲韓社區的志願者則展現出較為保守,但也更加穩重的特質,同時辦事效率亦值得效法。
三、與小學員之間的互動
若以一班兩名老師來說,其中必當有一人扮演黑臉的角色,否則營期行進到中後段,小朋友們可能會如脫韁野馬,完全不受控制,屆時教室秩序掌控不住,老師們的情緒也會受影響。
班級中一定有數名特定的頑皮小孩,有的是不願學習,部份則過於吵鬧,適時的扳起臉孔給予警告是必要的,但同時也勿太過頻繁的管教,可能適得其反,因部份孩童的目的便是吸引老師的注意。
小朋友們之間確實存在著貧富差距,來自哪個村落、穿著整潔與否,都是判斷的依據,而他們自己也有所體會。所以,在面對他們時,措辭均要注意,否則容易傷了他們的自尊而不自知,再要他們敞開心房或重拾笑靨,便得另費一番工夫。
四、心得與建議
營前練習的份量能再增加,但需要有明確的方向與進程,如此一來,一到當地便能更快上手,且才有餘力應變隨機事件。
師生間的溝通能暢通,但這需要事前的表明,強調有任何疑義或不滿便提出討論,否則只會造成誤會並使團隊氣氛趨於緊張。
從三四月時的召募,到五月開始舉行會議並著手準備教材與練習,再至七月上營,一晃眼,如今已是九月下旬。第一次的志工經驗,便要踏向國際,準備過程中多少有些忐忑,也時常捫心自問,我參加到底是為了什麼?必須承認的是,起初參加的動機,不外乎是想要有一份特別的經歷,並非是秉持著滿腔熱血想幫助農村的小朋友以較為有趣的方式學習英文。可在八天的營期中,我逐步探索出此次營隊對我的價值與意義。雖說是志工服務,看似是施的角色,實則不然,我覺得我倒是受的角色,且受之不盡。受於王、陳、淩三位老師,受於三位學長姊們,受於蒲韓社區的四位志願者及長輩們如鄭老師、磊哥,受於營隊的小朋友們,受於愛心媽媽們。沒有大家的奔走協調、通力合作,就不會有此次營隊順利如期舉行。我也學到了與長輩或領導該有的一些應對進退及禮數,使我出社會能少吃點虧,少走些冤枉路。此外,此次營隊啟發了我對中國大陸的好奇心,想要更深一步地認識與探索,無論其人文歷史抑或名山大川,同時,兩岸關係也是我很感興趣的一環,未來若再有機會,自當把握。2014山西永濟蒲韓社區中國農村兒童英文品格營,在這篇心得打完之後,將確實告一段落了,然過程中縱有跌宕,大家還是一起走過。最後,再次向王老師致上萬分謝意,使我何其有幸能成為蒲韓行的一份子,謝謝,這是我大學生涯迄今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王茂丞..........................................................................................................................................................................1
蕭玉品..........................................................................................................................................................................3
李羽婷..........................................................................................................................................................................6
趙思菡..........................................................................................................................................................................8
薛文淑........................................................................................................................................................................11
許文謙........................................................................................................................................................................17
許鳴謙........................................................................................................................................................................15
吳毓新........................................................................................................................................................................20
吳秋蓮........................................................................................................................................................................26
吳鵬............................................................................................................................................................................30
一、 英文營擔任的角色與工作
來到培田,我繼續在大班教學。好消息是,我們人手大大的增加,又因學員報名人數僅五十人左右,師生比提高,教學更加輕鬆。
大班的志願者包括李老師、玉品、思菡、文謙和我,每個人皆各司其職、各有擅長,我認為師生比的提高有助於教學明顯反映了出來。雖然學員更加活潑,但也使得上課更加有趣。
另外,由於培田三位本地志願者之外,社區大學也有兩三位志願者協助舉辦營隊,原本只有鐘年華一人處理相關事務,後來張琪、章雷也成為後勤。
組織晚會活動這部分,我負責提醒大家練習與創意發想,也由於大家的支持和配合,使得成果發表有了不同的面貌。
二、 營隊期間,與其他志工之互動、分工、學習,以及對於兩岸社會參與的比較
在社區大學部分,由於之前溝通有過中斷,小鐘又是臨時接手,所以在「夏雨雨人」結束之後,馬上又要接手;事後看來,以他一人之力確實有困難。在當地參與部分,英文營是第一次舉辦、夏雨雨人則是常態,選在夏雨雨人之後再舉辦營隊,對於當地村落來說,也是對學員和人力的考驗。
以我的角度來看,當地雖不排斥英文營,但在動員了超過一個月之後,想去比較兩岸社會參與明顯失真。欣慰的是,英文營志願者本身非常足額。此外,也感謝吳家熱情的借宿農家樂、僅收成本花費;這部分對農家來說,是非常困難的選擇,有機會賺錢卻選擇「做公益」。因此未來絕對有必要衡量後勤的問題。
大學生志願者都非常努力且富有創意,當眾人聚在一起時,許多問題也迎刃而解,無論是北京、本地或台灣志願者皆能很快磨合。這是這次營隊成功的要素之一。
三、 與小學員之間的互動
培田的學員不若前兩個梯次有紀律,這也是我們每次到了不同的農村時,首先必須面對的問題。無所謂好壞,而是我們必須適應。
學員普遍有學習英文,所以他的基礎較好。有許多學員在廈門念書,廈門的教育資源更是豐富;雖然程度略顯落差,但因為在培田的學生也有英語師資,所以整體落差不致太大。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因為多數人第一次接觸英文歌曲,想要短時間內學會困難也不少。秉持著一貫理念,「不學不教、不靜不教、不通不止」,作為老師,只要他們願意學,我們都會嘗試讓他學會、不放棄。
大班同學與他人起衝突也較少,不過仍然有此現象。同樣,和他們溝通、以理服人是我的辦法之一,通常學員皆能理解,令人感到開心。
四、 心得與建議
培田的英文資源明顯較好。但是在英文營期間,整體社區參與情況不佳,這其中與我們所寄託的社區大學運作不佳有關。如果我們期待對口單位能做到我們的要求,但事實有明顯落差時,我們還能做什麼?還是只能以英文營的初衷一以貫之,無法做出其他的貢獻呢?這很困難,卻是此行我思考的重點。
一、 前言
第一次參加中國農村英文品格營,是在2011年,從沒參加過任何營隊的我,滿心期待;三年後再次參與,則是個美麗的誤會,這個行程完全不在自己原先的規劃,我總認為,有些事情一輩子作一次就夠了,參與營隊的同時,其實我有更嚮往的選擇,但因緣際會下,我仍然來了。事實也證明,生命中發生的每件事,都有其道理與意義。
這次營隊為期八天,地點在福建省連城縣宣和鄉培田村。培田古村是國家級文物保護村落,擁有八百年歷史,村內目前約有三千多人,多為老人與留守兒童,僅有寒、暑假時,才能見到較多返鄉的年輕人口。今年也是中國農村英文品格營和培田的首次合作。
二、 個人角色
擔任王瑞琦老師研究助理的我,在培田英文營中,是臺灣和培田社區大學的聯絡窗口,和對方聯絡的過程中,總有「意外」發生,時常處在不知道營隊能否成行的擔憂中。未來舉辦營隊時,主辦方必須清楚告知對方我們的需求,而培田英文營想要延續,也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對口單位。行政事務方面,意外的我居然管帳,我絕對作得不太好,但起碼是一項新嘗試。教學部分,在李河清老師的帶領下,我和茂丞、思菡、文謙、秋蓮一同負責大班。
三、 兩岸志工
培田梯次的兩岸志工共有10人,不僅擁有過去五年間最充裕的人手,也是英文營舉辦以來,第一次的兩岸志工合作。出發前,對於這麼多志工的工作分配,我是存疑的,不僅因為不清楚培田的狀況,加上大陸志工和臺灣志工處於資訊不對稱的狀態,分工可能是不易解決的問題。但正式開營後,證明我是多慮了,可愛的夥伴們對於被分配到的任務,無人推拖且盡力完成。或許之後在規劃營隊時,可以讓大陸志工先熟悉部分英語教材,並規範每位志工的最低教學時數,前一天的檢討會議便須分配好隔天的教學工作與內容。當地志工的角色也應更加吃重,因為從各地而來的志工會離開,唯有當地志工,才是讓英語營深根、延續下去的真正力量。成果發表會上志工的表演節目也可以成為常態,每一晚討論、排練的過程,正是兩岸志工交流的最好機會。
四、 學員觀察
有了第一次參加英文營時,因為和小朋友太親近,造成離別時哭哭啼啼、難捨難分的痛苦經歷,這次我刻意和小朋友保持一些距離,希望把之前沒注意過的細節看得更透徹。在小朋友吵架的相互指控中,我看見濃厚的階級觀念;即使培田為了發展成觀光景點,在古村處處設置垃圾桶,小朋友仍然沒有把垃圾丟到正確地方的習慣。即使硬體已有一定成果,培田的軟體也未必充足。
短短八天的英文營,說是讓孩子學習英文,但我比較喜歡稱作許他們一個夢想的機會。我沒什麼教學經驗,第一天開營後,大班學生不大理睬的情形,令人忐忑不安,不過在所有志工老師努力下,每一個小朋友都漸漸進入狀況。記得班上一個聰明卻不太合作的學生Duncan,在自我介紹的對話練習時,他興趣缺缺,我指著他的名牌問:「你知道你跟一個很有名的籃球員是一樣的英文名字嗎?」他眼睛一亮,問:「你也看球?」我笑笑回應:「是呀,他可是今年的NBA冠軍隊成員。」然後他就興致勃勃地開始和隔壁同學進行對話練習,並且對每個人的英文名字產生興趣。再怎麼調皮搗蛋,小朋友就是小朋友,能為這樣一件小事樂不可支。
下課時,小朋友喜歡聚到李河清老師身邊,看她在世界各國參加各種會議的照片,看他們眼睛捨不得從電腦上移開的樣子,就知道他們對外面世界的渴望;志工老師則耐心陪伴每一個主動黏上來的孩子;我除了放空外(噗),也花了一些時間和小朋友對話,發現有些人面對沉重的升學壓力,即使參加營隊,仍在作著補習班、學校的作業。綜合各種觀察,培田英文營最特別的,應該是教學師生比達到1:5,代表每位學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照顧,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小朋友過去從未享有的。如果未來經費充足,希望能夠維持這樣的師生比,提升教學品質,也讓小朋友在營隊中,享受那些已經被內化到我們價值觀裡的平等、自由、博愛精神,同時傳達給他們敢於作夢的觀念。如果我們簡單的一句話、一個鼓勵,能在小朋友的生活中,產生一點點意義,這才是我覺得英文營舉辦的真正價值。
五、 心得感想
在培田時,常常忍不住和第一次參與英文營的經驗比較,培田位處沿海省分,曾經造訪的湖北建始則是在好遠好遠的山裡;培田菜味屬客家,建始則是口味重的湖北菜;建始的志工只有四個,培田則多達十個;建始的課後時間天天去河裡洗澡,培田則是到處走踏……這麼多相異之處裡,只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孩子的單純天真,那些妙語如珠、真心相伴的畫面會永遠印在心中。
英文營結束後,即將正式脫離漫長的學生生涯,藉由這次歡暢的旅程,好好檢視自己的弱點,沒有什麼好遺憾的。真誠感謝2014年夏天,出現在我生命中的老師、志工夥伴與毛小孩,認識大家是最美好的事物之ㄧ。我可以好好邁向人生下一階段了。
一、 英文營擔任的角色與工作
在十天的營期中擔任的是小班老師一職,小班教學方式是請志工們輪流上台,其他志工在下面負責協助小朋友上課,在小班當中有2位當地志工以及一位大陸志工,另外還有兩位包括我來自台灣的志工。來自農村的小朋友們十分活潑,在上課第一天小學員們便很快融入整個教學環境,跟著老師們一起學習,但農村的小朋友英文程度差異大,有些甚至連英文字母都不認得,只能跟著老師用聽力來學,還好志工數量多,可以透過分組教學來一首一首一對少教學,所以營期中間之後,連一開始跟不上進度的小朋友們,到發表會當天也能夠上台唱歌了。有些部分小朋友們雖然一開始上課都是趴著,看似毫無學習興趣的樣子,但是只要細細了解就會知道,這些都是因為他們連字母都看不懂所以沒興趣,當志工們一個個下去帶他們唱歌的時候,他們展現的學習意志十分強烈也十分認真,在農村的小朋友很多都是缺少得到老師們的關心,當開始把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之後,他們會展現比想像中更多的學習力。
二、 營隊期間,與其他志工之互動、分工、學習,以及對於兩岸社會參與的比較
十天營期中,除了小朋友的細心活潑讓人印象深刻之外,還有與當地志工以及大陸志工相處的回憶,兩岸的語言雖然相同,但有很多言談中的用字以及教學的方式都不太一樣,教學方式雖然不一樣但在分工方面卻能利用這不一樣來分工,台灣志工們從事需要更多耐心及細心的分組教學,又或者是課堂台下協助台上的教學,大陸志工則是可以利用他們的落落大方來主持整堂課,例外還好有當地志工的幫忙,才能在小朋友們不受控制的時候維持秩序,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習俗跟習慣,如果沒有當地志工的叮嚀很難掌握狀況。
三、 心得與感想
中國農村英文營十天的活動十分有趣,利用英文歌曲提起小朋友對英文的自信,這項教學理念也十分的有成效,希望在之後的英文營除了英文歌曲外,能夠更融入一些生活上的教材,讓整個營隊更豐富更圓滿。這十幾天與培田社區的回憶,因為服務而更加的令人印象深刻。
一、 英文營擔任的角色與工作
這次我在營隊中所負責的是大班的孩子,多為五升六或六升初一的學生,學生們的學習程度不一,有的學生調皮搗蛋,但卻十分聰穎,能在短時間內記住老師所教的單字及歌曲,並運用自如;有的學生乖巧安靜,但學習狀況卻不佳,需要老師帶著反覆練習與提醒,才能記住所學的東西,因此,我認為在這次營隊中,我所扮演的角色是輔導者或協助者,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給予不同的指導與練習,並在他們感到沮喪或疲憊時,給予鼓勵和勇氣,讓他們有繼續學習的動力與信心。
二、 與小學員之間的互動
而在教學方面,大班學生學習程度優於小班學生,因此,在課程的內容深度方面,在老師與志工們討論過後,做了課外補充與難度加深的調整。在營隊期間,首先由教學經驗較豐富的志工帶第一、二堂課,其餘志工從旁協助,提醒學生們專心上課,或從旁指導協助課程進度,除了老師上課時間之外,其餘所有的時間皆由志工們輪流上台帶課,每位志工們大致上會分配帶2-3堂的課,在課堂上,我們會不斷複習老師在合班時所教過的歌曲、帶課本習題、英語闖關或上新的英文曲目,藉由不斷重複練習的方式,讓學生們記住所有歌曲及單字,有時候會帶英文遊戲,激起學生學習的動力,例如:英文單字接龍、蘿蔔蹲、拍單字等等,用遊戲的方式,使小朋友更能專注在單字及遊戲上,不易分心,而透過此方式,的確也讓學生們更熟悉單字,在練習時也更能輕易將英文歌曲熟背。
三、 營隊期間,與其他志工互動、分工、學習,以及兩岸社會參與比較
這是我第一次與大陸志工接觸,在尚未接觸之前,對他們的想法皆處於大陸是個競爭激烈的國家或是習慣不佳的人,但是透過這次的營隊,完全顛覆了我最原本的印象,來自北京的兩位志工,是非常恭謙有禮的男生們,不僅說話客氣有禮貌,在與他們聊天過後,發現他們皆是非常有想法與規劃的人,對於自己的未來早已有明確的安排;而當地的三位志工,則是非常單純、活潑的人,他們非常地熱情,每天不斷帶我們體驗當地活動,和我們分享當地的風俗民情,甚至輪流擺桌宴客邀請我們共度晚餐。與兩岸志工們相處不如我之前所想像的會有爭執或代溝,反而是更多的交流與分享,在營隊中,兩位來自北京的志工皆是第一次參與志工團隊,他們對於教課會認真地準備,也很樂於學習新的事物,且在課後閒聊時,發現他們是對未來非常有規劃並努力實現夢想的人,透過他們的眼光看世界彷彿又更寬廣了,讓我不禁檢視起自己,是否有勇氣追求自己夢想,而不是在茫茫人海中隨波逐流,因為他們,我激起了改變的慾望,我想要看看這個遼闊的世界,我想要過不同於現在的生活,我想要讓自己成長的比現在更好更優秀,而這些都是他們帶給我的啟發,因此,我非常開心這次能有機會和大陸志工一起工作並互相交流,他們帶給了我的人生不一樣的浪花。
四、 心得與感想
第一次出國帶營隊真的是我從來沒想過的體驗,在出發前,我才剛結束了在友會裡的返鄉服務,因壓力過大與過於疲憊,我曾思考過是否真的要參與此次的培田英文營,且地域上及文化上的差別,讓我擔心自己無法給他們好的指導與教育,但這切煩惱皆在和學生們相處的過程中一一消弭,培田的孩子們天真、活潑,對志工們的喜愛也毫無保留的展現出來,女孩們會畫圖、作手環或摺紙送給自己喜歡的志工,而男孩們則是會對志工們撒嬌,纏在我們身邊,有時候還會小小地捉弄我們,但這就是他們表現愛的方式,在學習方面,孩子們都很勤奮,很認真地將老師所教導的東西紀錄下來,有問題會在下課之後,跑去問志工或老師們,這樣的學習態度讓我深受感動,每天我們和學生們一起上課學習,坐在他們身旁帶著他們一起唱歌一起做動作,下課後,我們一起聊天、一起打鬧,讓他們帶著我們逛遍整個培田村,而小孩們給予我們的喜愛程度讓我受寵若驚,在早上時,孩子們會吃完早飯後,立刻到我們所居住的志工家樓下迎接我們,中午時也會等著我們休息結束,和我們一起出發去上課,甚至連晚上時都會吵著要帶我們去看什麼或逛逛培田村,他們付出最純真的一顆心與我們相處,讓我也在不知不覺中對他們付出了所有的疼愛與關照,因此,到了分離時刻,大家皆萬分不捨,在最後一天的成果發表會上,唱著張學友的祝福,眼淚也跟著奪眶而出,抱著每個紅著眼眶的孩子們,我甚至有想要留在培田村的衝動,僅僅八天的美好回憶,卻給了我一個滿滿都是愛的暑假,我想,在多年以後,我依舊會記得曾經有這麼一群孩子們帶給我如此大的感動與收穫。
在這次營隊中,我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對未來的規劃與夢想的追求,我從來沒有特別想要有不一樣或是多采多姿的人生,只要一帆風順、平安即可,但在與大陸志工們交流過後,我卻有了新的想法,重新規劃了自己的未來生活,這次的培田英文營成了我人生中的轉捩點,我感謝志工們給予的啟發,更感謝老師發起了這樣一個活動,並讓我參與其中,給了我人生如此大的改變,而透過營隊,我也發現了大陸存在著明顯的階級制度,孩子們的地位會因為父母的地位而有所不同,但我相信就算有著階級制度,小孩們依舊一樣天真、活潑、惹人愛,且相較於台灣小孩,他們多了一份傻氣的純真,這點,我在培田村的小孩們身上看見了,我很喜歡這份傻氣與無私的付出,當他們非常喜愛你時,他們會把自己最珍藏的寶物拿出來送給你,哪怕只是一個貝殼或是瓶蓋,都讓人感受到滿滿的真誠,握在手中,便有一股暖流淌在心中,這是用再多金錢及權力都換取不到的感動,或許幾天過後,小朋友們漸漸忘記我們,但我卻會幫他們珍藏起這份回憶,永遠留在心中深處。從這次營隊中,我想我所收穫的遠大於我所付出的,除了未來的重新規劃與孩子們滿滿的愛以外,我還認識了一群非常棒的人們,培田村善良的人們、嚴謹但幽默的老師們,還有率真坦蕩的志工們,都是我從來未想過的美好收穫,在我心中,這次英文營是我認為最棒的一個營隊,如果未來還有機會,我一定會再次參與。
一、 英文營擔任的角色與工作
在這次福建培田英文品格營中主要擔任小班教學角色,教導小班學員熟悉英文歌曲意思及唱法,並統整搭配運用適當的遊戲培養小班學員對於學習英文的興趣,以及分組針對個別學員的狀況進行因材施教的輔導。
在整班上課時:先教導大家初步了解歌曲中的單字含意,並針對小班學員現階段對於英文學習以聽力背誦為主,故重要的單字會重複帶學員們反覆的念並搭配動作增強學員的記憶,在學員們了解英文單詞意思後,一句一句帶領大家唱出來,並從中觀察大家唱出的字詞中哪邊較不熟悉的,再點出來一起練習。使小班學員循序漸進地學會並能獨立完整背誦唱出一首首教導過的英文歌曲。
在分組教學時:觀察每個學員的學習狀況,加強練習每個學員對於英文歌曲各自不熟悉的地方。依不同學員的個性帶動學員學習的情緒,針對積極且學習力較佳的學員,只要帶領唱過一遍後,鼓勵自己有自信地唱出來;對於較不專心於學習的學員則抓緊注意力,一句一句帶唱,使其進入狀況。
二、 營隊期間與其他志工之互動、分工、學習,以及對於兩岸社會參與的比較
在營隊進行中所有志工們不管是在教學或是籌辦晚會表演等項目中皆有培養出默契,並能互相討論配合,使營隊整體進行順利!
與志工互動、分工、學習:先以小班進行教學的團隊來說,在小班進行教學時,志工們有意見及問題皆會提出來討論,彼此尊重意見,像是在發送貼紙的制度上,會先大家一起討論後,規劃出最公平的制度再運行。在課堂上的教學,志工們也會適當補位,讓每個人都上台教學,並讓教學及遊戲時間平衡,激發學員上課的興趣,也讓志工們有發揮自己教學的能力,帶領學員上課的機會。而在籌辦晚會方面,所有志工皆能同心努力發想及練習,在討論及練習中也培養出革命情感。
兩岸社會參與交流:兩岸志工交流相處上並無太大問題,大概是每個志工年紀相仿且都很有禮貌對待彼此,雖然兩岸用語有一點點不一樣,但藉此機會也認識大陸年輕人文化。
三、 與小學員之間的互動
在與小班學員互動中,拿捏相處的距離很重要,因為英文品格營才八天,需要短時間內打破學員的心防,一起上課練習,但態度不能軟化到讓學員覺得可以不尊重老師,而學員們都很有心學習,甚至有些頑皮的男生只要一對一好言相勸都會投入學習中,以下是與學員的相處教導原則:
鼓勵激發學習動力:教學皆以鼓勵的方式培養學員對學英文的自信,對於學員表現得好的地方直接給予稱讚,在學員較不熟悉的地方會鼓勵學員再接再厲進行練習。
公平對待:對於所有的學員一律公平對待。
關注進度較落後的學員:對於進度較落後的同學利用下課或是課堂分組較閒暇之際加強練習不熟悉的地方,使其較不會因為落後而失去學習的信心及動力。
四、 心得與建議
首先要非常謝謝老師願意讓我有參加2014福建培田英文品格營的機會,在營隊進行中也很謝謝所有老師的指導!
老實講我非常非常享受參與這個營隊的每分每秒,雖然自己沒有教學的經驗,但在行前聽老師們及玉品的分享,掌握住重點,融會貫通到自己在小班的教學中,帶領學員們從完全不會開始努力學習到能夠獨立完整唱出英文歌曲,那一雙雙上課發亮的眼睛是教學最大的安慰及動力,小學員也都毫無保留的認真學習以及有一些想要對老師們好的小舉動,都讓我很感動,也覺得到培田舉辦英文品格營也許無法瞬間為他們的英文提升到很高的程度,但能為他們打開一扇學習英文的大門,讓他們提升學習英文的興趣及為英文學習打底,這樣的教學活動就已經很有意義。而與老師及所有志工的日夜相處中,大家在十幾天內從不熟到熟,到有默契地一起完成營隊所有的大小事,大家都用最真誠的心在對待彼此,雖然途中總會有磨合期,但這次營隊的所有夥伴真的讓我有種相見恨晚,相處時光不夠的感嘆。參與這個活動讓已經出社會的我又再次體會回到學生時代那種大家一心把事情做好的單純快樂,真的很高興也很感激能夠參與到2014福建培田英文品格營!
建議
關注學員學習狀況:因為參與教學的人士大都為學生,較無教學經驗,需要再三提醒了解學員的學習狀況,也許學員在課堂上不專心不是因為他調皮,而是他本身程度跟不上導致無法與大家一起專注在學習上,這時候需要老師多花一點心力教導,但在前期的辨別學生的學習狀況需要再多注意。
不能被學員不願意學習的心情打敗:教學偶爾會遇到學生突然不願意學習的情況,這個時候老師絕對不能放棄學員,必須要去了解學員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心態,進而去引導他們學習,這次遇到的大部分分為兩個情形,第一為認為自己背不出來,被自己挫敗的心態打敗,這個時候更要去鼓勵他,引導他回復自信,再投入到學習中。第二為因為程度跟不上,索性就放棄學習,針對程度跟不上的學生,更不能放棄他們,會使他們失去學習英文的動力,可以從較簡單的部分帶領他們學習,甚至從英文字母練起,增強他們的信心,也讓他們能專注在學習上。
一、 英文營擔任的角色與工作
在小班負責教小朋友讀唱英文歌、日常值班工作、課堂拍照記錄、參與成果展示的排練和表演。
二、 與其他志工互動及兩岸社會參與比較
每一個志工都讓我體會到他們身上深深的感染力,或率真有趣,或幽默機智,或溫柔可愛,或成熟穩重。不同的團隊元素讓整個團隊充滿凝聚力,生活中的幽默玩笑也調節著成員們對陌生地方的不適與疲勞。在志願者工作中,有時並非僅僅需要身體力行的實踐,同時更需要我們用情緒、用言辭表達來潛移默化的感染和影響周圍的人來做更多有意義的事,這讓個人得以實現更大的價值。
三、 與小學員之間的互動
真正平等的對待與關心每個人。由於每個孩子都需要老師一定或更多的注意,他們有時會做出一系列搞怪或者撒嬌的行為(然而在成年人眼裡被視為擾亂課堂紀律),故而適當分配自己的精力與時間尤為重要。同時,我更多理解到special的真正含義,小孩子們迥異的性格和行為方式都讓自己具有獨特性,有時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也點亮了我的生活。小孩子都有一顆敏感的心,Hymen的事情也提醒我應該更多、更巧妙得表達對他的喜歡和照顧;同時他也讓我體會到被喜歡、被在意是何種感覺。
關注他們成長與生活。童年對於任何人而言,周遭的環境都填充著生活的樂趣與成長的痛苦。身邊親近之人,尤其家長的每一個微小舉動、表情或談吐都會間接影響他們的待人之道和處事方式。他們會很在意我們的衣服、頭髮和喉結、言談舉止,我們也需要更多的關注他們的生活。如督促Feyman和Allen剪掉過長的指甲。
注重適當的鼓勵和贊許,引導他們控制情緒。小孩子需要學會在規則中釋放自己的潛能,只有學會如何利用規則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在成長中少些無謂的痛苦。因此我認為在幼教中鼓勵與限制應當並舉。
四、 心得與建議
增添課堂趣味性。一般小學課堂形式會有些單一,豐富的課堂形式會讓小朋友在老師身上停留的時間更多。由於新東方課程往往是大課,為了讓學生能夠保持更高的注意力集中度,新東方的英文老師大多是講段子的高手。但是過度豐富的形式也會引起注意力的分散。
生命的精彩和意義在於我們能夠體驗到生活的多樣性。隨著時間的流逝,培田的小朋友會忘記我們的容貌、叮囑或者教唱的歌詞,但是他們曾經體驗到不同的英文教學模式、不同性格的老師、不同的人生經歷,這便是我們能夠一直留在培田、留在小朋友心中的珍貴回憶。
許鳴謙(北京)
一、 前言
非常榮幸能夠和兩岸同學一起參加2014培田英文品格營的活動,八天的志工生活讓我有了不一樣的生活體驗。作為初次參加志工活動的“菜鳥”,此次活動帶給我寶貴的志工經驗。
二、 英文營擔任的角色與工作
在此次英文營中,我主要負責小班同學的英文教學並負責一定的後勤工作。八天的英文營中,我負責了兩次主講——對孩子們進行英語歌曲的單詞認知。英語單詞的教學看似簡單,實則非常考驗志工能力。首先,要確保自己完全理解單詞的發音、寫法和意思。身為人師,必須要保證傳授給學生們正確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因為欠缺足夠的英文知識,我犯了幾次錯誤,比如favourite和stamp的意思上出現了偏差。非常感謝輔導老師陳永生老師對我的指導,老師當堂指出了我的問題,既避免了誤導學生,也讓我對知識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其次,面對英語程度不同的學生,老師應該更加包容地教學,照顧不同層次的同學。在教孩子們發音的時候,自己感覺大家會念了,就馬上學習下一個單詞,但實際上一部分孩子還雲裡霧裡,並不知道單詞的正確發音。李羽婷學姐會常常提醒我慢一點、再慢一點。通過這一個細節,我明白作為老師,應該盡可能的保證每一個孩子都掌握所學的知識;最重要的,老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出發,保證學生們學會知識而不是簡單地應付教學進度。英文歌曲中的新單詞在我看來都非常簡單,但對孩子們來說很難迅速接受。上課的時候我常常覺得這些知識這麼簡單,肯定一教就會。但是,在下課和孩子們的交流過程中,學生pinky和我說:老師您講的太快了,我怎麼聽也跟不上。一句簡單的話讓我覺得臉上火辣辣的。領隊王瑞琦老師反復強調臺灣的志工活動體現的是服務和學習的職能。我們服務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們會唱英文歌,提升孩子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並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擁有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孩子有沒有完全掌握,而不能有我教了就算了的心態。此外,在英文營中我也參與了各種分組的活動,包括分組教唱孩子們英文歌曲、分組考察孩子們英語掌握情況和分組帶孩子們進行闖關遊戲等。分組學習的過程讓我感受到了大陸在英語教學方面和臺灣的差距。不同的志工教唱孩子們不同的歌曲。我教唱的方式就是不斷的重複,機械而又死板,孩子們也很難記住,相比之下,臺灣的志工同學能夠巧妙地找出有規律的句子,拍著節拍,讓歌曲充滿韻律,孩子們便能愉快地背下來。由此可見,大陸的英語教學方式還比較落後,老師們大都用生硬的方式教學,因此也影響了一代代的學生對英語教學的認知。
三、 營隊期間與其他志工之互動、分工、學習,以及對於兩岸社會參與的比較
從志工活動中,我看到了臺灣同學的奉獻精神和嚴謹的態度。不同于大陸越來越功利的志願者服務,臺灣同學更在意的是用心為當地帶去知識,帶去文化,帶去外邊的世界。當大陸學生在為了一紙證明、一張證書盲目地參與志願者活動時,臺灣的同學想的是如何説明落後地區的孩子走向外邊更廣闊的世界。薛文淑學姐不僅在大學積極參與志工活動,畢業工作了依然隨學弟學妹來到培田,趙思菡學姐不僅參加過大陸的志工項目,更參加過尼泊爾等地的志工活動。他們不求榮譽,為的就是鍛煉自己,幫助別人。
四、 心得
八天的生活也讓我對農村生活、農村孩子的學習狀況有了更深的瞭解。以培田為例,這邊的孩子不缺教學資源,缺少的卻是家人對其學業的關注。培田村務工人員居多,孩子們大多和爺爺奶奶等長輩生活在一起。他們幾乎不能督促孩子們學習,孩子們對學習感到厭煩的時候更不能及時鼓勵孩子。村裡的小學雖然不缺老師,但要求老師耐心地輔導每一個學生仍不現實。這邊的志願者活動雖然很多,但對孩子們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因此,我們的志工活動不在於輔導孩子功課,而在於激發孩子們對於學習的信心。pinky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女孩,但是,性格內向的她並不敢大聲地唱出英文歌,英語基礎不好的她嘗嘗擔心自己出錯。因此,在分組教學時我著重鼓勵了她,讓她更加自信地學習英語。離別之時,她主動過來感謝了我。jeffer是一個學習成績優秀的男孩兒。課下和他聊天,他說他很羡慕村子裡考上大學的哥哥姐姐。我特別鼓勵他,讓他以哥哥姐姐為榜樣,自信地迎接以後的學習。通過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農村的孩子缺乏的就是督促和鼓勵,因此,我們的志工活動也恰到好處的提升了孩子們的自信心。
第一次參加的志工活動就這樣匆匆結束了。感謝臺灣國立政治大學和培田社區大學給我的寶貴機會,更感謝一起度過志工時光的兩岸老師同學。活動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帶給了我美好的回憶。希望大家友誼長存,期待大家再次相遇。
一、 前言
一片葉子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誰說意氣風發,我們年少輕狂,經受不住暴雨的洗禮?誰說校園裡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我們能否不辜負他人的期望,為自己書寫一份滿意的答卷。這個暑假,我參加了“2014河南蘭考英文品格營”和“2014培田英文品格營”,雖然過程中充滿了酸甜苦辣,但是我也在人生的白紙上開始畫上美麗的一筆。
英文品格營是臺灣政治大學主辦,當地的“蘭考胡寨哥哥合作社”和“培田社區大學”承辦的。英文營面向的物件是教升五、六、七年級的小學生。主要教他們有韻律的英文兒歌,詩歌,以及做英文遊戲。在這個的過程中,可以1.學習英語單詞; 2.培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3. 提高孩子的口語能力,從根本上解決“啞巴英語”的問題。4.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英語,寓教於樂。
蘭考英文營
二、 角色與工作
在蘭考英文營,我和淩老師還有其他志工負責小班的教學。因為對英文營的教學方式不太瞭解,而且培訓時間只有一天,所以在蘭考英文營的整個過程中我都是處於一邊學習一邊實踐的狀態。在蘭考,都是淩老師和碧芬教學生唱歌,而我則在一旁指點學生和維護秩序,還有就是分組帶學生練習和帶學生們複習。
記得剛開始一兩天,在教室全班上課時,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不過還好有已經經歷過上一梯次的海婷姐姐,然後我就有樣學樣。指點學生已經學到第幾行了,偶爾彎腰聽聽學生們的讀音是否正確。對於那些沒有張開嘴巴讀的學生,我們就要在他旁邊大聲的朗讀來帶動他。對於分組教學,面對男女學生不願一起配合,很鬧的局面,還有就是對英文歌不熟悉的緣故,我真的無力解決。所以剛開始的分組教學,我都要求助王老師。王老師一般是幫我抓準確程度,在讀音和節奏沒問題後就讓我自己繼續帶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組才能完成教學任務,不落後於其他組。經過幾天的學習後,我對於教學的歌曲也已經熟練的情況下,我已經可以漸漸的減少求助的次數。記得有一天分組時,我沒有求助王老師,自己一個人帶著10個學生完成了“Familys are all diffient”的教學。下課時,淩老師還特地和我說“Jessica,越來越不錯了,自己一個人都可以帶好了”。那時,聽到後開心極了。淩老師對我在教學上的肯定,讓我信心大增。之前因為沒有教學經驗,我還怕耽誤了孩子們的學習,而現在,我有信心能把他們教好。
每天下午上完課,老師們都要一起開會,總結一天的教學和討論第二天的教學內容以及每個老師和志工的教學分工。其實,與其說是開會,不如說是所有志工們的交流。在這裡,我們談教學,談學生與老師的交往與互動,談我們的生活…對於老師還有志工們的互動,不僅僅局限在開會時,我們在傍晚吃完飯前後也會在一起聊天。聊天的內容也不局限在教學,也包括我們自己當前和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等等。對於幾個年輕志工之間的互動那就更不分時間和場合了。我們會一起互稱姐妹,一起去買零食,在姐妹心情不好時,我們可以陪在她的身邊安慰她,鼓勵她。也許我們幾個志工之間的相逢很短暫,但是我們在一起就是一個團體,就是互相的依靠。記得培訓的那天晚上,我們幾個人熬夜做學生的名牌,那時我們一邊做事,一邊聊著海峽兩岸的事情還有我們最喜歡的明星…....我們就這樣從陌生到相識再到相知。
三、 學員觀察
蘭考的學生,在我的印象裡,都很乖,當然有幾個會比較淘氣,但是這也是孩子們的可愛之處。當下課時,他們會邀我們一起玩耍。正如老師說過“我們來這裡,只有短短的8天,我們不能夠影響他們的生活,因為8天過後,我們的離開不能改變的,而學生幼小的心靈還不夠強大到面對離別卻不受傷”。所以,我儘量拒絕他們的邀約,選擇和他們一起在教室休息,看他們玩耍,抓拍他們美麗可愛的瞬間。也正是這樣,我做錯了一件事。我們這次經歷了河南罕見的大雨,操場上積滿了水,孩子們邀我去玩水,但是我卻回答他們說那水很髒,不能去玩。然後他們就自己默默去玩了。當時我就感到後悔了,是的,那操場的積水很髒,但是對於北方的孩子們來說,有機會那樣玩水是一件既幸福又奢侈的事情,當然對於我這個南方姑娘來說也就沒有那種興奮勁。但是,我卻忽略了他們的感受,傷害了他們。後來,為了彌補他們,我和孩子們一起聊天,一起打乒乓球,一起拍照。那時的我才意識到,避免傷害不意味著完全拒絕,而且拒絕得講方式方法還得看當時的情境。
在蘭考,我們之所以能夠的順利的舉辦英文營,首先要感謝合作社理事長王繼偉大哥的全力支援與協助。25號晚上,是他專程來火車站接我們,第二天親自帶我們游胡寨村,黃河,為我們講解合作社,還有在下大雨的夜裡給我們及時送來手電筒和蠟燭,還有專程到縣城給我們買熱水瓶,板藍根和膨大海…總之,王大哥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我們。第二個要感謝的人就是我們的胡師傅了,每天准點為我們煮好香噴噴的飯菜,就算是停水停電的日子也沒有餓著我們。還有就是我們的副理事長,在我們實在無法解決上廁所問題時,馬上請人來清掃廁所,為我們的生活解決了很大的障礙。最後還要謝謝我們的愛心媽媽還要所有默默支援英文營的村名們,因為有你們的信任與幫助,我們才能順利的結營。千言萬語,最後化成一句話“謝謝你們”。
培田英文營
回到培田後,王老師為了鞏固和加強我們的教學經驗,我還是負責小班的教學。因為培田這次的志工人數比較多,我主要是負責動作的教學,還有就是分組教學。有了蘭考的教學經驗,我上起課來也比較得心應手。但是因為培田的學生相對蘭考的學生比較活躍,整個教學也相對的較活躍。遇到個別調皮的學生,我們依舊請我們的王老師幫忙。只能說“薑還是老的辣”,王老師就是不一樣,她有她的方法,每個經她親自調教的學生必有些許進步或者更多,這點我一直都很佩服王老師。
和蘭考不一樣的是,志工們的交流擴展到晚上我們一起討論成果展示的節目還有節目的排練。這次,我們雖然沒有姐妹互稱,但是我們的交流也不會停止。我們會在一起編舞臺劇的時候笑痛肚子,在戲臺做成一圈講真心話,一起吃燒烤……率真直爽的我們,沒有過多的修飾,但是我們卻真心的看待每一個朋友。成果發表會的成功足以證明我們所有志工的努力與團結。
對於學生,也許我們沒有用老師的身份去照顧他們,但是我們一直都是他們的大哥哥和大姐姐。雖然培田的學生相對蘭考的學生比較調皮,學習氛圍比較差,但是他們還是願意學習,而且他們的接受能力還是不錯的,小班的學習進度一直都沒落下。對於他們的整體表現,老師們還是比較滿意的。
四、 兩岸的教學比較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覺得臺灣的教育方式和大陸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區別。也許因為大陸的應試教育制度的關係,包括曾經教過我的大部分老師,他們都把重點放在課本和考試上,而往往忽略學生的興趣。然而臺灣的老師們則很注重學生的感受,一切都以學生為主,這一直讓我很羡慕臺灣的學生。還有就是臺灣的教學方式比較豐富,而大陸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五、 心得
英文營讓我懂得了,世界上沒有好學生與壞學生之分。老師應該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還有就是我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要我們和學生一起努力,總會有進步。
孔子說過“因材施教”。對於程度好和程度差的學生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關照,提供給他們不一樣方法學習,前者只需引導,後者則需要鼓勵與更多的耐心。還有就是分組教學時,可以組中再分小組,這樣就能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
應該學會知足。對於蘭考,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環境比較不好,我們應該和當地人一樣,克服困難,不能過多的麻煩他們。而且,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身份,我們是志工,不是去享受生活的。也許,正是因為缺水停電,上廁所難等,我們才變得更加有意義。學會感恩。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質疑成了好人好事最大的阻礙。面對兩次結營,孩子們都哭成淚人。是的,他們在那一刻沒有說出感謝,但是他們的眼淚早已勝過千言萬語的“謝謝”。
六、 建議
大小班的教材要分開,目錄要清楚。這樣整個教材的系統性比較強,還能節約很多的紙張,避免浪費。
教材內容應趨於多樣化,比如可以增加口語,英語電影欣賞等。詩歌雖然能提高學生的興趣,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很少,所以應該穿插其他內容。
英文營的天數適當增加。8天,孩子們剛學到一點東西,還來不急鞏固及揣摩運用。
志工的教學應有統一具體的安排,落實到每一節課誰負責。
吳秋蓮(福建)
一、 前言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支教活動,作為一個志工到其他地方教小朋友的唱英文歌。剛報名時我並不瞭解英文營是做什麼的,通過簡單的瞭解,知道這是類似夏令營的活動,到山區支教。
這次參加了兩個梯次,第一個梯次是河南蘭考胡寨村。第二個梯次是自己的家鄉福建連城縣培田村。
二、 蘭考
在河南蘭考,主要是接受培訓。和領隊的老師們一起學習如何對待學生,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會與同行的志工相處,如何在快樂中學習。
剛開始幾天,對於教學腦袋裡是一片空白,更不要說教唱英文歌曲,我跟著學生們一起唱歌,看其他老師如何教學,而後自己琢磨。久而久之對於在課堂上的內容與分工都有了一定的瞭解。
臺灣的老師們非常照顧學生的心理感受,尊重孩子的性格,也從不放棄對任何一個孩子的教學。課堂上氣氛活躍,學生們認真聽講,興奮勁十足。在遊戲上,因為老師安排合理,學生的參與範圍廣,積極性高。圖畫課上,放手讓學生自己畫,不給予提示與幫助,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意才能。
這次英文營以英文兒童歌曲吸引學生的眼球,朗朗上口的旋律,動感的節湊,對於學生們來說都是學英語入門的好方法。雖然八天不能教會學生什麼,也不能帶來多大的改變,但正在這八天裡希望可以做到的是讓學生不懼怕英語,敢開口說英文。
三、 兩岸的教學比較
對待學生兩岸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平常的校園裡更多的是對學生說不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不是像臺灣的老師們鼓勵學生你可以做什麼,你可以做到什麼。
和臺灣的志願者老師一起相處,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臺灣與大陸的區別。在大陸,很多事情都是比較隨意的處理,也很少為一件小事而爭執,更少會和領導說不。臺灣的老師們有話直說,有意見直接提,我很喜歡這樣的性格,交流不費勁,在這段時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在河南的培訓,教會了許多在學校了學不到的東西,見到了平時見不到的東西,環境雖苦,條件不盡如人意,但是,這段經歷是無價之寶。
對於英文營,我覺得最大的遺憾就是時間太短,我們剛剛適應,卻又要準備離開,學生們剛開始適應了英文營的活動,卻又要結束。營隊的歌曲主要都是兒歌,我希望在大班授課時可以增加課外的英文歌曲,增添新鮮血液。
四、 培田
參加英文營的第二個梯隊是自己的家鄉福建連城培田村。培田與河南蘭考有許多的不同。
這次的營隊成員比在蘭考時會多。所以教學任務分工開來也比較容易,任務輕鬆,效率較高。
這次我在營隊中的角色是助教。偶爾上講臺講一兩節課。對於講臺不再陌生,對於學生不再懼怕,對每堂課的教學時間與內容也有了大概的掌握。培田的學生相對于蘭考的學生來說會活潑些,課堂會比較活躍。並且基礎要比蘭考的好,可能是因為有的學生是從城市裡回到農村參加英文營的活動。
回到培田,適應了與臺灣老師們的相處模式,和新來的老師們的相處也很融洽,總的來說,快樂與挑戰並存。
在培田,和學生的互動會比較少,因為平常在村子裡,每天都可以見到他們,和他們的交流是居於姐弟或姐妹之情,一下躍居師生,對孩子們來說,總是會有點彆扭。不過,學生與其他老師之間的交流比較多。
在培田的教學內容和蘭考的會不大一樣,蘭考去年辦過一屆,在小班的教學與大班的教學較於上一年會有變動。而培田今年是第一屆,教學內容按照課本走。在分班授課的同時穿插合班教學,教音標與成果表演晚會中要兩個班要在一起表演的歌曲。
在培田與蘭考都實行分組教學。蘭考,因學生人數較多,每位老師帶的學生較多。培田,學生少,基本上是一對三輔導。通過分組教學,學生的學校效率提高,注意力要比合班上課集中。
五、 心得
無論在哪個地方,無論是何種遊戲形式,孩子們都熱衷於參與。參加了兩個梯次,兩個地方各有不同,無論說是生活環境還是風土人情,可以去到不同的地方感受生活也正是新一代的青年所要經歷的。參加這次的英文營給了我很多不一樣的感受。從最開始的後悔參加到最後的不舍結束,與其說是讓孩子成長,不如說是讓我成長。
一、 前言
2014年7月24日我有幸北上河南蘭考參加海峽兩岸的英文營,並和團隊回到家鄉培田舉辦首屆英文營。能遇見來自遠方的朋友,和天真爛漫的孩童相處,在團體裡相互學習共同解決困難,體驗不一樣的教學方式……著實是件快樂而難忘的事情。
二、 角色與任務
營隊日常生活值日生。主要負責用餐時間的通知和簡單的用餐環境清潔。
擔任小班的老師。在蘭考主要是在學習曲目、動作的同時教授學生,兼維持課堂紀律;在培田主要負責教學以及溝通培田社區與營隊的工作。
三、 互動
和新學員向老師、有經驗的隊友學習課堂曲目;
隊員之間交流學生學習、營隊管理情況;
工作之餘亦聊兩岸差異,風土人情等地域差異,彼此相處融洽。
臺灣的志工負責行政管理,也是教學主力,大陸志工則偏於教學工作。
蘭考:由於志工人數有限,學生課堂的紀律主要由一人負責,其他人協助,通過Are you ready?,加分,畫星星的方式使課堂安靜下來。教授曲目基本以識字,反復誦讀、把握難點,分組表演,背誦,獎勵貼紙為主。課後與學生相處較好,但也會擔心學生為此放鬆課堂紀律所困擾。
培田:志工人數多,課堂紀律基本由大家負責。其餘基本相同。
比較:蘭考的學生人數多,去年有學過曲目且學生的紀律性較強,因此儘管學生年級低,教學過程卻較為順利;培田是首次舉辦英文營,學生程度總體較強、年級較高,卻參差不齊,課堂紀律較差,為此在維持紀律上耗費了較多時間,甚至個別學生需要單獨輔導。
兩地的學生都熱衷於獎勵,但蘭考的學生比較與競爭意識較強,會因為小組扣分、獎勵不公正而落淚,為此我們先後取消扣分改為加分,之後又用畫星星取代加分的“功利”。鼓勵原則也沿用至培田。在培田的教學工作針對性較強,卻沒有進行分組教學回教室表演評獎的環節,我認為這是個不足之處。都十分喜歡word games,而對合班的音標課不大感興趣,小班更為明顯。
四、 意見與建議
1. 想方設法讓音標課再通俗有趣點;
2. 縮短開會時間;
3. 建議大小班互動式聽課。加強兩方教學方式的交流與借鑒;
4. 營隊的日常生活應當儘量貼近當地的實際情況。
2015年7月10日~7月21日
鄧文奕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一年級..........................................................1
許自在 風險管理學系三年級...............................................................................................6
詹旻 風險管理學系二年級...............................................................................................9
楊建豐 經濟學系三年級.....................................................................................................12
趙思菡 地政系四年級.........................................................................................................15
蘇子芸 政治學系二年級.....................................................................................................17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一年級
「夜那麼長,滿天星星,彷彿伸出雙手就能碰到,而當我想近身感受,距離它又把我們隔得好遠好遠…」每當投筆注入回憶之餘,心中澎湃不下煙花焰火、眼底簌然不下璀璨流星,而絢爛身後餘韻盡是渾沌,猶如真心它總是一塵不染,滿載收穫卻不知將故事從何說起,甚至從何結束,又或者是它根本不寄託停止的那刻。待我將此際遇傾盡隻字片語,為此故事尋找一篇故事。
動機的轉變─初探主體的追逐之路
提及此故事的開端,絕對是心裡的一股聲音油然而生,「為什麼要參加第二次?」去年結束之餘,內心的感觸大如洪水傾洩、迅如瀑布急流,而再往裡頭窺視究竟,猛然發現的是更多的「不甘心」。我不甘心看見自己的挫折放肆不已卻無從下手;我不甘心只當一個喜愛孩子卻不知該如何奉獻教育的木頭;我不甘心那個當初把老師當成夢想的目標卻不斷質疑初衷的自己,有太多太多的「不甘心」它卻找不到應該屬於的「出口」。秉持著把路途走盡的決心,因而隔年決定再參加一次,我得承認剛開始的動機是為個人的成長過程,與其說是自私的縱然,倒不如因為我相信在時間的洪流之下,滴水可以穿石、星火可以燎原,我會努力為自己的挑戰盡力付出它應該得到的權利。
角色的不同─穿梭二度空間的我
這次再參加被賦予一個重大的任務─蘭考梯次小隊長,而其實這樣的職位對我來說不是第一次,之前的社團也有類似的經歷,即使有著去年的寶貴經驗,但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將此經驗有效分享給第一次參加的成員們。還記得在出梯前,我讓隊員們提出三個目前對英文營心中迷惑不解的提問,可能只是花費十分鐘的問題意識,我卻用盡了將近半天的時間回答所有的問題,幾乎是把所有的經驗與體會傾訴而出,只希望讓隊員們能夠因此茅塞頓開。又或者是使人挹注所有思維的課程時間表,「課程該怎麼安排對學生會比較好?」「課程該怎麼安排比較符合它應該得到的目標?」無法想像從五月開始為它注入活水,卻總是新的問題源源不絕,不斷地朝夕令改,甚至之前的安排在營期間又被完全推翻,而其實也沒有說完全的不好,課程安排的修練之旅讓我完全了解到它的本質,以及應該被賦予的目的性。其實這樣的職位不是第一次,之前的社團就有經歷過,每一次都會被老師說教,我一貫的問題就是「太有同理心」,每次的任務發放下去我都還會顧及到所有人的情緒反應,甚至是自己投身下海去處理所有的事情。不過就猶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如果不是小隊長這個身分,可能我所得的收穫還是會停滯不前。
今年的第二個梯次是去蒲韓社區,這次是以一個隊員身分,不同的是我能夠以蘭考的經驗去輔佐蒲韓的小隊長,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我就能立即跟隊長說「要注意什麼事情」、「還有什麼事情還沒完成」等,多虧於蘭考的種種經歷,讓我的苦口婆心之餘又能迎刃有餘。在蒲韓的時間,因為少了小隊長的職務,比較多的時間能夠設計課程,去思考每一首歌曲能夠被賦予的元素,以及如何去迸發學生對於英文的興趣,這一刻我開始體會到「老師的創作時間」是多麼重要,因為我們都是為了學生能得到最好的而去做準備。
課程設計─讓光芒能夠處處通明
如果硬要去比較優劣,想必這一點確實是我心中體會的前三名。還記得去年的心得寫道:「每天上課完都覺得很挫折,晚上之餘我都會思考隔天應該如何去呈現新的課程,卻總是無功於返。」歸納去年的失敗經驗,再三叮囑自己這次不要重蹈覆轍。也許也是因為一年的研究所與許多老師接觸,心裡總是滿滿的創作能量沒有間斷,好比先在黑板畫上滿滿的圖像的Little Wheel、配合生動動作教學的Mama Kangaroo、或是給予故事配合戲劇演出的Three Little Monkeys,還有各式各樣的英文遊戲,因為在我心中抱持著,「要讓孩子學習就一定要學到最好的,絕對不能只是得過且過的心態」即使最後不是每一類課程的反應都非常成功,終究還是完成我所寄予的「多樣性」。
志工合作─頻率的相互激盪
與大陸志工合作一直是在英文營相當著重的點,然而所有的設計內容和理念在台灣都已經塵埃落定,我們要如何讓他們完全理解確實是一大難題,尤其是在教學的部分。然而,在我設計的Three Little Monkey中,我跟大家說好這堂課到時候會演戲之後,陽光基金會的常江老師馬上說:「我們可以做三個猴子面具演出阿!」於是二話不說馬上跟婧瑤一起著手畫面具,那時候我就馬上決定,絕對給大陸志工一起安排角色演出,結果果真大受學生好評,還一直希望我們隔天再演出一次,也是因為短短的一句話,讓我了解課程不僅僅只是一個人的事,合作之後反而能讓內容更加完整。
分組教學─六個小傻瓜勝過一位諸葛亮
除了上課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會分組,老師們可以個別聽學生對於英文歌曲的學習情形。我記得在蘭考第六天時,那天我發燒的相當厲害,當天只有上完一節課,其他時間都在昏睡中渡過,那天剛好非常重要,將學生的程度分為三組,每組都有一至兩位老師帶領,而就是那一天我沒參與到。隔天我認領一組時,為了分擔我隊員的工作,我就自告奮勇把程度比較不好又愛搗蛋的六位男生全部一起抓過來教,而異常的是他們都相當聽我的話,每一個都乖乖坐在位置上和我一起唱歌,我清楚記得那天分組我們這組都沒有下課,因為六個一致都說不需要下課,甚至還替我想了一首歌的動作。到現在都很難想像上課動不動就趴著睡覺,或總是神遊的學生,突然跟我說不需要下課的那種神情,其實我也沒有多做什麼,只是抱持著相信他們可以做到,並且在過程中不斷地鼓勵他們。從這次的分組,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在學生的學習階段中,老師真的扮演了一位非常重要的角色。
獎勵制度─那些蘋果與貼紙教我的事
在英文營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獎勵制度,就是貼紙和畫蘋果,端看學生課堂表現,小如蘋果、大至貼紙,在蘭考由於參加過的學生占了大部分,他們對於獎勵制度太熟悉了,知道最後的大獎其實都是大同小異,因此如果在公平之下,對於其他人多一個還少一個不會有太大意見;而在蒲韓發生了一件事情,就是有一組因為表現比較好,連續給了兩個蘋果,讓另外兩組的學生大受打擊,整個課堂情緒低迷到了谷底,完全無法上課。後來在分組時間,我這組有六名學生,其中有三名學生還在為前面的蘋果而哭泣,整個雙眼紅到根本無心繼續唱歌,我當時心想再繼續教也是毫無意義可言,於是我當時說了:「你們知道嗎?老師很幸運能夠跟你們相遇,你們都是老師的小天使,而我的責任就是不能讓你們留下任何不開心,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如果你們在這個遊戲中笑了,那我就給你們每人一個小蘋果。」當時我是用倫敦鐵橋還有搶椅子搭配英文歌的方式去玩,學生們玩得很樂,把剛剛的難過一掃而空,結束時還跟我說「謝謝老師」,雖然我已經忘記是因為得到一個蘋果、還是我讓他們又開心起來的關係,但也無從追究。經過這次事情,雖然最後還是用畫蘋果作為獎勵,但是不是在給予的過程中開始制約了學生的表現;然而,也是因為這次經驗,讓我了解學生最需要的是什麼,老師的無心之過應該如何去彌補,從過程中我開始不以自己作為主體,而是完全地以學生做為出發體去思考,讓我真正開始體會身為一位「老師」的本質。
社區資源調查─四名保鑣的「無微不至」
社區資源調查顧名思義是我們藉由跟學生一起合作去了解社區既有的資源,我都被分到教育相關的議題,在蘭考是「留守兒童和課後生活」;而在蒲韓是「兒童教育,包括在地生活營和兒童教育部」,不得不說確實在此議題跟學生合作時遇到了一些困難,最大的問題發生在蒲韓的部分,因為蒲韓的學生都來自不同的村子,並不是每個人都參加過生活營,更別提是行政層面的兒童教育部了,在訪談方面大人講得學生們都是似懂非懂。因此我認為以後界定題目時,應該要先著想到那些議題是孩子能夠發揮的,而不是讓他們無所適從。
在蘭考的部分,原本因為是說「課後輔導」的主題,結果沒有一位肯加入我這個主題,因為他們以為這個主題是要參加課後輔導。後來我改了題目,臨時拉了一位只是在校園遊蕩沒有要參加的學生,殊不知隔天他找了他三名同學一起來,把我當成老大一般,說自己是我的保鑣,相當熱心地帶我走遍村子的各個角落,路途中還一直跟我說明這是什麼,而且我一說要訪問家長,馬上幫我安排今天訪問誰家,隔天訪問誰家,如果他們未來要當嚮導絕對稱職!他們是我們唯一一組從第二天一路跟我跟到最後一天,照三餐過來我住宿的地方,離開前還來陪我收行李,我相當記得其中有一位學生跟我說了一句話:「老師,明年就算王老師不讓你來,你也一定要來喔!」因為他們知道能不能去是王老師決定的,聽到這句話真的讓我為之動容,也相當地感謝,謝謝你們,我的保鑣們。
從營期前,到營期中,我的心態從自身的成長,變成全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思維,這是頭一次我認為與一位真正的老師最接近的時刻。即使最後我沒辦法當上一位真正的老師,而我在教書的時候體會到,只要你願意付出,肯帶著孩子們一起成長,在他們心中肯定你這一位老師,對我而言,都比起未來能不能當正式老師還來的重要的多。這次的英文營,讓我想到德國教育學家福祿貝爾的一句話:「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身為一位老師如何付出他所有的愛,做學生的楷模,使學生有所依循,是今日老師責無旁貸的事。另外,我在面試教育學程的時候被問了一個問題,「如果今天你當上一位偏鄉老師,在資源有限的情形下,你該如何奉獻自己給學生?」英文營之中確實是體會到奉獻的過程,而資源真的有限,這段過程只是短暫,而在未來的人生當中,這個問題的確在我當上一位老師之前,值得我繼續思考,找到它應該屬於的解答。
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學系三年級
起初會注意到這個營隊是因為有補助這項誘因,只知道這個營隊會教小朋友英文,其他內容都還不清楚的情況下,我就來報名了;之後,很順利地被選上了蘭考梯次,不過此時的我還是不太清楚究竟要做些甚麼,只知道要開始上一連串的培訓課,培訓的目的在於了解「志工」這個身分所應具備的觀念與責任。
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培訓課,聽著不同背景的講者說出自己背後的故事,有的是志工教育者、有的是走過各地的志工,每個都對志工這項身分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主要的觀念都是一樣的,志工是一項長期的陪伴,不是短短幾個禮拜、幾個月就能勝任的,我們這種頂多算是「體驗」;也不要將都市人的文化、習慣、思想方式帶進農村,因為這只會造成他們的價值觀扭曲,一味地出走到大城市;原來,我們教他們的英文不是真正影響他們的東西,真正影響的是我們言行舉止及思考模式,若不是聽這些演講,我想我是不會了解的。
除了每個禮拜的例行培訓外,我們蘭考小組每周也會有固定的開會時間,這段期間除了讓我跟同組夥伴們有進一步的認識之外,還是將整個營隊流程組織起來的一段很重要的時間,我們討論營隊整個主題是甚麼、我們要用甚麼方式教小朋友、以及或是要帶甚麼活動才能幫助他們快速了解英文、提起興趣;為此我們辛苦寫出教案,一改再改,只為了找到最適合小朋友的方法;即便我們如此努力的準備,都還不確定到了現場一切都能如我們的計畫進行,不確定我們是否能應變一切的突發狀況,但是事實證明了,我們的準備遠遠不夠,發生了太多超出我們預料的事情,但也因此交織出一段不同的回憶。
七月十號一早大家來到了桃園機場集合,雖然舟車勞頓,但是大家的臉上卻充滿了期待,期待著這趟未知的旅程會見識到什麼樣的風景;伴隨著這樣的心情來到了鄭州機場,不料麻煩馬上就找上門了,我們在通過機場的熱感應時,因為一個人體溫偏高,然後,他就被帶走了,一時間大家不知所措,只能在原地發楞、等待;過了半小時看見他平安歸來,大家的心情才輕鬆不少,這件事才圓滿的落幕,看來這趟旅途比我們想的遠遠地要辛苦多了,但我們才不會因此受挫呢!
坐在汽車內,看著窗外的景色由繁榮的都市漸漸地被植披所取代,我們一行人緊張的情緒也逐漸升高,究竟會是怎樣的農村呢?這個問題在車開到農村的門口時,大家心中就有了底,真的是都市小孩所沒見過的那種真正的農村,而且從農村門口到我們的目的地胡寨村還開了將近30分鐘的車,覺得自己要回歸原始了。
雖然有了心理準備,但是到了村裡還是「哇」的一下,以為沒有甚麼可以再讓自己驚訝的,殊不知看到了廁所,更是讓我們發出「哇哇哇」的叫聲,這就是以前所說的「茅坑」!裏頭累積了前人的財富,以及無數隻蒼蠅,還在驚訝之餘便開始思考,我到底會不會上廁所呢?但是這個念頭很快被房間裡的冷氣及wifi給推翻了,因為覺得在這裡能有這些東西非常不可思議,所以格外地興奮;在簡單的放置行李後,我們就受到這次營隊的合作對象當地的胡寨哥哥合作社的理事長盛情款待,在過程中除了有當地的特色佳餚,也讓我們認識了當地的志工,在一陣自我介紹中,結束了我們在胡寨村的第一餐。吃飽飯正在外頭散步,想要多了解這個村的時候,一陣滾動激起了一個短暫沉澱在我腦海中的問題,我該在這裡上廁所嗎?在一陣掙扎中我選擇離開,來到附近的一片田地,選了一塊適合的角落,便開始「仰望星空」;結束之後,我裝作沒有發生任何事般默默地走了回去,以為今天終於可以畫下句點,而最適合的方式就是舒舒服服的洗個澡,然後回去睡個好覺,誰知道洗澡卻只是另一場挑戰;打開水龍頭那刻,我的心涼了一半,因為出來的水是乳白色的!真的是太驚悚了,而且過一陣子還會像氣泡一樣跑到空氣中,最後恢復透明,這水可不只是外觀嚇人,連洗起來也不同凡響,怎麼洗身體都很滑,滑到不知道是沐浴乳還是水的問題,經過不斷的搓揉之後,我放棄了,只好隨便沖一沖就回房睡覺,結束這多事之秋的一天。
緊接著是兩天的培訓,除了讓我們更熟悉接下來營隊的流程外,也讓大陸其他地區來的志工能夠更融入我們,以及知道自己要如何幫忙我們。兩天的時間一下就過去了,此時的我們也還不知道會面臨到一堆想都沒想過的事,也不知道小朋友是多麼的不受控制,一切都如我們想像般的美好。
七月十三號,我們開營了,一走進學校發現裡面擠滿了報名的學生及家長,人聲鼎沸,他們一看到我們就蜂擁而至地要報到,大家雜亂無章地圍繞在我們身邊,講著鄉音很重的普通話,光是這個混亂的場面就打破我們美好的想像,給我們來場震撼教育,讓我們清楚接下來的營隊比我們想的還要辛苦很多很多。在這短短的八天中,不敢說我學會很多東西,但是我敢說我看到了、經歷了很多東西;小朋友,雖然很吵、很難控制、又常常因為多一張貼紙少一張貼紙而哭鬧,但是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真心、單純,毫不保留地把心情反映在臉上,喜歡就喜歡、討厭就討厭,不會有任何的心機或掩藏,這點或許是長大的我們所缺乏的;其他同學的上課方式,有的人深受小朋友喜愛,彷彿孩子王般帶領著小朋友進入英文的世界;也有的人是以超級正確的發音及專業的方式教受英文,讓他們能夠理解更多;這些都是我所不會的,沒有足夠的舞台魅力能夠吸引小朋友,沒有專業的精神展現給們看,但是藉由他們的啟發,我要找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因為社區資源調查,藉由小朋友們的帶領,我們走出教室用行動來了解這個村落,我們走過田間、森林小徑,造訪了小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整個村落的感情聯繫,不像都市般冷漠,這句書本的話,我到今天才有真正的體會;不單單只人之間的情感,更延伸到對於整個社區,他們會知道路上的這個人是哪家的親戚?這株植物是甚麼?誰家發生甚麼事?這些再平凡不過的事對他們來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對我們來說,又有幾個人可以仔仔細細地去了解自己生活的每個細節呢?這些是我們該學習的。這些東西如果不是自己看過、體會過是不會懂得。
除了來自營隊的體會,在營後活動我們來到了人文之都----洛陽,我們造訪了代表性景點龍門石窟,裡面矗立了莊嚴的佛像,雖然大部分都遭到毀損,不過還是可以看出來古代人超群的技術,真的是令人肅然起敬。看過了人文古蹟,也要看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以我們來到了龍潭大峽谷,切割整齊的岩石、色彩繽紛的窟窿,美景盡收眼底。這些體驗不是看看課本的圖片就能體會的,是要真正地走一遭才會深刻地了解古人的厲害以及大自然的無所不能。
現在,回到台灣了,但是那些回憶及體驗還在我的腦中盤旋;這一整趟的旅程,我想我更明白「珍惜」這兩個字的意思了。我們生在哪裏、哪個家庭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但是是否要過得快樂,是可以由我們做主的,哪怕在小的事情只要懂得珍惜,也可以是很幸福的事;換句話說,幸福的青鳥不用遠尋,往往就在自己身旁,可是我們卻習慣了,所以才會一直忽略;遇到一點問題,就覺得是自己命不好,開始抱怨東抱怨西,但是在看到自己沒有的東西時,請回頭看看自己所擁有的,其實已經比很多人都多了;這些都是我到了胡寨村,看到那些小朋友所體悟到的,他們擁有的不多,但是們每天卻都活得快樂自在!回來的日子裡,覺得自己真的好幸福,有乾淨的水可以喝、有乾淨的水可以洗澡、有乾淨的廁所可以用,這些本來習以為常的事情,經過這次的體驗,從此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哪怕是在微小的事情,沒有一件是理所當然的,因此我懂得更珍惜現在生活的每個瞬間、每個角落、每個朋友,這一切都得來不易阿。也希望大家能夠珍惜現在擁有的家人、朋友、環境等等的一切。
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學系二年級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英文營,從營期前的籌劃到營期中的考驗,都帶給我很深的感觸,尤其是真正到了中國農村,比台灣的鄉下還更鄉下,所遇見的人事物都特別新奇,卻也特別艱辛。截然不同的環境、來自不同背景的志工夥伴、每每一開口都先說河南話的孩子們、水土不服的身體不適…很多很多,都是在其他活動裡無法經歷的,我很慶幸,我能在大二的暑假,參與如此有意義的活動。
我們第一天到胡寨村時,天已泛黃,很自然的,到那兒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晚餐,這頓晚餐吃得可以用戰戰兢兢來形容。古往今來,不分兩岸,中國人的特點就是好客。來自台灣的政大師生的我們是客人,合作社的王理事長熱情款待,滿桌的道地鄉村菜,香味四溢。如此招待應當是相當享受的,但為何我會以戰戰兢兢作為這頓飯的註解呢?原因在白酒。大陸的白酒非常地烈,但在大陸,每每有重大餐聚,白酒絕對不會在餐桌上缺席,這就是大陸的飲酒文化。合作社的王理事長在眾人都坐定位,執起碗筷準備品嘗河南道地美食時,拿出了一瓶白酒,很貼心地親自為大家倒好了酒,還介紹了一番這是打哪來的什麼什麼酒。一開始,我挺不在意的,只覺得這位伯伯真的好親切、好熱情,但當我喝了一口這杯酒,十分地嗆,胃裡頓時開始翻滾,覺得剛剛吃的食物瞬間在位移,而口腔的噁心感更是久久不能散去,害我吞了大半個饅頭才壓下反胃的感覺。這頓晚餐因為有了酒的助興,使大家都吃了很多的饅頭,肚子脹得不可言喻。
既然談到食物,我就先說說河南菜吧!河南人很少吃米飯,河南的主食是饅頭、饃、餅…圓的、扁的、各類形狀的麵粉製品。而河南菜比台灣更重口味,比較鹹,也比較辣。另外,有道河南當地的菜(我忘記名字了,理事長特別強調只有在河南吃得到),長相有點像九層塔,味道也跟九層塔走一樣的路線,但卻比九層塔更重,吃起來很嗆,我無法接受的嗆。不過,在那生活久了,我發現此道特色菜單吃雖嗆,與其他食材搭配卻有提味的功用,涼皮、紫菜蛋花湯等等,加了它,更添風味,私以為烹煮此菜的方法應與九層塔一致,當個配角,使菜餚香而美味。另外,還有一道一定要分享的佳餚。烹調此食材,可以裹粉油炸、與辣椒蒜頭等香料快炒,上桌時香味四散,但卻少有人會吃它。此食材叫做「知了」,說得簡單點,就是蟬。台灣的同學沒人敢吃,但打自山西來的幾位朋友卻對此菜餚好評不斷,據說,口感極佳,咬起來很脆,富有蛋白質,很健康的食品。山西的朋友形容:「跟蝦子很像,殼脆肉鮮美」。
「食」已向大家探討完畢,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那兒的生活環境。胡寨村是個小小的農村,論生活機能雖不能與台灣相比,但也能算是小而美。這個村子據我所知共有兩家超市、一家五金行、一家農業合作社(類似農會,會處理存款業務的地方)、一家小診所、一所幼兒園、一所小學。女性志工所住的幼兒園對面即是一家小商店,販賣著各種生活所需。我在那裏消費最多的就是礦泉水,其他還有可樂、看起來應當是安全食品的小蛋糕跟小饅頭。另外,我最感激這家商店的是它有wifi,唯二我們可以使用無線網路的地方(另一個是男性志工住的合作社),雖然他的強度僅能在商店門口使用,但已是我們在農村的小確幸。而且超市大姊超級友善,每次我們去買礦泉水都會很貼心的問我們需不需要幫忙搬過去。有次另一位志工需要買拖鞋(很不湊巧,兩家超市都沒賣此商品),他還問我們,要不要她到集裡買菜時順便幫忙帶一雙,人極好呢!除了日常生活用品,那兒的公交車也挺方便的,30分鐘便有一班從村里到蘭考火車站的公車,要搭此車並不需要走到站牌,只要在路邊攔即可,因此路公車並無站牌的設置。
胡寨村被我介紹的好像生活很方便,但公共建設著實不好,整座村並無任何路燈、排水溝、柏油路等現代設施,僅有一條水泥硬化的道路,說是胡寨村的主幹道,其餘道路均為黃土路。一遇雨,原來的黃土路馬上變成爛泥巴,倘若雨再大點,爛泥巴又能升等為小水道。下雨時,每每一出門就要擔心滑倒的問題,三步一小滑,十步一大滑,十分危險。幸虧胡寨村土生土長的孩子們相當習慣這種濕滑的道路,而我又剛好是他們很敬愛的老師,靠著孩子們的攙扶,也讓我免於屁股著地的下場。後經詢問,我才明白,農村的公共建設需要靠著村裡的農民集資,才能興建。縣城的建設是靠政府,農村的建設是靠本地農民。我覺得這樣很不公平,務農本就艱辛,生活本就困苦,而政府卻對農民不聞不問,反而急切地往大城市砸錢,難怪中國的城鄉差距如此大,貧富差距如此劇烈。有位大陸志工如此向我說明:「領導哪兒去的多,哪兒就建設快」。
接著,我想說說住在這座小而美的胡寨村的孩子們。說起這群孩子,總覺得可愛。我當初參與營隊就是為了小朋友,我很喜愛孩子,也很愛跟他們玩耍。大陸的孩子跟台灣確實有些不同,他們比台灣的孩子還要乖巧,雖然也一樣調皮搗蛋,但他們屬於一講就聽,只要老師們稍微兇一點,或臉色稍微垮下來一點,他們就會很有警覺,知道要討好我們,可以瞬間從搗蛋鬼變成文靜的書生。相反的,台灣的孩子心機就比較重一點,他們知道營隊老師就是裝個樣子,不會真正的處罰他們,也就更調皮更難管些。大陸的孩子都很單純、天真,只要你對孩子們好,他們就會極盡所能的對你好。他們很喜歡分享自己的零食,三不五時孩子們就會拿吃的來給我們,老實說我不太敢吃他們給我的食物,但又忍心拒絕,總是先拿著,然後在默默塞給腸胃好的同仁…另外,這些孩子除了在學校表現的乖巧,在家裡也很乖,作哥哥姊姊都曉得要怎麼照顧弟弟妹妹、接弟妹放學、幫弟妹洗澡;家裡有養雞養羊的知道要按時餵養家中的牲畜、家裡務農的知道要去農地裡幫父母的忙;父母親要工作時知道要煮飯給爺爺奶奶吃…很多很多,都是城市裡的孩子長到成年都還不曾為家庭付出的,而這些十歲、十一歲的孩子卻默默地扛起照顧家中老幼的責任,不曾埋怨。我很佩服這群孩子,他們的身形這樣瘦弱嬌小,照顧起別人卻絲毫不出一點亂子,著實堅強。
雖說佩服他們,營隊期間有時也會被他們氣到很想大罵,比如我都沒聲音了,他們還瘋狂地嘶吼;比如每天總有人會打架;比如上課不認真聽課,還一直拿各種昆蟲嚇我…說真的,我對昆蟲這點,快氣炸了!不過,幾天的課程也在這樣的吵吵鬧鬧中很快地就度過。當發現營期快結束時,我的心情是很複雜的。一方面很開心我終於可以離開這裡,遠離每天不斷拉肚子、偶爾還發燒的痛苦,一方面卻很感傷,離開胡寨,就等於要跟這些孩子們說掰掰,八天的相處,我和孩子們間也建立了情感,在營期進入後半時,就有不少孩子會用他們小小的手拉著我的手,眼神熱烈地問:「老師,你明年還來嗎?」看到他們這樣期待的眼神,真的挺傷心的,但我還是都十分誠實跟他們坦白,並且很熱情的邀請他們來台灣玩。而這群孩子也真是精明,他們的回答清一色的是:「老師,你出錢!」每當這種情形發生,我總是無奈並誠懇地表明愛莫能助。但若有可能,我想,我希望能在幾年之後看到他們的成長。
營期結束後,我們坐上火車前往洛陽。一路上車外的風光對我來說就是許多個胡寨村,我不停地在想,這些村落中,有多少留守兒童?有多少座希望小學?有多少孩子要在放學後洗衣煮飯餵牲畜?有多少孩子對英文一竅不通,到了中學時被老師放棄?越想越惆悵,卻也明白,這樣的不公平處於世界的每個角落,不只胡寨、不只中國、也不只台灣,這個世界上由眾多的不平等所組成,我們什麼也做不了。我唯一慶幸的是,我遇到的胡寨孩子,他們臉上的笑容如此真誠,我希望他們可以永遠記住他們曾經這麼無憂無慮地笑過,在往後越來越的苦惱的人生中,偶爾可以回憶孩提時代的歡樂。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三年級
書本中的中原地區,黃土飛揚;大陸農村,偏鄉教育;與基金會以及合作社的合作;大陸小朋友和台灣小朋友的差異,究竟是如何?會產生何種的火花?帶著滿心期待的心情前往河南蘭考,果然,大有收穫。
歷經三個月的培訓和準備,一個上午的火車趕路,三個小時左右的車程,終於到了!於機場接送的王理事長,親切招呼,熱情歡迎我們一行人的到訪。沿路上,廣袤田地,一路相伴,裡頭栽種的農作物,正是我此行的任務之一。有時天晴,有時陰雨,似乎也預告了蘭考胡寨村的天氣,以及我們將面臨的挑戰。
適應上的問題,當然有。衛生方面,便是一項值得努力改善的部分。記得頭兩天,上廁所時,不論大小便,總是等到「忍無可忍」的地步,才頭皮發麻前往,迅速解決,由於缺乏沖水系統,蒼蠅蚊蟲孳生快速,身旁總是圍繞著無數昆蟲,就連用餐時,也是如此。在此,由衷感謝清晨幫我們清理廁所的人,以及無數用餐時候,一旁相伴的驅蟲線香,和發現線香功用的人。生活上,夜晚中的黑暗,在此,真是摸黑邁步,伸手不見五指,路上不見一盞路燈,家家戶戶的燈火也不須期待,一到八點過後,鮮少點著,因為此時幾近當地人們的入睡時分。在台灣,颱風天或是宿營期間才會使用的手電筒,便是必備工具。盥洗時的太陽能發熱,不遇陰雨,仍需快速沖洗身體,留下「餘溫」給下一位使用者使用;一遇陰雨,便是爐上燒滾的開水,一鍋一鍋送往廁所,混著冷水使用。下雨時的門前積水,房內淹水更使得生活環境面臨考驗。生物的繁衍,從水中生;病菌的孳生,因水而盛,房內的床鋪潮濕無比,鞋子、空瓶放置於塑膠盆內隨水而漂,行李箱置於高處,以防損壞。看似惡劣的生活環境,其實存在她的美好。滿天星斗的日子,無所不在,光害問題,此處未有。對於環境生態,無疑是一大助益,不會因為夜晚的光害,使得各類生物受到影響,甚至導致滅絕。也於看似艱困的生活環境中,不斷有練習王老師所謂的Gentleman行為的機會,並也因此發現,其實,幸福,很簡單。
教學過程中,我最大的成長是團隊互助精神的再學習以及展現。由於生活上的適應以及身體狀態的疲累,團員們紛紛出現身體不適以及感冒的狀況,此時便需要有人照應、協助分擔繁忙的教學內容以及關心了解所有小朋友的學習狀況。當教室鬧哄哄的同時,便是展現精神的時刻,雖然聲音不夠威嚇所有小朋友,使得全班頓時鴉雀無聲,但我盡己所能,走到每一位吵鬧、起鬨的小朋友身旁,勸其安靜,別影響其他學習中的同學,並尊重台上教學且身體狀況已非甚好的老師,發現好好和小朋友說明,並善誘其配合,大多數的結果,皆讓我感到滿意。很感謝凌老師、蘇老師以及大陸志工的幫忙協助,教室的秩序才得以維持於教學所需的水平。原以為在教室內須避免競爭、比賽的感覺,但對於管理班級秩序,小組的分組競賽確實有其神奇的效果,小朋友非常在意團隊的表現,能不能得一朵黑板上的小梅花,一天下來累積小梅花所換得的兩顆小蘋果,代表表現良好的小貼紙,以及得來不易,吸引眾人目光的美麗大貼紙,他們皆是全神貫注,認真以對,全力爭取。另外,我最大的感動,則是見到與小朋友互動過程中,他們最真實的反應以及進步。喜怒哀樂,是小朋友與我最直接的溝通方式,一個毫不扭捏的燦爛笑容、插腰皺眉、縮身啜泣、興奮大喊,再再直擊心坎,深深感觸。當見到第一天上課時,不願開口練習的小朋友,最後一天成果展上,大聲且不羞澀大聲歌唱英文歌曲的時候,內心深受感動。當小朋友下課時簇擁著自己,追著要獎勵貼紙,搶著背誦練習成果,推擠著詢問英文發音時,我看見了他們對於學習的渴望以及期待接受獎勵和鼓舞學習的必要,內心除了感動,更加喜愛這群小朋友之外,更油然而生了向他們學習這股對於學習的衝勁的念頭,並更加肯定了自我,深感此行,值了。
執行社區調查,是課堂之後,小朋友們以及我最期待的活動。當小朋友拉著你的手,催促著你快一點、快一點的時候,你會情不自禁,也沒多想得跟著他們熱切的腳步,向前奔跑,哪怕你是拖著疲累的身體,卻總是能帶著興奮的心情前往。訪談過程中,家中長輩的熱情,小朋友翻譯的樂趣,無所不在。很感謝大陸志工張英的大力協助,以更接近當地的話語問候、溝通,讓訪談有說有笑,又不失禮儀。藉由此次的訪問,不但了解各個家庭的生活概況和各種辛苦,並對於河南蘭考胡寨村以及附近村莊的生產概況有所認識。不論對於當地經濟農作物種類,農作物的栽種方式,抑或生產後所需的銷售管道和經濟效益,皆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除此之外,對於村莊家庭結構的部分,也略知一二,並有了一些的感觸。家中總是老人照顧小孩,小孩協助老人,被環境所逼,父母、兄姊皆出外求學、打工,過年過節才有見面的機會。處於這個時代的台灣的我,很難想像,卻在試圖體會之際,隨著一旁小朋友低著頭落寞的神情,我落下了不捨的眼淚,過農曆新年,對於我而言,愈趨平淡、平凡,甚至些許的無聊,但於在此的每一位小朋友心中,他們是多麼期待,期待全家相聚,一同出遊的時刻到來阿!或許,我不該詢問小朋友如此如刀割心一般痛的尖銳問題,不該在小朋友毫無準備之下,隨口聊起此類觸情的話題。但或許,這也是真正認識這個地方,所必經的一種陣痛吧。
此行,印象深刻的插曲有三,一是惡劣天氣下的腦力激盪,二是過敏反應的難忘感受,三則為歡樂練唱之精采宵夜。
記得一天颳起大風後的斷電斷網,滂沱大雨之外的閃電雷擊,三位勇士歷經千辛萬苦,泥濘不堪,宛如歷劫歸來,我們才意識到房間的「紙」窗戶需要補強一事,便開著手電筒,遍尋擋風雨的適當素材,最終,由無數條膠帶黏貼著兩大片撕開的的塑膠袋,加上補強堅固性的衣架三個,「無敵」窗戶完成之後,便無事可做,不安心地入睡。料想不到,離開前的一晚,才赫然發現,泛黃破損的報紙背後,竟然藏有一扇可關上的窗戶,頓時,兩人呀然一驚,苦笑相對。
好吃的肉團?錯了,是炸得酥脆滲油的蟬蛹。我的確錯了,不應該天真的接受小朋友的款款相待,不應存有難得嘗試一番的心理,不應怪罪嘲笑我的同組團員。過敏反應,突如襲來,教課期間,搔癢、刺痛無比,紅腫的標記,遍及全身,看到的部份,受到關切,看不見的部份卻倍感溫暖。團員的冷嘲熱諷,如風般開玩笑的過去,師長和團員以及小朋友的關心和一同想辦法的溫暖,如跳動的脈搏,長存心中,且時刻感受溫暖撞擊的感受。
與大陸志工互動的精采時刻,絕不局限於白天的教學時段,夜晚也瘋狂。為了明日分組教學的準備,與大陸志工一同瘋狂練唱,期間更加上了自創滑稽的動作,歡笑不斷。練唱之後,則為美味佳餚瘋狂,四處流竄的泡麵香味,擺滿一桌的三道媽媽家常菜,色香味俱全,邊吃邊聊,歡樂無比,更外帶了一份慰勞辛苦的小隊長文奕呢。
離開前的一個晚上,我靜下心認真思考,如何盡我一份小小的心力,帶給這裡的小朋友最大的影響力。於是,我動起紙筆,留下些許的話語,送給了班上的小朋友們,寫下了這幾日來,我對他們最真實的感覺以及感謝,並鼓勵祝福他們,往後的日子,必須不畏艱辛,勇敢向前。雖然不捨,但深信,未來能再相見!
此次河南蘭考成功舉辦的英文品格營,得來不易,也不易取代。因為眾人的努力以及付出,才可以克服重重難關和各種挑戰;因為陪伴彼此,互相鼓舞,才得以創造出如此美好、值得回憶的絢麗十天。特別感謝王瑞琦老師、凌鳳儀老師和蘇昱璇老師的悉心照顧和時刻提醒,胡寨哥哥合作社的師傅們和大力協助的佳慧,提供寶貴建議的釋雯,同組團員的大力幫忙,以及活力十足的同學們和關心一切的家長們。
最後,我必須感謝自己,能堅持下去,不畏艱鉅,嘗試突破,也期許自己服務的熱情,永不歇息。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四年級
在前往河南之前,我已從老師與學長口中描述蘭考的情況,當地的生活條件不佳,去年還碰上了幾十年難得一見的淹水,造成村里斷水斷電,老師曾經告訴我,在河南的生活遠比想像中來的辛苦,自己要做好心理調適,一切入境隨俗,好在蘭考的胡寨哥哥合作社在營前就與我們積極聯繫,詢問我們的需求與回應當地的狀況,讓我在出發之前就已經大約了解一切事情,做好心理準備,我就這樣帶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出發,前往河南這個坐落在滾滾黃河邊的城市。
出了機場後,胡寨哥哥合作社理事長親自到機場來迎接我們,讓我們受寵若驚,在前往胡寨村的路途上,我看著街邊的人們與窗外的街景,每個人無非都在為生活努力著,沿路上有許多三輪車,車上或坐或站的載著婦女與小孩們,他們臉上都掛著悠閒的笑容,慢慢的行走在街道上,不同於大都市裡快速的生活步伐,在這裡,我感受到農村最原始的味道,就算漫天塵土飛揚、太陽炎熱高掛,緩慢的步調以及滿足於現狀的態度,依舊讓我感到非常舒適。
到了胡寨村後,合作社成員們熱情迎接,晚餐時刻理事長熱情地款待我們,為我們準備了許多當地特別的菜色,還準備了二鍋頭為我們洗塵,幾口黃湯下肚,隊員們開始臉紅,肚子裡開始灼燒,比起理事長的酒量,大夥們還差得遠呢!而第一天的生活就在歡樂的晚餐下結束了,接著迎來了隔天的培訓課程,為期兩天的培訓,對大家來說都非常重要,除了政大學生之外,山西蒲韓社區也派來了三位志工加入,熱情有趣的梁倩、溫柔搞笑的張英以及文靜可愛的楊丹,與他們的相處非常快樂,他們常常教我們許多方言、半夜煮家鄉特色消夜給我們吃,甚至協助我們在各方面的教學與秩序維持,是我們不可或缺的重要夥伴,另外,蘭考當地的志工佳慧也給予我們非常大的幫助,為我們打理生活上一切事務,告知我們一些當地小知識或特殊習慣,還有來自北京的釋雯,在會議上提供許多他觀察到的小地方,並給予建議,有了這些同伴們的互相幫忙,讓這次的營隊又更加美好與精彩。
培訓時,老師請每個人示範一次自己的教案,然後請台下的所有志工們給予建議,針對台上教學者的教案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培訓方式,在台灣時,我們為課程寫了許多教案,把所有想教給小朋友的知識與內容都以文字方式呈現,然而實際示範時卻發現許多問題,想教的東西太多,時間卻不夠,或是帶動氣氛的遊戲太複雜,可能會有許多小朋友不理解等,在培訓期間透過示範教學,全部被老師與其他志工們一一點出,而後我們就所有的缺點再一一修正,直到老師們認為可行為止。在蘭考為期八天的教學,是今年最重要的部分,第一梯次的經驗將可以給往後的梯次更好的方向與想法,對我而言,在蘭考的教學也是一大挑戰,儘管去年我已參加過培田英文營,但今年的規模與正式程度遠遠超越了去年,我不僅需要修改自己的教學方式,還要思考每個課程環節的意義,為什麼要給這樣的一堂課,透過遊戲或活動能帶給小朋友什麼,都是我們要去仔細考慮的部分,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摺紙課程,蘭考小朋友愛摺紙,也很會摺紙,因此我設計了一堂摺紙課程,想讓小朋友在八天緊湊的英文學習的同時能有放鬆心情的空間,然而,老師卻問我這堂課的意義在哪裡,對大陸志工而言,他們不知道這堂課的教學目的是什麼,大陸不同於台灣,在教學上強調能給予什麼或是獲得什麼,僅僅是讓小朋友放鬆這樣的理由不足以讓他們接受,而在老師詢問過後,我才認真的思考了這些事情,因此,我修改了教學的內容,將摺紙與顏色的英文教學結合,讓小朋友快速記住許多英文單詞,透過這次的教學我才深深知道大陸教與台灣教育的不同之處,並及時修正自己的上課方式,也許在外人眼中只不過是小小的事件罷了,但卻給我了深刻的領悟,在這次的經驗之後,每次上課我都會詢問自己上課的意義與目的,這不僅是讓小朋友獲得知識,也讓我明白許多自己該注意到而未注意到的小細節,我很感謝老師與志工給予的意見,小小的事情讓我大大的成長,這是我這次在教學上最大的收穫。
在和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我依舊拿捏不好分寸,我很喜歡和小朋友們相處,因此在課後常常會和小朋友互動,在我能力可及範圍內都會讓他們動我的頭髮或是纏著我到處東跑西跑,但這不是一個好的方式,我們在蘭考的時間僅有短短八天,若是讓小朋友對我們產生了依賴感,在往後的教學與生活上都會產生許多不好的影響,老師提醒我要掌握好分寸,於是,我不再讓小朋友動我的頭髮,也與他們保持適當的距離,或許會讓他們有小小的難過,但為了他們著想,我必須要這麼做,這不僅讓小朋友們也知道分寸外,同時也提醒我自己來這邊是要給予而不是改變。
在蘭考的八天營期中,我們不僅要適應教學的不同,還要適應當地的生活,老舊復古的廁所與截然不同的天氣變化,讓我們常常無所適從,成員們陸陸續續生病,在營期中,我們還遇上了大雨,把房間淹得到處都是水,甚至斷水斷電,就著微弱的燈光我們依舊要開會,在黑暗的房間裡,大家圍成一圈,說著一整天的狀況,討論著如何改善不足的部分,大家的努力讓我非常感動,然而潮濕的氣候讓床鋪與衣服隨時都處在微濕的感覺,就像永遠都曬不乾的樣子,這樣的生活對大夥們的身體也是一大挑戰,水土不服的情況下,有的感冒發燒,有拉肚子,天天都有病號出現,而這也是我們需要克服的困難,我很感謝所有成員們就算身體再不適,依舊努力撐下去,將最好的東西呈現給小朋友,或許不夠完美,但大家全都盡心盡力的完成,這就是最棒的過程了。
蘭考的生活條件困苦,不及台灣來的舒適,我想透過這次的營隊會讓大夥們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幸運,我很開心自己能來到河南,真正了解大陸農村的生活型態,並檢討自己許多的不足與缺失,這次我所獲得的比我想像的更多,很感謝老師們在許多方面的提醒與教導,也很謝謝胡寨哥哥合作社給予的一切幫助,讓我們能更加快速地適應當地的生活,另外,也謝謝文奕這幾天的辛勞,作為隊長,他非常用心,為每個隊員打點好許多事情,當老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樑,就連生病期間也不忘處理公事,最後,還有來自蒲韓的志工們,這幾天的朝夕相處,我們學習對方的不同之處,愉快地聊著自己家鄉的一切事情,讓彼此更加了解彼此,並相約再次見面,能藉由營隊相互認識真的是非常難得的緣分,因此我也更加的珍惜我們之間的情誼,並期待有朝一日再次相聚。
最後,在這次的營隊中,我收穫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或許在許多方面做得不夠完美,但這依舊是我一段美好的回憶,我會永遠珍藏這些記憶、收藏這些得來不易的情誼,放在我心中的深處,未來,當大家再談起這段旅程時,我想我記住的都會是歡笑與快樂。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二年級
壹、出發之前
每一天當中都會發生許多巧合:路上遇到的人、錯過的時間,或是趕上的機運;然而如今的我能夠坐在電腦前面敲下這篇心得,我真切地相信並非巧合。
和英文歌曲有關的營隊喚起了小學時代對英文補習班的記憶。國籍加拿大、美國、英國的老師,全英文的環境,每周六天直到晚上;所以當國高中的英文在我眼中變得無趣,大學文本對我來說游刃有餘的時候,我並沒有太自豪。這一些由社會地位、消費能力和未來遠見堆積而成的能力,並不是我一個人能夠造成的。相反地,這些事情的簡單,使得語言的重要性對我而言愈加深刻:當初的巴別塔是多麼有效率地阻礙了世界的發展。懂得一門外語,視野展開的是多麼地迅速,幅度是多麼地廣大。
想到幾萬里距離之外的小朋友們,也許這些小朋友們只是缺乏條件,沒有辦法日夜浸淫在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之下;他們大可有一番成就,只是需要有人交給他們一把鑰匙。
我想,交給他們那把鑰匙。
貳、蘭考印象
界線
大陸是一個多麼熟悉又多麼陌生的敏感地方。想要親近,卻又不得不防備;想要疏離,卻似乎又違背初衷。
村民對我們的感覺是微妙的,雖然我們大可不要理會(而我們也的確如此),但是總覺得能夠再多做些甚麼,不是如此稜角分明地逃避。跟著當地人隨處走走逛逛的時候,他們總是能夠隨意地指點:過了這個街角就是坝頭村,那條路口過去又出了蘭考縣。然而這裡的道路並沒有名字。整個胡寨裡自成一套規則,似乎每個人都能讀出不存在又顯而易見的訊息。
我偶爾感覺這裡的氣氛彆扭,儘管我知道我們無法討每個人喜歡;但是踩在不確定的土地上是多麼地讓人心慌,天知道我們有多麼希望迴避冒犯與衝突──我們就像一群闖進田裡的小孩子。
這樣的立場讓教學變得有些縛手縛腳,心知我所習慣的教學肯定和這裡有極大不同,反而不確定是否應該摒棄當地習慣的方式,卻又對這種方式不太贊同。但是無論如何我們終究必須決定一種,一旦起了頭也就無暇顧及客套和靦腆的區別了。
參、挑戰與解決
一、糖果與鞭子
每個人對目標的理解多少有些差異。踏進教室的那一瞬間我還是抱持著對我來說毫不偏差的期許的──然而快樂學習的標題似乎和我的內文不符。我只想盡可能地讓他們從我這兒帶走越多越好。
小朋友們的學習動力是由收集貼紙打怪升級式的制度所驅動,大部分。我們認為營造親切的教學環境有助於學習,比起場地勘查時剛進教室一眼就能看見的崇高藤條,用貼紙誘惑小朋友們的課程簡直甜的膩人。但是過了不久我卻發現,除了強迫死記硬背,我無法讓同學對單字有任何回應。原本我的理想是:「有趣的教學」激起學習的興趣,然而現實中卻是:「親切的老師」毀滅認真的動力。那群經驗主義者在營期開始不到兩天就把我們的套路通通摸透了。
整體而言,我認為我們還是做出了自己的風格;但是遺憾地,根據我的判斷,成效並不大。也許獎賞可以激起某些奮發向上的跡象,但是為了不斷集點解鎖新的貼紙,有些小朋友們會嘗試著曲線救國──求人不用錢,我們人又這麼nice。
但讓我相當自豪的是,我們自始至終沒有退讓。與他們原先習慣的強硬上課風格相比,某個時刻我們總是得在小朋友的喜愛信任和堅持底線中選擇一個,儘管抵抗小朋友們撒嬌的聲線和無辜的眼神是那麼困難,我們還是做到了。
二、重複疊沓的記憶
新的課程總是從念歌詞開始,台上老師示範一次,台下小朋友顛三倒四地再念一次。從第二天開始複習教過的歌曲時,我意識到我們可能犯了一個有點嚴重的錯誤──這裡的小朋友程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好。但是由於他們實在掩飾得太好,以至於一開始沒有人發現。小朋友們的聽力與模仿能力讓他們在跟著台上老師念的時候,能夠幾乎不出差錯;一旦放手給他們自己念,甚麼提示都不給,就通通完蛋。每次複習都是Déjà vu,讓人喪失時間感。
背單字最忌諱的事情之一,就是用單字的順序來記憶。而這群小朋友們每經過一堂課就重開機,剛上課時課文裡不會的單字,快下課就又滾瓜爛熟;你以為他們記住了,誰知道下堂課又集體藍屏需要重灌。於是乎從讀音到單字,他們永遠在極端值之間擺盪:一下全部都會,一下連原本會的都忘得一乾二淨。
我對這個情形有點失望與惋惜,不過並不是因為小朋友們的能力。在準備教案的時候,我寫下了我希望他們能夠學到的東西:單字、簡單的文法、課程延伸,那是我希望他們在營期結束之後能夠帶走的,然而如今他們卻不能。
不知道是出於討得老師的歡心或是畏懼,小朋友們傾向於最快地達成老師的要求,例如:跟著老師正確無誤地念一遍課文。他們的方法就是:甭管甚麼意思,既然要求是念,那就聽著發音張開嘴,就跟我們甚麼都不懂跟著空耳唱日韓流行歌一樣。又或者:在指到黑板上的單字時說出它的意思。於是他們會記得:黑板左一那個是雲朵,左二是彩虹……
後來的營期裡,我們車輪戰一樣地無時無刻不隨機考單字,上課上到一半想起來突襲發問,逮著機會就來回輾壓式地就是想讓小朋友們記住;歌曲的旋律也是一樣,有時幾秒鐘前小朋友才捧著書問過,幾秒後他就又轉回來問。原本我並不覺得,但是從旋律這件事情讓我發現,除了方法錯誤,小朋友們連記錄的工具也沒有。我指的,是例如音標等等能夠提醒自己的符號;小朋友們已經足夠雲裡霧裡,大框架沒有理解,自然連該做甚麼記號都不懂。再者,大陸上的課似乎讓小朋友們習慣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明明知道單字不會,但老師不說,手就不動。
至此,我認為自主學習的精神,才是我能夠交給現階段的他們最有用的東西。在營期最後的幾天裡,我不知道我能改變多少,但是至少有些小朋友的書上開始出現非指定的筆記了。
三、關於偏愛
班上總是會有一個兩個特別得我心的小朋友。對我來說維持心裡天平的公正是一件挺困難的事:有看了特別喜歡的孩子,就有第一眼就看著鬧心的孩子。但是我知道我不能表現出來;他們都有一樣的權利,我不能因為個人的喜好毀了他們一次夏令營。但我仍然覺得我做的不夠好。營期中後段每天累得兩眼一抹黑的時期,我發現我很難注意到我逐漸不耐的語氣,或是減少的笑容,都得靠事後驚覺才能勉強補回。小朋友們也不是每天傻樂呵地開開心心來上課,我相信他們能夠感覺得出來。
我喜歡聰明的孩子,一教就會,充滿學習精神;但是回想起來,這樣的小朋友才是最不需要我們的。而我在最一開始的希望,主要目標就不是這樣的、我比較喜歡的類型。在公正與自我之間,我想我給自己建築的殼子還不夠堅固,既然是服務性質,那就必須讓敬業精神沒有破綻才是。並不是說我必須在小朋友們面前偽裝自己,只是我希望我能夠直面自己期待的目標,並且給來參加的小朋友們一個好的經驗。
肆、結語
離家千里、來到硬體條件不足軟體條件落後的地方,環境並沒有讓我覺得難以忍受。我一直都知道我很幸運,但我也不會覺得不該受或是愧疚。能夠改變,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我有帶給這些小朋友一點不同的經驗,相比於過去幾年我接收到的資訊;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獨特的。我多麼想知道,這些童年中的一點點小火花,能夠在未來對世界發展造成什麼樣的蝴蝶效應;我們的眼光只看見一個愛因斯坦,實際上誰知道背後有多少個準‧愛因斯坦被時光默默地淘洗,連名字都淹沒無蹤?也許不是我,也不一定要是我,更不一定是這個地方,無論結果是好是壞,我都有一種對於參與過去與窺視未來的竊喜。
但這終究是我想要的。甚麼是好,甚麼是壞,不同角度就不同看法,發展未必就好了,蒙在鼓裡未必就壞了,父母希望兒子接手家族事業別上大學,女人當show girl備受爭議卻百萬年薪。你的立場我的立場他的立場,也許對這些孩子來說,有了更廣闊的視野反而是痛苦的。不過以後的事誰知道呢,我未必就錯了,但也未必對;說不定這種事情根本毫無對錯可言。我們本來就像機器中互相嵌合的齒輪,每個人終究是要運作的,牽動到別人那是必然的。於是我想,我做我認為正確的事。如果有別人抱持相反意見,那讓他來做出改變吧,別把其他人都當傻子。
傲慢可是七宗罪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