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社區的家家戶戶皆以務農為主要職業;對於當地的孩子們來說,種田就是他們目前認知的唯一能獲得家庭收入的工作。在這次營隊中,我們設計與經濟作物和當地水資源、保育動物白魚有關的社區活動。希望透過活動,讓中、高年級班的學生們意識到家中長輩早出晚歸務農的辛苦,並且也讓我們瞭解學生幫忙家中農作的經驗。
中年級班(雪花班)
雪花班的社區活動課程,主要集中於家裡的經濟作物。在老師的提問下,學生們分享並寫下來自己家裡種植的農作物,以及他們去幫忙時做了些甚麼事情。幾乎所有班上的學生都會去幫忙家裡做農事。學生們對於自己家農作物的種植過程都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有些學生還能說出非常大量的細節。
大家輪流上台分享自己家中的農作物,台下的同學們都很積極的問問題呢!
雪花班的老師在每日的會議中討論學生情況。經過討論,決定讓學生們畫出自己家的農作物,並且上台介紹、分享自己幫忙做的事。在學生分享之後,老師讓學生們各自打草稿,畫下自己家中的作物和田地。在過程中,讓學生們分類。分成分成家畜(雞牛羊、蜜蜂)、花(文心蘭、百合、石蓮花),以及菜(苦瓜、玉米、香菇、扁豆、高麗菜等)。
課程的最後,學生們依照先前畫好的草稿相互幫忙,製作「崑山農田大地圖」。地圖以學校為中心,然後學生找出自己家和學生的相對位置,並且畫上自己家種的農作物。
花班一同合作,完成屬於我們這一班的崑山農田大地圖
高年級班(66666班)
高年級班的學生在第一天的課程中,分享了家裡種了哪一些作物,也說出了他們目前對台灣白魚的認識。不過,直到第一天課程結束,學生們還沒表現出對哪一個主題比較感興趣。
為了抓出讓學生們感興趣的主題,在第二天的課程中,老師們在社區協會廖理事長的協助下,帶著班上學生走出校園,去觀察香菇寮的運作。回來之後,再讓學生們用彩色筆畫出自己家中的作物,然後寫下介紹農作物生長、家人如何栽種、自己幫了哪一些忙的短文。出乎意料的是,學生們十分投入第三天課程的活動。有的學生畫出了家中的苦瓜,也有學生寫出種植茂谷柑的情形。
既然學生對家中農作物的主題反應不錯,那麼是否有可能更進一步,將前面三天的內容與台灣白魚結合起來呢?經過討論,老師們決定在第4天時,再度跟理事長一起帶著學生出門,去看白魚的棲息地、土地公廟的百年老樟樹,還有社區裡受政府認證的百年古厝。回來以後,利用教室的螢幕投影Google地圖,讓學生一邊分享外出參訪的心得,一邊畫出社區的資源地圖。地圖完成後,再開始構思「崑山一日遊」的行程,並且製作路線指標和涼亭模型。
※高年級班社區活動的成果─崑山一日遊地圖
資料整理:王貝羽(Isabelle)、吳泰萱(Daisy)、徐千嵋(Vi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