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隊教學活動

一、營隊的定位

     快樂學英文→英文品格營→英文營與社區教育。

 ► 特質

  1. 兩岸的實質交流與合作: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政大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北京農禾之家、福建鄉建中心。
  2. 與大陸村落組織合作:走進中國大陸最基層農村村落。
  3. 專業、生活教育、農村社區互動三合一:語文教育專業、生活教育、農村社區互動三合一:非一般團康式營隊。
  4. 非為學長制、亦非學生志工主導,而是教師、學生相互搭配與合作。
  5. 兩岸學生志工、大陸在地志工的搭配與合作。

二、教學內容與方向

 ► 英文營播種(一):體驗、開口、信心

1. 體驗英語文音韻的特質
  a. 立基於Language Arts與語言教學的結合
  b. 依循語言學習之順序:唱→聽→說→寫
  c. 兒歌+音韻+ 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

2. 克服對英語的排斥,提升學習之興趣
  a. 以聆聽、肢體動作取代書寫
  b. 敢於開口,大聲唸英文

3. 建立信心
  a. 分組、分享,以及自我發揮的空間
 


♦ 分組教學建立信心

 ► 英文營的目的(二):生活品格教育

   1. 教材安排
     a. 以分享與關懷、規範與公平、生活禮儀為主軸。
     b. 教材分6個單元:(1)Knowing Each Other (2)Me and My Family
       (3) Daily Life and Manners  (4)Sharing & Caring (5)My Feelings
       (6)Safety。

   2. 課堂教學活動
     a. 進行環境衛生教育:教室清潔、保特瓶回收
     b. 學習基本禮儀,引導和睦相處
     c. 鼓勵發表與小組合作
     d. 帶動彼此分享、相互幫忙與鼓勵


♦ 課後環境清掃

 ► 英文營的播種(二):培力與社區教育意識

   1. Empowerment: 「賦權」、「充權」、「彰權益能」、「培力」; Make
    (someone)stronger and more confident, especially in controlling their
     life and claiming their rights.

   2. Rappaport(1987):培力為「一個過程,藉由此過程人們、組織及社區團體歷經關
     切自己的議題而獲得優勢。」

   3. 營對培力的對象:志工師生、在地學員和家長、村落組織、村落居民。

 

三、英語教學活動架構

  1. 所有教學以教唱英語歌曲為基礎。
  2. 學員按年齡分兩班:大班(升6、初一)、小班(升4、5年級),強調分組教學。
  3. 上、下午第一節課合班教學,之後,由學生志工們負責歌曲、生字、發音等複習。
  4. 最後一天舉辦成果發表會:以全體、分班表演為主,無個人show。
  5. 成果發表會包括展示小朋友的畫作。教師將帶領學員分組設計海報。


♦ 海報繪畫

 ► 英文營課程內容(合班上課)

  1. 第一堂合班上課→王瑞琦老師教唱英語歌曲、英文發音。
  2. 補培訓時間的不足;學員營隊團體意識。
  3. 硬體設備不足。
  4. 學生年齡差距大,學員排斥。


♦ 合班教學情況

 ► 課堂教學基本原則

  1. 鼓勵與陪伴vs 說教與指責
  2. 鼓勵強者協助教弱者vs 爭競與排斥
  3. 規範和公平原則vs 村落差別與階層化
  4. 隨機分組教學vs 學員程度差異
  5. 輪流教學與帶動vs 個別風格主導


♦ 志工陪伴教學

 

四、志願者與學員的互動

 ► 英文營志工的裝備

   1. 志工服務理念的傳達
     a. 社區志工基本要素:入鄉隨俗、同理心、自我調整。
     b. 公平、誠懇、負責、獨立、合群

   2. 英語營部分
     a. 熟練英文歌曲、體會英語語文內涵的韻律。
     b. 製作word game、製作字卡等教學輔助用具。
     c. 教學活動設計、教具之準備。

   3. 分工與合作
     a. 基本禮儀:「謝謝、對不起、請」、不遲到。
     b. 分工與輪值制度的建立,包括教學值日生、教室教學器材使用、教室安全。


♦ 戶外教學活動

   4. 英文營的播種:學員的獲得
     a. 在志工與同儕學的陪伴中,克服心理障礙,在短短的7天內,背誦英文歌曲,成
       果發表會。
     b. 學習接受共同的規範與公平的遊戲規則。
     c. 學習愛護公共物品和教室環境衛生。
     d. 從比較、競爭轉向彼此分享,相互幫忙和鼓勵。
     e. 發現自我價值,走出自卑與敏感踏出第一步。

   5. 永續的挑戰
     a. 更多的寬忍與更多的自我發揮空間
     b. 跟進與陪伴的需求

   6. 營隊中互動的多元化
     a. 志工與小學員、家長之間的互動
     b. 兩岸志工之間的互動
     c. 台灣志工師生與社區之間的互動
     d. 台灣志工教師與農村組織者之間的互動
     e. 台灣志工師生內部的互動
     f. 台灣不同院校志工之間的互動


♦ 志工間互相搭配

 

 

資料整理及上傳:趙思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