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學術研討會:第三屆兩岸鄉村論壇參訪行程集錦

11/20 宜蘭深溝國小參訪(筆記:大學生,劉靖陽)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宜蘭縣的深溝國小,一開始先由黃增川校長引薦的康教官帶我們去看附近的農田,瞭解他們種植農作物的理念與種類。目前宜蘭的農田為稻米的休耕期,但是取而代之的是許許多多其它的作物,如薑黃、地瓜、洛神花等,即使佔地不高,從康教官的言行舉止可以看出他的用心。隨後介紹當地的組織「倆佰甲」,也就是一年十甲,並且友善工作,對待土地不用化學農藥,冀望二十年達到兩百甲的理想,可以看出這份願景不僅僅是憧憬,而是一點一滴共同打拚的目標。

        隨後由黃增川校長為我們介紹深溝國小的「食農教育」,由學校教導學生古時候種法的體驗,不管是「浸農」、「踩爛泥」、「播種」等,最後到「收割」、「打榖」,都是一步一腳印帶著學生共同完成的,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食物得來不易,因此學生們都更加珍惜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食物。今天中午吃的飯也是他們種出來的,老師們都異口同聲地說特別好吃呢!在經過投影片介紹和與校長之間的交流激盪後,老師們都很欣賞以及相當讚同校長的理念,並且提到才第一站就有這麼深刻的感觸,學習到太多收穫了!

        為期十天的兩岸鄉村參訪行程,第一天上午的活動完美收場,接下來的行程就讓我們靜待下回分曉!

 

康教官帶領老師們認識他的有機農園

 

↑黃增川校長為老師們簡報有關深溝國小實行的食農教育,引起老師熱烈迴響

 

↑利用友善耕作的食材所做出來的佳餚,在場的大家可說都是吃得津津有味

11/20宜蘭白米社區參訪(筆記:大學生,劉靖陽)

在深溝國小參訪結束後,我們緊接著往南行駛,去到了宜蘭白米社區,白米社區,本來是一個因工業污染而日漸凋敝的鄉村社區,從七零年代起,這裡連續爆發了幾次的環保抗爭活動;然而,在經歷幾次的環保抗爭之後,社區居民深刻的意識到了唯有進行長遠有計畫的社區營造,才是讓故鄉可以永續發展的方法,因此他們便開啟了他們漫長卻充實的社區營造之路,無論是和附近白米石工廠的協調或是之後對於社區產業的定位和經營,白米社區能有今天的樣貌,除了堅持還需靠著不斷提升研究的鬥志;在社區協會理事長的解說下,老師們瞭解了白米社區社造一路走來的艱辛足跡也表示深刻的佩服,老師們在參訪中也進入了社區裡的木屐博物館,由導覽員帶領我們見證白米社區近年努力經營木屐產業的成果;深溝國小和白米社區,讓老師們在最後第一天總結討論中,多了更多的反思和激盪。

 

↑木屐博物館的參訪導覽

 

↑社區協會理事長為我們介紹白米社區社造的歷程

11/20坪林藍鵲茶參訪(筆記:大學生,劉靖陽)

一群志在農村的年輕人,進入了坪林茶鄉,試圖以社會企業的形式,打造一個與土地、茶農、地方共榮共存的品牌,在坪林走訪之中,這群年輕人不僅帶領了老師們更認識了坪林這個地方,也讓與會老師們瞭解了社會企業與農村產業結合的可能性。

 

參訪的開頭,由山不枯負責人李佳璇小姐為我們介紹坪林這個地方的歷史沿革

 

↑山不枯團隊帶領老師走入茶園,也順帶介紹了山不枯團隊的發展沿革

 

11/20三芝共榮社區參訪(筆記:大學生,劉靖陽)

 

參觀完了坪林,我們經過了鬼斧神工的北海岸,前往了臺灣相當成功的農村再生案例-三芝共榮社區,在林義峰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理解了共榮社區農村再生的辛苦歷程,一路走來,不論是農村再生計畫的成功、抑或社區居民一同參與農夫學堂實行友善農法,都是相當需要花費耐心與堅持的工程;林老師也在參訪中帶領我們走入農田,更讓我們見識到最天然的水質過濾系統,這次的參訪,林老師一路走來為家鄉不屈不撓的精神˙,可說特別讓與會的老師們相當佩服。

 

↑林義峰老師從村莊導覽做起,讓老師們瞭解共榮社區農村再生的歷程

 

↑經過林老師的研究,社區利用生態工法建立了一個天然的汙水處理循環系統

 

11/23學術會議結束至日月潭(筆記:研究生,鄧文奕)

 

學術會議研討會結束之後,歷經長途車程,前往日月潭。晚餐結束之餘,恣意漫步於湖畔夜景之美。

↑清晨的日月潭碼頭

11/24南投德化國小參訪(筆記:研究生,鄧文奕)

 

上午拜訪南投縣魚池鄉德化國小,該校為全國唯一的邵族人文小學,校園中無處不感受到與邵族傳統文化結合的空間,在簡文益校長的分享中,瞭解學校形塑出來的本位特色,不僅如此,該校坐有全國唯一的邵族文物展示館。

 

 
 
↑德化國小簡文益校長為我們邵族的歷史和該校的本位特色課程
 
 
 
↑德化國小校園內全國唯一一間的邵族特色文物館
 
 
↑校園內老師帶著學生們愉快地盪鞦韆
 
 

11/24南投桃米社區參訪(筆記:研究生,鄧文奕)

 

下午,驅車前往桃米社區,在解說員的介紹導覽下,瞭解桃米社區的由來、生態環境,以及其如何發展社區營造,並造訪了桃米社區得天獨厚的「紙教堂」。參訪結束過後,搭車前往阿里山,結束一天的旅程。
 
 
↑桃米社區的參訪導覽
 
 
 
↑桃米社區與生態結合而成的「流籠」,老師們都玩得不亦樂乎
 
 
↑青蛙是桃米的老闆,此為「青蛙挑米」
 

11/25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筆記:研究生,鄧文奕)

 

為了一睹阿里山的日出,老師們早上五點起床,乘坐小火車前往觀賞地點,在眾人的期待下,東日冉冉上升,照耀雲海,生機勃勃的一天又開始了。接著,漫步在森林遊樂區的密林之中,臨近原始檜木林的濫觴,也享受大自然恩惠的芬多精。
 
 
↑經過一番等待,終於建到阿里山的日出
 
 
↑森林遊樂區內隨處可見高大的神木
 
 

11/25達娜伊谷參訪(筆記:研究生,鄧文奕)

 

下午,下山前往達娜伊谷生態區,聽解說員分享當地自然生態公園的歷史淵源,以及居民們如何發揮自己的力量重建家園,參訪結束過後,我們在公園入口處欣賞傳統的歌舞表演。晚上用餐期間,前桂林國小簡三郎校長一同共進晚餐,與老師們分享交流兩岸教育的異同。
 
 
 
↑達娜伊谷是鄒族人的聖地,也是『忘憂谷』的意思,解說員為大家介紹達娜伊谷的故事
 
 
↑參訪結束後,欣賞原住民傳統歌舞表演
 

11月26日西螺老街、古坑華南國小參訪(筆記:研究生,林育民)

老師們上午參訪西螺鎮,瞭解螺陽文教基金會與老街再生計劃。在導覽張爺爺的帶領下,參觀了重新規劃成文創市集的舊菜市場,並造訪老街上一間接著一間主打當地特色商品的小鋪。

下午前往古坑的華南國小,並與陳清圳校長座談。座談會的一開始,校長特地安排學校的小朋友在老師面前秀一手,展現泡咖啡的手藝。陳校長藉此談起華南國小與社區、當地產業的結合,並分享設計戶外特色課程的辛苦與收穫。

↑老師們與螺陽文教基金會交流,瞭解西螺老街的再生

↑張爺爺帶著老師們參觀老街,解說當地的歷史與趣聞

↑學生們展現沖泡咖啡的手藝,帶出華南國小的特色

↑華南國小的陳清圳校長分享設計特色課程的辛苦與收穫

 

11月27日苗栗客家園區、新竹關西鎮農會參訪(筆記:研究生,林育民)

老師們上午造訪苗栗的客家文化園區,在導覽爺爺的介紹下,認識了台灣客家族群的歷史、文化與發展。

下午拜訪關西鎮農會,聽專員分享農會創新再生的經驗。藉由與當地的仙草產業結合,關西鎮農會找到另一條新的出路,並設立了仙草的觀光工廠。除了仙草之外,在與老師們的交流中,專員也談到了近期四健會、婦女組織的活動,以及農民對農會的參與。

↑苗栗客家文化園區的導覽爺爺,向老師們介紹客家的歷史與文化

↑老師們體驗客家文化園區的互動式展覽

↑老師們於關西鎮農會觀賞仙草工廠的導覽影片

↑農會專員與老師們互動,解說仙草產業及農民的參與

 

11月28日參觀政大校園、總結會議(筆記:研究生,林育民)

 

老師們上午參觀國立政治大學的校園。之後,前往貓空的茶館進行總結會議。會議中,老師們分享這幾天參觀台灣的農村、社區營造、鄉下小學的感想,並簡述未來對自己的期許及規劃。

↑老師與學生們在政大的圖書館前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