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羽婷Tina |
去年的七月,我第一次參加了培田梯次英文營,營隊結束後繼續在王老師辦公室工讀,並沒有太特別的原因,只是需要一份工讀的工作。今年,我從原本的參加營隊者變成了小組長,從培田到了蒲韓,心態改變了許多,對於營隊的想法亦是,在去年我只是盡力的與小朋友相處,希望能夠在這些相處中,讓他們感受到快樂,而在今年因為從營隊的初步到結束均參與之下,我開始漸漸瞭解王老師對於營隊的定位以及目的在哪,不只是快樂,這營隊更希望的是從學習中找到快樂。去年十一月開始的教材編纂,我幾乎是從無到有摸索,王老師總是說「你先自己設計好,再來與我商量。」,就這樣我跌跌撞撞了近一學期,才在那許多本的英文教材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素材,憑著希望能夠讓參加第二次營隊的小朋友,能夠學習到新的歌曲的這個願望,我花了許多的時間,重新填入主題相關的歌曲,在這之中不知道有多少天的下午,我總在辦公室與王老師有時開心的大笑,又有時的會因教材想法的不一樣而辯論,但這些過程等到教材印刷出的那刻,我才瞭解到自己的時間沒有白花費,營隊的準備總是這樣,只有時間的推磨才能更顯得過程的重要,也才能瞭解到許多身邊陪伴自己的人是多麼的珍貴。 營隊的準備不只需要教材,同時的也需要夥伴們,我與我的六名組員們是來自不同的科系、不同的生長環境的人,因為不同,所以在相處的最一開始我常常為自己設心理建設,告訴自己營隊結束後就不用與這些,不管是個性又或是價值觀與我截然不同的人相處,但漸漸的我在與他們相處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瞭解到了我們的不同並不是缺點而是優點,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偏見是多麼的不恰當,在那八天的營期中因為經驗的不足所導致的缺失,都還好有他們的安慰跟陪伴、鼓勵,才能讓我堅持下去,就這樣我學習到了團體的互動,也結交了一群很好的朋友們。 寨子村,是我第二次接觸到的中國農村,與培田的客家村有太大的不同,第一晚就因為茅坑以及沒路燈的夜晚而震驚到,但農村的美在於這些的不便利,因為沒路燈,所以總在開會後的晚上抬頭看到滿天的星星;因為是農村,所以更加體會到蒲韓當地誌工的熱情,不管我們有什麼樣的要求,總是盡力的達成我們的需要,尤其是最後一天的成果發表會,更讓我瞭解到全村總動員的力量,謝謝在蒲韓的夥伴們,謝謝寨子村!因為有你們,讓我在這2015年的夏天得到了一個美好的回憶。 八天的營期不管多努力,總是會留下許多的遺憾,因為身兼小組長的關係,所以對於小朋友已不能像去年那般的完全投入,但小朋友的熱情跟包容還有善良,總讓我在與他們相處中感動不已。我記得班上有幾位小朋友,他們因為程度趕不上,所以課堂上常常看似恍神,但在練習或是唱歌時總是比誰都努力、比誰都大聲,因為把他們的努力看進眼裡,所以我總告訴他們「你們做得到,再試一次。」,然後他們就真的更努力,更大聲得唱歌,在他們自己唱完一首完整的英文歌之後,我永遠忘不了他們臉上成就感滿滿的表情,當他們很慎重的黏上唯一的大貼紙時,我才更深刻的瞭解到鼓勵的重要性。服務會越讓自己反思,雖不是為了反思而服務,但獲得的總是比給予的還來的更多,想起以前害怕說英文的自己,看到他們無懼地、開心地唱歌,就好像獲得更多的勇氣。 小組長這三個字在營隊一開始變成為了我許多的壓力,雖然如此但幸好有王老師、凌老師、李老師以及許多人的幫忙,營隊後回想那幾天,總是會覺得自己有許多地方能再做得更好,又或是如果能展現出更有自信、更優秀的樣子就好了,但我不害怕留下遺憾,因為有遺憾,在下一次的活動中也一定會更加努力的準備。再見蒲韓,雖然已經說了好多次的再見,但仍然覺得不夠。謝謝你蒲韓,雖然已經說了好多次的謝謝,但還是謝謝你。 |
王茂丞Jason |
八月初,山西蒲韓社區是今年英文品格營的最後一站。去年也曾經到訪,邁入第二屆,與蒲韓社區志願者接洽時顯得駕輕就熟。這是最後一站,也是政大學生準備最久、醞釀最足的一站,大家都久等了。與去年不同的是,今年在蒲韓我擔任大班老師,我們的團隊成員包括紫涵、政鵬及李河清老師;此外,大陸志工部分則是蒲韓社區的楊丹、海婷、英格,以及陽光基金會的丹娜、江華。 因為從培田梯次隨凌鳳儀老師一同來到蒲韓,也帶來了些許經驗可以即時和團隊成員分享,在僅有一天的營前培訓之下,雖不能說完美的迎接開營,但至少是順利的度過了總是混亂的第一天開營日。如同前面兩個梯次所面對的問題,和過去最大的不同,是營隊加入了大陸籍志工,分別來自不同地區和機構;在過去幾個月中,兩岸之間實有書信傳遞,但是經過八天營期互動之下,顯然他們並不確定自己到營隊的真正角色為何。事實上,可能只有政大學生較能掌握自己在營隊裡所扮演的角色,而大陸志工(包括蒲韓及陽光)就只能依靠自我適應與先前的自我設定去協助營隊。營隊每天在走,時間雖然飛快,但是每天卻也發生不小碰撞與摩擦。記得是第三天教學活動結束後的那個傍晚,開檢討會時針對「貼紙獎勵制度」產生了嚴重歧見,總歸到今天我還是有點摸不著頭緒,究竟是技術性問題還是獎勵精神出了問題。 關於志工磨合,蒲韓社區志工很明顯已有自我定位,也就是在營隊教師與學員全力協助後勤支援,這是件辛苦卻也難被表述的工作、卻不可或缺。陽光基金會的志工則是搞不清楚他們來到營隊的定位,於是依靠著自己去摸索,這是對他們的挑戰也是對營隊的挑戰,因為沒有人確定他們真的瞭解英文品格營他們的工作與目的,很重要的是政大方面要賦予他們何種角色,以及他們如何看待自己。雜揉這兩大志工主力,我認為一個營隊雖然有來自不同方面的人才,應當在一個營隊中重新找到定位,而非太過拘泥在原有立基點,卻又要保有自己的特長。營隊的成立應該再次賦予營隊目標、賦予每個個體各自任務,至少能藉此去作出適當調整,本次營隊可說在這方面產生太多模糊空間,以致最後有兩個志工無法走完全程,實屬遺憾。 此外,由於政大學生提早準備的關係,以及前兩個梯次的經驗分享,在教學方面,對於大班的學生大致良好,教學情況順暢。較為不同的是,本次招收了不少初中生,使得教學設計必須因此改變,也產生不少問題;回頭來看,這些問題大致不構成教學的阻礙,可以個別溝通與處理。 「社區資源調查」部分,依據蒲韓當地情況做出調整,有些題目非常吸引孩子們的參與,有些則是冷冷清清。我的建議是,當初在設定社區資源調查時,是希望孩子與志工共同搭建平台,藉由孩子可以聯絡村民一同探討相關議題,我們也可以藉此整理並予以反饋,甚至分享自我經驗達成雙向交流。這是為了讓孩子們更加瞭解自己的家鄉、家鄉的資源,由於蒲韓社區在地耕耘已深,村民對於家鄉的認識與認同也很深,與他們交談肯定有所收穫,那麼我認為重點就可以擺在孩子身上,帶著他們一起探索自己可能沒能來得及瞭解的家鄉。社區資源調查的本質應該是藉由我們的調研,讓當地居民瞭解自己家鄉的特性,進而把握其中優勢將其發揮,若上述條件已然成熟,則可進到下一階段即孩童認知的部分;不敢說幫助多大,也許能夠因此讓孩子心中埋下種子,對自己的家鄉有更多認同,並且對未來感到憧憬。 在蒲韓,因是第二次前往,依舊感到非常舒適,包括營隊教學、用膳、居住等方面,都是在蒲韓社區獨有的高級享受,每次來到這裡,總會感到被服務的是我,而我的服務質量永遠趕不上被服務時的享受,著實愧疚。 |
楊政鵬Louis |
再臨蒲韓,心境全然不同。打從年初起,一切籌備事務便已開始運轉,再到擴大招募新血,及為期三個月的一階、二階及營前培訓。不同於往年,今年是初步建構完整培訓體系的第一年,不論是課中講者的經驗分享,亦或課外的突發狀況,都將成溢注農村團隊的養分。思想上,能更瞭解志工的內涵、個人參與動機以及自我期許,並藉由聆聽志工前輩們厚實的生命經歷作為參考,走出屬於自己的志願服務之路;行為上,突發狀況是危機應變處理的最佳訓練,在斡旋之中扭轉局勢也是重要的學習課題之一。 而在經歷完善培訓後,到了當地,比起去年更為自信而不畏縮。如教學方面,按部就班的練習歌曲,使得在真槍實彈的課堂中仍顯刃有餘,而不會因對教材半生不熟而困窘。 此外,社區資源調查是我認為今年的營隊非常關鍵的一環,原因在於它能讓我更加瞭解我所要前往服務地區的歷史背景、風俗習慣。加之一人選定調查一個主題,可結果卻是團隊所共享,能吸收的是七個主題。這代表什麼?其意義在於,對於宣稱要前往他地服務他人的志工而言,全面且深入的理解一個地區當地人民的需求或難處是極其重要的,而這背後的原因通常盤根錯節,剪不斷、理還亂。但如因此便放棄去理解,著實可惜,且所謂人道主義,似乎也蒙上了一層陰影,充其量只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打著服務他人但純粹利己的行為。 從他人的文化裡,我學著看見自己的無知並截長補短,而非不自覺地將台灣的一套價值或方法,硬生生移植到他人的生活或文化裡,或是認為自己身懷重任,為了傳福音給當地孩子們,開闊其視野才會來到此地。 當然,在執行過程中仍面臨不少挑戰,以我的主題為例「蒲韓青年升學與就業」,此議題對於小學初中階段的學童而言,終究稍嫌晦澀。此時期的孩童白天上學,放學玩耍都來不及了,誰還管你升學,甚至更遠的就業呢?所幸,仍有兩名初中生加入我的陣營,可惜在活動開始後,他們發覺似乎遇人不淑,對訪談內容顯得興致缺缺,可羊已入虎口,只能由我們老師們連哄帶騙完成了調查,並寫下屬於他們自己的發現及感想。 是以我認為本營隊社區資源調查的方向有二,一是關於議題的設定:題目定得淺了,老師們所獲有限;如若又過於艱深,換成孩子們無所適從,師生間齊心協力的效果也就不彰。故第二點便是為此困境能尋求的一條出路。在接下來的營隊之中,以前往社區的歷史、經濟、文化為主軸,列入營前培訓的一環,可先與當地社區聯絡,彙整成最真實可靠的資訊,同時再邀請曾赴此社區的志工分享經驗,從他們的眼裡又看到了些什麼。兩相比較之下,未來將前往的同學必然能先建立起對於目標社區的完整架構,屆時便能更加進入狀況,清楚要問什麼,調整哪些面向。 只是,重重準備迎來的,並非是風平浪靜的未來,卻給予我面對挑戰的不怠。十九世紀法國詩人韓波(Arthur Rimbaud)於其作品《地獄一季》有如下句子:「真實的人生總是缺席,我們根本不在這個世界上。」看似厭世的文字,演變至今成為了「真實的生活在他方」。但這不是讓自己在待了二十多年的土地上,只因不夠用心而覺得這裡乏善可陳、一成不變,而渾渾噩噩過「日子」,而非過「生活」的藉口。是以「生活在他方」的理念若套用於此次營隊,或可理解為針對往後新生活,不論出國留學或海外求職,將遇到的未知且不可迴避之挑戰,能有更健全的心理素質。 最後,我亦領悟到「國際觀」非僅止於具備優異英語能力,抑或參與眾多國際交流活動,而在於藉由走向世界,觀察思索各地之文化、生活及其面臨之挑戰。同時,培養自己「聆聽」的能力,設己身處於對話者所處之地,無論對方傳達出愉悅也好、憤怒也罷等諸般情緒,都能使當下的彼此融為一體,進而在交集之中收穫更豐。 |
廖紫涵Emily |
越抑制自己去想念,反而越放不下一切。8月15日下了飛機,重新踏在臺灣這個熟悉的國度,腳步異常的輕盈,然回到宿舍,獨自一人在寢室收拾行李,翻弄著從中國帶回來的英語教材,在寨子村那10天的回憶逐漸湧起,忍不住泣不成聲…… 這並不是我第一次參加營隊,也不是第一次和小朋友相處、帶小朋友,但卻是我第一次到國外,帶領一群在不同社會背景下成長的小朋友,第一次參與正式營期長達八天的營隊,第一次教導已步入青春期的國中生。儘管在臺灣的籌備期間,已針對要教學的歌曲寫下完整的教案,然在出國前,得知我的教學對象主要是國中生時,仍令我緊張不已,畢竟我們主要是以英語歌曲為主要教學的主軸,但對於已屬青少年的國中生而言,要求他們邊唱英文歌曲邊帶動跳,可能稍嫌幼稚,如何設計出不背離我們英語歌曲教學的宗旨,又能符合國中生年紀的教案,成為我在上營前的新課題。 正式抵達寨子村後,農村的樣貌令我感到驚奇,就如同會在古裝劇裡頭出現的場景,村子裡的每棟房屋長的幾近相同,前幾天走在村子裡因為還不甚熟悉,時常會迷路,但迷路卻也讓我得以更深入村子裡的每個角落。晚上,村子裡並沒有架設路燈,正因如此,我看見了有史以來最明亮的星空;農村並沒有電視、網路等高科技產品的誘惑,因此我度過了10天簡單而純樸的生活。雖然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但所有的一切卻令人感到新鮮且喜悅,生活雖然不比臺灣便利,卻因此感受到截然不同的生活體驗。 正式上營的第一天,帶著忐忑的心和小朋友們相見歡,進行我的第一堂英語歌曲教學,現實狀況遠比我想像的要好太多了,並沒有發生小朋友很極力排斥的狀況,我也隨著小朋友們的反應適時的調整我的教案內容,在教學時適度的搭配動作,讓他們去猜測各個英文單字的意思,教學英語歌曲時,亦為每句歌詞搭配動作,以提示重點單字,但不強制要求小朋友們要跟著做,以因應部份大朋友可能覺得稍嫌幼稚,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朋友們多半會跟著一起做,進而能順利的達到教學目的,或許並未全部吸收,但至少多數小朋友願意開口嘗試自己不擅長甚至害怕的英文。 這次營期,大班在教Sharing, caring friends這首英文歌曲時,搭配英文繪本The missing piece meets the big O設計了一個教案,欲傳達關懷和互助的精神,並透過小組討論和台前分享的方式,讓小朋友們互相交流彼此的想法。在台前分享時,有位小朋友的分享令我印象深刻,當我詢問他是否願意將自己曾得到的幫助再次傳遞,去幫助下一個正在遭遇自己曾經歷過的困境的人時,他回答不會,因為他想讓那個人自己想辦法突破困境,畢竟這年頭誰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當他說出這樣的答案時,我內心頓時感到些許不捨,不捨的是在這正值青春的年紀,他已瞭解現實的殘酷。回想起國中時期的自己,再反觀此時的他們,在他們單純質樸的心中,似乎早已明白自己身處的環境是多麼競爭的社會。 在上營前,我有為這次的營隊設立一個目標,希望能多陪伴在班級中較安靜害羞,或是因為程度較不好而害怕開口說英文的小朋友。上營的第一天,我便發現班上有一位英文名字叫Eric的男孩,上課時從不抬頭看老師,下課時我便特別走到他的位子旁和他聊天,發現他很害羞、很容易緊張,即使用中文也很難用完整的一句話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於是,在上課期間我開始會定期走到他身邊,幫他指著課本上的英文句子,讓他知道現在上課的進度,也鼓勵他多舉手回答問題,甚至到台前跟大家分享他的想法。逐漸的,我感受到他的改變,雖然他還是無法完整、通順的唱出一整首英文歌曲,但至少能跟著大家一句一句的大聲朗誦英文句子,雖然他還是無法流利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但至少他能勇敢的到台前嘗試和大家分享他的意見。透過陪伴和鼓勵,在Eric身上,我看見挑戰、突破自我的勇氣,也因此瞭解,永遠不該在還沒嘗試前就為孩子設限、預設他們不可能達到目標,不該剝奪他們享有和他人同等機會的權利。短暫的八天營期,孩子們的英文程度不可能因此而突飛猛進,但我們在這八天能做到的是,讓他們勇敢的去嘗試自己不擅長的事情,讓他們瞭解只要願意跨出第一步,就有改變的可能性。 或許是因為在最後道別的時刻並未好好的跟孩子們說再見,回到臺灣後,每每想起在中國的那段時光,比起懷念,更多的是遺憾,遺憾自己沒能給予的更多,遺憾自己心中有許多想跟他們說的話,卻沒能來的及說出口。終究,在我大學時期的最後一次服務經驗,依然是收穫大於付出,從孩子們的身上,我拾回最單純的快樂,和最直接、不加掩飾的情感表達,也看見了孩子們的潛力和勇於挑戰的自我的勇氣,但或許這就是「服務」最迷人的地方,當我們真誠的與孩子相處,期待自己能給予他們什麼時,往往從和他們相處的過程,發現自己的不足、拾回遺失的某部分自己。 「因為被寵愛過,才知道,接受的,要再給出去,才能完全。」付出、拾回、成長,如同齒輪般環環相扣,不間斷的轉動,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會選擇義無反顧的再次投入服務。 |
林育璁Steven |
營隊短短的十天帶給我極大感動。 記得第一次站在台上教學前,腦中回想著當初準備的教案。深怕自己教錯,唱錯,更怕唱走音時被台下的小朋友們發現。然而,站到台上之後發現這些擔心害怕都是多餘的。小朋友在看到我站到台上後很自動的回到座位,安靜的等待著我開口。當我說出:「這節課我們要教臉上部位的英文。」後,小朋友臉上露出期待的表情。接著我念一個英文單字他們接著念一個,漸漸的我不緊張了,也越來越享受與小朋友們之間的互動。 然而這些歡樂卻在我教音標的時候幻滅。台上的我聽起來都他們的發音都差不多,長音短音的區別不是十分明顯。我十分懊惱,是不是我準備的教學方法有錯,還是我的表達能力有問題。於是在利用吃中餐的時間跟王老師說明了問題。王老師和我說要有耐心慢慢的帶,先給他們一個感覺,之後再學英文就會再想起來了。的確營隊短短的幾天無法帶給他們太多,但是在最後時問他們是否還再害怕英文,未來會不會主動去學習英文,我都得到了十分滿意的回答。 然而這次營隊不止是一個單方面的教學,而是一個雙向的教學。小朋友教我們認識附近的農作物,瞭解平時如何處理家庭的垃圾,觀摩當地如何利用資源。像是我吃完飯準備洗碗時熟悉的洗碗精,在這裡幾乎不見他的蹤影,而是利用麥糠。麥糠是麥子的種皮,麥子脫皮後的產物。利用麥糠洗碗的乾淨程度絕對不亞於洗碗精,但是與洗碗精不同的是麥糠是純天然的產物,對環境比較友善。還有當地種植向日葵,我去的時候正值向日葵的採收季節。每日都會看到農家們在打向日葵取向日葵籽。取完向日葵籽的向日葵就會聚集在一起,然後在放回農地施肥。或許小朋友們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是對環境非常好的,但是這樣的好觀念已經融入生活。 與環境的友善行為雖已從小就習慣,但化學工業的爪牙也在侵蝕。農地旁可以看到不要的塑膠袋、使用過的農藥玻璃瓶,喝完水的寶特瓶。這些隨手丟的人工產物不會回歸自然,只會成為危害土地的廢棄物。希望透過營隊中教小朋友的垃圾分類及回收方法,小朋友可以在未來將一些物品漸漸的回收,將一些物品從農地上移除。 經過這次營隊我覺得自己有獲得一些成長。首先是溝通的方法,在面對小朋友講話時,總是要思考一下如何說既可以達成你想又可以使他們感到舒服。記得有一天上課,我請小朋友們輪流唱歌,然後給予最好的那一組小蘋果。我覺得是我表達的方式不正確,另小朋友們感到不公平。或許我在當時說完那一組最棒後,還要向另外兩組說明,到底給蘋果的那一組棒在哪裡。看到他們課後悶悶不樂的表情,令我難過。相信這個問題一定不止會發生在小朋友身上,在成人身上也會發生。只要是人就一定有好勝心,都期望自己付出努力可以得到回報。以後面對同樣的情況我一定會更好的解決,另大家都愉快。接著在寬容心上我從小朋友那裡得到很多感觸。班上有3個學生是堂兄妹,從小玩在一起,感情非常好。然而一次兩個兄妹下課發生了嚴重的言語衝突,女孩甚至哭了。我走向前去關心,她邊哭邊和我說她再也不和她哥哥講話了。一節課過後,我看到他們3個人又一起在操場玩。小朋友的記恨只有當下,情緒過了就沒有了,之後又像以前一樣的玩樂,還是好朋友。之後我想,之前我是否對一些東西太執著了,讓他過去對生活也不會有任何影響,實在沒有必要一直記在心中。 在蒲韓不僅教小朋友英文,同時讓自身成長許多。很高興自己參加了這個營隊,看見了蒲韓,看見了小朋友純真的笑容,看見自己目前的生活是多好,看見自己內心真正的自己。一趟值得無限回味的經驗。 |
陳嘉雯Karen |
因為想要探索不一樣的文化、開發自己更多的面向,我走出國門來到台灣唸書。來台半年,這樣的想法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沖刷而消失。相反地,在我融入台灣的生活模式後,我想要走出舒適圈,挑戰自己,多做嘗試的想法又開始蠢蠢欲動。所以,得知品格營的人員招募訊息以及瞭解津貼補助的資訊後,我就決定報名參加面試,也很榮幸地成為這個團隊的一份子。 每個星期四的訓練和小組會議是為了讓我們做好準備迎接營隊的到來。老師、學長姐一直和我們分享他們往年的經驗,當時的我也只能從他們的話語中自行想像當地的狀況、營隊會遇到的問題等。這也讓我在抵達農村,開始營隊時能夠更快地進入狀況。在籌備期間,王老師給我們的其中一項叮嚀讓我感觸良多。那就是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 孩子們都是敏感的,他們能夠很敏銳地察覺到老師特別疼愛哪一個學生。孩子們都想要得到老師的關注、親近老師,但不是每一個小孩都有辦法親近老師。當我們特別親近某幾個小孩,其他比較害羞的小孩會無法和老師進行互動。以上的體悟不僅僅來自於王老師的分享,也來自於我以往的求學經歷。『最棒的祖父母能夠讓每個孫兒覺得他們在祖父母的心裡是特別的』,我想這句話也能套用在老師和學生的關係裡。 因為學生人數眾多,我無法很深入地瞭解每個學生,和他們玩鬧,而我也不希望自己在他們心裡就是站在前頭上課的典型老師形象,所以我在上課的時候,會多和學生做眼神的交流,一來觀察學生的肢體語言、上課的反應,如是否理解上課內容、精神狀態還能否吸收更多的知識等;二來是讓每個學生知道老師一直都在關注他們的上課狀況,希望他們知道老師是關心他們的。另外,在路上巧遇學生就給他們一個超級燦爛的笑容,和他們練習英文的打招呼用語等。 這是我第一次在這麼多學生面前教課。還記得第一次上課前,我手腳發涼,不斷在腦中重複練習英文歌曲的旋律,就怕在學生面前唱錯、唱走音。所幸,最後的成效還不錯,讓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也對教學這方面有了更多的信心。看著小朋友搖頭晃腦地和我一起念英文,跟著我的指示一起做動作,一雙雙明亮的眼睛一直看著我,我內心的滿足感直線上升,更有動力繼續上課。 在一次的小組教學中,我問在我小組的學生,他們有沒有比沒參加營隊前更喜歡英文。結果,每一位學生的回答都是有。這樣的結果讓我覺得特別欣喜,感覺自己此行的目的已達成。學語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週遭沒有這樣的語言環境讓他們練習使用該語言。我們只能不斷地在他們的耳邊念,做口型給他們看,指著單詞讓他們記住單詞的意思和發音。希望借助我們的陪伴,打破他們內心裡對於英文的抗拒。 我發覺小朋友在集體朗誦的時候聲音都特別嘹喨、咬字都特別清晰。相形之下,小組教學或是個人練習時則聲如細蚊、咬字草草帶過。口型做確實,發音自然就標準。他們會因為害羞,害怕唸錯而不敢張開嘴巴念英文,但他們不知道當他們張開嘴巴念英文的時候,他們多麼的可愛,多麼的漂亮,說得多麼的標準!其實,每一位小朋友的發音在幾次的練習後都是非常標準的,他們缺乏的或許是有耐心地不斷練習吧! 由於我分配到的是學生年齡較小的班級,所以上課的時候需要想很多有趣的活動來抓住學生的專注力。午飯時間前的那節課是學生專注力最弱的時候,學習成效不高所以無法教新的知識。我們吸取第一天上課的教訓,決定往後都在這節課搭配著遊戲、活動進行複習。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也很感謝其他志工老師的協助,讓教學能夠順利地進行。 在接觸過美國、加拿大、台灣、泰國、馬來西亞和中國的學生後,我覺得不同的教育環境下的學生會有其獨特的特質。例如,東方教育下的學生對於指令的服從程度較高,而西方教育下的學生則較不受約束。就從要求學生排隊來說,中國學生會很迅速的排好隊伍並有秩序地等待。而我在擔任救國團營隊的輔導員所接觸的美國、加拿大的學生則會在排隊的過程中過度專注於和朋友聊天進而促使隊伍的混亂。 時光飛逝,轉眼來到結業演出。我覺得我自己比學生還緊張,而他們會一直詢問下一首表演的曲目是什麼,歌曲的旋律怎麼唱,就連平時上課比較散漫的學生也會打起十二分精神和大家一起表演。看著他們站在台上,揮動手臂做著動作,嘴裡唱著我們這些天來不斷練習的英文歌曲,內心覺得好複雜,既有驕傲、滿足也有感傷。他們有很清澈的眼神、很燦爛的笑容、很純真的一顆心,但願他們能夠快樂地成長,翱翔在屬於他們的天空。 蒲韓社區作為中國的模範農村,環境管理、基本建設等都非常的完善,我發現我先前做的心理準備根本派不上用場。住進當地農民的家讓我們能夠更加貼近當地居民的生活。天剛破曉便能聽見主人家準備出門下田的腳步聲。當時正值油葵豐收季節,我能看見成堆的油葵和家家戶戶曬在門前的油葵籽。走在路上,能夠聽見某戶人家傳來棒槌一下下敲打在油葵上的極富節奏感的聲音。三五成群的孩子玩著屬於他們的遊戲,用清脆的笑聲和洋溢著的笑容記錄他們純真的童年。 我見識了傳說中的茅坑,體驗了他們以麵食為主以及無辣不歡的飲食習慣。我和大家一起坐在葡萄藤下享用午餐,分享著教學趣事,看著小朋友到學校對面的小賣部買他們期待了一上午的可樂冰、雪糕和零嘴。我體會到用麥糠洗碗的效果完全不遜於使用洗碗精。我也終於看見活生生的燕子,它們時而停在電線杆上,時而從我頭頂上飛過,尾巴的確似剪刀。踩著餘暉往回家的方向走去,我能看見居民坐在自家門前乘涼、聊天,聽見某家小孩的啼哭聲。 在我眼裡每間屋子都長得一模一樣,這九彎十八拐的路簡直就是個大型迷宮,讓我常常走錯門。在我摸清路該怎麼走,哪一邊是往學校的方向,哪一邊是往餐廳的方向,哪一戶是我家時,離別的日子到了。按下快門,畫面會定格成回憶,但時間依舊推著我們往前走。我很慶幸自己來到蒲韓,看見不同於城市喧囂的農村之美,遇見這一群很美麗的孩子,度過一個很棒的夏天,帶著滿滿的回憶繼續我的旅程。 |
資料整理及上傳:陳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