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中崑山志工分享

台中新社崑山寒假英文品營服務參與心得報告

2021/1/22-2021/1/29

目錄

林育民(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博士班五年級)

傅馨慧(政治大學統計學系四年級)

王貝羽(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二年級)

劉晏慈(阿拉伯語文學系一年級)

吳泰萱(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一年級)

徐千嵋(國立政治大學英文系四年級)

 

 

林育民(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博士班五年級)

一、前言

這次英文營的志工服務,首度與國小、社區發展協會,以及大學的偏鄉教育平台合作。感謝國立政治大學鹿樂平台的引介與聯絡,還有社區發展協會在生活後勤上的準備,以及新社崑山國小在教學場地、設備、招生方面的支援。

本次服務的地點為台中新社的崑山國小。雖然上課的教室設於國小當中,但學生的招收,一開始即面向社區,並不僅限於校內學生。崑山國小位於崑南社區中。崑南社區的位置,又位於新社旁邊的河階台地上。因為高度、氣溫、栽種方法等因素,使得社區出產的蔬果特別鮮甜。此外,亦有居民投入花卉種植,以亮麗的百合花、文心蘭行銷外地。

在這一次的志工服務之前,英文營將已運行多年的培訓,登記為大學正式的「專業服務學習課程」。感謝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王韻老師,在課程的申請及後續的運作上,給予諸多協助。培訓課程中,與往年不同的地方,在於更強調互動式、體驗式的學習。培訓時,新進志工透過歌曲試教、問題討論、小組分享等方式,逐漸熟悉英文營教學的三大課程:英文歌曲的Language Arts教學、生活教育、社區活動。

最後,著眼於永續發展,本次英文營團隊主動申請教育部青年署的「青年自組團隊參與志工行動計畫」。申請經費的過程,對於從去年服務中留下來的進階志工來說,是另一種不同面向的學習與成長。

※2021寒假英文營的服務地點─台中新社崑山

二、英文營教學

營隊活動開始之後,高年級班上一共來了6名學生。這一次在高年級班服務的,除了我以外,還有貝羽、泰萱跟王瑞琦老師。第一天教學的目標是瞭解學生程度與特性。經過一天的教學後,我們察覺,高年級班的學生經常問:「什麼時候下課?」;另外,班上既有好動的學生,也有一開始相當排斥教學活動的學生。討論過後,我們決定更動老師的配置。泰萱去中年級班,而晏慈改成到高年級班服務。

第二天的主歌教學由我帶領。這一堂課的教學策略,以歌曲教唱和動作為主。但是在動作和認識單字的教學比例上,我做了一些調整。我提高了讓學生猜單字,並且在課本上做筆記的教學時間。這一堂課的教學和下一堂的分組活動互相搭配。分組活動的時候,每一位老師會帶著學生複習,並且發揮創意,想出新的歌曲動作。在這樣的教學安排背後,主要的考量在於,高年級學生通常在營隊開始的時候,比較排斥動作。而且在昨天的教學會議上,一起教學的同班老師們也提到了這件事。其次,高年級學生雖然覺得做動作彆扭,但是猜和認識新單字,或許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這樣的話,老師們就能從學生對單字的興趣進一步引導,讓學生更願意做動作。

可是,第一堂教學過後,高年級班的老師們馬上發覺,提高認識單字比例的教學方法,並未挑起班上的學習動力。我們需要再換一套方法,去找出會讓班上學生對英文感興趣的切入點。接下來的兩天,晏慈、貝羽接連上台,帶早上第一堂的主歌教學。嘗試過不同老師的教學風格後,我們終於瞭解了一些班上學生的特性。我們這一班的學生,一方面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有強大的企圖心;另一方面,對於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在耐心和注意力上需要磨練。因此,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們運用了一些班級經營的手法。比如:當學生變得很興奮,開始七嘴八舌的時候,我們會講:「要等你們安靜,老師才會繼續說。」班上的學生為了早一點達成自己的目標,會在短時間內安靜下來。這個時候,老師就能開口,繼續教學。

經過這一次高年級班的教學,我發覺,跟以前相比,現在我能夠用更簡短、更明確的話,讓學生明白老師的需求。此外,也縮短了一堂課當中等待學生反應的時間。在之前的教學中,我通常會在做下一個動作前,給學生提示。比如:「我們一、二、三之後,開始唱。」現在,我更能抓住切換的時機;在幾秒的安靜之後,馬上唱接下來要練習的歌。學生們聽見我唱,也會跟著一唱。如此一來,教學的流暢度跟以前相比,又更為提高。

最後,我相當感謝這一次同樣在高年級班教學的所有老師。本班的教學,無論對於初次服務,還是服務多年的志工來說,都是一番挑戰。在過程當中,或許感到沮喪,或許感到挫折,但大家選擇的並不是轉身逃跑。大家一起面對困難,並且在最後找到了自己的一套克服困難的方法。十分感謝大家都堅持到了最後。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學生們也能體會到,跟以前相比,還有另一種面對學習和生活的態度。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那個成為更好的自己的關鍵不在遠方,而是在每一個人自己的手上。

※高年級班(66666班)上課的情景

三、生活教育

在本次志願服務開始之前,營隊成員以行前實地走訪的資料為基礎,以兩個方向構想這一次的生活教育課程主題。分別是:健康飲食,以及關心家中的長輩。考量到都市與農村社區的差異,兩個主題在開發的過程中,經過多次討論。幾乎所有的營隊成員,都曾提出修改意見。

到了崑山之後,我們在開營的第一天同時發下兩個主題的學習單。經過兩天的觀察,老師們發現,兩班學生對學習單的反應不同。高年級班的學生,對於記錄每日飲食的學習單較感興趣。看過學生的記錄後,老師們發現,高年級班學生的早餐,經常以薯條和紅茶為主。因此在後段收尾的課程中,老師們帶著班上的學生,一起讀零食和薯條包裝上的成份表。學生親自讀過之後,更深刻感受到,食品添加劑在運用上的廣度和深度,其實超乎自己的想像。

※全班同學閱讀包裝,找出其中可能是食品添加劑的各種成份

四、社區活動

這一次英文營的社區活動,在營前培訓時同樣經過多次討論。到達崑山之後,崑南社區發展協會的廖理事長、羅大姐,也在開營前兩天的準備時間中,帶老師們實地走訪當地的香菇寮、花田,以及白魚棲息的食水嵙溪。

由於參加這一次營隊的學生,年齡從國小二年級橫跨至六年級。隨著年齡不同,學生的學習模式也有差異。老師們討論過後,決定直接以中年級為一組,高年級為一組。高年級班的學生,一開始很樂意分享家中農作物的事。但是,對於白魚的興趣並不明顯。因此第一堂課結束後,老師們決定,以家中農作物和繪本創作,作為社區活動第一階段課程的主軸。

當繪本接近完工時,老師們帶高年級學生再次走出校園。這一次由社區協會的理事長開車,載著大家去看台灣白魚的棲息地、土地公廟的百年老樟樹,還有社區裡受政府認證的百年古厝。回來以後,學生一邊比對螢幕上的Google地圖,一邊畫出「崑山一日遊」的資源地圖。高年級的學生大多有自己的想法,並且擅長的方向不同。有的學生擅長製作小的模型,有的學生喜歡畫圖,有的學生需要老師一步一步引導,才能製作東西。每天下課後,老師們都會討論,找出最適合學生的分工。

在第八天成果發表會之前,高年級班仍然努力趕工。繪本的封面和封底已經組裝完成。大家趁著早上校長、廖理事長來班上之際,排演社區資源地圖的介紹。到了成果發表會的時候,班上同學互相幫忙。有人負責夾了地圖的畫板到台上,有人跟老師一問一答,介紹「崑山一日遊」的行程。全班最後一起上台致謝;感謝理事長的盛情邀請,也謝謝觀眾的聆聽。

※高年級班社區活動的成果─崑山一日遊地圖

五、結語

這一次寒假英文營中最明顯的收穫,首先,是發覺並修整了自己教學的盲點。包括減少課堂中讓學生等待的時間、減去準備的口令,並且以更明白、直接的語句,傳達教學的需求。其次,透過這一次只有六名學生的高年級班教學,也讓我開始思考,小班的班級經營跟大班的相比,有什麼共同和差異。在以往英文營的教學中,面對的通常是10人以上,甚至是20、30人的大班級。對於10人以下小班級的經營策略,較少深入琢磨。

第三,這一次的生活教育和社區活動,因為學生從二年級橫跨到六年級,所以臨時做出各種調整。年級跨度大和學生的學習模式,既是調整的主因,也是未來設計這兩門課程時值得注意的方向。在台灣的偏鄉小學中,上述的兩種現象可能並非特例。如果規畫時將其納入考量,也許能減少志工們教學時的不安和挫折,並且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動力。

最後,這一次寒假營隊的服務,十分感謝政大鹿樂平台、崑南社區發展協會、崑山國小的鼎力相助。有了大家的幫忙,才能讓我們所有的隊員,能夠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注在教學的討論和調整上。對我們而言,最後聽到社區發展協會的廖理事長說:「這一次營隊過後,崑山的小朋友變得不一樣哦!」,是最好且最振奮精神的鼓勵。

 

※成果發表會的時候,兩班學生一起在崑南社區發展協會的舞台上表演

 

傅馨慧(政治大學統計學系四年級)

從未想過,自2016年參加英文營後,我能有機會持續至今,在今年的寒假期間第11次出隊服務。這一次的英文營,我們以2020年暑期營隊的經驗,整合過去多年間培訓體系和經驗,將英文營帶入正式的教學體系,開設服務學習專業課程兩岸社區英文營;同時,營隊由鹿樂平台引介至台中新社的崑南社區,與社區協會、崑山國小合作舉辦這一次的英文營,為營隊首次與大學、社區協會、小學多方合作,拓展營隊的合作網路之外,也為營隊帶來新的啟發,在這一次營隊培訓課程和營隊活動中皆有創新和突破。在這一次的營隊當中,我以輔導與團隊一同規畫培訓課程和對外聯繫工作,也向青年署進行經費的申請。這過程中,我學習很多,也成長很多,也對自己有更深更多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我的角度,依序道出在這段時間,英文營團隊在這段時間的經歷和成長,以及我在這之中的收穫。。

1.   營前培訓

這學期,團隊共招到4名新生,加上有暑期營隊經驗的貝羽和語涵,分別為營隊的實習隊長和營隊志工,與同為營隊輔導的育民,一同進行為期3個月半的營前培訓。營前的培訓,是為了讓我們能夠為即將到來的營隊做好準備。營隊中的環節,歌曲教學、生活教育、社區活動等,都會在營前培訓期間進行構思和教案的撰寫,經過大家多次討論和修正後,建立起完整的架構;同時,也讓團隊在培訓中累積足夠的默契、信任和彈性,以便在營隊期間,團隊能夠根據實際狀況做及時的應變和調整。

這一次,我們將英文營培訓帶入服務學習專業課程,依暑期營隊大量討論式的培訓課程經驗,在這學期的培訓中加入更多體驗、討論和實作,給大家更多操練的機會外,也讓隊員之間有更多互動和溝通的機會,大家能夠對自己的夥伴有更多的認識,也彼此學習、合作共事。此外,也沿用暑期營隊以線上會議進行討論的模式,以每週二的全體培訓課程和每週日核心的線上會議確認大致方向後,由各小組事前在線上討論確認細節,並在週二課前的核心會議中敲定課程細節或是需要全體討論的部分,再回到全體課程中討論,多次短時間討論和修正的模式,一則讓這一次的培訓課程保有很大的機動性,可依照當前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也減少全體討論的時間;二則是大家有足夠多的個別互動熟悉的時間,也學習如何和他人進行溝通和對話。

在培訓期間,我、貝羽和育民皆和4位新生在不同的部分,例如歌曲教學、生活社區活動設計、行政工作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培訓初期,我們以不同組合搭配,讓大家迅速熟悉起來,也觀察每個人的特長、性格、處事方式和態度等,再通過討論,以適當的方式引導和搭配,讓每個人能夠盡展所長。此外,以團隊的角度去進行觀察,避免單一角度的狹隘,也讓作為各小組中的舊生有信心去帶領自己的夥伴。過程中或有挫折瓶頸,除了回到核心會議進行討論後再嘗試,也可根據情況進行人員調整。這樣的方式到培訓中後期,尤其是在大家開始開發設計社區和生活教育課程之後,團隊的力量給我莫大的支撐。

經過場勘和討論後,這一次營隊的生活教育課程除了部份沿用往年的設計,也開發兩個新的主題,健康飲食和關心家中長輩。同樣的,社區活動也根據在地情況,開發白魚保育和經濟作物兩大主題,再以當地最重要的水資源進行串聯。從無到有本就不易,這一次的生活教育和社區活動開發的過程,同樣經過多次的討論和修改,這過程對大家來說,都是思辨和彈性的訓練,也在培養起團隊的默契,到營隊期間愈加明顯和穩固。

此外,與合作方的聯繫和出隊經費申請的作業也在同步進行。2020年11月初與鹿樂平台確認初步合作後,王瑞琦老師和我在鹿樂的陪同下,到台中新社崑山場勘,分別與崑山國小和崑南社區協會瞭解當地的情況,也讓他們對我們營隊的有些瞭解。隨後,我們通過鹿樂作為聯繫平台,與國小和協會確認營隊的準備工作。營隊首次嘗試多方合作的模式,過程中有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往往無法憑著過往的經驗直行,所幸有老師和夥伴可以一同討論方法和策略,雖然中間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但在大家相互提醒下,聯繫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同時,我們也首次向青年署進行經費的申請。在申請作業和後續的互動聯繫的過程中,我們學習到如何與相關單位進行溝通,也開啟營隊在計畫結束後,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的可能性。

時間來到出隊前,語涵和另一位新生敬偉因個人因素沒辦法和大家一同出隊,同時因為學生的人數和年級和之前有很大的不同,之前設計的活動和教材,因無法掌握學生的程度,遲遲無法確定初步定案。最終,我們決定到當地依照學生每一天的狀況調整教材,採用組裝式的教材,每天列印隔天要用的教材以保持高機動性,生活和社區教案也在討論到一定程度後暫時定案,心裡做屆時一定會有大調整的準備,一切等到去到當地依照實際情況再走一步看一步。在期待和不安夾雜的心情中,我們終於來到出隊這一天。

2.     營隊期間

這一次的營隊,我們以2天在地培訓和8天營隊活動的方式進行。在在地培訓首日,我們分別拜訪國小的校長和主任、社區協會的理事長和幹部,對在地有更多的瞭解,進行初步的調整。次日,我們一同向社區協會和國小請教當前的活動設計。在多方的討論中,我們對於即將面對的學生有了更多的瞭解,也將活動設計調整得更加符合在地。我們也確認這一次的學員以3年級為多數,其於從2年級至6年級皆有。最終我們決定4、5、6年級為一班,2、3年級為一班,由我、泰萱和千嵋一同帶領低年級班的教學。

營隊首日,以歌曲測試學生的程度和接受程度後,我們將兩班的教學人員進行調整,將原本負責高年級班的泰萱和負責低年級班的晏慈對調。原本全體混齡進行的社區活動,也應因學生的程度和學習方式落差,繼續分為兩班進行。至於生活教育課程,也在經過前兩天以比較通用的理財、視力兩個課程的上課成效,最終決定所有活動均分為兩班,由各班老師依照學生的進度、可接受程度,進行社區和生活教育課程。

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考驗的就是各班老師對於自己的這一班的學生的學習狀態、特性瞭解有多少,才能將原有的教學活動設計調整成適合他們的課程。在營隊首日早上的課程中,我們發現低年級班的學生配合度很高,但是過度複雜、偏重文字或單一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沒辦法集中精神,也沒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從接下來的一堂課,我們在一節課中加入多個不同的環節,依照學生的狀況,或緊或鬆、或動或靜。同時,在歌曲教學中,以聽和唱為主,用動作、節奏、聲音、旋律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變換上課的步調,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歌曲越來越熟悉。或是以動作、圖片帶出重複或是簡單的單字,再以歌曲旋律帶著大家將單字連接成完整的句子,再以活動讓學生複習歌曲。

這樣,低年級班的教學步調逐漸確定下來。但是,怎麼讓我的兩個夥伴跟上這樣的教學步調,是我在這之後的挑戰。通過在觀察她們和學生互動的模式和教學的狀態,逐步增加適合的她們的教學任務或是活動,讓她們在這過程中嘗試帶領營隊中的每一個環節,並適度給予她們做決策的機會。直到營隊的中後期,泰萱和千嵋已逐漸可以共同分擔低年級班的教學任務,這樣的突破,是她們在前期的努力和堅持累積而來的。

3.     總結

這一次的營隊服務,我想我從中收穫最多的,就是學習怎麼擔起責任的同時,也學會怎麼將重擔卸下來和夥伴一起共同承擔。

 

王貝羽(英國語文學系二年級)

一、前言

今年寒假是我第二次參與英文營營隊,跟半年前的不同在於:我不再只是純接受指令、聽取回饋並調整自己,而是變成需要給出指令、意見,並透過不斷的溝通協調,和大家一起辦好英文營的Leader,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新關卡,好在還有前一年的營隊流程及課堂準備經驗,讓我能較快適應狀況,這次的參與,讓我對營隊運作和課堂教學都有了更多、更深、更廣的體悟,接下來將分為營前準備、營隊期間兩大部分,向大家娓娓道來我在其中的收穫。

 

二、營前培訓

這次的營前培訓,是為期一學期的服務學期課程,每週二晚上的課程,雖然在學期初即有規劃,不過為了能隨時針對新生們的狀況調整,具體的課堂流程,都是我們在前一週週日晚上開會調整後才定案的,這大幅提高了我的應變能力,例如:安排好的流程,會和老師、學長姐們腦力激盪過後,產生出更流暢、更完整的版本,修改教案方面,常常在和團隊的開會過程中,聽到更多有趣的想法,或是發現自己不曾留意過的小細節,一次次的開會伴隨著一次次的修改,不但降低了我因為計畫被打亂,而感到驚慌失措的次數,還讓我更能以團隊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件事情,對接下來的上營非常有幫助。

 

培訓三個月期間,我們用主題式討論,帶著新生們依序了解主歌教學和Language Arts、社區教育、生活教育、班級經營等內容,討論的進行方式,通常是讓大家知道題目後,發表想法,再由舊生幫忙補充,有時也會進行分組討論,新生們經過舊生們的提點後,需要總結並再以自己的話吿訴大家,關於小組討論的人員配置,我們希望盡量搭配不同組合,讓所有人學習和不同類型的同學相處、合作,這也是我認為英文營最可貴的一點之一,在英文營中,大家會放下年紀、性別、背景,彼此互相支持、信賴,並給出真誠的回饋,一切都平等公正的運作著。另外,這一次出隊的地點是在台中新社的崑山國小,且是營隊歷年來首次和國小、社區發展協會、偏鄉教育平台合作舉辦,讓我對出隊期待不已,隨著三個月的培訓劃下尾聲,大家緩慢、堅定地累積實力,緊接著就是令人屏氣凝神的出隊了。、

  • 崑山國小校景一隅

 

三、營隊期間

跟以往的營隊比起來,本次營隊的課程設計為了能夠即時調整,我們以「每天列印隔天課本」的作法,取代從前「一次印完整本課本」的方式,希望藉此能更加彈性的調動課程內容,果不其然,在第一天上完課之後,我們旋即意識到往日一次給出大量資訊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們非常不利,若只是一昧地複製以前的教學,不但學生們無法完整吸收,老師們也會因為教學切入點錯誤,而陷入失落感的迴圈,因此,如何找到合適的教學模式,成為了高年級班三位主教老師們(Andy、Marsha和我)的主要任務。

 

第一天上午的課程,很快地就在觀察學生們,和不停討論學生們的情況間過去,下午的生活教育:理財小達人課程是我主帶,這堂課是高年級班和中年級班合班上課,教學過程中很快地我們便發現混齡的課堂,無法帶入太過艱深的內容,特別像是理財收入、支出等抽象觀念,對較低年級的學生們來說不好掌握,所以在第二天的生活教育:視力課程結束後,依照大家共同討論的結果,我們決定啟用分班教學的策略,讓各班老師們自行依照班級情況,引導學生了解教學內容,主題圍繞在親子、社區、及健康飲食上。

 

經過第一、二天的相處過後,我們和學生的距離明顯拉近了些,也漸漸抓到與學生相處的模式,明白如何具體對症下藥,剛開始高年級班的學生們時常在上課期間詢問老師:「什麼時候要下課?」所以我們決定讓學生們有明確的「任務感」,幫助他們專注於眼前的課程,之後我們皆採用約法三章的回應方式,清楚告訴學生「這節課學完這首歌,全班都會唱、做動作後,我們就能下課。」除了給任務之外,我們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這是團隊所有人的任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借用同儕的力量,讓所有同學一起向前進,後來我們更衍伸出把行事曆寫上白板(每天第幾節課需要做哪一些事情、課堂主題),以及任命每日班長(負責喊起立、立正、敬禮、排頭帶隊)的習慣,以上兩者都有助於加深任務感、團隊感。

 

運用以上的教學技巧,加上學生們逐漸習慣營隊運作的模式,營期第三、四天時,大班的教學已然上了軌道,不過第三天我主帶Green Plants時,成效低於預期,細究問題點還是落在聲音的控制方式及自信上,但我非常感謝當時的自己,決定在受挫的隔天立即上台教學Days of the week,也很感謝Rachel老師放下自己休息的時間,幫助我梳理情緒,吿訴我做老師要懂得放開,不要過度糾結在他人的眼光上,於是第四天早上上台前,我試著讓自己不要那麼緊繃,不要給自己太多不必要的壓力,只要盡力去做就好。看著台下一張張稚嫩的臉龐,我深吸了一口氣,「有誰知道買東西的英文是什麼?」,四十五分鐘的課程,迅速地在學生齊聲唱出“Sing a song of…..”中完整的落幕了,我鬆了一口氣,教學不可能達到完美,不過當下學生們的專注眼神,激起了我深藏的教學熱忱,做一個老師,就是從那樣富有火花的課堂中「充電」的吧。

  • 高年級班(66666班)用完午餐,準備回小學上課的路途中

 

四、總結

對我來說,學習做一個Leader並不容易,剛開始我非常的惶恐,深怕一次出錯,便會拖累整個團隊,不過漸漸地我發現,過度擔心讓我做起事來反而綁手綁腳的,而第四天的教學,是打破框架的第一步,踏出這一步之後,我感覺更踏實了,因為我更了解如何與自己的不安共處、如何組織並和擁有不同年紀、性別、背景文化成員的團隊互動了。

 

這次的營隊,也讓我挖掘了自己的特質,在與學生的一對一教學上,我發現自己的耐心和堅持,在受挫的教學現場中,我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努力,在跟團隊的開會中,我發現自己的潛能。營隊一直以來都變數多多,因此格外感謝所有人幾個月下來的共同合作,我們才能收穫完美的果實,我想或許營隊從未結束過,而是在大家心中,都留下了無法忘懷的感動。

 
  •  高年級班(66666班)的彩排現場

 

劉晏慈(阿拉伯語文學系一年級)

營前培訓

  九月初,抱著能到中國農村一窺神秘的憧憬加入了「兩岸社區英文品格營」團隊。雖然因為疫情的關係去不了中國,但第一堂課一結束,我很快被這個團隊的理念感動,這份感動是無論到世界哪個角落,都能被傳播出去的。印象很深刻的是王瑞琦老師對這個團隊的定位---「Service and Learning」,讓我重新定義「服務」的真正意涵,把服務這個看似是「施」的行動拉到一個很高的層次。最後王老師還說:「你會在服務中,慢慢認識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是甚麼。」當時還沒有很深刻的體悟,但我一直相信著,也是每次在我快放棄時,不斷提醒自己繞回的初衷。

  營隊培訓時間為期四個月,這過程中包含試教、試教互評回饋、寫教案、交案討論與修改、講師演講(題目:認識自己的情緒)、教學技巧討論、班級經營討論...等等。每一次的培訓課程,都是不斷地在「突破」。試教會一次比一次流暢,教案會越修越詳細,討論會一次比一次激烈,因為團隊的所有人,都在努力突破自己,鼓勵自己思考並發表意見。有時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但我們都清楚,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用逼近完善的一面,和孩子們相遇。

  營前培訓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寫教案。我不習慣在事前把所有的教學流程想的這麼仔細,反而比較喜歡有個大方向,剩下的等試教再自由發揮和臨場反應即可。所以到培訓後期我幾乎沒有寫教案,更別提準時繳交了。然而,等我真正意識到寫教案的重要性,已經是營隊正式開始前一天了。

  營隊正式開始前一天,安排了每個人上台試教的時間,當時我才教完第一段,台下的人就開始打哈欠,我瞬間愣住了,我的腦海裡完全沒有下一步該做甚麼的打算。才試教八分鐘,學姊就不耐煩地把我請下台了。當時我萬分羞愧,收起平時自信的神情,這次我終於意識到把教案寫詳細的重要性了。

營隊期間

  營隊才開始半天,我就被小班的孩子們融化了,他們各個聽話配合也樂於學習,只要給予關注都能把上課教的歌曲學到八成。當時的我非常沉浸在他們天使般的笑容裡,教學上也沒有甚麼難度,不需要特別解釋,只要讓他們跟著就好。

  午飯時間一到,我拉著小班孩子們的手準備上樓用餐,霎時,一個刷子和一條抹布朝我飛來,抬頭一看,原來是大班的兩個孩子在玩鬧。我沒有當場喝斥,只是熱情的問他們說:「哈囉!你叫甚麼名字?Nice to meet you.」男孩睜著水汪汪的大眼,似懂非懂地看著我並隨即回應:「Too!」

  一進到大班教室,看到王瑞琦老師和大班老師們神情嚴肅地在討論事情,又想到幾分鐘前混亂的畫面,心中暗自竊喜,「幸好我不是教大班的」。然而,竊喜不到五分鐘王老師便把我叫過去說:「Marsha,你可以來帶大班嗎?」劇情大逆轉,我本應該在舒服的溫室裡照顧可愛的花朵兒,突然間,就被指派拿著斧頭去外頭砍大樹。當下我是錯愕的,卻也沒多想甚麼就答應了。那天下午第一次帶大班做習題,他們全神貫注地聽我引導,讓我頗有成就感。第一天營隊結束時,我並沒有被突如其來的任務擊垮,反而覺得假如用心理解他們,他們必定會follow我們。

  本以為第二、三天會漸入佳境,沒想到這兩天是我們最辛苦的幾天。因為大班每個孩子學習狀況的不穩定,加上程度的落差,團隊不得不採取非常臨時且彈性的教學安排。那兩天孩子們一放學回家,我們所有老師便絞盡腦汁,思考各種方法,希望能讓他們有系統的、按部就班的吸收知識。我們各個都是戰戰兢兢的軍師,不斷推演最好的作戰策略,期盼每個將士都能打出漂亮的一仗。到了營隊後期,課程安排上已有一定的步調,但孩子們的狀況仍相當不穩定。我嘗試去理解每個孩子,所以每次分組時間(主歌想動作、社區、生活)都會以比較輕鬆的方式和他們交流,但是很快地王老師就發現,我沒有成功地讓他們follow我,反而是自己follow了他們。其實營隊中後段,最大的挑戰就是怎麼讓自己不要被孩子們拉著走。這其實很違背我自己和孩子們想處的理念,但這樣的理念確實增加我教學上的障礙與困難。於是營隊後期,我和Andy和Isabelle輪流每天顧不同學生,來解決此問題。

  成果發表會結束的那一刻,我才恍然驚覺孩子們和我都成長了許多。看著他們在台上朗誦歌唱出一首首歌曲,搭配著動作左右擺動;又看著他們精心繪製的社區海報,有模有樣的解說著,心裡既欣慰也感動不已。回想這八天七夜走過的勞累疲倦、憤怒沮喪,在這一刻全都煙消雲散了。

營隊後記

  雖然自己讀的不是教育領域相關的科系,但我卻從這次營隊和小朋友的互動,從教學能力的進步中,和團隊成員一起討論教學的過程中,獲得無比的快樂與成就感。

  很感謝團隊裡的每個人,老師洞察每個人個性的細心,學長姐不厭其煩指導的耐心,同期同學的相互支持與鼓勵,有你們大家的陪伴,才能讓我在這個團隊自在放心的衝撞與成長。在不久的將來,我也希望自己有能力回饋給這個團隊。也非常感謝新社崑山國小的教育團隊、校長和主任們給予我們教學上的協助與建議,提供我們很好的教學環境與設備;也非常感謝新社崑南社區協會的大家,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是寒冷冬天裡眷戀不已的溫情。

  我相信此行我遇見的每個人,他們臉上純粹的笑容,都是因為我們的付出而備受感動。同時,我也報以最燦爛的笑容,告訴這群單純可愛的孩子:「Marsha老師很幸運,在這麼美好的歲月認識了你們、你們生長的地方和陪伴你們成長的人們。老師也希望我的付出能感動到你們,讓你們去相信自己也是很有力量,能去幫助與付出,感動更多的人們。」

 

吳泰萱(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一年級)

1.   營前培訓

在正式開始以前,我對這堂課的想像是在課堂上我們的各個討論會以英文的形式進行交流,會在課堂中了解當地的特色或是風俗民情,之後我們會到某個地方參與志工服務,輔導當地的孩童們學習或是帶他們做一些有趣的小活動,服務結束後就完成了這們有意義的課程。直到正式開始第一堂培訓時,聽到我們需要寫教案、討論、修改,以及試教,從最基礎的準備工作開始並且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討論及修改,才能為最後的營對教學做最完整的準備,跟我最開始的想像很不一樣。在我開始對於未知的挑戰緊張、想退縮的時候,老師當時說過的一句話我依然記憶猶新:「我們是一個團隊,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們會互相幫忙一起成長,你們不需要擔心會面臨單打獨鬥、獨自煩惱的困境。」這句話深深地打動我的心,我知道我一定可以在這堂課上滿載而歸,收穫許多寶貴的經驗。在開始接觸教案撰寫時完全沒有頭緒,寫出來的初版教案連自己都沒有自信,在課堂上發表完後得到很多的建議除了讓我感慨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外,也持續在增加我對這堂服務學習課的期待值,每一堂課我都能得到很多不一樣的從「教學老師」的角度看待一堂課的知識,例如:寫教案以及自己從頭到尾準備一堂課程的教學、在課堂中我們都會有寫習題的時間,其實寫習題是老師在課堂中得以喘口氣的小技巧。隨著培訓越到後期,我漸漸的開始發現這堂課對於我負擔有點重,除了教案的反覆修改、討論、提問、再修改,對於每堂課的重點我也開始感到混亂和困惑,在各種壓力來襲的時刻使我失去了原本的熱誠,甚至對於營隊的期待越來越低,只希望能快點結束。

在開營的兩天前我們已然出發前往目的地場勘,並且再針對當地環境修改我們社區活動的教案。我們受到當地理事長及社區協會居民的熱情招待,實地走過百合田和包裝廠、百年老宅、香菇寮,和白魚所生存的食水嵙溪,經過當地居民的介紹後對於種植這些作物的知識及條件有了更多的了解,對於種植背後的各種心思、技巧和付出的心力由衷地感到佩服,不只溫度和濕度必須被考慮進去,更細節的包括風向、日照方向,以及空氣中的水含量都需要經過非常細心的考量。在參訪過程中老師也問了非常非常多的問題,並且有很多都問出了我心裡的疑惑,如果沒有人問或許我的疑惑就一直存在沒辦法得到解答,主動發問或表達意見是我需要去積極學習的特質,不要害怕自己問了笨問題或是說了不對的話,在求知的過程中這都是必經的路,唯有如此那些疑惑才能轉化為養分被吸收進我的知識庫裡。除此之外,我們也實地進到蘿蔔田中採摘蘿蔔,嘗到了務農的辛苦和他們種植的成果,有時候他會是辣的,煩人卻又無法抗拒;有時候他會是甜的,使人感到滿足又幸福,希望我們離開後留下的殘局不會到難以收拾的地步,辛苦留下的人員幫我們善後了!

·

    營隊成員參觀香菇寮以及當地種植香菇的達人介紹他們的種植方法。

在開營前一天,心理建設還沒做全我就被指名上台試教,情緒緊繃到極至,怕自己教不好,怕自己帶不動台下學生做反應,但是怕也沒用只能硬著頭皮上了。之後我得到了肯定,也收穫許多能改進的教學技巧,在冷靜下來思考、消化後對於有經驗的前輩們只有更多的佩服,例如從哪一段開始教起更可以帶同學們進入狀況,或是哪一段歌詞可以了解同學們的程度,這些建議增強了我的自信心,減緩我的緊張感,讓我有更大的勇氣去面對第一天的教學。

2.       營隊期間

對於第一天的主歌教學成果,我給自己評了一個中間偏上的分數,老師及學長姐給的建議在經過自己的消化和改善後我幾乎都有實行,主要讓我受挫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同學們的反應,在培訓期間我們被提醒了無數次會有各種各樣反應的學生,程度不好的因為跟不上而放棄、程度好的積極回答問題、被家中長輩逼著來參加營隊的,或是放假在家無事可做來參加營隊打發時間的,各種原因出現在這裡的同學們給出的反饋也有很大的差異,有位同學甚至睡掉了一整節我的主歌課。原本我是待在高年級的班級,但是讓我來帶可能會太吃力被同學壓下去,信心及耐心被消磨對雙方都不是好的結果,經過討論和一上午的思考後我決定到小班去試試。到了小班後的氣氛非常的不一樣,中低年級的同學們很積極很認真上課,對老師的指令也幾乎都會配合,也是經過下午的教學後我發現自己比較適合帶小班的同學,於是決定留在這個班級。但是換班帶來的挑戰便是之前準備的歌曲和教學都要拋棄,轉而開始學習新班級的歌曲和重新思考教學方法,畢竟小班同學的程度相較於大班一定會稍微差一點,在大班或許還可以解釋多一點歌詞的意思或是某個單字的意思;在小班這些都是禁忌,對於小小同學,學習最快的方式就是反覆的唱+做動作,在唱的過程中同學們會觀察老師的嘴型,動作也能幫助他們夠快速的記憶,這些技巧非常實用,也在之後幾天的教學和複習裡成為了很大的助力。每天放學後我們都會針對同學們的學習狀況作出教學上的改善,希望能盡到我們最大的努力讓同學們敞開心享受這為期八天的英文營隊,並且也從中收穫。

·    透過肢體動作來帶動學生的學習和記憶力,並且讓同學們反覆練習。

當在擔任助教老師時,我會去在意每一位同學的狀況,會刻意走到他們旁邊確認他們有沒有開口唱歌,會提醒他們跟著台上的老師一起做動作,在寫習題時也會時刻注意是否大家都有跟上進度,有沒有人找不到或是無法完成作答,我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讓他們感受到被關懷和照顧,對於我來說我不想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我希望就算是程度最差的同學也能跟上大家的腳步,慢一拍二拍都沒關係,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把他們帶上來,我會以這個理念為目標,來改善我往後的教學模式,並且由衷的希望我的一個微小的舉動能對同學們的未來有好的影響。但是經驗的不足必定會讓我遇到挫折,在一次複習課的期間,因應遊戲規則,我們讓其中一位同學起來發表他所發想的班級口號,但是她的哥哥因為對於這個口號的不喜愛而出言傷害了妹妹也是口號的發想人,導致妹妹傷心流淚,我將他們兩人帶到了教室不遠處的地方,並且半安慰半嚴厲的請哥哥跟妹妹道歉,在安撫他們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很不知所措,我沒有足夠的經驗去處理同學的情緒,去說出有說服力的話來安撫雙方並且讓他們誠心誠意的道歉和原諒對方。這時Rachel老師正好經過了我們這裡,並且在了解大致情況後做出應對,老師首先從哥哥的角度來解釋,等到了解哥哥的想法後再換到從妹妹的角度來解釋,雙方的想法都表達出來了,兩方的情緒也都照顧到了,站在旁邊的我真的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加上當時無從處理的無力感成為了我想要學習事件和情緒處理的方法,我所欠缺的需要靠努力學習及吸取更多的經驗來成就更好的我。

·    複習課帶同學們到戶外活動一下,順便為了第八天的成果發表排練。

 

3.     結語與反思

這次的營隊過程中不只我們帶給同學們知識,我們也從學生們以及當地居民的身上得到了很多,對於這些認為務農是唯一可以生存的職業的孩子們來說,未來還有無數的可能等著他們去發現,我希望在這八天的營隊中有真正帶給他們一些不一樣的能量。身為主教老師,我還有許多教學上的方法需要改進,如何能讓教學更活潑生動,如何能使學生更願意配合;身為助教老師,我應該更細心的去感受學生的情緒,對於如何處理突發事件也需要花費精力去學習,運用怎樣的方法能真正幫助到我的學生們並且拿捏好嚴厲和寬和之間的界線,才不會又出現太過於求好心切導致學生心靈受挫的情況發生,適當的鼓勵能換來更多的嘗試和信心,秉持這樣的想法以及這第一次帶隊的寶貴經驗,在下一次的營隊裡呈現更好的我。

營隊參與的所有隊員以及社區協會的人員。

 

徐千嵋(國立政治大學英文系四年級)

一丶前言

我在學期開始選這門課時,只是想選一堂服務課,增加英語教學經驗。這門課看起來符合我的需求,且不需有經驗,但看起來很專業。從一開始,我不認為能達到營隊的要求,但我又希望能克服英語教學及公眾演講的挑戰,我之所以能堅持到底,都是大家給我的支持和信賴。

二丶營前培訓

教案是教學的軸心,充滿挑戰。一開始嚐試做教案就讓我感到驚惶,寫作及組織力一直是我的弱點,教案是甚麼?要包含哪些內容?都是我不熟悉的。我不知從何開始,只覺得困惑甚至頭昏眼花。但是我不想一開始就放棄,挑戰總是得解決,我開始参考別人試教,並做筆記,上網搜尋教案範例,和別人討論及腦力激盪,最後再專注在兩部分。第一是歌曲,是整個教案的主軸,第二是教案的結構。由於是我第一個教案,其中有許多錯誤,但也可成我未來製作更好教案的基礎。從一開始我被鼓勵要多想想創意,在失誤中學習。如果一開始就照著過去作法去作,就無法產生新的衝擊。

當然,我最大的挑戰還在後面。每位同學都要到班上試教。雖然我参加英文營時就知道要試教,但還是希望準備充份點再教。我很擔心也不期待做得好,結果可能像以前的失敗經驗,一上講台就會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障礙。我第一次上台試教的表現不好,甚至是大挫敗。我事前準備好幾個小時,可是上台後就因為幾個小錯誤,導致我越來越緊張,最後甚至忘了該講什麼,只能面對白板,不知所措,然後哭箸下台。

我很感謝我的團隊的耐心,事後大家檢討,冷静分析出錯的地方,並得出改善方法。事情不如預想的結果,是因為以下的錯誤:首先因為準備期間,同時還有其它報告要完成,沒做好時間分配,和其他報告群組溝通上也沒做好。其次,自己睡眠不好,容易驚慌,練習不夠,缺少經驗等等。老師也指出我的筆記內容太過具體,太過複雜,限制了自己,造成之後修改方向時無法整合。尤其常因忘了一小段句子,而無法跳到後面的部分,缺少彈性空間。失敗對我打擊很大,不過有兩件事支持我継續下去,那就是每個人的支持與鼓勵,以及更明確的瞭解何處該改進,不再犯相同的錯誤。

第二次試教的情況進步了,由於我有更多的經驗知識。我減少其它課業的干擾,讓準備更有方向。另外,學姊也花很多精力時間幫我演練。練習的時候表現比之前好,不過,還是有好有壞,也還會發生口吃或暫停情形,一直讓我擔憂我能做得好嗎?但正式上台試教後,我發現我比預期更好,講得比演練更進步順暢。

當初選修這堂課,並不預期會學到英語教學以外的技能知識,結果我學到了更多有用的技能,如組織力,團隊合作,更了解到溝通的重要性。在過程中,我有很多機會練習溝通及自我表達,包括評論別人,自我檢討,還有寫作溝通,包括會議紀錄,自作習題及問卷,透過電子郵件詢問保險等,這些都讓我更有組織力,更有自信去表達自己。

※培訓認真的討論

三丶英文營教學

營隊規劃是8天,不過我們提前2天到達,以便預作準備。之前所接受的培訓也要在這短短10天付諸實踐。在營隊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準備的重要性及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計劃讓我們對未預期的情況可以更好的因應,可以更全面觀察及檢討。現場試教時,我們不段針對上課情況檢討修正,每天英文營結束,就要探討當天的上課情況,並開會討論缺失。

我的主要困難在如何成為一位學生需要的,有幫助及信心的老師。一開始要克服緊張的心理,和學生閒聊,表現更有主見,但感覺和學生講話時聲音還是放不出來,不知如何教導他們,還是很拘束。解決問題靠準備,嚐試再修正。準備好教案,群組討論,做筆試,加強記憶等有助減少不定性及不安,增加現場掌控力。由於做了準備,正式在教室試教時,可以立刻從講台上看清楚學生學習反應情況,不需猜測。試教完畢後,開會檢討並對下次試教做出修正。先做整體討論,再分班各自討論,就當天試教缺失及針對學生個別情形分組進行修正,做為隔天試教做法。

由於每天晚上的開會檢討修改,我更熟悉每位學生,也變得更有信心和他們互動,能對不同學生用不同方式教導,扮演好學生所需要的老師角色。我的角色包括;後台協助,習作課,每日一句,教唱點心歌,主歌等。已遠遠超過我原先預期的成就。

※學生製作完大地圖之後的發表

四丶結語

這是一次難以置信的豐富經驗,雖然感到疲累,有些挫折和突然改變作法,但總體而言,好處大於壞處,不後悔也願意再参加一次。在這次經驗中,我學到團隊合作,每個成員都能努力工作,相互激勵,相互幫忙及學習。我也學到了英語教學不是只教英語,你必需暸解學生的個性和需求,還有不斷準備,測試,修改教學方法。當然,檢討及溝通也十分重要,要更有主見,相信自己,不斷堅持。如果再有機會参加英文營,我會更大胆的堅持我的看法及作法,並接受更多挑戰。更主動積極,改進不足的注意力及精神,加強時間管理及記錄能力。最後回顧這次參加英文營,我能在試教時放大聲量,控制上課節奏,變得更有主見,都遠超過我的預期。但也有令人失望的地方,包括我對公眾演講還是感到畏懼,決斷力不足,無法堅持主張,社交能力也不夠等等。不過這些弱點都有在改善中。

10天營隊結束了,最大的收穫是學到,撐到底的做事態度,只要勇於嚐試,就能做得比自己預期更好。10天過後,我已不再是原來的我,而團隊夥伴,社區志工及可愛的學生們都將永留我心深處的記憶中。

※最後一天的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