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梯次
2019/01/19-2019/01/31
張以臻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二年級............................................................... 2
黃柏儒 資訊管理學系三年級........................................................................... 7
傅馨慧 統計學系四年級................................................................................. 11
蔡念軒 社會學系四年級................................................................................. 14
王鴻陞 東亞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18
林育民 政治所博士班三年級......................................................................... 22
張以臻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二年級
前言
「第四個英文營梯次,我成為了領導者。」
經過寒假在台北明道國小的英文營和暑假在中國的兩個梯次之後,我們的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有了個蠻巨大的人員變動。以往帶著我、教導我的大部分的學長姐,因為個人生涯規劃的關係離開了營隊,一個原本快十五人像家庭般的英文營,一瞬間剩下五個。說自己沒有徬徨過是假的,當時自己只要一有空閒的時間,就不斷的在思索自己是否要留下來。現在想想,當初大概是有點懼怕留下來後必須要擔負的責任,也有點懼怕自己一個人,而現在,我很慶幸當時的選擇。
成為一個營隊的領導者,是之前在跟營隊的舊成員討論時,有討論到如果我留下來需要承擔的責任,也是我徬徨不定是否留下來的原因。因為即使有領導者經驗,但我從未承擔過這麼大的責任,更何況,上次在河北梯次失敗的經驗,我雖然不是整個營隊的領導者,只是一個班級領導者,卻導致整個班級氣氛的僵硬和與成員無法立即解決的溝通問題,說白了,讓我非常的害怕,害怕的是重蹈覆徹,然後影響到整個營隊。最後,是一個朋友跟我說:「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這才是我認識的你!」讓我下定決心,參與營隊,成為領導者。
營前培訓
「三大問題:課程教法、週末派、不斷變動的營期時間。」
這次的培訓,我從學習者成為了教導與分享者,除了安排基本的課程以外,培訓期間的前中後各有一個問題讓我頭痛不已。
第一個就是發生在培訓期間最一開始的問題,也就是課程內容與教法問題。在招生與面試過後,我們招到了一位大三的新生,而這就成為了一個大問題,因為這代表我們不行像以往一樣以這位新生為重心安排課程而忽略了其他五位的舊生,因此如何讓這位新生了解我們營隊,又能使得其他舊生能夠學習到東西,成為考驗我的第一個問題。在與成員和老師的不斷討論後,決定捨棄以往教導式教學,改成不斷以Q&A方式進行互動分享知識以及實作練習的方式進行,這不但能讓舊生思索以往營期的發生過的事情並拿出來討論,更能讓新生在學習之餘以新的角度看待過往的事情使得舊生有新的想法。而這件事情也讓我學習到一件事情有很多的方式去進行,並不一定要侷限於一種,全面的思考利弊,站在舊生和新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有最好的答案。
第二個就是插在培訓期間中間,也就是期中考後的週末的週末派。一開始知道這件事情時,其實自己挺懊惱的,因為這一定會增加原本就不輕鬆的培訓的負擔,使我必須要調整課程的大綱,把週末派需要的所有的課往前移,再加上是第一次舉辦,什麼東西都是新的,要如何把原本八天要帶給孩子的東西濃縮成一天,也是一大問題,需要不斷思索才能決定,況且還要不斷的與合作組織聯絡,使我在辦週末派前對於這個活動的煩躁指數不斷的升高。但抱持著回到最初的起點看看的心,最後活動期間我還是相當的愉快,也看見了許多有參加之前寒假的明道英文營的學生回來,最重要的是,學會了經驗的重要。當天,因為是第一次舉辦,課程的時間都沒有抓穩,導致最後下午剩了一大堆時間,好在有八天的經驗,讓我們可以抽出許多東西來填滿時間。這個週末派,雖然辛苦,辛苦到回到家後我連晚餐都沒吃整整睡了十五個小時,但看見孩子們燦笑的臉龐和願意跟著學習的心,還是值得的。
最後一個是最驚心動魄的喬不定的營期時間。第一次在寒假舉辦在中國農村的英文營,使得我們沒有經驗去預測那邊的時間。營期時間從原本的八天、到六天、到出發在機場時才被通知的被打斷的七天、到最後中間有被打斷的七天半,一路以來,我都常常惋嘆說為什麼偏偏要在我當領導者的時候發生這種事情。原本安排好的事情不斷的在改動,讓我不知不覺壓力不斷增加,即使這是我無法去決定的,但同時也得到了收穫,也就是彈性的重要以及以不變應萬變的道理,就像王老師跟我說的:「只要我們把該做的事情準備好,剩下的只是調整而已!」
營期
「帶領班級或團隊,我都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
這次的營期,我從一個主教老師變成了輔助者,除了上好自己的主教課以外,還要在新生教學的時候給予一些幫助和指教。另外,我也從一個跟隨者成為了主導者,上課時主導著整個班級的經營,下課後主導大團會議以及大班的小團會議,整理好營隊需要的東西和最後成果發表會的安排等。以往,我都覺得在台上上課的人才是最累的,常常覺得學長姐一直叫我上去上課是在偷懶,但經過了這一次的經驗,我才發現原來並不是如此,背後有多少需要去思考跟安排的事情都是要去處理跟溝通的,反而上台教課時,是最輕鬆自在的!
一、帶領班級
經歷過河北失敗的經驗後,我對於班級經營的方式有很大的反思和轉變,其中,也有點懼怕,害怕這個班級又會被我搞砸。因此,這次在做任何的事情之前,我都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思考或者是與班上的夥伴們討論完再做決定,並把目標轉向讓學生們願意學習英文、不再懼怕英文,而不是一昧的讓學生不斷的背歌練歌。
耐心,是這一次我對待這個班級最主要的態度。這次的班級,叫做「優秀班」,班級口號是「優秀做人,成為學霸;優秀做人,踏實做事。」,但其實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是一群相當沒有自信的小孩。上課的時候非常安靜,下課的時候也不會發出太大的聲音,像是一群受驚嚇的小狗狗。一開始我是不知所措的,因為我不知道應該做什麼事情才能讓他們開口回應我們,但我知道若我退縮了,他們也只會更退縮,最後我們之間的距離只會越來越大。因此,我還是努力的與他們溝通和交流,嘗試著用一些他們會知道的東西來引起他們的回應,並在上課的教學或者是下課的陪伴中都用一顆有耐心的心去對待他們。很高興,一直到第三天時,他們終於開始願意給予我們一點回應和反饋,也才開始問我們是從哪裡來的,最後,還是成為一群小調皮鬼!
營隊期間,看著南寧這群小孩一天比一天願意開口回應或是唱歌,我就有了快滿溢出的快樂、滿足感以及更加努力的動力。班級氣氛一天比一天快樂,原本不開口的小孩最終鼓起勇氣舉手回應老師,下課會抓著老師問東問西或直接抓著老師往外跑。這些才是這個營隊真正要帶給這群孩子的,不是多高級的英文詞彙,不是背了多少的英文歌曲,而是讓他們能夠快樂學習、不害怕老師、願意開口回應或猜、知道自己其實是很棒的!
二、帶領團隊
這次的營期,因為種種原因,當我們到達當地之後的隔天我們就要正式開始我們的營隊,而少去了前兩天與當天志工們的營前培訓,改到第四天和第五天的時候才進行。因此,在前面三天,這些當地的志工們基本上是霧煞煞的跟著我們做事情。其實,是看得出來他們的困惑跟辛苦的,畢竟我們是花了三四個月在準備這些事情,而他們連兩天的培訓都沒有就直接上陣,對他們,我只有滿滿的感謝,但同時,也因為少了時間培養感情,我們與志工的關係就像由契約產生的甲方和乙方的關係般沒有感情,就連同一桌吃飯可能都不會講到什麼話。
而在第四天時,由王老師帶領的志工培訓和下午楊老師帶領的植物課程,像是串連著我們和志工之間的橋樑一般,我們之間開始產生了一點化學效應,前幾天緊繃的神經開始放鬆,我們開始像朋友一般聊天或者打打鬧鬧,志工們的回應也越來越多,最明顯的就是在下課時的大團會議和小團會議了。
就如同班級一般,我希望這一次的營隊大家可以保持輕鬆愉快但並不隨便的心態去度過,因此不管是在大團或者是小團的會議上,讓所有人都要講到話並保持著輕鬆的會議氣氛是我一直以來的目標。前三天雖然還是有幾位願意回應我們一些想法,但並不是所有人,但在中間培訓過後,他們願意發表的人越來越多,話也越來越長,到最後我這個主持人基本上都不用講什麼話呢!
而最感動的莫過於最後一天營隊結束後,由王老師主導的分享活動。聽著每一位志工分享他們來到這裡當時的心情、中間的迷茫和最後帶回的滿滿收穫,身為領導者的我,其實心裡鬆了一大口氣,也很開心他們能夠帶回的是好的回憶。
第一次帶領這樣的一個的團隊,我知道我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雖然在營隊期間我看似每天輕輕鬆鬆、打打鬧鬧的過日子,但其實心底的壓力是從來沒有消失過的。以往的營隊每一天的最後我都還有大把力氣可以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但這次每天回到房間,坐在床上想哪些事情沒做好、應該要怎樣改進、明天有什麼事情要跟大家講等等的事情,有時連澡都沒洗我就邊想邊睡著了,最後還要人叫我起來去洗澡。但辛苦歸辛苦,收穫也是滿滿的帶回,像是發現自己常常事情想的不周全,最後才在彌補;發現自己常常橫衝直撞,有時需要看情況婉轉一點;發現自己的反應速度不夠,常常需要別人的提醒;發現自己的溝通能力可以更好,會讓整個團隊更加順暢等等,找到自己的缺點,就是我最大的收穫,因為我才知道我哪裡需要改進!
總結
「謝謝大家。」
不同於前兩次大部分收穫在教學的部分,這一次我在溝通配合和所謂leadership上有很大的收穫。
雖然知道大家都是很和善的人,但身為年紀最小的成員,卻要帶領整個團隊進行,就像我一開始說的,我是非常的懼怕的。很怕自己會做錯事,或者忘記做什麼事,害大家必須要幫我擦屁股,是我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因此每件事情我都很努力的想要做到最好,目標是希望大家不是因為我年紀小大家就對我的行為寬容,而是肯定我的做法無關年紀。
整個營隊結束後,其實我有兩三天是混亂的,又開心、又難過、又空虛等等五味雜陳的感覺,如果真的要選一個詞去形容的話,大概是如釋重負的感覺吧!情緒過完後,冷靜的反看這次的營隊,雖然還是有許多的不足,但我給自己勉勉強強打個及格分吧,至少整個營隊還是從各種風風雨雨走過,大家最後從營隊帶回的是各式各樣的好的收穫,而我帶回的是leadership和team這兩個單字。
Leadership,領導力,是我這次的英文營從頭到尾都在培養的東西,也是未來我非常需要的一個能力。如何面對各種人去溝通協調,使得所有事情順暢地進行,如何調解整個營隊的氣氛,使得大家不至於那麼僵硬,如何帶領大家完成這個營隊,並讓大家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家。這個營隊開啟了我的這個課題,而這個課題不會因為營隊結束而停止,會一直跟著我到未來。
Team,團隊,則是我這次的英文營學到的最大的收穫,也是未來相當重視的東西。Team分解開來就是Together Everyone Achieves More,其實是我國中的校長不斷的告訴我們的事情,但我一直以來都沒有很大的體會,直到這次,我看見了他的重要性。我知道,若不是有這些夥伴們的支持與配合,我不會這麼順暢的帶領完這個營隊,這個營隊也不會如此順利的進行。
感謝當地組織對於我們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的信任和支持,讓我們在這個地方撒下快樂學英文的種子。感謝志工們一直以來的配合,為我們解決了大小事,你們是我見過最棒的志工!感謝英文營的夥伴們對我的忍耐,我知道我是一個相當直的人,講話從沒在客氣的,但你們從沒有什麼怨言的願意跟著我、幫助我完成這個營隊,因為有你們當我的後盾,我才能無憂無慮的在前面耍威風。感謝王老師,很難形容您對我造成的影響,因為那個影響實在太大了,我也很難形容我對您的感謝,因為那可能三千字都寫不完,但我只想說,謝謝老師,謝謝您總是願意給我機會讓我嘗試,並在我不知所措時願意指引我方向,謝謝老師,沒有您就不會有現在的我。
最後,我只想鞠躬並大聲的說:「謝謝大家!」
黃柏儒
資訊管理學系三年級
1. 前言:
ㄧ開始,我對於這個營隊的認知其實不多,對於偏鄉教學的概念也是懵懵懂懂,到大陸偏鄉教書教英文?我可是從未想過的,但在完成的這次營隊後,我對於這次營隊的意象就是,我像是一條天婦羅,被裹上厚厚一層炸粉,然後下油鍋炸得金黃酥脆!在近三個月的培訓期間,每個禮拜幾乎都要產出一份教學英文歌曲的教案,我從一個什麼經驗都沒有的菜鳥老師,到可以對於教學內容如何分解和教學,可以站在台上對學生教學而且學生也能夠理解吸收,雖然還不能說最好或是最完美,但我相信我是有所改變的。
另外,這個營隊對我來說影響深刻的另一點就是教案的撰寫,畢竟這也是我第一次撰寫教案,一開始的徬徨失措是一定有的,從小到大看著老師們的教學,從來沒有想過教案是什麼東西,卻要第一次設計出課程,讓自己的學生又能學到知識,又能讓學生不覺得枯燥無聊,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看過許多本現有的教材和教師手冊,也不斷的和營隊的學員們討論教案的設計是否得宜,甚至會跟其他一樣上教育課程的同學們請教。直到最後的教案產出和上台的實際教學,雖然有些瑕疵但我認為已經達成了突破,也奠立了我往後寫教案的範例跟藍本。
2. 課程教學:
其實我很高興,我有這個機會能夠在學校課程外進行教學,當自己修習教育學程,將教育當作一個目標時,我卻從來沒有站在講台上,講授知識給學生過?只有在大學講台上分享對於課本的分析或是訪問教師,卻從來沒有在第一現場的實戰教學經驗過,要如何在未來證明自己是否值得成為一個老師?報名這個營隊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即此,我希望能夠從這個營隊中汲取一些教學經驗和方法,也可以藉由與同儕討論、與老師討論、並更加精進自己的教學功力。
另外,營隊所採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都與現今教育體制有區別,像是用歌曲教唱,分組帶開練習以便更加注意學生狀況,甚至是用鼓勵學生背唱歌的方式讓學生不再把英文當作是一個困難又遙不可及的科目,鼓勵學生開口說英文,這都是我在踏入這個營隊前沒有預期的事情,但我很喜歡這種模式的教學,由於自己從小的英文學習幾乎多數都是從英文歌曲學來的,我也很贊同有興趣加上喜歡的節奏很容易把不習慣的語言學好,反而用這種方法教學對我來說是一種創新。
3. 主歌教學:
這次的營隊教學共有五首主歌,而我所負責的歌曲是this is the way we brush our teeth(以下簡稱刷牙歌)以及that child in the mirror(以下簡稱鏡子詩),前者是在營期第二天就上台教學,後者則是第五天。第一次的教學雖然極力說服自己不要緊張,但站在台上面對學生們好奇的眼神中帶著求知慾,我還是會擔憂,擔憂著我到底能不能把這首歌教好,我到底能不能讓學生了解這首歌的意思而且讓他們覺得這首歌有趣?
在教刷牙歌的這堂課時,第一次的教學讓我有些微緊張,太注重於教學歌曲的內容意思,也太過自信認為這首簡單的歌曲應該對學生來說不會太難,而忽略了讓學生多次複習的動作,也少於顧及學生的學習吸收狀況。到課程結束後,助教老師也特別提醒我剛剛的教學缺漏和可改進的地方,像是要多帶複習、注意學生狀況、要讓學生把不會的單字寫下來等,都是我之後要注意的部分
而在教學第五天的鏡子詩時,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挑戰,畢竟這次的挑戰是詩詞而不是歌曲,沒有旋律的幫助對於學生背誦來說會有一點難度,此外,雖然鏡子詩的辭句簡單但概念比較抽象,要教學可能還會需要有一點不一樣的教法,這也是我當時教學前規劃時沒有思考到的部分。由於ㄧ些狀況而無法準時開始上課,希望第ㄧ節課教完的我似乎使得教學速度有點太快,但還是得用到第二節課,而在第二節課時反而使得教學速度變得過慢,也漏掉了許多ㄧ開始有規劃的教學方式沒有使用,例如多帶動作讓學生記憶清楚、可以用動作複習讓學生換一種方式練習歌曲。從中我也發現到了我的教學還無法完整抓到穩定的頻率,可以讓自己休息、也可以讓學生複習、又不過於操累的方法,我都還需要多次的經驗和觀課來了解自己的解決方法。
4. 分組教學:
雖然早在明道國小的週末派活動就已經看過文奕學長帶過分組教學和練習,營前的培訓課也一講再講,但當時對於分組教學的概念仍是懵懵懂懂,並無法將教學和分組兩個概念結合在一起,我在營隊前期還是沒有把握能夠帶好整組的分組教學,因此分組課前期大班先分成兩組,而我跟著以臻的分組課程觀察教學方法和學生反應,在大約第三天的課程後開始,鴻陞和以臻想要讓我也領導一組分組教學,我才真正接手了分組課程的責任。然而由於課程的壓縮,我們帶分組課的時間也沒有表定的時間來得多,我實際帶過的次數也大概兩三次而已,其中大多數時間還是讓學生們複習動作和歌曲,我並沒有更多時間去了解個別學生的英文能力和學習狀況,甚或是培養學生對於英文的熱忱,有點可惜。即便如此,我還是在此分組課程中看到許多事情,例如王老師幫我帶領學生的分組課程中,我看到了學生可以用除了重複練唱的方法來練習歌曲,例如將節奏簡化成口訣、抓住歌詞的困難部分練習等,更值得注意的是,教學方法可以用簡單易上手的小遊戲讓學生輕鬆卻不會放掉複習進度,但這個方法我還是很難上手,或許需要多一點的教學經驗和技巧。
5.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課程中,我跟以臻負責的課程內容是視力,雖說視力是一個完成度較高的教案,不太需要做更改,但在這堂課的前幾天,大家還是吩咐我把教案多看幾遍,並注意最重要的一點:規矩和秩序!畢竟課程一開始的矇眼畫畫,是學生或許從未玩過的遊戲體驗,若沒有照著老師的步驟,一個指令一個動作,課堂秩序可能會比想像中的還要更加混亂,更可能會拖到學生的後續討論活動,甚至是放學時間,為此我也和其他老師們討論幾次關於自己的教學模式。
但在實際的課程教學時,我還是無法做到完全控管學生秩序的動作,還是讓同班的鴻陞出場救援混亂的場面,我自認我對於學生太過於興奮的場面還是無法管理,在以前營隊活動,對於吵鬧和混亂場面通常都是靠主講者聲音,和營隊的小隊輔控管秩序,因此我還是太過習慣用自己的聲音去控制場面。
之後的課程檢討,我了解到若未來遇到類似的狀況該怎麼處理,而非一昧的用聲音去壓過學生的情緒,像是抓住學生會吵鬧的原因----想要體驗這個遊戲,若能夠讓學生理解到,秩序不好、太過吵鬧,老師就沒辦法讓學生玩這個遊戲,學生一定會因為期待可以玩遊戲而保持安靜。
另外,雖然我這次只有接手一個生活教育,大多時間都是在觀摩其他老師們的操作,但也因為有這個機會,我才可以看見其它人的實地教學方法,不論是跟大小班的學生互動、將自己準備的教學內容表達出來、甚至是控管秩序和吸引學生注意的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風格,我也從中看到自己很多值得學習和改進的部分。
6. 其他:
一開始加入這個營隊規劃,我其實是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態,畢竟面對著其它五位都是已經有經驗的前輩們,自己算是從頭開始跟上大家的步伐,又要在短期內搞懂所有的內容,盡量不讓自己拖到大家的後腿,整個時期我常常捫心自問,我有什麼事情還沒完成?還有什麼事情還沒學到?這樣有沒有影響到其它同學的計畫?這樣子的過程雖然緊張,但是我覺得非常的充實,也深刻的體會到,要給自己壓力、逼迫自己,才會有所成長:就如同這次的營隊若沒有這樣的訓練,絕對不會有可以站在台上教學的我。
另外,看著學生們把營期教的五首歌曲全部念完背完,真的是一個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特別是從一開始調皮搗蛋、不守秩序的同學,漸漸的願意跟老師在課堂上互動,願意為了老師的鼓勵努力把歌曲背起來,甚至是在下課期間幫助同學,這些進步都是我們期許的;也看到了在班上不互動,念歌小聲的同學,卻是背歌最勤奮的……這些學生的種種若不是在第一現場是絕對不知道的!
謝謝這個營隊,給我這個機會,讓我看到我教學的不足,也讓我看到我的成長。
傅馨慧
統計學系四年級
今年寒假,我們首次來到廣西南寧鎮流村舉辦英文營。這一次的英文營,和以往都有些不同,這是第一次在寒假的時候來到中國大陸舉辦英文營,同時因為營期期間,學生在學校的課程尚未停止,因此這一次的英文營在多方的協調之下,最終將原本八天的營隊活動調整為七天半,營期中間亦有一天半的時間讓學生回到學校,而我們則是在這一天半的時間中進行調整。英文營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進行調整,在營隊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出乎預料之外的情況,都是需要大家根據當地的情況以及經驗的結合,加上討論激盪的火花,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做到最適合的調整,我們也在不斷調整的過程中,正視團隊和自己的優缺,並在這個過程中成長。下面將依循營前培訓、營期以及總結,一一道出我在這一段過程中的收穫和感動。
營前的培訓和準備,除了是為即將到來的營隊做足充分的準備,從主歌的教學,到生活教育和社區活動,其實也是我們對於之前的活動進行統整以及進行反思的契機,這一次隊員多是有出隊經驗的隊員,因此相較於之前的培訓,這一次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進行討論和碰撞彼此的想法,也有更多進行實際的操作,也就是進行試教的機會。在培訓的一開始先建立大架構,然後我們一起將其中的細節和實際操作的經驗,填補進大架構中,我們在這樣的過程中去了解到其他人在遇到同樣的情況下,不同的應對模式,再藉此反思自己,習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除此之外,因為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在培訓的過程中去聽到大家的聲音,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更加了解彼此的想法,也在這一過程彼此去磨合,夥伴間更加契合。
在這一次的英文營中,我和育民、念軒一起帶領小班的教學。原先英文營在營期活動前,會在當地進行為期兩天的營前培訓,除了讓我們更加了解當地的實際狀況進而進行調整,也是讓當地的合作夥伴可以更加了解英文營的整體架構,以其在英文營這八天中,雙方能夠在建立一定程度的了解之下合作,讓整個英文營的活動過程更為順暢。這一次的英文營因為時間安排的原因,我們在抵達當地之後隨即第二天就展開營隊活動,因此前期的營隊活動期間需要通過更多的小討論以及在實際操作之後的總結,來拉近我們的當地志工的距離,培養我們之間的默契以及團體感。這一次,當地的志工分別有來自北海職業學院的四位學生、兩位當地的志工,以及英文營長期合作的農禾之家的照宇老師,這一次和小班搭配的是來自北海職業學院的四位志工。在活動前一天,通過活動前一天的準備過程中,可以注意到來自北海的四位同學習慣一起行動,在全體的會議中,我們將當地的志工和北海的志工分散在不同的社區小組,當在隨後我們進行社區討論的時候,另外兩組的北海志工也一同參與到我們這一組的討論中,因此在隨後幾天的教學活動中,在進行小組會議的時候,我提醒自己需要給予他們明確的提醒,像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由哪位志工來負責哪些雪上。同時,當主教老師在前面進行教學時,其他兩位助教老師就在旁邊隨時待命,給予主教老師協助,或是一起唱歌做動作,或是觀察學生的狀況,讓北海的志工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慢慢投入到整個英文營的活動中。
在我們和當地的志工在大約半天的時間準備後,第二天在當地的小學展開英文營的活動。在這一次營隊的教學中,我相較於之前,已經可以相當的從容不迫地去進行教學活動以及在適當的時機給予主教老師提醒。在這幾天的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念軒可以很快地記起學生的名字以及他們的學習狀況和性格,這對於我們前面幾天的小組討論中,尤其是在第一第二天我們需要去了解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況,以及個別的情況去進行後面的教學的調整的時候,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育民多次出隊的經驗也讓我們在前面有各種狀況需要進行調整的時候,他都能及時提供協助以及適當的意見,因此在前面三天的營隊活動中,在我們幾人的搭配之下,總算順利度過。
第三天的活動之後,學生將返回學校一天半,也就意味著營隊的活動將會暫停一天半,和之前連續進行八天的營隊活動不同,因此我們在第三天的下午提前安排整體的複習活動,以傳球的方式帶領學生複習這三天學習的三首歌曲。在課程一開始的時候,我在宣布遊戲的規則尚不夠明確,因此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生沒有遵守遊戲規則,進而導致學生們互相怪罪的情況,還有其中一位學生哭了,當下我其實有些不知所措,所幸這時候北海的志工隨即接接手去了解和安撫學生的情緒,在其他老師的協助之下我們才能讓課堂繼續進行下去。在這一過程中,我意識到自己可能是因為次日營隊的活動會進行短暫的休息,而提前鬆懈了,因此在帶領遊戲的過程中有些疏忽,以及我在應對突發的情況的時候,當下的應對能力仍舊稍有些不足,因此借由這個小插曲,提醒我自己在接下來的活動中,需要更加打起精神,避免讓自己再次提前鬆懈。
在第三天的活動之後,在學生返回學校之際,我們在這一天半的時間內,通過總結前面幾天的活動,以調整後面的教學。在這過程中,當地的志工通過與我們在前面三天的磨合,在進行討論的時候,可以以他們的角度給予我們進行調整的意見。除此之外,我們在精通植物的專家楊老師的帶領下,以認識社區周邊的植物的方式去走訪社區,如前所述,我們在抵達的次日就展開營隊活動,因此這三天我都是是三點一線,未曾有機會到附近走走,這一次在楊老師的帶領之下,以不同的方式展開對對當地的認識,是個不同於之前的梯次在當地志工的帶領之下走訪社區的經驗。這一天半的時間,給予我們休息和緩衝的時間,正如一句常說的話,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通過短暫的歇息,我們能夠以更加好的狀態後面幾天的活動。
經過短暫的休息後,也許是因為錯誤的策略,我們在進行歌曲的衝刺的時候,也就讓學生個別找老師練習歌曲的時候,學生不知道自己要練習什麼歌曲,進而導致那一堂課的成效不彰,經過當天的小組會議,每一老師負責幾位學生,同時給予學生目標,也就從學生們最熟悉的歌曲到最不熟悉的歌曲,給學生們設立一個一個小任務,也給老師們設立幫助學生完成小任務的目標,通過討論以及後面幾天的實行後,學生對於練習歌曲的意願,相較於前幾天更加高昂。這樣的學習氣氛也一直持續到營隊的最後一刻,讓我們都非常感動。尤其當原本不敢開口唱歌的學生在老師們的鼓勵下,成功背下一首歌曲,完成一個小任務的時候,我想對於我們來說,都是非常受到鼓舞的事情。
經過這一次的英文營活動,我想我相較於之前由更加成長了,特別是這一次和育民、念軒的搭配,其實和兩年前,也就是在大二的時候,我首次帶領成都梯次,那一次失敗的經驗,以及我較為謹慎的性格,使得我在往後的幾次營隊中,當有比較強勢的帶領著的時候,我就會不由自主地去依賴他們,或是不敢直接地提出自己的意見,以致我一直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帶領整個團隊,或是作為有經驗的隊員時無法在適當的時機提供適當的意見,因此當這一次的英文營,我們再一次組成這個相似而有相異團隊的時候,我心中的不安一直沒有散去。但在營隊的過程中,也許是過於充實的每一天,或是在這兩年之間已經慢慢地成長的自己,那個不安的感覺沒有再次在我心頭縈繞。除此之外,經過這幾次的出隊經驗的累積,我可以更加妥善地處理學生情緒問題,也在卸下對於教學的緊張情緒的時候,有更多的精力去觀察學生和夥伴們的情況,並在適合的時候和他們聊聊天,相較於其他經驗豐富的夥伴,這一步我尚學習的過程,也期望自己在未來可以做得更好。英文營的活動其實就是在陪著學生,陪著夥伴,也陪著自己學習成長的過程,我依舊慶幸自己在大學的最後一年,能夠堅持這一件事情,讓我能夠在這些年看到許多不同風貌的人事物之外,也能有更多的機會去正視自己的特別之處,更多地去碰撞自己內心的想法,並在這一過程中慢慢的成長。
蔡念軒
社會學系四年級
- 加入營隊與培訓
這次是我第二次參加英文營,在經歷去年暑假成都梯次,我深覺英文營給我的收穫不同於學校課程。結束成都梯次時,我就想若還有參與的機會,我肯定要趁著我尚未畢業之時再積極爭取參與。當我得知寒假要前往廣西南寧服務時,內心掙扎了一下,因為我知道我在成都梯次的表現並不如預期,我也怕若我這次參加依然無長進,是否就加重了營隊夥伴的負擔。不過,我打從心底的想抓緊這難能可貴的機會,加上營隊夥伴們的鼓勵,我才有詢問王老師的勇氣。王老師當時給予我的回覆,深刻在我心裡。王老師告訴我「教育就是給予機會」,這句話給與要當老師的我另一個看待教育的角度。獲得老師首肯後,讓我更加投入營隊的籌備及培訓。
這次營隊我從新生變成舊生,肩上扛起了一些責任,一方面要給新生做榜樣,一方面要接觸行政的工作。面對這些責任心中不免產生恐懼,雖然我的責任並不是最大的,不過每一個小細節都不能疏忽,就像齒輪要相互契合時鐘才能正常運轉。成為行政成員之後,跟營隊夥伴與王老師比以往多了更多相處的機會,也代表有更多的磨合。所有的磨合都是為了成就營隊的順利,藉由這些磨合我也多了解我自己一點。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他人認識的我會與我認知的有所不同,我最大的收穫是王老師給予我做人處事的建議。我感謝王老師直言不諱的告訴我他所了解的我,我才能意識到自己的短處以及長處,我其實是個沒自信、輕易放棄的人,還是悲觀主義者。凡事都會以否定當做開頭,實際上不是做不到,而是給那個做失敗的我一個台階下。王老師發現這點之後,馬上的就跟我說,並希望我可以改善。聽完老師的一番話,當下腦海裡是有淚水的,因為我覺得老師是真的用心去了解我這個人,甚至比我更了解我,並且真心為我著想。
這次的培訓課與以往不同,感覺從大學課程轉變為研究所課程,因人數不多的關係,培訓課的設計在安排上多了彈性,質量也有所提升。在舊生居多的情況下,培訓課做了知識傳遞與實際操作參半的安排,也讓我多了幾次教案試教的機會。在培訓過程中,我認為自己依舊是新生,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從新學習。營隊夥伴會毫不留情地告訴你教學的失誤跟該改進的點,而我因為有實際經驗所以能大致上猜測學生程度,比起以前的培訓我這次能夠給予較多的回饋,我認為這就是一種經驗的分享。其他人在試教的時候我能夠反思到當時我教學的狀況,再轉換成回饋,不僅是給他人建議也是自我反思。藉由新生的加入,我也學習到不同的教學,學習他人的好,避開他人不好之處。
培訓課同樣請講師來分享,內容有植物認識、情緒調節。情緒調節課程的兩位老師特地為這次培訓課規劃了進階版課程,多學習到踏進他人的情緒界線裡自己就會被他人的情緒所影響的概念,有時候莫名的情緒都可能因為自己無形的踏進了他人的情緒界線,在學習釐清情緒來源的方法後,對情緒調節變得較得心應手。培訓期間我最大的收穫是團隊間緊密的情感,會逐漸感受到大家為同一目標去努力時那股同心協力的熱忱,即使過程波折起伏卻切不斷團結的繩索,那感覺使我收穫一些生活的意義還有情感。
2、 各項教學活動
營隊以language art為主軸帶領小朋友們用英文歌曲學習知識,這次是我第二次接觸language art的教學策略,經歷上次經驗後對此教學策略是有較多感觸,但上次操作並無展露language art的真諦,我預期利用這次機會一雪前恥。準備教案的過程中,我吸收上次的經驗,用可行性較高的方式去思考,同樣避免一些炫麗的包裝,以直搗重點的方式來設計我的教學。與上次不同的還有學員年齡層,成都梯次我是負責大班教學,而南寧梯次我負責小班。對小班的模式著實不清楚,在與小班的夥伴開會時,有時會不小心以大班的角度去思考而忽略了學生程度。不同程度的學生應規劃適合的教學設計、班級經營的策略,有此機會參與小班教學又開拓了我教育思維的新層面,小班的教學要屏除一切理所當然,不能假設的狀況太多,扎實的訓練了臨場反應。
上次有提到我教學上的壞習慣是利用絢麗的言語來掩蓋自己的舞台恐懼,還有對於單字的意思的執著。這次我認為我改善了,教學時贅句拿掉了,對於單字的執著也放低了。王老師說過學習語言就是要勇於去猜測,這次我多加善用動作來讓學生猜字,效果顯著,比起用唇語敘述,動作更能進入小班孩子的心。 這次的學員領悟力極高,他們對於用聽來吸收英文是挺有天賦的,因此,我會利用多次重複來加強他們的記憶力。
分組課的安排為了增進我們對學生的了解,這次分組課我遇到了兩個難題。一、與當地志工配合度不高。由於行程安排的關係,這梯次採用先實戰後培訓再實戰的作法,前三天先讓當地志工以觀察者的角度來了解營隊的運作模式。因此,當我再帶分組時,會只有自己在掌控組內小孩,有時會有驚慌失措、小孩失控的狀況。二、遇到較難控管的學員。我對於抓不住他的注意力感到失落,我不知道該用何種方法來讓他專注於眼前該做的事。有時我的注意力會因為他而忽視掉其他人,這樣對其他人是不公平的。在秩序管控和分組課程進度間難以取得一個平衡。最後,我選擇放棄管教,把心多放在願意傾聽的學員上。
3、所學之事
藉著這次營隊的特殊安排,多了深度了解當地的機會。中間培訓的兩天,我們走訪了江邊、晚會及上市集,也做了當地的特色小吃卷筒粉,並且透過這兩天我也學習到了如何增進人們間的情感交流以及如何近一步認識所處的環境。
如前述,當地志工是先實戰在培訓,志工們是無深入了解彼此的時間,所以在認識植物培訓之前,心與心好似還存有著距離。而我在這堂課領悟出凡事都要勇於去嘗試,主動踏出第一步,不論是好是壞,都會讓現狀發生改變。當時我藉由一些惡作劇,開啟我與當地志工的互動及對話,從那刻便開啟了後面幾天的友善交流。走訪當地環境的這堂課由楊老師與當地志工來帶領我們,從認識植物的角度來認識社區是我從未嘗試過的,雖然我們住在當地卻不會去觀察植物與當地的關聯,在這一堂課後,打開了認識環境的新視角。未來我要面臨的課綱中,有核心素養是追求學生與在地的連結,有了這次的經歷便可為我往後的教案設計,增添不同的色彩。
另外,我這次在夥伴身上學到維護情感的方法,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堂課,我們在玩傳球遊戲,學員發生言語怪罪的情況,而使得其中一位學員哭了。當下,我手足無措,夥伴讓我下課去慰問該同學,但我卻做不來。平常我就不太會安慰人,我都以理說情,但對對方來說這些話像針一樣,無益於心情的回復。而我找了另一位夥伴陪同,他的做法讓我大開眼界。他的話語時時散發著同理心,耐心地詢問學員當下的情緒,並以溫和的問候來梳理學生內心難受之處,最後再用真心鼓勵的方式讓學生重新振作起來。這種溝通模式是我難以自我去完成的,我會認為理性地說道對方轉念,對方才能真的走出壞情緒。看了夥伴的方法,我才意識到我忽略了有十人只是想要一個傾聽者,一個能夠理解他的傾聽者。我們有時並不是想不透,只是難受的情緒並不想這樣罷休,而當下就只缺一股撫平內心的溫流。
這次梯次我又再一次感受到營隊給我帶來的改變。最大的改變是教學上的小進步,這次在準備教案時就不同成都梯次那樣斤斤計較,而是放開心去嘗試,也能較有邏輯的去安排教學流程。舞台表現也不會一股腦熱的就突然碰出一堆毫無根據的想法,讓一切都在能控制範圍。不過,時間掌控與幫學生複習這兩點,我尚未出色,還需要針對這兩點再多琢磨。
最後,我想再次感謝成就我這梯次順利的所有幕後助力,有了他們的鼓勵與督促我才能鞭策自己再往前行。還記得王老師在營期間有問到收穫了什麼,當時我給的答案是友誼,原因是在營隊是以真心來交流,因此能收穫每一個人的真心。同樣的問題再問一次,答案始終如一。
王鴻陞
東亞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壹、改變正在開始
2019年初,趕著期末論文的壓力和準備營隊的求好心態,廣西南寧英文營在一陣兵荒馬亂中,於1月19號出隊了。數一數,加入英文營以來差不多有一年多的時間,去年的現在,還在台北市的明道國小接受我第一次參加英文營的震撼教育,那時的我,對志願服務工作的理解,僅是一知半解;而這次南寧梯次是我第四次參與兩岸鄉村英文營的活動,同時也是我到中國大陸少數民族地區從事志願服務工作的初體驗,相比過往只會「拿香跟拜(依樣畫葫蘆)」,逐漸從參與過程中學習到與人之間溝通、協調的重要性,以及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並摸索到參與志願服務的價值與之意義所在。
我想之所以會有如此的反思與成長,與這次營地的經驗相當地特別,也是有關。位處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鎮流村,不管從政治地理或是經濟地理的角度來看,都是一相對偏僻的所在,因而政府和市場的力量皆未能深入到當地,故,當地所能利用的資源也相對地貧乏。但因為如此,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參與服務勞動的價值從而被體現,其可作為補充政府和市場不足的部分,對社會造成實際的良善影響。在南寧英文營的實踐過程中,對此一認識又更加清晰了。
貳、營隊模式的轉變
在英文營裡的日子裡,對我來說,最大的訓練和體會莫過於營隊實踐中,計畫永遠改不上實際的變化。此次營隊的時間逼近農曆新年,對於各方來說,如何將時間完整地「喬」出來,並在最大限度下活用聚集於此的志願者,營隊帶領者王老師於此做了重要的決定,營隊的模式在南寧梯次做了重大的突破,從以往的兩天培訓+八天營期的模式轉變成先3天的營期+一天半的當地志工培訓+ 4天半營期的模式,而營隊教學的主歌也從六首減為五首。這對我們來說,這個轉變是以往從未想過,且有許多的風險尚待發覺和克服。很慶幸的是,在當地志願者與合作組織積極的配合下,活動順利地展開和圓滿落幕。以下是我對此轉變的心得:
1. 變動。適應。不足
此次營隊與過往不同之處在於原有兩天營前培訓的緩衝時間,但在這次的緊急狀況下,壓縮到時間規劃,我們一行人於1月20號抵達鎮流村當地,隔天21號就開展營隊活動,其實有很多的安排是被打得措手不及。體現在開營第一天的兵荒馬亂,我們對校園環境的陌生、學生名單的變動、與名單相應的分班問題、教室安排、開營拖延到時間…等等。現場的狀況有種種,慶幸我們是一隻身經多戰的團隊,許多不足之處還能用經驗加以補足,但憑心而論有些還是彌補不了,比如:第一堂的破冰課沒有上到的事實(這可能是我們後續與學員緩慢才建立關係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還要檢討自己的發條沒有上緊,一些事情的處理上,原以為跟過往相同「拿香跟拜」就可以,殊不知,現場的變動遠超預期的想像,問題的解決需要更有耐心以及創意的處理方式,這個衝擊給了我三點提醒:(1)事情要及時抓緊處理,拖久會致命;(2)用創意的方式解決問題;(2)「團隊」的重要與刺激。創意並不是憑空掉下,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思考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團隊的協力合作,可以幫助我們激盪去思考,除此之外的更好的處理方式。
2. 培訓模式的轉變與未來改進
因為模式的轉變,在地志工的培訓轉到營期中間進行,換言之,在地志工在不知曉我們營隊運作流程的前提下,直接參與到實際的營隊工作中,其實這對於我們志工雙方都是種挑戰。主要癥結是當地志工的角色會變得很曖昧,不像以往明確的分工合作,使得他們對營隊活動的參與極為有限,而這體現在分組教學時的搭配,因為當地志工沒來得及進行培訓,以至於志工們對營隊歌曲的熟悉程度尚處在學習階段,此外,還有我自身的協力工作沒有做好的緣故,以至於讓我的搭檔無法有效地在分組教學時發揮作用,這是我未來應該要加以改進之處。所幸這樣搭配所帶來的困擾並沒有持續太久(應該是說營期縮短和間斷上課的緣故,分組教學課也變少了),反而開創出一種新的營隊模式,因過往的營隊活動總是在不斷地「衝衝衝」下度過,然而這次將培訓轉到營期中間,我們有了空閒的時間,可以跟著專業的楊老師走進當地社區踏查,除了解當地的植物外,還通過自身的腳去丈量這塊土地,從而對這個農村有更加多的認識。
叁、我在鎮流村志願服務的那些日子
在鎮流村的志願服務工作中,我主要負責的教學對象是《優秀班》的學員(其年齡大約分布在小學5年級至初中1年級之間),學員人數有25位,英文程度普遍處於弱勢,在課堂互動方面,呈現較為消極與被動,需要老師用更大的力量和鼓勵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就大部分而言,學員其實相當地遵從我們老師的教導,不過,還是有些小孫悟空等待我們教學的感化。
1. 主歌教學
在主歌教學部分,我負責的歌曲是《Stranger Danger》、《Sharing Caring Friends》兩首歌。整體而言,最大的成就是在課堂中看見學員從消極的應對態度蛻變到大聲地回饋和踴躍地猜英文,這對教學者而言就是莫大的鼓勵。其次是有感自己教學技巧的進步,抓穩了上課的節奏以及掌握language art教學的核心,上課的方式會因應學員的反應而有所變化,也開始跟學員們用幽默詼諧的方式進行互動。更重要的是,我學會慢下來,更多地使用動作或話劇的方式表演讓學員們去猜英文單字的意思,從小地方開始,慢慢累積學員對英文學習的自信心。因此,當我在教《Sharing Caring Friends》時,全班一半以上的學員都願意開口猜單字意思時,大概就知道這次的主歌教學起碼成功了一半,心裡也明白這就是營隊實踐language art教學的用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僅僅是對學員而言,對教學者更是。時時刻刻地提醒自己,「慢下來,讓學員多用猜的理解英文」,不僅是給學員有更多的機會嘗試,也讓我這個教學者明白到,教學不是只有一種方式,它可以有無限創意的組合可能。
2. 分組教學
分組課的用意是為了讓老師更能掌握學員的學習狀況,以及給予學員上台發表的練習機會,進而用分組帶開的教學方式,複習主歌及動作。此次執行分組教學,自我評估認為,與過去相比有明顯的進步,但仍有一處待改進的地方。待改進之處如前所述,並未能善用當地志工的輔助,我需要更加注意溝通和協調的工作。進步之處是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因之前的分組教學常被詬病是帶領學員唱過一遍又一遍,使學員感到厭煩,這次採用不同的方式,舉凡:分組競賽、我比你猜、節奏快快慢慢等方式,讓學員在無意間複習歌曲和動作。
3. 生活教育「Manners make a man」
生活教育課的用意是為了增進學員的多元智能發展,除營隊的語文能力訓練外,我們認為學員應對我們生活周遭的變化要有更多的關懷與認識,因而開發一系列的生活教育課程。在此次的生活教育課程中,我負責的是禮貌課(Manners make a man),禮貌課的用意是為了讓學員了解manners的意義並期待他們能實踐在他們的生活中。禮貌課程的挑戰在於manners的概念在小學教育中早已落實觀念,學員們都懂這些道理,但能不能在生活中實踐又是兩說了。而為了克服這個困難,manners的教案經歷過無數次的改寫,呈現的方式也反覆地經過調整,直到上課當天都還在修改。最終在伙伴和當地志工的幫助下,確認以話劇搭配現場問答的方式呈現,並由當地志工配合演出,順利地將 ”Asking before taking anything” 和 “Cover your mouth, when you cough” 兩句短句呈現,其後《優秀班》還會在「每日一句」時,複習該兩句短句,通過反覆的提醒,期盼學員能將其實踐在生活中。
肆、結論—「從事志願服務工作的價值」
廣西南寧是我第四次參與的英文營活動。在英文營動中,最大的收穫是看見學員因為我們的努力,正在改變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參加營隊其實有一個很深的期盼,期盼我們的影響能激起部分學員對英文學習的動機,進而能向下扎根發展,並將所學內化,有一天他們會曉得大哥哥、大姊姊在台上賣力地扮醜、賣笑,是為了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因為教育是農村孩子翻轉命運的力量。也期盼有一日,他們能明白到「貼紙」並不代表什麼,而是在拿貼紙之前那段背歌、練歌的努力,使他們具有「換」貼紙的能力,進而理解到「學習的價值」。台灣翻轉教師王政忠曾說道:「1乘以1,乘以一萬次仍只是1,但如果多了0.1,1.1乘以7次,就會大於2。」雖然我們是在學生的假期中展開短期的英文營活動,並不是長期的陪伴,但我們對此的付出可是比真金白銀還要真,無數的夜晚坐在電腦桌前,絞盡腦汁地構思教案,都是為了讓學員有多那麼0.1的改變。因為自身在求學歷程中深刻地體會到,學習可以慢,但不能就這麼算了,學習過程會有一些波折,但不能就此停下。我想這麼多的期盼,都是我選擇從事志願服務的價值所在,我正在實踐,我也正在改變。我在道路上。
林育民
政治所博士班三年級
一、前言
這一次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的團隊,在2019年1月的寒假,來到廣西南寧的鎮流村進行服務。在這一次服務的過程中,我跟著念軒、馨慧一起在小班教學。此外,也跟鴻陞及大、小兩班的老師們合作,做了生活教育中禮儀和理財的教學。在接下來的段落中,我將逐一向讀者們介紹此次英文營教學的收穫。
※ 2019廣西南寧梯次的英文營開幕了
二、課堂教學
在英文營的志工活動中,來自政大的隊員們每天都要輪流上台,完成每一堂課的教學。教學的部份,除了主歌之外,也有幫助學生更熟悉歌曲和關鍵字的複習課,還有讓學生放鬆心情、盡情體會Language Arts樂趣的點心歌課。其中主歌的教學,不分服務資歷的長短,是每個人都要負責其中一堂的。
雖然之前參加過好幾次英文營的活動,但面對主歌課的教學,我仍然不肯大意。還沒上台教學的時候,我跟其它第一次上台的同學一樣,花了時間和精力,瞭解這一首歌的基本結構、英語的關鍵字、歌唱時要搭配的動作。除此之外,我還回想了以前在英文營的活動中,其它的隊員及我在教這首歌時,曾經採取過的方法。到了當地之後,從第一、二天的教學中,觀察到學生們不熟悉英語發音和字母的連結,所以在教這首歌的後半部的時候,先給予引導,然後讓學生翻開課本,找出歌詞段落中押韻的字。比如right、bright。
※老師們以Language Arts裡的歌曲和動作,帶領小班同學體驗英語的樂趣
另外,在複習課的部份,除了走下講台,以互動問答的方式,讓學生們說出學過的英語單字、唱出英語歌曲之外,這一次也做到了課堂間的支援。在每天主歌課的教學中,我會觀察學生們的反應。有一次我看到,學生們在主歌課的教學後,還不太熟悉歌曲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連結。於是在複習課中,我一開始就先複習當天教的主歌。不過比起主歌課的教學,我更注重的是這一首歌的整體感。透過引導,我試著讓學生們感受到,原來早上教的每一個段落,它們之間是有關聯的。我們可以把這些段落連接起來,更有連貫性地學習。
※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上台發表分組時練習的歌曲及動作
至於點心歌課,我覺得它是在這一次的課堂教學中,最讓我有成就感的部份。在去年成都梯次的英文營活動中,我帶過點心歌課的教學。不過那個時候,由於對遊戲的玩法和規則,考慮得不夠周全;以及帶到戶外的時候,低估了在空曠場地向學生發號施令,帶動整個遊戲的難度,所以讓我覺得並不是很成功。不過,當時跟我一起教學的小班老師,雪瑜和巧琳,仍然給了我肯定和鼓勵。在這一次教學前,我特地請教了以前英文營的隊員,也就是擅常遊戲設計和帶動的文奕,向他再一次確認遊戲玩法上的細節。由於事先的準備,到了上場教學的時候,反而進行得比之前順利。這讓我對點心歌的教學,有了更多的信心。
三、生活教育
關於這一次的生活教育,首先要提的,是跟鴻陞一起合作的生活禮儀的教學。生活禮儀教學的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們熟悉「請」、「謝謝」、「對不起」的英語,並鼓勵學生們在營隊期間,試著說出這些生活禮儀的用語。
不過在這樣的教學目標下,生活禮儀的教學,很可能會變得相當教條化。比如由老師直接告訴學生,在什麼場合之下要說請,在什麼場合之下要說謝謝和對不起。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只是單方面的接受。然而生活禮儀是雙方面的。今天你向我說聲謝謝,明天我也會向你說謝謝。如果能在教學當中,多加上一些讓學生自己思考的空間,或許能夠讓學對生活禮儀,有更多層次的認識。這一次設計課程的時候,鴻陞特別關注讓學生思考這一點。
※在當地志工的協助下,終於修改好生活禮儀的劇本,並上台演出了
可是要把這部份加到教學當中,並非一件簡單的事。在營前培訓中,老師和同學們給了第一版的教案各種建議。因為如此,一抵達當地,我們必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大幅度的修改。幸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參考了一些之前的教案。最後決定把曾經使用過的小短劇拿回來,並搭配主教老師跟學生之間的互動問答,作為整個教學的主軸。雖然時間緊迫,但我們仍然趕在上場教學的前一個晚上,麻煩當地的志工們幫我們看劇本。在志工們的幫助下,我們加入了許多當地學生們上課時會遇到的情境,比如借同學的故事書、有同學感冒等,讓劇本變得跟實際的生活更貼近。在大家的努力下,當天的教學十分能抓住大、小班學生的注意力。我在台上主持時看到,以往在英文營中,對生活禮儀不感興趣的大班學生,也目不轉睛地看著台上的表演、留心聽老師的問題。我想,這讓鴻陞及一起幫忙修改教案的大家,都感到很欣慰吧。
另一堂生活教育是理財。雖然在上場教學之前,看過之前的教案,但教完之後,總覺得自己的教法,還有許多能改進的地方。比方說,在請學生記錄戲中角色的花費的時候,需要請每一班的老師一起幫忙。在教學後的討論中,幫忙教學的老師告訴我,雖然已經儘力在主持和演戲上,強調要記錄花費的金額這件事,但仍然有學生不太清楚。這一部份,就需要每班的老師協助,在下面再強調要記錄的東西。上面提到的這一點,我想,是之後我教學時需要留意的。
※當地志工上台,協助生活教育中理財的小短劇的表演
四、結語
這一次英語營的志工服務,在團隊夥伴、老師及當地志工的協助下,最後順利落幕了。如果說在上面提到的課堂教學,以及生活教育當中,有什麼是貫串兩者,並讓我覺得很有突破感的,大概是下面兩點吧。
首先,在這一次的教學當中,我在課堂上的控場比以前更加進步。在之前的英文營中,做到了將自己的聲音和動作放開。這一次做到的,是利用聲音和動作,引導整個班級的氣氛。讓學生知道,現在是需要專心的時候,所以最好看著老師;或是讓學生知道,現在是輕鬆的時候,所以活潑一點沒有關係。另外,我發覺自己也更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當中最大的突破,我想,是我比以前更能夠看著學生的臉吧。學生會注意老師的眼神和表情,來瞭解老師在課堂上的想法和需求。相對的,學生也會透過眼神和表情,將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傳達給老師。這種表情與表情、眼神與眼神之間的互動,是課堂上的另一種交流。當我看著學生的時候,學生也更願意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在教學上來說,這或許是開啟師生互動的良性循環的契機吧。
※成果發表會排演時的一幕。大家雖然都很累了,但還是有耐心地待在位置上
另外,這一次也更注重與當地志工的合作。除了請當地志工一起幫忙,修改生活教育的劇本,並上台演出外,平常在課堂教學中,我更加試著讓當地志工參與進來。這一次很有突破感的地方,是在分組課的時候。在分組課的教學中,我會請當地志工,勇平,一起幫忙。當學生調皮時,請勇平一起管理秩序。當學生想了新的歌曲動作時,也請勇平幫忙看、提供建議。透過和勇平的合作,我發覺學生即使練習了好幾次,也不覺得累。跟以前相比,分組教學時的氣氛變得更活潑,教學也更有互動性。實在是很愉快的體驗。
※當地志工也在課堂教學中活躍,和學生們一起唱歌、做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