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明道國小梯次兩岸鄉村英語品格營心得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一 管孝洋
一、 加入與培訓
還記得我剛進政大的時候,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多一些與以往不同的色彩,更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力量幫助、改變他人,使大學生活不再是冷冰冰對於現實的追求,而多一些「溫度」。所以我來到了這個兩岸鄉村英語品格營的大家庭,不僅希望幫助他人,更希望在培訓、準備的過程中充實自己,學習如何在團隊中合作,共創良好成果。而在培訓的過程中,在舊學員的領導下,我們透過數次的演講、專業課程,一同為英語品格營努力,如:討論教學方法、問題解決策略等。雖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心力投入,但就如同老師所言,當你投入得越多,收穫就越多;在對各式各樣的教案腦力激盪、對各類曾經遇到的問題尋求最好的解決辦法的同時,學員們皆積極地以不同於課堂中的方式思考、表達自我,而正是這樣的過程,使英語品格營獨樹一幟,訓練出勇於面對挑戰、不畏挫折與批評(這很重要)、懂得有彈性地應變的團員。
二、 教學活動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和教學相關的營隊,我也從未在一個營隊活動中學習到那麼多。在營期中,我學到最為深刻的一件事便是「改變」的重要。雖然歷經一整個學期的訓練與籌劃,但在現實中所遇到教學對象的狀況我們無法事先預知,故在碰到教學上的困難與阻礙後往往需要大幅度的調整教學方法,以達到最好的成效。其實不僅對於教學,在與校方的聯絡、整體計畫的調整等方面,皆須訓練自己用非常有彈性的方式調整、適應、改變,可謂一難能可貴的磨練機會。
當時我負責第一天教學的一部分,畢竟是營隊的第一天(亦是自己實戰的第一天),我完全不清楚學生的狀況,更對自己的教學全無信心。我當時的唯一想法便是將之前培訓時想出的教學架構應用於第一天的教學,但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但難以消化課程內容,更顯露出「不感興趣」的態樣,使我在台上變得越來越無自信。在這次失敗的經驗過後,雖然心中甚感挫折,但我仍嘗試與學長討論可能的改善方案。透過一、二天的觀察,我們慢慢了解到學生適合的教學方法並找出有效的手段,讓孩子在課堂中產生興趣,並激發持續學習、追求卓越的動機。除了與學長姐討論外,我亦與本梯次的新生討論如何以創意的「動作」激發學習興趣,並互相對教案的流程安排給予意見,製作出專屬於該校學生的方案。在我第二次上台教學時,我明顯地感受到學生的注意力較為集中,且較願意主動參與課堂,十足增加了我的信心。在這樣的經歷過後,不僅應證上述「改變」的重要性,更讓我學會在討論中汲取他人想法,表達自己,創造雙贏。同樣地,在營期的日子中,我亦嘗試主動與他人教學方案,我發現在這樣的過程中,團員們不僅互相幫助,更使自己發想不同的教學方法,精進彼此的教學能力。
除了上述「改變」的體悟外,在英文營的團隊中深刻學習到的另一價值便是「溝通」的重要。在籌備的過程和營期中,有許多事務需要全員一起討論以做成最好的決議,溝通便成為有效率且有效議事的重要元素,而其中當然包含著學習如何傾聽、接納他人批評並勇於將自己的意見清楚表達等技巧。
在營期當中,因實際參與社區活動的人數與規畫時的數量不符,需對既存的教案做整併與大幅度的修改。在討論的過程中,便出現類似「協商」的狀況,各方皆期望自己的教案能被採納得多一些,我們不斷學習如何透過觀察、分析、思考,不僅將雙方的立足點清楚表達,更適時地推銷自己的想法,採納他人長處,並考量明道國小學生實際狀況,以創造出最佳的教學方案。唯有透過「溝通」的練習才能在短時間內創造出良好的方案,滿足各方需求。
三、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的準備可謂本次課程規劃中較困難的一部分,其中我所負責的癌症主題更是難度高的主題。於開始籌備生活教育後,該份教案已修改了至少三至五次,其中我慢慢學到的,便是如何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介紹較困難的內容與依據觀眾的特質調整教學方法。其實這二個面向都是在日常生活、學業上常常要用到的技巧;尤其是後者,在大學生活中不免有向他人或大眾表達自己的想法之機會,在透過這次營隊的訓練後,自己慢慢能在台上觀察觀眾的反應,甚至學著事前預測觀眾的反應,並適時地、靈活地在台上變換風格、語調、速度等。在過程中,對於我這個新手而言,更了解到學習傾聽他人意見同時保留自身特色的重要,亦即透過合作,不僅融合了他人的過往經歷、成熟想法,更添加自己的元素呈現,實為一大收穫。
一開始在規劃生活教育教案時,因為是初次接觸此類教學,教案的製作並非順利,我亦不清楚如何用簡單易懂的引導方式讓同學了解食品添加劑、癌症等概念。在諮詢學長姐與老師的意見後,我理解到必須嘗試想出有趣的譬喻或說法讓學生理解較困難的概念。到了明道國小後,在與同學們相處、聊天、互動的過程中,我們慢慢觀察到學生對教案中原先欲傳達的訊息已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我開始修改該份教案。除了自己的先備知識必須增加、準備外,我更採納學長姐與老師的方法,透過不斷提問、引導的方式,讓老師知道同學的程度,更讓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學習興趣,產生成就感。準備時,其實就是在不斷改變的過程中,透過溝通、融合,使教案不但具有過去他人的教學所產生的智慧、經驗結晶,更配合學生的狀況與自己的創意,架構合適的教案。
國立政治大學 斯語一 張以臻
一、 加入營隊與培訓
「堅持,是我這學期做過最不後悔的決定。」
當初在選擇社團的時候,就希望自己可以選擇一個能接觸到各種不一樣的人、同時也可以服務別人的社團。因為對我來說,上了大學便是要開始與社會接軌,接觸不同色彩的人並服務於他們,不但可以增進自己的視野,也可以為這個社會多了一份貢獻。所以當初學姊邀請我參加的這個社團時我便毫不猶豫的參加了,畢竟從小都在都市長大的我,很少有機會能夠與偏鄉或是鄉村有這麼近距離且直接的接觸,而這也許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機會,也可能可以給我極大的反思。
不過在參加了之後,我才知道這需要花費多大的心力去投入。因為高中曾經參加過類似於去山區教導小學生五天的服務,我以為到了這裡我可以很輕鬆地去應付,但事實證明我錯了,這兩個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完全無法去相互比較。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是一個很認真在教學的營隊,與其他只是打打鬧鬧的營隊不同,我們必須讓小朋友在短短七天吸收進我們所教的每首英文歌曲,同時搭配著生活教育和社區探險的課程,並在最後一天的成果發表會中展現他們的成果。
八天的營隊中,每一天的課程都是在培訓期間精心去設計和討論的,每個禮拜兩次的會議,從寫教案、試教、設計教學活動、控制班級氣氛、到做好班級經營,這些對我來說都是第一次,也是我曾經以為我一輩子都碰不到的東西,但在這裡我都碰見了,並實際的做過了。堅持,真的是我在這其中學到的最大的考驗和收獲,不可否認在高強度的培訓期間中,有考慮過是否退出這個營隊,不過這營隊給予我的凝聚力和自己只要決定一件事情便不容易放棄的個性,最後支撐著我到最後,不過現在的我覺得,支撐下來絕對是我這學期做過最對且最不後悔的事情,因為在這途中我學到的,比我付出的還要多很多。
大學與高中最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我們接觸到的人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並產生了許多不同的聲音,而這也是我們在培訓期間中妥善利用的部分。每個教案都經過了所有人的審視和批判,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看法表達對其他人提出建議和希望能夠改善的地方,這很精確的提醒到設計教案者他的盲點和疏漏的地方,也許這會帶來點小挫折,但勇於接受所有不同的聲音也是我們必須去鍛鍊的,也是培訓期間我收穫最大的地方,因為到了實際教學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其他人的建議可以為你的教學少了多少不必要的風險,很感謝我的同伴們的直言不諱。
二、 各項教學活動
「語言學習就是猜,直接給予學生答案他們便不會去思考,搭配動作讓他們猜得有方向同時更加接受且吸收。」
英文教學,是我們營隊裡最大的課程,我們以language art為主軸帶領小朋友們用英文歌曲學習知識。常常有人跟我說:「學英文,就是背單字」,但仔細想想,英文這門對學生來說就像是天書般的科目,給單字直接逼他們背,怎麼可能背得起來?因此在培訓期間,老師告訴我們語言就是要先讓學生猜,猜的過程中給予他們動作去引導思考方向,走向正確的答案,唯有這種方式才能真正地讓學生記在腦海裡,看到單字就想到動作,進而想到意思,而這完完全全點醒了我。學語言的這段路上,背單字完全就是我最大的天敵,總是在苦惱自己為什麼背不起來單字,現在來看才知道是因為用錯了方法,字母合起來的單字怎麼看都絕對不會看出個什麼的,用對方法才能事半功倍,這樣也許才是最佳的語言啟蒙。
「老師,我們學校旁有一個吸毒涼亭,有人會聚集在那裡吸毒。」
生活教育是我們另一個課程,主要是以教導生活中的常識與知識讓他們能夠更了解這個自己或這個他們生活的世界。而上面那句話,對於我在準備生活教育教案毒品時,給了我很大的感觸。當時,我從小孩的口中聽到這句話時,我愣住了。我以為,吸毒這種事情理所當然對於小學生來說是陌生的,畢竟是沒有接觸過的,因此在我營前準備教案時,我是準備以簡單介紹的方式去進行整個課程,但事實證明我錯了,他們對於毒品的認識可能都比我還要深刻,因為這就發生在他們真正生活的周遭。因此我花了一個晚上推翻我之前的教案,加深了整個課程的深度,並以真正的例子去讓小朋友知道毒品的危害。在準備教案的時候,心裡有點無力和惋惜,我無法讓這些小孩不接觸到毒品,因為這存在他們的生活裡面,我能做的只有讓他們知道危害並不要因為好奇心而碰觸進而誤了一生。
「我住在這裡,但是我從沒有去過旁邊的那個湖泊。」
社區探險,則是我們營隊中最與小朋友們當地的社區結合的課程,以讓小朋友們能夠更認識自己的生活周遭,而培訓期間,為了這個課程的設計,營隊也有特別邀請文山區社區大學的校長和志工來分享社大在這個社區的投入。我們這次社區課程其中一個主題主要是在探討明道國小附近走路七分鐘就到的萃湖,明明是那麼的近,但當我們問學生有沒有去過時卻只有一個小孩表示他曾經和爸爸去過,這直接反應出來現在小孩對於「社區」的概念和認識幾乎是沒有,更不用說什麼團結力。社區,是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若我們想要改變這個社會,一定是以社區這個最小的單位去實踐,但沒有與自己的社區進行連結並產生凝聚力,何來的動力?因此如何讓現在的小孩認識、更融入且更親近自己的社區,是目前我認為最需要去探討的。
三、 我學到的所有
「學生就像是一面最乾淨也最誠實的鏡子,你的教學好壞和對學生的真誠度皆會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讓你看清成果,同時也看清楚自己。」
誠實的去面對你應該要改善的地方,便是我在這個營隊當中學到的一課。未經過社會歷練的這些單純的小孩們,不會彎彎曲曲地去掩飾或掩藏真正的心意,對於喜愛的是給予和掌聲,對於不喜愛的,安靜與冷漠。一堂課下來,又或者一整個營隊下來,學生的態度就直接給你了成績單,這是最殘忍的表白,但我很鍾情於此,因為唯有這樣是最直接的,我才能很清楚的知道哪些是我必須要去改進,而認真的去接受這些缺點並改善,也是我在營隊之中,努力去學習的。
「堅持你的決定,但在方法上保持彈性。」
記得這句話是很久以前在網路上看見的,但我從沒有理解過他,不過,在這次的教學當中,我想,我大概可以理解了。每個人在寫教案的時候都會對於自己在教學時都有一定的目標,希望透過這個自己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達到那個在寫的時候想像中的狀態或是成效,但常常計畫敢不上變化,而我們則會被那個我們寫過的教案所綁住,想著一定要這樣一步一步才會達到最後的目標,而看不見底下小朋友們早就失去興趣的眼神和態度。教案,只是一個大綱,讓你在驚慌失措的時候有跡可循,但並不是正確答案,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在這次的實際教學當中,除了教案中最大的步驟以外,我幾乎推翻了所有的內容,因為我發現唯有那樣才能保持住小朋友對上課的熱忱,也唯有那樣我才能順利的把該上的都上完,而結果證明這樣的決定確實是好的。固執己見終究會走上絕路,唯有彈性,才能達到那個你理想的目標。
“The voice of one man is the voice of no one.”
這是課程設計中的每日一句,其中一天我們教導給孩子們的,但同時也是在提醒我們自己。團結力量大,只要團結沒有什麼是沒有辦法去做的,而在這個營隊,我深深感受到團結的重要性。每天面對變化萬千的事情,晚上都得針對今日白天接受到的變化做明天的調整,常常一調就得推翻培訓期間絞盡腦汁設想過的所有事物,而大家也總是會被那些新的調整一直用到很晚才能就寢。這樣高強度的壓力若一個人扛,絕對會發生問題,唯有團結並分工我們才能圓滿的結束這八天的營隊,因此真心的謝謝所有我們的隊員,忍受包容並促進我成長!
四、 總結
「老師,被你們教一百次我都願意!」
這八天以來,我在小孩身上看見了很多的社會上不同的面貌,他們很多本是低收入戶、隔代教養或者新住民家庭,更何況有些小孩家庭內部還有許多問題。這些環境使得這些小孩擁有比一般小孩更不一樣的心境,但他們也只是個單純的孩子,他們會因為小事而開心,他們可能前一秒吵架後一秒便一同開口大笑,而學校可能是這些小孩最有人關懷且最溫暖的地方,身為他們的老師,我有種想要守護他們單純心靈和笑容的想法。上面那句話便是最後一天,有位小朋友在卡片上寫的一句,也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一句話證明我們這八天所有的努力並沒有白費,這八天累積出來的疲憊都得到了理由。這樣就夠了,一切都值得了,謝謝大家。
國立政治大學 阿文一 黃雪瑜
一、 挖掘自己
知道這英文品格營是因為這營對在王韻老師的通識課程介紹才認識的,原本就想在學校參與志工的團體,尤其是以教學的方式的團體,想藉之探索自己是否適合走向教育的方向明確自己想要到道路。學校有許多類似這種的教育營隊,譬如地點是前往東南亞地區,或是只收取台灣學生。我選擇參與這個英文品格營隊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前往的地方是中國的農村,一個我完全陌生想探索想要體驗不同的民族淳樸風情。我是在城市長大的小孩,看見與接觸到的也是城市的小孩。在一個與自己生活環境與地區相反的地方接觸當地小朋友是一種新的挑戰與嘗試,也希望藉此磨練自己。
二、 教學培訓的過程及當下
在每週一次的培訓,我才發現身為一位教學者除了需要準備教學內容與方式,還需要寫教案,在參考學長姐的教案時,才體會到教學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在培訓課上學習的情緒管理與溝通及技巧除了在教學上實用之外生活上是無時無刻都適合,但看似容易當真正實行起來卻沒有想像那麼簡單。培訓的準備讓我了解到教育者在背後的準備不如表面上那麼簡單,可能是我成長中所看見的老師都游刃有餘讓我對教育者缺乏認知,同時我也發現每個國家教育方式的不同。
到了明道國小之候面對小朋友的反應以及環境,讓我切身的感受到計劃趕不上變化這句話。培訓期間的各項準備都需要調整改變,隨時都要臨場應變。同時,由於第一次教學,我發現自己有許多的不足。譬如我在第一天帶破冰課時,我完全沒有注意到小朋友的英文程度以及他們是否跟上我的速度授課,在台上自己教自己爽,沒有注意到小朋友的反應,教學又不斷的發問的小朋友打斷。雖然,我的隊友不斷與我眼神接觸,嘗試提醒但我沒有反應過來,也沒明白那幫助的眼神。課堂結束時,我身心疲憊,覺得自己搞砸了。但老師與其他隊友沒有任何責怪或批評,而是給我鼓勵。而我自己忽略了許多尤其是在教室後隨時都可以幫組我的隊友。也可能因為我在這節破冰課沒有將氣氛帶起以及其他的問題如學生的座位,讓接下來的授課的老師面對的小朋友態度依然是不耐的表情。
在是之後的幾天小朋友的態度都已微弱的進度在改變,在我教授主歌的時候是營對的第四天在這堂課我發現自己有許多的問題,當下小朋友們的眼神與肢體是給予我教授最大的反應,我明顯的感受到小朋友的熱誠緩緩的下降,這讓我開始缺乏自信在台上有點徬徨。我的隊友們馬上察覺氣氛不對都會輔助我帶動氣氛及抓住小朋友得注意力。我發現我的問題除了我聲音沙啞聲線讓人昏昏欲睡這個小問題之外,我個人覺得自己缺乏舞台魅力,可能是我授課方式無趣或是我說話速度太快影響課堂氣氛,在營對結束經我隊友提醒我的不足還有太嘮叨了,這是我完全沒有察覺的問題甚至沒有往這個方面去思考自己的不足。在之後的幾天我還有其他的複習課等,我都會注意是自己的說話速度,授課方式都會與隊友事先進行討論,但我還是有許多的不足我的隊友們都會在旁的給予我幫助。
每當不是自己主教學的課,在課堂上都會在台下輔助主教老師以及觀察小朋友。在這些觀察中可以看見小朋友的上課態度以及激起我去加深了解小朋友。而每次分組少數教學與進距離的接觸明顯觀察到小朋友的程度以及對課程的心態也會增加小朋友的熟悉度。
這八天裡除了自己的教學外也看見有經驗的隊友們教學方式,每位隊友的教學方式都有自己的風格,從中看見隊友們的教學技巧和與小朋友的交流方式以及舞台風格。我個人覺得氣場很重要,因為經我的隊友們告知覺得我在台上表現的有點緊張,可能是我的氣場不足不夠穩定讓自己顯得緊張。隊友們是我的學習榜樣,努力的調試好自己不足。
三、 社區與生活教案
營對的教學除了英文課之外,也會有生活教育課和社區課,生活課主要是教小朋友環保知識、毒品的認知與後果和環保酵素。社區課是讓小朋友了解當地的社區環境,但畢竟最了解當地地區的一定是生活在當地的小朋友,讓小朋友帶我們一起去更了解當地,小朋友可以更注意到自己的小區裡的小細節。
而這次在明道國小的社區教案我和兩位隊友與一起準備,是以越南傳說故事為主題。因明道國小的小朋友佔大比例的父母都是越南華僑,希望藉此社區教案可以讓小朋友更了解自身父母的一些文化習俗。因為缺乏相關背景,在培訓期間,我們只是按社區大學老師的指導設計和更改,困難較少。只是到了明道國小因人數問題需要與另一個教案進行合拼,我們經驗豐富的隊友們將這些教案結合的很棒,但因時間的問題每位隊友在第一個晚上都有許多要修改的課程,因此無法一起解決這問題。在之後每一天的社區教案都進行的很棒,比較可惜的是我無法全程參與,尤其是週末兩天因學生安全考量需要人手照顧,我就自動的去帶小朋友,錯過了活動中與小朋友的全程參與。
生活教案我是與鴻升一組負責酵素,簡報是我們在培訓期間一起討論多次,逐漸修改完成。但到了明道,問題逐一浮現:首先,生活課程是在第二天進行,但第一天因時間與流程關係無法提早交代全班小朋友攜帶需要的材料。其次,製作的時間有限分組有些拖拖拉拉,製作程序交代不夠清楚,造成小朋友延遲下課。製作完之後,沒有時常去提醒小朋友需要對酵素放氣。還好,隊友們幫忙我提醒,小朋友也主動的去觀察酵素。我發現小朋友對動手製作的活動都非常感興趣願意花時間完成製作。
不論是社區活動或生活教案小朋友們對於課外的事物都主動的發言,有些小朋友在成績上會較為自卑但對課外的事物和新穎的活動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及主動。
四、 終結
在這一次的活動中,我體會到了很多東西。這八天表面上是我們在教小朋友,但同時小朋友也是在教導我。小朋友就像一面鏡子,在他們身上我看到我自己,當下他們的態度我會無法理解,但回想起來當自己在生活上因某些事情自己的態度何嘗不像小朋友。在營前籌備有一堂課是用嘴巴來存款,簡單說明就是說好話。在這八天裡我們對小朋友常常給予他們鼓勵,回想起來發現自己也是一位需要被人鼓勵的人。我想不管到哪一個年齡層都是喜歡被鼓勵,愛聽好話。在這活動中最重要的是我看見自己需要進步改進的地方。我知道,改變不容易,但我希望我的每一個小細節會在我一次又一次的進步下改變修改。雖然我現在還是沒有明確的清楚自己的想要前進的方向,但我相信每一次的進步會挖掘自己想要的。
國立政治大學公行二 施虹伶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英文品格營,每一次和不同夥伴搭檔、面對不同的孩子、適應不同的環境等都讓我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做調整。2016年在河北梯次孩子們個性溫和且認真向學,課堂基本上進行得頗順利。只是天氣太熱,教室內實在悶熱難受,孩子們容易昏昏沉沉的,所以我們經常分組並且一定都帶到教室外樹蔭下以提振他們的精神。在河南靈寶,孩子們各個活潑好動、個性鮮明,我們完全不需要擔心孩子沒精神,相反的,需要好好思考如何管理班上秩序,而靈寶的孩子平時受的多是打罵教育,因此我們也花了許多心思讓他們卸下心防,並開心接受英文營的教學活動。
這次的明道國小梯次,和前兩個地方的孩子又需要不同的教學模式了。和明道國小的英文老師請教過之後發現,孩子們平時英文課不但會以分組遊戲也會有針對部分特殊生個人的獎勵制度,並且對程度不同的孩子設計的學習單也會不同,上課也會有許多不同的教學媒介,包括網路影片等等,平時多元活潑的上課模式讓我們這次的教學極富挑戰,要如何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和專注在課堂上是我們需要絞盡腦汁去思考的,聽著明道國小的英文老師和我們分享平時教學方法,可以感受到她對於每一位學生的用心良苦及觀察至微,字裡行間有著她對學生滿滿的關心,也多虧英文老師的協助才讓我們能慢慢地掌握和孩子們的相處。
這次,我的夥伴有去年分別搭檔過的小玲、育民學長和馨慧,也有新朋友雪瑜,恰巧的我們的教學模式都不是非常活潑的路線,因此在頭幾天的教學上大家吃足了苦頭。這次我們帶領的是四、五年級,自己命名為傳說對決班,開始時真是讓我們傷透腦筋。或許是因為平時英文課程已經十分有趣,讓我們在培訓時期辛苦設計的新鮮感不足,或許是因為孩子們平時英文科在校成績表現不佳,讓他們對自己沒有自信,對比隔壁班同學更加對自己沒自信,也或許因為和四年級同學分到同一班讓五年級的同學感到不滿,種種原因讓教學的一開始充滿著不安,也讓王老師辛苦地常常要上台給予支援,為了因應各種教學狀況我們也常常在下課就聚集開會討論,希望能及時調整及時改善。
每一次營隊中,班上總是有表現特別好能夠成為老師小幫手。也有需要我們耗費更多心力特別輔導特別照顧的孩子而每一次結束後,那些原本班上的小搗蛋卻往往讓我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這次營隊也不例外,一開始完全無法控制自己情緒所以會大吼大叫的Tom,最後能夠手舞足蹈地大聲唱出整首英文歌,一開始完全不願意開口也不願意做動作的Justin後來即使因為發音而一直被老師們要求也不放棄退縮,甚至常常跑來我身旁撒撒嬌希望得到鼓勵和稱讚,就連學校老師提醒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在幾次分組練習後,能夠和大家一起不看課本的歌詞,臉上帶著笑容的一起唱英文歌。每天的相處都讓我發現好多好多的驚喜與感動,在孩子們身上總是讓我感受到最純真的快樂與真誠,不論身體是否疲累,在走廊轉角之隅只要遇見孩子們,總是能重拾笑臉開朗的和他們打聲招呼,在營隊裡教學固然重要,但最觸動我心的卻總是和孩子們相處的點滴,我們付出的不只是英文的教學,而最後帶走的更不只是教學的技巧,而是每一次的大事小事在心中留下的經驗、回憶,當事後回憶起這段時光,能提醒自己如何能做更好並珍惜當中的美好。
社區活動
我這次參與的社區活動是神秘傳說,顧名思義的我們會告訴孩子們許多傳說故事。由於明道國小的孩子們許多家庭成員中有來自越南的家人,因此我們融入了越南的文化,以越南新年的傳說故事及習俗為主軸,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做出越南新年常見的黃花、放生鯉魚等手工藝品,並且在海報上以漫畫形式展現越南的傳說故事。
明道國小有許多孩子擁有特殊的新住民家庭背景,因此在這個社區活動開始前有些顧慮,擔心孩子們會不會對於這個和大家不同的身分感到自卑或不喜歡在大家面前被提及。為此,我們在第一天的活動中,曾稍稍測試孩子們的反應。結果,孩子們不但沒有我原先擔心的反應,反而很自豪地大聲地告訴我們他家中有越南成員,令我放心之餘也對自己原本有的想法感到羞愧,感覺就像自己用了負面的眼光在看待新住民家庭。孩子們的單純,讓人檢討自己的想法太複雜。
我們原先規畫有四組不同主題的社區活動,每組約二十人,實際到明道國小確認人數後發現只有大約五六十位小朋友,因此我們臨時將四組社區合併成兩組,而內容當然也得調整,好險有夥伴們一起分工合作,各自找一個適當的故事在第一天有趣的分享給孩子們。還記得我在營前一天身體非常不舒服,頭痛之餘胃也非常不適,因此在討論時夥伴們非常貼心地幫忙分擔了故事內容,讓我能早點休息,幸虧夥伴們的照顧我在隔天就好了,反而另一位夥伴雪瑜由於白天的課程太賣力導致喉嚨沒聲音了,因此我們就交換,讓他能夠好好休養喉嚨。這讓我深刻的體驗夥伴們之間不需多說什麼,彼此就能互相幫助、依靠的感覺,使得這個活動更加有溫度。
在團隊培訓的服務與帶領
這次我參與了營前培訓的規劃與聯絡,培訓課程不論對新加入的新生或是參加過的團員來說都十分重要,所以在一開始我面對這項工作是非常忐忑的,再時間不是很充裕的情況下要排出培訓課程以及連絡講師等等對我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幸好有靖陽一直在旁邊幫助我,才讓我不那麼手足無措。
每一堂培訓課都會由一位舊生擔任值星,需要安排當週的工作分配以及帶領大家討論。印象很深刻的是討論獎勵制度的課程,我原本認為參與過的團員們對營隊的獎勵制度應該是有一定程度的共識的,但是透過討論我發現即使是已經有參與過的舊生們在獎勵制度的想法和標準可能還是有些許不同。例如在對於程度明顯有落差的學生,要如何引導他們更積極學習並培養自信心這點大家的想法都不太一樣。但即使大家思考方向和邏輯不盡相同,在討論過程中也沒有爭吵和批評,我覺得對我來說這就是這堂課最大的價值了。
這次英文營隊除了帶領傳說對決班之外我也帶了大團的會議。身為班級的領導者,相比去年在靈寶,我這次反而更緊張了。營隊頭兩天明道國小四五年級的班導可能因為不放心所以會在教室外走廊看著我們上課,不時也會探頭進來詢問狀況,這給了我們沉重的壓力也更想要證明給他們看到我們的努力及能力。每個晚上我們都檢討當天發商的各種狀況以及討論隔天的課堂,希望能夠越來越好。在大家努力下我們和小朋友親近了許多課堂和分組上學習氣氛也越來越好。
這次的領導中我認為自己還是太心急了,當班上其他團員上課氣氛不佳或是有突發狀況發生時,我常常會直接就衝上台幫忙上課或是接下去講話,因為我當下只想要趕快解決問題讓課堂繼續下去。但是事後我反省自己這樣做只是揚湯止沸,並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本。當下一次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時,那位團員還是沒有辦法處理。我應該和那位團員討論她適合用什麼方法來解決,或是可以在課前做什麼樣的準備來避免,這是在這次的領導中我最遺憾的一點。而大團的會議我是在當地才得知自己要帶會議的討論,所以當下非常慌張。對會議的時間、流程的掌控都不是很熟練,感謝學長姐的幫忙才讓每天的會議能夠順利進行。
這次的營隊我覺得自己太緊繃了,讓自己整天緊張兮兮地可能也會影響到班級的氣氛。好多時候事後想起來都覺得要是能夠在更從容一點一定能處理的更好。在營隊中常常會出現突發狀況需要臨機應變,所以心理壓力也很大,我應該學會適時的紓解自己的壓力,讓情緒找到出口,就像查老師和盧老師課程中說的,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助別人梳理情緒。英文營培養了我們不畏挑戰與批評,即使每一次的營隊總是會讓我留下一些遺憾,我相信這些都會成為我進步的動力,希望自己在未來能夠有所成長,成為一個更好的團員、教學者、領導者。
國立政治大學 財管三 王小玲
第三次參加英文營,對英文營的制度、教材、人員都不是很陌生的我,卻覺得這次的營隊仍然是非常艱難的挑戰。從去年寒假的南河國小,到暑假中國河北,再到今年的明道國小;比較起這三次,教學狀況以及師生互動情形,其實差異都非常大;參加完三次的英文營,我更加地體認到,看著這些孩子,我也只能是個過客,很可惜沒辦法陪他們一起成長。
營前準備
與政大共享文山區一隅的明道國小,對我們卻是[近在眼前遠在天邊]的地方;雖然只需要坐幾站公車就能抵達,但是兩間學校可以說是毫無瓜葛,互不知道有彼此的存在。因此在出營前,我們對明道國小、以及周邊做了初步的認識;這群孩子的生長環境跟我們自身的生長環境很不一樣,以新移民家庭為大宗的明道國小,必定能激盪出很多文化的火化。而文山社大也提供了很實際參與社區發展的經驗。相比於暑假中國的營隊,辦在台灣的營隊,許多的課程內容也需要做調整,例如環境保護、資源回收、毒品防制、牙齒保健……甚至是酵素,台灣的小朋友對這些議題都有一定的了解,太過基本或太艱深的課程都無法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因此對於課程的準備我們覺得十分的有挑戰性,在課程中要教給小朋友甚麼、小朋友會喜歡甚麼內容……我們一群大學生拼命回想起10年前自己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已經具備哪些知識、對那些東西感興趣、對哪些東西不感興趣……。這些東西如今想起來,還滿有趣的。其實,對於大部分事物的印象都只是霧裡看花;曾經想變成的大人、討厭甚麼樣的老師;當時高漲的情緒,現在都想不起來了,真的覺得有一點感慨。
與孩子的互動情形
相比於南河國小孩子的天真可愛,大陸河北孩子的團結互助;來到了明道國小,這邊的孩子則是聰明且擁有眾多資源。我感覺登太山而小天下,把各式各樣的人都看過了。這三個地方的孩子性格是完全不同,雖然說每一個孩子當然都還是非常的不一樣,但是我仍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地域會影響一個人;就像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文化,各式各樣的習俗一樣。
大部分的基金會、校園服務都會選擇去偏鄉的學校;因此,位於台北市的小學,很少會有寒暑假的營隊可以參加。然而比起鄉村學校,這次辦在台北市的營隊,卻讓我看到更多無助孩子的眼神。我們常常聽到[城鄉差距多麼多麼嚴重……],但卻忽略了都市之中的貧富差距,其實比城鄉差距更可怕。鄉村的小孩也許沒有那麼多的資源學習去接觸世界,但是也因此他們不知天高地厚,敢做無邊無際的夢。以英文水平而言,他們並沒有比城市孩子高,但是他們可以很容易的被鼓舞,有更強的學習欲望。反觀城市的孩子,他們其實擁有比鄉村孩子更好的英文背景;但是,由於在城市中,更能看出不同資源背景的小孩的樣貌,導致都市之中也存在著城鄉差距。比城鄉更可怕的是,都是小孩很輕易就能感受到這種氛圍,且是小朋友自己能感受到的。
這一次的營隊,有許多的無力感;就在幾天前,我又重新看了一次照片,竟然有許多的小孩叫不出名字。回想前幾次營隊,那時嘉雯都會刻意的點出那些安安靜靜的小孩,並且講一些那些小孩有趣的事(例如他的服裝拉、他的歌聲拉……)看似很普通的閒話家常,但是都提升了我們對那些角落小孩的注意力;而不是一直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會主動吸取大人注意力的小公主、小王子或是小惡魔身上。然而這次我卻忽略了一些小孩,因為不知道如何讓他們願意學習;但是,事後想起來,這是我覺得這次營隊中我最遺憾的事情。
教學情形
這一次的教學面臨了嚴峻的挑戰;從第一天起,我們就從孩子們的反應中得知,他們要的是五花八門的活動,不只是黑板跟粉筆。不像中國農村的小孩,只需要一些有趣的動作,就可以使他們哈哈大笑。明道的小孩,他們平常的英語教學就有電腦輔助;而我們當初設計的遊戲,對他們來說也只不過是[在教室上課,一點也不好玩];要如何激起他們的興趣,是我們每天都在尋找的答案。
大陸的小孩非常的敬畏老師,因此只要老師的一個眼神,全班就會立刻安靜下來;然而,台灣的小孩則是,儘管老師在台上的大吼大叫,仍然抵擋不了台下吵鬧的聲音,因此對台灣的小孩不能來硬的。第一天進教室,是小朋友自己選位子,因此班上整個大失控,一整天下來,小朋友們都在玩[Symbol]。而第二天之後,我們精心安排座位表,整個班上的學習氣氛就提升不少;自此我深刻體認到,原來以前老師安排座位是有苦心的;在調動座位表的同時,我們也發現那些表現優異的同學,都只能坐在教室的後排或邊界,因為前面的位置是要給那些小搗蛋坐的;原來當好學生也是要有代價的。
關於我們的英文營隊,我們是以英文歌曲帶入動作,加強小朋友的英文能力;以往無論在大陸或是台灣,小朋友都非常熱衷於發想有趣的動作,並喜歡做這些動作;不過這次,小朋友卻對於想動作興趣缺缺。我想原因在於,我們設計的這套教學是用於鄉村,而非都市。對於我們以往使用在農村的這套教學技術,在都市小孩身上是起不了作用的;都市的小朋友比較不像農村的孩子那麼敢表現自己,那麼有表演慾望,曾經也是在台北市長大的我大概能體會。因為看過太多厲害的人事物,反而更不知道自己是誰。像是表哥表姊出國留學,二姑媽的女兒得了科展獎,小舅公的二孫子是美國的名醫……有太多的事情讓我們顯得渺小,在科技不發達的鄉村孩童,他們反而可以心無旁鶩的去作夢。
各式各樣的小孩
雖然一群小孩看起來很可怕,但是如果一個一個單獨看,卻都是天使了呢!在這8天的營隊,真的很謝謝隊員們一起分享、討論遇到狀況,也謝謝虹伶可以和我討論我遇到的問題,讓我更加了解每一個小朋友,而不是對這些問題束手無策。
Ryan是一個很乖的小朋友,從第一天開始,他就認真的上課、跟著我們做動作;即使下課了,旁邊的小朋友都在打鬧,他也會安安靜靜的坐在位在上背英文歌。中午吃飯時間,小朋友都只吃一兩口,還邊吃邊說話;只有Ryan安安靜靜地把整個便當都吃完,還把便當洗乾淨才出去玩。我十分的驚訝,「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自律的人,竟然可以如此的出淤泥而不染」。
Tom是個小寶貝,非常的天真單純,雖然常常不受控制,但總是有一顆溫暖的心。Bryan則是一個很愛鬧脾氣但是非常可愛的小孩,在分組練習的時侯,她常常會因為鬧脾氣一個人躲起來,也不願意說為什麼自己不開心,要老師去猜出所有可能的原因之後,他才會自己慢慢地說出來。
Justin是一個很聰明的小孩,比起大多數的小孩,他更懂得、也更想要跟我們這些大哥哥大姊姊聊天、相處,也因此下課的時候他總是為在我們身邊團團轉。
前幾天分組的時候,看到有些小朋友突然躲到樓梯間,桌子下……這些他們突如其來的情緒,都讓我束手無策;幸好有這一群政大的夥伴們,看著他們如何處理小朋友的情緒,如何與小朋友互動,我的恐懼也漸漸消失了。他們教會我、與我討論如何處理這些[鬧脾氣]的方法,原來小朋友會有時候到處亂跑不願意學習,有時候乖乖坐在位置上;這一切的原因都跟他們的情緒有關。
結語
參加了三次的英文營,我得到了不少的收穫;從一開始單純只是喜歡小朋友的心情,到如今懂得要拿捏距離,不能只是寵溺,以免愛之適足以害之。在英文營中,我也更加學會如何處理情緒,除了更認識自己,也有能力幫助別人理解情緒了。站在講台上的慌張與手足無措,也因為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讓我更相信自己,也慢慢克服了恐懼。從小朋友身上,我則看到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美麗與醜陋並存,但卻並不使人害怕。真的很感謝王老師與英文營,讓我有這個機會磨練自己;雖然很多事我還仍在學習,總是做不好,但是老師總是會給我一次又一次的機會,讓我可以突破自己;讓我跟一年前的自己變得很不一樣。謝謝王老師總是在身旁的耳提面命,雖然有時候不是令人很開心,但是老師老到的精眼與先見之明都讓我們很安心有了依靠;也讓團隊因此更加團結,能無後顧之憂的專心教學。
國立政治大學統計三 傅馨慧
細數大學這三年,我堅持下來的事情不多,其中一個,就是影響我大學生涯至深的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身旁很多人都問我,這一個團隊,有什麼魅力,讓我從大一至今,不曾放下。也許是每一次出隊后自我的提升與突破的喜悅,也許是每一次和團隊一起成長而後相知相惜的情誼,或是在這段時間的成長,讓我擁有在面對未知的恐懼時,去直視恐懼、面對恐懼的勇氣。總而言之,讓我一次又一次堅持下來的,並不局限于單一的因素,而是在經歷各種不同的挑戰,經過反思和反芻,吸取過往的經驗和養分,在新一輪的挑戰中,用更好的自己去面對未來,在這一個循環中帶來的成長與感動。這一次的寒假英文營,我們來到薹北市的明道國小,我們在這裡面對不同的挑戰,以下將分為幾個部分,看我們如何調整、成長。
當小皮蛋相聚時
第一天伊始,我們便發現班上的小皮蛋特別多,或是不配合教學活動的學員,像是不依照老師的指令,站起來做動作的孩子,或是擾亂老師教學節奏的孩子,像是時不時在課堂中大叫,不受控制的孩子,或是在小組活動中,不依照老師的指示,隨意遊走的孩子。他們相似也不相似,相似的是,他們透過不同的舉動,或逃避或反擊,是為了引起老師們的注意;不同的是,他們為什麼這樣做背後的原因和表現的方式都大不相同。面對這些小皮蛋,除了用嚴明的規範,給予他們約束之外,還是用溫和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會是比較適合的方式呢?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放下身份,去了解孩子心中所想,再根據其特性,和他約定,像是依照他的長處,給予其責任,亦或是他有好的表現時,看見他的表現,給予他鼓勵。
像是原本不配合班上教學活動的孩子,上課時不依照老師的指示,一起唱歌或是一起做動作,在小組做搞怪的動作,或是很容易就和班上的學生吵架,然後就撅著小嘴,將自己封閉起來。後來我們發現,當他被選為小班長,微笑在他的臉上展露。當他露出小皮蛋的樣子的時候,我們就用這份責任提醒他,而後他就會乖乖遵守老師的指示,配合老師的教學活動。
又或是原本在課堂上大叫,擾亂上課節奏的孩子,我們一開始通過調整上課的位置,將他放到課室的後面,讓助教老師可以根據他的狀況,去和他溝通,和他做小約定,不影響主教老師的上課節奏。和熟悉他狀況的老師討論,要用什麼方式去約束他,并依照他的表現給予他鼓勵。在營期的後期,他的蛻變,是讓我們非常驚訝和感動的。當他努力地將歌曲一字一句背出來,一次又一次的被退回而又不放棄的時候,這何嘗不是我們這幾天的營隊,想要帶給這些孩子們的精神嗎?
孩子都不一樣,適用他們的方法也不一樣,我們唯有通過觀察孩子們,了解他們,再對症下藥,用適合的方式去引導、帶領他們。而不是標籤化這些孩子,認定他們無法改變。這些小皮蛋,可能原本是老師們上課時最頭痛的人物,但只要試著去了解他們,引導他們,他們也能迸發出美麗的煙火,正如奧地利的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阿德勒教育心理學】所說:“世界上沒有問題兒童,只有缺乏正確引導的【生活的失敗者】”。
失去學習動力時
除了小皮蛋之外,另一個令我們頭疼不已的孩子,就是失去學習動力的孩子。他們因為各種原因,或是認為自己被分到成績不好的班級,或是原先在班上的成績不好而缺乏自信等等原因,以致我們第一天上課時,無法把班上的氣氛帶動起來,看著台下的孩子,他們或是玩著手上的東西,或是眼神放空,請學生一起唱歌或是做動作時,只聽得到助教老師們的回應,這和我們之前接觸的孩子完全不一樣。
後來,既是危機也是轉機,台北市的孩子,生活大都被安親班、補習班填滿,所以六日兩天,大多數的孩子都上補習班或是安親班,原本30人鬧哄哄的班級,變成10多人的小班級。我們透過這兩天和孩子們建立關係,成為他們的朋友,和他們做小約定,同時也用更加活潑的方式帶動課堂,像是用遊戲帶動孩子們複習歌曲,或是用故事帶出歌曲,讓他們更加容易進入狀態。因此當星期一其他孩子回到班上時,他們這兩天的蛻變,也同時帶起其他孩子。
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隨著學生的狀態去調整我們整個策略,帶領孩子們一步一步走出來。正如中庸之道,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唯有在最正確的時候做出最恰當的策略,才能打出一手好牌,而這之中,最重要的是要先學會放下身份,和孩子成為朋友,了解他們,和他們建立關係,才能依此制定適合他們的策略,因為放下身份,就是最好的身份。
孩子害怕舞台時
營期的最後一天,是成果發表會,也是孩子們將過去七天的努力,在眾人面前展現的日子。相較於另一班的孩子,我們班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勵以及陪伴。也許是綵排時,另一班的表現給他們帶來震撼,也許是他們的不自信,使他們在舞台上無法放開自己,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在種種因素影響之下,他們害怕第二天的成果發表會,害怕舞台。
這個時候的孩子其實特別敏感,他們心中想要把歌唱好,但恐懼和不自信,阻擋了他們的腳步,讓我們這些老師,不忍再苛責他們。這個時候,我們採取的策略,是通過不斷地鼓勵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練習,讓他們對於歌曲和動作更加熟悉。一直到成果發表會當天,我們陪著孩子們一起唱、一起跳,用我們的聲音和動作,去帶領他們,在舞台上展現自己。
孩子的另一個舞台:生活教育&社區探險活動
除了英文歌曲教唱之外,英文營團隊也設計了和生活教育以及社區探險相關一系列的課程,孩子們做中學、學中做,。特別是在社區探險的活動中,以引出孩子們的創意思考為目的的課堂設計,讓孩子們有更多的空間去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並且從中累積相關的知識。
這一次在明道國小的英文營,我們設計了兩個社區探險的活動,一個是融入越南傳說故事元素的【神秘傳說】,另一個則是融入學校周邊的社區,像是木柵公園和萃湖的【走走逛逛探險去】。
明道國小因為其社區周邊的種種因素,而被大眾標籤化,像是萃湖,在孩子們的眼中,萃湖是一個髒亂不堪,會有許多醉漢和吸毒者的地方,他們對於萃湖,皆是負面的印象。而後孩子們在老師們的帶領下實際走訪萃湖,看看目前萃湖的樣子和他們印象中的萃湖的差別。由此我們希望告訴孩子們,負面印象的東西,並非是無法改變的,有時候這些東西,需要我們親自走訪,去感受去體驗,因為改變是當你心裡想要改變時,才會發生的。
在課程中,孩子們常常會有意料之外的結論,像是我們告訴孩子們關於木柵公園中被水泥墻包圍的遊樂設施,而這些水泥墻是為了隔絕人工設施和自然生態,以免自然生態受到破壞時,孩子們以此推論出“長城是用來保護自然生態”這一說。而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很小心的引導孩子們,如何在不限制他們想象空間的同時,避免他們的思維偏離軌道。而這也是我們必須用一生去學習的東西。
作為團隊一起成長
在這一次的英文營中,讓我感觸最深,除了孩子們在這8天的蛻變之外,便是夥伴們一同面對困境,一同克服困難的精神。這一次我負責的是小班學生的教學,我的夥伴有經驗豐富的隊員,也有新加入英文營,毫無上台教學經驗的隊員。第一次出隊的隊員伊始,可能會因為經驗不足,在台上教學容易緊張,無法順利地完成一節課的教學。我們還不知道,當台上的夥伴快撐不下去的時候,我們除了在旁邊乾著急之外,還能通過怎樣的方式,給予協助。慢慢地,當我們逐漸熟悉彼此的教學步調,我們開始學習如何在恰當的時間切入,才能真正給台上的夥伴雪中送炭,而不是打亂主教者的教學節奏。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天下午的主歌教學。那是第一次出隊的夥伴,是第一次面對三十多個孩子主教歌曲的那節課。在這一堂課的教學中,在台下的夥伴用各種方式協助她,或是用舉手提醒的方式告訴主教者可以怎麼做,或是再適當的時機切入,用小遊戲帶動氣氛,或是合作表演小故事,讓孩子們更好地進入狀態。就像一堆沙子原本是鬆散的,但和水泥、石子和水混合后,它比花崗石還要堅韌。我們就像這些東西一樣,團結合作讓我們擁有更大的力量,去面對更多的挑戰。
政治大學 公行三 黄訿雁
一、 前言
曾想過在大學四年裡要做一件讓自己覺得「非常厲害且不後悔」的事情,因此也嘗試了許多新鮮事,當中有許多都是學長姐及朋友給予的建議。而「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也不例外,從大一開始就有學姐強烈建議我加入這個營隊,並且告訴我營隊的特別之處。但我和英文營的緣分卻遲遲未到,英文營的培訓課不是與系上的必修課衝堂就是和其他社團活動撞期,直到大三才有幸加入英文營隊。
政大有各類型的營隊,我為什麼要執著於這個營隊呢?其實一開始是因為我非常喜歡小朋友,而營隊服務對象恰好為國小四到六年級的學生,因此才選擇此營隊。當然對於從未參加過任何英文營隊的我而言,也是一種新的體驗及挑戰。我相信每個營隊或是活動都有其困難度,沒有一件事是可以輕鬆度過,除了你抱著玩樂的心態,因此我便以學習及體驗新事物的心態加入了營隊的培訓課。
正如以上所說,每件事情都有其困難度,在這個營隊中「堅持」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困難。營隊固定會在每星期中抽出兩天的時間進行培訓及會議,身為新生的我們除了做培訓還要向舊生們學習如何寫教案及設計各類教學活動。一次次的教案被駁回修改或重寫對我們都是一種打擊,但無可否認的是每次的打擊都是幫助我們成長及學習的時候,這也是作為我要堅持的理由。
以下將會以各類教學活動帶入營前團隊如何設計、修改及最後在明道國小教學的合作精神以及營後感想與反思。
二、 各類教學活動
1. 破冰課程及點心歌帶領
對於破冰課程的看法,我一直認為此課程的設計只是要拉近學員及老師的距離。但英文營隊另外一個功能是為了能更迅速的了解小學員的英文程度及對英文的熱誠,以及解除學員對老師的疏離感而設計的課程。雖然我們在營期前有做破冰課的驗收及修改,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發現小學員們過於投入在遊戲中,場面有點不受控制,當下立刻做出應變才把學員們的注意力拉回來。另外,點心歌(可以理解為詞句較短且較容易明白的英文歌)方面,我們除了會教幾個較難的單字之外,還會設計不同的小遊戲來帶動班內的氣氛,讓學生在下午也能提起精神學習英文。從這兩堂課中就能看出學員們對於遊戲是不會抗拒的,而且還非常投入在內,反而是在主歌教唱的時候,班內氣氛表現得枯燥乏味,因此我們在後續也做出了教學形式的調整。
2. 主歌教唱
主歌教唱可以說是我在營隊中最大的挑戰了。在營前大家都會被分配到一首主歌,我們要依據主歌撰寫教案,而我被分配到的主歌教案是《Brush a tooth》。一開始我信心滿滿的寫了一個自以為很不錯的教案,還上網查找資料,把一切覺得可用來教學的方法都寫進教案中。但由於教案內容太多,超過一節課的時間,因此在舊生的建議下修改了原教案。在開會討論主歌教案時,舊生們也依據親身經驗給予我們建議,雖然有很多部分自己都覺得寫得還不錯,但是老師及舊生們隨便提問一句,才發現原來那些「很不錯」的部分對於國小生而言可能只是一種負擔,根本就不適用於國小生,頓時我才恍然大悟。然而,自己撰寫的教案不受肯定,心情一定會低落,但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撰寫教案所要注意的細節及設計方式。而且我也非常認同營隊的教學理念,讓學生以猜、聽、說、唱再搭配動作的方式學習,提升學生的英文興趣及信心。
此外,在培訓課時大家都至少有一次的主歌試教的時間,雖然只是試教但是心情還是會很緊張。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第一次試教時,已經把所有動作及教學循序內容都記在腦中了,但是一上場試教時,腦海中一片空白,緊張得快語無倫次了。加上同伴們扮演小學生在班上搗亂,我都無法管控好班上的秩序。
直到營隊正式上場教課時,我簡直就快要大崩潰了,原來同伴們在我試教時所扮演的小學生,對我算是很仁慈了。面對一樣的問題,我在教課時還是很緊張,甚至會因為某學生的提問而耽誤到時間,而且太過於著重在英文句子的解釋,使得班上氣氛也開始低沉了。在此時,幸好有位經驗豐富的學長拉了我一把,很快的又回到理想狀況內。對於第一次的主教課,我顯然表現得不好,因此老師再給我一次主歌教唱的機會。根據前一次的經驗,同伴們給予我的建議是不要以大姐姐的形態而是要以老師的形態教課,並且要表現得更有威嚴一點,不要讓學生覺得我是一位很好欺負的老師。在聽取各意見之後,我准備好上第二次的主教課。雖然這一次沒有緊張的感覺了,但我表現出的威嚴,根本就沒有威嚴可言,學生還可以和我開玩笑,在旁的助教老師(同伴)也快暈倒了。對於我的主歌教唱,我只能告訴自己再接再厲,在下一次的教學中不要再重複一樣的問題。
3. 生活教育
此次的生活教育主題是「哈利波特變變變」是一門環保課,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基本環保常識、3R及地球暖化危機。對於自己並不擅長的地科科目,在準備及設計教案時簡直就是經歷了千辛萬苦,被駁回的次數比主歌教案還多。直到營期開始前幾天還在修改簡報,我們組內還因為這個教案起了爭執,主要是溝通不良所導致的誤會。之後在進營前一天的生活教育試教時,發現其內容對於台灣國小生而言過於簡單,因此再一次的大修改。為了不讓學生在上這門課時顯得太簡單或太無趣,我們適當的加入了地球暖化的過程、原因、後果、如何防止地球暖化等及國小生可能會不知道的電池回收和藥品回收等,課程中我們除了穿插短劇及問題時間還加入了較有深度的英文單詞(比如:地球暖化Global warming)。
最後,因為我本身對於這門課的表達能力有欠缺,因此由兩位經驗豐富的學長代勞,但後面的環保製作課程還是由我和另一位同伴負責帶領。在環保製作過程中可以看到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及創意,其中有以紙箱做出的扭蛋機、寶特瓶製作的汽車等。
此外,如果下一次還有環保課程,我還想再嘗試一次,讓自己有機會學習表達及克服不擅長的科目。
社區探險
在培訓期間,為了準備社區活動教案,老師請了文山社大校長及老師前來為我們講課,並且提供意見。據了解明道國小有部分學生是越南新移民第二代,因此我們設計了「神秘傳說」,主要目的在於讓學生主動認識自己父母的家鄉文化。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們主要著重在越南的民間傳說故事,以手工製作漫畫的方式讓學生更能深入記得傳說故事。
營隊期間,因參加社區活動的小學員不多,因此我們與另一個主題,越南新年的「湯姆貓與傑利兔」合併為一班,臨時做微調及修正。最後也成功的以手作DIY的方式讓學生製作出年獸、越南黃花及鯉魚等;另外,三篇越南民間傳說故事也以手繪漫畫的方式呈現出來。
最後,在這堂課中雖然我們是主要準備教案及設計者,但倘若沒有這堂課,我也不會主動去搜索他國文化及民間傳說故事。與其說是要讓學生們學習,倒不如說是讓我們了解更多不同的文化。
結論
在營前一整個學期的準備到八天八夜的營隊中,雖然時間不算長也不短,但卻獲益良多。營隊結束後,讓自己靜下來思考,才發現原來我們不只是傳授知識給國小生,更多的是為自己增加了不少知識及課堂上學不到的溝通模式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等,更重要的一點是了解到什麼是「付出不圖回報」的心態。雖然在離開明道國小時非常的不捨,但是老師曾經告訴我們,我們的到來不是要讓學生傷心,而是要讓學生在未來的某一天還能記得曾經有一群老師帶給他們學習英文的快樂及信心。
「要改變別人首先要先改變自己」,在營隊之後我更相信這一句話了。先不要談論國小生的心態是不是比大人還要敏感,就自己活了二十幾年的經歷而言,如果某人非常不會尊重他人但卻要求大家尊重他,想必不需要我說,大家都應該能猜測到他是否可以得到別人的尊重。相同的,學生也一樣,如果要要求學生好好聽我說話,那首先我也要懂得細心聆聽學生的談話與需求。此外,不能不承認小孩子的心是脆弱的,我們一個小小的動作可能對於我們來說只是小事,甚至不會去多注意,但對於他們而言可能是影響他們一生的事情。有些時候小孩子要的並不是物質上的東西,而是有沒有用心對待他們。
然而,回想起這一學期每個星期兩天的培訓及會議,還有每一次教案的駁回及批評,我是如何堅持下來的?我猜想能讓我堅持的理由除了是要挑戰自我之外,另一個理由是在營隊結束後可以得到的成就感及快樂。
以前我常想大學教會我最深刻的一堂課是在遇到每一個最無助的時候,學會割捨對任何人的依賴心。現在我發現英文營隊結束後教會我最深刻的一堂課是「用心感受他人,以心感動他人」。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四 劉靖陽
壹、前言:找尋「為己存有」的志業與生活方式
當代知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Sartre在其著作《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有著那麼一句話:「生活在沒有人去生活之前是沒有內容的;它的價值恰恰就是你選擇的那種意義。人類需要的是重新找到自己,並且理解到什麼都不能使他掙脫自己。」,這句話影響我至深,也因此在大學生涯後段,我可以說是積極的在找尋讓Sartre所言那樣「為己存有」(being-for-itself)的境界。
而「教學」,可以說就是我選擇用以實踐自我存在的意義,不論是平日周末與國中學生一起遨遊於國文的世界、自身公民新媒體教材的研發,或是英文營團隊的教學,都是我生命中相當美好的一部分。然而,對於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四學生來說,寒假期間還與學弟妹一同參加營隊似乎不太是一個常態,身邊的朋友也不乏很直接地對我提出這樣的質疑。
究竟為甚麼我最後一反常態,把大學最後一年也投入給鄉村英文營的教學呢?當然,確實英文營團隊一直以來「扶持共好」的組織文化是一項重要的因素,但我想這個團隊廣納不同意見、鼓勵創新的胸襟,是更加吸引我的一部分。從培訓到營地教學,這裡不僅是一個得以讓大學生得以認識自己、提升自己的練功場,更是讓創意教學點子得以實踐發光的園地。基於以上的理由,在大學最後一個寒假,我依然跟著團隊裡的小夥伴們,一同前往明道國小,面對我大學生涯第七次的營隊教學。
貳、給自己一面鏡子:明道國小營隊教學實踐後的反思
在過往六次的梯隊經驗後,我已養成了記載自身教學成長歷程的習慣,這樣習慣讓我如同一面鏡子一般,可以在實踐後重新省思自己,進而得以不斷在教學這條路得以前行成長。因此此次的出對自然也該秉持過去的好習慣,以下部分,將會分成六大點,分別綜理出此次在明道國小的課程教學、班級經營、教學團隊帶領中所觀察到、領會到的感受與成長。
學校乃是社會縮影-標籤化的反思
雖說明道國小是位於首都台北市的小學,但因為過往社區周邊的種種因素,故儘管學校的師長們一直都是戮力辦學,但明道國小依舊隨著周圍社區被貼上了標籤。而本以為這樣標籤化的影響不會觸及到認知尚在發展中的孩子們,但在這次的經驗之中,卻發現大社會標籤化的枷鎖,其實多多少少經由影響孩子的原生家庭,進而影響孩子們的小心靈。不論是學習上,孩子展現出的習得無助感,或是如P. Willis在其著作《Learning to labour》敘寫,孩子們因看破學校教育其實難以扭轉其所處的社會境遇,因而出現了裝笨、課堂行為脫序等情形。雖說上述的情況僅在一部分孩子身上出現,但仍不免讓人感到心疼。常常我們會認為學校是弱勢孩子爭取階級翻轉的安樂所,但其實大社會標籤化對其家庭、孩子自身成長的影響,是遠比我們所想像的深遠的。而身為第一線的教學者,雖說我們無法急進的扭轉大社會中這樣標籤化的頹勢,但現場的班級經營、個別輔導、教學安排,仍是我們可以讓孩子看見世界光亮的利器。故之後兩點,將聚焦於此做討論。
i. 面對習得無助感-讓多元智能均衡發展的課程教學與評量
一般學界在探討自主學習動機如何養成時,基本都會討論到Weiner的歸因論,在歸因論中,Weiner揭示了孩子們對於失敗的歸因,會影響其日後的學習動機的強弱。而許多研究也顯示,個人對於失敗的歸因,基本上是在早期受教育階段養成的。而綜觀明道國小的孩子,我們可以看出在學校師長長期的努力下,大部分孩子對於挫折是願意承擔挑戰的,但仍有少部分孩子,或許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對學習這件事展現出強烈的習得無助感,對於失敗的歸因,也往往歸咎自己能力不足,而非努力不夠。故此次營隊的班級會議,便特別針對孩子們習得無助感的處理做了深度的討論,像英文營這樣非正規課程內的教育,究竟要如何才能夠鼓勵這些有著強烈習得無助感的孩子重返學習呢?
在討論後,我們認為必須運用我們老師人數多、不受課綱約束沒有進度壓力的優勢,透過「深度的個別輔導與激勵」、「讓多元智能得以展現的教學設計」來讓這些充滿習得無助感的孩子慢慢發覺自己的長處、重拾失落許久的信心。譬如說在英文課程中,我們除了一般課堂重視的讀、寫外,融入了大量的聽、說、唱,透過適合的教學設計、交叉安排、進而設定不同的學習任務,故即便是在學校讀寫為主的英文考試不及格的學校,也有機會透過聽、說的學習方式,達成教師設定的各項學習任務。像是社區、生活教育、班級布置方面,我們也試著融入歷史人文、自然科學、美術、手工藝等要素,讓不同性向的孩子都有機會在營隊的課程里大顯身手、獲得掌聲。「深度的個別輔導與激勵」、「讓多元智能得以展現的教學設計」兩個方針,雖不敢說真正拉回了英語能力教更不上孩子的英語能力,但在班級氣氛與孩子的反應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分針已經悄悄的種下孩子們自我肯定的種子。
ii. 怎麼讓小皮蛋一起共好前行-訓導、輔導天平的拿捏
如何處理班上的小皮蛋,或許是許多教學現場第一線的教師頭痛的問題,這也是我這次營隊努力探究的一部分。面對中低年級的小皮蛋,或許可以透過嚴明的規範和訓導,就可達到約束其遵守團體規範的效果。但面對自我意識漸漸高漲的高年級、乃至於已經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用純然訓導的方式真的可以解決嗎?如果放棄訓導的工具,用私下輔導的方式,會是更好的方法嗎?其實在自己這幾次探究下來,發現問題的答案實在不是那麼簡單,因此無怪常會有人說教學是一門藝術。對於處理這類步入青春期的小皮蛋,我發現下面一般都會出現下面的情況:「純然的訓導如過於激烈,會侵犯其發展中的自我意識,甚而造成反效果;純然溫和輔導,其又會認為自己已不是小孩子,請不要在用對小孩子摸頭的老套想打發我。」。
因此在四年來七次的營隊經驗裡,我慢慢發展出一套處理「小皮蛋」的個人哲學,分別是:「將團體規範與個人所享有權利做連結,教導其為自己負責」、「訓輔並用,訓導嚴而不火,輔導帶點幽默來讓學生理解何謂對自己最好」、「觀察其長處,給予其適合且重要的任務,讓其對於班級或團隊產生休戚與共的責任感」、「遇強則強,有做事或學科潛力而尚未開拓的小皮蛋,將其與該領域傑出的同學放一塊,可以有效激發其潛力」。此次明道國小的營隊教學,我算是頗為確實的將這四項「小皮蛋」哲學善用,這樣的處理分針,算是在後期頗為成功處理了我們班幾位本來讓大家都頭痛的「小皮蛋」,幾位小皮蛋居然在最後與「小幫手」合流,甚至幾個可愛的孩子還組成了到處行俠仗義、幫助同學完成學習任務的「小幫手2.0戰隊」。或許因為自己小時候也是個小皮蛋,故對於小皮蛋的心理以及處境,我可以說是「感同身受」。或許正因為這種「感同身受」,一直以來,我都堅信一件事:「每一個小皮蛋,雖說表面看似教師課堂教學的阻礙,但只要試著能激發其擁有的才華、教導其正確的人生觀,則他的蛻變會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
iii. 課程發展與教學會議的反思-建立關懷共好組織文化
如前言部分所提過,英文營團隊「關懷共好」的組織文化,一直以來都是吸引我繼續在這裡學習、打拼的重要要素。然而,除了「關懷共好」外,「追求品質」也是英文營團隊一項重要的精神。回首過去兩年擔任教學團隊的leader,發現自己一件事情做的不是很好,那就是在需要「追求品質」的營地討論與教學中,過於嚴肅造成團隊夥伴的壓力、且提供給夥伴的幫助以及追求共好的耐心也不夠。因此,在這次的班級會議帶領中,我特別針對這一點過往的不足做了改變,綜觀這次帶領的班級,四位夥伴全都是第一次進到教學現場,第一次直接面對三十幾位活潑好動的孩子,故必然的會有許多卡住、不適應的情況,但我深知四位夥伴都是極具能力與潛力的,要讓它們能夠在教學現場自我實現,就必須要透過開放的溝通以及關懷鼓勵的精神來共同找出路。
關於溝通,我特別思考了德國哲學家J. Habermas提出「理想溝通情境」,在帶團隊時我也盡力去營造出這樣可以讓大家自由敞開表達的溝通情境,把幽默、關懷、鼓勵、共好等要素帶入教學會議現場,另外在教學現場遇到問題時,也是馬上在下課召開臨時教學會議,一方面鼓勵夥伴受挫的心靈、另一方面讓大家可以借鏡經驗,讓之後的教學更順暢。當然,這樣的帶法是頗花時間與精神的,班級會議結束後,我還需要個別去跟四位夥伴去討論明日的課堂,做好萬全的準備,方可因應教學現場的瞬息萬變。但縱使這樣細緻、注重關懷的帶法頗為辛苦,不過四位夥伴確實也讓我覺得相當暖心,除了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外,營期中自發性的互相扶持、互相分享的精神更是讓人佩服與感動。而隨著營期越來越到尾聲,夥伴們的快速的進步也給了我極為正向的回饋。短短八天,四位夥伴從一個初入教學現場的菜鳥,蛻變成為一名師長們私下都誇獎的「大將」。猶記得在發表會結束後,有幾位學校的師長向我大力誇獎孩子們的表現,其實當下特別還告訴它們,其實在孩子們精彩表現的背後,我這些勇於面對挑戰的夥伴們展現出的韌性與合作,也是真正令人佩服的!
從社區小學堂課程反思民族教育如何融入教育現場
不同於台北市其他的學校,明道國小越南新住民子女的比例是極高的,因此英文營團隊特別在這次社區小學堂的課程設計中,融入了越南傳說故事的元素,讓孩子以口說、漫畫、手工藝等形式,認識越南的傳統文化。事實上,台灣社會過往對於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一直是不太友善的,甚至有嚴重標籤化的情形。故在上這門課前,一直很擔心孩子會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新二代,進而影響期上課的意願。但沒想到試驗後的結果,發現孩子們對於自己的越南血統,非但不會隱藏,反而能夠驕傲的與別人分享,故這次社區小學堂的課程設計,最後也達成了不錯的效果。這說明了明道國小平日在新住民文化教育上的努力確實是令人敬佩的,對於這次社區小學堂課程,與其說我們帶領孩子深度認識了越南的文化,不如說是站在明道師長的基礎上,更鞏固孩子對於其新二帶身分的自信。
其實這類的民族教育,在過往學科至上的教學現場裡,是一直被忽略的,營隊教育因為不受課綱束縛,因此可以自由融入民族教育的元素。但倘若回到正規學期的課程中,要能夠達到多元文化尊重的深化,勢必要透過統整課程的模式,方能達到深化的教學目的,故明道國小師長在這方面的努力,著實是令人敬佩的。而除了新住民以外,在營隊之中,也不乏看見幾位原住民同學,相對於新住民子女的開放敞開,幾位原住民同學似乎對自己族群自身的文化與自信有所欠缺,甚至有不想去上族語課的情形。猶記得在兩年前,和一位高中前輩老師共同舉辦了一場「部落遊學」,那時就有討論到都市原住民第二代這種「失根」的普遍現象。在我們的教育體制積極在部落推動原住民傳統文化的民族教育,以及推動新住民文化民族教育的同時,這群為數不少都市原住民,其實正面臨著如同Fanon在《黑皮膚,白面具》所敘寫「文化認同迷路者」、「似融入主流民族但卻又不融入」的情況,我想這樣處遇,不僅是政府當局,也是教學現場必須思考的。
參、結語:莫忘初衷-提升自己,成就孩子
展望過去三年半的七次出隊,藉由營後仔細的反思,每一次出都有讓自身在教學方面得以提升的經驗。不同地方、年齡層的班級,所呈現的境況與問題都是大不相同。隨著營隊教學經驗越來越豐富,面對班級中發生的各項情況,我也越來越能理性的給予適當的處理。當然,在過程中挫折總是有的,但就如聖經裡所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面對每一次的挫折,我已越來越習慣把它看作成長的必經之路。
而面對像英文營這樣的教育營隊,不乏有人批評是一種對弱勢孩子的消費,但在這三年半中英文營透過嚴密的培訓與學習社群設計,讓我了解到如果要想真正成為一名稱職的「助人工作者」,則必須有自主學習的習慣,在事前做更多的準備、事後做更深的反思。在這次明道的營期中,我也很慶幸因為有過去三年養成的好習慣,讓我得以有能力去帶領教學團隊成就孩子,成功地讓孩子在八天的學習中可以擺脫習得無助感、進而找到自己的價值。
小時候奶奶一句「為社會盡心盡力」,讓我踏上了教學這條道路,而英文營三年半的扎實訓練,練就了我得以有能力運用教學的知能,來較為周全的成就孩子。覺得自己特別幸運,能在大學找到一條真正喜歡的道路,並且透過扎實的訓練培養出了自我充實的好習慣。期許未來的自己,能夠莫忘立定志向後這三年半的訓練,以及最初踏上這條路的初衷,盡一生最精華時光之力量,為教育奉獻。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博二林育民
一、前言
這一次英文營的服務地點,是同樣位於北市文山區的明道國小。在明道國小旁邊,有著興建中的「興隆公宅」。除此之外,還有木柵公園。自然景觀及人文地景相當豐富。
和之前苗栗南河國小不同的地方是:明道國小是一所正規的小學。學校的日常作息相當固定。而從人數上來看,一班的學生也有20多位。這是英文營團隊首次進到這樣的正規小學服務。在當中既有挑戰,也有成長。
※從明道國小的教室走廊看出去,一眼就能看見興建中的「興隆公宅」
二、教學:行政事務的溝通、領導技巧
由於是具有一定規模的正規小學,所以在營隊期間的學生事務,比如上學和放學、午飯、打掃等,都需要跟學校搭配。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學生們在放學之後,通常會參加課輔班及安親班。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有疏失的話,不僅學校,安親班老師跟家長都會非常緊張。為了確定時間的銜接,我和隊員們時常在班級導師、教務處之間來回穿梭。
午餐也是一大挑戰。到底學生們要回到原來的班級用餐,還是要留在英文營的教室用餐呢?在儘量不造成學校困擾的原則下,我跟英文營的隊員們分別前往各班,和班級導師們瞭解情況。
除了行政事務的溝通以外,在這一次的服務當中,我在班級教學的領導技巧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突破。之前參加英文營的時候,每當看到教學上有能夠即時補強的地方,王瑞琦老師都會以舉手發問的方式,提醒在台上的主導教學的同學們。這一次在課堂上,我也試著跟王老師一樣,以舉手提問支援台上的同學。看見在這樣的方式下,台上的同學們逐漸抓穩教學的節奏,然後順利地教完一堂課,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另外,這樣的舉手提醒也帶起了同學間的團隊感。每當看到在台上教的同學陷入困難的時候,台下的同學就會舉手。全部的志工教師團結在一起。這不是一個人教一班,而是我們全部人一起合力,把整個班級的教學帶起來。
最後,在教學領導技巧方面,雖然以前看過很多次王老師的教學,知道可以透過用手敲黑板的方式,發出聲音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能夠跟著教師一起練習單字,可是自己教學的時候,並不算很能掌握這樣充滿力道的方式。這一次上台教學,終於在這方面有了突破。一開始用手敲黑板時,還有一點猶豫。但在看到學生被吸引住之後,就繼續敲下去。這讓那一個複習單字的環節變得相當流暢。事後回想起來,還覺得自己竟然能夠做到這樣,實在很有成就感。
※一起合力完成英文歌曲表演的師生們,在台上開心地合照
三、社區:靈活與創新
在英文營的社區探險當中,我和同學們一起帶領「走走逛逛探險趣」的教學。我們的第一堂課,是帶著學生們走訪鄰近學校的安康社區。之後,再回到教室當中分享路途見聞。沒想到在步行的過程中,學生們除了講述各種趣事之外,竟然還提到了社區當中吸毒者的傳聞。
※第一天的外出走訪回來後,學生與志工教師們一起整理路上看到的社區地景
這對協助社區探險教學的同學來說,可說是一件相當令人震驚的事。沒想到毒品離班上的學生這麼近!在教學會議上,我們把這件事情提了出來,並接著修改生活教育的內容。原本生活教育當中,就安排了毒品問題的教學。但在當時的設想中,學生和毒品的距離是遠的。因此在接下來的調整中,我們更加強調「不能把毒品當有趣」。教學時的口吻,以及投影片的資訊跟照片,都朝嚴肅戒懼的方向調整。這是第一次社區探險活動和生活教育課程發生互動。而在生活教育課程結束後,負責毒品問題教學的同學表示,台下的學生們也確實認知到了毒品的可怕。
除了與生活教育互動之外,這次的社區探險課程,在成果發表上也有創新。在教學會議中,王瑞琦老師提出了一個相當有趣的想法:「你們帶學生到萃湖去,看到萃湖那個樣子,都能夠改變,那麼旁邊的社區呢?是不是想一個辦法,帶著學生去思考,想一想社區未來的樣子?」討論到最後,我們設計了一套「故事接龍」的遊戲規則,來帶領學生們發揮想像力。出人意外的是,在活動的過程中,把學生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拉回來的機制,一次也沒派上用場。七位參加活動的學生,很順利地將故事接下去,並創造了一個連結萃湖、文山社區大學、安康社區的驚喜情節─
「蛋黃哥用走得很慢的腳步,阻止人們往湖裡丟垃圾。蛋黃哥去找文山社區大學解決亂丟垃圾的人的方法。文山社區大學把那些公園裡的醉漢、安康社區的人找來,跟著社工一起清垃圾。」
※除了桌遊外,還有故事接龍:究竟來到萃湖的蛋黃哥,會遇上哪些奇妙和驚險的事情呢?
四、結語
參與這一次英文營的志工服務,在教學技巧和社區探險上都獲得了成長。我想,和我一起投入服務的同學們,一定也有自己突破的地方。這些突破,都是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感動。希望這些感動,在未來的志工服務當中能夠延續下去,感動更多的人。
※為寒假休業式的表演準備:班上的學生和老師們一起排練上台發表的隊形。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碩一 王鴻陞
雖為研究生,好像經驗豐富,但其實我參加營隊的次數屈指可數,更別說有過帶營隊的經驗,這次參與明道國小的英文品格營,對我而言就像冒險故事一般,在一連串的偶然下與夥伴們一起踏上未知的路程。初次接觸目前服務的團隊,發覺這個團隊的願景與運作方式有其獨樹一幟的風格,採用合議制的共識決,而非一般的上下領導關係,羈絆更強、開創性更多、願景也更大,同時這裡的的確確是一個貢獻社會一己之力的服務性團隊,而非玩票性質。
作為一個研究生,若比其他人有更多的體悟的話,那無疑是對時間的緊迫性感到無比的珍惜,同時還有對知識的尊重,團隊的夥伴們年紀雖輕,但一個個在團隊裡磨磨練許久,擁有許多豐富的教學經驗。在這裡,清楚的感受到我如同剛辦遊戲帳號的新手玩家,完全沒有任何的經驗值,而團隊的其他夥伴就像新手村的NPC人物,開啟一個又一個的新手村訓練副本(營隊培訓課程),熱心地分享關於如何帶領營隊的知識、技巧及注意事項,這些經驗值的差距正是我這種新手玩家所缺乏的戰鬥經驗。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一些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熱情」與「溝通」,由衷感謝並佩服我的夥伴們。
不過,營隊的培訓課程終究只是新手村的練習副本,並不能與實際到營地的魔王副本相提並論,培訓課程時我負責了三門課的教案設計,分別是主歌《The child in the mirror》、環保課程的《神奇的惡魔果實》及社區課程《怪獸來了》。老實說到了營地現場,碰到天使與惡魔並存的小魔王們,原本的準備就像是笑話一般全部推掉重來,試煉場的考驗是營隊成員的臨場反應和平時在新手村的準備,學員們的反應是非常的真實也非常的殘酷,喜歡就是喜歡、冷場就是冷場,一點都沒有在跟我們客氣。如何在短時間內吸引學員們的注意力便是一門硬功夫,不僅切入的主題要有趣、敘事的節奏要詼諧幽默,還要準備一定程度的知識內容以抓住較早慧學員的好奇心,同時還要引導學員的思考能力。無疑,問答的方式是比較適合讓學員們發揮他們的想像力並從中領悟學習的樂趣,跳脫硬梆梆的板書教學,由學員們來擔綱教室裡的主角,他們可以創造歌曲的動作、他們可以分享曾學過的環保知識,甚至他們還會講述社區裡的大小故事。其實他們甚麼都知道,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表現的舞台,而我的工作就是要引導他們發光發熱如此而已。
8天的營隊生活,給予我最大的刺激無疑是在小組的互動當中,沒有講台、沒有教室,就在校園的角落我向他們發起對話的邀請,在近距離對話的過程,我才確實的了解到小組學員的真實樣貌,他們在性格上的差異以及長短處的不同。在小組教學過程中,學員A是全班的頭痛人物,因此其他的學員會比較排斥與學員A互動,而學員A的性格又是極為的活潑,以至於他時常會與其他人引發爭執,儘管他大部分時候是無心的粗魯舉動,卻也引發負面循環變成班上的標籤人物。他的種種引發我不斷的思考,作為一個老師,我無疑是比較失敗的那種,儘管我在小組教學中及時阻止其他同學對他的言語霸凌,用身教與言教教導他們不應排斥或歧視他人,尊重自己要先從尊重他人做起,也想讓學員A了解到我並沒有忽視他,而是將他與其他人一視同仁地對待。
但到了歌曲衝刺的時候,我能力的缺乏浮上檯面,我抓不住所有的學員,我更激發不了學員A對學習的熱情,輾轉之下便把學員A轉交給老師指導,其實我的心裡是很掙扎,且面對學員A時,好像是我背叛了他、背棄我們之間的約定。我的耐心還是不夠、對學員的關注還是不足,甚至沒有按照學員的能力進行適當的調配,以至於在背歌、唱歌的部分,學員的表現並沒有如我預期的一般,這是我在教學節奏上的配置錯誤,以至於英文弱勢的學生並沒有在營隊中激起學習的樂趣。寫下這些是要告訴自己要以此深以為戒,學員們需要的是更細膩地觀察與更有耐心地對待,信任的建立是無比地艱辛,不到萬不得已,不應放棄每一位學員,他們的要求就是被平等地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