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4-2018/08/14
黃雪瑜 阿拉伯語文學系一年級.....................................................................
謝巧琳 財政學系二年級.................................................................................
蔡念軒 社會學系四年級.................................................................................
張以臻(跨梯次) 斯拉夫語文學系一年級.................................................
林育民 政治所博士班三年級.........................................................................
施虹伶(跨梯次) 公共行政學系二年級.....................................................
王鴻陞(跨梯次) 東亞研究所碩士一年級.................................................
周璐(中國志工) 成都匯智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余翔(中國志工) 四川大學.........................................................................
安妮(中國志工) 四川大學.........................................................................
廖文藝(中國志工) 四川大學.....................................................................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第一次我在寒假期間的地點是在台灣-明道國小,而這次暑假我前往的地點是中國成都-育梁小學。
經過寒假營隊的體驗,發現自己的英文教學需要做出調整。在營前培訓期間,非常感謝隊友們對我的幫助,抽出時間找出適合我的教學方式,指出我教學的該注意的以及用語和肢體的部分。因在明道時,我最大的問題是常常會被被學生帶走,無法控場。同時缺少與教室裡的隊友們眼神交流,沒有接觸到他們給予我的提示,應該馬上進行教學的調整。最後我以故事教學為前導,再配合動作讓學生猜英文單字,增加互動與趣味性,這樣可以讓自己在教學中沒那麼緊張,以及當下有時間讓自己的思路做慢慢調整,同時修改自己一貫說話的語速以及肢體動作。
在第一天抵達成都時,已經是晚上沒辦法好好的觀察周圍的環境,第二、三天是我們的營前最後培訓,認識了四位優秀的志工。看見這所美麗的學校,校內的環境和設備都棒,但學校是位於工業區的一個角落,在進入學校時必須經過一條小巷才到達校門,校外的環境稍微比較不好。
這次在育梁學校,我教的學生是4-5年級的學生,他們英文程度平均比較弱,需要用較長的時間認識英文。學生每一首主歌的單字發硬,都沒有辦法在一節課完全理解,需要多次的複習以及重複。在營期第三天教的主歌後,學生還是積極地在複習第一天教的主歌。學生的態度是積極地,他們會在小休期間主動的去詢問老師,但是就是需要多次的重複複習。在小休期間一些比較愛玩的學生,在面對老師數量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沒辦法讓他們留下一起來複習,因此老師們會在其他小休時間,主動的找這些學生做複習並且瞭解他們英文程度。
我第一首主教課是在營隊的第三天,學生的配合度是高的,但是由於程度比較弱在互動過程,學生需要多次的猜測正確答案才出現,而我會因為時間上的關係,在一節課的後期,許多部分會直接將答案說出,沒有讓學生去猜測,只有單方面的接受。這次的教學裡個人覺得比起在明道時,有進步。但自己在掌握時間和板書方面都需要加強。營期間,我會參考隊友們的教學方式,看哪些方式讓學生更受用,並調整自己的教學。經過這次的營隊教學,發現自己不太會教點心課,因為點心課主要是讓學生在一整天學習後,可以輕鬆地以英文歌曲玩遊戲,但我不太會拿捏點心歌該讓學生理解歌曲到何種程度。以及自己的每一次教學都需要經過細想才可以上台,但教學上常常會有許多突發狀況,希望自己的臨場反應可以在日後變的更敏銳些。
班上有幾位學生很常自我放空,而我組就有其中一位常放空的學生,在分組過程,當注意力不在這學生的身上,學生就開始東張西望,為了讓這學生的注意力在我的身上,我會忽略其他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之後的分組中,我會讓這放空的同學站在我的身旁跟大家一起練習,當有其他學生開始渙散時,就換那位同學來到我的身旁,這方法剛開始管用,但後期還是需要做其他的調整。我在小組內面對比較大的問題是,小組沒有可以帶領大家一起唱的學生,因為組內每當遇到較難的單字發音時,就沒辦法接下去唱。而會念那些單字的學生,不管是說話還是唱歌聲量都很小聲,同時對自己沒有信心,當聽見自己與大家的發音不一樣時就否決自己的發音,因次沒辦法帶領大家一起唱。所以在每一個小休我都會找我組的學生一起練習,但我組內一位比較皮的學生,每次的小休都馬上找他的我朋友去玩,剛開始我都將注意力放在其他學生身上,忽略了帶導這學生一起練習,之後小組想一起闖關拿線索單時,這學生需要大家去三催四請才願意一起。經過這次發現自己不太會營造小組的團隊精神,導致小組缺乏向心力,以及不懂如何調試和瞭解比較皮的學生所需及溝通。
在最後一天尋寶活動後,與小組的學生聊聊天,他們開始意識到這是營隊的最後一天,在成果發表後這幾天的所有就結束了,不用再練習歌曲不用再練習發音,在這一刻我小組的學生讓我感覺到他們會在成果發表上表現的很棒,努力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在每次的營隊我都不敢投入太多的感情在學生身上,因為我知道自己是一位感性的人,會有不捨,擔心自己的不捨表現在學生面前,若身為一位老師都表現出滿滿的不捨那樣小孩的不捨會更高。因此自己當作是一個任務來執行,讓學生學會歌曲為主,忽略了一些學生的表現,尤其是那些比較皮的學生。因為當學生當下的表現或是肢體表達沒有被得到注意,對老師將會關閉表示。我覺得自己不太會觀察細節,也有些後知後覺。我除了需要增強自己的情緒管理,也需要多加敏銳。但在最後讓我感到很開心的是,雖然比較皮的學生平時表現不好,但在最後的成果發表上我看見他的努力以及改變。
每一次營隊都帶給我不一樣的體驗,而這次最大的收穫是我個人的成長。我參加這營隊的最初目的是自我探索,第一次的營隊讓我找到自己的目標,第二次的營隊讓我更加瞭解自己的優缺點。身為一位志工,與其說可以為大家提供服務,不如說從服務中學習。
再次出發
距離上次出隊的時間,已將近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裡,英文營的培訓課程越來越豐富,雖然有很多營期的流程細節已經忘卻,但是教學的經驗卻會一直記在腦海裡。這一次出隊,我再次到成都服務,然而,這次服務的學校是育梁學校。
開營前的兩日培訓
在開營前,政大學生與剛會面的三位四川大學的在地誌工及在地合作組織的老師進行了兩天的培訓。四位的在地誌工非常地熱心與用心,在這兩天的培訓中,讓我們瞭解了當地的情況,並且非常用心地與我們一起討論適合當地的教案。此外,培訓的第一天,已經確定好了大小班的教師人員,我是負責小班的老師(小班的學生年級為4-5年級),我的夥伴有育民、雪瑜、余翔與周露老師們。在這兩天的培訓裡,我們一起練習英語歌曲、訂下班級規範、分配好每一位老師的工作等。
開營-Day 1
終於等到了開營的時候,我和余翔待在班上等待著每一位學生的到來,當有學生到課室後,我與余翔便會教學生唸出我們為他們取得的英文名字,我們也可以藉此記得他們的英文名字。在教主歌課之前是破冰課程,我們請小朋友為自己的班上取個班名,於是『英文班』便成為了小班的班名。接著,第一天的主歌課程是由我來上,在這堂課,可說是測試學生程度的課堂。在這一堂課,我發現這裡的學生比起過去梯次曾經帶過的學生更加的內斂,他們像是少了小孩該有的活潑,但整體來說,他們是屬於非常乖巧的。
初次之外,我們也有在第一天就讓他們在教材後頁的空白格子上寫上重點的中英文單詞,以便各位老師能夠瞭解學生對英文的熟悉度與敏感度。在第一天午休以前上過了破冰課、主歌課與環保生活教育課程的課程後,我便大約瞭解了班上整體的學習狀況,他們非常地內斂,因此接下來的課程必須有更大的趣味性,才能將班上的學習氣氛提升起來。因此午休後的第一堂課,我便帶全班一起上今天主歌課的複習課程,我利用說故事的方式將每一道的練習題一一帶出,而且在故事裡,我們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都有被提及。在這一節課中,我認為班上整體的氣氛是有被提升的。
接下來到了第一次的分組課,分組課程的重要性便是在於瞭解每一位小朋友的程度、發音與音量等。我與余翔一起帶一個組別,余翔負責幫忙我記錄下每一位小朋友的分組狀況以及發音。在第一次的分組教學,我有請小朋友自己嘗試去發想動作,但由於小朋友非常地內斂與不願意,於是我便趕快用小遊戲的方法提升小組的氣氛。我所使用的小遊戲是與英文教學有關,除了讓小朋友放鬆心情,也能夠記住重要的單詞,我會讓他們在放鬆心情後將他們拉回教學的主軸。
經過了第一天的調整與觀察,在之後每一天的教學便調整了節奏、多變的教學方式,於是主歌課的教學都可說是非常的順利,我們班上的志工們也配合得越來越好,大家在課堂上都會互相支援,在台上的主教老師不會覺得這堂課都只有我一個人在孤軍奮戰的感覺。總的來說,開營第一天的觀察是非常重要的。
複習課、點心歌課——輕鬆學習之餘,帶有成就感。
第一至第六天,每一天都會有新的主歌教學,複習課便會是一堂至關重要的課程。由於午休過後,小朋友已經上了半天的課程,為了讓他們在課堂上有續航力複習歌曲,我們必須要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堂小活動提升班上的學習氣氛與效力。在複習課帶遊戲或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帶活動的節奏以及帶活動時主帶著的語調,同時,在進行遊戲以前必須要清楚地說明遊戲的規範。在進行活動的時候,他們便會發現自己是能夠通過各種方式記起老師們所教的單詞,一旦他們有了成就感,自然便會有了續航力。
而點心歌的部分,我在營期第三天的時候帶了『Three little monkeys'這一首可愛的朗誦詩,我請隊友在黑板上幫我用圖畫來呈現了關於詩中那三隻小猴子的故事。當小朋友看到圖畫,並且能夠輕鬆的猜出詩中的重要單字,他們心裡的成就感是的得到滿足的。課堂結束前的十五分鐘,我們進行了隨機分組,請每一組的小朋友自行發想這首詩的動作。在進行分組時,他們拋開了第一二天的內斂和尷尬,像是平時非常內斂的Ellen主動地舉手跟我說她要扮演醫生的角色,而Edward他則想要反串扮演小猴子的媽媽,而Edward的好兄弟Daniel因為好兄弟的關係,也一起扮演了猴子媽媽的角色。在各組呈現的時候,每一組的小朋友都變得更加地外向,而且動作也是非常地有趣!
分組教學——建立關係、衝刺
我與余翔一起負責帶一小組,余翔是一位非常好的小夥伴。帶分組的第一天,由於小朋友是害羞的,因此他們剛開始一起練習的時候的音量非常小,動作也不敢表現出來,而我也不想一直讓他們練習練習練習。於是,我便會帶有關主歌課單詞的一些小遊戲,當整體的氣氛有提升上來後,我才會再進一步地進行歌曲的分組練習。但要注意的是,帶小遊戲的時間不能過長,我帶遊戲的時間會在3分鐘之內結束。
到了第五至第八天,我們會進行固定分組。負責英文班的所有老師經過了四天的觀察,瞭解了小朋友的學習方法、程度、音量的大小等,我們便會組成3組最佳的分組方式。我與余翔的組員有Daniel、Edward、Justin、Jane、Mandy、Angel與Cindy。固定分組的第一天,他們就像是沒有意識『他們是一組的』,於是與余翔有了共識之後,除了在下課時間幫小組員分組複習歌曲以外,我也再次提醒他們要完成老師們發出去的任務,要全組一起努力,才會得到老師發出的線索單。於是,他們便在分組教學的課堂中,提升了積極度,『Right'這個單字Jane一直記得,於是他們在練習的時候便會提醒大家『Right'一字的唸法;程度也相當不錯的Mandy也會提醒大家一些單字的唸法。而男生們則是負責幫我在課堂休息時間把組員們帶起來一起練習,他們互相努力,完成了老師們開出的任務。
在營期第六天時,教完了第八天成果發表會時要表演的主歌課歌曲。在前一天,各位老師都在發愁著,有好多小朋友是可以找老師們背歌曲了,但是只有少數的小朋友來找老師背歌曲。於是,我們便開出了個人任務,便是『Weather'這首剛教完的歌曲,各位老師都在休息時間與小朋友一起練習,甚至分組教學時出的任務也是『Weather'。直到第八天的時候,我們用半節課的時間進行分組,由各組老師帶小朋友挑戰個人任務,最後,有好幾位學生挑戰成功了。
成果發表會-這並不代表了結束,而是全新的開始
成果發表會當天,便是營期的最後一天。到了午休的前一堂課是尋寶遊戲的時間。在尋寶遊戲開始前,各個固定分組組別的小朋友都得到了線索單,便開始與各組的老師根據線索一起尋找寶藏。我與余翔的小組組員一起齊心合力,在饒了幾次的遠路之後讓小朋友們成功的找到了寶藏。當他們拆掉了禮物,並分好禮物之後,便看到了我與余翔寫給他們各自的小卡片。這時候,我並不會說出關於離別的話,而是請他們分享經過這幾天的學習後,是否沒那麼再害怕英文了呢。非常意外的,大家都表示沒有再那麼害怕/討厭英文了,當下,我的心情是感動的。
在他們得到老師們送他們的禮物後,他們對於『這個營隊快要結束了』的感覺會更加的深刻,因此,為了不讓小朋友產生分離焦慮的情緒,我會讓尋寶遊戲的後面以快樂的氣氛結束這一活動。
到了成果發表會的時間,小朋友的家長們陸陸續續都到了,他們展現了自己這幾天的學習成果於家長們。英文營雖然在育梁學校結束了,但我相信,讓他們有一個全新的學習心態便會是他們在學習道路上的全新開始。
反思
我在這梯次所教的歌曲中,除了『I'm a little snowman',其餘的歌曲我之前都曾教過,但是我所運用的教學方式與流程卻與之前的不一樣。我不想自己被以前的經驗框架住,但我往往都會無法突破這一個盲點,因此這次的教學上讓我看到了自己可以再構想出不一樣的東西。另外,我也在處理小朋友的事情上更加有所提升了。
想要一提的是,對於小朋友不要太過於『急』。師生之間距離的拿捏必須要掌握得好,因此我在開營的前幾天有提醒我的隊友們,在帶課堂的時候,語氣方面要拿捏得當,不柔軟卻也不會兇。雖然一開始他們不願意與老師們親近,但請給他們一點時間,只要用對了方法,他們一定會對你打開心房。
最後,希望各位小朋友不再害怕學習英文,拋開所有的不自信,能夠茁壯健康地成長。
當初收到來自兩岸英文品格營的招新信件,讓我想到其實早在寒假明道梯次的招新我就曾猶豫不決是否參加。當時一方面是害怕自己教學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心不夠堅定,很少能堅持做一件事。大學的最後一學期,我想轉換消極的處事態度,也不想虛度光陰。再來,我是一名師培生,修習過不少師培課程,不過從未透過課程檢視自己的教學狀況。因此,我想透過參加營隊增加實際大班教學經驗,並對未來從事教職的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班級經營等層面皆能有所磨練。
大一的時候我曾參與過服務性營隊,我是利用當時的經驗來準備兩岸英文品格營的甄選,所以當時我先入為主的認為這兩個營隊的性質是相似的,不過在培訓課開始之後我的先入為主完全被推翻,兩岸英文品格營更加著重於教學方面,我們的角色是老師而不是陪伴的大哥哥大姊姊。兩岸英文品格營的教學是想讓學生利用英文歌親近英文領域,期望學生參與營隊之後能不懼怕英文。英文同樣是我的弱項,當初的猶豫不決也與這件事有關,慶幸的是兩岸英文品格營對於師資培訓這方面十分重視,不僅有每週一次的培訓課與各梯次的例會,還有指派給新生的學伴。對新生來說這些安排是循序漸進且緊密的,能讓人很快地進入角色和營隊的經營模式。
培訓課精心的設計讓我能在每次的課堂上能實際操作當日所學,培訓課中需要在短時間與夥伴們共同腦力激盪,並統整好後上台發表,此時其他組別的夥伴會不吝嗇地改與回饋。夥伴們對我的幫助不單單只在培訓課上,在我寫教案的時候他們總會給我好的引導,讓我的教案從天馬行空的想法轉變成實際可操作。我認為培訓課最別出心裁的環節是讓我們情境演練。平常在準備師培課程的教案時,並不會去預設是第幾堂課或是學生的狀況,這樣的訓練對我來說是嶄新的挑戰。
培訓課特別請講師來分享,內容有班級經營、教學方式的創新、情緒調節和學生輔導。講師分享是承載著講師的自身經驗,不論哪次都讓身為聽眾的我都有身歷其境的感覺,而每堂的分享課皆伴隨著提問與實作,對我來說這些都不是在一般課程上能獲得的知識。培訓期間我最大的收穫是認清自己的能耐,教案和試教時都能得到夥伴們一針見血的建議,這些建議促使我突破自己的框架,也讓我瞭解到其實我的思想還是過於狹隘,設想的始終不夠周到。在幾番訓練下來,我清楚了自己的短處,並每一次都致力於改變上一次的缺陷,往更好的教學邁進。我很感謝夥伴們的直言不諱,讓我能夠繼續成長。
營隊以language art為主軸帶領小朋友們用英文歌曲學習知識,language art的教學策略也是我第一次接觸,不熟英文教學領域的我對於要教兩首主歌打從心裡感到不安。準備教案的過程中,我常會被一種方法給侷限住而忽略language art本身的多元性,而我常用前導故事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上發揮的成效不彰。實際教學後會發現教案只是瞭解教材與模擬狀況的過程,實際的狀況往往無法預料,如同老師說的要懂得變策略,會變通才是好的教學。
我教學上的壞習慣是利用絢麗的言語來掩蓋自己的舞台恐懼,因此我的教學會有種華而不實的感覺,沒辦法扣入主題容易讓學生感到含糊不清。對此我第一步的調整是克制說贅詞的衝動,將注意力集中在字句的教學,把焦點拉回到歌曲上。這一調整讓我變得正經八百的在授課,對於單字的意思尤其刁專,讓學生去猜詞意時我會希望是百分百對,若不是百分之百我常立即給予解答,這一來我便忽略的引導的步驟。老師曾說過學習語言就是要勇於去猜測,能猜對百分之五十就能往下進行,一般來說除了口頭的引導以外應搭配動作讓學生更好去猜測及聯想。因此我第二部的調整便是讓學生在猜想的同時搭配著動作與鼓勵,實際教學時會發現學生猜對的速度變快且更勇於猜測。我自己在教學時常被自身的學習經驗所限制,並不由自主地套用在別人身上,不過教學方法有很多種,若不是老師及夥伴的提點與幫助,我很難去調整自己的狀態。
營隊安排的分組讓我能更加瞭解學員們的程度,在分組課時程度不一的學員聚再一起時,首先我會創造團隊的凝聚力,讓學員們先懂得為團隊發聲。等到團隊整體狀況穩定之後,再以隨機的方式拆成兩小組,我與當地誌工分別帶領進行加強,以小組的方式來針對個人的問題進行修正。每堂分組課後,與當地誌工討論學生的情況後,利用下課時以練歌為由將學員們慰留下來做額外的練習。
我認為學員們的程度都不差,但對自己不夠有自信,這就導致他們上台時音量不由自主地轉小。歌曲唱對與否我覺得為次要,主要是能先願意唱出來,因此在最後兩天衝刺我著重在如何讓學員們放膽唱出來。我使用的方法是博君一笑,利用流行歌曲訓練音量,流行歌曲親人且有趣的特性,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到歡樂自然地聲音就能出來。對於想挑戰所有主歌的學生,我會讓他們一有不會的地方就去詢問,並在最後一天我會鼓勵他去找老師進行特訓。我認為經由老師的特訓和我們從旁的鼓勵提升了學員的自信,所以有的學員在特訓後就把六首主歌達標了。
另外,跟當地誌工的默契培養是在營前兩天的培訓中萌芽,不過我認為在培訓時可以增加分組課的技巧演練,若有這樣的安排對當地誌工來說在分組課時會更得心應手,雙方也能有良好的配合和默契。
營期的每天皆是挑戰,最大的收穫就是在歷經挑戰後的微小進步。八天裡都會負責不同的課程,因課程性質不同就必須用對應的教學策略,雖然早有準備但到了當下還是手忙腳亂。教學的前一天我都會看著教材重新安排教學流程,並像寫教案一樣寫上一堆註解。我原本以為不知所措是在對教材不熟悉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但在第一次教學過後,我瞭解到即便對教材熟悉一旦流程沒有設定好,也是會搞垮整堂課。每天大團會議的時候,我的組員們讓我自己先講述自己的不好的地方他們最後再做補充。我很感激這樣的做法,那讓我能先自省再和他人的建議做比對,更加清楚該如何改善自己。我的微小進步就來自每天被檢討的點比前一天少,即使尚未做到完美,卻每天都有進步的成就感。可能前一天我教唱的次數太少,隔天的教學就來做改善,這麼一來這一項缺失被注意到以後便不容自己輕易再犯。
十天營期下來,我見識到自己在教學時的短處,這讓我有機會能在正式踏入教職以前先將短處斬草除根。經老師提點後發現自身容易限於舞台與框架,我從前認為講台是我的避風港,實際教學後發現拘泥於講台只會成為眾矢之的。因為學生只能聽著台上的你,若走下台與學生互動不僅能減緩緊張感,也能靠著互動活絡課堂氛圍。再來關於課程的流程,我的習慣是將流程寫在教材上用來提醒我上課節奏,但字的大小有限因此效果不彰。我可以運用培訓課黃晶瑩老師的方式來解決,便是將流程寫上黑板,這麼做的好處是學生同樣能知曉流程與此堂課預達到的目標。營期下來,最嚴重的過錯是我的界線劃分不清楚,身為老師與學生相同,上課就該有上課的樣子,我卻讓學生以為還能與老師嬉鬧。這樣是不尊重學生的受教權,若我任由他們嬉鬧會耽誤了他們的學習。我觀察了夥伴們上課時管理秩序的方式,想從中尋找最適合自己與最有效的方法。我發現當學生吵鬧時,老師若態度嚴肅起來學生是很快能察覺到便開始自律,因此我在後幾天效仿此方法,上課嬉鬧的情況就有好轉起來。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我先付出行動去改變,相信我會在課堂上得到回饋。
這十天以來,學習到的事物多得不計其數,對於隊員及老師的幫助與提攜我由衷的感恩,正因為有他們才讓我能勇於挑戰自我與常識。若下次還有幸參與兩岸英文品格營,我以這次出團作為下次的借鏡,不再重蹈覆徹相同的失誤。將這次的經驗化作下次準備時的養分,使下次能結出甜美的果實。
前言
「第二次參加英文營,第一次在中國的土地上做教學。」
經過寒假在台北明道國小的英文營之後,似乎沒什麼考慮就決定暑假的時候還要再和英文營的夥伴們一同到中國再一次進行英文營的活動,因為那次的收穫,是完全超越我的預期的。也許是因為這樣,這次在出發前,我是帶著非常期待的心情前往,「會碰到什麼呢?」、「當下的我會怎麼解決呢?」、「中國的小孩和台灣的小孩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總是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問題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不同於寒假,這次的我多了一點行政,多了一點責任;我不再只是學習,我還有帶領和教導。這是一個對我來說很大的挑戰。不管是營前培訓還是營期,因為台灣和中國的模式並不相同,沒去過中國的我只能不斷地去詢問、去尋求「我應該要做什麼」的解答,而我也要很感謝的說,我很幸運地碰到了一群很包容我的夥伴,對於我的問題都不厭其煩的回答。但也這個責任,讓我在出發前的興奮和期待之中,隱隱瀰漫出一點緊張感。
營前培訓
「我要如何突破自己,是我最大的問題。」
這次的營前培訓,除了基本的試教、英文營各個組成運作方式的講解以及一些課程,像是創意教學、個案輔導等等,我個人認為自己更注重的是「突破」。
也許是因為已經有一個梯次的經驗,這次的我在一些不管是教學上還是行政上的意見反饋上,更勇於去表達自己的意見。如何做得跟之前不一樣?之前碰到的問題我們這次應該要做什麼改變去解決?這兩個問題總是不斷的在我的腦中輪迴,不斷地與自己辯論、不斷地提出又否定自己的想法,這個感覺,我很享受,因為我在自我學習。而除了這個,在許多改革上,大家一起集思廣益的時間,也是我很享受的時光,因為唯有那個時候我才會發現自己的想法多麼的狹窄,總是以為自己已經想到了最棒、最全面的方法,當別人提出他的意見時,「當頭棒喝」大概最能形容我當時的感覺。
在這次所有的培訓課程中,有兩個部份是我個人重點學習的部分。一為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帶領者,包含整個班級的經營、個案輔導等等。二為自己教學上的成長。第一個部分的學習是因為在這次的營隊中,我不再是學習者,更多的是帶領者。在寒假的梯次時,要上去講一些總結、一些能夠凝聚班級或增加班級氣氛的人不是我,要處理一些突發狀況的人也不是我,而在這個梯次,這些通通成為我需要去解決的問題。有壓力,但同時也有興奮,因為自己有機會能夠去處理這些事情,而唯有真正的去接收到這些事情,才能有所成長。第二個部分的學習是因為我留在這個營隊的目的,「我不應該止於寒假的我,我應該要開發更多的我,這才是我留在這個營隊的目的。」這是我常常跟自己反覆地提醒的一句。教學,是我在寒假梯次時做的最好、學到最多的部分,但我不應該只是將寒假的東西不斷的重演,這樣沒有意義,更何況台灣和中國還有差異。不管是大團試教、又或者是小組內的試教,每次我都能感覺到自己的迷惑,像在一片迷霧森林找尋出口一樣,明明有許多的出口等著我,但哪一個走出去才是最靠近我要的結果的出口,哪一個出口才是能夠保持自己風格的我,這是困擾我的最大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在營期時,也有瞭解答。
營期
「一個河北、一個成都。一個農村、一個城市。」
這次的我,去了兩個梯次,一為河北內丘、而為成都梯次。一個農村、一個城市,兩個完全不同的生長環境,我應該要怎麼依據當地的狀況調整自己的模式也是我這次的挑戰。而以下我會分幾個主題去討論,除了基本狀況以外,我還會講到因為兩地的不同,我如何去調整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完全的照抄前一個梯次的模式放在下一個梯次中。
一、教學技巧與策略
河北梯次是我在中國的第一個梯次,學生會有多大的不一樣是我最好奇的地方。第一眼看見他們的時候,並不會有什麼特殊的感覺,他們除了有些皮膚黑了一點以外就像台灣的小孩一樣,但當我開始真正的跟他們接觸後,我發現果然還是不同的。班級名稱和口號,是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是一個我們可以真的去瞭解他們的內在到底有什麼的地方,而最終的成果也令我驚訝:班級名稱是「競自由班」、班級口號是「自由成長,努力飛翔」。這完全是由學生們去提出並投票選擇出來的結果,完全沒有經過修飾的他們最真實的樣子。摸著良心說,我個人是絕對不會想到這種名稱和口號的,因此,我感到非常訝異。他們平常受到的教育、他們平常接收到的資訊到底有多少是跟我們不同的,是我在營期想探索的部分。
不同於台灣,你可以感受到這裡有部分的小孩來到這裡是真的完全為了學英文的、想要讓自己的英文進步的,他們上課的時候相當的安靜和乖巧,除非你讓他們回答一些問題或是一起唸一些東西,他們基本上是不會亂吵或是亂叫的,這是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優點當然在於他們的認真學習,但缺點就在於我們英文營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快樂的學習英文,而不是把這裡當成補習班老師說什麼他們就做什麼,這樣就失去了初衷了。因此在上課時,我會儘量的以問答方式來進行課程,讓他們多多開口去回答或分享一些他們自己的經驗,這樣會讓他們有真的參與進課程的感覺,也同時有機會能夠逃出他們一班習慣的「完全只聽課」的狀態。
而成都又是另一種不同的狀況了。成都的小孩相當沒有信心,如果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的話,他們一概說自己不會。而班上同時有一種像是培養出的模範的那種小孩,因此很容易只要問什麼問題就只有那個小孩在回答,而其他人就是寂靜的狀態。面對這種狀況,除了在私下必須不斷的鼓勵小孩、增加他們的自信心以外,在上課的時候還要注意不要因為自己很懇求小朋友的答案就一直去點那個小孩回答。講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對那個一直回答的小孩有點誤解,但我想說,那個小孩是我最能夠感同身受的小孩,因為我以前跟他一樣。他是所有老師的小幫手、是所有同學的小老師,也因為如此,他是一個對自己要求非常高的小孩,害怕犯錯所以上課非常的認真,下課也不斷的在學習,要準備到百分之兩百才願意嘗試挑戰背歌或唸歌,在挑戰的時候也因為自己的壓力太大而常常失誤,而那時,他會覺得非常挫折。我個人認為這就是教育方式的不同,比起培養許多人,而更願意集中培養一個全能的領導者,但那一個人就必須承受我們無法想像的壓力,因為他是模範,所以不能犯錯。面對他,就像面對以前的我自己,利用鼓勵或是聊天的方式幫他紓解壓力,嘗試讓他發洩出他的壓力,希望,他不要步入我的不好的後塵,抑鬱的結果。
台灣、河北、成都,三個地方,三個不同的教學策略,或者我可以說,根據每一個小孩不同的英文程度、不同的個性我們必須使用不同的方法去面對,但雖然用不同的方式去教學,最終當他們要背唸歌的時候,標準是相同的,因為唯有這樣才是對每個小孩公平且公正。
二、分組活動
分組活動可以說是複習歌曲最重要的時候,也是小孩最容易去認識你的時間。短短的二十分鐘到底可以我們的固定分組都有依據英文程度去平均分配到每個小組裡面,因此我常常讓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去教導能力比較弱的同學,什麼是團體合作、什麼是幫助,我希望他們可以藉此真正的去體會。而我在河北的小組和成都的小組風格也相當的不一樣。
河北的小組裡,相較於成都他們較為活潑且勇於開口,但程度差距相當的大,可以說是把最好的和最不好的都放在一起。但我很開心我的組別並不會因為程度的落差而討厭對方,反而經由我的引導,程度好的同學願意去教導程度較不好的同學、程度較不好的同學碰到不會的東西也會勇於去問程度較好的同學。他們的合作真的幫助了我許多。
成都的小組裡,因為人數較少所以我較能真正的顧到所有的同學。而我們這組算是一個聲音比較小聲的一組,如何讓他們願意開口大聲唱成為了我最大的問題。而最後我發現除了增加他們信心以外,跟他們培養出「一起」的團隊感是最好的方式。當他們願意相信你,願意跟著你一起唱歌、做動作,甚至願意因為你而改變自己或展現出最棒的自己,我就會知道我的所作所為是對的。而在成都梯次,我知道我做對了。
不管是河北還是成都的最後的小組卡片,我都是絞盡腦汁想要寫出一些真的對他們有用的話,依據個人特質去期許他們的未來。而這個事情有發生讓我特別的印象深刻。在成都梯次的時候,有一個小孩他在看完卡片之後鬧了很久的憋扭。一開始他的朋友一直跑來跟我說他在哭,我很訝異,因為我在寫卡片的時候有刻意去不寫到比較煽情的部分,因為我不想要讓學生哭,因為我不知道我該怎麼辦。而現實是,那個小孩真的哭了,而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大概過了兩個小時之後,我回到教室,四川的志工讓我去看看我的書包,打開發現裡面的資料夾上貼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謝謝Jenny老師給了我勇氣。我很感動,因為我在卡片上最希望他能夠突破的就是勇氣。我也藉此跟他好好的聊了一下天,然後教導他好好的分離。我很感謝這個小孩,我也很感謝這個團隊並不只是教導英文,更重要的是品格和做人處事的道理。
總結
「三個梯次,三個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模式。」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的能夠去到三個擁有完全不同的模式的梯次,因此能夠碰見更多不同的東西、學到更多不同的事物。相較於在寒假梯次當作一個「學習者」的角色,這次在中國的兩個梯次我多了一個「帶領者」的身份。這個身份讓我多了壓力和責任,讓我在這兩個梯次裡也許過得並不是像寒假的時候那麼的輕鬆愉快,但讓我學到了比寒假還要更多的東西:學會了如何去分配工作、學會了如何去與人溝通、學會了如何去關心和體諒他人、學會了如何去帶領或經營一個群體、學會了去聆聽並接受他人的意見,學會了去調適自己的心情或心態。這些所有的所有,包含王老師、凌老師、當地的團隊、當地的志工與老師、煙台和四川大學的同學、英文營所有的夥伴以及所有的學生們,所有的一切我都非常的感謝,因為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雖然疲憊,但得到的卻比付出的還要多很多。
而在這次的活動中,我自己要改進的也有很多,尤其河北梯次。我不會把我是第一次當帶領者當作藉口,我也不會把我的年齡當作藉口,因為我知道當我決定承擔這個責任的時候,各種理由都不能當作藉口。溝通,是我這次最大的缺失。該如何正確且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該如何用正確的方式與不同的人溝通,是我最缺乏的東西,卻也是這次活動中我收穫最大的部分。身為這個營隊裡年齡最小的成員,雖然說在這個營隊裡並沒有所謂學長學姊制,但對於我來說,年齡上的差距還是會讓我淺意識的難去表達一些比較直白的東西,尤其不好的部分,也因為如此,問題並不能馬上地解決,而雪球也就越滾越大。若有下次機會再參與英文營,我想溝通就是我最要改變的部分。年齡的差距是我無法縮短的,但講話的方式是我能夠改變的。有些話雖然有時會顧及到年齡和情況,無法像平常的我說話說得那麼直接和直白,但若轉化成一個個的問題,讓他人自己去感受到自己的問題,我想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未來若也有碰到這種與自己年級差距較大的合作時,我想我會嘗試去使用這種方法。
「營隊讓我不那麼討厭英文。」這是一個學生在心得的部分寫下的唯一的一句話,而這句話,也抵消了我三到四個月的營前培訓以及在中國奔波的一個月所留下的汗水與眼淚、辛苦與疲累。
在2018年的8月,再次隨著英文營的老師及同學出發,來到成都的育梁學校服務。這次在服務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在教學及社區探險的活動方面,都有了十分充實的收穫。希望接下來分享的心得,也能讓讀者滿載而歸。
※成都育梁學校一景,以及英文營的開幕典禮
平時上課的時候,學生已經很習慣從老師那邊得到答案。因為熟悉這樣的模式,教學的時候常常變成直接給出答案。然而在這一次的課堂教學中,我發覺自己更能夠從「給答案」的模式切換過來。以「提問題」的方式,引導班上的學生學習英語。我會直接用英語說出單字,然後請同學們猜;或是在故事當中穿插英語,讓同學們推論出它的意思。這樣的方法不僅牢牢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同時也讓我更能掌握學生的情況。從學生們的回答中,可以知道對他們來說,什麼樣的單字和發音是困難的,什麼樣的是簡單的。
除此之外,在今年的英語教學中,我更注重身體的放鬆和展開。一方面是在先前的教學當中,察覺到當身體放鬆了以後,長時間教學下來更不易疲累;一方面當身體放鬆了,更能在教室中創造與學生互動的機會。因為如此,這一次在課堂教學中,我更頻繁地從講台走下去,來到學生的座位之間。一邊走動,一邊提問題。之前身體緊張的時候,很難把走動和提問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套流暢的教學動作。
身體的放鬆對於創造和學生們互動的機會,有著不少的幫助。今年教的班級,由四升五、五年級的學生構成。對這個年紀的學生而言,肢體動作和聲音表演還是很能吸引他們的目光。不過,如果肢體動作沒有力氣,聲音不夠飽滿,學生們依然不會將眼神聚集在老師身上。因為身體比先前更為放鬆的緣故,所以無論是在黑板上快節奏地拍單字,請學生跟著唸,還是走到座位之間,帶著全班一起做動作,都更能把肢體和聲音延展開來。學生看到有力的動作,聽到飽滿的聲音,更容易給出反應。覺得有趣的時候露出笑容;當老師提問時更願意回答。比起之前在英文營的教學,感受到更豐富的與學生的互動。
帶領小組教學的時候,運用了各種小遊戲幫助學生們複習。有時候會讓同一組的學生分成兩隊。一隊唱歌的時候,另一隊要做動作。有時候會以老師做動作的方式,讓全組的學生猜意思和英語,最後再一起做一起唱。透過這些遊戲,學生們在不覺疲累的情況下練習了好幾次。歌曲的熟練度逐漸增加。
除了小遊戲以外,小組教學中更重要的,是建立學生的自信,讓他們自己把英語歌唱出來。平時在小組練習的最後,跟著學生唱的我會逐漸把聲音降低,讓學生們聽到自己唱的聲音。聽到自己的聲音後,學生們就會明白,其實自己是能夠開口自己唱的。不一定要老師在旁邊一直帶唱。藉由這樣的方式,學生的自信心被一點一滴地建立起來。
和學生的自信心同樣重要的,是團隊的向心力。這一點在之後進行歌曲衝刺、固定分組教學的時候十分重要。在這個部份,我強調「老師會下去一個一個聽。要聽到全部的人都開口,才算過關。」因為這樣子,學生們必須試著自己開口唱。當遇到組內的同學不開口,也要學習互相幫助,讓所有人都能唱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會在一旁持續提供協助。除了帶全組一起練習大家都不會的地方,也會針對較不熟悉歌曲的同學進行強化教學。在老師與同學的合作之下,小組的向心力逐漸顯現。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最後一堂發音課中,王瑞琦老師突然出了一道挑戰題,要每個小組依序說出教過的所有發音。而且在準備過程中,每一組的老師只有兩次調整的機會。接到挑戰後,我帶的那一組的學生竟然自己主動聚起來討論。討論之後才用了老師的兩次調整機會。最後上台的時候,他們互相幫助,然後說出了大部份的發音。看到同一組的學生們這麼具有向心力,並且做到了彼此互相幫助,實在比什麼都令人感動。
※最後一堂發音課的時候,小組學生通力合作,討論出全部所學的發音的順序
教學團隊的合作,同樣是今年英文營教學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環。在營隊最後衝刺的第6、第7天,跟我一起教同一班的老師們都有些疲憊。連續幾天的教學下來,讓每個的體力和精神都有一定程度的耗損。由一個老師上台主教,帶完一節課,變成了一件有點吃力的事。有時候原先排定的主教老師上到一半,就會發現自己沒有力氣了。然而在這個時候,同班的老師都會即時補上,繼續複習歌曲的教學。印象最深的是有一節午後的第一堂課,竟然是由我、巧琳、雪瑜三位老師,以十分流暢的接力教學複習了所有歌曲。課堂結束後我們都嚇了一跳。因為雖然和事先安排的由主教老師擔綱全場不同,但我們還是很順利地把整整一堂課帶完。這是在英文營培訓中一直希望各班的教學團隊能做到的,而我們班的教學團隊也達成了。
除了班上教學團隊的合作外,還有跟另外一班老師們的合作。在英文營的教學中,我們兩班的老師保持聯繫、互相確認共同的教學事項。比如獎勵制度公佈到什麼地步、開始嘗試固定分組了沒有?在最後衝刺的時候,由於為了鼓勵更多學生背出歌曲,所以兩班同時做了許多立即性的調整。在這個過程中,兩班的老師們都能即時交換訊息,然後調整教學。最後在兩個班級裡頭,都有不少同學拿到了獎勵背出困難歌曲的貼紙。
※班上的老師分工合作,帶學生們體驗視力保健的生活教育課程
這一次前往成都育梁學校的英文營教學,帶給了我許多收穫。能夠有這些收穫,不得不提英文營培訓的幫助。在出發之前,我跟其它英文營的同學一樣,參加了一個學期的培訓。因為培訓的關係,使得自己在課前構思教案的時候,更能夠把注意力放在「向學生提問題」上。由於有了這樣的準備,自己接下來上台的時候,才能夠靈活地從「給答案」切換到「提問題」的教學模式。
另外,雖然在這一次教學的過程中,身體和聲音都比以前放鬆,但要長時間顧及全班學生的情況,還是必須依靠同一班老師們的幫忙。在體力不夠的時候,有英文營的志工夥伴上台接手,繼續教學,實在是一件令人感謝的事。另外也謝謝帶隊的王瑞琦老師。從旁觀者的角度出發,王老師對整個班級的教學提出建議。這也讓我在這次的教學結束後,察覺到了一些可以再改進的細節。
最後還想再提的,是希望這次英文營結束以後,能夠在獎勵制度和班級遊戲方面,開展更多的訓練。尤其在班級遊戲方面。把學生帶出教室以後,一方面要顧及遊戲的趣味性,一方面要掌握班上學生的情況,比如一定程度的秩序之類的,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相信班級遊戲的設計需要許多事前的準備;設計上也有許多值得學習的技巧和方法。希望之後在英文營的培訓中,還能夠跟大家一起努力,繼續精進不同方面的知識與技巧。
※最後成果發表會的時候,學生們站上舞台,以動作及歌唱向家長們表演
踏入英文營團隊,轉眼就是快兩年。很幸運地在短短期間內參與了五個梯次,每個梯次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從起初的新隊員,仰望著講台上學長姐們的身影,在台下默默寫下筆記;到有新的隊員進入,自己成了小前輩,著急的想盡自己所能,以有限的自身經驗及能力希望能幫助學弟妹及團隊;到學長姐離開團隊,自己成了當初仰望著的在講台上說話的人。一路上走來,感謝王老師、學長姐以及夥伴們的指導與陪伴。
參與英文營經歷了三個完整的學期,親身體驗了營隊在每一學期的隊員培訓、行政處理、內部組織溝通協調上的改變。如果說第一學期參加營隊我的收穫是拓展自己的視野、脫離舒適圈並體驗不同的文化;第二學期是深入瞭解營隊內涵、參與培訓課程規劃及執行、行政聯絡等事項,學習到事情從規劃到執行垂直式的整合;那麼第三學期則是培養自己水平整合的能力,透過不斷的溝通及合作互助,將風險降到最低使得事情能順利進行。在營隊結束後回頭看,過程絕對是艱辛又曲折的。常常在路途中時而迷惘停滯不前,找不著方向,時而因挫折而傷心氣餒,失去動力。也曾和營隊夥伴們意見不合產生摩擦,也曾受老師質疑處理事情的態度及能力,而我們能做得就是不斷的溝通與調整。
在河北梯次我和去年一樣在小班教學,小班的學生向來活潑可愛且配合度高,只是對語言的掌控能力還未成熟,在給予指令時需要一步一步說明清楚但切記不能冗長解釋,因此我們都會在先前將要說的話先整理成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最好能條列式且簡潔有力,幫助他們記憶。河北梯次有許多去年來參加過的孩子,今年有些分去了大班有幾個一樣留在小班,看著班上幾位熟悉的面孔我發現過了一年他們真的成長好多,去年愛表演總是搶著上台的Hank一樣鬼靈精怪積極表演,而且更願意開口跟著唱,害羞靦腆的Henry活潑了許多也變得調皮許多。最令我欣慰的是這次分到大班的Ryan,去年的他還是因為被班上霸凌而怯生生不輕易和別人交流,連說話都小聲到要非常貼近他才聽得到聲音,而今年的Ryan不但和同學能夠正常相處,大班的老師也告訴我他在班上表現良好很願意開口唱歌,整個煥然一新自信許多,看到Ryan的改變,我想這就是能夠支撐的這個營隊的動力之一吧,課堂上賣力的教學從來不是希望能提升多少學生的英文程度,而是為了能提升他們對自己的自信心,那怕只有一點點也好,經過了一年,孩子的改變與成長是我們想像不到的驚喜!
今年在成都梯次挑戰大班教學,雖然早已聽過老師及學長姐分享大小兩班學生性質的差異及教學技巧的不同,但是實際面對陌生的教學模式,在開始前我還是有些忐忑。在營隊的第一天我觀察到,即便大班孩子因年齡較長,對歌曲搭配的動作會比較排斥,但是成都的孩子非常的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甚至可以說是太乖了,甚至最應該要吵吵鬧鬧的下課時間都安靜地待在教室裡,非常的守規矩但緊繃。我們討論並改變教學模式,試圖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並且讓他們卸下心防不感到害怕。所幸在我們利用下課、午休時間和孩子們交流培養感情後,他們慢慢的不那麼拘謹,開始會在下課時去操場玩、會主動來找我們聊天、甚至會和我們開玩笑了。在帶領大班前我和元蓁、以臻請教了大班的帶領方法及和學生的相處模式,經過自己在成都實際進行後我發現,大班課堂吸收的能力更好而且比較能靜下來仔細聆聽,在說明規則時只需要講大原則,其他的細節他們可以舉一反三,讓我輕鬆許多。但是在要學生配合的規範及反應上,大班不像小班可以直接下指令或是給予任務要求小孩配合完成,大班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溝通,我需要用較多的時間讓他們理解並認同,而不是因為老師這樣說所以他們必須這樣做。
每一次的營隊都會有幾位來自當地的志工會參與我們,而我們在台灣培訓了一學期的課程到了當地需要濃縮在兩天中讓志工們能順利接軌營隊活動。雖然在事前我和負責第一梯次志工培訓的負責人元蓁已一起討論過兩天的大概流程,不過具體內容還是會根據各地情況或多或少調整。在河北梯次開始前幾天和王老師保持聯絡讓我能即時參考前一梯次的狀況並在河北梯次進行調整,因為王老師在第二梯次的第二天一早就要離開,因此我們馬上將流程順序更改,讓老師能夠和當地的志工有所交流和基本認識。在參與過的所有梯次裡我覺得河北梯次和當地誌工的搭配是最有團隊感的,除了因為有讓他們實際參與教學環節之外,在事前的溝通幫助了許多。在台灣時我們就在微信群組上開了線上會議,當時他們曾對我們的歌曲教學提出質疑,我們馬上和王老師反映並討論之後的合作上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並且事先想好處理的方式。在當地的兩天志工培訓更加強了當地誌工對營隊的認識及參與感,每天的團體會議裡我會特別請當地誌工能多多發言,因為我們團隊的性質還是比較相近,隊友之間或許會有盲點是我們自己觀察不到的,希望能夠藉由他們的眼睛把觀察到的不論好與壞都提出來大家一同討論。起初,他們還有些顧慮,但是看到我們隊友之間也是直接提出、討論、解決後,他們也比較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在這次的活動中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是能夠勇敢的面對自己的不足然後努力解決。身為一個從小到大幾乎都是扮演好學生角色的人,就像王老師曾說過的,我的自尊心很高。在營隊籌備期間,曾經和老師在溝通上有衝突,當時的我感到非常受傷,覺得自己被誤解了,十分不能接受。我反覆思考了老師說的話,發現自己有些承認有些卻依然不認同。所以鼓起勇氣和老師說了我的想法,非常感謝老師願意聆聽然後和我溝通,讓我決定要用行為來證明自己。在事後也和隊友們密切溝通聯絡,讓老師看到我們的團結,幸虧有河北梯次的所有隊員們的陪伴才能讓我們度過難關,事前的這些挫折也讓後來的我們更有默契和向心力,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感謝當時的困難讓現在的自己學會面對自己的問題、面對別人的質疑、面對壓力並讓壓力轉化成助力,讓自己成長。
每一次和不同夥伴連續十天的搭配都能看到每個人鮮明的個性與教學風格,在河北梯次看到元蓁對孩子非常的有耐心,每每看到她不厭其煩地和小孩說明我都在心裡感到佩服。也感受到品蓉的主動幫忙與馨慧的貼心提醒,總是能夠給予台上的主教老師適當的協助。在成都大班時發現了自己還是很習慣的會因為求安穩而不敢放手嘗試新方法,即便在心裡想過了好多種不同的模式,最後還是傾向用原本的方式。但是這樣我可能就只會原地踏步,所以在之後我希望自己能學會勇敢嘗試不同的可能,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讓自己失去成長的機會,這是我非常需要努力的。
第二次踏上中國大陸這塊土地、第二次參與英文營的服務活動,這次不像初次那般青澀與懵懵懂懂,開始學會扛起責任、付出更多的時間及心力同夥伴們溝通只為落地後能互助地合作,然這過程並沒有想像中地順遂,反而是跌跌又撞撞。在台北,風風火火的三個月培訓,原以為已將最糟糕的情況全設想好了,殊不知第一輪的河北內丘就將我重擊在地,讓我牢牢地記住自己的不足。
跌倒後再爬起來的這段路程要感謝王老師對我的教導與信任,以及凌老師和育民對我的鼓勵與種種建議,才能讓我走出河北的低潮,並在成都育梁梯次時突破自我設限的框架、調整教學上的不足之處。這一個月的經歷,豐富了我的生命,讓我轉變了許多,以下是這個男孩在遭遇挫折後蛻變成長的紀錄。
河北內丘的營前培訓有將近兩天半的時間,其所面臨到的挑戰主要有三:其一是營隊夥伴如何蒐集當地其所需的資訊,以便對營隊課程進行調整與教案的修改;其二是如何培訓當地誌工,使其瞭解到政大英文營辦學的方針及其目的何在,這有助於讓當地誌工明瞭其所參與的活動其性質為何,進而能對營隊提供所必要的協力;第三是河北梯次的當地誌工人數和政大參與同學的人數比例接近1比1,其人力資源的配置會是一大考驗。
二、 河北內丘‧品嚐挫敗,體認自身的不足之處
在河北,我主要負責的教學對象是敬自由班(年齡大約分佈在小學5年級至初中2年級之間)的同學,人數共24位,其中有5位是去年曾參加過英文營的小夥伴,班級整體的英文程度相當地極端,且年齡層橫跨幅度較以往大,有不少初中的大夥伴們慕名加入我們,上述種種情況以至於對我們這些剛入門不久的教學者而言是有些許的挑戰。
在主課的教學上,我負責的歌曲是《Seasons of year》、《Gravity》以及合班的生活教育課《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課是今年新開發的生活教育課程,其目的是希望透過課程和《三隻小豬蓋房子》的話劇表演讓學員從中知曉金錢的概念以及該如何合理的使用金錢,並讓其瞭解到錢是父母親辛勞地工作才能賺取,要懂得感激父母親的辛苦。整體而言,理財課的架構與流程並沒有太大的問題,而且得到當地組織的認可,來年到其他營地時依然可以適用,唯獨要注意的是問卷填寫要將沒有零用錢的學員獨立出,以保護每一位學員的自尊心
我與煙台大學的馬文潔搭檔帶領一個小組,小組成員有男四人、女四人共八人,組員的英文平均程度在敬自由班是屬中偏下,且組員們可能對英文感到特別的害怕,以至於不敢去大聲地念或唱英文歌曲,所以在小組表演的時候,其聲音總是三組中最為小聲的一組。他們很是缺乏自信,特別需要老師們給他們更多的肯定和學習上的關注,使他們在八天中能持續地學習英文歌曲,以及嘗試挑戰我每天為他們量身訂做的任務。
針對不同程度的學員要給予不同的任務,使其能在過程中不斷地突破自我的極限,然而8人的小組教學對我而言很是吃力,主要是因有三位學員特別需要花費我較多的心思帶領他們,此時無比慶幸有文潔在一旁能夠協助我,由她帶領程度一致的四位組員學習,而我帶領一位小幫手和三個程度較為不好的學員進行重點攻堅。確保小組內的每位學員都能得到老師的關注與協助。
然從合班課程開始,我逐漸發覺到我的教學模式的問題逐漸曝露出,
(1)我的教學無法吸引小小學員(3-4年級)的注意力,以至於小小朋友會吵鬧進而干擾到課程的進行,由此凸顯的是我(2)缺乏彈性的教學策略,對於小小學員的吵鬧,我只會那一千零一招就是音量加大試圖蓋過他們的聲音,殊不知這是多麼愚笨的方法,不僅很傷喉嚨也會讓聽者有不舒服的感受經驗,其次,若學員們也不買單時,我就圖窮匕見了。
並且這樣的問題會在小組教學時更加地凸顯,因小組教學極為仰賴主帶老師的教學策略和團體間的幽默互動,如果主帶老師只會那一千零一招,很快那位老師便會被學員們厭惡進而造成整個小組的士氣低落。慶幸有凌老師在旁提供我第三方的觀察,明確指出我的缺點並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教學建議,將原本自我侷限住的框架給打開,原來教學不只那一千零一招還有許許多多我所不知道的「眉角」可以操作,用輕鬆、幽默的方式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不僅可以輕易化解學員拋出的難題,還能簡單地做到班級秩序的控管,此外還能增加學生對老師的好感度。
另外,真誠的付出也是一張好牌,營期第五天或第六天時,大部分的學員都會出現彈性疲乏的狀況。學員對於課程不再感到新奇且與其它的學員也熟識的差不多了,因此下課結伴玩耍是常有的事情。這很需要老師主動找學生「搏感情」吸引他們的投入(尤其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老師的真誠付出其實學員們都看在眼裡,這些付出都會轉化成學員努力背歌、練歌來回報老師。印象極為深刻的是有一位組員,基本的ABC都沒有辦法認全,他學習英文歌曲全仰賴我的唇語和他的記憶,即便如此,在第八天的時候,他能夠念出3首歌並且把《Sharing, caring friends》背唱出。他們並不是不行,只是缺乏一個機會表現罷了!
參、成都‧走出低潮,爬起再戰
成都市金牛區育梁學校是以招收外來農民工子女為主的民辦學校,其所處位置為城鄉結合部,是一貨運物流的集散地所在,其周邊會不斷有南來北往的大貨車經過,故學校環境較為複雜。育梁學校的辦學對象涵蓋周邊幾個村落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其小學在每個年級各設立2個班,共12班,每班人數約莫在20-30人之間。另外,該校學生的父母(原生家庭)大多來自四川省各地,因工作的需要而來到成都金牛區生活,是故育梁學校彙集了來自四川各地的學生。
營隊期間與李校長訪談過才知曉,成都的民工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小學時,學校距離住家的遠或近並非是首要的考量,而是學校老師能否對孩童進行嚴厲的管教,以及該校學生能升學到初中的比例有多少,做為家長擇校的基準。而育梁作為一間民辦學校,近五年來學生的升學率大概在30℅左右,是周邊民辦學校中的佼佼者,李校長本人也相當自豪這一點。
但由此也凸顯出育梁學生的普遍特質,英文程度相比河北梯次較差了些許,但更為關鍵的是因學校老師可能會以嚴厲的方式管教學生,造成學生們很是壓抑自身的情緒(例:下課都不會到處去玩耍,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做自己的事),同時普遍缺乏自信(許多人在還沒開始之前,就會先認為自己不行、自己做不到,所以連去嘗試的意願都很缺乏),以至於學生們不敢於去表現自己。
河北營隊結束後在前往成都的路途中,我沉澱了許多、也思考了許多,不斷地詢問自己,在政大的三個月密集培訓中我學到了些什麼?為什麼會在河北的時候會栽了那麼大的觔斗?我開始意識到,我把自己困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上,就是只會耍那三板斧的笨拙操作,很是缺乏彈性。過去的我可能在一些教學現場中有意識到我有問題(從同學們的反應回推),但始終沒有去做改變(或者是沒有人告訴我要該怎麼去變),直到這次徹底的碰壁撞牆後,才讓我重新回頭審視我的不足之處在哪?我要怎麼改進它?
教學策略的調整主要有三點;(1) 過往我的聲音一直過於處於宏亮、高頻的狀態,這對於台下聽者的感受而言其實是種折磨,且很容易讓台下的聽眾對我的聲音感到厭煩,也會使我的教學模式缺乏彈性。所以需要調整我的音量,適當即可。(2) 在英文教學上過於倚賴課本,而忽略教學應要有的彈性及策略。應拋棄課本,讓學生將焦點放在老師身上,師生的互動才是課堂的主題。(3) 缺乏幽默感。與學員之間的互動,幽默感是一個很棒的情感催化劑,有助於黏著學員對老師的信任,同時也能在過程中提高老師在教學上的自信心。
對我而言,無數堂的培訓課真的不如一次在河北碰壁的體驗,不僅找出問題的所在,還會刻苦銘心地告訴自己,下次可不能再犯同樣的錯了。
在育梁,我所負責的A班主歌課有《That child in the mirror》、點心歌有《Gravity》、《Three little monkeys》,以及合班課的生活教育《環保酵素》。主課教學的內容基本上在過往的梯次就有執行過,而此次的課程執行則是針對我的三個缺點(聲音過大、缺乏彈性及幽默感)進行調整。
換個方式執行《That child in the mirror》的時候,我明顯感受到兩種方式有很大的區別,以往我在上主歌課或是在大學的助教課時,我會無意識地在課堂裡處在一個緊繃的狀態,所以我的音量會一直拉高、會用很大的力氣去做一些小小的事,以至於我每次上完課時總是有氣力放盡的感覺。換個方式後,我明顯感覺到我是遊刃有餘地在掌握這門課的節奏,一切流程都井然有序地按照當初所設想的那般一步步推進。這給予我很大的啟發,原來上課也可以用適當的策略來達到省力的效果,而學員回饋的反應也相當地激烈,這不禁讓我找回站在講台上的自信。
育梁A班的同學有26位學員,將其分成四個小組,我和四川大學的安妮搭檔帶領其中一個小組,小組的成員共7人,其平均英文程度大約落在中下範圍。其次,育梁的學員都有一個共通特性即對自身的自信心不足但又非常願意學習英文,是故他們對個人貼紙的衝刺並不抱持太大的興趣,反而是非常熱衷且積極地投入到團體的任務中,這非常不同於我之前兩個梯次的經驗。
A班的同學在參加營隊之前大多就相互認識,故有不同的小團體是很正常的事(例:明道梯次),但令人意料不到的是這些小團體竟是有利於相互學習的小組,他們會自動自發去向英文較好的同學向其請益,也會聚在一起練習英文歌曲。故當我們察覺到A班同學有這項特徵時,便在第三天時就採固定分組,將原本的小團體收編到各個小組裡,鼓勵他們在小組中相互學習並一起成長。我覺得這樣的學習效果其實滿不錯的,學員之間有更多的互動,且積極的組員會主動找其他組員一起來找老師背歌、練歌以求完成團隊任務,這是我過去不曾見過的團隊合作,重視團隊的勝利遠勝過個人的榮譽。
然而此種團隊風格其實也有壞處,就我的觀察,第七、第八天的時候發現部分的同學便失去了好勝進取的心,明明他的層度是挺不錯的,但就是不願意再往上走幾步,多練幾首歌突破自我的極限,心理覺得跟團隊其他成員保持在同一條線上也挺不錯的,整體趨同的結果導致團隊成長的銳意逐漸消逝,最後的結果有可能讓團隊停滯不前。
成都育梁是我第三次參與英文營活動,自從加入營隊以後,走的這條路真的是磕磕絆絆、跌跌撞撞的,所幸這裡有老師和其它夥伴們的鼎力幫助,才讓我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進而調整自己走出教學的低潮期,並且在育梁的教學現場上重新拾回我的自信。回首過往參加的三次營隊活動,成都這次是我給我自己唯一打及格分的一次,這次的我是一個有方法的教學者,也是一名合格帶領小組前進的引導者。在8天的營隊期間裡,我不僅見證學員們的成長,也看見自己已經與過往的有所不同了。
肆、 總結
品嚐挫敗,然後從挫敗中蛻變成長,這段過程是我從河北與成都兩個英文營活動中得到的最大收穫。以往王老師總是不斷地跟我們強調保持彈性的重要性,但我始終不明白這究竟是代表什麼意思,在經歷過河北梯次的洗禮後,我終於明白「彈性」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做為一個老師所需要的教學策略,還包括平日做人處世的態度,路永遠不會只有一條,那為何要選擇把自己的路給走死了呢?想通了這一點以後,我的思緒便豁然開朗了起來,原來曾經的我給自己加諸許多不必要的框架,使我的思考僵化,以至於忽略那些真正該去注意的事。如今的我已然是升級版的鴻陞2.0,相信下次我能夠做的比這次還要更好。
致敬這個團隊的所有人!如果沒有你們,就不會有我的成長。
2018年8月4日——8月14日,我跟川大的幾位志願者一同來到了育梁學校,接下來的十天,我即將我的奇妙學習之旅。我所在的英文班(小班)共由20名四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我有幸與兩名台灣的志工Yvette和Andy,四川大學的Daisy成為夥伴,在十天的生活和教學中成長。第一次參加英文營活動,我們四人在進行了兩天的集中培訓後便開始加入到教學的行列中,整個過程,有驚喜、有勞累、更多的是快樂。
一、重塑自信,在快樂中學習英文
參加本次英文營活動,讓我感觸最深刻的就是台灣的老師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不斷鼓勵和肯定,幫助學生們找回學習的自信,讓其在快樂中學習英文。孩子們從最初的膽怯到現在可以大聲唱英文歌曲。學生們在短短的八天後,能夠展現出他們自己陽光、自信的一面。
下面就以Fiona為例,講講她在這次英文營的成長吧。Fiona她是四年級的一名女生。從英文營的第一天開始,因為她個子嬌小,所以我們幾個老師都在課堂和休息時間有特別留意她的一舉一動。剛開始三四天,Fiona在課堂上都表現得相當被動,也不主動和老師互動,有時甚至會走神或者自言自語,課間休息時也只是坐在座位上畫畫,沒有和別的同學有太多的交流和互動。我們四位老師在每天晚上進行教學反思時,都有對Fiona每天的表現進行交流和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多給Fiona佈置一些任務,拉近她與老師之間的距離。於是,我們商議後,第二天便由Andy老師在社區活動課上給Fiona安排了一個小任務——在下午四點三十分和四點四十分的時候,提醒Andy老師時間。沒想到Fiona表現得讓我們幾個老師刮目相看,她會在自己的小組先好好地做自己的任務,然後一到時間便會走到Andy老師身邊,輕輕地拍拍他,用小小的聲音說道:「Andy老師,四點三十了。」「Andy老師,四點四十了。」Andy也在社區課快結束的時候當著整個小組表揚了她。結果那天過後,Fiona變化就更大了。會主動找老師們練歌,即使她跟不上大家的唱歌的速度,但是能感覺到她有在努力。下課也願意跟老師打招呼和說話了,每天都能在她臉上看到燦爛的笑容。
雖然這次英文營只有短短八天,但是參加的同學們不僅不再畏懼學習英文,而且還能跟老師敞開心扉,暢所欲言。通過見證他們的成長,也讓我體會到了為人師的成就感。
二、以歌曲為紐帶,傳遞快樂
在英文營期間,台灣的老師們手把手地帶著我們本地的志工學習所教歌曲,每首歌除了向學生們傳達出快樂,也有更多的深意。比如說I'm Me,My Body兩首歌都是為了讓學生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是身體、長相、還是動作,都是不同的,自己就是自己,「自己」這一詞是具有獨一無二性的。This is the way we brush our teeth是為了讓學生們注意牙齒清潔,在輕鬆愉快的歌曲中,明白如何清潔牙齒。Sharing caring friends是為了讓學生們知道夥伴、朋友的重要性,學會和夥伴分享和相互關心幫助。Stranger danger是為瞭然給學生們學著拒絕陌生人,警惕陌生人。所有的歌曲老師們都精心編排了動作來幫助學生們記憶。讓孩子通過英文歌曲的學習,明白這些平常家長和學校教師忽視了或者僅僅是說教的道理。借助歌曲的力量,讓學生們既在快樂中學會了這些英文歌曲,又能夠直接理解歌曲所要傳達的意圖。這次英文營,讓我也反思今後在學前教育上,更應該採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和培訓。
三、以不同的社區活動,鍛鍊學生的各項能力
本次英文營過程中,讓我體會到與以往的活動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讓學生們自由選擇既定主題,參與的社區活動。現在的小學生,尤其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他們由於父母工作繁忙,無暇顧及他們,從而缺乏安全感、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英文營向學生們開放這種可自由選擇的參與式社區活動,一方面能夠讓他們挖掘自己的潛力,發揚自己的興趣、學著與別的夥伴的商討合作,一方面能夠鼓勵他們按自己的心意進行抉擇,不用從眾、跟風,做自己想做的。這正是學生們現階段所需要的,讓他們學著承擔責任,學著為自己的目標付出努力。
這次英文營的社區活動,我主要是和Andy、Wendy、Enas老師負責「當噹噹」組。我們組經過多次的討論後,決定以婚禮習俗為主題,讓學生們自己去調查自己父母當初結婚時的時間、地點、需要準備的東西、禁忌等。經過整理後,徵求本組學生的意見,我們決定分為海報組(主要負責以海報的形式呈現本組學生家長們當初認識時的地點)、場景組(主要負責使用一些回收物品製作立體的婚禮現場)、婚紗組(主要負責使用一些回收物品製作新娘、新郎的禮服、配飾)、劇本組(主要負責男女雙方商討婚事的場景的劇本編寫和排演)。大家分工合作,各組之間相互幫助。以劇本組為例,最開始加入劇本組的僅僅只有三位學生,正是這三位同學的堅持和努力,才有了劇本的誕生。劇本的雛形是建立在Ben(五年級學生)和Ruby(六年級學生)兩人所寫內容的結合基礎之上。大家互通有無,不斷補充和豐富劇本內容,最終才呈現出了最後精彩、緊湊的演出。當然,成功的演出離不開所有參演人員的精心準備和努力表演。學生們把男女雙方父母商討兒女婚事表演的生動形象,另外,學生們無論是在表演節奏還是在時間把控上也是控制的剛好合適。為了讓整個短劇表演更加飽滿,我和Rachel老師給學生們提供了一些建議,比如說將禮金、購買的新房、租的房子、在城市買房會背一身債等用繪畫的形式呈現出來,讓觀眾能更直觀得體會到劇情。學生們聽取了我們的建議,並自己商量各自的分工並很快完成了各自的任務。最終,學生們為大家呈現了一場成功的短劇。我認為,這不僅僅讓學生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更是在準備過程中鍛鍊了學生們的創作能力、與夥伴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增強了信心。
在本次英文營活動中,我也得到了許多成長,不僅僅是教學上所學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更以能和台灣的老師、同學交流討論為幸,意外的收穫是有幸結交到三位來自四川大學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希望這次英文營的經歷能成為我今後工作、生活中的寶藏。
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的十天,其實帶給我的成長還是很多的。十天之間,也許對我來說可能不會改變我生活和學習的原有軌跡,但是卻讓我知道了,也許會影響到其他人。一個人的努力改變不了其他人,但是也許你已經在小朋友心底種下了一顆愛的種子,給了他們希望。在結營問捲上,看到了我們班的小朋友寫到謝謝我們,讓他不再那麼討厭英文了。即使只有一個小朋友這樣寫到,但是至少讓我知道了,在八天的相處中,我們的努力是可以影響到他的,也許未來他就是一個很棒的人,我們給了他愛的種子。
其實,當時報名參加說這只是一個招志願者的活動,我們不需要做什麼實際的教學什麼的,然後在報名前我還特意去問了之前參加過的學姐們,她們說其實挺簡單的。當時是抱著參加一下、多認識些朋友、有個不錯的經驗完了還能有一個實踐證書,覺得挺簡單的。所以在去營隊前我都很隨意,覺得就是隨便輔助一下台灣來的同學們上課就好。我不知道我需要具體做什麼,不知道我們要面對的小朋友有多大、他們的英文水平怎麼樣,也不知道我所要共事的同學們是怎樣的,一切都是未知。
營隊培訓:
在第一二天的培訓中,有破冰遊戲等等,通過遊戲可以增進瞭解,後面也進行了教學內容的培訓,但是我覺得除了簡單的營隊介紹等,我是能夠接受到這樣的信息,但是一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還是有點模糊,感覺有點不知所措,兩天下來覺得很懵。或許下一次的培訓中,能不能大概地提前給志願者們相關的信息介紹,這樣或許在培訓中更有效果,雙方都不會覺得太累。在短時間學會一些基本的主歌,個人覺得對於像我這樣的對音樂很慢的人來說不太友好,是不是下次能提前把錄音或者是相關文件發給志願者們提前預習。
英文教學:
在後面八天的教學中,能從政大的同學們身上看到很多優秀的教學品質;鼓勵、不放棄任何一位小朋友,看到每一個人的優點,去發揮他的優點使其更加自信。比如說在我們英文班的一位剛剛來的時候給我們的感覺是很內向、聲音超級小的小女生Jane,我們觀察到她下課也不會去和其他的小朋友玩,也不會主動來找老師們練歌或者是怎樣,是一個很內向的孩子。但是在同學們把班級名取好以後,我們有佈置給他們任務說自己可以把班級名牌設計出來。剛剛開始的時候,Jane沒有參與,後來把第一份設計出來的名牌貼在教室前門後,Jane在午休的時間來找我說她也想畫名牌,我簡單介紹以後就留她一人在設計,不參與她的創作。後來給我的時候,發現她真的畫得很棒,我們就知道了她是很喜歡繪畫的。通過畫畫這件事,我在和她的交流會慢慢變多,在社區課的食尚食尚最食尚裡面,我也是帶她的,她對畫畫真的很喜歡,在社區活動中她會和旁邊的人提出,一起分工合作。Jane在後面的學習上也變得很積極了,不懂的任何單字都會問 老師 這個怎麼念啊。有一次我簽退送孩子們出校的路上,Jane還拿著課本在背書,遇到了一個不會的單字問了我以後就一直在重複那個單字的發音,我看著很感動。這裡的小朋友大都像Jane這樣,很膽小很害羞,不敢主動找我們練英文,需要我們以朋友的身份主動去找他們。經過前三四天的觀察,我們五位老師在晚上的教學反思討論小會以後,達成一致的認同,後面的教學中把程度較好的同學和程度較弱的同學安排在一起,並且是較外向的與較內向的搭配起來,這樣達到一種最好的「資源配置」,讓同學們自己之間先互幫互助。接下來的幾天中,我們看到,他們會在下課的時候一起練歌,或者是不懂的單字會一起來問老師。
在這八天的教學中,有分配給我一個小小的點心歌,這是我第一次帶課,站上講台去給一群小朋友上課 ,說實話我真的是很沒把握,沒有信心的。然後在要上課的前幾天,一直很緊張很緊張,一直在糾結於歌曲的本意。就在要上課的前一天才真正搞明白到底說的是小鳥的故事還是瓢蟲的故事。所幸在大家的幫助下,這節課還是比較順利的完成了。這是第一次帶課,改善空間是巨大的。第一點就是最重要的,要對自己有信心一點,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在這次的教學中,我一開始真的是一直在懷疑自己,總覺得自己做不好,想像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出現,其實後面的結果告訴我,一切都會好的,只要你做好了準備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差錯。第二,practice makes perfect是真理,不僅僅是在教學的這首短短的點心歌上,還是在我們班第一天教的主歌my body,我深有體會的知道,沒有什麼是多讀多唱多練來得實在的,因為我是個對音樂超級緩慢的人。但是當你唱個幾十遍的時候,你自己都會感受到你的努力是有用的。第三,不懂就多多請教身邊的朋友。在第一次的教學中,我向很多人請教過,sunny老師,Andy老師,Enas老師,Yvette老師是我請教得最多的,從故事的源起到以往的教學例子到遊戲的選擇等等,他們都給了我特別特別大的幫助。三人行,必有我師,一定要以謙卑的心去向別人學習。成為一名老師是我在高中以後才想過的事,也許未來的某天真的會選擇這個行業,也許不會,但是這一次的教學,這八天的助教活動,永遠的留在我的歷程中,給了我教師的啟蒙。大膽一些,每個人都是可以的。
在分組活動中,我是輔助Yvette老師的,帶的是三個男生和四個女生。總體來說,在這一組裡面,女生中的sandy程度和態度都比其他的小朋友好一些,這樣在分組練習中,會讓她帶動其他幾個女生一起,更大聲更大膽的去唱出歌曲。在課上的分組,我們可能更多的是去把注意力放在程度最差的那幾個人身上,然後對於好些的小朋友可能是過於給放心就少了一些鼓勵和表揚,我覺得這是在課上的分組需要改進的地方。而在課後,可能對於程度好、學得快的小朋友的積極度會比差的學生高一點,在教到不好的學生時,在重複多遍後自己也會變得有一些疲憊,這個需要自己在以後調整過來,要給自己一種意識,需要在實踐中自己慢慢成長起來。
總結:
這次的營隊給我最大的收穫是讓我知道了我的小舉動小努力也許真的會在不經意間影響到其他的人。雖然我和他們只是一起度過了八天,但是這八天對一些小朋友來說,或許真的會讓他們變得不那麼討厭英文了吧。願努力的人總會美夢成真。也非常的感謝這次機會,帶給我不一樣的教學觀念,英文營所倡導的是「body language」,是以唱為主的教學方式,與我們大陸小孩子從小所接觸到的不太一樣。也許當你找到快樂的時候,才能學得更有興趣更好吧。我永遠相信的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次的活動中,我覺得它得到了驗證。
感謝英文營,讓我認識了兩岸地區不同的朋友。在政大同學們的身上,我看到了、感受到了愛。這個夏天,這個八月,因為參加英文營變得不太一樣了。如果還有機會,一定還要參加,但是下一次要做好更充分的準備,以更好的狀態去和小朋友們相處。在這次的英文營中,學會了長大、學會了交流、更重要的是在這裡學會了去埋下愛的種子。謝謝你們,謝謝英文營教會我如何去愛。
這個暑假最值得慶幸和自豪的事,就是將十天不間斷的英文營志工給堅持做了下來。慶幸自己遇到了這樣一群可愛和優秀的隊員及老師;慶幸自己在快要堅持不住的時候堅持了下來;自豪自己和營隊的小朋友在這十天裡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自豪自己和大家到最後的「蛻變」!
剛開始的兩天,是對我們在地誌工的簡單培訓。我們初步瞭解了英文營的發展和歷史,以及此次英文營的教學內容,大致在此次的營隊中找到自己的初步定位。
在班級分配時,我被分配到了A班;在生活教育課程中,由於專業是化工系,我加入了Yvette和Andy負責的「環保」教育;在社區活動中,加入了包括Yvette 、Barry 和Sylvia在內的「零食大作戰」(後改名為「食尚食尚最食尚」)。這些班級、課程及社區活動,起初對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我不知道我具體該做些什麼。在「環保」教育課程的前期討論中,我只能儘量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完善這個教育內容。我發現,組內成員對自己的教學內容及涉及到的專業知識非常熟悉,我只能提一些簡單的建議,但專業知識並沒有派上很大用處。
Yvette鼓勵我負責一部分的授課,於是我選擇了較為簡單的部分---「樹」。在模擬講解的時候,我發現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直接說答案,而是以引導的方式讓小朋友去猜。到我的部分時,我嘗試學習他們的方法去講解,第一次嘗試不太理想,但Yvette給予了我很多的意見和鼓勵,接下來的幾次嘗試,自我感覺挺不錯。在「零食大作戰」社區活動的前期討論中,老師提出,我們的方案更像是生活教育而非社區活動。剛開始我並不知道兩者的區別,沒有理解老師的意思。直到英文營開始後做了幾次生活教育和社區活動,才知道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區別。從字面上看,生活教育偏重教育,形式是上課;而社區活動則偏重活動,小朋友有自主選擇權。後來我們做了很大的調整,將一些偏重於課程的內容刪除,加了以分組動手為主的活動。這個過程中老師的建議給予了我們很多指導。
第三天,英文營正式開始。剛開始接觸小朋友,他們都比較害羞,還沒有放開,隊員們對他們的評價都是:非常乖。但也不乏課堂上愛講話的小朋友。一到室外,場面就會有點不受控制,小朋友們都會很興奮。雖然剛開始同學們沒有放開,但課堂的積極程度還是挺高的。在課堂上,作為助教的我「遊走」在教室裡,不斷地用眼神給予同學鼓勵,鼓勵他們大聲唱歌,大膽做動作,與他們建立友誼。到最後,同學們與我們成為了朋友,課堂上我們是老師,課後我們是在一起八卦的朋友,這個過程與我而言是美妙的。為期八天的英文營,讓我認識了這樣一群可愛的小朋友,我很幸運。
在這十天當中,我從這個營隊裡學到了很多。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們的教育方式與我從小接受的完全不同。他們的授課是以引導為主,不直接給小朋友答案,讓小朋友通過「大膽地猜」去找到答案。此前我也有過給小朋友授課的經歷,但當時我們的授課方式是,如果小朋友不能回答出來,就直接給他們答案。這種方式也是我們從幼兒園開始一直被授予的方式。但在營隊期間,不論是在教授英文歌還是老師教英標的時候,都是叫小朋友們大膽的去猜。營隊這種以引導為主的教學方式不僅僅在體現課堂上,還體現在社區活動中。在我們「食尚食尚最食尚」社區活動中,有小朋友提出想以小品方式來呈現作品,第一次由小朋友自己寫劇本時呈現出來的結果不太理想,在後期和小朋友共同修改的過程中,營隊的兩名隊員都是通過引導將他們天馬行空的想法拉回現實,讓他們自己意識到其中的邏輯錯誤,最後呈現出一個完整的劇本。最後的成果發表會中演出的兩個短劇,從劇本到演員以及道具,完完全全都是小朋友通過自己的腦和手創造出來的,營隊的隊員們都只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整個營隊帶給我最大的理念「衝擊」,就是「引導為主,不直接給答案」這個教育方式。其次讓我受益非淺的是整個營隊對於「邏輯」的嚴格要求。特別是一堂課的授予所要求的邏輯是很重要的。從一開始老師就說讓我和另外一名在地誌工Wendy嘗試授課,於是我們在前期準備時,觀察學習其他隊員的授課方式,以及在每次的大團會議中認真聽取老師對課程的看法和建議,發現他們對「邏輯」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在每次的課程中,他們對自己要講的內容都熟記於心,因為心中有一套完整嚴謹的邏輯。我和Wendy前期準備和學習了很多,到最後授課時,也是遵循我們設計的一套有邏輯的流程,最後取得一個不錯的效果。
整個營隊帶給我的邏輯學習,讓我很受用。從培訓開始到整個英文營結束,營隊的「鼓勵學生,建立其自信「的教學原則一直貫穿其中。營隊隊員從來不會命令或責罵學生,課堂紀律不好的時候,通過其他方式,比如喊班呼以達到恢復紀律的目的。課堂上以」猜「的方式讓小朋友找答案也是一個幫助建立他們自信的過程,很多時候小朋友都會怕錯而不敢大聲表達想法,但每每這個時侯,營隊老師都會鼓勵他們不要怕錯,大聲說出來。培訓時老師提到,同位思考,把自己和小朋友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在後來的課程和活動當中,我發現這個原則不僅能讓我從小朋友的視角去理解他們的思維,更好地去設計課程和社區活動,同時也是一個和他們建立真摯友誼的過程。在十天的營隊期間,讓我深受影響的不僅僅是營隊的教育理念和原則,同時也有隊員們的個人魅力。我們的「環保」生活教育課程,鼓勵小朋友們自帶餐具,並且有真正地做到「以身作則」。由於午餐是在校內和小朋友們一起吃,老師要求我們自帶餐具,很多小朋友們看到我們都是用自己的餐具吃飯,聯想到課上的環保內容,也開始自帶餐具了。這說明了我們的課程不僅僅是「說教」,是真正地在「make a difference」。營隊的王老師也是我見過最可愛的」老太太「了(如果這樣稱呼可以的話…….)。
在這十天的營隊當中,也發生了很多很開心的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點心歌《Three little monkey》的課上,王老師真的是一個童心滿滿的老師,她通過生動活潑的動作把課堂氣氛帶到了一個高潮,而且自己也玩得很開心,並和小朋友們一起把我們幾個助教推到了講台上演繹「Five little monkey」。我第一次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個孩子,在笑聲當中忘記了自己成人的身份,那一刻覺得,當一個孩子真好。在給小朋友們演舞台劇「三隻小豬」的時候,我們四個在地的志工完全放開自我,成功地帶給小朋友們一場充滿歡笑的「三隻小豬「舞台劇,小朋友的上課興趣也被成功」激活「,我們幾個志工在舞台上也玩得很開心。
這個夏天有一件沒有後悔去做的事,就是這十天的英文營志工體驗。總是說要在大學做一件讓自己以後在談起大學時能自豪地說出來的事,我想,這次志工經歷,就是一件能驕傲地說出來的事。我認識了一群可愛的來自海峽另一邊的小夥伴,我們在一起分享家鄉的美食、方言和文化,在一起頭腦風暴,在一起洗劫校門口小商店的成都老酸奶,也在一起成長。我從營隊隊員身上學習到如何去設計並講解一門課程,如何提起孩子的興趣,如何真正去做一名志工;從老師身上學習到如何從孩子的角度去進入他們的世界,如何保持一顆童心才能一直可愛;從孩子身上學習到如何快樂地玩耍。我也深刻地學習到,放開和融入在一個集體中是多麼地重要。我很慶幸成為一名英文營的志工,也很感恩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我會繼續學習,繼續成長!
說實話,最開始我真的是抱著當一名「志工」來參加英文營的,我不知道我需要做什麼,不知道自己即將面臨什麼。我以為我需要做的只是輔助老師做一些工作,偶爾照顧一下孩子,然後每天都過的很悠閒,朝九晚五。所以出發前,我在我的電子閱讀器裡添加了好幾本書,甚至帶上了我的瑜伽練習教材,然後想「這將是多麼充實愉快的十天呀」,我是想從一個舒適圈跳到另一個舒適圈。
意料之外,在第一天我「美好的」設想就被打破了。王老師將我們四個大陸的志工進行了分組,並告訴了我們志工需要做的——和台灣來的志工們一起進行課堂教學。成為一名老師,站在講台上教課,這是我六年級時候的夢想,沒想到多年後我會以這樣的形式實現我的夢想,有些激動又有些許的緊張,這是挑戰也是機會。為了讓我們第一次教課順利進行,我們在課堂上觀察其他志工的授課過程和方法,吸取經驗。我和Annie陸陸續續地花了三天來準備教學大綱,不斷修改,在教課的前一個晚上,我們倆還在天台對著星星「排演」了兩次。 「Practice makes perfect」,只有做足了準備,才不會慌亂。
就我的學習生涯來講,一提到英語學習,那一定是發音、語法、固定搭配,這種教條式的教育,所以英文營以帶動唱為主軸的課堂教學對於我來說很新鮮,用「body language」來進行的教學是充滿活力的,不刻板的。讓我驚喜的還有維持紀律的辦法——班級呼號、鼓掌,每次培優班的同學聽到「天天培養」,他們就會一起回答道「優秀如我」,然後迅速看向老師,安靜下來,這個辦法溫和卻很有力量。Language arts 和呼號對於我來說都是一種「衝擊」,同時也是一股推力,把我從我固有的思維當中推出來了。我一直接受的是應試教育,孩子通常只是被要求去競爭而很少獲得鼓勵,老師通常是嚴厲的,所以我想當然的認為紀律是可以通過老師的威嚴達到的,當我真正的瞭解到呼號這樣一種平和的方式的時候,備受觸動,當同學們一次次的回應在教室裡響起,我感受到了彼此之間的聯結,這比大喊著「同學們,安靜!」有效,也更加的包容。
每天早上的第一節課都是主歌的教學課,課程有趣並不讓人昏昏欲睡,Sylvia是個孩子王,上課的時候同學們很積極活潑;Jenny和Ariel很沉穩,控場能力很強,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Barry,同學們都叫熊熊老師,很幽默,總是能逗笑同學;而我和Annie當然就是新手老師,在教唱「Sharing Caring Friends」前三天,就開始「不動聲色」地給同學們教關鍵單字「friend」和「share」,以幫助課程能夠順利進行。當老師確實不易,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老師這個職業。課前要花費大量的心力來進行備課,在課堂上要應對各種突發狀況,要照顧到儘可能多的同學,說話要大聲清晰......最後兩天,大家的聲音都沙啞,會有覺得疲憊的時候,但是當同學們看到老師嗓子啞了,自覺地安靜下來聆聽我們說話的時候,就會覺得,這是值得的。
每天下午會有分組教唱課堂,分組可以給同學更加細緻的指導。最開始是隨機點人分組,有時候就會出現很多害羞的同學在一組的情況,導致唱歌的時候大家就彷彿開啟了「靜音」。後來固定了分組,我們刻意將某些同學放在一組,目的是讓活潑的同學帶動害羞的同學。不知是相處久了同學們更加放得開了。還是因為分組的原因,在之後同學們的表現比之前好了。但分組其實可以再早一些固定下來,然後進一步培養大家的團隊意識,互相幫助,可能會更快促進彼此的成長。
我很喜歡在每一天結束課程之後,晚上大家坐在一起進行討論的感覺。我們會對一天的教學進行總結,這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同時這也是一個共同提升的過程。其間,我們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也思考進步的方向,提出改進的意見,接受建議,然後努力成長。不害怕發言,心中所想,那就有所表達,大家一起頭腦風暴的感覺很棒,尤其是我們每個人觀察事物的角度,思維方式都不盡相同,在談話的過程中就會不斷有新的東西出現,刷新自己的認知。
我們在改變的同時,同學們也在改變,第一天到第八天的改變說不上是翻天覆地的,但至少是可見的,慢慢地放開自己,去表現自己,聲音變得更響亮,開始有所好奇。在最初評分只有1的同學,後來甚至評分到了2.5,轉變實在是太大了,這也提醒著我自己,不要被刻板印象限制,也不要侷限於第一印象,如同「Weather is changing throughout the year」,我們要去注意這些變化,他們正在努力著,我們應該give them a hand,孩子是有天賦的,而天賦的完成也需要引導。就如同王老師在最後一節音標課上教的一句英文「They that sow in tears,Shall reap in joy」,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從八天的教學效果來看,英文營最初的目的似乎達到了——不是把注意力放在發音上,而是讓同學們感受到學習英文的快樂,不那麼厭惡英文。我記得我最後一天看到的一位同學的問捲回答上有提到「我沒有那麼討厭英語了」,心中有所觸動,我們想要的不正是這一點點的改變嗎?在有一次我們合唱 「This is the way we brush our teeth」時,我在前面帶動作的時候看見有一位同學唱的很不自信,然後我就一直把嘴型做的很誇張,希望他能跟著我的口型唱,當他看見我在看他,他也一直看向我,然後開始唱歌,唱到 「A nice white smile will then be found」的時候,我朝著他笑,他也對著我笑了,很開心,眼神和笑容是有力量的,在那個時刻我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了他內心。一個微笑,一個注視,一些鼓勵,也許就會有改變的可能。
我原本以為我們培優班會在班級裡最後合唱一首歌,然後彼此鄭重地說聲再見,接著像往常一樣進行放學簽到,跟學生說「路上注意安全」,揮手離開,不一樣的只是明天之後不再有英文營上課,但現實往往和預想不太一樣,我只是在操場上和同學們微笑著揮手說再見,直到我和一個學生擁抱分別後,我感受到了真正的結束。就像所有的歡迎都是隆重的,所有的離別也都是突然的,「天天培養,優秀如我」,一個臨時搭成的班子,在終於成為一體時解散了。不知道往後他們相遇時是否會認出彼此,然後大叫著對方的英文名或者抓耳撓腮冥思苦想「這人我應該認識,在哪裡見過呢?」,最後說出「培優班!」。我想我會一直記得,我曾是其中一員,培優班的一員。
我的瑜伽書只翻開了幾頁,我的電子書一本沒看完,我來到的也不是我想像中的「舒適圈」,但我這在十天裡,受益良多。
最後一句話摘自《聖經》: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love is not envious or boastful or arrogant or rude. It does not insist on its own way; it is not irritable or resentful, it does not rejoice in wrongdoing, 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 It bears all things, believes all things, hopes all things, endures all things. Love never ends. 英文營的每一個人都讓我感受到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