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河南民權

河南民權

2017/7/8 – 2017/7/18

 

洪儷庭   心理學系二年級......................................................................................................1

黃訿雁   公共行政學系三年級..............................................................................................4

劉靖陽   地政學系四年級......................................................................................................8

鄭佳滿(跨梯次)  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二年級..............................................................13

王元蓁(跨梯次)  公共行政學系二年級............................................................................17

傅馨慧(跨梯次)  統計學系三年級.....................................................................................21

 

 

 

洪儷庭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三年級

前言

在剛上大學時,我列了一張大學四年必做的清單,其中一項就是跨出舒適圈、體驗不同的生活,但是隨著大學生活過得太過安逸,我失去了挑戰不同生活的動力,所以當我偶然在學校信箱中看見有關英文營的相關資訊,我的內心蠢蠢欲動,經過一學期的思考,終於在大二下學期跨出了第一步,去參加英文營的成果發表會,在成果發表會上看見同學們侃侃而談的發表他們的經驗,讓我深深感受到參加英文營能夠學習到很多的東西,例如:如何與學生有良好的互動、在台中發表的自信心和團隊合作等,當然我也明白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挑戰,最後經過多重考慮下我決定加入英文營,希望自己能夠在營隊中得到很多收穫。

營前培訓

暑假正式出隊前的這些日子,英文營每週四都有特別準備培訓課程:認識自己&情緒調節的工作訪、班級經營、社區探險活動設計、撰寫教案教學、試教等。在眾多培訓課中,讓我倍感害怕的就是「試教」。對於英文教學毫無經驗的我,每到要上台試教時,我都會感到超級緊張,因為我不知道該如何與台下的人同學互動,遇到夥伴們在台下扮演當地學生可能會有的冷漠表現時,我都會不知所措,進而忘記我所準備的課程。在每次的試教結束後,夥伴們都會給予回饋,他們的回饋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我認為這些都是我要努力的目標,我也會針對他們的回饋進行修改調整。印象特別深刻的第一次試教後回饋是我在台上缺乏自信心,我聽到時我心裡第一個想法是那我該怎麼辦?我不知道自信心該如何訓練增加,但是後來老師還有團隊中的夥伴們都有教我一些小技巧來增加我的信心,我也在多次的試教中,逐漸地調整自己,也找到一點點屬於我自己的方法。

營期八天

「河南民權彭家庄彭庄小學」是我們這次的營地,距離我們居住的地方只有五分鐘左右的路程,剛到營地時,教室尚未整修完成,需要等到開營的前一天才會完工。營地最讓我驚訝的地方是廁所,廁所是我前所未見的旱廁,沒有沖水設備、沒有隔間,廁所即是我需要克服的第一個困難。第一天報到時,有許多學生的資訊都與報名表上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在前一天晚上老師就有事先告知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但是實際碰到的時候還是有一些小混亂,但是老師也在短時間之內將整個分班重新調整,順利開營。從前面兩件事就讓我意識到即使準備的在完善,到了當地還是有許多的突發狀況,臨機應變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相較於學長姐們所說的學生社課態度冷漠,我們班(小班)的學生屬於活潑型的,上課時願意和我們互動,學習表現也很認真,都願意大聲地和我們一起唱歌做動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與學生的互動是我增加自信心的來源,尤其是當地天氣炎熱,學校的空調又故障時,學生們還願意在台下認真抄寫筆記、大聲地唱歌、將動作做到最大,還有以可愛的微笑面對你,都會讓台上的我覺得很有成就感,也給了我力量要將他們教好。

 

分組練習是依據我們觀察學生們在營期前幾天的學習情況,還有下課時的玩伴等,將他們進行分組。在固定分組的練習時,我所採取的方法是先帶他們將今天所教的歌曲練習兩遍,程度較好的學生讓他們再組成一個小組在旁邊練習試著將歌曲背熟,而我則是帶著程度較不好的學生練習,因為他們還不太能識字,所以我請他們看著我的嘴型一起練習。在練習時間結束之前,我會讓他們所有人一起再唱一次歌曲,這樣的分組練習方式有時會疏忽了程度較好的同學,還是有需改善之處。在營期的最後一天有尋寶的活動,而線索單是團隊需要一同背唱一首歌曲才能獲得,在我們這組會有同學向我反應程度不好會連累他們,所以我就會利用共同練習的時間告訴他們要互相幫助,而下課時間我也會主動去找這幾位同學練習,最後他們也一起完成了三首歌。在最後兩天的衝刺期,我鼓勵學生來找我們背唱歌曲換造型貼紙,但是學生們都不會主動找我們背唱歌曲,於是就換我去找學生,學生們看見有同學拿到貼紙後也很積極的開始練習,其中有一位學生讓我很感動,他原本在小組練習是會搗蛋的學生,但在最後的衝刺期,他很認真的想要把歌曲背熟,所以在下課時間不斷的練習,即使最後只背了一首歌,他的精神讓我很感動也值得我去學習。

最後一天的成果發表會,台上的學生們把他們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家人看,台下的家長也以熱情的掌聲回饋。靜態展覽的部分,從作品的製作、展覽間的佈置、以及小小導覽員,都是由學生們來主導、老師從旁協助。在小小導覽員的部分,儘管是小班的學生也都能熱情地向家長展示他們的作品。當我在台下看著學生們大聲地唱著前幾天所學的歌曲,心中充滿成就感,原來當老師看見自己的學生在台上表演就是這種心情。

 

 

 

反思

營期八天加上當地至培訓兩天,讓我收穫良多,其中在培訓時的世界咖啡館還有與當地長者的訪談是我覺得最有趣的部分,關於當地長者的訪談讓我們得知了當地的許多風俗民情,例如民權產花生、葡萄還有許多桐樹,當地長者的嫁娶儀式、風俗民情,我記得長者說當時他們的聘金是「三轉一響帶沙發」,分別是自行車、手錶、縫紉機、音響和沙發,這些都是當地人才會了解的事,真的很開心這次有機會能夠知道這麼多農村風情。

在英文營中的社區探索,由於兩岸習俗風情的差異,導致我們所撰寫的教案大改了三次。培訓課程時得知河南是大棚種植地,於是和隊員討論過後決定要和學生們探討有關大棚的經濟作物和實地參訪大棚,但在正式出隊前的培訓課,老師提出這個教案有諸多不可行的地方,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大棚距離學校太遠,該如何帶領學生到大棚參訪?於是我們決定到當地後在因應實際狀況進行修改,到了河南,當地志工培訓的前一晚,我們在旅館討論社區教案,經過人員重新分配,我所屬的小組主題為了解當地合作社,由於對當地合作社的運作狀況不清楚,於是決定隔日詢問當地志工,經過了一連串的訪問,發現這個問題不太適合學生,最終是以女生懷孕生子等習俗探討為主題。經過這一連串的改寫,我發現許多的創意構思是在不同人的激盪中所產生,在設計最終教案時,當地志工分享了很多的當地習俗,也提供了設計建議,讓我們能有更多到想法。這次的教案也讓我發現自己原來也能這麼快的和夥伴們一起設計一個從無到有的教案。其實不只社區教案,我們的生活教育教案也因為當地的情況有了大幅度的更改,生活教育也因為受到學生年齡差異過大也有不同的應變方式,這都帶給我全新的經驗,增加我的能力。

 

參加英文營讓我第一次體驗農村生活,也深刻地體悟兩岸生活、民俗上有許多的差異,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帶給了我全新的視野來看世界,這一次我走出舒適圈,跳出框架去思考事情,我不在因為害怕而不願嘗試,我努力的改變自己、增加自己的能力。在英文營這個團隊裡,大家團結合作、互相幫忙,有問題都能提出一起想辦法解決,讓我更了解團隊的意義。在這個團體中我找回了自信心,從在台上一點自信心都沒有的我到在營隊期間能夠開心的和台下學生互動,在團隊中也增強了我對事情的應變能力,在團隊中我學習到更多的是與他人溝通的能力,這些都是從老師和學長姐夥伴身上所學習到的。在英文營中,付出了很多的第一次,也因為是第一次的出團,所以有很多事情還是有準備不夠完善的地方,若有下次機會,希望自己能夠做得更好。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是個可以挑戰自我、了解兩岸差異,同時又能幫助農村留守兒童的營隊!若要我選出暑假最有意義的一件事,那就是參加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最終,希望自己的一點付出,能夠讓燃起當地學生學習的興趣。

 

 

 

訿

國立政治大學行政學系三年級

  • 前言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名言是我父母經常對我們四兄弟姐妹提起,並激勵我們的話語。在上學期曾參加過「明道國小冬令英文品格營」,經歷過無數挫敗及失敗後,這學期開始我不忘上次因沒考慮周到而導致連連不斷的「錯誤」,延續新的一段旅程。從哪裡跌倒,就該從哪裡站起來!這一次我同樣是選擇了「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營隊」,不同的是我們這次分成3個梯次,地點都是在中國,而我服務的地方正是中國河南民權彭家莊。

這一次的「旅程」不光開闊了我的視野,從而也讓我對中國這個國家改觀了。此外,在當地11天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事情也出乎我預料。如何與當地志工合作與配合、讓全班同學從鴉雀無聲到無所不談、團隊各種意見不合至最後迎刃而解等種種問題,像是上天給我們大家的試煉。然而在過程中當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都是要費盡心思,想破腦袋去執行。雖然我們所遇見的每件事情都有它的困難點,但這也是我們必須去面對的事情。

正如以上所說,要從失敗中吸取經驗,要在同一個地方站起來,最為重要的莫過於自己的心態最重要。沒有一個「好」的心態,在事情還沒開始,就會先被自己的怨氣給吞噬掉,什麼事情也都會做不好;反之,雖然保持著好心態不代表就會成功,但至少自己是可以理性思考,不會被左右阻擾以至於讓自己後悔。

接下來,將會以各類教學活動帶入營前團隊如何設計、規劃、修改及最後在彭家莊與志工們的合作精神、這學期對於營隊的心情以及營後感想與反思。

  • 各類教學活動
    • 破冰課程及點心歌帶領

破冰課程的設計除了能拉近學員及老師的距離,還能迅速瞭解學員的英文程度及他們對英文是否有排斥。但破冰課程也是我在當地第一個面臨的挑戰,我們此次「絕地求生」(大班)報名者多為國中生(12歲至14歲)。在第一天混亂的早晨,還來不及開會討論便要進入第一堂課—破冰課。但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即使在營前有充分的準備,我們誰也沒料到學員年級比我們想像中還大幾級,自然在營前準備給國小四至五年級的破冰課也要泡湯了!但正是因為這堂課,讓我們瞭解到國中生比較羞澀,不敢和異性同學靠得太近,比如有些遊戲是需要大家一起牽手的時候,老師們就要將男女學員分開為兩組或四組,遊戲才能順利進行。因此,在帶領點心歌時,我們就依據男女學員分開的情況下,設計各種不同適合國中生的遊戲且可以帶動班內的氣氛,以至於在主歌教唱的時候不會一片死氣沉沉的感覺。

另外,不知是否教育方式與文化的不同或是氣候的關係,當地學員與臺北學生的差異是「絕地求生」班相對安靜許多,即便是帶著他們一起玩遊戲,也有許多同學不敢放聲大笑,表現得非常拘謹直到後幾天才開始看見學員們真誠的笑容。

 

  • 主歌教唱

以往主歌教學都是我最害怕的一環,也是我遇到最多挫敗的一堂課。在上次的冬令營,我教了兩堂主歌課,結果那兩堂課除了在自己的緊張下進行教學,還無法管控好班上秩序,一度陷入混亂,腦袋空白。曾告訴自己要再接再厲,一直期望著下一次的教學中可以改進,希望這一切的「問題」都不要再重複。此次,也是我大學中的最後一次可以在英文營教學,而且還來到那麼遙遠的地方教課,絕對不允許自己的「感覺」影響自己,而錯過了一直期待著、難得的機會。在營前大家都會被分配到一首主歌,而我恰好被分配到和冬令營一樣的題目—《Brush a tooth》。一開始我非常害怕,很怕自己的教案會不受肯定,很怕自己身為舊生還比新生不如,但與其一個人瞎擔心,還不如趕快撰寫教案。很快的我利用之前的檔案做了修改,並且讓隊友們提出意見與建議,好讓自己可以積極的度過這學期。但是往往「想像」會比「現實」完美!在試教的過程中因為與團隊出現溝通不良及資訊接收不對稱的問題,造成我們有很大的誤會。當時,還因為家裡出現一些狀況,讓我在那期間,一度陷入絕望,還曾想過一走了之,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無論與隊友有任何不開心的事情,我們依然還是一個團隊,我們依然要以理性的狀態對待大家。

直到我們一梯次所有隊員確定好各教學課程及負責人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們每人至少要負責3首主歌。在正式上場教課的前一天晚上,除了政大隊友幫忙驗收,我們的合作夥伴也給我極大的鼓勵。雖然一直告訴自己要淡定,但是當天早上我依然很緊張,很擔心。但不知什麼原因,在開始教學時,我完全不緊張,很自然的讓學生以猜、聽、說、唱再搭配動作的方式學習,而且當地學員也非常配合我的教學,與第一天破冰課的狀況完全不同。往後的《That Child In The Mirror》和《Stranger Danger》的教學讓我越來越有勁,教學也越來越有信心了,而整個教室的氣氛也跟著老師們動起來了,開始有人願意舉手給意見,慢慢地越來越多學員願意主動在下課時給我們提建議。

然而,營隊中的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只是當地的學員比較可以接受我的教學風格,我知道如果這次是一批不受控的學生,我應該不會如此順利。但我知道根據上次的教訓做改進,我確實有進步,只是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學習與改進。有了此次的鼓勵,我相信以後會更好!

 

  • 生活教育

於彭家莊的生活教育教學,我和另一位隊員主要負責的是環保課。和其他教學一樣,我們在營前就開始準備這堂課,主題為「哈利波特變變變」,也設計了環保手作課程,提供他們利用下課時間製作手工藝品。但是因為當地設備不齊全,無法提供投影幕,我們便臨時改變計劃,使用板書及說故事的方式呈現這堂課程。且在課程前一天晚上,我們將課程做了一個大修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地球暖化危機;二、當地垃圾問題。讓學員們可以通過這門課瞭解基本環保常識、3R及地球暖化危機,從而可以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再來,我們以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員們自動提出改善彭家莊的垃圾問題,提升學員們的環保意識,讓「環保」從「家裡」做起!

然而,那麼多生活教育課程可以選擇,我這一次卻自告奮勇主動選了自己最不擅長的地科科目。原因是在經歷過冬令營無數次的教案被駁回及以失敗告終後,我想為自己爭取機會,證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而這一次最大的難點是由於大小班年齡差距太大,合班上課只能兼顧到其中一班。在講述「地球暖化危機」時,因程度較深,顯然大班同學比較活躍;「問題引導」時,小班同學的建議比較多,回答率也較多。雖然隊友及志工老師們都覺得很棒了,但因無法兼顧兩班回答率,也對自己結尾的部分也不太滿意,所以如果再有類似機會,絕不放過!

在瞭解過兩班狀況後,我們在隔一天的零食大作戰,採取了分班制,而大班也在這回合中活躍許多。

 

  • 結論

營前整學期的準備到十天十夜的營期,中間雖然發生了許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我相信這就是我人生中要歷練的其中一部分。這趟「旅程」,讓我遇到挫敗、困難,也讓我找到自己,獲得快樂!曾經認為自己一無所用,任何事情都做不好,但在這個地方—彭家莊,孩子們給我的回應卻是給我此次最大的鼓勵,最大的信心!營隊結束後,我都會給自己一個人靜下來思考的時間,這一次我沉思很久之後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心態」。這學期中,每每我懷著好心情時,事情多半會成功且順利。同樣的,我相信大家在彭家莊期間一定會有遇到的困難之處,但只要不消極,大家一起合理解決問題,我不信十個腦袋想不出一個解決方法,這靠的就是大家的合作精神及團隊精神!

我曾經說過「要改變別人首先要先改變自己」,在此次營隊中我終於體驗到了,但我是被改變的那一位。營隊期間,其中有一位是來自香港的志工老師。在這期間,她也一直鼓勵我要對自己有信心,當我有困難、煩惱,想不到點子時,還一步步帶領我思考,是一位非常有耐心的朋友!而且我們在一次談話的過程中,她還讓我瞭解到只要不是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有「夢」就要勇敢去追!讓我在那之後,認真尋找屬於自己的「夢」。

此外,在上文有提到「失敗乃成功之母」,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是一個讓我跌倒的地方,也是讓我重新站起來的地方!最後一次在大學參加的營隊,沒想到給我上了一堂「人生」課程,除了學習到英文營的一切事物、團隊合作精神、兩岸文化與環境的差異之外,我最深刻的反思是只要是對的事情就要「堅持下去,不要放棄」,而且得「用心對待每一個人」。

 

 

 

劉靖陽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四年級.

壹、前言:四年淬鍊,採花釀蜜

英國哲學家培根對於做學問曾有這麼一句名言:「我們不應該像螞蟻,單只囤積;也不可像蜘蛛,只從肚中抽絲;我們應該像蜜蜂,既採集花粉蜜汁,又進行加工。」;用更直白的話來說,就是做學問不僅要勤勉的蒐集知識,更得透過實作與反思,將學習到的知識加以內化,淬鍊成為生命可以永續利用的能量。

對於教育專業知識的探究,我也一直秉持著這樣的原則,故在大學四年,我除了平日對於教育理論與文獻的學習外,更努力地透過英文營、特殊兒童輔導專案、假日國文班等機會進行實作。除此之外,我也重視實作後的反思,希望的就是可以如蜜蜂一般,將所學知識內化成自身職涯與生命可以永續使用的能量。

而在上述的實作機會之中,英文品格營教學團隊可以說是大學時代給我最多磨練平台了。在英文營中,除了教育專業能力的精進外,包括團隊帶領、問題解決、衝突化解等,都是我在這四年受益良多部分。時光也是匆匆一去不復返,轉眼已經到了要與英文營告別的時候了,此篇文章也很確定是我大學最後一篇營隊心得。離別縱然不捨,但比起感傷,我更希望可以留下些正面能量的東西。

故此篇心得將會是實用導向,主要將聚焦在教學現場常見的「習得無助感」學生,透過此次民權梯次的教學,總結個人四年在團隊中學習並發展出的「習得無助感」處理方針。

貳、為孩子點燃心中的一盞燈:如何鼓舞「習得無助感」學生

還記得那年大一,第一次進到中國農村,我在教育前輩的帶領下開啟了我四年的英文營生涯。然而,假若只是擁有第一次經驗的感動與熱情,不足以讓我一待就是整個大學生涯。對我而言,更加打動我心的,是瑞琦老師當初設計英文營的初衷:幫助中國農村弱勢的孩子建立學習自信,並在營隊裡找到生命寶藏。

確實,四年八次營隊帶班經驗下來,不論是台灣還是中國大陸,教育資源相對缺乏的區域成長的孩子,往往許多伴隨著強烈的「習得無助感」。這樣的「習得無助感」不僅僅是讓孩子懼怕學業,更常常遷移到生命中,讓孩子面對人生的挑戰時容易自卑退縮。故瑞琦老師創辦英文營的初衷,確實抓到了點上,這也是為何我一直願意花費大量時間在營隊上的重要原因。很感謝瑞琦老師在這四年中一路上給我的教導,也給我自由的空間嘗試,讓我可以發展許多不同的課程教學策略。

而此次的河南民權梯次,我給自己的期許,便是這幾次下來累積的經驗作一次統合性的嘗試,不僅是給自己的英文營生涯畫下一個好的句點,更一本營隊成就每位孩子的初衷。以下,針對如何鼓舞「習得無助感」學生,我整理了六項方針,此六項方針也用在這次民權梯次初中生為主的大班,達到了不錯的成效。

  • 開放安全的溝通情境與無條件的正向鼓勵

習得無助感的形成,主要的原因乃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質量兼具的成功經驗,也在學習過程裡缺乏被理解與認同。我們教學團隊的老師們除了上課與學生互動外,下課也會去與學生聊天,了解學生的背景與學習情況。在此次民權梯次中,學生告訴我們,學校的教育是比較權威式且應試導向的,他們也向我們表達了自己在英文學習上是有很大的恐懼與不自信的。這樣的心理狀況在班上頗為普遍,確實也影響了教學現場學生學習的成效,如何跨過這道坎,便是我們教師團隊需要探索的問題。

正所謂對症下藥,我們的方針,乃是透過開放安全的師生互動情境,來增進對學生的了解。並且在深度了解中,看到學生的長才與學習模式,進而利用我們對學生的看見,替學生製造成功的經驗,最後利用人本學派的論點,以無條件的正向鼓勵替學生將成功經驗強調,轉化為之後營期或生命中面對挑戰的生命能量。在這樣的策略之下,我們著實看見這些大孩子的改變,從一開始的怯於挑戰,到後面幾天準備發表會時的積極主動。面對被習得無助感包圍的孩子,或許我們要先做的,不是急切的診斷她學習遇到的障礙,而是多點看見、多點鼓勵。

  • 讓多元智能均衡發展的課程設計與教學

在英文營的課程中,我們極度重視融入多元智能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因為我們了解,每個孩子思考型不同、優勢智能也大不相同。故要培養孩子正向的學習態度與人生觀,就必須要思索讓孩子的多元智能可以在課程裡發光。譬如我們以language art為主軸的英語教學,不同於一般學校教育的英文課程,除了讀、寫外,融入了大量的聽、說、唱,透過適合的教學設計、交叉安排、進而設定不同的學習任務,故即便是在學校讀寫為主的英文考試不及格的學校,也有機會透過聽、說的學習方式,達成教師設定的各項學習任務。

另外,在社區、生活教育、班級布置方面,我們也試著融入歷史人文、自然科學、美術、手工藝等要素,讓不同性向的孩子都有機會在營隊的課程里大顯身手、獲得掌聲。八天短短的營期,要做到知識與技能上的大幅提升,我想不一定是可行的。但我想這樣融入多元智能的課程設計與教學的營隊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在知識,而是希望可以悄悄的種下孩子們自我肯定的種子。

  • 帶領孩子聰明的建構知識:鷹架、鷹架、邁向成功經驗

英文營的教學模式,之所以可以在九年以來受人推崇,乃是因為瑞琦老師培訓的「language art教學法」不同於一般傳統單向授課式的教學,其帶有建構論的色彩,強調孩子在多元智能實作的過程裡,可以感受語言的美,並且建構出長久帶著走了英文知識與自信。然而,這次在民權梯次,我們的教師團隊的夥伴一開始卻遇到了學生無法適應「language art教學法」的情形,經過教學團隊的討論,我們認為學生不適應的主因,乃是長久以來的「習得無助感」造成。在課堂之中,學生往往因為強烈的「習得無助感」,讓它們往往認為自己沒有能力猜、沒有創意可以發想。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擬定出了「鷹架、鷹架、邁向成功經驗」的策略,策略形成之原因,乃是建構論雖強調學生在做中學中自主建構知識,但也強調教師給予學生所需提問鷹架的過程。我們認為孩子們面臨的問題,並非能力不足,主要是心理障礙影響,故協助孩子在「language art教學法」創造成功經驗乃成為我們的第一要務。我們期許自己能讓孩子破除「習得無助感」阻礙腦袋建構知識的高牆,也希望透過這樣的過程,給予他們一些生命重要的能量。這個策略最後極為成功,雖說孩子們改變並非一夜之間,但純真的他們,確確實實的用後續課堂的反應與成功發表的表現,給了我們教學團隊很大的激勵。這次教學法診斷的過程,也帶給我們相當珍貴的實務經驗探索。

  • 成就每個孩子的個別化學習輔導

要想真正協助弱勢、習得無助感強烈的孩子,除了透過教學創新、班級經營等整體性模式外,更要著重個別化的學習輔導,如此方可真正診斷出每個孩子面臨的學習問題,甚或是生命的疑惑。然此種策略固然受推崇,但其需要大量人力,也需要有系統的方法,對於一般學校的教師而言較難實行。英文營教學團隊相對於學校教師而言,有著協同教學、教師人數多優勢,故在我們的課表設計之中,每日都排入了個別化學習輔導的環節。透過分組教學的實施與實施後的紀錄與診斷,教學團隊細緻的紀錄了每個孩子的情況,並且共同擬定了協助個別孩子的策略。另外,除了在分組內給予不同孩子不同的學習處方外,我們以希望在小組實行品格教育,故也鼓勵互助合作,透過小老師、小戰隊的形式,讓孩子在小組裡除了接受老師的協助外,亦可同儕間互相幫忙、追求更上層樓的突破。我想,這樣的分組教學,是英文營長期以來處理習得無助感極為重要的策略,雖說進到學校後可能會不容易依照原樣實施,但仍希望將這樣的精神,融入之後就業後的教學現場。

  • 正向團結的班級經營

在教學現場有著那麼一句老話:「搞好班級經營,就等於在教育上搞好了一半」,然而,對於英文營大班的老師而言,面對的是一群位於狂飆期的青少年,羞澀、疑惑、彆扭、易怒等情緒常常充斥的他們,那究竟要如何透過班級經營搞好教育呢?或許我們可以從教育心理學的理論下手,根據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論,青少年在此時期主要在追尋個人的方向,也在尋求群體的歸屬感。故英文營的班級經營方針,乃由此出發,引用社群主義強調個人與群體之間的聯繫,型塑團體認同感的策略。透過「貫徹團體共同規約與目標」、「擬定班級口號與共同趣味的儀式」、「營造班級和諧、共好的文化」、「創造學生在班級事務中自我實現的機會」四大方針,希望引領此時期容易迷茫的學生,可以在班級文化的引領下,找尋到自我的方向,並且培養出互助共好的長久品格。而這次的民權梯次,我們也藉由這樣班級經營策略,成功了打開這群孩子的心門。因為感受到班級的環境是友善互助的,學生開始會主動反映問題並且協助老師,一開始因為習得無助感帶來的彆扭、疑惑、羞澀,也漸漸在營期中後期被轉化。自然,轉化的結果,是學生們成功的在營期後段學習上的自我突破。

  • 教師團隊的共同提升

英文營團隊「關懷共好」的組織文化,一直以來都是吸引我繼續在這裡學習、打拼的重要要素。而除了「關懷共好」外,「追求品質」也是英文營團隊一項重要的精神。因此這兩項方針,一直都是我帶教學團隊時重視的點。帶班級教學團隊時,我盡力去把幽默、關懷、鼓勵、共好等要素帶入教學會議,一遇到問題時,也是一如既往馬上在下課召開臨時教學會議。當然,延續明道英文營的傳統,班級會議結束後,我還需要個別去跟個別夥伴去討論明日的課堂,協助夥伴做好準備。

然而,縱然帶團隊的大方向是明晰的,但是每位夥伴的個性不同,鼓舞其進步的方針都不同。這次班級教師團隊中兩位女老師,事實上教學的穩定度與活潑度都相當不錯,但都對自己較無自信,並且懼怕學生冷淡的反應。我試圖在教學會議上想鼓舞大家,但單純對於其能力的肯定與喊話似乎效果不大。回去想一夜,最後我用「故事領導」的方式,鼓舞他們為了學生超越自己的恐懼。這樣以大我超越小我恐懼的思考模式,帶來了極大的效果,在之後的營期,兩位老師更展現了超乎前幾日的專業素養,整個班級教師團隊一心一意的,共同的討論、修正協助並鼓舞般孩子的方案。

確實,孩子是我們未來的主人翁,但要想真正的幫助孩子,帶給他們的生命一些能量。為人師者,自己就必須超越自身的小我,提升自身之專業運用於教學現場。其中,又以教師團隊的共好提升最為困難,但也最為可貴。很感謝我的夥伴們,願意為了孩子超越自己的恐懼,就如我過去常常告訴朋友的:「一群人一起用心做一件利他的事,那是世界最美的了!」,感謝有你們,讓我在過程中提升了許多,更留下了一輩子難忘的美好回憶。

參、結語: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教學是一門極為複雜的工作,其需要教育理論支持,但又不可墨守成規,不同地方、年齡層的班級,所呈現的境況與問題都是大不相同,故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將,仍須謙卑的傾聽、了解學生的情況,進而擬定適合的策略。

展望過去八年半的七次出隊,藉由營後仔細的反思,每一次出都有讓自身在教學方面得以提升的經驗。記得過去瑞琦老師曾告訴我們:「英文營是一個實踐點子的行動研究」,很謝謝老師這幾年來,總是放手讓我們去發想點子,並且一路引領著我們將點子轉化為可行、對學生好的實際方案。如果沒有這樣開放的空間與扎實的訓練,不會有現在堅定走在教育路上充滿自信的我。

事實上,過程裡總是有挫折,一路上也確實有幾多讓我心涼的事。但就如聖經裡所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與其久久沉浸在情緒中,何不把這些挫折與情緒,看成是成長必經的路呢?英文營四年的經歷,給了我很多,有歡笑、有淚水,有成就、但也有著遺憾,我常思念過去不同期共同奮鬥的夥伴,想著過往我們一同為孩子努力的點點滴滴。

然而,回憶是回憶,如果我們不把她將以反思、轉化,又怎麼將變成生命的能量,勇敢的走下去呢?確實,時間他從不停留,是到了該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時候了。自己是何其有幸,能在大學中有這種滋養生命的可貴體驗。感謝這條路上遇到的每個人,也期許未來的自己,能夠莫忘四年英文營的訓練與感動,以及最初踏上這條路的初衷,盡一生最精華時光之力量,為孩子的教育奉獻。

 
 

鄭佳滿(跨梯次)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二年級

身為學生,不管是小學、中學或是大學,總有自己偏愛的老師,即使那門課不是自己有興趣的科目,也會因為那位老師教得好而非常專心,每天都滿懷期待去上課。一開始決定參加,初衷是因為想要讓偏鄉的小孩也有機會遇到這樣的老師,也想盡自己的微薄力量為他們做一些事情。

我原本性格就古靈精怪,在教案裡面加了學生互動、比手畫腳學單字、關鍵詞唱特別大聲等等。一心想著把培訓課教過的language art都放入我的課程,覺得一堂課40分鐘就應該開開心心的,不想有一絲沉悶。每每學長姐針對我的教案提出意見的時候,我都會想辦法盡善盡美。每個人給的意見都在我腦袋裡面盤旋很久,想要像他們一樣教得好。一開始的試教也挺順利的。

Life is not a bed of roses, it is full of ups and downs. 英文營倒數兩個月的時候,我突然迷失自己。怎麼寫教案都覺得哪裡不對,明明就有努力用language art,大家的意見我也想盡辦法放進去,小組試教的時候表現得差強人意。  這個瓶頸我卡了很久,我的生活幾乎就是忙著改教案、準備考試、改教案、準備考試。即使改了n次,也是徒勞。

“You are teaching in traditional way.” 我只想著讓自己的教學更豐富,然而饒了一大圈還是繞回原點。我太強調講解生字,而忘記了原本的初衷——讓學員學會整首歌。整堂課的目標是學會整首歌,而非了解每一個單詞代表的意思!看得出來老師對我還蠻失望,但還是不厭其煩一對一示範給我看,我才頓悟教學可以不打流水賬,而且還能信手拈來如此流暢。

英文營僅剩幾個禮拜,幸虧有老師那一記當頭棒喝我才發現,教學不是去模仿,而要有自己的教學魅力!鑽牛角尖了許久,後來才驚覺,對我而言最成功的方法就是想得簡單一些,抓住教學重點後跟著自己的心走,自然就能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的教學方式。像無頭蒼蠅一樣跟著別人的方式,只會讓自己操作起來覺得很不自在,效果也不佳。

準備了許久,終於動身前往河南民權進行營前兩天的培訓。這兩天的培訓最重要的是讓當地志工了解我們的教學模式,並且從他們身上得知整個村子的概況。讓雙方能夠在英文營期間相互輔助,讓營隊的進行更加順利。這次與我們合作的不僅僅是當地志工,還有香港的兩位志工。在這兩天培訓裡面,他們積極地提問和給予建議,我認為對於我們非常有建設性。比起我們一味教條式的說明,這樣的討論更能提升效率和品質。

備戰後,來到英文營第一天。我們在學員報到後才發現大班幾乎都是初一初二的學生,而非一直以來試教假設的五六年級學生。我負責第一堂主歌課“How D'ye Do”。一開始的緊張和焦慮讓我又當縮頭烏龜用回一開始的“traditional way”, 立馬被老師救場。雖然已經給自己心理建設,但看到學員冷漠的眼神,還是對自己蠻失望的,很害怕自己無法帶給他們價值。

但我並不是一個人,團隊的力量是我接下來成功的關鍵。我們在中途下課的時候,馬上對此作出討論。學長對於學員作出分析,班上還有一個較愛表現的女生-Sophie。其他學員大多屬於典型的大班學生,比較冷漠。但不會對動作產生抗拒。因此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營造一個讓他們較舒服的環境,鼓勵他們卸下心墻。在晚上的檢討中,我們也對每位學員的性格做出分析,以對症下藥,用最適合的教學方式發揮他們最大的學習潛能。

第二天的主歌Brush a tooth, 一開始學員們還是比較內向,不敢回答問題。但當學姐換一個方式問問題:“覺得這個動作好的放下手。” 不喜歡這個動作的紛紛舉手,而喜歡的則放下手。班上的氣氛好轉,危機感不再那麼重。看見學員的心墻裂了一個縫,學姐趁勝追擊,以親切和有趣的方式和學員之間產生了互動,加上班級經營,喊口號的加持,讓第二天的教學比第一天順利的多。

分組活動,面對不同程度的學員,其實一開始有點驚慌,不知道是要程度好的排在一起讓他們便更好,還是強弱中和。後來選擇讓較強的小幫手在分組裡面教較弱的。以此既能加強弱者的英文,亦能讓強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取得成就感。但在固定分組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我特意把一位英文較弱的學員分配給Sophie教,而Sophie在同儕面前直接問我說,“為何要把弱的給她教,老師你直接教的話不是更好嗎?” 這話讓當事人直接變了臉色,對於我也是一種挑戰。於是,我反問她說,”如果你是當事人,聽了這話心情怎麼樣?”,並且讓她取得當事人的原諒。下課後把她叫過來,趁機教一回人際關係與溝通。讓我驚訝的是,她說以前在班上程度比較好的學員也不會當小幫手幫助她,所以她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於是,我利用學長講過的一句話:“學習金字塔中最高階的是教學。”來輔導,並且告訴她說話之前要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即使是為了他好,也要再三思量才能說出來。她後來也告訴我往往不經意的話能讓別人不高興,她也很難過。看見她哭得稀里嘩啦,我實在於心不忍,但我寧願她現在懂得這道理,好過她以後的行為傷害到別人也傷害到自己。後來的分組活動中,她們都配合的很好。小插中的當事人,和Sophie成為了好朋友,也比之前更敢在眾人面前唱英文歌。

後來,我們注意到一位學生Tony,是村子裡較沒機會到縣城上學的孩子。他集中力短暫,常常會看著我們笑想要得到我們的肯定,但不能配合團隊,有點像特教生。當地志工都說他沒救了,能教會他一些字就很不錯了。其實他很喜歡寫字,雖然需要較多耐心和時間教學,但也不是沒救的孩子。如果他生在城市地區,由特教老師教學,也許會比現在的狀況好的多。 

接下來輪到我教魔王歌-“Working On Trash”。由於搞砸了前面的主歌,心裡壓力很大,想要證明自己也是可以做到的!但當我問的問題還是讓班上鴉雀無聲的時候,我才知道,整個學期寫了這麼多教案都是紙上談兵,唯有上戰場才是真正的考驗。下課的時候再次緊急會議,收拾心情。多虧學長我才知道問題在於提問技巧!要善用他們生活中的例子給予提示,讓他們對自己的答案較有信心的時候自然會得到回應。果然,下一節課有如找到正確的鑰匙,終於成功打開金口。看到他們從冰塊臉變成炯炯有神的樣子,真的很有成就感。

找到鑰匙後,後面的教學也魔術般的變得簡單許多。學員們的眼神是我的力量來源,當看到他們的回應會提升我的信心,教學魅力也會大增。由於課室的冷氣壞了,又正逢炎炎夏日,學員難免注意力不集中。但學員沒反應的時候我需要更加熱情,玩玩跟英文有關的遊戲,或是讓學員們站起來做個熱身操,動動身體的同時用他們學過的英文順便複習,一箭雙雕。我在這個營隊中其實是跟著他們一起成長,一步一步學會怎麼去教學。

到了最後兩天,是分組衝刺的時機。我想要在這期間刺激他們最大的潛力,讓他們發現自己原來可以背這麼多歌。從個人任務到團體任務,依據每個人的能力給任務,讓他們有一種破關卡的感覺,他們開始出現熱忱。下課時間也不去休息了,而是分組聚在一起背歌,想要跟隊友一起破任務。當然,其中還是有較沒自信的學員,只背較簡單的歌。所以我把魔王歌切成三部分,讓她先背一小段,困難度減少了,自信心就提升了。雖然她一開始很害怕拖累隊友,但最後還是達成任務得到了Super貼紙。

作為老師,最感動的是看到學員的回饋單寫著:“真的希望Kyra老師是我的老師,那樣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的。” 雖然很可能是拍馬屁的話,但作為第一次當老師,這短短幾句話還真是我最大的安慰。

當然,我也從中發現了自己不少缺點。我呢,比較強勢,面對鄉村單純的孩子這招可能還有點效果,但如果是城市的頑皮小孩大概會不屑我。如果真的有下次,這點真的不可取。我在整個營隊中也學會了耐心,以我原本的急性子,要我重複一個單詞三次我大概就厭煩了。但面對他們,同一個單詞我大概重複了好幾十次也不覺得煩。

最最大的收穫是人際關係上,學會了一課。團體合作的時候,不該過於堅持己見,顯得強勢。應該要看場合、看人說話。我從來就有說話不經大腦的問題,所以以後在團體活動的時候要看準何時收斂、何時該說話的時機。

 
 

王元蓁(跨梯次)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二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