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3 – 2017/8/10
目录
社區資源調查-探險遊戲王.................................................................1
楊語凡.................................................................................................1
陳嘉雯.................................................................................................3
社區資源調查-拼者榮耀......................................................................6
張采晴................................................................................................6
賴晏晏................................................................................................7
社區資源調查-最炫社區風..................................................................9
傅馨慧...............................................................................................9
謝巧琳.............................................................................................11
陳曦.................................................................................................12
林育民.............................................................................................13
一、 前言
由於這次老師所選的學校大家之前都沒去過,因此在討論社區調查活動的主要內容時,才剛開始便陷入瓶頸,主要原因便是在於以往的社區活動通常是以學校所在的那個社區為主,並藉此使當地的學生更加認識且對於此社區產生認同,然而這次遇到的問題是,學生幾乎都不住在學校所在的那個社區,有的也許住在附近,但是有的每天要達一個多小時的車才能到學校,所以學生們對於學校那個社區的認識參差不齊,甚至可以說只有少數幾個住在這個社區的學生才比較熟悉,因此我們便面臨到一個問題,那便是到底要選擇學校所在的社區,還是學生自己住的社區?
在經過一番討論後我們總共想出了三組的活動,其中有關於環保的;有關於學校校所在的社區歷史的;也有關於學生自己家鄉的,而我所負責的是
由學生來介紹自己家鄉的-探險遊戲王-這個活動。
二、 活動內容及架構
由於我們的學生年紀並不是說很大,所以只介紹學生自己的家鄉可能會缺乏一些學生們所喜愛的趣味性,因此我們將此活動跟小孩常玩的一種名叫大富翁的遊戲作為結合,藉此來增加學生的興趣。
1. 活動第一天
我們第一堂課先請學生講出自己家鄉具有特色的東西,例如小吃、名勝古蹟、奇人異士、當地個有文化……等等,抑或是學生自己覺得有趣,然後自己想要介紹的東西也行,而一如預期,有些學生對自己的家想並不熟悉,因此我們便會請這些學生在今天回家後詢問自己的父母關於家鄉的事情,並在隔天進行發表。
2. 第二天
這天的活動基本上跟昨天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今天我們請學生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家鄉,使得學生們不僅認識自己的家鄉,更可以對別人的家鄉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3. 第三天
在同學們經過前兩天的活動後,對家鄉已經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了,所以我們這天的活動請學生將自己對於家鄉的認識寫在一張A4色紙上,並將其畫出自己所寫的東西來增加豐富度。
4. 第四天
這天依然繼續著前一天的活動,繼續進行色紙的美化,而一些進度較為快速的學生我們則是安排他們先來準備這個大富翁遊戲所必須具備的紙鈔等等物品。
5. 第五、六天
色紙的部分已經大致完成,第五天的工作是將大富翁遊戲中的個子進行美化,每個學生負責一個格子,其負責的格子代表他的家鄉,學生們需要選擇一個自己覺得象徵他家鄉的人事物,並把它畫在格子上。第六天接續進行昨天沒做完的工作,附圖為作品目前進度
6. 最後一天
我們將格子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瑣事完成後,便開始讓學生們試玩。
7. 成果發表
三、 結論
此次社區調查活動以遊戲來進行包裝我覺得效果十分的好,因為藉由這個遊戲,學生們會更加有動力完成這一整個作品,而且在完成後還能藉由玩這個遊戲來使他們有所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個設計這整個遊戲的過程,使學生開始在意自己的家鄉,並同時也對其他同學的家鄉有了更多的了解,成功達成了社區調查活動所想要達成的目標。
一、 主題:探險遊戲王
二、 參與志工:陳嘉雯、楊語凡、陳小宏、廖澤坤、張木蘭
三、 參與學生:15位學生
四、 記錄與報告人:陳嘉雯
五、 行程:
第一天:前導、確認主題內容,了解學生背景
第二天:深入了解學生家鄉,學生輪流介紹家鄉
第三天:製作家鄉簡介思路圖
第四天:製作大富翁
第五天:製作大富翁
第六天:製作大富翁
第七天:試玩大富翁
六、 活動記錄與心得分享
今年寒假,我曾在苗栗南河國小服務時,參與以職業為主題的社區探險活動設計。當時候我們是以設計桌遊(大富翁)為主題呈現方式,將學生所蒐集到的不同職業的資訊串聯在遊戲裡頭,藉此讓學生了解不同職業的甘苦談。而今年很湊巧地在與在地志工夥伴討論以家鄉為主題的社區探險活動設計時,在地志工小宏老師提議以大富翁遊戲將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的家鄉串聯在一起,並以遊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建基於南河國小的執行經驗上,此次成都梯次的整體活動變得更加順利、有序。
在營前籌備期間獲得王老師的提點,得知2016年成都梯次曾在中科育才學校以相同的主題進行活動設計。王老師分享到家鄉在成都市與家鄉非成都市的孩子之間存在心理落差感,建議我們將此活動主題的參與對象限制在家鄉非成都市的學生。以家鄉為主題進行設計,其設計對象主要是非成都市背景的學生,希望藉此機會帶領孩子一同探索家鄉的美。在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家鄉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學生十分熟悉自己的家鄉,能對家鄉的大小事情侃侃而談,儼然就是帶領老師們了解自己家鄉的小導遊。而部分學生,尤其是男生在介紹家鄉時,特別需要老師們的引導,透過老師們發問問題請他們幫忙解答介紹。
相較先前在台灣苗栗南河國小執行類似的活動設計,今年我們把遊戲規則簡化,並對活動主題『家鄉』做更深入的鏈接與介紹。我們首先請學生寫下各自家鄉的介紹思路圖並加以美化。接著,學生會學習向志工老師、同儕介紹他們各自的家鄉,如家鄉的特產、家鄉有什麼特別的習俗、家鄉的歷史文化及故事等。隨後,我們製作一立體的盒子墊在海報紙下方,並在海報紙上割出一個開口,這樣便能把學生的思路圖置放在盒子中。因此,當我們在試玩遊戲時,每當某一玩家投擲骰子,來到某一格子時,他必須把該格子打開,取出思路圖,並向其他玩家介紹該格子所對應到的家鄉。介紹完畢,他還需要提出一個問題,考驗其他玩家是否有仔細聽。唯有其他玩家答題成功,遊戲方可繼續進行下去,由下一位玩家繼續投骰子。這樣的設計除了可以讓學生解到其他地區的風俗民情,也可以從中訓練學生的講解能力。
一些學生的表現讓人十分驚艷,在他們分享家鄉故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亮晶晶的眼睛裡迸發出自信、驕傲的神情。活動過程中,最令我動容的是當我問一位學生『你的家鄉什麼地方最漂亮,而你一定會推薦我要去看、去體驗的?』,那位學生的回應是『老師,我覺得不用特別去什麼著名景點。到我老家的田裡走一走,看一看,你會覺得很漂亮、很舒服。』細問之下,學生分享了他自己回老家的感受,而這些分享讓我再一次很深刻地領悟到我們每天進行社區探險活動的目的與用意。我想即便是不太了解自己家鄉的孩子,在經過老師的不斷發問及找自行找尋答案的過程,也將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更懂得如何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鄉。
圖1 師生合力完成有關家鄉思路的大富翁的地圖
圖2 學生所製作的關於介紹家鄉—羅江
圖3 學員家鄉山東濰坊的特產—花燈
圖4 是探險遊戲王大富翁成品
一、 主題:拼者榮耀
二、 參與志工:張采晴、賴晏晏、曹玉、胡思瑜
三、 參與學生:19位學生
四、 記錄與報告人:張采晴
五、 行程:
第一天:前導、確認主題內容
第二天:學生畫設計圖、請學生回家帶材料
第三天:學生設計圖完稿、開始做作品
第四天:做作品
第五天:做作品、寫作品簡介
第六天:做作品、寫作品簡介
第七天:作品完成、作品簡介完成、拍藝術照
六、 活動記錄與心得分享
社區活動主要分為三個主題,而我很幸運能與晏晏、曹玉和思瑜一起負責將廢棄物重新利用的主題,為了吸引小朋友,我們將此活動的名字取為「拼者榮耀」。
「拼者榮耀」這個主題是請學生利用廢棄物(例如:寶特瓶、紙箱等等)來自己動手做出作品,並且結合廢棄物重新利用的觀念,企圖夠過學生的創意與手作的結合,來做出屬於學生們自己的作品。
而我們拼者榮耀多為為三年級的學生,所以在秩序控管與場控上花了我們不少的心力,雖然三年級的學生比較坐不住、也相對的比較不穩定,但是我發現三年級的學生特別的有創意、實踐力也很高,所以我們並沒有花太多的時間給他們新的idea,或是花很多時間引導他們。
在創意的展現上,有一名三年級的學生特別的吸引我得注意,雖然是個十歲左右的孩子,但他對於設計方面十分有興趣、也特別擅長,在營期開始的前二天,他就帶著他做的大木船到學校。更令我驚訝的是,他所做的木船裡面用到的木頭全部都是他自己鉅的,我覺得對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來講,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就因為他這過人的能力,我跟夥伴們都覺得他有幫助別人的能力,所以我們請這位學生做完自己的作品後可以去幫忙其他同學。一開始他並沒有答應,但是在夥伴們與我勸他可以去幫助其 他同學,何況是自己的好朋友在做作品上遇到瓶頸的時候,漸漸的,他接受了我們的提議,並去幫忙那些較沒有創意、實作力較弱的同學(見左圖)。
最後,很有幸的與這麼棒的隊友合作,也因為加上大陸志工們的協助,我們拼者榮耀很順利的完成了。我想這次的社區活動承接了以往的經驗,又多了帶學生出去拍照的環節,應算是一次蠻成功的社區活動經驗。
由兩位大陸志工(思瑜與曹玉)、與兩位台灣志工(采晴與我)所帶領的社區探險組是「拼者榮耀」,主要內容就是用環保的素材,如寶特瓶、鐵鋁罐、廢品等,自己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環保手工藝品,可以做成觀賞的藝術品,如動物造型裝飾品、船等,或是也可做成具實用價值的作品,如筆筒、盆栽等。擁有先前營隊傳承下來的經驗,這個主題相對來說是個比較安全的主題,一開始只著重在於如何跟學生們解釋主題概念,並稍微說明一下過去其他學生所做的作品,接著讓他們思考自己想做與自己能力範圍內可以做成怎樣的作品,順勢給予學生們信心,那麼剩下的就是讓他們自己發揮創意的空間了。
在社區探險「拼者榮耀」的第二天,我們讓學生們繼續設計自己作品的草圖,有些人也開始動手做作品。這個時候,發生一件有趣的事,即一位小班學生Daniel,他帶來了一個用保麗龍、寶特瓶、木板做出的船過來,船身不小,看起來非常有一艘船的樣子。這船是他在家裡獨自一人製作過後帶來學校的。Daniel還解釋了這船的哪些構造是什麼功能、為什麼會浮起來等等.......從他充滿熱情的眼神中,可以看得出這個小男孩在理工方面非常的有研究的興趣與天賦。我們老師都非常驚訝,才開始第二天,僅僅經過昨天第一天的簡短解說之後,Daniel就自己在家裡把環保手工作品製作完成並帶來學校。
「拼者榮耀」所參與的學員都是小班的三、四年級學生。經過幾天的觀察,我們很幸運的查覺這些孩子普遍對於這種動手做美工作品的活動不排斥。在一節課前後莫約五十分鐘的時間裡,大家都能專注於自己或是小組的作品裡。我認為,在這段時間裡,這群孩子不僅僅是一天英文相關活動過後可以靜下心來休息,他們在思考如何製作的同時,其實也是一段自我對話的過程,在思考的過程中進而激發自己的創意,也可與他人交流,最後再回到自我本身繼續進行思考。而大多數時間老師們的任務,就是從旁協助學生,幫助他們美勞器具上的使用,或是提供他們更多idea去想等等。
最後一天,全部孩子們都將原設計圖上的草稿,利用七天的時間將之做出實體。我設計出另一個小活動,即,這個學校恰好有一個漂亮的操場,操場上鋪著整齊美觀的綠色草皮,我們可以帶著學生與他自己的作品來操場取景拍照,邀請學生拿著他的作品擺出可人的姿勢,與景觀一同合影。而最後呈現出來的,便是
一張經過設計巧思的美麗相片。
|
成都梯次的社區活動分爲三組,第一組爲“最炫社區風”,也就是帶領學生瞭解新都利民學校所在的社區,錦江油泵廠小區過去的歷史、目前的社區規劃(綠化、活動等),再引導學生思考還在可以社區裏面增加哪一些設施或是活動,再製作社區的立體模型來表現學生心目中的社區,以及通過海報以及觸摸箱呈現社區的過去。第二組爲“拼者榮耀”,也就是讓學生將各種回收物進行創意的思考,製作出自己的作品,再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創作理念,最後再讓學生和其作品合照,作爲結尾。第三組則是“探險遊戲王”,由學生向大家介紹他們的家鄉,再找出可以表現家鄉的特色的東西,將這一些東西整理出來,再以大富翁爲參考的範本,製作擁有各個家鄉的象徵的大富翁。我帶領的組別爲“最炫社區風”,以下爲這一組別這7天的規劃:
第一天:
1. 學生分組進行分享,分享自己來自哪一個社區、自己的社區和學校所在的社區有什麼不同,以及想要瞭解這一個社區的哪一些東西。
2. 和另一組的學生分享各自在小組中的回答。
第二天:
1.將學生分爲兩組,“綠化組”以及“油泵廠組”,根據學生昨天提出的問題,整理出兩組的訪綱。
2.小組進行分工,分別爲翻譯、記錄、發表、提問。
3.各個小組到社區內進行訪談。
4.回到學校後,針對訪談的內容,協助學生進行初步的整理,並完成學習單。
第三天:
1.和學生一起統整昨天的訪談記錄。
2.請學生分享昨天的訪談成果。
3.兩組依據訪談內容畫初步的草圖。
第四天:
1.兩組完成昨天未完成的畫,綠化組爲社區現在的風貌,油泵廠組則是這一個社區的故事(油泵廠的歷史)
2.兩組佈置回家作業,綠化組爲自己的社區和學校所在的社區的共同點和不同點,而油泵廠則是調查油泵廠的資料。
第五天:
1.兩組針對作業進行總結,爾後兩組依照學校所在的社區還可以增加哪一些東西進行討論。
2.繪製想象中的社區平面圖,同時另一組製作社區立體模型。
第六天:
1.製作立體模型的組別,結合想象中的社區平面圖,完成想象中的社區立體模型。
2.製作觸摸箱,結合油泵廠的故事,在箱子中放入各種東西。
第七天:
1.完成展示品以及海報。
2.訓練小小解說員。
在營前培訓討論社區的過程中,最炫社區風原先的整體規劃是將學生安全與社區的故事做結合,引導學生發現社區中危險的地方,再藉此延伸至社區的過去。但經過討論後,發現以學生安全作爲切入點去瞭解這一個社區的過去,兩者之間並未有太大的關聯,在執行上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晚上經過討論後,決定先讓學生思考自己所在的社區和這裏有什麼不同、想要瞭解這一個社區的什麼東西,我們再藉由學生的問題去規劃後續該怎麼引導學生。
經過第一天的討論後,我們依照學生提出的問題,決定將學生分爲兩個組別,也就是綠化組和油泵廠組,分別瞭解社區的現在的社區的過去。第二天,我們便攜兩組學生到社區進行訪談。油泵廠組的學生訪問的對象爲社區的門衛。在營前培訓第一天,我們在社區內進行走訪的時候,瞭解到社區的門衛對於社區的瞭解很深,知道很多社區的故事,因此油泵廠組的學生通過採訪社區的門衛,瞭解社區的過去。而綠化組則是在詢問路上的行人,或是在樹下乘涼的老人,雖然一開始不斷被拒絕,一直找不到人進行訪問,但在臨近結束前,終於從一位老人的口中瞭解到社區綠化的故事。從這一天進行採訪的過程,我對一些問題進行思考,像是訪談在社區中是否是必要的存在,若是沒有適合的採訪者,該怎麼做,方可有效地協助學生累積相關知識,我想這是我們都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不同的社區進行方式,又有其不同的困難點。
經過兩個梯次的社區,如果說靈寶梯次的社區活動一直依照最初的規劃,進行到最後都沒有太大的問題,成都梯次的社區可以說是一波三折,期間有很多需要我們進行討論、思考的部分,兩者對我而言,靈寶梯次的社區是經驗的累積,成都梯次的社區則是腦力的激盪,以及更加清晰的瞭解自己在這一部分的不足,像是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創意的發想,帶領他們瞭解一些生活周遭的人事物,都是我需要不斷去學習的部分。
在成都梯次的社區探險活動,我與陳曦、育民、馨慧負責最炫社區風這個主題。在在學校那裡的社區,老年人居多,以前有著一個油泵廠,於是讓我有興趣加進這一組。在第一天的行程中,學生們分組介紹自己的社區與學校的社區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大家都有表示學校的社區老年人居多,而且建築物的的樓層較矮,但是綠化做得非常的棒。於是過後我們再分為油泵廠組別與綠化組別,我們先讓學生們列好訪綱,分配好各個小朋友的工作後,例如:記錄筆記、提問問題、將四川話翻譯成普通話以及上台發表,再到校外進行採訪。我是負責綠化組,在到校外採訪的時候頻頻遇到挫折,因為大多數的老人家都在搓麻將,而且非常少數的人懂得該社區綠化的資訊,好在採訪結束前的幾分鐘,我們採訪到了一位年過花甲的車夫,這才讓我們順利採訪成功。
之後同學們將所得到的資料統整起來再上台發表,同學們的表現都非常的棒。接下來的幾天,我們讓他們討論這個社區還能蓋些什麼建築物,同學們都想了很多,但是最後都選擇了對老人家有用的設備。於是,他們先將平面圖畫出來,再將廢物利用做成屬於他們心目中的社區。
在第八天的成果發表會,由小朋友講解作品的設計理念!
在靈寶梯次,我們第一天到達的時候,歡歡老師帶我們走訪他們的村子,讓我們對社區探索的課程主題設定更有方向。我們除了造訪儲藏蘋果的窯洞,還拜訪了目前還有居住人的窯洞。窯洞裡真的非常涼爽。透過社區探索的採訪過程,我們的得以了解到許多平時接觸不到的知識,也可以透過和老一輩的居民訪談,更加了解整個村莊的背景故事。在讓孩子們選擇組別時我為我們這一組想出了一個很酷的名字「搖一搖,動一動」來吸引孩子。第一天我們開始帶領孩子們擬訪綱,我們拋出關於窯洞的問題問他們,他們答不出來的我們就請他們抄下來,跟他們說可以去詢問受訪者。每一位學生要抄下兩個問題,隔天去訪問時每個人必須將受訪者給的答案抄在學習單上。第二、三天出發前我們分配好每個人的職責,讓他們知道自己出去是有任務在身的不可以打混摸魚。回來後我們都會為他們統整,透過一起再將問題及答案討論一遍他們得以有更清晰的架構。接著後面幾天我們開始製作我們的夢想窯洞,因為是立體的所以學生們都十分興奮,大展長才。有人四處找花草,將它們黏在寶特瓶上製作成美麗的樹木及花園,有人展現出高超的木工技巧,用藤蔓及木片製作出水果價及盪鞦韆。最後的成品非常漂亮,可以看出孩子們最後對作品的微笑都是十分滿意的。
在成都梯次做社區探索時,我們總共有三個主題。在分配人力時嘉文問我要不要負責環保的部分,我思考了一下,因為我知道環保這個主題是三個主題裡最容易的,只需按照前一個梯次的大概模型去做就可以得心應手,但想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和夥伴們去琢磨更加認識這個社區的是其他主題,所以我毅然決然決定投入第一個最具挑戰性的主題。在歸劃這個主題時我們遇到了許多瓶頸,因為這個議題本身比較枯躁及艱深,我們不知道要用什麼方式帶給孩子,但透過育民及老師的引導下,我們逐漸找到方向,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讓我們更加明白要怎麼去帶領這個有深度的主題。我們第一天跟孩子們擬出了訪綱,隔天帶他們去參訪的過程中比較特別的是受訪者講的是成都話,我們需要透過大陸老師和學生的翻譯才能了解。回去後我們將社區複雜的歷史轉變和學生討論後統整在黑板上,並希望學生回去後可以詢問父母或查到更多關於這個社區演變的重要資訊。我們遇到的另一個難題就是就讀這所學校的學生幾乎都不是來自於這社區的,因此他們要詢問到關於這個社區的故事和了解當地居民需要什麼就更加困難了。因此我們特別找了所有住在這個社區的學生來討論,看看他們究竟希望這個社區裡有什麼建設。至於成果的展現除了夢想社區的立體模型外,我們甚至想出觸摸箱這個理念,讓參觀者可以透過觸摸箱子裡的物品去想像當時油泵場的場景、當時的氣候環境。對於最後成果的展現我認為是一大突破。
參與梯次:河南靈寶、成都新都利民
壹、前言
除了以肢體帶動唱、團體遊戲等方式,帶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外,社區探險活動也是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的核心。社區探險活動的原初構想,是將教室翻轉過來:由熟知當地社區的小朋友帶著營隊的老師,一起走出教室,去探索當地的人、事、地、景、物。這樣的構想雖然美好,但離成為實際可操作的教學設計,仍有一段不小的距離。與當地的社區、學生接觸後,要如何依照實際的條件規劃教學步驟,是一道不可忽視的課題。每年在這一段過程中,不時可以看見英文品格營隊員們精彩的想像和創新。究竟在今年的河南、成都梯次的社區探險中,又會看到什麼新點子呢?
※ 河南靈寶弘農書院的專業志工,正向我們介紹有機蔬菜的種植。瞭解當地的特色,在設計社區探險活動時市很重要的。
贰、河南梯次:果果大拼圖
河南靈寶的弘農書院,座落在黃土高原的邊緣。書院所在的羅家村裡,不時可以見到在黃土壁上開鑿的窯洞。這些窯洞除了供人居住外,也作為當地盛產的蘋果的儲存庫。利用窯洞低涼的溫度,被採摘下來的蘋果得以保存好一段時間。來到當地,瞭解到這些特色之後,英文品格營的隊員們著手開發了兩套社區探險的設計:「窯一窯,動起來」、「果果大拼圖」。其中,我參與了「果果大拼圖」的教學開發及實作。
「果果大拼圖」最初的設計,是讓參與的學生們認識村內種植的蔬菜、水果等農作物,然後依季節分成小組,蒐集植物的花、莖、葉等部位並製作圖鑑。為了讓學生更瞭解當地蔬果的生長,我們計劃在教學的前幾天,請弘農書院中熟悉蔬果的志工,或是從事農作的村民,帶著全體師生一起到戶外認識。然而,在第一次戶外教學中,就遇上了令人挫折的挑戰:參加活動的學生們,其實非常瞭解當地的蔬果和農作。書院志工的講解對他們而言,早已是生活中的一部份。因此在參訪的過程中,學生們時常跑出隊伍玩鬧,把蔬果的講解拋在一旁。我們在一旁,除了必須不時約束學生的行為外,還得自己提問和回應,以免特地前來講解的志工感到尷尬。以教學而論,這實在是非常糟糕的情況。
※ 學生們對當地的蔬果、花草十分熟悉,帶回來滿滿一盆的各色植物
將當地學生對蔬果的瞭解納入考量後,我們改變了第二天戶外教學的方式。由原本請書院志工、村民帶著大家參觀的設計,變換為將學生分成小組,然後發派任務。每一個小組都要找到指定植物,拍照並摘採它的花、莖或葉。同時,還必須找出指定植物的相關資料;不論自己知道也好,詢問書院志工或是村民也好。最後,每一個小組都要帶著摘採回來的植物,配合整理好的資料,上台向全班介紹。經過這樣的調整後,學生們變得更積極地參加活動。在外出走訪的時候,不停地採摘花草、樹葉;最後蒐集回來的種類,甚至比在教室裡指定的還多。另外,由於一些像奇異果之類的植物,實在不好接觸,所以學生們就必須和帶隊的志工教師一起,去拜訪種植這類蔬果的村民。因為如此,也讓學生們和村民有了互動的機會,知道了奇異果的故事:原先村裡是沒有的。後來,由於爺爺和奶奶的兒女,為了孝敬他們,從城裡買了奇異果來。吃不完的奇異果被種在院子裡後,居然順利發芽了。
※ 學生們採集所需的樹葉、果實,準備等下向教室裡的師生介紹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修改了「果果大拼圖」展示最後成果的方式。在調整戶外教學的方式後,我們先讓學生畫草圖,然後再將採摘回來的植物花葉拼貼上去。這段過程當中,學生們用心地製作,十分享受活動的樂趣。考量到成果發表會的日期將近,且突然中斷學生們的製作,要求他們趕忙做出圖鑑,不見得會比持續現在的教學更能讓學生們有興趣,因此最後決定只完成蔬果拼圖。圖鑑的點子,就留待日後發展。這樣臨時修改最終成果展現方式的決定,最後並沒有讓我們失望。由學生們利用蔬果拼貼而出的圖畫,搭配當地的花草擺放在樹下,展現出活潑而繽紛的夏日色彩。
※ 學生們利用花葉、蔬果的各部位完成彩色的城堡、花園和火箭的拼貼畫,展現了豐富的想像力及巧思
叁、成都梯次:最炫社區風
成都市的「新都利民學校」,位於一座走過30年歲月的國營企業社區。隨著三線國企「錦江油泵廠」遷入新都,也蓋起了給廠內員工居住的樓房,形成了社區。然而,2003年鋼鐵產業不景氣的壓力下,錦江油泵廠只好在無奈中關閉。目前在社區的周圍,已經不見油泵廠的蹤影。最吸引人目光的,是社區門外巨大的鋼骨結構工地。據說完工之後,那將會是一座龐大的綜合商城;商城的底下,成都地鐵還設了站。
國營的錦江油泵廠關閉後,仍有3分之1的老員工繼續住在社區內。近年,農民工的家庭陸續搬來;外地人特別前來這邊購屋居住的事,也時有所聞。由於曾做過環境綠化的關係,社區裡種滿了綠樹。常見到老人在樹蔭下打麻將、下棋。此外,社區裡有自己的小商店、籃球場、垃圾處理場、幼稚園和小學。生活機能可謂相當便利。
※ 新都利民學校位於一座30年歷史的老國營企業社區內。其內不僅有一戶一戶的員工公寓,還有雜貨店及籃球場
瞭解上述的社區歷史及環境後,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的隊員們,推出了三套不同的社區探險設計:針對三年級學生的「拼者榮耀」,主打環保手工藝、以發掘家鄉特色為主題的「探險遊戲王」、探尋社區故事的「最炫社區風」。在這當中,我參與了「最炫社區風」的課程開發及教學。
「最炫社區風」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遇上了挑戰。與新都利民學校的老師討論時,得知這次參加英文營的學生,大多並不住在學校週圍的社區。平時學生們對社區,也不是相當熟悉。這使得在課程的設計上,一度想走回2016年在成都的中科育才學校構思的教案。由「安全」這樣一種學生、老師都重視的抽象議題出發,帶著學生去探索平時的生活空間。然而,依這次的情況而言,再次套用這樣的教案,恐怕是行不通的。一來,新都利民學校在日常的課程中,已經十分強調安全知識的教育;且英文營的課程設計中,也早已有了安全的生活教育。若想在社區探險中繼續強調安全,那它的教育意義、和其它課程的分別性何在呢?其次,身為剛到當地的外來者,帶領學生在社區裡指指點點,且最後的成果是告訴社區民眾,這個他們住了30年的社區「不安全」。對社區居民來說,這是把外人的價值判斷硬加到他們頭上了。鑒於以上的考量,「最炫社區風」的設計,仍然回到「探索社區故事」的核心上。經過討論後,決定以「油泵廠的歷史」和「社區的綠化」兩個主題,讓志工教師和學生一起認識社區。
※ 30年的老社區:有鮮明的一面,也有黯淡的一面。怎樣才能帶領學生們認識社區,又不至於引起當地的疙瘩呢?
然而,當學生們大多對社區都不熟悉的時候,要如何才能把教室「翻轉」過來,讓學生帶著平時台上的志工教師們,去認識學校周遭的人、事、地、景呢?首先嘗試的方法,是將學生分成「油泵廠」和「綠化」兩組,接著透過討論整理出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列出問題後,學生和老師再走出校門,去訪問社區的居民。這個設計的不足之處,在實際教學中顯露而出。不一定能在戶外教學的時間內,找到能對小組議題侃侃而談的社區居民。「油泵廠」組的學生,由於找到了瞭解社區來龍去脈的大門守衛,因此收穫眾多;可是,「綠化」組的學生問了半天,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居民,能說出社區的綠樹是何時栽種的。對此,我們在這部份的課程結束後,即時調整方向。讓「綠化」組的學生,去觀察自己平時生活的社區,並找出和學校所在的油泵廠社區的不同。這樣一來,學生們就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同時,也能藉著這個議題,在放學之後和家人互動。
※ 守衛社區大門的叔叔,向學生們分享錦江油泵廠的精彩故事。大家除了提問外,也沒忘了同時作筆記
除此之外,在將近營隊成果發表會之際,「最炫社區風」的課程開發,面臨了另一項挑戰。如何將學生們這幾天的探索,轉化成有趣的展示呢?最先被提出的構想,是套用今年河北梯次所開發的「美農空間」。請學生們以近日的活動為基礎,畫出想像中的「未來社區」地圖。之後,再把瓶罐、紙箱等資源回收材料做成小模型,放在地圖上。一張立體地圖便完成了。難道成果展示的問題,僅僅靠套用現成的教案,就能不費吹灰之力地解決了嗎?就算不談論「營隊該如何創新」這種形而上的問題,單在形而下的實際教學操作上,就存在著許多需要調整的地方。參加「最炫社區風」的學生超過15位。要如何分配學生任務,讓他們都能參與展示品的製作呢?製作立體地圖,並非一件需要投入15名學生的困難工作。這樣的話,那些在製作過程中分配不到工作的學生,又能做些什麼呢?總不能把他們晾在一旁吧。
※ 經過討論後,學生們利用資源回收素材,將未來社區的願景做成了立體地圖
於是,「觸摸箱」的設計就此登場了。學生們依照油泵廠不同的時期,彩繪帶來的紙箱,並放入能引發人聯想的代表物。比方說,油泵廠最早是從事工業製作的。和工業相關的是螺絲釘、螺絲帽等金屬零件;因此就將這些零件蒐集過來,放入紙箱中。當觀眾看完海報,馬上能把手伸入觸摸箱中,體會金屬零件的觸感。這樣的設計,一來在原有的「美農空間」的教案外,新增加了創意;同時也順利地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了成果發表的製作。
※ 搭配海報一起展出的「觸摸箱」。伸手進入學生彩繪的紙箱後,將會和油泵廠不同時期有關的聯想物
肆、結語
回顧2017年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的社區探險活動,「依當地環境調整」及「教學的想像和創新」,依然是足夠亮眼的焦點。在河南靈寶梯次的設計中,社區探險將更多教學的重心移到學生上。讓對當地蔬果瞭若指掌的學生們帶路,到村中採集花草枝葉,最後完成拼貼畫的製作。這個過程,不僅給了學生發揮生活知識的機會,也包括了對當地的再認識。為了達成交付給小組的任務,學生們和村中的爺爺、奶奶互動,終於知道了奇異果的來歷。在成都梯次,學生對於學校所在的社區並不熟悉。社區探險活動的設計於是轉換方向:讓學生討論、提出問題,並走進社區請教居民。同時,也試著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請學生們觀察,自己住的社區有什麼特色?學校所在的社區有什麼特色?
在教學的想像和創新方面,河南靈寶梯次的設計,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由植物的花、葉、皮、種子拼成的圖畫,既色彩繽紛,又緊扣著社區探險的主題。在製作的過程中,更能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實在令師生雙方都非常享受的設計。其次,成都梯次的社區活動,在設計上雖然深受過往經驗的影響,曾幾度往回頭的方向看,但最後仍提出了新的創意:觸摸箱。在欣賞過學生繪製的海報後,參觀者更能透過觸覺,「摸索」油泵廠每一時期的代表物。這使得參觀的過程,更具有趣味性。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英文營的出隊經驗增長,也累積下了豐富的教案。在開發社區探險的過程中,這些教案固然可以成為發想的寶庫,但同時也可能被原封不動地拿出來,套用在與設計當時相似的教學環境上。如何在過去的資源和未來的創新中,取得良善的連結及互動,或許將是日後設計英文營的社區探險活動時,需要多方思索的課題。
※ 學生們介紹彩繪海報及觸摸箱。介紹錦江油泵廠故事的守衛叔叔,露出了開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