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7 – 2017/7/14
社區資源調查-瓦者榮耀........................................................................1
陳嘉雯....................................................................................................1
施虹伶....................................................................................................2
社區資源調查-偷偷喜歡你,嘻嘻!...................................................4
李佩恬....................................................................................................4
王小玲....................................................................................................5
社區資源調查-超級魔法變變變............................................................6
涂為絜.....................................................................................................6
劉靖陽.....................................................................................................9
主題:瓦者榮耀
二、 參與志工:陳嘉雯、施虹伶、郝雨欣、郝玲玉
三、 參與學生:13位學生
四、 記錄與報告人:陳嘉雯
五、 行程:
第一天:前導、確認主題內容
第二天:統整訪綱並實際演練訪談方式
第三天:走訪當地瓦廠
第四天:統整並分享訪談內容,製作記者手札
第五天:繪畫活動(題目:瓦廠遊記)
第六天:製作海報
第七天:學生實際演練講解內容與呈現方式
六、 活動記錄與心得分享
承接往年的經驗,今年的社區活動設計顯得更為生動、貼近學生的理解力與操作力。首先,三大主題各有一個較為吸引人的主題名稱,企圖用活潑逗趣的名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之引入這富有意義的活動的大門內。這樣不同以往的活動設計的成效也十分正面,本組一共有13位學生帶領志工老師一窺村里的瓦廠行業。
在未正式開始營隊及操作本活動前,我們在營前培訓階段請教河北當地的吳慶豐總幹事及郝勝利副總幹事,藉由他們豐富及生動的分享對當地的瓦廠行業有一層基本認識。我們從中了解到瓦廠的興起與國家政策有關,而此行業的興起及市場對瓦的需求量大增對當地家庭結構、家庭功能、農民原有的作息方式有著深遠的影響。
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期望在活動過程中激發學生對在地事務的關懷及加深他們對這塊土地的認同感,我們在活動第一天與學生商量主題的活動規劃、執行方式。在討論過程中,我們請學生分享他們所了解的關於“瓦”的知識,許多學生都清楚地分享到使用瓦的正面及負面功能,如解決漏水問題、不必掃雪、再也無法在屋頂晾曬農作物等。接著,我們就學生所不知道的知識進行引導,讓學生將問題記錄下來,隨後實際走訪瓦廠尋找答案。
在整個過程中,讓我很驚豔的是一位小班學生(一年級學生)的表現。雖然他年紀很小,對“瓦”不太了解,但他也正好能夠就他所不知道的部分進行提問。其中許多他所提出的問題是我和另外三位志工在籌備時未曾想到的,他的提問可說是豐富了這個主題,也加深了志工老師、學生對瓦的認識。
往年在執行社區探險活動時,學生多依賴老師進行引導及帶動,但今年河北梯次的『瓦者榮耀』組卻是有別以往,讓我又驚艷了一把!河北學生展現高度的合作精神及組織能力,13人分成兩小組,由大班學生帶領年級較小的學生進行成果發表的講解練習。學生經過引導後自發性地進行分工,展現高度的合作精神與能力,每一位學生都在小組練習中擔任一定的角色,共同呈現小組作品。
有過幾次進行社區探險活動的經驗,我覺得社區活動十分考驗志工老師的引導及組織能力。本組一共有13位學生,學生多分佈在大班及小班。因為學生人數不少且年齡分佈不太一樣,因此在帶領師生討論時顯得頗具挑戰性。在帶領討論時,不僅僅需要注意每位學生的發言次數及機會、討論時學生的狀態(能夠融入討論或是無法理解討論內容)還要對所討論的問題難度進行平衡,用學生能夠聽得懂的語言、能夠了解及操作的方式去窺探瓦廠。今年在其他志工老師的協助下,本組的社區活動進行得非常順利!
學生分工繪製成果發表海報。
學生練習講解本組作品,
志工老師在一旁擔任聽眾並提出問題請學生解答
在河北內邱,瓦是當地重要的經濟產物,當地許多家庭家中都有人在瓦廠工作,班上許多小朋友家中也有長輩在從事和瓦有關的工作,因此我們設計了這堂課,讓小朋友能夠更進一步了解瓦廠香冠作業流程與製作內容。
第一、 二天:化身小記者擬定訪綱
簡介瓦在當地的重要性,引導瓦和當地的重要連結。要求小朋友化身小記者準備訪問瓦廠老闆,並教導小朋友訪問時應該注意的禮儀、紀錄的技巧。
分成兩組分別由不同老師引導訪談大綱,針對瓦的特性、製瓦的流程及瓦廠的規模提問。
第三天:實地走訪當地瓦廠
步行到當地瓦廠訪問瓦廠老闆,向老闆提出討論好的問題並詳細記錄
第四天:統整訪問結果
由老師帶領小朋友對前一天訪問的結果分類統整,用提問的方式讓小朋友對照自己做的紀錄回答
第五、六天:製作海報
分成三組分別畫三個不同的主題:瓦廠、瓦、瓦廠老闆,並在每一張海報旁紀錄相關知識,孩子的想像空間總是能超乎我們的想像,他們能運用圖畫來表達內心的想法和用他們眼光所看到的事物,在製作海報過程中,小組組員之間難免有磨擦,這也是個讓孩子學會與他人溝通的好機會。
第七、八天:成果發表與準備
第七天我們讓孩子準備最後一天的成果發表,不單只是讓家長看到他們的海報,而是要他們像是記者報導般,向來的家長們介紹瓦。一樣以小組方式進行討論與模擬,讓高年級的小朋友帶領低年級的討論,高年級的小朋友在跟低年級同學說明時也更加釐清了自己的思緒,讓他們自己更清楚。
第八天小記者們在站在自己組別的海報前,向來參觀成果展的家長們介紹瓦的製作流程及瓦廠的設置。
河北梯次的社區資源調查有了新的篇章。這次的社區資源調查的主題與大壘東村的經濟(瓦者榮耀)、歷史文化(偷偷告訴你,嘻囍!)和美農空間的改造(超級魔法變變變)有密切的關係。
而我,與英文營營員小玲和兩位高中生的大陸志工帶領了『偷偷告訴你,嘻囍!』這個主題。此主題主要是為了探究大壘東村的一些喜事之婚宴習俗。這個主題成型之前我們對當地的歷史文化毫無頭緒,只知道扁鵲和二十四孝的郭巨埋兒的故事。
這次社區資源調查的模式是各組輪流與當地的兩位金店鎮新農協的兩位領導以及諮詢機構北京農禾之家的照宇一起腦力激盪,但是我們遲遲想不到一個可以做的社區活動,非常焦急。所幸,王老師幫我們問了一個有關他們的村的喜事喜宴的問題,我們才有了大方向,主題也漸漸有了一些架構。
最終方案,我與夥伴們決定以趣味的方式,希望參加的孩子能夠透過採訪去得知家中長輩不曾提過的開心往事,藉此機會拉近親子關係。但是其實我們的主題名字與其他兩組比較起來是相形失色;但是我們輸人不輸陣,不停地在更進我們的計劃。
在第一天和孩子們討論的時候,可說是一問三不知,孩子們的回饋不佳,都由我們自行在引導和講解一些他們必須回家採訪家中長輩的問題。這主題似乎對他們生活好像真的比較沒有關聯,我一直在想到底要怎麼樣去凝聚孩子和提高他們的參與度?計劃中有一個環節是讓他們畫出想像中的婚禮,孩子也天馬行空的畫了許多奇特婚禮現場。例如:在沙灘的婚禮、在海底的婚禮等等。在孩子們作畫期間,我們也公佈了大家會起手利用後幾天的營期時間把他們得知的採訪內容動手變成一個秘密展區,在成發的第八天給家中長輩一個大驚喜!這時候孩子們瞬間醒了的感覺,眼前一亮。於是,我靈機一動,再告訴他們,會設立秘密基地放置他們製作作品的道具,例如寶特瓶、易拉罐、報紙等等。
果然,隔天孩子們的反應熱烈,雖然不是每一位都有採訪,但是三分之二的孩子有完成了任務並把道具帶到秘密基地。我們整理了孩子的採訪內容,大家一同討論想製作的作品。接下來,分類秘密基地的道具。最後,我們邀請了郝勝利老師和志工老師解答孩子各式各樣的問題。問題是有關老師當年婚禮的嫁妝、聘金、服裝、彩禮和各種傳統儀式。這時候孩子的身份是小小記者,各自帶著筆記本不停地再做記錄,兩位老師在述說當年的婚禮盛況還會會心一笑呢!
第三天開始,孩子就分組製作作品。孩子們非常自動自發的發揮合作精神,大陸志工也很融入孩子們的作品製作,幫助了我們不少忙。日復一日,孩子們完成了婚車、囍服、囍鞋、聘金(三金)、彩禮、燈籠和婚宴裝飾扥等等。
成就感在這時候慢慢增生,我發現孩子其實知道的很多,只是需要我們用一些方式去把他們的想法引導出來。在第八天的成果發表上,我們的展區有聲有色,孩子也成功的當了小小導覽員,滔滔不絕的為每一位參觀的家長介紹我們展區。成果很棒,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和孩子們都收穫滿滿,滿載而歸。謝謝他們的努力和參與!
小小導覽員為家長介紹『偷偷告訴你,嘻囍!』秘密展區。
小小導覽員和囍服囍鞋道具。
社區調查的理念,是希望小朋友們能藉由介紹自己的家鄉,同時更了解.更熱愛自己的生長的地方。這是一件非常也意義的事。雖然說小朋友是我們的導覽員,但是卻是我們引導小朋友要如何去思考.發想;一開始的主題設計以及活動架構......這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這個活動讓我們這些來自台灣的政大學生們有更多機會跟在地志工交流,一起合作。
我們這一組的名稱叫做[偷偷告訴你,囍囍]。比起其他兩組[瓦者榮耀].[super magic變變變],我們這組在名字上,是最不受小朋友青睞的。但是,在井然有序的規劃日程表之下,小朋友的表現超出我們的預期,而我們也把成果展做得有聲有色。從一開始毫無頭緒的蒐集資訊,到後來,小朋友都可以自己說出結婚當日的傳統擺設。我們的過程幾乎是一瀉千里.毫無阻礙的順利進行。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佩恬的細心與周到,從第二天開始,配恬就設置了一個秘密基地,讓我們這一小組就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讓小朋友擺放自己蒐集來得回收物品,也將我們團隊的歸屬感迅速地建立起來;於是日復一日,我們的秘密基地堆得比山還要高。之後的手工製做日,我可以拍胸保證每一個小朋友都發揮了自己的最大值,而且都樂在其中。每一天的營後討論,我們這組結論都是[小朋友超棒der!!]。很幸運的是,在我們這一組的大陸志工,也非常熱心的參加,並和我們討論,讓我們省去不少心力。
第一天我們的小任務是,讓小朋友回家。問父母當年,結婚的過程以及物品。沒想到,第二天半點東西也沒問出來,讓我們好喪氣。於是我們開始設計流程,要讓社區探險進行下去。隔天,我們訪問當地的2位老師自己的結婚過程,並設計題目請小朋友幫我們訪問,而小朋友也都認真地聆聽.抄筆記。有了一點頭緒之後,小朋友的思路也就展開了;討論時間,有些小朋友說起姐姐結婚時的[藏鞋]習俗,有些小朋友說起媽媽告訴她的故事[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還有小朋友想到在床上擺放棗子.花生.桂圓.梨子(早生貴子)......等傳統習俗,令人大開眼界。這時我才知道原來小朋友不是甚麼都不知道,而是要經過引導,小朋友才能理解我們想要的是甚麼。小朋友雖然不能切切實實的說中我們想知道的那個點,但是小朋友的腦中其實是有很多知識的,是有很多在的的生活習俗與文化編織而成的。
我想,也許是志工老師們的用心有被小朋友看見,所以我們這次才會這麼成功吧!在手工日的5天當中,志工老師們都一一的下去教導小朋友要畫的東西,我們給小朋友一個主題,例如:新娘的衣服。然後小朋友們就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新娘的禮服應該要有什麼花紋.長甚麼樣子。而我們這組也有一個很童心的大陸志工,他也把自己參與進去了小朋友的行列,他一一找圖給小朋友看並提供很多資訊給我們,想要讓我們更了解他們的村落 。
我們以引導的方式去教小朋友,讓小朋友去作出創意作品,而最讓我驚豔的是,他們用瓶蓋所做的項鍊跟耳環了。小朋友們總是真先恐後的想要付出一己之力。同時,這群河北的小朋友也總是喜歡聚再一起,看看老師在畫甚麼,看看同學在畫甚麼,們他總是想要幫忙,想要和大家在一塊,我的心裡覺得他們著實純樸可愛。
在成果發表的那一天,小朋友都成了小小導覽員,介紹自己的作品。已經被他們的創意.效率.團隊合作驚呼連連的我,這次又再一次的被驚豔到了。這群小朋友態度落落大方,平常上課看起來像一顆球的小孩,也可以舌燦蓮花。說著說著,又想起它們了......
一、 主題:超級魔法變變變
二、 參與志工:涂為絜、劉靖陽
三、 參與學生:13位學生
四、 記錄與報告人:涂為絜
五、 行程:
Day 1 |
擬定訪談大綱 |
謀定而後動 |
Day 2 |
訪談照宇老師,認識美農,提倡志願者精神。 學生討論,活動需求付出。 分組作業:蒐集老人與、學生、家長對於美農空間的活動需求與付出。 |
小小訪談秀 |
Day 3 |
分享與統整,製作海報。 |
小小街訪員 |
Day 4 |
製作海報。 平面圖-未來空間規劃(老人、學生、家長)。 |
空間魔術師 |
Day 5 |
模型。 |
空間魔術師 |
Day 6 |
模型。 |
空間魔術師 |
Day 7 |
練習動態展示。 |
小小解說員 |
Day 8 |
實際展演 |
|
六、 基本資料蒐集
(一) 美農空間協會
Ø 基本資料:會員人數、結構、入會條件
Ø 活動:老人太極拳、婦女舞蹈隊、兒童寒暑令營、青年(未開始) 、獨居
Ø 推動青年小組:辯論賽、籃球賽、圖書館、桌球
(二) 新農協:
Ø 基本資料:農民合作社(民間),與供銷社(政府)合作,似台灣農會,農民集體生產,農戶經濟生產,社區服務。
Ø 目標:推動凝聚農戶的經濟生產,生產要素(農藥、化肥、種子)統購統銷。
Ø 內丘縣新農村綜合發展合作協會
Ø 美農是新農協的平台(家長不知道)
Ø 先做社區再做經濟
Ø 圖書館管理員、親子影院、美化設計-壁畫、球場管理
Ø 問卷:活動需求,設備需求,願意付出什麼,可提供什麼
Ø 學生、家長、中老人(55-70歲)
七、 超級魔法變變變執行概況
(一) 第一天
勾勒我們這組主要活動藍圖給學生聽,學生反應良好,但在發問問題時,中低年級會放空,所幸王老師及時加入討論,後將學生分成3組:老人、家長、孩子,各自帶開討論,效果佳,討論內容為對於美農空間的規劃,三組人員分別有什麼需求,又能提什麼幫助。
(二) 第二至四天
今天老人、小朋友、家長三個小組都完成了第一項任務--海報製作,並且上台發表組內討論的規劃和想要開展的活動,狀況相當不錯,過程中不僅訓練到學生的團隊合作、創意思考,在發表的環節裡,更訓練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三) 第五至七天
第二個任務--以環保素材做立體模型,我們首先統合三組的平面規劃海報,確定新增器材和設施,再來,請學生蒐集家中不需要的紙盒、寶特瓶等環保素材,動手製作立體式夢想中的美農空間。
八、 社區調查心得
要規劃一門社區課程前,面臨的基本問題有幾個:一、授課教師對於社區了解有多少?二、如何帶學生進入社區?三、整個活動結束後,學生對社區能有多少了解?我們並非本地人,不了解這個社區的背景和發展,故這個活動不只是讓學生們了解自己的社區,更是讓我們認識一個新的環境新的背景故事,但要全面性深入了解各社區的發展及變化,亦非易事,我們只能縮小範圍、鎖定探討目標,我們還可以安排學生訪談相關人員,老師們亦可從中學習,如本活動邀請到美濃空間負責人照宇老師,為我們介紹美農空間的故事背景,透過學生親自訪談彌補基本資料不足的問題。
如何透過這八天的營期,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社區有初步的認識,並藉由每次營隊地點的更換,開創出新的社區調查領域,一併尋找日後可使用的教材,我認為這些是設計社區調查時希望達成的目標之一,除此之外,社區調查的開設,除了是讓學生進入社區,另一個用意是以營隊教學為平台,讓學校與社區結合,學習的地方不再侷限於學校,學生們也不應該因為到外地念書,而忘記了最親近自己的那一片土地。
參與梯次:河北內丘、河南靈寶
壹、 前言:探索學生能夠樂在其中的課程模式
從我第一年參加英文營開始,英文營團隊就一直嘗試帶入社區的元素到課程之中。從一開始比較學術化的「社區資源調查」,到後來結合訪談記錄與海報繪製的「社區探險」。雖然漸漸地有活潑的趨向,但整體執行而言,孩子享受於學習的程度似乎遠不如英文營其他課程。
因為了解到這樣的困境,我和育民從成都梯次的經驗開始發想,發揮實驗精神,在台灣南河梯次嘗試帶入以繪本、桌遊的創意發表形式,以激發孩子對於社區課程的熱愛,然因為整體學習任務的難度沒有拿捏好,最後雖說成果頗為特別,但孩子對於課程的享受與融入依然有限,整體的課程設計依然只停留在「以成人為中心」的層次。
贰、 理論:社區有教室:批判性的課程設計實踐
有鑑於社區探險課程一直無法引起孩子興趣,所以在今年暑假出隊前,我特別借了三本教學相關的書籍自我進修,其中有一本主題即為「社區有教室:批判性的課程設計實踐」。在書中,我了解到在教師在設計社區課程時的角色,應該做為社區與孩子間轉化、溝通的橋樑。對於孩子而言,教師也試著給其「鷹架」,了解社區受訪者或文史資料記載的生難東西。對於社區而言,教師應利用自身的教學專業,幫助社區將其豐富的資源轉化成孩子了解有興趣、且符合教育目的的教學素材。事實上,簡要來說「社區有教室」的實踐要點,便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因此今年英文營的社區探險,便嘗試著融入了這樣的元素,不僅僅使用創意的發表形式作為任務,也考慮學生的年齡與特長,給予其不同難度不同屬性的分工,讓學生可以在任務中發揮所長,樂在其中。在社區相關背景資料解說的方面,比以往更注重的是教學語言的轉化,用學生懂得語言、與其生活密切結合,藉此燃起學生的興趣,已達成「有意義的學習」。
參:實踐:內丘「美農社區空間營造」與靈寶「夢想窯洞」課程
依循著上述的體悟,並且配合在過程中與夥伴密集的討論、修正、評估,這次不論是在內丘梯次帶領的「美農社區空間營造」課程還是在靈寶梯次所做的「夢想窯洞」課程,都獲得了孩子熱烈的迴響,不論是訪談、合作討論、動手做的任務執行,孩子都是樂在學習之中,進而也發掘了自己亮眼的多元智能。
以下即簡單展理內丘梯次「美農社區空間營造」與靈寶梯次所做的「夢想窯洞」的課程設計與執行過程,以供參考與反思:
一、 超級魔法變變變:內丘梯次「美農社區空間營造」課程
在內丘梯次,我被分配到的社區主題為「超級魔法變變變」,其主要的內容,乃是帶領了解合作組織金店鎮新農協位於大壘東村的「美農社區空間」。在事前準備的部分,我們先訪談了金店鎮新農協的兩位領導以及諮詢機構北京農禾之家的照宇老師,之後透過腦力激盪的方式,發想課程設計。最終的方案,我們定調為讓孩子透過訪談並輔以想像的模式,以平面海報和立體模式的方式做出「屬於社區居民的美農空間」。
然而,在第一天實際去向孩子說明時,因為在課程設計時並未注意到,如何用孩子的語言,去讓孩子了解從「事前了解使用者需求」到「平衡各需求做出適合空間規劃」的過程。因此在實際說明時,過於生硬的講解語言讓孩子對於課程是意興闌珊。所幸,王老師此時介入,直接把將近二十位孩子分成了「老人」、「父母」、「小孩」三組進行小組討論,才暫時解決了第一天的窘境。
第一天的社區課程結束之後,我們召集了伙伴進行討論,主要就是要把之後帶討論的要領以及每一天的規劃明確化,在討論之中,我們定調讓三組孩子隔一天回家進行訪談,分別蒐集「老人」、「父母」、「小孩」平日的喜好。因為其實一個好的社區空間規劃,便是一個能夠提供不同群體滿足其健康喜好的場地。透過這樣的邏輯,我們成功的將生硬的規劃哲學,轉換成孩子了解的語言。孩子在蒐集完喜好後,經由老師的引領,開始著手開始草擬屬於「老人」、「父母」、「小孩」的美農空間的平面空間規畫示意圖。
待三組孩子接繪製好自己的平面空間規劃示意圖,我們特別設計了三組互相發表的環節,藉此為第八天的小小導覽員動態展示做準備。在發表結束過後,我們也特別用孩子的話語,向他們解釋了「一個好的規劃,必須要在有限的資源中,將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做平衡」的道理。最後便開始進行總體的立體模型製作,而因為我們小組內有低年級女生、中高年級男生、初中生三種群體,因此我們在分工上,特別依據了該年紀的成熟度、擅長的特質給予其適合的分工。像是低年級天真爛漫的女孩,我們便請照宇老師帶領,去戶外採集野花野草,回來貼在寶特瓶上,進而轉變成美農空間不同型態的樹,之後甚而做出了花園、菜園。中高年級喜好動手做的男生,就由我帶領他們,將家裡不要的紙盒,剪裁成適合的形狀,轉化為美農空間內的建築物、拱門並予以彩繪。而幾位在文字、設計上較有概念的初中生則由為絜帶領,負責海報的文字、標題,並負責整體立體圖的草圖設計。透過這樣考量特質的分工,讓我們後面幾天可以說是全體總動員透入在任務之中,孩子也充分享受在過程之中,每次都做到忘記下課,不知不覺地便做出了驚人的成品。
最後孩子所做的成果,確實令人相當驚艷。其不僅展現了在手工藝上的好天賦,對於立體規劃包含的內容,也讓合作組織的領導與家長大為震驚,因為綜觀規劃的內容,可以發現孩子隨意的天馬行空,而是真正有系統地去針對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做出切合實際的村民需要的規劃。我們也特別培養了幾位高年級、初中的學生,在家長參觀的期間,在攤位上導覽解釋我們的理念。或許真的是自己的得意之作,孩子們充分展現了大將之風,呈現了非常有系統的講解。透過講解,造就了一個相當好的親子互動、世代互動的場域,也發現了部分孩子在這方面的天分。
二、 窯一窯,洞一洞:靈寶梯次「夢想窯洞」課程
在靈寶梯次,我負責的社區主題為「窯一窯,洞一洞」,其實就是要帶領孩子了解在靈寶一帶即為特別的「窯洞」。而此主題的課程設計,其實因為本身就是台灣培訓課裡的實作範例,所以在討論時已有雛型,主要就是讓孩子去設計屬於自己組的「夢想窯洞」,並且加以用動態的形式加以行銷。
然而,因為在河北梯次,自己所帶的美農空間組,最缺憾的部分就是訪談不夠有系統。因此在靈寶,自己更加強調要把過去對孩子生難的訪談,從問題設計開始簡化成孩子能夠理解的形式。主要的設計思路便是加強教師引導、與生活結合,最後我們確實也靠著這樣的思路,成功地帶領學生設計出了數個關於窯洞的訪談問題。從窯洞的特性、功用、分布、到現在與過去之差異,透過邏輯的串通配合任務的頒布,讓孩子對這些問題保有充沛好奇心與執行動力。而我們出的任務形式,乃是讓孩子在黑板上的問題中挑四個,並在後兩天的訪談將其詳實紀錄。這樣的方法,孩子會因為想要完成自己任務單上的問題,因而積極地發問,甚至是補充詢問,對於訪談者所說的知識,自然也是吸收得比較扎實。
而在經由兩天訪談,對窯洞本身的先備知識較為了解後。我們進入了設計「夢想窯洞」的任務。為了怕孩子不知從何做起,由教師先在黑板畫上了示意圖,包含了窯洞內包含的功能、窯洞外部示意圖、窯洞內部的平面設計圖三大項。或許是孩子從未經歷這樣的形式,因此它們算是對其極有興趣,而黑板上的範例也給了他們適當的鷹架,所以很快就進入了明確的分工。而我們也從中觀察發現了,這裡孩子驚人的美術天賦,這也影響了之後我們的課程設計。
在兩個小組皆完成自己組的夢幻窯洞後,我們開始著手統合兩組的設計內容,進行立體夢幻窯洞的設計。其主要的設計理由,倒也不是想偷懶複製河北的成功經驗,而是在我們觀察到這裡孩子在美術、工藝驚人的天賦後,想說可以藉由這樣的發表形式,來形塑他們對於自我的自信。果不出其然,雖說教師群僅是將河北立體模型的思維帶給孩子,但孩子卻自己融合了插花、工藝、美術設計等天賦。讓整個立體夢幻窯洞成為了一個真正的藝術品。
插花部分,小班與大班的女孩們將河北在寶特瓶上黏貼樹葉的形式,轉化為結合枝幹、樹葉、花朵三者並加以巧妙擺設的方式,讓整個夢幻窯洞周邊充滿了詩情畫意。工藝部分,平日頑皮的小班男生,利用竹筷、藤蔓、絲線,打造出了夢幻窯洞院子裡的立體鞦韆、立體瓜棚,其對於步驟的井然有序以及驚人的巧手,著實是令人驚豔的多元智能展現。美術設計部分,由大班女生們負責,一樣是透過就地取材,將花草沾黏在窯洞周圍,營造出窯洞本身與土地深切結合的意象,這部分的別出心裁,也是教師團隊一開始所想像步道的。其實教師在這部分的任務,僅有做些許的適當引導,但卻也引導出了孩子難能可貴的多元智能,讓英文營的社區教育真正的與美術教育互相融合,進而激盪出了燦爛的火花。
而在最後發表當天,我們也依循河北前例,讓孩子來解釋自己的作品意念,雖解說部份不如河北孩子有系統,但其童言童語的解說卻也是讓家長個個都是充滿笑容。事實上,許多家長在觀展時還以為這模型乃是老師動手做出來的,但他們在了解原來是自己孩子所做時,個個都是充滿了驚喜的神情。或許這就是多元智能的奧妙吧,每個孩子其實都是天賦異稟值得欣賞的,但往往大多數的家長都沒能有適當的時機,好好看到孩子最有才的那一面。看著家長拍拍自己孩子讚許的背影,自己其實是默默欣慰著,欣慰英文營除了平日教學外,還有社區探險這樣一個場域,可以透過教師適當的課程設計,發掘孩子這些令人動容的多元智能。
肆、總結:多面向、有動有靜的「有意義學習」
綜觀我們這次的社區探險課程,不僅達到了認知面的學習,在動手作做的技能面、愛故鄉的情意面等學習皆充分的在孩子的回饋中充分的呈現。最後孩子合作做出的展品,更是出乎我們意料的創意、別緻,再搭配此次特別訓練的「小小導覽員」解說,此次社區探險的成果,可以說讓家長、合作組織,都感到無比驚艷,在內丘甚至有家長為此投稿地方報撰文大力稱讚。
這樣的成功,我想不僅僅鼓舞了教師群,更鼓舞了孩子,如我前面提過的:「一次難忘的成功經驗,足以形塑孩子的自信與好品格」,相信上帝繼續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