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育梁 - 食尚食尚最食尚

主題:成都食尚食尚最食尚

一、 參與志工:謝巧琳、王鴻陞、蔡念軒

二、 參與學生:25位學生

三、 流程

第一天:前導、分組問題討論以了解學生食用零食的狀況

第二天:分組討論食品添加劑

第三天:包裝紙熱量認識與熱量海報

第四天:分三組﹝記憶翻牌組、海報組、小品組﹞討論

第五天:分三組﹝記憶翻牌組、海報組、小品組﹞製作成發

第六天:分三組﹝記憶翻牌組、海報組、小品組﹞製作成發

第七天:分三組﹝記憶翻牌組、海報組、小品組﹞製作成發

記錄與報告人:謝巧琳

(一) 營前規劃

在出隊以前,我們梯次被告知由於當地社區人流複雜,不便走出學校到校外做社區活動,於是這就是我們所面臨的第一項挑戰。回顧前年的成都梯次,當時也是面臨了相同的難題,但當時也是成功地進行了成果發表會,於是我便挑戰『零食大作戰』這個主題,它便是『食尚食尚最食尚』的前身。『零食大作戰』,顧名思義,是一個與零食有關的主題。

『食尚食尚最食尚』的名稱是到了當地之後所更改的名稱,這個主題的名稱是我想到的,我對當地的綜藝節目有所了解,常會聽到『時尚時尚最時尚』的口頭禪,於是便將『時』變成『食』,這便是新主題名稱的由來。

(二) 實際操作

在第一和第二天的課程,隨機分組進行分享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分享過程中,第一天有請所有小朋友幫忙記錄組員們所分享的答案,於是發現在書寫能力方面,大班的小朋友的書寫能力更甚於小班的小朋友。了解了狀況以後,在第二天的時候改變了方式,請大班的學生負責某幾題的記錄,小班的學生負責記錄某幾題的答案。

而在上台發表的時候,我分配好了每一位的組員分別分享哪一題的答案,而我會負責在台下提問問題。雖然有些小班的小朋友一開始會不太願意,會退縮,但是有著老師的鼓勵以及組員們的配合,大家最後成功上台發表,而且表現得非常棒。到了第四天的時候,我們便問了學生們想要在成果展的時候呈現出怎麼樣的作品呢,學生們提出的有海報、桌遊、小品,於是我們便開始為成果展分組作努力。我是負責帶小班做出桌遊以及互動式海報,桌遊為記憶翻牌,是屬於卡牌遊戲。這桌遊的玩法是,參與者需要先將互動式海報的題目與解答看過之後,在一分鐘以內將桌面的3x3卡牌答案記下來,當提問者提出問題是,參與者必須要翻出正確的答案。在製作海報與卡牌的過程中,發現了小朋友非常有繪畫能力與想像力,可惜的是沒將成果拍下來。

除此之外,在成果發表會的前一天,在選擇哪位小朋友自願擔任成果發表會的解說員時,平時內向沉默的Sharon勇敢的舉手,Justin與Jane也舉手願意擔任解說員。這三位小朋友在訓練的過程可說是一點就通,而Sharon讓我相當的驚訝,她就像是三人當中的小隊長,並且解說起來非常詳細清楚。

在社區展示時間第一位到訪我們主題的家長便是Sharon的爸爸。而三位解說員中,一開始大家都非常的緊張,於是我便鼓勵Sharon進行解說,並成功完成了桌遊的流程。而在第二位參與者到來時,原本緊張的Jane也開始加入了解說,與Sharon一起搭檔,而Justin在旁邊兩位小女孩的影響下也加入了提問題的部分,結果參與者稱讚了桌遊非常的有趣。在一個歡樂的氣氛下完成社區的展演。

(三) 困境與解決

『零食大作戰』曾在社區做過一次,但我與念軒並沒有過去可參考的資料,於是整份的教案是我們重新設計的教案。我對於零食的第一反應是『食品添加劑』,然而,食品添加劑裡的成分非常地複雜,我與念軒對這部分的知識量並不多,於是這便是我們所面對的第一項挑戰——如何將多與複雜的知識聚焦並且簡單化?到了當地之後,隊友們提出我們先前設計的教案內容太多,於是我們便重新抽取重點並且加重了『讓小朋友自己找答案』的部分。

(四) 活動心得

在讓小朋友選擇社區活動的主題時,萬萬沒想到的是超過一半的學生選擇了『食尚食尚最食尚』的主題,而且小班的參與人數更幾乎是全班,大班只有不到10位小朋友參與我們的主題。

從第一天到第八天,見證了他們從退縮到主動,也見證了他們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桌遊以及互動式海報。我相信,他們也見證了自己的努力,直到自己有無限的可能。

 

 

 

 

記錄與報告人:王鴻陞

(一) 營前規劃

成都市金牛區育梁學校位處在城鄉接合部,其是以招收外來農民工子女爲主的民辦學校,學校所在地是一個貨運物流的集散地,故周邊常會有南來北往的大貨車經過,因此學校的周邊環境相對較為複雜,並不適合學員到學校以外的地方進行社區踏查。故我們延續生活教育—食品大作戰的教案將其開發成社區主題課程,希冀學員能從課程中學習到與零食添加劑等相關的知識,進而做到減少食用零食的頻率。

根據成都晚報的報導,發現有相當多的成都青少年患有蛀牙或其他口腔疾病,故該報呼籲要從小做好口腔保健。然更去細究原因,不難理解為何青少年的口腔疾病亮起了紅燈,因為他們大多喜愛食用含有糖的飲料或零食,且不固定刷牙而導致蛀牙。而英文營活動裡本就有包含刷牙、衛生等課程,那麼社區課程是否就可以與零食做個結合,切入學員們的日常生活。

設計《食尚》課程的目的不僅僅是透過活動讓學員減少食用零食的頻率,更是想嘗試另一種教學模式「翻轉教育」,我們要丟棄傳統教條式的宣導,因為我們都知道吃零食過多可能會提高蛀牙發生的機率,但我們從不會去克制零食的誘惑,原因在於我們對教條式的宣導無感,無法與其取得共鳴。故我們要翻轉這樣的教育方式,我們的課程設計會引導學員們針對零食添加劑進行提問問題,進而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尋找有關添加劑的知識,如此一來,他們才會對所找到的知識更加深刻、更能體會。

(二) 實際操作

本課程的執行係以「巫婆的藥劑」為點題並作為貫穿課程的主軸線,巫婆的藥劑是指零食經常會添加其中的食品添加劑,如色素、防腐劑、甜味劑。課程的規劃是三名主帶老師帶領三個小組進行系列活動,包含零食知多少、食品添加劑、零食熱量海報、卡牌桌遊、食物金字塔、互動式海報、戲劇表演等等,由淺入深、逐步推進,從而將關於食品添加劑的相關硬知識以課堂互動、學習單填寫等軟的方法使其能接受。最後,利用小品表演串聯課堂的所有內容(包含過量的零食添加劑對人體的危害以及學員製作的海報等等),使這些相關知識能夠用戲劇的呈現傳遞給更多的人。

(三) 困境與解決

《食尚》在成都育梁所遭遇的挑戰主要是參與的學員人數過多(20多人)且吸引的學員基本上是年齡較小的小學員,因此工作要怎麼分配以及班級秩序的控管便是其中的兩大挑戰。為因應過多的參與人數,《食尚》的作法是將學員拆分成三組,一組負責卡牌桌遊的製作、一組負責食物金字塔和互動式海報的製作,以及一組負責小品劇本的發想。隨後出現的情況是小學員的安排上,礙於他們的年齡以及文字敘述的能力,他們無法參與海報的製作或是劇本的發想,必須要安排以畫圖為主的手工活動,但我們事前並沒有推估到此事情的嚴重性,以至於營隊期間我們是一邊進行活動一邊想其他的替代方案讓小學員能夠參與其中。給以後執行社區學堂的人一個建議,社區小學堂的參與人數一定要限額,參與人數一多,就會使教學品質和學員體驗經驗有明顯的下降。 

(四) 活動心得

我在《食尚》是負責帶領學員進行食物金字塔和互動式海報的製作,因為需要學員具有美工和組織語言的能力,因此會來我這的學員主要是A班的同學,而我又是A班的老師,因此學員比較願意聽我的話與我互動溝通。是故,我有時可以放心去支援劇本組的工作,協調他們的討論,使小品的呈現更能夠貼近《食尚》想傳達的理念。希冀讓學員從課程體驗中了解過量的食品添加劑可能會對人體有哪些危害,進而減少吃零食的頻率。  

記錄與報告人:蔡念軒

 

(一) 營前規劃

『食尚食尚最食尚』如此時尚的名稱發想是來自巧琳同學的創意,原本預計沿用零食大作戰這個名稱,然而這名稱太淺顯易懂也缺乏吸引力有更改的必要。食尚取自時尚的諧音,我認為食尚這名稱不僅有時尚之意也能解讀成食得尚好。我們的活動設計是從零食延伸出不同知識與創意利用,食尚這詞與我們想傳達的概念不謀而合,因而選用。

(二) 實際操作

在構思活動設計的時候,我們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計畫,首先,第一步詢問,詢問這部分是以團體來作問題討論,問題都關於學員平時吃零食的狀況。團體討論的好處是可以聽到他人分享和訓練發表力,不僅如此我們也會讓學生做討論的統整,藉由統整學員能看到自己與他人的情況。在設計這環節放了一個小巧思,就是在下半場討論時的組員會與上半組不同,促進不同班級的學員之間的交流。

第二步調查是在經由詢問的環節後,調查的部份我們設計讓學員審視零食外包裝,知曉零食裡的成分標示。詢問環節會引導學員去意識到零食中的添加劑,這時在讓學生回家調查食品添加劑,還有他們在不同零食包裝上看到重複最高,讓這討論也能延伸到課後。學員們所做的調查,除了寫在自己的學習單,還要向全班分享他獲得的資訊,讓學員由知識的接收者轉變成傳遞者。

第三步為發現,經過上述兩步驟之後,學員們發現原來零食裡的食品添加劑,對身體來說有種種危害。同時也會發現在零食的外包裝上可以獲得零食的資訊。第四步表現,當學員們完成第三部後,接著該去思考如何去呈現所有獲得。我們預期會有互動式海報、卡牌遊戲,因為食尚這個主題知識量龐大,若只是展現學習單那便了無生趣。我們希望用有趣的創意來包裝層層知識。互動式海報在製作時要注意的是該如何讓海報有邏輯的呈現,而不是抄書。互動就是讓閱覽者能親手觸碰海報,增加感官體驗,對此能有更多記憶點。卡牌遊戲則是在玩樂中學習,卡牌遊戲同時考驗記憶力和知識。卡牌遊戲的問題都會與零食添加劑相關,答案也都能在互動式海報裡獲得。卡牌遊戲與海報連結能達到連貫性,成果的展現也能持續延伸。

(三) 困境與解決

當初選擇社區時,考慮到無法實際走訪社區的可能性,因此尋著之前團隊的經驗「走不出去就帶他進來」,『食尚食尚最食尚』便就此誕生,並獲後為這次設區的主提。『食尚食尚最食尚』的發想是從生活教育『零食大作戰』教案作延伸發展。『零食大作戰』授課主旨是透過巫婆的妙方為故事引導出零食裡所含有的添加劑,讓學生能了解添加劑可能對身體會帶來怎樣的危害。『食尚食尚最食尚』抓住了這主旨,課程目標便是透過種種活動,讓學生切身了解零食過量後會有的危害之後能從自身開始做少買、少吃零食。

(四) 活動心得

在食尚組裡我原先被分派到工作是互動式海報的製作小組,不過在與學員討論成果發表時他們提議要加入小品,我就接下了小品組。小品組主要負責成果發表日穿插於歌曲表演裡的戲劇展演,需要準備的部分為撰寫劇本、演員訓練、道具製作、舞台呈現。我的工作是幫助學員們完成劇本,引導他們的劇本和橋段設計與社區主題做聯結,並且加強學員們的舞台表現力。

小品組是由四位五升六年級的學員組成,恰巧這四位學員都在我負責的培優班裡。學員們在著手進行時,都充滿活力與熱忱。他們的創意真的遠超乎我想像,分配工作時也不爭吵,這樣的團隊使我擁有無比的信心。帶領的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些許挫折,學員們在撰寫劇本時有許多創意的想法,卻難以體現於現實生活中。學員們想的科幻劇有趣可是主旨傳達的強度弱,且無法貼近觀眾的生活。行政會議上團隊建議用更多的引導拉他們回到正軌。然而當時我挺徬徨的,畢竟我非相關系所出身,對於編劇的準則著實無法掌握,讓我認為要去引導學員是困難的,而且我也不希望學員認為我要強加一個模組在這劇本上。徬徨導致我無法堅定地與學員做交流,好在隊員們願意幫助我度過這個檻,他們陪同我一起去和學生討論劇本。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引導是透過反問的方式讓對方能夠回到原點上去思考,回到原點後就能夠選擇不同的道路,也可以再從新審視自身的邏輯。欣慰的是學員們一點就通,將劇本寫的簡明扼要、意義鮮明。不僅如此,這齣戲利用海報組的成品當作道具,把靜態展演拉近了充滿活力的舞台,賦予嶄新的表現手法。

前面也提及到食尚組是將社區帶進校園的教案,對於了解社區這塊比較薄弱,範圍也較小。雖然範圍小確貼近學員們的課後生活,零食充斥生活每一隅,從吃零食的購買、頻率、來源或人氣零食都能推敲各學員平時的生活模式與在地的流行飲食甚至零食廣告的型態。

學員們在體驗所有活動之後,有人說:「零食這麼可怕,那我要少吃了。」這也正是我們預期達到的效果,從自身做起比任何標語都來得有效。只要學員們能意識到過量的零食有危害,他們從自己做的海報還有問題設計的過程都不斷的接觸相關資訊,每天映入眼簾有關零食的負面訊息,在拿到零食的那一刻多少會去思考吃下去的後果。再者,所有資訊都是學員自行查找的,意味者他們能夠作為一位宣傳者,當他們與朋友和家人去商舖的零食區,偶然提到這幾天他所學之事,這就是無形的宣傳。

 

  圖1.小品組成果發表

 

 

 

 

 

 

圖2.討論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