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晏晏
莆田地社區資源調查分為三項類別:老房子、農作物、與環保,我負責的是環保組。環保組的目標,主要是想與孩子們一同了解近年來在汀塘村,村民們與當地組織對於垃圾處理相關的細項(像是從垃圾桶變革為垃圾車之討論等)。其實,當初我們大家私下都公認「環保」這個題目相對於其他是比較枯燥無聊且不易操作的,但是當我們這組老師(我、林育民、鄧文奕)實際與我們小組員接觸時,都驚訝地發現小孩們(我們這組恰好是五位女孩)對於我們提的問題都能熱烈回應,就如「廢品一斤賣多少錢?」、「垃圾車幾點來?」等這些較為細緻的問題她們也都能回答,當下的我很是欣賞這些小孩子的聰穎與細心,雖然說女孩們總是攘攘著說要出去走走(意思就是出去社區大學外),但對於我們交付給她們的任務,像是我們請她們回家問問家長相關問題、還有叮嚀她們要把有用的資訊紀錄下來等,對此她們也都能夠完成,讓我們一開始擔心主題是否不適的疑慮全部解除,從這一點我了解到,孩子們其實是很有潛力的。
在六天的社區探險中的課程規劃,第一天我們主要做的是環保事項的討論,接著二到四天,我們根據大家所討論的,出去前往社區大學附近與環保有關的區域(如堆垃圾處、收廢品場、學校、公園等)走訪,另外還當起小記者,一起去了一位同學的家中拜訪她的媽媽,同樣也是訪問環保相關問題。最後的五、六天,老師們與孩子們一同製作成果發表的作品——海報。在當中我們其實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只不過在最後與孩子們一起討論成果發表的形式時,孩子們一度想要以戲劇呈現,但是後來因為大家沒有共識而作罷,覺得有點可惜的即是大家成果發表的形式常常會陷入以海報為主的窠臼。
鄧文奕
一、研究主旨
汀塘村是一個相當重視環保的村子,整個村非常乾淨,可以見到的垃圾屈指可數,由此可知該村對垃圾處理,以及資源回收,有著一番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本研究從學生所知道的角度出發,了解村子內的系統運作,以下整理出汀塘村整個環保觀念。
二、研究流程
(一) 第一天:詢問小朋友們關於村子內的垃圾處理方式、有無資源回收觀念等,並且將問題寫下,回去問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
(二) 第二天:詢問第一天寫下的問題之答案,並且思考隔天訪問學生家長之問題。
(三) 第三天:走訪村子,看有無垃圾,並且訪問學生家長之垃圾觀念。
(四) 第四天:詢問吳瑞垃圾桶至垃圾車整個轉換過程。
(五) 第五天、第六天:製作成果發表。
三、問題意識
(一) 詢問小朋友、家長
1. 改成垃圾車知不知道?
2. 比較喜歡垃圾桶還是垃圾車?
3. 村子內有哪些地方比較髒亂?
4. 垃圾車來的時間是?
5. 學校有沒有教環保觀念?
6. 瓶罐、紙箱等資源回收物一斤多少錢?
(二) 詢問吳瑞
1. 垃圾收走運到哪裡?
2. 老人家為什麼喜把廢瓶拿去賣?
3. 村委會為什麼決定要換垃圾車?
4. 村委會為什麼會重視環境?
5. 村民們是如何做出垃圾桶的?
6. 為什麼有村民願意做收垃圾的工作?是如何選出這些人的?
四、研究整理
(一) 垃圾:
2012年開始,原本村子溝裡很多垃圾,太髒亂了,決定要徹底執行。剛開始是決定用垃圾桶,最早的垃圾桶是大油桶,不好用,用一星期就決定撤換。原本學校附近就有一個,很髒,很多騎車騎經過都隨手丟,常常都丟不準。後來「鄭榮集團」捐十萬元投放在垃圾之事情。
(二) 垃圾桶:
用水泥罐做的,綠色,村子裡以前有39個,由村民「可持續發展協會」的爺爺奶奶組成的,垃圾桶推行從2012年到2015年四月底,持續三年半的時間,2015年五月份決定把所有垃圾桶撤掉。
(三) 垃圾車:
「愛故鄉協會」決定策畫,該協會總共八人,張輝和吳瑞都是成員,2015年六月底由社區大學全權管理,直至今年七月,垃圾等所有事情皆上軌道,開始由村委會管理。垃圾車來的時間為早上八點和下午四點,村民們比較喜歡垃圾車,因為比較方便。
(四) 保潔人員:
由村委會請,兩個開垃圾車、兩個掃街、一個管理池塘。當時村子裡招募保潔人員,開垃圾車一個人人民幣三千元;掃街一個人人民幣一千六百元,不過開垃圾車的電動車得自己掏錢買,包括保養維修等,都還是需要自己花錢處理。
(五) 資源回收:
瓶罐一個5分、紙箱一斤2、3毛,會到家門口來收。收廢鐵在新輝電器斜對面,也有開電動車的,快六點會經過社區大學。
資料整理並上傳:湯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