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學術研討會:第五屆兩岸社區發展論壇參訪集錦─南投、新竹及桃園社區篇

前言

來到南投之後,第五屆兩岸鄉村論壇的師生們繼續行程。在社區發展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信任,是最重要且最感人的。有走進社區,尋找傳承當地文化的小學教學團隊,也有大地震過後,走出另一種社區風貌的生態導覽員。創造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也有各式各樣的切入點。一起為農業產銷尋找出路、讓長輩不必一直被電視「照顧」、使年輕人願意回來,這些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心願,都有可能是人與人之間新連結的開始。

南投‧德化國小&社區及邵族文化的傳承

鄰近日月潭的德化國小裡頭,教學團隊做的不僅正規課程的教育。透過精心的設計,教學團隊將邵族的文化與平時的課程連結起來。學生們除了熟悉課本上的知識外,更有機會在教師們的帶領下,體驗捕魚、划獨木舟、射箭等邵族的傳統活動。

 

簡文益校長和老師們提到,與社區的互動是教學創新的動力。沒有與社區的連結,教學創新就像沒有根基一樣,是很難持續下去的。走進社區的時候,學校也要看見當地家長們的需求。這當中是一連串的討論和溝通。正因為如此,學校和社區才能走在一起,共同為傳承邵族的文化感到自信。

南投‧魚池鄉農會&產業及社區的連結

論壇的師生們來到南投縣的魚池鄉農會。在這個以紅茶聞名的地方,身為專業製茶師傅的謝先生不僅介紹了當地的產業,還解說了農會的基本運作。

農會裡頭的產銷班,在農業經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產銷班由當地的農民組成。大家彼此互相討論及合作,找出改善栽種及養殖技術的方法。在這個時候,農會也提供相關的支援:比如新品種作物的介紹、肥料施放的教學、產品的檢測等。除了產銷班以外,農會也向當地社區的居民提供多種服務。有與金融相關的儲蓄,也有推廣製茶文化的小朋友營隊。能夠讓這些持續下去的,是農會與居民之間有著信任的關係。

南投‧桃米社區&震後重建的不一樣想像

桃米社區以生態旅遊為主題。導覽的李小姐提到,在921大地震過後,除了重建的物資以外,也進來了一批對社區有著不同想像的人們。當中有著熟悉生物的大學教授。在教授開設的課堂中,培訓出了第一批生態導遊。

桃米村的生態導覽中,青蛙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主題。在社區當中走逛時,常常能看到與青蛙有關的趣味雕塑及彩繪。隨著資訊技術越來越發達,前來遊覽的客人更常提出有深度的問題。桃米村的導遊因此更用心地準備。查閱圖鑑比對是基本功夫。偶爾也需要在深夜進入山中,在蚊子飛舞的草叢裡拍攝照片。

新竹‧寶山社區發展協會&新住民媽媽的創意

在寶山社區當中,有一件事引起了新住民媽媽們的注意。家中的長輩,每天有好長的一段時間坐在電視機前面。為了讓長輩們走出屋子,新住民媽媽們開始舉辦一系列的活動。許多當地的居民是客家人。除了共餐和練養生操外,也有手工藝和唱山歌的課程。

社區裡頭的「烏糖」,是為了長輩們的照顧而開發的產品。在清華大學的協助下,復育了台灣原生種的甘蔗。以烏糖和手工揉捻的麵團製成的饅頭,是最受遊客們歡迎的美味之一。社區發展協會裡頭,也推出捏饅頭的體驗活動,歡迎大家一起來動動手。

桃園‧龍潭高原社區發展協會&艾草的希望

桃園龍潭的高原社區,早年曾經因為取水不易,被視為女兒嫁過來後會很辛苦的地方。在社區發展協會的努力下,重新整理了廢棄的池塘,成為魚菜共生的教育場所。池塘的水來自降雨,是俗稱的「看天池」。在這樣的池子中,生長著龍潭莕菜。那是只有在當地才生長的特有植物。

高原社區的長輩們擁有共同回憶的植物,是生活當中經常使用的艾草。在魚菜共生池的旁邊,有著社區發展協會的有機艾草田。採收下來的艾草,經過乾燥之後,做成了驅逐蚊蟲的「安眠枕」。不僅如此,還有許多跟艾草有關的產品。在交流的過程中,社區發展協會的志工們也提到,一些去外地工作的年輕人,這幾年也開始回來囉。

筆記、整理:國立政治大學博士生,林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