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考志工分享

♦ 學生志工

高雄樹德科技大學通識助理教授 李華彥

一、英語營過程

        本團於7月28日抵鄭州,胡寨哥哥農村合作社王繼偉總幹事和一位營隊學員家長開兩部車,從機場接送到胡寨村。抵達之後,我們即先至英語營的場地―胡寨小學。第二天正式上課,就陸續有新的學員進來,至營隊結束時,學員人數從最初的60名增加至75名。以往,只有中、小兩班。這次,三年級學生有20多位,因此分成大、中、小三個班。中班的學員有32名,人數最多,胡寨村就讀蘭陽師範的王瑞華同學也加入幫忙。另外,胡寨幼稚園的魏娟娟老師、西南大學社會碩士班的許科岩同學均參與,協助教學行政的需求。

        英文營的成果發表會預訂在8月5日,下午5:30至7:00,場地原是在小學,但是學校沒有舞臺。在瞭解問題後,王總幹事立即聯絡,租用卡車舞臺,並將場地移至比較陰涼的老年協會前廣場。同時,又請村內的各個社團提供節目,包括琴藝、廣場舞、京劇和豫劇說唱等。村民、家長、學生和老師們共同歡樂。次日,王總幹事和胡寨村朱先生送大家至開封參訪,直至7日清晨4點,送至鄭州機場,才返回胡寨村。


♦ 租借的成果發表會舞臺

二、英語營教學點滴

        英語營教學的核心是英文歌,因此教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尚幸,在臺灣時,自己曾挪出兩個整天,聽所有教學英語歌曲七、八小時,讓歌曲大致旋律印在腦中,出發前又與政大師生練習,因此教學時,尚可應付。

        東方人性格比西方人內斂,不善表達,也不喜歡與眾不同。學員們,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初一、初二生對於本次英語營寓學習英語於歌唱之中的教學法,頗不習慣,加之同學彼此間不熟悉,因此,剛開始兩天的教學頗為困難。

        英語營隊教學的核心是鼓勵學員能唱出來英文歌,並且朗讀出來,以之強化學員的自信心。每天早上第一堂課,藉用集體教學,讓同學們敢於唱和朗讀,同時糾正發音。開始分班、分組練習,同學們也比較願意聽從老師帶領,參與分組活動,爭取榮譽和獎勵,學習成效逐步顯現。

        教學方式中,以分組最能夠激起10-15歲這群同學的同儕情誼。為爭取榮譽和美麗貼紙,各組成員均積極協助臺上同學,從事認字匯、單字接龍、編造英語句子或故事、英語自我介紹等競賽。在競賽過程中,常見同學沉默深思,考慮解決方法,自我提振,並主動詢問老師發音或字義,學習情緒升高。

三、建議事項

        本次英語營,因學員人數過多,教師人力不足,僅能分成大、中、小班三組,無法顧及個別差異。每班都有程度差異懸殊的現象,不可避免的對於一些同學造成壓力,間接滯礙表達意願。其次,自第一天到第六天,一直陸續有新的學員加入,由於英語營帶起村中學童學習興趣,過於嚴拒臨時加入,似乎不近人情,但是參與較晚的學員,一方面跟不上進度,另方面學員手冊不足,成為此次營隊教學最大的困境。

        另外,營隊以貼紙激勵學習,廣受男女學員的喜愛。老師們也謹記出發前的叮嚀,就是要公平對待所有的學生。貼紙獎勵教學雖然發揮功效,但其負面效應,亦受到關注和討論:一個是學員為了貼紙起爭執;另一個,看到同學們為了貼紙,才打掃服務。如何避免功利導向,是來年要避免的。上課第二天晚上,老師們就被邀請加村內的廣場舞,和學員同歡、運動,也讓白日的課堂學習更為融洽。只是,廣場舞耗力頗大,第二天要教學,老師們很快就感到體力不甚負荷。

 

        臨別前,有的同學落淚,我安慰他們,不需為分離落淚,重要的是學習有成效,快樂收穫知識。不知道他們是否理解。

 


 

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三年級 費渝雯

  一切的開始都要感謝王瑞琦老師,以前暑假會和教會一起去國內的偏遠地區舉辦夏令營,內容大致是生命教育再輔以一些遊戲和活動,但像這次的純英語夏令營的經驗,卻沒有幾次,希望自己能在志工服務這方面有更多的學習,也希望能夠將自己所學分享給別人,就這樣決定出發了。

  籌備是整個活動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從五月初第一次的說明會開始,每週都有進度要去完成,無論是訂機票、教材的編寫、生字卡的製作、獎品的採買和排定開會的時間,似乎剛完成一項作業,又因為許多因素而必須更改原訂的計畫。最後確定的階段也很感謝農禾之家和河南蘭考胡寨合作社再三的協助與配合。這次教學的對像是從小三到小六不等的小學學童,準備中最大的困難在於不確定他們的程度如何,教材必須保持彈性,我們必須設計成可以適用於小三,又可以讓小六學到東西,但真正能夠確定適不適用還是要等到了當地上完第一天才知道。

  前往當地的路上,見識到很不一樣的農村面貌:到處都在建設、居民有活力的生活著、草地裡牧羊等等,當然不如我所居住的城市進步與發達,但農村的一草一木仍深深吸引著我。

  第一次和學生見面,心中是很緊張的,不知道他們會怎麼樣看待我們,走進教室孩子們喊起了起立、老師好,我會心一笑,心裡確定這會是一個好的開始。和東亞所的學長一起負責帶小三的班級,班上從十幾人陸續的增加到三十幾人,每天都會有新面孔。農村的孩子是聰明的,沒玩過的遊戲、沒學過的單字與歌曲他們很快就可以朗朗上口,我深信他們的未來一定值得期待。  

     最後一天是成果發表會,小朋友要演唱三首英文歌曲和朗誦英文詩,而在前一天也許是因為怯場、或是剛學易忘,小班的狀況不慎理想,帶回班上我們採用分組教學的方式,讓會的替我們分擔,試著去教不會的小朋友,過程中有些孩子說想要放棄,決定發表會當天不要參加,我回答他們,上臺是證明給自己、爸媽的好機會,你們只要願意學,老師念一千次、一萬次也會念給你聽,我相信你們可以,果然最後一切都圓滿的結束了。

        如果你問我,在這趟旅程中我給了他們什麼,我會說我們也是農夫,我們播下了小小的種子,希望能在孩子的身上發芽茁壯,帶給他們更多的思想。而農村這群村民們,帶給我們的是新穎的農作概念、真摯的感情與不一樣的思考。在兩方的合奏下,這次的農村志工服務,實在是一篇美好的樂章,引人入勝,也讓人看到農村熱情的生命力,是一趟難忘而且值得再次前往的旅程,胡寨村,謝謝你們。


♦ 三、四年級小朋友練習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三年級 蔡逸敬

      從未想過,在大學時期我會出國到農村當志工。總覺得,自己是一個保守的人,對於新事物會不敢嘗試,覺得這樣就好,過平淡的生活就好。後來因為老師的邀請加上自己也想看看不同於自己生活的世界究竟是如何,因此就決定到中國的農村,教導小朋友英文。說真的,我自己一開始的感覺,是又興奮又害怕。不知道會到怎麼樣的地方,會不會適應不良,但最後證明都是多慮了。

      在出發前,我們將每首英文歌曲重複練習的許多次,也考慮到學員們的學習能力,做了一些取捨,並加入一些英文遊戲,希望能降低學員對英語的恐懼,快樂的學習英語。後來到了當地,與從北京大學來的宗育忍同學以及當地的王瑞華同學,共同討論教學事宜,讓教材能夠更適合於學員們。

      第一天到學校裡,其實根本不知道要怎麼教,之前真的沒有教過書的經驗,只好先看著其他老師們教學,然後再從中學習。我負責的是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等到我自己上場時,還是有些緊張,面對小朋友們熱情的問題,有點應付不暇。我也漸漸的掌握了教學的方法,要教學與遊戲並重,才能能夠讓學員們專心的上課,也能享受英文遊戲的快樂。

        學員們真的都很可愛,每天早上還有中午都會提前一個小時到我們合作社的宿舍,把我們從美夢叫醒。下課之後,邀我們7點多參加每晚上婦女們的廣場舞。隨著熱情歌曲的播放,我也不由自主地動了起來。看著農村婦女們整齊的動作,以及小孩臉上開心的表情,我的內心充滿了一種感動。在都市的我們,與鄰居的關係十分疏離,看到農村裡每個人彼此之間的情感都相當深厚,讓我不禁覺得,或許生活在農村之中,會過得更開心。

        最後一天的成果發表會,結合村裡的表演,成為全村的聯歡會。看著學員們將平時所教導的英文歌曲大聲的唱出來,並結合之前教導的動作,真的覺得很感動。有學員上臺之前跟我說很緊張,可是一上臺之後,就表現得落落大方。

        農村生活並不枯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與附近鄰居一同到廣場上跳舞,這樣簡單的生活,正因有了人與人之間的濃厚情感,而充滿了樂趣。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正是在都市生活中所遺失的,而這次我在農村中又重新找回那樣的感動。

 


 

政治大學會計學系三年級 羅琬萱

        從河南回來後,沉澱了一陣子,也想了很多,從為什麼要參加到河南當地的所見所聞,只能說我很榮幸能參與這趟旅程,一路上體驗到當地的風土民情還有我從未見過的中國農村風景,雖然僅僅十一天,我卻覺得我學到的比在臺灣的十一個月還多,如果有機會還想再次去到那片土地,因為村民的純樸、因為朋友的友情,還有因為那些小朋友無邪的笑容。

        其實一開始只是想參加一個國外志工服務,讓自己大學的暑假有一個完美的結尾,畢竟大三升大四可能有些實習的需要,因此在學校的群組信上看到這個活動時,我沒有猶疑的立即報名了,王老師是一個經驗豐富且負責及有原則的人,隨著老師的指點,我們籌備的路一直很順利,但美中不足的是因為自身因素暑假的籌備期沒有辦法全程參與,我一直深感抱歉。
        2013年7月28日,我們踏上了河南這片土地,沿途的風景真的是我這個數十年生活在臺北的我見所未見的,彷佛高中地理課本上的事物都活靈活現的出現在我眼前,飛揚的塵土、綠油油的田地及成群的羊只,都令我感到驚奇。一到當地我們風塵僕僕的下了車,看到的是好多村裡的鄉親父老前來熱烈歡迎我們,讓三十六度的高溫酷暑及旅途的疲憊都一掃而空了。

        第一天上課,我緊張無比,不知道當地的小孩跟在臺灣的小孩是否相似,相處方面及溝通會不會有問題,這無數個問號在我腦中盤桓不已。但是見到他們之後,我心中的大石頭放下了。這邊的小朋友與曾經帶過臺灣的山區小朋友及原住民小朋友很不一樣,比較乖巧,也很尊重老師。雖說這樣是一件好事,但深怕這幾天營期因為所謂的尊敬產生了我們之間的距離,這是我第一天得到的感觸,接下來的幾天越來越熟識之後,發現他們其實跟一般的小孩沒什麼不一樣,反而因為遠離城市的繁囂,多了一份質樸跟純真,每天都會比我們還早起,在宿舍外面嚷嚷著老師該起床上課嘍,下課後也常常跑到我們宿舍外的空地玩耍。

        我發現他們特別的好學也有股拚勁,就算內容不是很懂,還是很願意花心思在上面。我也發現他們特別熱情,才第一天就邀請我們晚上參加村裡的廣場舞。他們會很有耐心的教我們每個動作,看著大夥兒不論年長還是年幼,無憂無慮,一起跳廣場舞,真的好感動。或許是在都市居住太久,連隔壁鄰居都不一定會打招呼我那塵封已久冰凍的心,瞬間融化了。

        最後一天,成果發表會時,看到孩子們在臺上優秀演出,我心中激昂的情緒難以言表,原來我教出來的孩子可以那麼的優秀那麼的棒。最後,我們臺灣的老師上臺唱”朋友”時,孩子們一個一個跑上臺,一起勾著肩,一同齊聲唱,淚水不禁在眼眶中打轉,因為未來不能保證還能夠繼續相見,因為我們可能只是他們生命中的一站,因為這幾天無數的回憶…….。謝謝他們在這個暑假給我一個很棒的回憶,我會一輩子記住他們,每一個面孔都裝在我心底,封存。

        其中,我也認識了當地的好朋友瑞華,他是個直率可愛的女孩,對我們這些外地來的不但沒有敵意,還每天熱情的招呼我們,他放著即將到來的司法考試,陪我們上課跟我們一起玩耍,真的很慶倖自己能教到這樣的朋友。還有來自北京大學的育忍及隔壁村的志願者柯言,經過這幾天的相處,每天的生活總是離不開他們,大家一起揮灑汗水,讓我心中感受到無比的溫暖。

 


 

北京大學英文學系三年級 宗育忍

天河悠悠漏水長

        到胡砦村的第一天晚上,出乎意料的看到了漫天的星星和閃亮的銀河。遙遠天際裡透出的寧靜讓我心中對這個小小的村莊充滿了期待。

        英文營採用的音樂教學方法是王老師一直在中國的農村地區所宣導的,適合於英語基礎薄弱而又善於模仿的孩子,這在後來的幾天的教學實踐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證明。第一天開始上課,作為半路“插班生”的我有些局促,一是因為對教學目的懷疑,二是因為對教學方法的不熟悉。我沒有和臺灣的同學一起接受之前的教學培訓,實際上,我也是當天在機場才真真正正地參與到這個小小的團隊中來。在看到教材的時候,我的心裡是充滿疑惑和不解的。根據當地小學生英文的掌握的情況來看,教材上的內容無異於是天書。雖然孩子們學習英文的熱情很大,但由於平時沒有任何基礎和訓練,對英文的記憶能力也是很堪憂的。這兩點讓我對能否在短短的8天時間內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產生了疑惑。然而,這些疑惑在教學實踐中都一個一個被解除了。

        我和另外兩個同學一起搭檔教中班的孩子們。因為對分組教學效果的不確定,在開始的時候我們並沒有積極地採取這種方法。直到後來王老師對我們班進行了強制分組之後,每個老師直接面對10個左右的學生,在一對一的輔導之後,我們發現孩子們對歌曲的掌握的進步是顯著而快速的。這個方法也更加便於我們區分出每個學生的英語水準,以便專門輔導,解決了農村地區孩子英語基礎參差不齊的問題。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利用貼紙進行獎勵和激勵的教學方法。自從公佈了完成哪些歌曲的學習可以獲得貼紙並統一的獎勵制度後,孩子們學習英文的熱情明顯上升了,每天下課的時候都有孩子拿著課本來問問題。此外,中國農村地區的孩子的榮譽感十分強烈,這一點也在後來對一些基礎較好的孩子的訓練中得到了運用。最後一天的表演證明我們這麼多天的教學工作確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然而,我覺得比表演效果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對英文的熱情增加了。農村地區的孩子們對英文不是沒有熱情,只是缺少自信。農村地區缺少專業的發音培訓,這使得孩子們從來不敢開口說英語。而在這次英文營之後,孩子們對他們的發音更有信心了,這種信心是比學到的任何知識都珍貴的。在這次英文營中積累的自信希望可以讓他們在英語學習的路上走得更遠更堅定。

        在這次活動中,身為志工的我也學習到了很多,從隨營的老師身上看到了社會對中國農村地區的關注和愛心,從無比可愛的孩子們身上看到了學習的動力,從活動的承辦者農禾之家的運營中,看到了中國農村地區未來發展的一個充滿活力的模式。

 

資料整理:李華彥
網頁上傳:趙思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