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台灣苗栗南河國小梯次

台灣苗栗南河國小

2017/1/14 - 1/23

傅馨慧     統計學系二年級.........................................................................................................................1

陳奕雯     社會學系二年級.........................................................................................................................6

涂為絜     公共行政學系一年級...............................................................................................................11

王元蓁     公共行政學系一年級...............................................................................................................14

王小玲     財務管理學系二年級...............................................................................................................16

陳嘉雯     公共行政學系三年級...............................................................................................................20

劉靖陽     地政學系三年級.......................................................................................................................26

林育民     政治學系博士班一年級...........................................................................................................28

 

 

 

傅馨慧

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二年級

    第二次參加英文營,和去年暑假第一次參加英文營的經驗有些不同多,了一些責任,多了一些承擔。如果說第一次參加英文營的經驗像是勾勒出淺淺的輪廓,第二次參加英文營的經驗則像是為其填上幾筆色彩,點連成線,線連成面,形成無限空間。對於整個營隊的程序與設計有較深的體認,同時也對英文營的因地制宜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關於英文教學

    和第一次在成都的英文營不同,這一次我們在南河國小的寒假英文營所帶的小班,也就是中年級班,是三四年級的學生,而不是以往的英文營的小班,是四五年級的學生。教學過程中,如果老師僅僅是依照原訂的計畫照本宣科,學生很快就會對課堂失去興趣,唯有在課堂中融入不同的活動,激起學生的興趣,才能夠讓學生專心上課。同時助教老師的角色在課堂中的角色也是相當重要的。助教老師需要幫助主角老師引導學生,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在主教老師的身上。在分組教學中,也需要針對學生的程度和性格去做調整,如果一味地被一位學生牽著走,讓小組中的其他學生無所事事,將會導致分組教學失去它原有的意義以及想要達成的效果。

關於因地制宜

    為了增進學生的團隊合作,我們在這一次的英文營中,增加了小組積分制,從一開始就讓學生固定分組,通過一同上台做動作,找老師念歌背歌之後獲得積分,累積積分升級,並獲得獎勵。但這一制度在小班的實施過程並不順利。比起和小組成員一同完成念歌背歌的任務,小班的學生更加傾向於自己找老師念歌背歌,因此最後小班的老師決定一開始的固定分組打亂,讓學生依照程度以及特質分組,由各個老師針對各組的特質去做分組教學的調整,各小組完成他們的目標後,即可獲得獎勵。通過這樣的調整,我們才能夠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因材施教,從而讓學生在這過程中進步,並收穫成果。

    在這一次的英文營中我們對課表做了大幅度的調整,就是課表隨著學校的鐘聲做調整。這一調整帶來的改變,就是多了一些節數。原本的課表為一天中有六堂課,經過調整後,一天有九節課,相較於前多出了三節課。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複習,分組教學,或是各自找老師練習歌曲。除此之外,早操的加入也讓我們多了一種方式幫學生複習歌曲,同時也可以在做早操的時候協助學生統整動作。

    在這一次的生活教育中,我們把原本的健康教育分為兩個項目,也就是食品添加物的部分和視力保健的部分。在視力保健一開始的課程設計中,我們加入了小組討論的部分。經過幾天的生活教育課程後,我們發現中年級班,也就是小班的學生無法進行小組討論,合力完成學習單,因此最後我們將原本需要小組進行討論然後合力完成學習單的部分改為由老師提問學生回答,藉此讓學生了解視力保健的觀念以及知識。

    而在社區調查的部分中,我們這一組由原本的古道,在營前更改為客家這一課題,隨後的部分則通過讓學生去訪問家中長輩,邀請學校的老師為學生講解,讓學生更佳了解客家文化,而我們則作為學生的協助者,幫助學生將他們從長輩身上獲得的資訊,轉化成文字,寫成一本小書,在最後一天的成果展中,讓學生去為父母介紹客家文化。

結語

    我常常在想,若是第二天下午How Do You Do這一首主歌的教學,如果當初我堅持教完整首歌,會產生什麼影響。我期待能夠在課堂中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上一堂有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但我卻總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用既有的經驗,固式地給上課,忘了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他們想要什麼,藉此去激發他們的學習意願。因此在英文營後幾日,我讓自己學習觀察,觀察學生的特質和需求,學習思考,思考要怎樣才能真正地給予學生適合他們,滿足他們需求的東西。最後,我發現學生需要的不是被改變,而是被理解、被肯定。不同特質的學生有他們獨有的表達方式,唯有用對方法,確實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需求,再站在老師的角度去思考該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雙方都能從對方的身上收穫殷實的成果,我想這一過程,對於學生、或是老師都是彌足珍貴的。

 

▲學生們排隊前往其他教室上課。

 

▲借由營隊中的大地遊戲,體驗遊戲中學英文。

 

▲學生正在為營隊最後一日的成果發表會進行彩排。

 

 

 

陳奕雯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二年級

    這是我第二次帶營隊,巧合的是,我又回到了最初接觸孩子們的地方─苗栗。看著熟悉的苗栗火車站,心中有感慨也有激動。感慨的是此景依舊,身旁的人卻不一樣了,而我自己在這半年,又改變了多少?激動的是要再一次嘗試不一樣的挑戰了,和不同卻同樣熱血的人一起,又將產生什麼樣的激盪呢?

    四個星期二的情緒管理課程帶領我認識英文營這個團隊,我一開始就感受到了其中的溫暖和注重成員互動的文化,雖然課程壓縮了其他行程的安排,其內容也並非所有人皆適用,但和成員的交流和師生間的關懷卻讓我對這個團隊有了歸屬感。

越過困難後才能發現的事──突破之後又一個新挑戰

    我是一個害怕在別人面前展現自己的人,每次上台總是結巴又語無倫次,40分鐘的講課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考驗,再加上許多的不確定,心中不免緊張了起來。雖然在籌備期練習寫了很多教案,在上一回的營隊中也有教課的經驗,但內容和性質都不太相同,而且這次的學生是正跨入青春期的高年級學生,南河國小又屬於特殊的實驗學校,學生間的程度可能有不小的落差,該校老師也十分重視非制式化的英文教學,我開始擔心營隊選擇的教材過於簡單或自己的教學方法無法引起興趣。

    接觸南河孩子的第一天,我發現一切沒有我想的複雜,卻也並非容易。南河國小的孩子比我想像中熱情、活潑,卻也讓活動進行時更難控制。我擔心的問題從原本課程內容方面轉為如何管控上課及活動秩序。對於用什麼方法或策略管控孩子這方面,我並不十分擅長,因為每次準備的都是如何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而忽略了集中他們專注力的方法。有時候我會思考用特定方法、策略來對待孩子是不是一件好的事情,雖然這能讓混亂的場面步回正軌,並讓課堂順利進行,但又會覺得自己似乎不夠真心,若只專注於技巧性及經驗性的策略,是否某一天會忘記自己的初衷和真實的情感?就像我曾實際運用了幾次先前校長、老師和有經驗的同學分享的管秩序的方式和經驗,大多非常有用,但我卻覺得自己似乎只是因循著某些規則和傳統。孩子終究是孩子,是仍在成長、被形塑的個體,是有思想、獨一無二的人,那些規律性的方法和目的性的對策是否能讓結果達到最好?想到這裡又開始疑惑和心虛,所謂的好的結果是什麼?我們是希望他們能在營期中感到快樂?抑或是因突破自己而獲得成就感,進而不再自我設限?或者有可能的話,兩者兼而有之?但就算我知道了目標,卻時常因其他龐雜的細節而忽略了它,為了達成別的角色期待而忘了這個不熟悉卻是最主要角色的目標。

 

酸中才嚐得到的甜──營隊中的學習與成長

    雖然仍有許多的疑惑和摸索,但在營隊中快樂的回憶和學到的經驗也是值得分享的。就像英文營特有的教學理念─ Language Art,用肢體、引導式講解和歌曲幫助孩子們瞭解生字和學習英文。這不只對孩子們有幫助,也讓教學者不必執著於英文的文法,教學方法也能更具多樣性。而我也從高年級教學團隊的夥伴中學到了一些教學的方法,從學生的反應,我發現用引導和說故事的方式能引起好奇心,並讓學生對接下來的內容更有興趣,而我也將這樣的方式融入於自己的教學中。從營隊活動如社區探險和課程安排中,我也發覺事前的準備雖然重要,但是環境、資源、學生反應等只有到當地才能確實的瞭解,靈機應變、發揮想像及觀察力才能設計出最合適的可行活動。就像我在練習教案時,會想一些天馬行空、有趣但不可行的活動,事後想起真是啼笑皆非,但卻也在關鍵時刻幫助我有多一些的思考方向。班級經營對我來說是最難的事,和學生的相處、上課氣氛的拿捏更是需要經驗和個人魅力兼具才能完美掌握的,雖然一開始做得不太好,但在觀察和慢慢學習後,我也漸漸能在上課之外的其他時間和孩子們進行互動,上課也不再只專注於「教課」這件事情上。

 

最美的是,使我們相遇的緣分──旅程中的反思

    在出營前曾聽夥伴提起南河國小實驗教育學校的政策,並未真正的達到教育部的原目的─提振偏鄉、資源均配,反倒是許多城市來的社經地位較佳家庭的子女享受到了這些資源,但我認為改變總是好的開始,雖然南河年輕人口外流的情況仍嚴重,實驗教育的實行和資源補助或許能帶來人口的流動,也讓更多人看到南河的好。在南河國小特殊學生比例較高,其個人問題之處理和整個班級的運作兩者常需有所權衡,英文營因為師生比較高所以能進行個別處理,但在一般上課老師很可能無暇給予特別的關注,且身為一個外來者,我們能給予的只是一時的,因此那些時時被提出來的問題又在我腦中浮現:老師究竟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辦營隊是否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給予,而對孩子而言卻沒有實質幫助?

    每個營隊對於孩子而言都只是生命中的一個過客,短暫如一顆小石子在廣闊水面上激起的波紋存在的瞬間,但只要有一瞬共同開懷大笑的時刻,那對我而言就是最好的相遇。最後也謝謝高年級團隊夥伴的幫忙,和所有英文營夥伴、老師的指導及付出,在南河我學到了寶貴的一課,也將在回憶中增添了充滿歡笑的一頁。

 

涂為絜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一年級

    身為剛入大學的新鮮人,早已對大學的各類型社團充滿憧憬,從社團博覽會中,便已鎖定了服務性社團為目標,想貢獻一己之力回饋社會。第一次接觸本營隊是參加其暑假出團的成果發表會,透過此次機會,我初步瞭解了英文營的理念,而學長姐們的分享以及我們之間的交流,讓我減低了對教學的膽怯,躍躍欲試的念頭油然而生,沒有太多的躊躇,我加入了中國農村品格教育英文營隊。

情緒溝通調節課程

    一開始,我並不瞭解營隊和此課程有何相關,課程的主題囊括認識自我、親密關係和情緒調節,這些題目看似很簡單,從我們小時候就開始教我們認識自我,而到了國高中更學到了佛洛伊德的親密關係,情緒調節抑是自小就透過與人互動慢慢養成,起初,我認為這些課程內容我早已經學會,但在課程的中後段,我發現面對這些我確實學過的東西,我卻無法掌握它並且加以利用它。此課程最大的收穫就是--讚美他人,學會適時給予他人讚美和鼓勵,能增進雙方間的感情,還能夠讓對方感到被肯定因而更有自信,這個方法不只對小朋友們有效,對任何人都有一樣強的效果。

課程試教

    在正式的營隊準備前,新生們被指派一首英文歌,將於舊生們和王瑞琦教授前試教,這看似小小的任務,對我卻是大大的挑戰,沒有教學經驗的我在試教前如無頭蒼蠅不知從何準備起,甚至有想放棄的念頭,但心中總想著再撐一下,結果都還沒出來怎麼能這麼快放棄,於是,我的教學第一步從模仿開始,透過網路上其他人的教學影片,模仿他的教學方式,在第一次的試教中,雖然緊張但沒有起初擔心得那樣手足無措,算是克服了我在營隊中遇到的第一個障礙。

教材準備

    每周二的開會成為了這學期的例行公事,第一次的會議中,我徹徹底底地認識到這個營隊對英文教學的堅持與核心價值,Language Art為我們營隊的重點教學方法,我也學習到如何撰寫教案﹑設計大地遊戲。全體就合班課程、社區調查、行政事務等共同問題討論完後,大小班會分班各自帶開討論,我是負責高年級組的老師,大班開會內容多為教案檢討、歌曲練唱、課程和教材的討論,開會前的準備工作負擔不算重,但是每周仍然要投入一定的心力。

與學生一起學習成長

    營隊開始前,我們提前了兩天抵達苗栗南河國小,進行場勘和營前衝刺。每次開會都需要會議紀錄,這對我也是一大學習,學習如何抓重點和資料統整。最大的學習是營期過程,雖然我是第一次帶班,但對於班級領導,我還滿快就上手,在台上並不會感到彆扭或緊張,反而是很自然地表現出平時我在家中帶兩個弟弟的樣子。而對於英文教學,我並不是如魚得水,印象最深刻的是隊長劉靖陽跟我說過一句話,「這首歌雖然有帶起來,但其實是靠你的教學魅力,而沒有用到Language Art的精隨」,我後來反思了一陣子,雖然我在這裡成功地教會了小朋友們,但並不代表我在其他地方仍能用這樣的教學方式。

營隊體悟

    「做中學,學中做」是這次我在營隊的最佳印證,許多事情我都是第一次接觸、第一次學習,這讓我了解到不要害怕嘗試和失敗,因為這能讓我學到更多東西。在這營隊中,我學到的絕不僅是英語教學而已,團隊合作、靈機應變的能力、每次會後的自我檢討與改進……這些更是我在無形中所精進的能力。很感謝有這次的機會參與品格教育英文營,讓我在大一就累積豐富的經驗,期待有更多機會,讓我和營隊的每個人都能夠自我成長。

·         學生上台發表歌曲和創意動作。

 

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回答踴躍。

 

 

 

王元蓁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一年級

    大學就是要挑戰自己、做些瘋狂的事情!』小時候我在心中便許下這個願望,在大學以前,生活是一成不變的、是規律的,每天不是讀書就是讀書,高中時期尤甚,我想跳脫自己的框架。

    「妳要不要一起去偏鄉服務?」同學傳了一個訊息給我,腦袋裡瞬間閃過以前聽過媽媽分享她大學時教導偏鄉兒童的經驗,所以我毫不猶豫便答應了。

營前

    一開始我以懶散的態度面對南河國小營隊的籌備,每週的開會如應付一場多人聚會般,不曾做過功課,這個階段持續到營前密集籌備前,我才驚醒,天啊!我下禮拜就要去南河國小舉辦營隊了呢!

    我被分配到的工作有三個主要部分:一、主歌教學,教導中年級班的小孩學會唱幾首英文歌,並且教導其歌詞的內涵,運用英文營強調的Language art,配合手勢使小朋友們容易記得單詞;二、零食大作戰的英文單字設計與教學,介紹一些日常生活中會見到的零食餅乾的營文,使英文貼近生活,不是離自己很遠的事物;三、早操教學,在籌備階段時,我想到大一新生入學時,每天早上都會跳早操醒神,因此我認為應該能把一些在歌曲教學時演示的動作加以改良,在小朋友們腦袋不清楚時帶動跳,使他們醒神,也使他們能精熟於Body language,經過向團隊提議,我開始著手於設計這個提案的內容。

    最後我在營前最後的密集籌備時,百分之百的專注於營隊中,要背的歌、教學的動作等,我努力地使它們刻在腦袋中,期許著自己在營期中可以不要「掉漆」。

營期

    第一次上台教學的時候,我的心如同坐雲霄飛車般,上上下下跳得十分激烈,臉上的笑容有些尷尬,聲音有些顫抖,台下的學生睜大眼睛,雙眼如同探照燈般,掃視著妳,我能感受到自己的神經是繃得如此的緊,第一次教學結束後,我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肩膀瞬間垮了下來,滿滿的鬱悶悶在胸口,後面我觀察期中一位有許多經驗的團員教學,我從模仿他的教學模式開始,在漸漸觀察小朋友的反應並且作調整,透過這些教學經驗,我能體會到老師們站在台上是多麼辛苦,一邊要思考下一步的教學流程,另外一邊還要顧慮台下學生們的專注力。

    零時大作戰這個專題需要透過自己的臨場反應把每一個主題的零食單字連接,使小朋友不感到突兀,更困難的是,此課程為高年級班與中年級班一起上課,而南河國小這個學校有趣的地方是,中年級班的英文程度與高年級班的英文程度有明顯的落差,如何拿捏這個課程的進度與難度是最大的挑戰,這是在事前準備教案中始料未及的,所以我在難度方面拿捏得不是很好,使中年級班參與這堂課時感到無聊,這也成為自己心中的一大遺憾。

    早操計畫實施的第一天,便遇到了瓶頸,高年級班覺得此活動很無聊,於是專注力飄散,身體如同蟲般的蠕動,無法聽命於台上教導的老師,而排在高年級班身後的中年級班又因為距離教學老師太遠,無法得到老師的關心而顯露出興致缺缺,於是我們緊急改成各班教學,我專注於帶領中年級班的小朋友們邊唱歌邊跳,歌曲的選擇則是取決於前一天的教學歌曲,每天跳不一樣的歌,如此可以保持小朋友們的新鮮度與複習歌曲。

    最後發表會當天,高年級班負責把整個發表會串連起來,中年級班則是把這幾天的早操成果呈現出來,我在他們前面提點動作,而他們則投以我信任的眼神,為八天的營期畫下最後的句點。

結語

    以前從未曾接觸過『教學』內容的營隊,站在講台上之前,我的心情非常浮動,不知道要從何下手,該如何吸引小朋友的目光?教學內容該如何呈現?要怎麼控管整個班級的秩序?這些問題纏繞我許久,我也曾感到後悔,為什麼我要參加這個營隊?

    這8天的營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每一天的我和前一天的我卻都有些許不同,不是顯於外表的不同,而是教學方法與對待小朋友的態度和最著要的──內心的轉變,在營期尚未開始之前,我無法回答自己為什麼要參加這個營隊,在營期間也無法,直到最後,當我向孩子們揮手道別時,我想到了!我追求的目標不再是過去的瘋狂與挑戰,我追求的是小朋友們的領悟與興趣,在營期中我能感受到有些小朋友們從一開始的很排斥唱出口與做動作,到放得開與主動找老師們背出英文歌曲,這些變化是很明顯且令人感動的。

    從原本的門外漢到稍微了解的見習者,我希望在下次營期前我能做好更充足的準備,也能呈現出更好的自己!、

 

 

 

王小玲

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二年級

    剛開始,只是抱著想要和孩子們玩的心態加入了這個社團,進了營隊之後,才發現這個團隊真的跟我原本所想的團隊形式不一樣。進到這個團隊,可以看得出來,無論是老師或是學生,都非常用心的在籌備英文營;每個同學都是非常有熱忱的想要把這個營隊辦到最好。而我們志工老師要與孩子們建立的關係,不只是親切大哥哥大姊姊的形象,更要是一位能令孩子們敬重的老師。

    所以,有時候我們在台上時,也需要疾言厲色的罵小朋友;不能總是以溫和的態度,順從他們的任性,這一點我真的還是沒有學會。在團隊裡,我看到同學們不只是抱者去和小朋友玩的心態;更是認真的盡好老師的責任,努力的教小朋友知識,也非常要求小朋友們努力學習。這個團隊要求的不只是開心,一切的開心,都要建立在努力和學習之後。我們這群大學生則是真正的老師,吵鬧時要嚴厲的管理班級,一對一時要耐心的教小朋友唱歌,下課時要開心得跟他們玩;這些聽起來很不容易的事,結果最後真的做到了。

培訓

    每周二的晚上舊生們都會規劃好本周的主題,並逐一介紹這些計畫的細節;報告完後,由全體參與者一起看看有沒有甚麼可能會發生錯誤的地方,大家集思廣益的探討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備案;這次的營隊也是我參加過非常成功的營隊。我很喜歡這個舊生帶領新生的制度,由此我們可以以身旁同學為榜樣,以及建立團隊合作的默契。

教學

    真正上場教學之後,之前書寫的教案似乎完全派不上用場了,小朋友的狀態就像股票,上上下下不可預期;同樣的教學方式,有時受到到小朋友的歡迎,有時小朋友們卻又視若無睹。第一天的教學,我一上場就是手足無措,我不知道要如何吸引小朋友們的興趣;還記得一開始,我一個人認真的在台上講課,班上的小朋友們則沒有人聽課。由於我的身旁並沒有小學生年紀的孩子,他們這樣的反應真是超出我的預期;我沒想到中年級的孩子是這麼的小,他們天真活潑,但是也很調皮,無法管教。還好那時,有同組的夥伴跳了出來,幫我接下了那首歌。那位同學一上來,首先是與小朋友們建立默契,像是老師說”安靜”的時候,小朋友就要拍手兩下;老師說”attention”的時候,小朋友就要說” one two ”。小朋友對這樣的互動方式非常熟悉,彷彿是直覺般的反射動作,以這個方式吸引小朋友的目光非常管用。沒想到要小朋友首秩序或是認真上課,靠的不是嚴厲大罵而是要有適當的技巧的。小朋友對這種獎勵和競爭的制度非常感興趣,他們會為了這些星星努力認真,甚至小朋友們組內互相幫忙.互相約束的效果。在團隊的帶領下我才漸漸的了解甚麼是小朋友想要的,甚麼可以吸取他們的注意,甚麼可以讓他們互相幫助。

收穫

    這次營隊最要感謝的就是整個團隊裡的夥伴了。從營期前,大家就分工合作,每個人都是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做。每次的討論,都讓我對教學有更深的認識。營其中的每個晚上,我們會從每個小朋友的個別的學習狀況到整個班級該如何經營,詳細的討論。很多事我都是在這個營隊中第一次接觸到,也謝謝這個團隊大家的投入和用心,才能把這次的營隊辦的這麼好。從這個營隊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像是我原本就是一個很害怕上台講話的人,但是上台教書卻比在學校的期末報告發表更困難。每次上台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種威嚴的感覺,而不只是把話說完就好了,還要確認小朋友有沒有認真聽講跟,他們是否真的聽懂了嗎。這樣的感覺讓我真的很緊張也很害怕,但是跟著舊生的教學方法學習,我漸漸抓到教學的訣竅,也才懂得原來教學是怎麼一回事。不只在營隊的期間,平常的籌備期間也讓我感覺這個團隊像是一個家,每個人都很願意為這個團隊付出心力,隊員們之間的關係也都很好,總是充滿著笑聲;而不只是一種任務導向的團體。我覺得這個營隊很有趣,從制度,到教學討論,再到營期,實際教學,每件事都看的道大家的努力。希望在下半學期,在中國農村品格營我會學到更多東西。

照片

 

 

 

陳嘉雯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三年級

    在參與本次苗栗寒假英文營前,我在大一時有機會接觸台灣的國小及國中學生,進行的模式分別為一週一次為時30分鐘的班級教學及2小時的個人輔導。此次有機會到苗栗南河國小,接觸到有別於傳統教學模式的混齡教學模式,更能體會不同教學模式的特質及可能性。在密集的八天教學中,對於教學有更深一層的體悟及省思。

南河國小師生互動中的收穫

    在營隊籌備過程中,讓我對於台灣偏鄉教育議題有一些粗淺的認識。本次營隊讓我有機會實際接觸偏鄉小校,相較先前從新聞報導等方式所獲得的平面訊息,更能深刻地體會偏鄉學校所實行的混齡教學及活潑、自由的學習氛圍與環境。在營隊過程中,我們十分幸運地得到南河國小師長的協助,除了王校長撥空與我們分享經營偏鄉學校的心路歷程及混齡教學的獨特之處,師長們也不辭勞苦、無私地給予我們非常豐富的教學分享及提醒,讓團隊更能迅速地投入到南河國小獨特的教學環境中,了解教學所需注意的枝微末節與個別學生的學習需求。

↑南河國小中年級班教學狀況。

    此外,本次培訓也非常榮幸地邀請到朱淑英校長與我們分享教學心得與技巧。透過實境演練的方式,搭配朱校長細緻、完整的講解與提點,讓我們與學生的應對過程更加自然、適當。我也透過討論過程,得以解答部分往年營隊所面對的疑難雜症。其中,朱校長所分享的『學生的不配合,表現不盡人意,或許是因為他未得到足夠的引導與協助』,讓我更深一層地反思我以往的教學模式是否有設身處地地考量學生的學習狀態,並且為他們堆砌好學習的階梯,讓他們能夠拾階而上,引導他們走入知識的殿堂。

教學收穫與體悟

    根據以往在中國大陸舉辦英文營的經驗,當地學生起初不太能適應英文營所主張的歌曲教學及動作教學模式。與中國大陸的教學經驗不同的是,台灣學生對於我們的教學模式及方法的接受程度較高。這或許與台灣相對活潑的教學模式有些關聯,而我也在此次的教學過程中深刻發現自身教學設計上創意不足的缺點。

    往年在中國大陸所接觸到的班級多為四、五十人的大班制,但此次在南河國小所接觸的班級為十餘人的小班制。先前在中國大陸,考量到學生人數眾多且程度不一,故在教學活動上偏向靜態的教學模式。但在本次的教學中,我卻過分依賴在中國大陸所使用的教學模式,致使在八天的營隊教學中,因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不足以應付學生需求而顯得黔驢技窮。實際上,南河國小的班級學生數較少,應更適合進行一些活潑的教學活動設計,這樣或許更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學效果。除了原先便有的Bingo教學、小組競賽等教學活動,往後團隊需要在教學設計及準備上多下工夫,積極發展更多有趣的教學活動及方式。

↑學生於課間休息時間到戶外玩耍,放鬆

    統整在中國大陸及苗栗南河國小的教學經驗,不難發現教學方式會直接影響教學成效、學生的學習態度及信心。同樣的一首歌,搭配不同的教學者及教學方式,不同梯次的學生的反應便大有不同。例如,透過遊戲及小組競賽的方式,讓南河國小的學生迅速掌握《How do you do》這首難度較高的歌曲,透過先教導最簡單易懂的段落,建立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信心。然而,在中國大陸進行《I’m Me》教學時,因教學模式更切合當地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對這首詩的掌握度極高,教學成效極好。教學方式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

社區資源調查

    南河國小所處之社區環境非常獨特,讓我得以體會截然不同的社區資源調查的進行模式,發現活動設計上的多元發展空間。我所參與的是以職業為主軸進行桌遊設計的組別,因組內有一位有桌遊設計經驗的隊友,促使我們在整體活動的執行非常順利。然而,我認為桌遊設計仍是一件十分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從如何確立一套完整的遊戲規則、如何分配人力完成道具製作、如何引導學生完成屬於他們的桌遊等環節皆讓我們耗費極大心力與時間進行討論,從無到有,一點一滴地與學生們一同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當學生圍在桌邊,一同體驗桌遊的樂趣時;當學生十分驕傲地和同學分享他製作的圖片與道具時;當學生臉上散發出驕傲、自信的神采時,我相信這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認為只要我們耐心、認真地陪伴孩子,孩子必然會感受到我們的用心。教學的過程並非單純地教授知識,與孩子建立穩定、融洽的相處關係更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唯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讓教學現場洋溢著輕鬆、愉快的氛圍,才能讓學生喜歡學習、願意學習、享受學習。而我們也從孩子們燦爛的笑容中,收穫教學者的滿足感與喜悅。透過這一次次的教學機會,我慢慢掌握自身的教學步調與風格,也更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需要努力的地方,汲取師長與同儕的建議及提點,更加確信自己對於教職的嚮往。

↑師生一起體驗桌面遊戲的樂趣。

 

 

 

劉靖陽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三年級

    時間真的是倏忽即逝,一溜煙的時間,我就已經從當年那個天真中帶點莽撞的大一男孩,成了現在大三的模樣。回顧這兩年半年之間,牽引著我成長的因素有許多,但細數對我影響最深的,卻還是我在這兩年半年裡大力投入的英文品格營。

    說來也是緣分的奇妙,回頭看看這兩年半來的經歷,第一年的培田梯次,燃起了是我對於鄉村與教育的熱忱。第二年上半,我開始跟著王瑞琦教授做事,在這裡我得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慢慢蛻變沉穩,並且也培養出了規劃、團隊溝通的能力。第二年下半,在王教授的引領下,我開始試著學習成為了一名leader,透過英文營給我的長期訓練和與戰友們合作無間,我和我的夥伴們也成功完成了我們的使命,在面臨莆田、成都接踵而來的各項挑戰中,都成功的作出不錯的成績。

    而在第二年的成都梯次結束後,我一直在想,自己在英文營計畫中是否還能再繼續更上一層樓,甚至也曾野心更大的想過,英文營計畫的整體是否可以透過我的能力而有正向的改變。這項迷惘當時在我心中一直縈繞著;然而,幸運的我,擁有了王瑞琦教授這樣一個願意與我像好友般分享各種想法的師長,在幾次平常談話中,我開始釐清了自己在第三年該努力的方向。

    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事實上光是前兩年學到的一切而言已經足夠幸運了,但在和王教授討論後,我卻認為第三年總還有一些事情是直接繼續努力的,如果要用一個詞彙形容第三年努力的方向,我會認為「擴展」這詞是挺適合的。所謂「擴展」,到底是實際的執行包含哪些層面呢?首先,是擴展自己的各項能力;再者,即為擴展英語品格營服務的觸角,由「中國農村」提升到「兩岸鄉村」;最後,就是擴展英文營的青年志工領袖培訓體系,讓其更加健全成熟。

    而事實上,這次與苗栗南河國小合作英文營便是上述三項「擴展」的實踐方式,南河國小英文營的合作,從牽線、企劃、行政、教學安排等流程,王教授皆給了我非常大的空間,當然也意味了是擔負了更重大的責任。事實上,其實這次與南河國小的合作,在實際開營前我都是處於一個高度壓力的狀態,因南河國小之情況與過往服務的鄉村極度不同,包括孩子放假後參與營隊可能性低、上級的偏鄉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中心斷了聯繫、英文營緊湊的活動形式可能會讓習慣育樂營形式的南河孩子不習慣等,這些都讓整個計畫的進行增添了許多的變數。

    但幸好我們英文營團隊,有項最重要的成功要素把握住了,那項最重要的成功要素就是王教授不斷強調的「團隊合作」,就如團隊的師長們常說的:「外界的因素總是一直在變,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這邊做最好」。經過和校長主任的請教溝通、團隊融洽且密集的討論檢討實際活動的各式細項,南河國小英文營奇蹟似的,在開營第三天就成功突破了之前最擔心遇到「沒有孩子可教」的困境,並且在此之後穩健的成長,並在營期尾聲獲得了學校與家長一致的肯定。

    這樣值得欣喜的結果,不僅是南河與英文營團隊合作上的雙贏,更也成功印證了我們英文營的設計與培力機制,不僅僅能針對大陸的弱勢學童,更也能擴展回台灣鄉村,成為一個「兩岸鄉村」的培力型服務計畫。回顧這些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與危機,其實現在想想,真的挺感謝能有這段過程的,透過這些危機而引發的危機意識,團隊中伙伴們的潛力大力的被激發,也讓我自己在過程中,得以在企劃、行政、溝通、班級經營、教學等能力皆能有所成長與擴展。

    在這次南河英文品格營的過程裡,除了團隊共同達成的里程碑外,與高年級班孩子間的相處互動,更是讓我特別有收獲也特別感動的。延續著去年成都梯次的高年級班級經驗,我仍然在今年高年級班的帶領上,重視先「紀律」後「激勵」的班級經營準則。然而,因為三年以來,平日兼差的工作都一直和台灣孩子在一起,因此我了解台灣孩子的特性,是與大陸截然不同的。因此除了過往的策略外,在此次的班級經營中更做了些創新。首先,是因應台灣孩子具創意、且相對於個人表現團隊進取心相對較強這樣的特性,這次的英文營特別設計了「團隊等級制」,利用團隊任務的形式,鼓勵孩子發揮創意並且進行團隊合作,這樣在激勵上的創新,在高年級班發揮了相當強力的作用,孩子們在各層面上創意的展現,都讓高年級班老師們覺得驚喜又窩心。

    而這次的南河與過往英文營不同的,乃是除了平日的課程教學外,我們還須負責孩子像是打掃、吃飯、放學等日常作息,這考驗了我們這些年輕教師的班級管理能力,也意味著我們要處理的問題將更為複雜。雖說只有八天,但我個人仍然非常認真地看待班級各項事務的安排與帶領。而如何讓孩子信任一個僅僅只帶領八天年輕老師的安排與其教學?最重要的一點,私以認為乃是透過與紀律並重的「關懷」來與孩子交心,進而成為老師貼心的小幫手。因此,像是在午餐時間、打掃時間等,個人一定堅持和學生在一起,除了談天外以密集的注意孩子們有無特殊狀況。雖說這些時間與實際教學比起來,還真是相當稀少,但透過這些時段對於孩子的「關懷」,我得以快速掌握班級的情況,也順利的獲得了孩子的信任;並獲得了班上好幾名窩心的小幫手,讓整體高年級班各項事務的運行在營期間可說是相當的順利。

    相較於第一年培田那種因師生距離拿捏不當而形成的離情依依,南河高年級班孩子給我的感動,事實上是非常深層且不斷回味的。雖然孩子並沒有說太說甜言蜜語,卻用最真誠的行動來表達對於老師們的深層信任。因為對於老師們的信任,使得他們願意拋開成見、互相合作;因為對於老師們的信任,使得他們願意突破我們設計的種種困難的任務,且遠遠做的比我們想像的好;因為對於老師們的信任,使得他們願意互相約束彼此的行為,並且突破自己本來對自己的設限。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寒假,選擇繼續和高年級班這樣一個TEAM在一起,並用班上團體的共同行動,表達了對老師們的愛。從大一開始便深深熱愛著教育領域,孩子的回饋一直是我堅持走下去的重要支撐,遇過孩子許多不同形式的回饋,這次在南河獲得的回饋,就像一杯好茶,入口看似平凡,但回甘後餘韻無窮!

    寫過許多心得報告,每個心得報告代表的是不同的體會,在每年不同營地的英文營心得之中,我也試著用不同的方式來回顧自己的成長。而這次相當特別的一點,乃是對於團隊夥伴而言,南河英文營的結束並不是一個終結,其僅是英文營一連串培力計畫的一個里程碑。接下來這半年,我也會繼續努力,和我親愛的團隊夥伴們,繼續一起寫出青春最動人的篇章。

 

 

 

林育民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所博士班一年級

    來到苗栗的南河國小舉辦「英文品格營」,是跟以往十分不同的經驗。先前英文營的活動,多以中國大陸的農村為服務地;這一次,是頭一回以台灣的偏鄉小學,作為服務的場所。在參與服務的過程中,常碰到與小學校長、教師、家長互動的機會。學校的日常教學、作息,也成為英文營調整課程時,所需考慮的要素。

    另外,作為一名參加過多次英文營的前輩,這次在服務活動中,試著以「輔助者」的角色,與初次投入英文營的新手、有過服務經驗的學生志工合作。在這當中,如何給予夥伴們嘗試的空間,以及適時的勵及協助,是一項挑戰。最後,「社區探險」的活動,有著峰迴路轉的驚喜。調整活動設計的結果,十分出人意料地,帶出了對「家長職業」與「客家文化」的主題。參與的志工教師及學生,試著以不同的角度,探索學校與社區的關係。

↑苗栗南河國小的校園

 

合作對象的拓展:來到台灣偏鄉小學

    在參與英文品格營的經驗中,最常前往的服務地區,是中國大陸的農村。拓展至台灣的偏鄉小學,還說是頭一次。在本次營期中,首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如何與學校的校長、教師,以及家長們互動。

    營隊活動期間,時常在校園裡遇見校長、班上的級任導師。班上的級任導師,有時還會待在教室裡頭,觀看教學。這時候,如何將學校長期以來的教學經驗,與英文營的活動互相結合,就是十分需要留意的地方。雖然南河國小的校長與老師,在教學的期間,保持著親切、儘量不打擾教學的友善態度,但這並不表示,在課堂的教學及跟學生之間的互動方式,已經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因此,下課的時候,只要一有機會,我和其它的志工教師,會即時與觀課的班級導師討論,瞭解剛才教學的優點及不足,還有與班上學生相處的訣竅。另外,即使校長不會出現在課堂中,仍舊是不可忽視的教學力量。有一次,在帶領小組活動時,一名學生突然不願意參加活動。幾經交談,學生就是不肯說出原因。這時候,班級導師適時提醒,才把學生帶給校長。校長輔導完之後,回到課堂上的學生,又能好好參與教學活動了。

↑開營時,學生們聽校長與王瑞琦老師致詞

    與家長的互動,到了營隊的中、後期逐漸登場。聽見家長說,學生們會為了成果發表會在家中練歌時,心裡很是感到高興。在「社區探顯」時,學生也邀請了製作「苗栗陶」的父母,前來向大家解說,上了生動又有趣的一課。這實在是非常可貴的經驗。在此謝謝南河國小家長們的鼓勵、關心。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學校的日常教學及作息,以及英文營如何調整?南河國小的日常的上、下課時間,與英文營最初的課表有所不同。第一天上課時,就有學生提醒:「老師,現在不下課嗎?」、「老師,現在是拿牛奶的時間。」等。雖然告訴學生:「現在是營隊,所以上、下課的時間不一樣」,是一種處理方式,但比起這樣,不如依照學校日常的教學與作息,調整英文營的教學安排。一來,老師們可以按學校的鐘聲,準時上、下課;二來,在班級經營上,鐘聲能帶給學生場合感。學生聽到鐘聲,就知道現在是上課時間,要把注意力放在教室裡的老師身上。調整課表後,發現多出了兩堂課。所幸,有賴大家的討論,趕緊安排了教學。其中,王老師還親自上台,帶領學生們讀英文故事,並播放作者的原聲錄音帶。王老師的此番幫助,可說是給了大家的緩衝空間,更能妥善地去安排這兩節課的教學內容。

↑趁著下課,學生們到教室外的遊樂器材曬太陽

 

角色定位:營隊的輔助者

    在這次的英文營活動中,我試著擔任一位具有經驗的「輔助者」,來與營隊的成員們合作。

    輔助者的角色,擔任起來並不容易。若事事幫忙,成員們會十分依賴;這樣一來,反而壓縮了團隊學習及成長的空間。相反的,若咸少提供協助,成員們會感到陌生;這樣的話,也不利於及時給予建議、找出規劃中的盲點。因此,從行前的培訓到營地的教學,都需要時時留意,以便調整自己的應對。

    培訓時,以行前訪談、社區探險活動的設計,為主要協助的範圍。在招收新生、培訓課程的安排、場地與教師的接洽方面,儘量交由靖陽、嘉雯等有經驗的志工規劃。當中若有需要,都很樂意參與討論,並加以幫忙。比如靖陽帶教高年級班的新生準備試教時,希望能讓新生聽到不同方面的看法;於是,在那一陣子,我就加入了高年級班的小組聚會,與大家分享教學經驗。

    到達營地之後,由於考慮到高年級班的男生較多,且班上有經驗的志工,只剩下靖陽,所以就先到高年級班協助教學。教學時,除了擔任台下的助教老師外,在每天的班級教學會議上,若有需要,也會教當天的主歌,或是帶學生練習對話、寫作習題。這兩者,都帶來不同的收穫。主歌教學過後,和班上的志工教師們討論,注意到在「給予嘗試的空間」這一方面,可以做得更為細膩。雖然一開始的培訓中,安排了試教,但那和親自上台教學時,所體會到的臨場感,還是有一段距離。這個時候,若能適時讓有經驗的志工教師上台,帶領一、兩首歌曲的教學,其實更可以協助新的志工教師調整。

↑學生們上台唱英文歌曲,並表演自創動作

    在我和靖陽教過一、兩次課後,奕雯與為絜的教學,逐漸變得熟練,並摸索出自己的教學風格。這樣一來,留出來的「嘗試空間」,才能發揮正面的作用。其次,帶學生練習對話、寫作練習時,我注意到那與歌曲的教唱相比,需要另一種教學方式。對話練習時,最主要的挑戰,是安排學生彼此對話。在這方面,僅僅點同學互相對話,或是讓同學與鄰座對話,是還不足夠的。被點到的學生,不一定能順利對話;與鄰座的練習,也可能變成單純的聊天,效果不見得好。至於寫作練習,要多加留意習題的字面引導。有時,字面的引導並不直接。這個時候,就需要加以解說。

    最後,談兩件在營隊的過程中,我作為一名輔助者,需要再調整的地方。首先,與同班志工教師的互動,似乎還是薄弱了一些。與靖陽討論後,發現有時候主動開口,關心夥伴們的狀況,不失為一個好的方式。其次,中年級班的教學,在營隊的中、後期,有些令班上的志工教師挫折。那個時候,雖然察覺到了情況,但沒能提供實質的鼓勵與幫助。將來,要思考應對之策才行。

 

社區探險:峰迴路轉的驚喜

    隨著英文品格營的拓展,「社區探險」的活動設計,也需要加以變化。依據服務地點的不同,並非每個地方都能採取既有的方式:學生與志工教師一同走出校門,並在學生的介紹下,瞭解周圍社區的點點滴滴。

    本次社區探險的挑戰,來自兩個方面。首先,國小的學生,大多數來自南河以外的城鎮。在這種情況下,究竟要讓學生們認識南河的社區,或是另作其它設計才好?其次,在行前與營地準備日的訪談中,逐漸察覺,南河村的人口老化、外移,十分嚴重。假使設計了讓學生認識當地社區的活動,也不見得能找到願意接受訪談的對象,或是能在一小時內往返的場所。南河國小的學生,仰賴公車上、下山。所以,他們不能錯過五、六點鐘的最後班次。

    前述的兩項挑戰,使得原先的活動設計,遭遇了困難。南河的古道,離學校有一段距離。要在一小時內往返,並讓學生分享心得,時間上十分緊迫。有機農業的提案,由於學生在寒假之前,已經參與了相關課程,故在教學設計上,必須別出心裁。雖然訪談的過程中,受訪者講述有機農業的挑戰時,確實非常有趣,但對於小學的學生來說,並不見得。在此情形下,兩項最初的活動設計,實在到了非調整不可的地步。

    和英文營的團隊討論的結果,認為社區探險活動的主要原則,是讓學生與家長能有所互動。換言之,活動的設計,要以學生和家長之間的共同話題為焦點。以此出發,再加上先前舉辦社區探險的經驗,兩項新的課程設計,漸漸浮現出輪廓。一項設計,是以「客家文化」為主題,請學生回去訪問家長;另一項設計,則以「職業」為主。希望學生能藉由訪談,瞭解家長平時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歡樂、辛苦與挑戰。

 

↑社區探險活動「360行問問問」當中,學生們一起繪製桌遊地圖

    職業組的活動,由我及嘉雯、元蓁、小玲等志工合作。活動的一開始,先以小組對談的方式,請學生們分享家長的職業,並提出能繼續發掘的問題。接著,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回去請問家長,並在下一次的活動中,與大家分享。分享時,志工教師從旁協助,整理出職業所面臨的挑戰、辛苦、樂趣。最後,依照整理的內容,設計一款名為「職業大亨」的桌面遊戲。遊戲以學生熟悉的「大富翁」為基礎。學生們在格子上,畫出訪談的職業;之後,依照職業不同的情形,製作「機會」與「命運」的卡片。

↑社區探險活動的成果─「職業大亨」桌遊

    在這次的社區探險活動中,最讓我感到收穫的地方,是課程設計中所要連結的「社區」,並不僅限於學校周圍的社區。學生所居住的、生活的社區,也可以是連結的對象。透過訪談、討論及分享,學生除了瞭解自己的社區外,同時,也能夠知道其它社區的生活樣貌。這是一個與以往比較起來,相當不同的概念。以往的社區探險,集中在發掘同一個社區的事務,是單點的;讓學生回去,瞭解自己的社區,並傾聽他人的分享,則是讓不同的單點構成了平面。意識到這一點,赫然明白,原來社區探險活動,也能有這樣的變化。也許日後的社區探險活動,也能朝這個方面設計呢?經過種種曲折後,竟有著如此的驚喜。實在令我既高興,又充滿了期待。

↑學生邀請家長,替大家解說「苗栗陶」的燒製

 

結語

    參加苗栗南河國小的英文營,不論在合作對象的拓展、角色的定位,以及社區探險活動的設計上,都帶來了與以往不同的經驗。台灣的小學,校長、教師及家長,投入許多心力,是教學時的重要助力。此外,學校的日常教學及作息,也是安排課程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在營隊的過程中,以「輔助者」為定位,儘量協助隊員,並留予嘗試的空間。主動與隊員們交談,關心情況,不失為一增加互動、瞭解需要的好方法。最後,社區活動的設計,因服務地點的特性,面臨挑戰。最後,在隊員們的討論下,以「增進學生與家長的互動」為原則,設計了「客家文化」、「家長職業」等兩項活動。與以往的社區探險相比,這次設計的特色,在於讓學生瞭解各自的社區,並藉由分享,將不同的社區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平面。社區探險能有這樣的變化,令人期待。

    此次的志工服務,可謂收穫良多。未來,英文品格營到台灣的其它小學服務時,希望還有機會參加。除了探索更多英文營發展的可能性外,同時,也能讓自自己從中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