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河南民權志工分享

河南民權夏令營心得報告

2019/07/9-2019/07/19

 

                                                                   蔡念軒(社會學系畢業生)

                                                                   黃柏儒(資管學系三年級)

                                                                   王鴻陞(東亞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張以臻(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二年級)

                                                                   林育民(政治大學政治系博士班三年級)

                                                                   傅馨慧 (政治大學政治系統計學系四年級)

蔡念軒(社會學系畢業生)

  • 加入營隊與培訓

河南民權梯次是我第三次參加英文營,身為已畢業的學生,我原先以為會無法參加這次的活動,但在聽聞這一梯次是英文營的最後出隊,心中萌生非參與不可的想法。在與老師和同學商量後,我被安排負責大班的教學。因為大班的孩子是最接近初中生的,對我未來的實習年級也較為相仿。王老師念在我暑假過後要去教育實習,給我了這次磨練自己的機會。由於我在今年二月畢業,在這學期就無法長住在學校附近,另外學期間都在準備6/1日的教師檢定考,我便選擇回到越南家中閉關苦讀,團隊們也體諒我的狀況,配合我利用線上討論的方式來設計營隊所需的教案,在工作分配上也給予我能夠負荷的工作量。我想我們這個團隊就是因為互相扶持的風氣盛行,我們才能茁壯成長,這也是我們團隊的一個核心價值。

在學期間的培訓我很遺憾都沒有參與到,看到團員們分享培訓時的講座內容,我認為都是值得前去聆聽的。這次我們找了主婦聯盟的老師們來演講,幫助我們將生活帶入教學,對於我們這次生活課或社區課的設計來說,都有莫大的幫助。我認為最有突破的是我們多了實驗性或說實作的部分,實作更能讓學生了解我們想傳遞的內容,知識傳遞常常是口說無憑,然而我們在透過實作讓學生看到零食中的糖分以及淨水的重要性。因為我也錯過這兩堂講座,所以當我在營期間看到同學在教學時,反應如小學員般大吃一驚。也讓我對這方面的教學及常識產生了興趣,生活中許多知識並不常留意,這也是一種對生活的疏忽吧,很感謝老師們不吝的分享,讓我收穫良多。

在營前衝刺時,再次請來主婦聯盟的林老師為我們說明全球暖化的教案,林老師本身並不是走教育的,卻能將這個議題設計成老少皆宜的教案。林老師多利用圖像增加衝擊感,在經過圖片的對比下,很直接地感受到人類所引發的全球暖話對地球的衝擊如此劇烈。另外,林老師所安排的三個遊戲體驗,開創了遊戲設計的新思維,像是冰山融化這個遊戲,營隊好幾次的大地遊戲都有出現,但在當大地遊戲時,就忽略了它原本的意義。林老師在遊戲前的引導與遊戲的改良,將情緒與主題緊緊扣住,所以在體驗遊戲時很快能了解到遊戲的目的。著實佩服林老師的教學功力,身為之後預走教職的我從中學習到抓住學生注意力的方法,以及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這梯次不同於以往,少了培訓和團員相處的時間,我自覺讓我產生了生疏與不安感,沒有一次次的試教檢核,還有對歌曲的不熟悉,讓我出隊前多了幾分憂慮,我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把課教好,不希望因此產生不好的回憶。同上述說到,我們營隊的氣氛讓我的憂慮在到當地後減緩了不少,能感受到可靠的一股力量在背後支撐。

  • 各項教學活動

營隊以language art為主軸帶領小朋友們用英文歌曲學習知識,這雖已是我第三次接觸language art的教學策略,經歷上次經驗後對此教學策略可以說有更深的了解。原以為上次在小班實行的效果還不錯,這次在大班應該是得心應手,卻還是嚐到了挫敗的滋味。這次被分配到的歌曲是兩首沒接觸過的歌(Brush a tooth、I’m policeman)準備教案的過程中,我嘗試用聯想的方式去設計,希望學生更容易去記憶,在準備brush a tooth時,由於這首歌的單詞偏難,而且歌曲重複性低,因此給我一點恐懼感。以往我會希望每一個單字我都去解釋,這首歌我選擇加強重點單字,在真正教學後這一點也成了弊病。我因為只強調重點的單字而忽略了整句話的完整性。教學當天,我並沒有在一堂課將整首歌教完,整堂課與學生的互動不多,是死氣沈沈的課堂。當時助教老師們救場的次數已經超乎我的預期,在後期的檢討,我知道自己在語言組織、流程設計、活動安排上都欠缺周全的思考。我認為在教那堂課時速度會忽快忽慢,也忘了language art的真諦,應該善加利用動作來帶動學生,我卻還是疏忽了。經過那堂課之後,當下心情真的很難受,我認為夥伴們看到的問題都是事實,這讓我再下一堂課發現我無法直視學生,我認為會有這樣的反應一方面是未教不好感到抱歉,另一方面是覺得自己很丟臉,對於一個之後要進校實習的人來說,已經沒有多少時間讓我犯錯了。當我意識到我的恐懼後,我去找王老師欲解決這個問題。王老師以鼓勵、理解我的態度開導我,我很感謝王老師點出我習慣隱藏自己的這件事,由於經常隱藏自己導致我也不常正視自己,總會用輕浮的態度去面對事物,我這也給別人用一個角度來看待我。王老師建議我從外觀著手,先營造出端正嚴謹的形象,在不受外物控制後,能比較定住自己的位子。這一改變確實讓我拾回了該有的態度,即使對上台還是有些擔憂,也沒有喪失嘗試的鬥志。

 在改變形象後,到第二首主歌時,犯的錯誤就比較少一點,卻也不是完美。不過對我來說能夠教完歌曲已是個突破口,還是挽回了一點自信心。對我來說在大班是一場真實的試煉,學生的程度和態度皆已算是青少年,而我之後要去國中任職,也會遇到相同年齡層的學生。我想我這次比起成都的大班有所進步的是師生距離,在成都時我與學生就是像朋友般親密,相處也比較沒有界線。在民權我與學生亦師亦友,有盡力的把持著做老師的原則,至少在管秩序這方面有明顯的成效。

 分組課的目的是為了增進我們對學生的了解,這次分組課一開始我是搭配以臻,不過之後王老師建議我搭配鴻陞會比較好發揮。在看過兩位隊員用不同方式帶一個小組,鴻陞善於創造團隊凝聚力,而以臻能善用方法提高學生的狀態,自覺收穫蠻多的。不過,多數學員在小組時都表現得不錯,但一到了台上卻又退縮了,這個問題我覺得到成果發表時也沒有解決,經過思考後,還是得從起初教歌曲時就應該適當地離開教材,多帶入動作或上台,讓歌曲進入學生的身體記憶中,學生才不會因為沒了課本而感到膽怯。

  • 所學之事

這次營期的安排鑑於南寧梯次的模式,也安排了空擋的一天來志工培訓,以往我們與當地志工都需要一陣時間才會熱絡,如南寧就是藉由社區走訪來增進友誼。此次顛覆了以往的模式,我想是因為第一頓晚餐時大家一同遊戲、聚餐,快速地拉近了距離,這也讓後面幾天雙方的配合更加有默契。這兩個梯次下來我察覺到一件事,就是我與女生志工熟識的比較慢。在成都梯次時,可能因為當地志工都是女生所以並未發覺這個問題。我認為我本身有太過小心以及有一點排他性,有些過度自我防衛的感覺,怕傷到自己也怕傷到別人。一種米養百種人,難準確抓到一個人的底線或個性,深怕得罪別人之餘也拉長了距離。這讓我回台灣後慎重思考我的交友模式,距實習僅剩幾天,若我帶著一堵牆去實習,那肯定會不太好過。職場會遇到更多的面貌,不論是學生、老師、長官還有同事,我無法都用一種態度去面對他們,我希望能跟每個人都保持良好的關係,目前我覺得就先釋出好的一面是最好的辦法,期望他人在感受到誠意以後也能真心相待。說實在,心裡還是對於實習不踏實,不論是教學方面還是人際關係,可經過英文營的磨練,我有八成的信心我能把實習順利完成,因為我知道我在外受委屈時,還有英文營這個家能讓我傾訴。這次梯次我收穫了溫暖的友誼以及面對未來的勇氣,如果我沒有參加這次的營隊我不會知道自己該如何去改變自己,我也不會交到知心的新朋友。我對於起初我只想擔任神秘嘉賓這個念頭感到羞愧,如果沒有參與全程何來深刻的體悟?

最後,我同樣感謝成就我這梯次順利的所有幕後助力,有了他們的鼓勵與督促我讓我不斷的向前行。雖然說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卻有流傳千古的精神,英文營的精神會一直存在我的心中。每一次出梯總是又愛又恨,在準備營期時那些辛苦,到了成發都結成了珍貴的果實。真心捨不得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這個營隊不僅是幫助他人,更多是幫助參與的每一個人找到自己缺失的一部分,並從中獲得許多額外的驚喜。謝謝王老師,以及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的每一位夥伴。

 

 

黃柏儒(資管學系三年級)

  • 營後心得

在大家終於完成了營隊的所有活動後,老師仍希望大家聚在一起完成最後的討論,我也在這個討論中得到一些啟示。第一個老師提到的問題是:在十天營隊裡面,營隊的定位就是服務,而我們最大的自我發現是甚麼?自己發現到的潛能?還是自己有所突破或是覺察?

當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最明顯的絕對就是從大班換到小班的不適應和教學上的改變,兩次的營隊梯次,兩種不同的學齡年紀和教學模式,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大挑戰和學習。更明顯的就是在理解能力和秩序控管方面,就如同之前同學們講過的,小班學生的抽象思考和邏輯能力和大班的差距甚大,在班上的互動模式也會比較活潑好動。在大班,許多抽象的單字比喻學生是可以猜得出來,話講大聲點時,學生會看臉色的漸漸安靜下來;但在小班,就連些基本的單字可能都沒有學過,要猜出意思也會有點困難,活潑好動的程度更需要更多次的口號才可以把他們的專注力抓回來,班上一亂,學生也沉不住氣學習。

然而,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大突破,在挑戰不同年級的教學時,也同樣的在找尋屬於自己的教學方法,累積自己的教學實戰經驗,而在小班的教學上,每次嘗試不同的帶法,不同的教法,我更能看出自己教學時學生真實的反應。像是在學生每次抄完筆記後,讓學生看自己,而我都會作歌曲教過的動作,讓學生回想這些動作的英文,順便幫學生複習;另外,比起上次教學,我多了一些讓學生把生字寫上課本的步驟,讓學生記得單字外,也調整自己的教學流程,給自己一點時間喘息。這些對我來說就是這次營隊中自己的突破和覺察。

當老師再次提到3R的時候,我其實也很好奇這一次的志工們會有什麼創新的回答,跟南寧梯次的志工又有什麼相同之處?每個志工在分享時,都可以看得出來有所成長、有所收穫,但在關於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 compassion時,大家的見解,所學習到的,都是不一樣:有人在營隊中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有人了解到自己並不是在營隊中一無是處,每個人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更有人透過營隊,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追尋的事物。

將營期分成兩個四天上課,是從南寧的美麗錯誤開始,有趣的是,我也從未參與過原本一次八天的營隊,第一次就跳脫了原本營隊的框架,著實新奇,這也讓老師發現到中間的這一天,或許可以讓兩岸的志工們,更有機會交流,迸發出新的火花。每一次的營期都有新挑戰、新的困難要去克服,每一次的改變可能就是一個全新的轉機,讓營隊變得更好。真正讓這個營隊可以持續下去的就是這個原因,不拘謹於固有的、延續下來的規範和傳承,每一次都有調整、每一次都有創新,不是一灘毫無生氣的死水,若用單字形容,大概就是vivid吧!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營隊中,每一個人都在平等的地位上溝通、合作,不是命令和執行,年輕的就是要聽年長的話,縱然我們常常習慣於握有權勢而去忽略溝通和他人的意見。

我們溝通、我們協調、我們合作、我們改變,讓這個團隊變得更加的完整。

這次的中草藥設計的教案,在我們一開始的想法中,幾乎是完全行不通的,不僅很難融入在課程中,連組織架構都可以說是空泛的,如此不樂觀的課程到最後卻能夠獨當一面的站在堂上講課,我心中是蠻有感觸的。曾經,還是不算久遠的一年前,我也是如此懵懵懂懂地朝向這個方向直衝,看著空白的教案不知道該從何下手,這些單字不是應該很基本到每個人都應該要會嗎?為什麼要教?為什麼還要用另類的方式帶領?那我要怎麼教學?慢慢的被同儕們建議、指正、提醒、修改,直到看到現場的他們教學,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到底在哪,而去努力改進。我相信中國的志工們也是經過跟我一樣的心路歷程,徬徨、不知所措,然後有個明燈讓他們借鏡,再繼續思考自己的教案該如何實踐,如何讓學生都可以了解學習到課程,到最後有一堂生活教育課程讓他們實際去表現出來。這樣的過程中,我們政大的志工們每一個人都走過,更能感同身受的理解他們經歷、他們迷惘、他們成功,由衷地對於他們的成長有所感動,我想,這就是所謂的compassion吧!包含了感同身受的同理,誠懇真正的陪伴,一起共享的喜悅。

  • 營期準備

有了上一個梯次的經驗,也大概知道需要準備的東西和前置作業,這次的培訓對我來說算是比較輕鬆,然而,沒有每個禮拜的固定開會,有時候真的不能將所有事情都搞定好。另外,自己也多了一個責任感,自己再也不是半年前那樣什麼都不懂的新人,對於一些事情不能再用陌生的態度面對,既然都有一次的經驗了,就不應該再把交代給我的事情做不好或是搞砸了。

縱然挑戰了從未有過的一學期25學分,壓力頗多,可能有時無法顧及營隊的事情。即使如此,我仍不時思考要如何面對學生,加上這學期有許多機會觀摩其他現場老師的輔導課,我更有機會看著老師們如何應對國中生,現場的狀況應對,甚或是老師的講課方式和資料、板書運用方面,再來去反思自己的不足而去改善。

準備了一個學期的營隊要出發了,大概也是我們七個人齊聚的最後一次出團吧?資歷最淺的我都有如此的感觸,更別說老師和同學們了。

  • 提槍上陣

這次的小班教學,我負責了六首主歌的三首歌,分別是this is the way we brush our teeth, green plants, sharing caring friends,原先是規劃前兩首歌的前半由我教,後面再接手換馨慧和育民教學,但之後看我狀況似乎還可,就讓我把這兩首歌整首歌教完了。這三節課沒有被其他兩位老師救援,反而多了許多老師們的互動,就如同老師之前講過的,當台上老師漏掉什麼部分,台下的老師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提醒:「老師,是不是讓大家有一點時間把筆記寫下來呢?」或是在課程教學中,突然的卡住、不順,自己就向台下老師們詢問:「老師覺得這個詞怎麼解釋比較好呢?」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避免主講老師過於專注而忽略其他事情,甚至是顧不及時間。但我覺得,沒有被老師救援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是自己的課程掌握度有提高,但大多可能只是因為馨慧和育民對我太好了。

此外,這三首的教案也在之前的試教有寫過,大概可以掌握要如何開始、如何接續,但自己有時仍會陷入一種習慣性,想要把單詞解釋和讓學生寫進課本,以至於拖了太久的時間,無法讓學生把歌曲和動作多做過一遍,這個狀況出現在green plants和sharing caring friends兩首歌的教學中,破冰課時的the Pinocchio 也有這樣狀況,會太注意解釋左邊、右邊、裡面、外面的意思讓他們記得,殊不知,多利用小遊戲和互動讓他們自然而然的熟悉方向,就已經可以達成解釋單字的目標了。

我這一次教學的心態比上次輕鬆了許多,畢竟對於營隊的規範和流程熟悉了許多,有時在教學前非常相信自己可以教得好,而不再去順過一次自己的流程,覺得再繼續複習很無聊。但到了台上,教學的過程中看到小班學生無精打采的樣子,很希望自己的教學能激起他們興趣,才真正發現自己的準備不足,教法不夠豐富多元到讓他們願意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自己倍感愧疚。這樣的心理過程讓我意識到,自己目前所學習到的能力仍是有限,更別說是改變不同的上課模式和教法,讓學生對於上課有新鮮感,所以不該以此為自滿,而該再更精進自己的教學能力。每一天的晚上,都會和大家討論,如何教學可以讓學生提高意願的學習?如何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吸收我們所講授的英文?怎麼樣的複習會讓他們覺得有趣?每一天的晚上都沒有一刻閒著!

這次營隊中,獲得最大的或許就是成就感了吧!誰也都不會想到,班上竟然有一個二年級的小小學生,從一開始的上課時懵懵懂懂,跟不上老師的講速,到最後竟然可以把六首歌全部都背起來,拿到貼紙!我們看到了一個學生幾乎是從無到有的把英文基礎建立起來,讓她比起同齡的學生有更多的英文能力和對英文的敏銳度,相信不只我們老師們,她自己也相當有成就感吧!另外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不敢開口,只敢小小的跟著做動作,對於英文完全沒有信心,漸漸地主動找老師練歌,開口跟著老師上課唱歌,到最後也把六首歌背完了!不同的改變,不同的成長過程,他們同樣的在這個營隊中學到我們的核心概念—不再畏懼英文,更敢開口唱英文!

 

 

王鴻陞(東亞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一、見樹漸見林的成長

森林是由許多樹一起組成,但也沒那麼簡單;樹與樹之間的排列組合,其實受到某種外在或內在特殊關係的影響所致,例如:氣候、生態環境、食物鏈等。如果只看個別的樹木,則看不出其中相連的關係。社會也是如此,沒有人,無法組成社會,只有人也不行,得需有形形色色的人用不同形式來關聯,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社會體系。教育現場就好像小型社會的縮影。我在英文營的日子裡學習到最多、感受到最深的就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多樣貌。每一次的營隊開展,就像是進入到不同的森林體系,王老師、營隊夥伴、在地志願者夥伴和營隊同學就像是一棵棵的樹,因英文營的緣而相聚,但如何互動、磨合彼此個性並達成我們預設的目的,老實說,每一次都是挑戰,每一次都在調整。

英文營有一優良傳統,即: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使得我們團隊每個人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彈性,根據現狀調整我們的策略;除此之外,我覺得還要加上一句註解,「調整」意味著給予自己一個機會,重新檢視我們自認為沒問題的「以為」。如果只是看見一棵樹,想當然爾,所想的方式只會有一種,但打開眼界,所專注的就不僅僅是眼前的那棵樹,而是看到、想到更多更多。總結來說,在這次河南民權英文營,我最大的收穫是眼界與思考見樹漸見林的成長,我似乎能夠理解王老師所說協力與連結的概念。

二、放下「身份預設」與「期待」的教室

2019年7月,英文營團隊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的彭庄村舉辦第十一屆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也是第二度在彭庄村當地開辦活動。在這次的營隊中,我同以臻、念軒和安徽的子涵、嘉琦、姜楠共同經營「別挽留班」。別挽留班的人數雖只有13人,但每一個人都是非常願意向學而來到這裡,即便謊報年齡也在所不惜(笑。其實,別挽留班的同學在第一天想班級名稱和班呼時早已展現出超越小學生的那一面,「挽留挽留,世界一流」。班級名稱和班呼有意無意地顯示出他們有想改變現狀的企圖心,我想這就是中國大陸初中生和小學生的分水嶺,環境使他們早熟,劇烈的升學競爭逼迫他們不進則退。也因為如此,這幫初中生,他們非常願意跟隨我們的教學步伐,所以在帶領上並沒有帶給我們太巨大的挑戰,有的只是教學方法的切換。

在班級經營中,我持續在思考教學如何進行翻轉?談到班級教學,浮現在我們腦海裡的圖像:教室的桌椅、黑板、粉筆、課本、老師、學生以及班級守則或規範等等。因為有規範的存在,所以當我們進入到教室,其實就會各自扮演相對應的角色,遵守角色身份所預設的期待。因此,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不平等的,老師掌握了賞罰的權力,而學生只能被動地順服。按這樣的圖像邏輯去走,我們的班級經營很有可能會走向補習班的教學模式,例如:河北的營隊經驗,顯而易見地,那並不是我們營隊所需要的。慶幸營隊有王老師的存在,因為有她的挑剔和挑戰,才使得我們去思考怎麼樣去經營好一個班級。在多次的try&error,我所找到的答案是「食客與廚師」的定位。把同學們當作來餐廳用餐的食客,而我們政大志工是廚師,我們長時間的培訓和磨練的歌曲教學就是我們精心烹調的料理。今天是我們把料理端到食客面前,請其用餐,而食客對料理的直接反應正是檢驗廚師的功力及格與否。因此,我們身為被檢驗者要更加地注意料理所用的食材、烹調方式、調味料的添加到擺盤的最終呈現,教案的每一個步驟都要鉅細靡遺地思考,並以食客為出發點。

好比如我這次負責的兩首主歌,《How do you do》和《Green plants》。《How do you do》是第一天的主歌,曲調相當輕鬆,難易度也算是中間偏易,但挑戰在於第一天我們沒有課本可以使用,換言之,我要挑戰不用課本也可以教會同學們《How do you do》這首主歌。當知道有這個挑戰時,我就知道教案要整個重新設計。因為沒有課本,我當下的思考就是想把同學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我身上和黑板,透過黑板騰寫歌詞和我的帶動使同學們能熟悉這首歌的旋律、「關鍵單字」和「動作」,並通過動作來理解單字和歌曲所傳達的意義。就這樣,以食客為出發點的巧思料理端盤上桌。但食客的反應也最直接,不全然盡我的期待,因為沒有課本讓同學抄寫不會的生字,沒有這個讓同學休息消化的空檔,導致我整體教學步驟上偏快,這是我當初沒預料到的事情,當時的我只想著讓同學的眼光都注意我,而沒有想到適度的停頓和片段的複習可以讓同學們消化吸收得更好。但相信有這次的經驗,會使我下次做得更好。

在這個教室裡,我體會到兩個放下:一是放下身份固有的預設,二是放下期待。因為在營隊現場,任何時刻都可能發生不在預設或期待中的事情,例如沒有課本,但沒有課本就無法進行教學了嗎?並不然,只要我們從同學的角度出發,理解他需要的是什麼,以及他可能遭遇的困難有哪些,提前對這些問題進行設想,解決難題的方式就不會只有呆呆的一種。

三、始終走在創新道路上的生活教育

在河南民權英文營中,我負責兩堂生活教育課程,第一天的生活禮儀課《Manners make the man》以及第3天的零食添加物課《糖的魔術師》。前者和念軒一同合作,後者則是與柏儒一起。

《Manners make the man》延續在南寧的成功經驗,利用短劇表演的呈現來塑造情境,使同學們進入到該情境中並思考什麼樣的行為表示是具有生活禮儀,以及從禮貌小短劇中認識簡單的英文片語,暨結合了情境教學也符合英文品格營的目的。因此,對我而言,此次最大的挑戰是《糖的魔術師》。而兩者都有一共通點:始終走在創新的道路上,然而生活禮儀課是在前次南寧營隊的突破,此次要攻克的難題是關於零食課《糖的魔術師》。

零食課雖是在英文營中是常見的生活教育課程,但過往教案的重點主要突出添加劑認知和對身體的危害。然此次營隊因應社區課程題材的缺乏,所以讓零食課並存於生活教育課和社區小學堂,為了不使主題重複,同育民和柏儒的討論下,我們將課程的定位進行區分,生活教育課專攻添加物「糖」,而社區小學糖則可以針對各種食品添加劑進行發揮。然而,有一很大的問題就產生,關於糖的課程設計沒有前人可以讓我們拿香跟拜,我和柏儒要絞盡腦筋地思考怎麼去呈現這門課程。

《糖的魔術師》在教案設計上,要非常感謝主婦聯盟林老師的協助。林老師細心地教導我們關於綠繪本的教學、小黃瓜實驗和引導小朋友的教學技巧,對我和柏儒而言,實在是非常的受用。另外,此次教學上還有另一大難點,就是我們所在的學校並沒有投影設備,換言之,我們使用黑板上一堂非常知性的課程,其挑戰難度也是不小。

最終在前一晚,在柏儒、育民和我三人的討論下,我們訂下了無簡報版本的教學策略。首先由柏儒主持,利用生活化的問題來引導同學們的興趣,再帶同學認識常吃零食的英文單字,並從吃起來的口感帶出我們所要的課程關鍵字「糖」,進而由我接手,針對零食裡有多少的糖此一問題,操作一個舀糖的實作,當同學們認知到一個小蛋糕36克,裡頭卻含有22克糖時,他們驚嚇住的表情,我就知道這門課成功了一半。隨後,打鐵趁熱,詢問同學們對於常吃糖的影響,以黑板畫圖的方式帶出「糖上癮」的邏輯。最後,再以糖浸小黃瓜的實驗收尾,讓同學們了解如果糖份攝取過多,人體就會像那小黃瓜那樣脫水、枯萎、皮膚變皺,再告訴他們適量攝取糖份的觀念總結。

總得來說,這門課帶給我和柏儒的挑戰很巨大,但當我們成功呈現這門課時,也帶給我們很大的成就感,從無到有的設計,到再改版的調整,這段過程無疑是我們最大的寶藏,我們知道,我們可以做到。

四、結語

五次參加英文營活動,深切感受到經驗的累積所帶來視角上的轉變,從而了解到見樹又見林的意義。更明確的說,不僅可以清楚看見自己在團隊中所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以及了解到在什麼情況下要給予夥伴什麼樣的協助。這個視角的轉變從上次南寧英文營時就有這種感覺,但是在這次營隊的總結中,我對自己的思考與反問更是強化了這個感覺。感覺到自己從見樹到見林的成長,我看到了整個團隊的結構、看到了夥伴角色的鮮明、也知道怎樣的分工會對團隊最有利,此外,有看到了其他人正逐漸步上我曾走過的道路上思考和探索意義。如果問我從這五次英文營活動中收穫到什麼,我的答案會是團隊的協力與自我的成長,這兩者缺一不可。從團隊的活動中、挑戰中破除掉自認為只有一種的解決方式,以及重新審視自己,進而更加地了解自己、修正錯誤,使自己成長。

 

 

 

 

張以臻(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二年級)

 

  • 前言

「第五個梯次」

當我和家人或是朋友說我今年暑假要再次去中國農村服務時,幾乎所有的人都問我:「為什麼同樣一個營隊要參加這麼多次?還能夠得到新的東西嗎?」當時的我只是微笑應對,因為其實,我是不知道的。再次參加,似乎就只是想要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不管是整個計畫、或是這段緣份,即使不確定還能夠得到什麼、不確定這一趟旅程還能不能得到新的收穫,還是決定義無反顧地去了。

 

  • 營前培訓

「整個學期四次開會」

    這次的營前培訓,相較於以往有很大的差別。我們不再每個禮拜都聚集起來教學或開會,反而將每個階段需要完成的事項規劃出來並公佈,讓大家自己去分配時間完成,最後每個月找一段時間共同聚集起來驗收、檢查並一次性完成所有需要討論的事情。

英文營不像其他我自己參與過的活動或組織,花很多時間開會卻找不到重點和結論、事情分配下去卻總是要去提醒和叮囑,最終浪費掉的不只是時間也有之間的信任。我們平等的溝通,把年紀、經歷或是在外的光鮮亮麗都拋開,針對不同的東西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後聆聽他人的想法並討論,這看似是一個team最基本的東西,卻不是一件容易達成的事情,但英文營做到了,效率和信任,這就是我最喜歡英文營的地方。

 

  • 營期

「三個不同與改變」

  • 預料之外的事

這次也不例外的很多「計劃比不上變化」。

第一天下飛機後,辛辛苦苦從機場搭著地鐵又轉搭火車到達民權的那天晚上,被得知我們必須要住在縣城天天來回去村子的那時,嗜睡如命的我心中彷彿晴天霹靂;第二天搭著車去到村子裡的學校時,發現教室裡都沒有桌椅的當下,我已經在思考要如何讓學生們坐在地板上上課;第三天在報道的時候,雖然早已被打了預防針,但看到來的人和報名的人差了那麼多時,不免有錯愕的感覺;第七天知道班上居然有超過一半的學生都是不在報名範圍裡的國中生,覺得他們都是一群小騙子。

很多很多都是不在預料之內的事情,而調整是我們唯一要做的事情。因為要來回坐車到村子,所以每天最晚六點都要起床;因為教室裡沒有桌椅,當天下午全員動員去村子裡搬桌椅,並像在潑水節般把所有沾滿灰塵和泥土的桌椅都弄乾淨並曬乾放好;因為報到人數突然更改並變少,所以每一位學生都要仔細對待,讓每一個人都滿載而歸;因為發現學生大部分都是國中生,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多教一點延伸的東西讓他們吸收,且對待他們和觀察他們的行為時要以青少年的方向去思考。

還記得有次在和老師聊天時,曾和老師聊到每次來營隊都要去適應不同的環境和很多預料之外的事情,那時老師對我說:「所以你就知道你的適應力和調整力有多強。」其實心裡是很感謝老師的,因為不斷的練習重新適應和調整,是我在英文營學到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為參加了英文營,才能試探自己的底線到底在哪裡,然後更加地認識自己。

 

  • 學生

    學生,是這次的大驚喜。

第一個驚喜是人數。這次我們的別挽留班,總共十三個人,對於之前都是帶三十個人上下的我來說,這真的是一個超級無敵小型的班級。不過就是因為如此,讓我認為老師人力非常充足的情況之下,每一位學生都沒有理由被我們輕忽或者是放棄。所以從第一天開始我就讓每一位老師們都要仔細觀察每位學生的特點,晚上進行分享和紀錄,而我們再依據結果去思考隔一天要如何去對待或觀察每位學生。好笑的是,我發現雖然人數少了一半,但是在分享學生的狀況時的時間跟以往所花費的時間是相同或者是更多!但也因為這樣的努力,我們很快地掌握每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並以這為基礎創造了良好的班級氣氛,並在排固定分組時,很快也很精確的產生了有效的分組模式。可以說這次的班級,是我帶過最清楚明白的一個班!

第二個驚喜是年紀。在營隊開始第五天的時候,因為一位學生的露餡,我們發現班上大概有一半一上的人都是要升上國二或要升上國三的學生。當時看到這個結果的時候,我就想起去年來過河南的夥伴就曾說過,他們上次就都是教一群國中生,所以教得特別辛苦。我不覺得辛苦,但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只依照原本的教學範圍,應該給他們一些更深入的東西,不管是英文方面、生活方面又或者是社交方面,才能讓他們來這個營隊是有收穫、可以滿載而歸的,因此調整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是必要之事。另外,在與他們對話、溝通時,更不斷提醒自己他們是青少年,詞彙和內容都要小心並注意,在觀察去理解他們時,也要以青少年的方向去思考,才能得到最正確的結論。而我最意外的是,這群學生不會因為自已是青少年而不願意開口唱歌或是做動作,反而每個都很努力的想要去學習,下課時都努力唸歌背歌,不會的時候也很積極的找老師詢問,即使有的時候在台上會表現得比較害羞,但只要與他們溝通一下就能解決問題,這真的是我覺得最幸運的地方。

  • 志工

    志工,是我這次最有深刻感觸的一個部分。

    以往在我腦海裡的志工,是一個配合者,我們講出我們希望志工配合我們做的事情,然後執行。但這個梯次不同,而這一切都要從中草藥課程說起。

中草藥課程是這一次必須完全由志工去獨當一面的課程,因為裡頭的專業知識是我們補都補不完的。從還在台灣時的兩次線上通話討論、修改教案,到見到面後更深入的去交流、分享經驗和溝通,這一段路程不管是我們還是志工們都走的並不順遂。我們不知道要如何表達讓他們理解我們的想法,他們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我們營隊的教學方式,畢竟所謂「不告訴學生答案」的教學方法是我們自己都一直在調整學習的。而最終,在給予三天觀察時間和幾乎每晚的討論後,很開心的他們自己完成了整整兩節生活教育的課程,即使有不足也有遺憾,但還是要很驕傲地為他們鼓掌!

除了中草藥課程外,在班上的教學上,我讓他們去教學了一堂點心歌和每天的每日一句,另外在分組時,也讓與我搭配的兩位志工去帶領學生唱歌和做動作,最後在成果發表會時,更讓他們上台指揮!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往的我們並不會想到要去做的,這一切也讓我們更加的辛苦和疲憊,但我得說,這才是正確的。因為只有放手讓他們直接去實作,他們才會真正的去體會、感受我們營隊真正的核心價值,不是只是帶動唱英文歌曲,而是在快樂的學習之下培養學生自己去思考跟猜測的習慣,更讓他們了解我們營隊運作的模式,沒有所謂上下階層、沒有所謂學長姊制度、沒有無效率的開會,只有平等的溝通、協調和合作。在最後一天的分享時,很高興能夠聽到他們有感受到這些,而也讓我學習到,原來來這裡志願服務,除了服務學生,也要服務志願者。不是只有讓學生滿載而歸,也要讓這些志願者擁有更多不一樣的深刻體會,並且志願者們不是只有配合、更重要的是合作,因為他們也是我們營隊的夥伴。

回想起整個營期,是那些裝作自己是六升七的別挽留班、是那些花了很多晚上休息的時間教不會很想打人的志工們、是那些每天辛苦幫我們煮飯和載我們去村子的當地的老師們,少了任何一個人,就不是這次的河南民權梯次,謝謝所有人,也謝謝當初義無反顧的自己。雖然每一次都說過,但我想再說一次,不管去之前有多徬徨,但每次參加英文營完,我從不後悔,因為我都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家,而這次,也一樣。

 

  • 總結

「兩年的營隊生活」

我參加了英文營兩年、四個學期。

第一個學期的台北明道梯次,身為新手的我就是一個學習者,帶著滿滿的好奇心和學習的態度參與整個梯次,觀摩其他人的教學也學習他人的方法,吸收並轉換成自己的東西。第二個學期的河北與成都梯次,開始參與行政,表達自己的意見、與別人溝通,從中獲取更多從來沒想過的看法,並慢慢地體會了營隊所擁有的真正的東西。第三個學期的南寧梯次,成為了整個營隊的領導者,不僅是教學方面需要穩固發展,行政方面從規劃課程到執行都得整合,更重要的是老師不斷與我強調的coordination,如何與夥伴們進行最有效的溝通協調並互助,才能讓整體營隊運作的最為順利。第四個學期的河南梯次,是輔佐者,幫忙並提醒這梯的領導者需要做且需要注意的事情,並且調整了對於這趟志願服務所應該包含的對象的看法,讓趟旅程更具有意義。

在英文營的日子就像是兩年來從未停止運轉過的齒輪,我們從未停止過前行,在溝通合作與協調的基礎之上不斷的改變和創新,面對挑戰從不害怕,一次一次的解決從未預料過的事情。這個團隊給予我的東西太多,不只是教學、更是自我探索、團隊經驗和生活態度。什麼叫做課本上學不到東西,英文營就是一個完美的例子。

英文營結束了,但我會帶著英文營所給予我的所有,繼續走下去。

 

 

林育民(政治大學政治系博士班三年級)

一、前言

2019年7月,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團隊前往河南省民權縣,開始暑期的服務。除了英文營團隊的成員外,來自河南安陽師範學院、安徽中醫藥大學的志工們,也加入了服務的行列。在這一次的服務中,我跟馨慧、柏儒及上述的當地志工們一起,參與了四、五年級班的教學及「小賣不來了」的社區活動。以下,將分別向讀者們介紹心得。

二、課堂教學

這一次我跟馨慧、柏儒,以及來自安徽中醫藥大學的Mary, Sandy和Hanson志工,一起投入四、五年級班的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當中,讓我有收穫感的分別有分組教學、下課時帶學生練歌、學生輔導,以及課堂遊戲等部份。

在分組教學的時候,我跟Sandy一起帶學生練習英文歌。由於每一個小組內都會有一些十分活潑、好動的學生,所以在分組教學的時候,老師們都要思考掌控這些學生的方法。和今年寒假在廣西南寧不同的是,這一次我讓當地志工參與了更多小組教學的工作。分組教學一開始,我們會將學生帶到戶外的場地。之後我會先帶所有學生練習一次等一下要進教室驗收的歌曲。練習的過程中,我會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反應。那一些比較能夠靜下心、跟著老師的步調練習的學生,就由Sandy老師帶到一邊教學。至於那一些比較好動的學生,則有我追在他們後,把他們一個一個帶來我旁邊練習。在分組教學結束以前,我們全組的老師和學生會聚在一起,做上台發表前的最後練習。這一次的分組教學當中,實在很感謝Sandy老師的大力幫忙。沒有Sandy老師的幫忙,我想,我們是沒辦法同時顧及安靜跟好動這兩種類型的學生的。

下課時帶學生練歌,一向是被我視為相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在教室坐了一節課之後,戶外的花草樹木、朋友玩遊戲的招呼,都比跟老師一起練英文歌還有吸引力。有時候一下課,班上的學生就全部跑到外面去玩了。老師要攔也攔不住。在這個時候,通常會讓我感到有一些氣餒。想說如果能再早一步,說不定就能把學生留下來練歌了。不過在這一次的課堂教學中,我成功地在學生最容易跑出去玩的第一、二天的時候,讓學生願意留在教室跟我練歌。這是我參加英文營的服務以來,一直想做的事情之一。這一次能夠順利達成,我想,跟我採取的方法有關。一下課的時候,不管學生下一秒是不是要跑出去遊玩,我都會直接拿著課本走到學生旁邊,然後邀學生跟我一起練歌。這樣直率的作法,反而引來了超乎預期的效果。不少學生真的留下來,跟我一起練課堂上教的英語歌了。另外,為了不讓下課時練歌變成一件無趣的事情,我會讓學生對於自己的成長有明確的期待。比如說,我會告訴學生,這一些單字、這一段練熟,就會這整首歌了。學生知道達成這一些明確的目標後,自己就會比以前更成長一些。有著這樣的期待,英語歌的學習就變得像闖關遊戲一樣。學生先解開基礎的任務,比如不熟的單字和段落,然後再處理複雜的任務,比如唱出整首歌。從這個角度看,下課跟老師練歌不見得會是一件無聊的事。

學生輔導也是我參加英文營以來,一直想做但不算做得好的事情。不過在這一次的課堂教學中,我自己終於在學生輔導方面有了進展。以往遇到學生之間爆發衝突,或是有學生大哭的時候,我通常會愣在原地。雖然心裡頭知道,自己在這個時候應該做一些什麼,卻無法馬上採取安撫學生之類的行動。之前參加英文營時,看見一起教學的志工能夠即時處理學生的狀況,就感到十分地佩服。不過在這一次,我終於也做到了。當班上有學生因為關門的事情打架時,我馬上拉開衝突中的學生,並且跟其它老師合作,分別把這兩位學生帶開。我帶著學生,從教室散步到校門,然後又從校門走回教室。途中我向學生問了事情的經過,並且試著從自己的角度,說出學生心裡的感受。比如:「他這樣子故意關門、不讓你出去,是不是讓你覺得很討厭、覺得被欺負」。學生聽見我說出他心裡的感受之後,情緒慢慢地安定下來。最後我給了學生一些建議。比如:「下一次再遇到這種情況,你就自己離開」,不要跟對方生氣、「不然,你就趕快找老師。老師一定會幫你處理」。這位學生最後順利回到課堂上,跟其它同學一起上課了。輔導完這位學生後,我頭一次有了「真正幫助到學生」的踏實感。我終於也在學生輔導方面,邁出了自己的一步。

最後是關於課堂遊戲的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每一天的最後一堂是讓學生放鬆的團體遊戲課。在這一堂課裡,我們會教一首簡單的英語歌曲,然後帶全班學生到戶外玩團體遊戲。之前參加英文營的服務時,我和其它的老師都感受到,需要再多開發一些不同的團體遊戲。尤其到同一個地方服務第二次時,新的團體遊戲可能是會比較有吸引力的。這一次在出發之前,我想起了之前在兩岸社區論壇時,參訪過從事學童課後輔導的台北市的社區。剛好我有跟那個社區中從事課後輔導的老師認識,所以馬上向對方請教。一問才知道,那位老師以前學的剛好就是體驗教學。於是從老師那邊知道了不少關於團體遊戲的書。這一次教I am a little snowman,以及After school的時候,我使用了從書上看到的兩套團體遊戲。雖然學生們玩過之後,最後都覺得還算有趣,不過我還是認為,有能夠帶得更好的地方。就算如此,我還是找到了兩套可以再發展的團體遊戲。這也算是不小的進展了。期望之後還有機會再繼續增進帶領團體遊戲的技巧。

 

三、社區活動

這一次的社區活動以學生平常會接觸到的零食為主題。雖然如此,從活動設計到實際教學的這段過程中,有著許多的調整和改變。以下將從營前設計、當地培訓、實際教學、成果發表等4個層面談起。

由於這是英文營團隊第二次前往河南民權,所以需要大幅翻新社區活動的教學計劃。在之前的社區活動當中,以農村當地的年長者、婦女、環境清潔為主題。如果與先前的主題重複,那麼學生的招募會變得相當不容易。考量到這一點,這一次英文營團隊在當地推出的社區活動,都是全新的主題。

英文營團隊曾經開發過兩種類型的以零食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一種是社會活動,一種是生活教育。在開發的過程中累積了不少經驗;同時,也瞭解到設計活動時的難處。其中一個困難來自在零食當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涉及各種與化學有關的專業知識;光是在準備課程資料時,老師就不一定能輕鬆掌握每一種添加劑的構成、特色和對人體的影響。另外,關於食品添加劑的知識具有一定程度的專業性。需要採取體驗或活動的方式,才能讓學生更容易吸收這一些專業知識。考量到上述兩點,英文營團隊邀請了主婦聯盟的林老師,向我們介紹教導食品添加劑的方法。林老師的教學中令人矚目的一點,是讓學生用眼睛、鼻子、嘴巴體驗過零食後,再讓學生回去對照零食包裝上的成份表。學生可能聞到了草莓的味道,卻在對照成份表時找不到草莓。這樣的差距對學生來說,是相當具有衝擊力的。在我們這一次的活動當中,也參考了上述林老師傳授給我們的教學技巧。

來到當地之後,我們又在培訓的期間與河南、安徽的當地志工討論,並且調整了一部份的教學計劃。首先,河南安陽的Sean提到,學生拿到零食或是食品之後,很少注意到上面的保存期限。然而留意食品的保存期限,是關心自己吃的東西的第一步。其次,在與志工的討論中我們也注意到,零食成份表有一些標示,可以讓我們的教學更流暢。在當地的零食包裝上,可以見到「熱量」、「添加劑」等字樣。在教學的時候,可以請學生整理出列在這一些字後面的成份,然後互相分享。最後一部份是社區活動的名稱。原本的名稱,「偷添換日」,被認為對學生來說沒有良好的吸引力。討論了之後,最後決定以當地學生熟悉的「小賣部」一詞,組合成新的活動名稱:小賣「不」來了。

在實際教學的部份,首先,我們在第一天時請學生列出自己平常吃的零食,並且請它們依照零食的特色,標上不同的記號。比如味道很甜,就標上愛心;放很久都不會壞,就標上三角型。標注完之後,我們在第二天向學生們介紹,有哪一些添加劑會造成昨天標記的效果。比如防腐劑可以讓食品保存很久,但不會腐壞。在第二天的時候,也讓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零食包裝,然後找出上面的保存期限。最後是洋芋片試吃。我們在不讓學生看到包裝的情況下,請學生們依照顏色、香氣、口味三個角度,分別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洋芋片。每一輪選完,都會請學生們分享選擇的理由。活動的最後,我們才公佈最受歡迎的洋芋片的包裝,並且請學生在洋芋片的成份上,找一找有沒有跟口味相應的成份。比如在當天帶來的酸黃瓜口味洋芋片的成份表上,找一找有沒有「酸黃瓜」?

第三天的教學是關於食物的熱量。這一部份請教了之前帶過相關教學的鴻陞。跟鴻陞討論之後,我們延續第二天的教學,請學生看完成份表之後,將脂肪較多的零食分成一類、碳水化合物較多的分成另外一類。之後再分別計算每一種零食的熱量,並且跟一般人一餐所需的總熱量比較。零食的教學到了第三天,已經帶給學生關於零食的各種知識。在同一天教學的最後,我們告訴學生,之後會請大家分成小組,統整這幾天學到的關於食品添加劑、包裝、熱量的知識,然後製作成果發表會的展示品。

在這一次的實際教學當中,十分感謝柏儒和當地志工的幫忙。每當需要分組討論的時候,他們都會自動走進不同的小組當中,帶學生看零食包裝上的成份表,然後完成主教老師發佈的任務。在成果發表會的製作中,柏儒和當地志工也協助兩組的學生完成自己的海報。Mary老師為了美觀,還試了用水彩上底色的方法。試過之後,成功地把海報的背景塗成漂亮的藍色。

最後,在成果發表會的準備上,我跟王瑞琦老師、馨慧一起帶著高年級班的學生寫作相聲劇本。這是我第一次很深入地參加劇本撰寫的教學。一開始的時候,王老師帶我跟馨慧瞭解劇本教學的操作。我們先讓學生寫草稿,然後跟學生一起扮演裡面的角色,測試文句及劇情的流暢度。測試完之後是修改。聽學生用口語說過一次後,我會抓出學生在口語中想表達的主要意思,然後調整成文句。這個時候通常會由馨慧幫忙記錄,並且確定劇情上下的合理性。經過兩天的修改後,才終於把劇本拿給王老師驗收。這個時候,海報組的工作也差不多完成了。於是我們請海報組的學生接著製作相聲表演的道具。

成果發表會的展覽分為兩個部份。在靜態展的部份,我們展示由海報組的學生們製作的兩份海報。由於兩組學生的構成不同,海報也呈現出不一樣的風貌。高年級學生多的那一組,海報以知識的表達為主。上台寫了各種關於食品添加劑、熱量、保存期限的知識。四、五年級學生多的那一組,以圖畫表現為主。除了有漂亮的藍色背景外,上面也有學生畫的零食包裝,以及正餐食物的圖樣。此外也在零食和正餐食物旁邊,分別標上了熱量。在動態展的部份,則是由相聲組的兩位學生上台表演。表演的時候,海報組的同學會依照台詞,拿出道具走動展示。比如提到食品添加劑的時候,就拉出用五張白紙黏成、一張寫上一種添加劑名稱的長長的聯子,接著在舞台面前走一圈、展示給觀眾看。

四、結語

參加英文營團隊2019年7月在河南民權的服務,帶給了我不少收穫。在課堂教學方面,我在分組教學時跟當地志工有更深入的合作。在當地志工的協助下,將安靜、好動型的學生分別帶開教學,然後整合。除此之外,在下課帶學生練歌、學生輔導及團體遊戲方面,也跨出了自己新的一步。

其次,這一次的社區活動也帶給我收穫感。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跟安徽、河南的當地志工一起討論,把當地看待零食的角度融入原本的教學當中。另外,劇本的寫作教學以往都是由王老師帶領,然後我跟馨慧擔任助手。這一次終於由我跟馨慧自己帶完一次劇本寫作的教學。雖然不容易,但感到相當踏實。因為這一次我們不只是觀摩,而是親自動手操作。

最後,也感謝這一次跟我合作的英文營團隊志工、當地的志工們。出於想讓大家專心的緣故,有時候我在教學會議上會比較嚴肅。謝謝大家在這方面的包容與諒解。希望大家經過這一次暑期的志工服務,都在自己想要得到成長的方面獲得了收穫。也希望大家能夠抱持著這些收穫,繼續前進。

 

 

傅馨慧(政治大學政治系統計學系四年級)

 

  • 前言

今年暑期的英文營,我們再次回到河南民權舉辦英文營。但這次,我從班級的領導者,變成整個團隊的領導者。第一次成為團隊領導者,我有過徬徨和挫折,也有許多收穫和感動。下面我將分為營前培訓和營隊期間,帶大家走過我這一段過程的心路歷程。

  • 營前培訓

營前的培訓,是為了讓我們能夠為暑期的營隊做好準備。營隊中大大小小的活動,像是主歌的教學、生活教育、社區活動等,我們都會在營前培訓期間進行構思,並經過大家的討論和調整,建立起完整的課程架構,以便在營隊期間,能夠根據當地的狀況,做及時的應變和調整。

這一次到民權的夥伴,和今年初到南寧的營隊一樣,在經過南寧梯次的累積和沉澱,我們這一個團隊已有一定的默契,加上大家對於整個營期的架構都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因此這一次培訓的重心,主要放在課程設計和討論。我們將原本的培訓規劃中,減少關於英文營的課程架構介紹的相關課程,讓我們之間有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思想的碰撞。因此在學期初進行培訓的規劃的時候,我們將原本每週一聚的培訓模式,調整為每月一次全體的聚會,在聚會中進行前段時間的課程準備工作的討論和調整,各個課程的設計者則需要根據全體聚會的討論結果,進行課程設計的調整,在下一次的全體聚會中再進行討論,而原本在營隊出發前兩天的營前衝刺則繼續保留,讓我們在出發前可以再次檢視準備不足的地方,進行最後的調整。除此之外,我們也根據學期初對於這一次營隊的生活教育和社區活動的規劃,邀請不同領域的講師,給我們帶來不同的課程,像是工研院的林威廷老師帶來的淨水原理和淨水器製作課程、主婦聯盟的林玉佩老師帶來的食品添加劑和氣候變遷的課程教學設計,讓我們在規劃這一次營隊的課程的時候,有更多的想像和創新。

一開始培訓調整為這樣的進行方式的時候,也許是因為聚會的頻率下降,我們全體進行溝通的時間減少,因此在整個活動規劃中,特別是帶隊的王老師和我們之間,常會有訊息不同步的時候。在這期間,在辦公室值班時和王老師進行討論的時候,我或多或少有意識到這一個問題的存在,但當時我受限於自己較謹慎、不主動出擊解決問題的性格,因此我一直沒有主動帶領大家去解決這一個問題。一直到王老師和我進行一次談話之後,王老師將我指定為這一次民權英文營的領導者,我才提起勇氣去帶領大家做好營前的準備。這裡要感謝王老師及時推我一把,以及營隊的夥伴的提醒和包容,讓我有機會和勇氣,去學習成為一名領導者。同時,也給未來的自己做一個提醒,提醒自己在未來的路上遇到相似的情況的時候,像王老師及時推我一把一樣,推自己一把,主動站出來成為團隊中的領導者。

以往英文營中的所有課程都是由我們為主導,當地的志工為輔。在出隊前兩週,我們臨時知道前來協助這一次營隊的志工有準備中草藥標本製作的課程,原本已經排定課程需要隨即做調整,大家對於這個臨時的訊息都有一定的不安和惶恐,也使得我的壓力不斷在增加,一方面不知道要如何做因應,一方面不知道要如何減緩夥伴們不安。所幸,我們還有兩天的營前衝刺時間可以去做討論和調整,在王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和在地志工進行兩次的線上討論,第一次是初步了解他們對於課程設計的想法,並藉此機會讓當地志工對於我們的課程有大概的了解,讓他們能夠依此去調整中草藥課程的設計,第二次則是依照他們寫出的教案進行討論。經過這樣的討論,我們第一次嘗試在生活教育的課程中排定在地志工設計的中草藥課程,雖然大家心中依舊有很多的不確定,但我們都知道英文營中唯一不變的,就是會有各種出乎預料的情況,需要我們隨時做彈性的調整。

  • 營隊期間

經過今年寒假在南寧梯次的經驗,我們將這一次營隊的時間安排調整為1天培訓+4天營期的模式,第一次的志工培訓,主要是讓政大志工和在地志工有初步的溝通,讓他們對於英文營的進行模式有一些了解,同時也和當地組織確認營隊第一天的相關安排。在營期的第四天之後第二次的培訓,則是讓大家在營期中間有稍微休息的空間,為最後四天營隊活動繼續努力。

這次的在地志工,是來自安徽中醫藥大學和安陽師範學院6位學生,經過第一天培訓對於他們的觀察之後,我們將這6位在地志工分別安排至大小班的團隊中,其中和我、育民、柏儒一同帶領的小班教學一同合作的,是3位中醫藥大學的學生。根據之前的營隊和多位在地志工合作的經驗,在第一次的小班的會議,除了和大家一起順過次日的流程和練習歌曲之外,我們分別和一位在地志工在進行搭配,在分組教學中政大志工一同帶領教學,也在課堂教學中協助主教老師注意學生的狀況。

在營隊的前期,在地志工會因為對於英文營的活動規劃不太了解,而找不到自己在班上的角色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在班上滑手機或是放空,進而沒有參與到整個班級的教學之中。這一次的營隊中同樣出現這樣的狀況,當下在老師的提醒之後,我思考要用怎樣的方式才能讓在地志工更多的參與進來。在當天的小組會議中,和往常一樣討論每一個學生的狀況之外,我們也開始根據個別狀況給每位學生定下目標,像是學會唱歌曲的其中一段進而進階到整首歌,同時讓每一位老師追踪幾位學生的進度。在這樣的方式下,在地志工為了能夠帶好自己負責的學生,努力地學好歌曲之外,也在課程進行中和自己負責的學生建立關係,例如上課的時候站在他們附近,協助主教老師的教學,或是在下課的時候帶著他們練習歌曲。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每一位志工和學生,都需要給予他們清晰的目標,讓他們擁有努力的方向而不至於徬徨,特別是到營隊後期,經過這幾天關係建立,志工老師和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定的熟悉感,原本不敢開口唱歌的孩子在志工老師的陪伴下,從一段到一整首,從一首到兩首,慢慢的建起自信心,到最後一有時間就追著老師說“我要練歌!老師快教我!”,對於每位志工老師來說,看到自己帶領的學生有這樣的轉變,必定也從中收穫很多成就和感動。

這一次的小班學生中,有些是被家中的長輩逼來的,對於營隊課程興趣缺缺。在課堂活動的進行中,他們不配合老師的教學,對於老師的態度也相當不好。在前幾日的教學中,班上的志工老師往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管理這幾個特定的學生,以及處理他們和班上學生之間大大小小的衝突,想要學習的學生,注意力也因此而分散。這樣的情況,自然需要一些策略性的行動去解決問題。一開始,我們個別找這幾個學生進行談話和約定,也讓和他們熟悉的志工老師帶著他們一起練歌。但是,他們很快就故態萌發,一再影響整個班級的學習氣氛,我們也因為需要一直處理班上出現的各種狀況而精疲力盡,無暇顧及其他需要陪伴的學生。

這些情況,累積至營期的第五天,也許是雙方都到了一個極點,終於出現了一場爆發,對我們而言是一場危機,同時也是轉機。營期第五天當天,幾乎每一節課,都會出現狀況需要志工老師去介入處理,當天整個班級的學習狀態也受到影響,上課時學生一直都在浮躁的狀態,靜不下心學習,甚至最後一節點心課的遊戲環節,都沒有辦法順利地進行下去。以致當天的會議中,小班的志工老師們都十分低氣壓。在帶領當天的討論中,我們將現有的組合全部打亂,將這幾個特定的學生先放到一旁,集中討論剩下每一位學生的狀況,並根據這兩天的情況,再次調整座位以及分組。對於這幾位特定的學生,我們則是給他們做選擇,想要繼續留在班上上課就要配合課堂的活動,如果不配合老師的教學而影響到上課氣氛,就將會他們帶離班上,請當地組織協助照顧。

在這樣的調整之下,有些學生慢慢跟上班上的學習進度,而有些學生則選擇離開。慢慢地,班上整體的學習氣氛開始改變,在志工老師的鼓勵陪伴和獎勵制度推動之下,學生們一起去衝刺歌曲。在以往的營隊中,小班的學生能夠背完6首主歌的只有少數幾個,但在這一次的營隊中,留下來的學生有一半都將6首主歌背完,大部分的學生也都背完4-5首歌,這是我們一開始都沒有預想到的。經過這一次,我更加認識到,當我們被一些事情限制而沒有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的時候,就要做適當的調整和取捨,選擇更加合適的處理方式,將精力集中在當下最重要的目標上,其他次要的或是會影響到主要目標的進程的事情,則是要學會放下。

這一次的生活教育,相較於之前也有很大的突破。因為當地沒有合適的投影設備,因此所有的生活教育課程,都需要調整為依靠板書和老師的帶動做教學。除此之外,這一次的生活教育加入淨水和中草藥的課程。前面有提到,中草藥的課程是由當地志工討論設計的,這也是營隊首次讓當地志工從零開始設計並主導一堂生活教育課程。這對於政大的學生和當地志工,都是莫大的挑戰。從第一天的培訓開始,我們不斷針對中草藥的課程進行討論,政大學生有對於課程架構和安排的經驗,在地志工則是有對於中草藥的相關知識,在數次的腦力激盪之下,我們一起討論出整個中草藥課程的架構。在進行中草藥課程的前一天,在地志工分別就他們各自負責的部分,向大家說明課程的流程,這個過程就像我們在學期間培訓的時候一樣,要去找出其中有問題的地方,並提醒他們需要注意和調整的地方。最終,在地志工順利帶完兩節中草藥的生活教育課程,相信他們在這一個過程中必定收穫良多。

  • 總結

這一次的營隊結束後,我心中的感覺是錯綜複雜的。作為小班團體的帶領者,經過南寧梯次的經驗累積,我在這一次的帶領中可以更加熟悉的運用一些班級經營的小技巧,也能夠更加好地帶著我們這一個團隊朝著一個目標邁進。這裡也想跟每一位小班的夥伴們和老師說一聲謝謝,謝謝你們在這段期間給我的各種大大小小的提醒,以及中間的每個配合,因為大家的合作和投入,在最後我們和學生都從中收穫很多很多。

作為一名Leader要想得比別人更多,從營前準備大大小小的事情,到營隊中間的全體會議的帶領,中間各種大大小小事情的安排和突發情況的應變。而作為整個團隊的帶領者,覺得自己還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像是有很多的事情考慮得不夠周全,或是發現問題後沒能及時的做應變等等,所幸在營隊夥伴和老師的提醒和幫助之下,我總算磕磕絆絆地走完這一段過程。就像之前說過的一樣,英文營的活動其實就是在陪著學生,陪著夥伴,也陪著自己學習成長的過程。回想起當初自己加入英文營,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能夠作為一名Leader,站在大家面前,帶領整個團隊前進。感謝在大學生涯的最後階段,在這裡有老師和夥伴陪伴我成長。學習成為一位領導者,我比別人慢很多,但至少,我踏出了第一步。

2019-河南民權活動簡介

       2019年的暑假,兩岸鄉村英文品格營再次造訪了河南省民權縣的彭家莊。7/9日約傍晚時,我們抵達了河南民權的休息處,與6名安徽中醫藥大學和安陽師範學院的學生志願者們會合。抵達時,我們即被告知這次我們將住在城裡,合作社2個月前才購置的基地房2樓。每天合作社接送我們去彭家莊的學校。

       延續南寧冬令營,本梯次的兩天在地培訓,分兩次完成。第一天早上,我們先在住處開始第一階段的培訓,近11:00轉往營地,村子裡的學校,準備次日開營所需要的課桌椅和教學器材。這次受限於桌椅,我們總只招收了34名學員,小班20名,大班13名。

       經過多年的修整,營隊的英文歌曲教學已相當成熟,本梯次只有調整幾首歌曲,續以Language Arts的教學方法帶動,並且也安排安徽的學生志工在第5天帶英文歌的教學。

       此次最大的宊破點之一是在生活教育,除了透過貼近當地生活的短劇、互動式問答、動手畫圖,讓學生們更容易吸收、思考,政大團隊所準備的3個單元:潔牙、零食中的糖,以及水資源的汙染與淨水實驗,政大師生亦協助安徽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們設計並且實際帶動2個小時的介紹中草藥的課程,並且將之和水資源污染連結。

       此次社區小學堂有2個主題:關於婚禮習俗的「夜空中最亮的星」,以及有關食品添加劑的「小賣"不"來了」。這兩個主題在成果發表都有亮麗的表現:前者是以小學員所寫的劇本搭配其所製作的結婚的道具。後者,則是相聲與道具的結合。

       經過這一次的服務,英文營團隊和當地志工,都有了自己的一番收穫。無論是第一次教英文歌的緊張與成就、修改生活教育時的腦力激盪、準備中草藥課程的相互討論和規劃,還是展出社區活動成果時的快樂,均將成為每一位隊員寶貴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