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河南靈寶

河南靈寶弘農書院

2017/7/20 – 2017/7/27

 

施虹伶  公共行政學系一年級.........................................................................................................1

王元蓁  公共行政學系一年級.........................................................................................................4

傅馨慧(跨梯次)  統計學系二年級............................................................................................8

劉靖陽(跨梯次)  地政學系三年級..........................................................................................11

 

施虹伶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二年級

營前培訓

    在營隊正式開始前,我們接受了整整一個學期的培訓,原本我以為課程內容會和其他的營隊一樣,要我們討論營隊活動內容、營歌練唱、或者做做道具而已,結果和我預期相反的,培訓內容著重在討論教學理念的共識、面對不同學生發生的問題與情境要如何處理,甚至是我們自己的情緒管理、幫助學生釐清自己的感覺與情緒。在這過程中,課堂上的氣氛一直是輕鬆的,輕鬆地讓人察覺不到這些情緒管理的小技巧在實際上要運用有多麼的不簡單。

    盧老師和查老師在課堂中教了我們要常常對他人「存款」,就是要常讚美別人、說好話,說得越多我們的存款就越多。並不是盲目地稱讚別人,而是學會看到對方的優點並說出來。學會看見別人的優點一直是我們都知道自己需要學的課題,但要說出來卻常常是我們忽略的,在一開始我嘗試著對身邊的人存款時,我感到不太自在也很難為情,因為我認為刻意的要對身邊熟悉的人說出讚美的話反而聽起來一點也不真誠,但是對方的反應都讓我又驚又喜,平時木訥的爸爸聽了我彆扭的讚美只笑笑地摸一下我的頭,沒有說什麼但我感受到他因我的話而開心,弟弟聽了我的稱讚直張大眼睛問我真的嗎?然後開心的跟我分享他是如何努力和改變。時間久了之後,我發現自己漸漸地比較習慣了,習慣了看到別人優點後想要直接告訴他,並且享受著別人聽到我的讚美後的欣喜。

    另一個在盧老師和查老師課堂上學到的是情緒調解五步驟,起先的我對於這五步驟是非常不以為意的,我認為即使照著這五步驟走,仍舊無法排解我的煩躁與不悅,我試過好多次了,照著老師給的步驟試圖處理自己的情緒,但是最後往往都是步驟做完了情緒卻還在,甚至更糟糕,因此我非常地不認同這個方法。直到在靈寶梯次中我遇到了班上孩子情緒非常失控,而我也已經把所有知道的方式都用過卻仍然無法讓他情緒緩和下來,我才想起這個方法,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用在孩子身上,沒想到真的奏效了,原本情緒失控大聲哭喊的孩子真的靜下來告訴我他的感受和讓他生氣、哭泣的原因。我反覆思考著這五步驟既然在孩子身上成功了為何之前用在自己身上時一點用也沒有呢?思考後我自己得到的結論是,之前嘗試時,我已打從心底不認同這個方法,因此我並沒有真正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情緒,更沒有辦法耐心的一步一步調解不同層次的感受,經由孩子我看見了自己的不足,也解決了培訓課程以來在我內心一直存在的疑惑。

 

內丘梯次

    剛到了河北內丘,就感受到當地人滿滿的熱情和歡迎,在車站到村子裡的路途中,開車載我們的大哥經過一些地標時總會特別放慢車速向我們介紹窗外的景點和雕像,讓我們借宿的郝姐更是不遺餘力地給予我們各種協助,不論是各種教學的需求或是動員當地居民的配合,郝姐總是豪邁的給我們一句沒問題,然後在短時間內就解決了我們的問題。

    籌備已久的營隊終於開始,第一天報到時我負責待在班上等待我們班的孩子進教室,然後發課本給他們並教他們念自己的英文名字。看著孩子一雙雙透徹的眼睛,有的充滿好奇頑皮、有的文靜乖巧,但大多數都還是透著一些不安與害怕,和台灣的孩子眼神不太相同,但並不令我意外。令我意外的是這裡的孩子並不排斥唱英文歌也不排斥做搭配歌曲的動作,甚至有些小孩是充滿表現慾的。觀察到孩子的這些特點讓我們非常開心,教學也很順利。

    在歌曲的教學上雖然稱不上得心應手,但我也不至於到很緊張,再加上這裡的孩子上課配合度相當高,因此我們班的課程一直進行得很順利。然而,班上孩子的英文程度落差非常大,即使這是我們在台灣就知道可能會有的情況,真正面對程度落差這麼大的班級我們多少還是有點手忙腳亂。幸好有嘉雯在每天開各班會議時帶著我和小玲討論該如何幫助班上程度較差的孩子,我們鼓勵班上程度較好的小朋友主動去幫忙程度較差的同學,而同儕的力量也真的讓很多原本連單字都念不出來的小朋友最後能夠完整地唱出一首歌。

    在這個營隊裡,比起和孩子的相處或是教學的技巧,我覺得我學到更多的反而是對於自己負責的事情和面對突發狀況時的理性態度。在我負責的環保合班課中,課程裡每個主題我都寫了一段前導戲劇,我請我們的夥伴和當地的志工一起幫忙演,即使大家都忙得不可開交,在我開口詢問幫忙時,所有人都沒有帶有一絲猶豫的就答應了,也配合我在大家的休息時間來排戲,當下的我其實沒有太大的感覺,但當我再回想起來卻深受感動,這是很自然的合作,夥伴間互相幫忙沒有人有一句怨言或推辭,現在想起來更覺得是很珍貴的互動。在課程中有問答的設計,其中一題的題目和選項有瑕疵,導致大家對答案的看法不同,當天檢討這個問題後我決定之後要把這個題目換掉,避免任何模稜兩可的題目,但是隔天早上睡醒後,王老師突然告訴我關於前一天的題目,原本他是認為應該另一個選項才對的,但他想了之後覺得原本的答案他也可以理解,我被老師嚇到了,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老師會這麼認真的看待這個題目,會願意換個角度看題目來理解我們原本的答案,然後在隔一天的早上告訴我這件事情。我才深刻的覺得老師是用多認真的心對待我們整個團隊,原本在下一個梯次我要直接換掉這個題目的,後來我也改成引導孩子另一種方向思考,讓他們選了兩個答案。對孩子來說或許只是一道題目,但對我自己而言是面對問題時心態的轉變,原本我只想換掉題目就能省去不必要的誤會,但後來我正視問題本身並且想辦法解決。

 

靈寶梯次

    和河北內丘梯次相同的,在報到當天我負責班上事務,而和內丘梯次完全不同的,靈寶的孩子活潑外向得多,去年參加過英文營的孩子明顯的從容許多,讓我覺得有一點像台灣的孩子。

    即使人數較少,靈寶小班上起課來卻一點也不輕鬆。班上的男生完全沒有辦法專心聽老師上課,不斷的打斷老師上課,一下隨意發言,一下起身走動,幾乎所有的助教老師都要一對一的顧著才能勉強讓他們安分下來不影響別人。這樣的情況讓我們非常頭痛,每天無時無刻都在想到底如何才能讓他們乖乖上課,搞得每次上課都提心吊膽的,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有突發狀況發生。

    在這個梯次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我們班上有兩個同學沒有參加完八天的營隊就退出了。這兩個都是從第一天就表明自己是被父母逼來參加的,自己很討厭英文也不願意配合上課。其中一個情緒起伏非常大,在營期間甚至與靖陽有過衝突,在靖陽話說到一半時就哭著衝出教室了,我追出去攔住他之後在教室外面與他聊了好多,安撫他的情緒也讓他抒發、講出為什麼會這麼生氣,從中了解到原來當地老師平時是以打罵來教育的,單字背不出來就打,句子寫不出來就罰,導致他們對英文既害怕又討厭,後來雖然他情緒緩和下來了,卻仍然對靖陽不諒解,靖陽希望我能幫他把孩子叫出教室讓他們能對話,但他一見靖陽就跑就生氣,他認為我們針對他就因為他英文不好。

    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難過也很沮喪,我認為英文營應該是讓孩子不再害怕英文,能夠快樂學習的營隊。因此在當下,我非常害怕一個原本就對英文有恐懼的孩子,在前面幾天好不容易敞開了一點心房願意跟著唱個了,會不會又因為受到這些刺激反而變得更討厭英文了,我很害怕也很愧疚,但更多的是我很難過因為我不知道我還能做些什麼來挽回。後來經由凌老師了解到孩子家裡的狀況並不是我們原本以為的困難,而是家裡對他很寵溺所以他才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鬧脾氣。

    在這個梯次裡,老師讓我試著帶小班的討論,面對同時有許多需要特別關注學生的一班,在班級經營方面我們做了許多努力。剛開始我很不適應,一方面是因為在河北有嘉雯帶討論條理很清楚,我不需要主動地去想要做什麼,也沒有想過課程進度會不會落後,另一方面是河北的小朋友很乖也很主動學習,我不需要擔心小朋友不來找老師唱歌背歌。但是在靈寶,我們每一堂課都須要花好多時間管秩序,除了自己負責好的課堂之外還要注意到許多上課之外的細節,觀察整個班級狀況然後開會時依據班級狀況做不同調整等等。我覺得自己額外的收穫是能夠和夥伴們主動的互相幫助,在對方上課時也認真參與,觀察夥伴是否需要幫忙然後主動地去做,每次我在上課時有旁邊夥伴在真的很令人安心。

    在兩個男生退出營隊之後,我發現我們班級的整個氣氛都不同了,或許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心情調適後也變不那麼緊繃,所以覺得上起課來很愉悅,同學也專注許多,也或許是因為我們可以更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小朋友和課堂上,不需要再分心力去管秩序。或許不讓他們再回來營隊也是對他們的另一種教學,讓他們能夠學會對自己的行為和決定負責,未來的社會更加殘酷,當你在耍脾氣時,不是每個人都像家人和老師願意一而再,再而三的給你機會的,希望他們能夠記住這次的教訓才好。

 

反思

    這次參與了兩個梯次,在第一梯次時我感到很新鮮、很興奮並且充滿活力,而在第二次我覺得充滿挑戰也很充實。第一梯次我很多時候是觀察並學習,觀察比較有經驗的夥伴、觀察老師與當地志工的互動、觀察學生間的交流,學習到跟不同文化的人交流的方式、學習了和比自己年長許多的人討論溝通,並嘗試說服他們試試看我們的想法。而第二梯次的很多時候根本來不及觀察甚至來不及思考就必須馬上做出動作,計畫總是跟不上變化,我必須臨機應變,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出適合的作法,不斷的接受挫折然後再不斷的繼續努力。

    為期一個月的營隊,是我第一次離家這麼久,兩個梯次下來心情真的非常多高低起伏,僅僅因為班裡孩子比前一天進步了一點點,得到的成就感就足夠讓我開心一整天,也只因孩子無心問了一句「老師,這個背不起來的話會被罰嗎?」就讓人心疼好一陣子,短短八天的營期裡,感受到太多太多平時可能幾個月都沒有的感觸,讓人還來不及消化就又有新的感受,即使跌跌撞撞我們也努力地走過了,以前我常常覺得短期的營隊只能帶給小朋友短暫的快樂回憶,營隊結束後他們依然回到正常的生活,我不知道自己做的一切到底能不能帶給孩子們一點什麼,但現在的我覺得,每一次的營隊我自己也都獲得了許多成長,所以下一次的我才能夠更好,才能夠給予更多,這一次到河北河南得到的不僅是視野的廣度,更是心能感受和學習的深度。

 

 

 

王元蓁

國立政治大學公行學系二年級

河南靈寶

如果有人問河南有什麼知名的城市?大家第一時間想必回答洛陽、西安吧!中國有許多城市對於我來說是陌生的,亦或者說對於台灣的民眾,甚至是中國的民眾也都是陌生的。因為想多了解一下那座城市,因此在前往之前我先透過網路查詢當地情形,但是資料相當稀少。我只知道我將前往一個農村,而這個農村位於函谷關、老子著書的城市。

 

 

 

弘農書院

 

 

住在弘農書院的頭兩天,對於居住於城市的我來說是一件富有挑戰性的事情,農村的蚊蟲──起床時能發現自己身體又多了一個被昆蟲叮咬的傷口;廁所的不方便──沒有門的遮蔽與沒有沖水的設施;食物的不適應──三餐主食為無味的饅頭與綠豆粥等等。但是在和夥伴們互相抱怨完後,我總是默默地對著自己說,這不就是你要參加這個營隊的原因嗎?為了脫離自己的舒適圈,為了挑戰自己,更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是草莓族,儘管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有許多觸碰到自己底線的挑戰,也是學到與體驗到了許多事情!學到了如何控管自己的情緒;學到了如何靈機應變;學到了與別人交涉的能力;體驗到了當地的民情;體驗到了「窯洞」的特殊;體驗到了農村的生活,這些不僅僅是補足課本上呆版介紹的缺陷,更是豐富了我人生的經歷。

 

 

八日營期

    尚未前往中國時,學長姐們說中國的小孩性格比較內向,並且因為高壓式的教導方式導致孩子們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上課反應會較冷淡,這讓我感到有些害怕,因為我在2017寒假時於苗栗南河國小參與英文營的團隊,台灣的小孩對於上課老師的問題很有回應性,因此我在台灣時給自己訂定的目標是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營期讓他們敢開口唸、唱與比動作。

    在第一天時,我受到滿大的挫折,當我向台下的小孩詢問問題時,底下是一片的安靜,他們只會以害羞、生怯的眼神回以你,又或是嘴巴動一動,卻沒有出聲。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改變這個習慣,但是我們也不只是單方面的要求他們改變,營隊的團員每天在中午和晚上時各開一場會議,中午時段為討論學生情況與班級經營,希望能善用班上同學的關係,建立小天使制度,讓程度好的同學能夠帶領他們的朋友一起進步,而每日晚上則討論教學方法,決定每堂課的主要教導者、教學內容、教學需要調整的地方等。我認為第四天是一個分水嶺,因為我能深刻感受到學生的眼神改變了,上課的氣氛也改變了,他們的眼神不再是小心翼翼,他們願意開口、願意給予老師們回應,甚至提供英文營所強調的「body language」的動作的想法,甚至最後一天成果發表時,整首歌的動作都是由學生們拼湊而成。情況一天比一天好,終於迎來了最後一天,而這幾日我們共同努力滋養的大樹開花了,學生們的表演十分精采,儘管當天因天候不佳,表演場地由已經布置好的室外移到空間相對狹小、燥熱的教室,但是家長們十分捧場,他們雙眼緊盯台上自信的學員、不吝嗇地給予掌聲,甚至結束時大力的給予我們讚賞,最後弘農書院的老師笑容滿面的點點頭,這些是對於我來說最好的回報!但是這不是終點,我相信學員們的英文學習會漸入佳境,這棵樹在未來會結下甜美的果實。

 

觀察苗栗與靈寶的差別

    在今年的寒假,我是台灣苗栗南河國小營隊的一員;而今年暑假,我是中國河南靈寶梯次營隊的一員,兩次的營隊讓我發現到兩岸學子的差異性,以下我會分別敘述我所觀察到的兩者的特色和比較。

    我認為中國的學生有以下幾點特色,一、較為成熟,他們於課堂上不會吵鬧,儘管是在營隊中後期階段,仍保有課堂秩序;二、對老師的依賴性較低,下課時不會打擾老師,通常為老師主動詢問學生是否需要額外輔導;三、學習資源與環境較匱乏,雖然英文營是在靈寶的農村舉辦,但是有許多平常住在城市的孩子在暑假時回來農村找爺爺奶奶,而本身就住在農村的孩子與城市的孩子程度有明顯的落差;四、學習的積極度,在還沒前往靈寶時,對於新聞記者又或是老師同儕們間所說,中國的老師很多時候都以嚴厲的態度來授課,甚至有體罰現象,我是不以為然的,以為只是他們誇張的敘述,然而我詢問班上的一個孩子,才知道這是真的,老師真的會因為問題回答錯誤而懲罰學生,所以造就了學生是被動式的學習而不是主動性的詢問老師問題。

    而台灣的學生的特點則有以下幾點,一、像麻雀一樣,因為在苗栗南河國小時,我們是採分組進行課程,一組一組的小朋友們總是像麻雀一樣,嘰嘰喳喳的,課堂上需時時提醒不要講話;二、對老師依賴性較高,學生們下課時常常圍繞老師身旁詢問問題或是和老師聊天;三、學習主動性高,下課常常有學生們主動向老師提出要背誦或是唸課文;四、學習資源與環境良好,雖然我們前往的是位於苗栗山區的小學,公車只有兩班車,各接送孩子的上下學,然而我們的偏鄉硬體設施十分完善,在近幾年強調偏鄉下,有些甚至比城市的小學還要好,而學生的素質則是因為很多台灣的孩童甚至在幼稚園時便送至「雙語幼稚園」又或是從一年級開始便有英文課,所以他們基礎非常紮實。

    我觀察到的兩者特點為以上這些,而我將把兩岸學子特點做比較,一、學習熱忱方面,台灣的學生讓我感受到他們的學習熱情,會主動向老師詢問這個單字是什麼等自己不懂的問題,而中國的學生則是被動式接受,並且需要老師們主動關心,否則他們疑惑的眼神很容易在其他程度較好的學生中埋沒;二、資源方面,在相較於資源比較匱乏的中國農村,我覺得台灣沒有真正的「農村」,生活水準與教育環境比較高,孩子們也較早接觸英文;三、學生個性,我們的偏鄉教育起始點雖然比他們高,但是我們缺乏認真與定性,在南河國小時,我們要求學員們在放學前把課本交還給老師,因為我們知道如果讓台灣的小孩帶回去,他們隔天不一定會再帶來學校,而中國的孩子不同,在靈寶時,甚至有一位學童在晚上8點時竟跑回弘農書院,並對我說:「老師,我想要背歌!」,他們真的十分認真,並且願意專心的上完一堂課,即使有時上課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說太難,他們也不會嬉鬧,只是默默的把課程聽完。

    我不認為兩岸學子有誰比較好的程度之差,我認為這兩者皆有他們所值得稱許又或者是需要改變的地方,而我更希望在將來我能觀察到更深入的部分,能分析更多面向的兩者差異。

 

結語

    我很開心能夠參與這個團隊,做出人生中許多的第一次,在這個營隊中,我不僅僅是一位教學者,更是一位學習者,在台灣的營隊是我第一次嘗試扮演「老師」這個角色,因為是首次參加營隊,因此許多行政上的事物我沒有碰觸,還有很多關於班級經營方面的事務是由學長姐帶領,我完全不了解這些事情,也無法提供意見。在河南靈寶梯次中,我充實了許多基本常識,我知道了原來奇異果和葡萄一樣是藤蔓植物;我知道了雞真的會飛,而雞飛狗跳這個成語是真的;我知道了小黃瓜其實可以長得跟茄子一樣大,這些都是都市小孩的我所不知道的東西,而這次體驗到了很多農村的風情,最令我感動的就是每天晚上欣賞到的夜景,毫無光害的農村可以看到像天文館一般地星空。除了體驗生活與得到生活知識之外,在教學技巧與知識方面我也成長了許多,從原本第一次教學的生疏到稍微能抓住學生的目光;從原本不瞭解班級經營到和學長姐一起討論班級經營的方法;從原本無法招架突發狀況到能嘗試輔導學生;從原本狹隘的眼界到理解兩岸學子的差異,這些一點一滴的累積在我的人生閱歷裡面,讓原本對於中國大陸這塊土地有興趣的我能稍微了解他們的風俗民情,希望未來我能把握住每一個機會,繼續參與這個團隊,前往更多地方,體驗更多的文化,觀察更多的不一樣,學習到更多有關班級經營方面的技巧,學習到更多與他人溝通的方式,這些都是我在學長姊身上所看的的,因此我希望未來我能成為像他們一樣,能獨當一面,讓學弟妹倚靠的好的教學者!

 

 

 

傅馨慧(跨梯次)

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三年級

    如果說大學的課程提供我提升個人硬實力的機會,提升我的專業技能,像是各種統計軟體的應用,各種原理的推論等,大學的活動則是提供我提升個人軟實力的機會,在籌備各個活動的過程中,我的思維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相較於初入大學生涯的我,可見一點一滴的成長。而提供我這一成長機會的沃土,便是英文營。

    今年有幸,參加兩個梯次的英文營,兩個迥然不同的環境,給我不同的體驗,亦給我不同的成長。如果說第一年參加是給自己踏出舒適圈,體驗不同的機會,今年則是給自己成長的機會。從培訓的規劃、處理行政事務、學習帶領他人這一過程,我逐漸讓自己脫離在團體中沉默不語的角色,在和大家一起進行討論和思考的過程中,亦有闡述自己想法的勇氣。

    今年的培訓課程較去年有很大的改變,整體的架構依舊循着知識的累積結合實作的部分,但在知識累積的過程中,有更多需要新舊隊員一起討論、思考,進行思辨的部分。作爲培訓課程的設計者,需要進行更多的創意思考,在培訓課程中,如何動靜結合,既有知識的累積,亦有思辨的過程,去讓英文營的整體設計,更加完善、適合。在這過程中,新生能夠更快地熟悉英文營的運作模式,融入英文營,亦培養隊員的團體意識,對於團體有更多的認知與感受。除此之外,在培訓的過程中,通過討論訓練隊員思考以及表達能力,以期在面對各種挑戰,需要調整的部分時,能夠更加快速、更加從容地做出適當的調整。

    在生活教育的課程設計以及團體獎勵的設計,亦較今年初在苗栗南河國小的寒假英文營,有了更大的突破。在生活教育的課程設計方面,這一次的設計有了更多創意、活潑的設計,讓教條的知識點,用創意、活潑的方式,像是戲劇、問答、遊戲等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專注力,並在這一過程逐步吸收這些生活知識。在進行生活教育的教學時,也可以不同於往常上課的模樣,這何嘗不是多元學習的一塊呢?

    除了在生活教育的課程中累積知識點之外,也在其他的時間,配合不同的小小活動,讓這些觀念逐步在孩子們的腦袋中形成。而今年生活教育課程在實行的過程中,皆有遇到相同的問題,也就是這些知識點對於孩子們來說,是已知的東西,在成都梯次尤其明顯,我們需要瞭解他們已知的知識,再藉由這些孩子們熟悉的東西,延伸到更加深入的議題,增加知識的深度。在這之中需調試整體的程度,或簡單、或太難,這一平衡的掌控,同時需要顧及課程整體規劃的時間安排,在兩個梯次中,從靈寶梯次吸取河北梯次的經驗進行調整,到成都梯次吸取靈寶梯次的經驗進行調整,大家在這一過程中,從一開始的嘗試,到逐漸掌握控制這一個平衡的方法。

    而在團體獎勵設計方面,暑期的團體獎勵被賦予更多的意義,通過小組一起唸歌、背歌,累積線索,再依靠線索,齊心協力找到寶藏,這一過程,孩子們學習什麼是團體,體驗通過團體的努力,最後一起獲得寶藏的喜悅。孩子們的寶藏,則是由老師們寫給孩子們的話,或是提醒、或是鼓勵,讓孩子在這八天的英文營後,帶着我們的祝福,向前進。

    在教學中,學生的各種狀況,給我們帶來各種挑戰,而這一些挑戰,都需要通過大家一起進行討論,進行調整。在靈寶梯次中,學生大多是去年參加過的學生,因此我們需要更加活潑、深度的教學。在靈寶梯次的小班中,學生人數較少,因此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去觀察、瞭解每一個孩子的狀況。上課的第一天,我們就發現,孩子們需要較多變化的上課模式,再加上孩子們如果注意力被轉移後,就會開始打斷老師的上課,進而影響全班的上課氣氛,唯有依靠助教老師的幫助,才能控制這些孩子。而這些,經過小班老師的討論後,做出調整,像是用活潑的教學方式,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或是瞭解孩子的狀況後,和孩子做小約定。在營期這8天,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的成長,從一開始不太願意跟着老師一起唱,到最後和大家一起站在臺上,大聲地唱出英文歌曲,孩子們的這些改變,都讓我們覺得彌足珍貴。

    而在成都梯次的小班中,我們面臨另一種挑戰。往年英文營的小班都是四升五、五升六的孩子,而今年在成都的小班,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三升四的孩子,他們擁有旺盛的精力,續航力遠遠低於四升五、五升六的孩子,同時容易失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動靜結合的教學,同時需要合理地分配動態活動和靜態活動的時間,過多的靜態活動時間,會讓孩子疲乏,而過多的動態活動時間,則是會喪失動態活動的意義,孩子在玩鬧的過程中,浪費太多的時間。每一天上課的時間,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挑戰,我們需要觀察孩子們的狀況,並且迅速的依學生的狀況進行教學的調整。同時調整獎勵制度,給孩子更多的信心。

    這一個月的經歷,我成長的許多,同時也發現自己許多的不足、需要改進和調整的地方。未來的日子會怎樣,我並不知道。回望過去,這一段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這英文營這一個團隊裏,轉眼已經過了兩年的時光,期間或有荊棘,或有阻礙,在這時光飛逝的過程中,我一步一腳印地向前走,不斷地去嘗試自己的極限,同時期望自己、期許自己,在這段路上,逐漸成長、成熟,蛻變成自己心中的模樣。

 

 

 

劉靖陽(跨梯次)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四年級

 

  參與兩岸鄉村英文營,仔細數一數加上這次已經是經歷了六個梯次了。在我的大學生活裡,似乎冥冥之中就有個動力推進著我繼續進到大陸農村做這件表面看起來性質相同的事。其實不僅是我自己一直在反思探尋著背後的原因,許多好朋友也都曾問過我類似的問題:「為何要把大學生寶貴的暑假耗在這些生活享受遠遠不如台灣的對岸農村?」或許是自身對教育這條路的熱愛、或許也是對於每次出隊自我提升與突破後的喜悅、抑或是享受那一群人一起為了一件利他的事集思廣益的感覺。總之,我自己內心明白,推進我又一年繼續去完成這項任務的動力,往往都不是單一的誘因,而是在反思前幾次經驗之後,所得到的那種多面向、複合式的成長與感動。

 

回顧過往- Look back over the past.

  猶記得當年剛加入英文營團隊,還是個稚嫩的大一生。當時的我,充滿了熱血與衝勁,想要好好的為團隊奉獻自己的力量,儘管當時自己其實能力真的不甚足夠。但幸虧在當年出隊時,我們遇上了許多突發狀況,困境之中激發了我,憑著青春的熱血以及不想輸的決心。當時的我面對各項麻煩居然莫名展現自己生命從未出現過的毅力,在困境中不斷地調整、修正。最終,我受到了同型團隊裡師長們的肯定,也被孩子的改變與其他夥伴利他的生命堅持深深的感動。因而也促使了我繼續留下,為這個團隊效力。

  其實本來留在團隊裡參與行政事務,也只是為了可以和第一年營隊的孩子再續前緣。然而,出乎我意料的,在團隊中跟著營隊主持人王老師做事,居然深深的改變了我的人生,讓我得以形塑出自信的自我價值。其實真的很感謝王老師,願意花心思栽培當時那只有熱情、不懂人情世故、缺乏專業的鄉下小孩。團隊辦公室的工作中從最基本的官網管理、到之後的論壇舉辦、營隊裡各項專案的規範,乃至最複雜的團隊帶領與英文營人力資源培訓。因為有王老師一路的帶領教導,以及育民、嘉雯兩位好夥伴的互相扶持,讓我得以在這些大學課堂學不到的實務經驗中收穫滿滿,更認清了自己的熱愛與長處,因而自信地踏上了現在努力的道路。

  而對於教育充滿理想的我,也在第二年的兩梯次實戰經驗學習並且實踐了教學形式變換、班級經營等教學現場必備的技能,雖然過程中曾經經歷了很大的挫折,但看到孩子因我的改變而有所蛻變,其實就覺得自己的努力已經值得了。而第二年還有一項重擔,便是成都梯次的教學團隊帶領,這是我第一次擔任小隊長,但或許是上個梯次中給予的挫折與磨練,讓我在成都梯次的帶領過程中,得以更加的自信與從容。再加上有王老師在旁的指點以及隊員們的努力,最後的成都梯次可以說是收穫滿滿,不僅營期之中統合了前兩梯次的經驗,在教學、成果展現上都獲得了相當不錯的突破。團隊帶領的過程,也因為快樂向上的氣氛營造,因而讓成都梯團隊的隊員充分在過程裡展現了韌性與創意。最後成都梯的隊員更是在隔年全數留下,成為了英文營團隊的得力助手。

 

不同以往的使命感–We have special missions.

  其實參與英文營團隊三年,深深感受到這個團隊的重心,不僅僅是在教學現場給予孩子的另類教育極為重視,團隊隊員們過程中的自我探尋、領導力培養,更是團隊培訓中相當看重的點。自己也相當的幸運,能在參與英文營團隊的第三年,與王老師一起飛去墨西哥參與IAVE國際志工大會與青年志工論壇,在論壇裡,精選了世界上許多傑出關於青年的志工計畫的經驗,這些簡報的內容再次印證了王老師幾年來在團隊帶領上的實踐:透過青年志工的養成過程,讓其可以自我探索屬於自己的道路,進而培養出成熟自信的leadership。

  歸國後,王老師召集了我、嘉雯、育民組成了核心幹部群組,主要的目的,便是希望我們能夠把過去的訓練的leadership精神加以實踐。而除了我們自身的訓練以外,也基於未來的傳承與永續,老師亦授權我們試著安排更深化的培訓與實戰演練,讓後面接上來的學弟妹也能漸漸發展出較為成熟的做事風範,無論是行政方面或是教學方面。而新的一年和以往不同的,是從前由王老師一手擔綱的培力隊員的角色,隨著王老師接任學校行政工作,漸漸地要轉變為由我們負責擔綱。

  這個工作和去年的帶隊截然不同,除了要把隊上氣氛帶好、營期間把工作做好,還須從團隊中發掘各領域的人才並給予適合的資源幫助其成熟茁壯,這確實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剛開始時,我們的思維仍然還是聚焦在營前培訓課程的改善,但經過台灣南河國小英文營的實戰培訓後,我們發現這個新的使命並非僅是像前一年設計出完整的培訓課程就能完成。真正複雜的團隊帶領與問題解決,往往是實際營期時,它牽涉到了識人、用人、帶人,必須要有更多的觀察力、傾聽力、協調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唯有抓穩了這些管理者實務上必須養成的能力,才有本錢順利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剛得知自己要擔任這樣的角色時,其實心裡是非常害怕自己無法勝任的,尤其我深知營期本身就是一個充斥著突發狀況、也常會有各種情緒出現的環境,但為了這個深愛的團隊,也為了刺激自己更深一層的成長,最終我還是選擇,勇敢地接下這項對於一個大三學生而言有點「超齡」工作。

 

迎面而來的挑戰–Challenges we met

帶領團隊遇到的挑戰

  其實就如前面所說,在接下老師交付予我們的任務時,我早已有了面對挑戰的心理準備。但在得知自己所帶隊的靈寶梯次狀況後,心裡難免是會有些壓力。靈寶梯次除了以新生居多,因而被定位在未來傳承順利與否的重點外。根據過往其他夥伴的教學經驗指出,該地區學生整體性格較為特殊,本身教學並帶領起來不甚容易。且加上此梯次王老師並未跟著,因此我必須在營期要擔綱起更重要的角色,直接性的面對關於整體營隊的各項問題。上述三者,都是我在接下靈寶梯時心裡意會到屆時可能面臨的挑戰。

  也因此,我在出隊前的培訓期,就持續地和與我一起帶隊的夥伴馨慧討論、修正整體帶隊方針,除了設計更多的機會讓隊員可以參與團隊行政事務外,也更重視與隊員間的關係建立,此次梯次內的隊員基本上都為女生,而且大多來自同個系級,本身即互相認識,且在批判性思考與行動力上相當足夠。因此在此次的帶領中,我和馨慧一改過去以學長姊下指導棋、講授性為主的小組帶領模式,在賦予隊員責任與任務上更加的放手。除了增加行政、教學實務上的訓練,也配合任務過程之中深度的傾聽與互相分享,讓學弟妹們既可以養成營期所需的基本素養,更可以訓練出面對問題、理性分析並且發想解決辦法的能力。我們特別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團隊領導模式,讓我們整隊隊員,可以較為自如的應變我們預期靈寶梯次將會遇到的各種困難,進而也讓隊員們可以成為繼續引領團隊前進的種子leader。

 

河北內丘梯次所遇到的挑戰

  而除了帶領靈寶梯次外,王老師此次也安排我先隨第一梯次抵達河北內丘,本來主要負責的任務項目,是針對此次合作方希望的在地教師培訓做設計。然而,到了當地,卻發現前來參與的在地教師僅有兩位,且皆非英語本科專業,因此光是在了解團隊教材上就相當吃力。且可能是因在地文化影響,在地教師本身在討論時較為謙和,在營期間也偏好單向的接受,故並沒有我們預期中的交流激盪。但我們仍沒有放棄與兩位老師的交流,從和兩位在地老師的合作與對談中,我們深深體認到了大陸農村師資的辛苦與無奈,雖說近幾年漸漸有一些讓它們有機會進修的機會出現,但因許多科目的專業師資不足,因此其他科教師身兼數職、臨場上陣的情況屢見不鮮,與我們合作的兩位老師就是因為這樣的狀況,因此才放棄自身的假期來到英文營的。雖說合作過程中,兩位老師比較少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其實在我看來,在如此艱困的環境裡,還願意如此不屈的為孩子付出、自我提升,這樣的專業精神,著實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此次河北內丘梯次,事實上在人力上以團隊裡的舊生為主,不論是教學上和行政合作上,都已累積一定的默契與經驗。且此次雖是英文營在當地第一次的舉辦,但當地的合作組織可以說是深刻的動員了地方的力量,支持這次的活動。因此不論是家長、孩子,都對於我們營隊的宗旨與意義相當清楚,無論是平日教學的進行、發表會的舉辦,因為有這些良好因素的匯集,所以顯得更加得心應手。然而,擁有這樣的良好基礎,不代表河北梯次本身就沒有值得突破的挑戰。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雖說營隊整體的教學活動在伙伴的努力下飛躍成長,但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社區探險課程」、「創意多樣的成果發表形式」上一直難以突破。

  而我們也深知,在學生特質與人文環境與台灣迥異的大陸農村,這兩點在台灣看似容易的教育理想,其實實行起來是會有許多阻礙的。但靠著內丘梯次夥伴們的專業與耐心,一步一腳印的面對問題、修正方法,我們終於成功的在內丘突破了這兩點過去兩年七個梯次都無法突破的任務。社區探險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以及由孩子擔任小小導覽員的動態展示。成果發表除了英文歌曲,更融入了一呼一應的口白、活潑式的進場、串場歌曲等活潑元素。其實真正讓人開心的不僅僅是最後成果發表時的亮眼成果,而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投入與享受,在旁看著孩子完全投入並享受在團隊設計的課程之中,那是對於一個課程設計者最好的心靈慰藉。

 

河南靈寶梯次遇到的挑戰

  內丘梯次確實是一個相當美好的經驗,不論是孩子的貼心可愛或是當地合作組織的熱情,但其實我心裡深知接下來由我帶隊的河南靈寶梯次才是真正的考驗。首先,到了當地我們從合作組織那了解到,當地風行補習,在暑假期間家長往往偏好把孩子送到可以待整個暑假的補課班,所以對於英文營,不論是家長或孩子都習慣把它當成營利的補習班來看待。

    在營期第一天,我便被我們帶的大班(五升六年級到國二)深深震撼住了。他們對於台上的教學似乎興趣缺缺,不論台上老師多麼努力用活潑的方式講授,台下基本和老師極少互動。我們試著探討背後的原因,本以為是青春期的彆扭,但私下和孩子聊過以後,才發現這裡學校風行成績至上的打罵教育,學生上課並非沒有在學習,而是害怕互動會講錯,進而被老師處罰,他們連跟老師複誦單字都有陰影,更遑論英文營language art教學法強調的動作、曲調、聲音表情。

    因此在營期之中,我們比以往更強調心理建設的重要,搭配其他班級經營的措施,透過喊話打氣、生命故事分享、感性號召等方式,努力讓他們打開心房,真正的擁抱並且學習,並且一些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念。而孩子們的情況也一天天改善,師生關係也一天天變得更加緊密信任,但其實因為去年靈寶大班據說有逃避成果發表的先例存在,因此我們對此特別的謹慎。事實上,在第七天的早上,班上才第一次把表演曲目唱過,而且或許還是因為恐懼錯誤,所以唱的是零零落落。之後老師亦有上去以感性號召的方式,希望大家可以互相激勵、大聲把屬於班上的聲音唱出來。然而,我們深知要真正養成孩子學習的自信,只有平日的心理建設是不夠的,還必須搭配一次刻骨銘心的成功經驗。因此當時馬上召集了大班教師群開緊急會議,決定實施「讓部份人先大聲唱起來」的分組教學策略,花一天的實現幫助學生衝刺,並於下午最後一節驗收。而這樣的教學策略果真奏效,搭配驗收前的再次激勵,孩子在驗收的表現遠遠超出了我們預料,而我也搭配師培課程學到的,在正向表現時立即給予大力的讚美,那是個感動的一刻,因為在讚美後連班上最害羞的女生臉上都洋溢了自信快樂的笑容。自然的,在最後一天的發表,孩子們也完全沒有讓我們失望,自信享受地完成了全英語的演出!

 

    小班(三升四、四升五)發生的問題,與大班是截然不同。首先,小班有幾個孩子是被爸媽逼來,對於上營隊課程興趣缺缺,對老師的態度也相當差,譬如每日都威脅著說明天不要來,又或是對老師翻白眼,上課時也是不停的發出怪聲影響同學。前幾日的教學,上課的老師往往要花大量的力氣在管理這幾個特定的孩子,其他想學習的孩子,注意力也因而被分散。而這樣的上課情況,自然地必須要討論一定的策略去解決問題,一開始我們決定先採取個別輔導模式,先嘗試請小班老師把這幾位特定的孩子拉出來由我這邊做個別輔導並與學生達成約定。之後卻發現很快孩子卻有故態復萌,因此後來我們刻意安排以輔導搭配訓導的模式,希望給予孩子態度上的導正和鞭策。然而,雖說有一個本來最搗蛋的孩子,漸漸地有所改善,甚至成為老師的小幫手,但卻也有另外兩個孩子選擇離開了營隊。事實上,一開始我和小班教學團隊的leader虹伶是相當自責的。然而,之後了解到其背後的原因,乃是家中對於這兩個小男生過於溺愛,因此導致了兩個小男生偏差的態度以及無法承受指責的低抗壓性。的確,我們都希望做到盡善盡美,但如王老師所說,畢竟我們只有八天,只能撒下一些美善的種子,而不要去妄想自己能整個扭轉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與老師能夠相聚,那是種不能強求的善緣。孩子選擇離開也是她自己選擇,一個好的老師必須要學著放手與尊重。

    由於教學並非一帆風順,加上對當地環境的不適應,幾位隊員們都感到「很累」。我深知必須要好好傾聽,並且多陪陪隊員們聊聊學生與自身心情的狀況。其實平日做教學兼職時,也遇過這樣的「教學倦怠」的情況。過往的經驗也告訴我,一個好的傾聽者,他可以幫助紓解倦怠的原因,更可以透過給予技巧,讓孩子的情況有所改善。其實當孩子有一點點正向改變時,這種暫時的教學倦怠變很快就恢復了。另外,在墨西哥學習時,有提到一個好的志工服務,必須在最後有一個「反思」的階段,而我個人也認為,其實在這次挑戰頻繁的靈寶梯次中,大家的成長反而是更快的,包括我自己。因此特意透過「總結會」的形式,讓大家反思十天以來,自身與團隊的成長。很開心有隊員私下透露,覺得總結會開完後自己這幾天的一些負面情緒,因為了解到了自己的成長所以有被療癒了。「帶人要帶心」這句話說來簡單,但實踐上卻是需要耗費腦力的,雖說這次靈寶梯次教學團隊的情緒相對於河北,常常處於低落的狀態,但對於隊員、對於leader們而言,未嘗不是一件讓自我提升的試煉。

    靈寶梯次,對我而言,是一場總結自己三年修練的考驗,無論是教學上、行政上,還是團隊帶領上。面對過程無數的困難,很感謝我的夥伴們在關鍵時刻總是可以給我扶持打氣,並且一起思考如何衝出困局。在營期之中我常拿「這裡的孩子缺甚麼,我們就給她補甚麼」這句話來鼓舞大家,增加使命感。雖然在實踐這句話的過程中,團隊有許多低潮有風雨,但很慶幸我們最後還是做到了。謝謝我的隊員們、孩子們,陪我走過這段自我淬鍊的道路!

 

流淚灑種,必歡呼收割–Reap with the song of joy

    猶記得去年在成都,王老師曾經來到我帶的班上,勉勵我的孩子們這麼一句話:「流淚灑種,必歡呼收割」,這句話不僅讓我班上的孩子在最後幾天準備發表的過程中,展現了驚人的韌性,也深深影響了我之後的生命。

    回首英文營一路走來的過程,事實上確實是辛苦,從籌備期的培訓課程的設計、隊員狀況的掌握,到營地環境的適應、教學狀況的調適等。但其實如前面所說,這確實是個自我成長的過程,就算不問結果,其實過程裡的歷練成長也已足夠。然而,對於每個過程中個人與團隊達到的目標,還是應該予以列出,因為他將可以作為激勵未來團隊或個人繼續提升的動力。

因此,在此條列出了五大點本次英文營自我與團隊所達到的成果,如下所述:

社區有教室的課程設計實踐

  從我第一年參加英文營開始,英文營團隊就一直嘗試帶入社區的元素到課程之中。從一開始比較學術化的「社區資源調查」,到後來結合訪談記錄與海報繪製的「社區探險」。雖然漸漸地有活潑的趨向,但整體執行而言,孩子享受於學習的程度似乎遠不如英文營其他課程。

  因為了解到這樣的困境,我和育民從成都梯次的經驗開始發想,發揮實驗精神,在台灣南河梯次嘗試帶入以繪本、桌遊的創意發表形式,以激發孩子對於社區課程的熱愛,然因為整體學習任務的難度沒有拿捏好,最後雖說成果頗為特別,但孩子對於課程的享受與融入依然有限,整體的課程設計依然只停留在「以成人

為中心」的層次。

  今年暑假出隊前,我特別借了三本教學相關的書籍自我進修,其中有一本主題即為「社區有教室:批判性的課程實踐」。在書中,我了解到在教師在設計社區課程時的角色,應該做為社區與孩子間轉化、溝通的橋樑。對於孩子而言,教師也試著給其「鷹架」,了解社區受訪者或文史資料記載的生難東西。對於社區而言,教師應利用自身的教學專業,幫助社區將其豐富的資源轉化成孩子了解有興趣、且符合教育目的的教學素材。事實上,簡要來說「社區有教室」的實踐要點,便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因此今年英文營的社區探險,便嘗試著融入了這樣的元素,不僅僅使用創意的發表形式作為任務,也考慮學生的年齡與特長,給予其不同難度不同屬性的分工,讓學生可以在任務中發揮所長,樂在其中。在社區相關背景資料解說的方面,比以往更注重的是教學語言的轉化,用學生懂得語言、與其生活密切結合,藉此燃起學生的興趣,已達成「有意義的學習」。

  依循著上述的體悟,並且配合在過程中與夥伴密集的討論、修正、評估,這次不論是在內丘梯次帶領的「美農社區空間營造」課程還是在靈寶梯次所做的「夢想窯洞」課程,都獲得了孩子熱烈的迴響,不論是訪談、合作討論、動手做的任務執行,孩子都是樂在學習之中。綜觀我們這次的社區探險課程,不僅達到了認知面的學習,在動手作做的技能面、愛故鄉的情意面等學習皆充分的在孩子的回饋中充分的呈現。最後孩子合作做出的展品,更是出乎我們意料的創意、別緻,再搭配此次特別訓練的「小小導覽員」解說,此次社區探險的成果,可以說讓家長、合作組織,都感到無比驚艷,在內丘甚至有家長為此投稿地方報撰文大力稱讚。

  這樣的成功,我想不僅僅鼓舞了教師群,更鼓舞了孩子,如我前面提過的:「一次難忘的成功經驗,足以形塑孩子的自信與好品格」,相信上帝繼續庇佑孩子們,讓他們可以乘著這次成功的合作經驗,在未來路上堅定地前進。

 

教學實力的深化以及課程創新的突破

  英文營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利用language art的教學方法,讓農村孩子對英語產生持久的興趣,對於如何「聰明的學習英文」更也是教育目的的重點之一。而因自己非英語專業,過去往往無法達到教導孩子如何聰明學習的境界,只能透過language art教學法與自身教學的熱情來感染孩子學習英文歌曲。但隨著自己三年教學經驗的累積,此次面對程度極好的靈寶大班,我發現自己已可以從字根、發音等層面去將教材中相關的詞以及課外的詞加以連結統合,並且舉一反三。

  透過此點教學技術,讓以死背為主的大陸農村學生,得以了解到一些幫助其學習的秘訣。我想這一點三年訓練出來的能力,不僅僅是對英文教學有用,透過這樣於英文營教學與平日國中班教學裡建立的剖析教材、建立連結、統一歸納之教學技術,未來將可以幫助自己在教學現場,快速地適應新教材,並且有效的建立一套幫助孩子順利學習的系統。

  在團隊課程創新的部分,我們針對營隊中的生活教育課程,一直希望以突破教條、與當地平日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設計為主。而過去雖說有許多勇敢的嘗試,但整體的生活教育仍常流於較為死板的宣導。然而,這次團隊夥伴設計的生活教育,融入大量的戲劇元素,透過結合宣導主題與英語的活潑戲劇,並配合富故事性的簡報與緊湊的問答,成功吸引了孩子的目光,也透過問答作為驗收,了解孩子的吸收狀況。而面對兩個營地不同的狀況,團隊夥伴亦能適應變化,設計出符合當地需求的教案,著實是難能可貴。

  而本次內丘梯次,自己與同行夫妻諮商專業的盧老師、查老師也嘗試設計「環保酵素動手做」課程,第一次將自然科學實驗的元素融入英文營課程。然而,雖說此課程在教育目的上,以及對於當地生活的實用性上皆相當不錯,但如王老師所說,沉澱不夠久的課程設計不應該趕鴨子上架。的確,在檢討以後,發覺此次課程最大的敗筆,便是自己沒有充分的和其他兩位非中小學生教學專業的老師溝通,導致在實際上課時,不按流程進行且孩子難以了解一些較難的成人語彙。正所謂「從失敗中學習」,在這次的經驗中,我更加體認到教師身為「知識轉化者」的重要,如王老師勉勵的,在未來的課程設計上,我應該要在多加沉澱、更深的去思考如何才是對孩子最好的課程安排。在教學創新的領域,應要先小心著墨,之後才是大膽嘗試。

從教學到教人:規範、激勵、雞湯、境教並重的班級經營

  在前面「迎面而來的挑戰」之章節有提到,於靈寶梯次時,班上面臨了「集體恐懼表現」的情況。這樣的情況並非一日兩日所造成,要扭轉這樣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恐懼,必須透過持續性的班級經營。

  事實上,帶領高年級班或國中班,班級經營一直是我自己相當重視的。在這種青春期尋求認同感的階段,一個好的班級經營,就可以給其認同感,進而促進其品格的端正、有效的學習。然而,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班級,所需在班級經營中加入的元素也不同,因此在帶領班級教學團隊討論時,個人非常重視班級經營分針的定調,譬如河北的班級經營方針是:「場合感、團隊感、有創意」,我們之後即為利用班級經營來做到這部分。

  而在班級經營的方法裡,我個人會簡單分成「規範、激勵、雞湯、境教」四大部分。規範部分,一定是在最初就必須嚴明的頒布,並且直接闡明教師對於學生的期許,這乃是場合感、榮譽感的重要實踐方式之一。激勵部分,因為青少年乃是尋找認同的年紀,所以有個屬於班上別緻的班級口號或打氣動作將可以形塑對班級的認同感並提升士氣,一般激勵會在兩個時機使用:「低落時的鼓舞」、「成功時的加強作用」。透過激勵,學生將會熱愛團體、以班級為榮。心靈雞湯的部分,以教師感性訴說人生故事為主,故事要緊扣教師所想達到的教育目的、並且有切身之感,讓學生「心有戚戚焉」,進而朝向正向的教育目的發展。

  最後是在以往英文營做不出來,但在今年卻做得無比好的「境教」。正所謂環境會影響一個人,孩子的學習亦然。如果每日學習的環境是整齊乾淨、色彩繽紛且有班上共同回憶的,那麼將可以促進班上活潑的學習氣氛、孩子對班級的認同與熱愛。而此次班級經營亦融入此點,試著將美術教育的元素融入,從老師精心彩繪的黑板、每日一句區,到學生輪流分擔的生活教育標語彩繪、單字海報、班排繪製,於營隊後期走入班上的教室,猶如走入一個兒童彩繪美術館。也因為班級布置是有孩子和教師共同打造的,因此也造就了師生間信任在幾天內快速的建立,如靈寶梯次本來羞澀、不敢表現的孩子,透過教師團隊的努力,在輔以這樣色彩繽紛的教室做為學習場域,在後幾天漸漸找回了學習的熱情以及屬於孩子的活潑天真。

 

不帶功利主義卻為孩子生命種下種子的團隊激勵制度

  猶記得大一時首次參加英文營,孩子的個人獎勵制度是當時最大的爭端。有大陸的工作夥伴認為,此種制度是在強化不公平、加強孩子功利主義的想法。也因此在隔年的改革中,個人獎勵制度乃成為了討論的重點。在去年的成都梯次,個人獎勵制度也漸漸的發展成熟,成為一個真正具激勵效果、且具公平性、象徵努力過程的良好制度。

  團隊合作是我們想要在英文營促進的另一個目標。根據過去的經驗,團隊合作是兩岸孩子共同的弱項。因此在台灣南河梯次時,我們便線上遊戲的戰隊等級為靈感,設計了團隊等級激勵制度,這個制度也在南河的高年級班發揮了極好的作用,成功促進了孩子們的互助合作。然而,此部分是否能直接移植大陸農村,為此我們團隊展開為期兩個月的腦力激盪,我們深怕因大陸農村孩子受到的競爭極強、在乎輸贏與等級的特性,會讓此制度在大陸農村變質。其間各梯次、育民都提出了極有創意的方案,但因執行方式較複雜因而未被取用。

  當時的我,一直思考著這個制度的設計除了激勵團隊外,能不能還有其他教育目的?除了難忘的合作經驗外,也能給孩子一個可以一輩子記得的生命寶藏,而不是我們活潑教學完後便一走了之。透過這樣的思考,我在會議中臨陣構思出了「團隊尋寶制度」,之後透過夥伴們協助提問、修正,此制度正式成為此次英文營採用的制度。

  其實制度執行的方式很簡單,孩子透過團隊練歌任務獲得尋寶線索單,並拼湊線索單在最後一天尋寶時間團隊行動去尋找寶藏,而寶藏的內容即為小團隊老師給每個孩子寫的勉勵小卡以及可以讓世界變繽紛的彩虹筆。透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因為尋寶的神祕感,有效的激勵孩子團隊合作,進而透過小卡片的撰寫,給予孩子永恆的「生命寶藏」。實際執行效果,可以發現寶藏內容雖非孩子所猜的,但其看完卡片時的反應,可以說心中的感動確實的寫在了臉上。其實不僅孩子感動,在當時自己也是特別感動的。特別希望孩子們可以永遠記得老師在卡片上叮嚀囉嗦的,在未來自己的人生路可以自信、健康的成長!

 

轉型領導:傾聽、塑造願景的團隊帶領方法

  除了教學有關的成長以外,我認為在團隊帶領上,也是此次英文營讓自己成長非常多的部分。相較於以往,這次的我乃是在沒有王老師在旁叮嚀協助的情況下,帶領團隊到孩子狀況極多的河南靈寶,而我心裡也深深了解,帶領的隊員個個都是極具能力、富有主見。因此在團隊帶領方式上,不能用一般慣行命令式的方式,而是該使用不一樣的領導方法。在過去學校行政課程中所提過的轉型領導正是我這次嘗試實踐的領導模式。

  所謂轉型領導,領導者對於個別隊員,非一般認知中那種發號施令的角色,其該做的是發掘長才、交付任務,並在任務過程中給予深度的傾聽與幫助。整體團隊帶領而言,要與隊員們強調的不是Do what或How to do,而是Why should we do,以中文的詞彙而言,即為塑造願景、給予使命。而靈寶梯次因為有「狀況瞬息多變」、「成員能力強富想法」兩種特質,所以相較於一般的團隊帶領,更適合採用「轉型領導」的模式,以期達到團隊創意思考、集思廣益的效果。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嘗試使用這樣的領導模式在團隊帶領,在過程中我交付了許多重要的任務給隊員們,並且花了很多時間在傾聽她們教學、執行任務過程裡的心情與遇到的困難。我也避免擺出學長架子,並且塑造並鼓勵大家提意見發言,雖然我想可能塑造活絡氣氛、帶領溝通上仍有不足,但至少算是成功激發出了隊員們的潛力,許多交付予她們的任務,她們雖不一定採用過去的方式,但整體執行的效果卻大都出乎意料的好。

  其實我確實很享受這樣「一群人一起在做一件利他的事」這樣的氛圍,這也是我當年會選擇留下英文營的主要原因。而當年的我應該想不到,自己居然有天會有那麼一個如此榮幸的機會帶著一群能力極強的夥伴,一起去做這件利他的事。我想不論如何,對我來說都是相當值得感恩的。雖然過程裡曾遇到幾次困境,讓自己處於極大的壓力狀態,但整體而言,我還是非常享受這樣與靈寶夥伴們共事的時光。

 

總結:大學青春裡永恆的印記–Forever grace for my life.

  這次的心得,不由自主的就寫了整整十二頁的長度,或許是因為這是我最後一次出隊至大陸農村,因此想給自己三年的學習歷程做一個總結吧。三年,六個梯次,六個深愛的班級,還有一路陪我走來最感恩的教學團隊,在這過程中所得到的成長、磨練、感動,早已內化為自我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不,其實應該是現在的我,就是因為擁有這些,所以才有了向未來奮力前進的動力。

  真的很感謝王老師和所有曾陪伴我的團隊夥伴,一路包容我的稜角,並且陪伴、加速我的成長。很感謝2016成都梯、2017靈寶梯帶過的隊員們,感謝你們陪我同歡笑、同感動、也同成長,是你們讓我得以學習著成為一個更成熟可愛的人。也特別感謝我曾待過的孩子們,有你們才有現在自信穩重的Yam老師。每一次帶班級,我其實都是投入了真情,不論是整體的班級經營或是個別孩子的輔導對談。其實每次營隊結束最遺憾的,往往是無法繼續持續的追蹤關心孩子們。但也總傻傻地認為,孩子們其實都已記得自己叮嚀過的東西,心裡總是安慰自己,其實這樣就已經足夠。

  英文營團隊,確實是一個開放、有愛的教學實驗創新園地。在團隊裡,你會開始獨立思考、慢慢敢於發表自己的點子。而且你也會發現,在教學創新、自我成長的路上,你並不孤單,整個團隊在過程裡,都會和你一起承擔、一起奮鬥。現在想想,自己何其幸運,可以在大一的一次因緣際會,參與到了這樣的一個好團隊。也何其幸運,可以有機會在王老師的引領下,參與這個團隊的變革、創新。特別希望自己在未來,也能像王老師一樣,帶領著夥伴們創造出一個像英文營團隊一般有著向上氣氛、互相關懷的學習型組織。當然,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我深深了解,在未來的路上,仍須像現在一般,跟海綿一樣不斷的吸收學習。

  「生命的真諦其實也沒有甚麼,只要能不忘初衷並且持續的勇敢突破,似乎就已經足夠」。這句話送給自己,期許未來的自己,不論自己是否繼續走在教育的路上,都能不忘英文營團隊給我那種「一起利他」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