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梯次心得分享

成都中科育才學校

2016/8/2 - 8/12

 

傅馨慧  統計學系一年級................................................................................................................1

李佩恬  教育學系二年級................................................................................................................3

賴晏晏  哲學系一年級....................................................................................................................5

劉靖陽  地政學系二年級................................................................................................................9

林育民  政治學系碩士班三年級.................................................................................................16

李瑩   四川大學志工..................................................................................................................19

邱圓圓  四川大學志工..................................................................................................................23

 

 

 

傅馨慧

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一年級

「二十秒瘋狂的勇氣,做了個瘋狂的決定,是我這一趟旅程的開始。」

    一切從一張營前工作坊的宣傳海報開始。「如果去了,我會失去什麼嗎?」看著海報,我給自己二十秒的時間思考,答案呼之慾出的時候,我填了報名表,加入了這一個團隊。營前的培訓和籌備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自我瞭解與成長的工作坊,一個是營隊的教學設計與活動設計。自我瞭解與成長的工作坊,讓我學到了一生受用無窮的技巧。愛的存款、瞭解不同個體的差異、以及情緒調節五步驟,這些東西其實一直在我們身邊重複地出現,但我們一直都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存在,通過這一次的工作坊把這些我們經常忽略掉的小細節標出來,然後用一套方法去調解自己的情緒,進而去影響身邊的人。我想這些方法對於一個傾聽者或是傾述者都是十分有用的。傾述者如何有效地傾述並抒發自己的情緒,傾聽者如何傾聽別人同時有效地給予反饋,建立雙方的親密關係。

    為期一個月的自我瞭解與成長工作坊結束後,我們進入了下一個階段,營隊的教學設計以及活動設計。在這一階段,我們在一次一次的討論中逐漸勾勒出英文營的輪廓,並填上屬於我們的色彩。學習英文歌,看英文歌的教案,思考這一首英文歌該怎麼教,如何讓孩子們有效地理解這一首歌想要表達的東西。這同時也是學習如何有效地做一個簡報,如何把艱深的知識講得淺顯易懂,讓別人能夠理解你所理解的東西。除此之外,英文營也融入了許多不同的元素,像是社區資源調查、生活教育、大地遊戲、單字海報、貼紙制度等。每一週的會議就是在不斷地完善這些元素,大家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個教案設計的不完善之處,並提出有效地完善這個教案的方法,我覺得這個過程就像是把一個人教案變成大家一起完成的教案,除了能夠增加個人對教案的熟悉度,同時也能瞭解進而理解每一個人的想法,讓整個團隊的契合度進一步提升,減少隊員之間的摩擦。

    營前培訓還有一個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的部分——試教。比起在人群前面,平時的我更喜歡隱身在人群中,或是遠離人群。站在人群前面的次數屈指可數,每每站在那個地方心跳加速、身體不自覺地顫抖、腦中一片空白,之前演練無數遍的情景只剩數個片段。也許我心中也期待著我自己的突破,才會參加這一個營隊吧。在一次一次的試教過程,老師和夥伴都提出改善的方法,引導我們如何更好地去完成這一個教學過程,完整地呈現這一首歌,而我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尋找克服緊張不安的方法,不斷地磨練自己,只希望在一個月後的英文營能夠把那麼長時間的準備好好地搬上講台。學期接近尾聲,培訓和籌備期亦來到了結尾,而新的篇章將在成都展開。

    從台北到成都,從機場到學校,英文營開始了。成都梯次不同於往常的梯次,它不是城市、亦不是鄉村,因此營前培訓這兩天我們依照學校的情況調整我們的設計。就這樣到了開營的第一天,在破冰的時候,我作為主教老師站到了台前。當三十多眼睛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時,我的腦中一片空白,不知所措。除了僵硬地將歌曲走了一遍又一遍,我想不到還有什麼可以做。好不容易撐到了下課時間,我才稍微擺脫了那幾乎讓我窒息的無力感。我清楚地瞭解到我並沒有放開自己,設計課程的時候有太多細微之處沒有思考到,上課的時候只是單純地跟著一開始的想法走,沒有調整課堂的節奏,沒有隨機應變,知道問題在哪,卻想不出解決的方法。於是我把自己困在我自己設下的框架裡一直繞一直繞走不出來。這個情況持續到第二天。

    當我意識到我把自己框起來後,我發現這樣我會沒有辦法進步,如果再繼續下去,那麼一直到最後一天我還是會像現在一樣,沒有進步,沒有學到任何東西,失去了我在這裡,這個時間參加英文營的意義。於是我開始觀察,觀察每一個人的做法,同時連接到我帶領整個班級時候的狀況,思考可行的改善方式。這一段時間,老師和夥伴們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第五天的時候,我再次作為主教老師站到台上,完整地走完一節課。上完課後,不再是令人窒息的無力感,而是帶有點成就感、喜悅的感覺,因為我知道我抓住這個英文營中最後一次的機會了。

    短短八天,英文營結束了。我無法確定自己在這幾天學到了什麼,也許是一個小小的自我突破、也許是一個小小的進步。我也不清楚一開始的決定究竟是對還是錯。但我知道,我並不後悔我走過這一段路,給自己開拓了一個新的世界。

「二十秒瘋狂的勇氣,再做個瘋狂的決定,是我下一趟旅程的開始。」

 

 

 

李佩恬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二年級

    我常在想,短短的大學四年不能單純的只為了拿那張畢業文憑、那個大學學位而揮霍、浪費時間在閉門造車,必須認真的幹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不能留白,不要做以後會後悔的事!

    可能與個性有關我喜歡單純的教育工作;也可能潛移默化地受身為教師的老媽影響,想從事有關教育的工作。我選擇了政大教育系,一直很想參加繫上的營隊,但都因為時間配合不到而放棄。在機緣巧合,加上自己誤打誤撞的情況下,我成功加入了英文品格營,因得來不易,我特別珍惜和盡力,也更加確定自己蠻適合教學工作的。本來還不敢那麼篤定,但是這一趟成都梯次的磨練經驗,不止提升了自己的教學經驗,也從孩子身上學到了很多、成長了許多,開拓了自己的視野。

    據說,之前的營隊不像我們這一批那麼幸運,早在前三個月開始密集的籌備。所以相較之下,我們會更有系統與結構的在為營隊準備,再加上營前有兩位資深老師教導我們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各種待人處事的方式,也藉此機會在營前更早一步地熟識夥伴和老師們,無形中也產生了默契。「默契」,對於營期那幾天可是有很大的作用,一個團隊中的每個角色必須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裡。像是,當營期在發生任何狀況時,我們團隊便會自動自發的集合起來,及時討論所面對的問題並想出新的方案。這個立即性的動作能有效的解決問題。此外,我們會定期的開會更近進度,熟悉歌曲、寫教案、試教、討論大大小小的事項,為那八天的營期做足了準備。

    成都梯次是英文營最後一個梯次,相信不管對於新生或是舊生都是全新的體驗;因中科育才學校是全新的試點,它是農民工學校,不屬於偏鄉地區,我們不能全然的以前車之鑑去看待這個梯次的孩子們。我們團隊以五位台灣志工和四位大陸志工一起合作帶領營隊。裡頭有學生也有社會人士,各自有著對於教育與社區發展的熱忱和看法。但在參與營隊的當兒,大家是沒有任何身份區分的,我們目的就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孩子們可以知道自己的能力是無可限量的!

    營前的其中一項任務是分配大小班,我們向貴校拿了孩子們的英文平均成績,名單上看來大致屬於中上,最讓我們擔心的是教材是否符合孩子們的程度,要是太簡單的話,對我們就是一大挑戰了。就是說,我們必須在短期內改變教學策略,或是加入全新的元素;而王老師建議把前幾個梯次都沒做的「講故事考聽力」的項目加入課程,以防萬一。當下的感想即緊張又期待,很想快點見到天真可愛的孩子們,但是也因為各種未知的挑戰而感到戰戰兢兢的。

    營隊最注重的就是團隊之間的溝通,有意見可以儘量的提出,經過一番腦力激盪,必定會有新想法產生!當地生活環境與英語程度與之前的農村有各方面的差別,因此我們在成都營前培訓的兩天做了很大的調整,基本上是針對社區調查那一塊。在台灣原先的計畫是帶著孩子們去撿垃圾做回收,但其實對他們真的起不了多大作用。當地誌工張帆老師提點我們說,他們從小就沒做分類的環保概念,就算回收分類了,最後還是會把這三類垃圾一起丟進垃圾車裡。我們第一天培訓圍繞著社區調查的問題打轉許久。。。

    我們營隊的課程中包含了生活教育,像是健康、環保、安全等等。最後決定以這些為主軸,擬定了四個有趣的主題,統稱魔法小學堂。四個主題分別為小小房東(家鄉使者)、哈利波特變變變(環保是者)、跑男go home(安全使者)、零食大揭秘(健康使者)。像是我與一名大陸志工佳慧合作的哈利波特變變變就是要引導孩子們利用想像力變廢為寶,以自己動手做的能力,把一些看似沒任何用處的垃圾變成漂亮的藝術品。這個活動是在放學後的4-5pm進行的,完全是依孩子們意願參加的。最後的反應也頗熱烈,受到大批孩子的喜愛。

    8/5正式開營,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這段時間的付出與籌劃,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沒什麼好怕的,我一直鼓勵自己要把最好、最活力的一面帶給孩子們。當天孩子們列隊報到的每一個表情還歷歷在目。第一天很重要,孩子們會決定到底要不要繼續參加接下來幾天的活動。我被委任教導大班的孩子,他們的平均年齡是11至12歲的孩子,處於青春期,深怕他們不想配合我們、不願意一起唱歌做動作。第一天下來,整體還算順利,孩子們也顯然的樂在其中。

    每晚的會議檢討,讓我反思並成長許多。我們會記錄每一次分組孩子們的學習情況並分享,彼此截長補短,共同討論解決辦法。這樣的方式不止能夠立即的幫組弱勢孩子,還能夠快速的瞭解孩子們的學習狀況。我對自己教唱方面頗有信心,唯一擔心的是遊戲活動的帶領與講解我還是會很緊張,無法講得很全面很清楚。王老師有告訴我應該更加自信一些,聲音在洪亮一點,讓孩子們的專注力都在自己身上。各種寶貴的建議,使我更懂得如何調整自己再教育孩子們。

    在教學上,我發現了自己的缺點是步調太快,台下26為學生,每一個程度不同,必須確保孩子的目光完全在你身上,沒有慌神的狀態才能繼續教學。除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引發興趣意外,還要注重孩子們的情緒。尤其我們的教學重點是英文歌曲,為了最後一天的成果展演,歌曲教完後幾乎每一堂課的重點都是歌曲與動作的複習,以加深印象。然而,孩子們很容易因此感到疲倦無聊,藉由穿插小遊戲,並輔以獎勵貼紙,調節學習的態度及心情,是鼓勵他們重複練唱的好方法。很慶幸地在大班有個很棒的搭檔互許照應,在他身上學到了很多、也幫助了我很多。第一次有這樣的平台讓我發揮,班級經營真的非常重要,只要讓孩子們知道規範,他們自然地就會聽話、服從。像是我的搭檔,這一塊拿捏得非常好,在營期開始就說明了大班就應該成為一個模範,要有大班的樣子,要他們學習辨認場合感。他常常給孩子們精神喊話,以互相按摩的方式去鼓勵他們,為彼此打氣。神奇的是孩子們很能接受這樣的激勵方式,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給我的啟發是其實教書並不用一板一眼的照著教案跑,偶爾來點講話,反而會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再說教著教著會發覺也不全然跟教案的一模一樣,可能隨著孩子的進度會有所調整,但是沒有教案落實卻萬萬不行,就會等於沒有計畫的在教而已,孩子很快就會轉移注意力了。課堂上的動靜結合,還是我還需要加強的,我想需要更多的經驗累積吧!

  最讓我難忘的還是和孩子們互動的那份簡單的感動,相處的那幾天毫無距離感,像是認識了很久一樣,十分溫暖。各個老師在最後幾天會有固定的分組,可以看到孩子們會為了老師或是同儕在努力的練歌背歌,他們每天的進步就是我們繼續想教下去的動力。

  在最後一天的成果展演,中午竟然下了大雨,但是還好到了四點左右都停了,家長們成功見證了孩子們這八天的努力成果,順利的完成表演。我們有準備了一間展示間,裡頭都是孩子們這八天的心血成品,供家長本觀賞。我們想以歡樂的方式作為結尾,一直都嘻嘻哈哈的,但是還是會聽到孩子們叫我們繼續留下來,不要走等等的話;當下聽了心裡的卻酸溜溜的,但是我們這次的到來不是要留下什麼,就只是希望孩子們真的因為我們而改變了一些什麼。

 

 

 

賴晏晏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一年級

「Why? 為什麼要參加?」一個簡單的問題,卻值得我們細細深思。

莆田-初試啼聲

    初試啼聲,我緊張萬分。十八雙咕溜咕溜轉的眼珠子直直盯著台上的我,準備已久的莆田梯次營終於開始。第一天見面,我與學生們面面相覷。事實上,我沒有瞪大眼睛看好戲的權利,只要站上台上的那一刻,就要逼自己說出話來,即使這完全、完全不是我擅長的事。這群十歲左右的農村小孩怎會瞭解我在教學方面是個零經驗的新手呢?他們只是對著你「老師、老師」的叫,把你當做他們的學習對象。對於這個新身份,第一天的我很不適應。此時我才知道,看了再多的教案,似乎比不上一次的實戰經驗。還記得,踟躕的話語時不時的在我腦中盤旋,緊張感竄滿全身,意識裡我腦中的節奏不自覺地放得很輕,上課的節奏趨於緩慢,是為了要給自己一些空白的時間,卻也傳遞出不確定感。很顯然地,我還沒能完全地接納這新的角色,對我來說這完全是新的挑戰。

 

新生

    在莆田梯次,我是所有參與人員的新生,第一次參加英文營的我也只是一個大學部一年級的學生,在此我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學習者的角色,同時慢慢瞭解到,「英文營」到底是一個怎樣子的營隊。作為團隊的一員,每天除了白天上午下午的營期,一天營隊結束後,晚上則有例行的大團會議,接著再來開自己班(小班)的會議,過程中,練歌、檢討、反思、修正、改變、更動、調整… … 至此,終於瞭解,英文營很大的特點,在於它是一個很彈性的團隊。在過程中,我們都必須為一天的表現做一番的討論,那些能夠讓人借鏡的、必須改進的、值得提出檢討的,都要由我們當下實際運作的人提出來,接著再予以反思並且回饋。在每一天的討論中,真的能夠感受到,營隊的彈性是非常非常大的。「彈性」的另一面似乎意味著變動,參加英文營的每個人,都必須要適應這種變動。在蒲田,由於我是一個零經驗的人,對英文營的每件事情只停留在概念上的認識,所以,對於每天的變動,我認為我都是能夠接受的。

    由於英文營的任何事物對我來說都是新的,每天、每天隨著英文營的進行,我同時跟著一點一滴地在學習,在腦中層層疊上對英文營的認識。我學著如何跟小孩互動,學習如何教英文歌,學著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帶小組教學,學著如何在台上掌控教學步調,學習班級經營,學著… … 這些東西,幾乎是我當初不曾想到會面臨的挑戰,其實,原來英文營並非只是「教英文歌」這麼簡單,只有走過才懂得。如果要形容我每天的心情,「且戰且走」大概是我最好的心情寫照了吧!在莆田擔任小班老師的首天,很明顯地我放不開,但是第二、三天較熟悉之後,漸入佳境,我就比較能夠進入狀況,爾後幾天我的狀態似乎都不錯,每天給予自己適度的壓力,我能感覺自己一天一天在進步。

 

英文歌曲教學

    在莆田我自己定位為一個新生,跟著學姊嘉雯、學長育民學習,尤其我很幸運能跟著嘉雯,她教了我好多東西。舉例來說,像是在教學英文歌曲(主歌)上,以「I'm Me」這首詩來說,上到第三段「All my favorite things to do Are not all the same for you.」在解釋詩含義時,我注意到她會隨意點兩個小朋友起立,然後請他們說說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通常學生們不會說一樣的事,恰好符合詩的意思),如此一來就能透過和學生互動的方式進而解釋詩詞寓意,而非只是單單的老師一個人在台上直接說明意思。在英文歌曲教學上,其實嘉雯通常是跟我說依照我習慣怎麼教就怎麼教,但是我往往是透過看著嘉雯上課的方式,從中理解到,教學可以是在當中加入很多變化的,有了這些小改變,反而會使一首英文歌/詩的教學更為豐富也更有深度。而因為有了先前自身在小班上課與觀看嘉雯教學模式的經驗,來到成都,我自己感覺站上台後就顯得從容許多了。在營期間,出現了第一次覺得很有成就感的時刻,是我在成都第三天教「 This is the way we brush our teeth」的這節課,感受很深的在於說我一次就把這首歌一口氣教完,而在先前莆田的我並沒有自信這樣做。在這首歌的教學中,加入了一些從嘉雯學習來的小技巧,把它融入在我的教學中。我想,是由於我先前做了很多功課,我才能有足夠的自信站上檯面對三十多位學生吧!雖然,對於與學生應答上、邏輯上的語句連接與鼓勵孩子的方法等都還需要再加強,雖然,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是,我知道自己進步了。

 

成都-成長與挑戰

    有了先前莆田的的經驗,與擷取了英文營大致的概念,我接續到了成都梯次,重頭開始了另一個營隊。我認為,在成都梯次和莆田梯次很大的不同,除了地域上是農村與城鄉交界的差異外,另外於我自身而言可能是我扮演的角色!在成都與凌鳳儀老師、馨慧、佳慧(大陸志工)、圓圓(大陸志工)、育民學長共六人,我們要一同領導三十二個學生的小班。換了個環境,換了個合作團隊,我也換了個定位。我除了在自己班上必須擔任主教老師以外,在當中我要試著引導大家做事項上的分配,解釋一些班級經營或者英文營的細節,每日晚上的小班會議也是由我負責帶大家做課表的更改。這方面算是我蠻大的挑戰,因為其實長久以來,我與人、好朋友相處時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的角色,在團體中我並不常表達我的意見,也因此這樣造成不善於表達的個性,在溝通方面似乎成了我的限制。而加入英文營後,多了很多在說話上練習的機會。首先是查老師的情緒管理課程,當中有些小活動需要與人表達自己想法;再來,培訓中也有很多這樣培養表達能力的機會,像是每週要說明英文歌教案、(培訓後期)在台上試教英文歌、一同討論事項等,接著進入到暑假的營隊中,對我最直接的挑戰即是在孩子面前說話、在台上教英文歌了,最後到了成都梯次,我還要學著領導成都的夥伴們,對我來說是更進一步的學習也是挑戰。我很感謝王老師與凌老師對我的指導與鼓勵,

    經過了這一段兩梯次的歷程,定位不同、遇到的關卡也不同,我感覺自己不斷的在踏出舒適圈,有壓力也有進步,有挫折也有成長,其實在過程中我慢慢瞭解到,我能夠做的事情似乎比我想像還多。

 

作為一個團隊

    如果說在莆田,我最大考驗是對於英文營的模式運作方式之認識與英文歌曲教學,那麼我在成都最大的考驗,則是團隊之間的合作了(包含在小班的經營運作,以及與大班間的事項的討論)。在帶領班級方面,有了先前的經驗與學長的指導,我還能夠試著把我腦中的想法付諸實行,但是在帶領團隊這方面,我顯得有些生疏,導致在營期開始的第一天,每位老師(包含我自己)似乎還不是很進入狀況,很顯然的小班團隊在彼此的磨合上形成了一種阻力。我很難過會有這樣子的狀況,感到非常挫折,我或許是我自己沒有把我的定位給搞清楚,也缺乏相關經驗的緣故。另外我也經驗到,團隊中每一個人的默契、配合度、組織運作等是很重要的,並非其中一、兩個人唱獨角戲撐起全場就可以,而是要靠每一位老師彼此間的配合。對於每位老師們來說,他們是否知道課程的進行步驟?是否知道自己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是否知道自己的定位?… … 就如同主教老師在台上上課時,在台下的老師應當起助教的身份,依照主教老師的需求與指示進行自己的本份,而非因為自己不是站在台上的人,就擺出一副不甘自己事情的樣子。在營隊期間,有點難過的是,我認為小班老師的投入程度不盡相同,我感覺到有些人認為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完即可,便撒手不管其他的事情。然而對於團隊裡的人這樣的情況,我其實也不知如何是好,只是有時也會質疑自己的能力,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好或是哪些能力不夠 … …

    回顧成都,反思在團隊上,感覺有好多因素參合在其中,使得某些部分就是那麼不順利;反思我自己,是否問題在於 … … 給自己的壓力太大?或者說自信心不夠?在營期後幾天,因為一些在團隊中磨合的挫折感影響到我的心情,而我對於這些壓力、情緒等並沒有自我調理的很完善,使得自己的表現也差強人意,自己非常失望,更引起他人的不快。雖然說,我在成都的挫折感比莆田多很多,同樣的,我感覺我的成長也很多。

 

反思

    作為一個英文營的新生,我很幸運地能夠連續參加兩個梯次。對於營隊本身而言,我不只看到了兩地地域的差異、學生們的差異,還有重點是同樣為「中國農村英語品格營」卻有實行在兩地不同的差異。而對我自身而言,自己則是在兩個梯次裡有不一樣的成長與挑戰。

    英文營課本的封面有一棵鉛筆大樹,象徵著英文營。這棵大樹對這些中國小孩來說,期許英文營對他們來說能夠是一個機會,是一個改變的契機。雖然實際成效可能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但短短的八天的營期,背後是每位老師長久下來的預備與努力;這棵大樹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也是一個探索的機會。雖然說我最後不一定要以教學作為我的人生方向,但仍能在營隊中摸索自己的長處,同時看到自己的潛能,也找到另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劉靖陽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二年級

    時光過得好快,今年的英文營轉眼間又結束了,相較於去年走時帶的是滿滿的感性,今年或許因為角色的不同和年齡經驗的增長,所感受到的又是另一種不同的感覺;不同於去年,今年的責任更加重大,跑的地方也更多了,從莆田到成都,這二十天的奔波繁忙,我發現到要做好一個團隊的領頭羊以及一個稱職的教師,光靠過去那如火的熱情是絕對不夠的,唯有倚靠沉穩的抗壓性和細水長流的續航力,才得以讓過去我那如火的教學熱情得以昇華、進展。

    如同我們領隊老師王瑞琦教授所說的,英文營其實是一個真正發生在教育現場的教學實驗,相對於新生,我從這個教學實驗的規劃設計期開始,便有幸可以參與在其中,一路上跟著王老師,從各項課程安排、行政事務規劃、培訓內容設計等層面,我習得了許多未來在工作上受用無窮的能力,更發現了自己擁有企劃以及團隊帶領這方面潛能。

    而在英文營實際進行這將近一個月的過程中,我也不斷的提醒自己要不斷的做個觀察者、學習者、問題發現者;因此,我在甫到中國時也已下定決心,今年的心得,一定要更有系統的,去歸結我在過程中學習到、觀察到的事物,在經過一些時間的沉澱後,我簡單歸結出了以下七個方向的反思,希望可以讓自己更清楚此行學習到的種種;

 

1.   教學分針上的反思

    不同於去年的英文營,我今年接下了大班,也就是甫進入青春期的年齡層,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我其實在平常的工作裡已累積了一定的經驗,本以為自己大抵上不會遇到甚麼問題,然而,在汀塘英文營中,我們發現了大班孩子許多連英文字母都不熟練的情況,這促使我們教學分針整個進行大幅的調整,或許也是受此影響,我開始試著在我的課程中,多補充一些生詞單字。

    然而,我後來卻發現,孩子對於生詞的吸收力,在幾天以後已進入了疲乏狀態,而且經由自己的反思,我認為自己這樣的方法,只是把孩子再帶回傳統的的填鴨式教學,與英文營啟發孩子對英文興趣的意旨大相悖離,因此,在經過與前輩、老師討論後,我決定試著找回本來英文營教學該有的模式。

    在課程設計方面,我努力的把所教的英語課程與生活結合,利用language art和教學遊戲,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總體的安排方面,我們善用了講授教學、分組教學、遊戲教學等不同教學模式的穿插,希望可以讓孩子的學習可以更有續航力,經過這樣的改變,在事後實證了一樣啟示:在營隊的教學中,英文營這種活潑、善於變換形式的另類教學,比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來的更有教學效果。

    身為修習教育學程的學生,在上述的經驗中,我體認到:身為一個教學者,必須先認清自身的教學目標,並針對教學目標去尋找出一個適合的教學分針,而選擇之後,就必須對自身實證歸結出的教學分針有信心,不應三心而意變來變去,這樣不僅會使學生混淆學習的意義與目標,更會使教學者的教學目標難以達成。

    而在汀塘英文營的教學過程中,領隊老師王瑞琦老師也在微信中特別告誡我:「真正的教育,應該是要有動有靜,一直讓孩子情緒保持在高點的教育,那絕不是一個真正的教育。」。

    的確,過去我的教學模式過於強調讓孩子的情緒保持在高點,久而久之,導致自己的續航力不足,孩子也對這樣的教學模式日漸感到疲乏,就如同日本教育學家佐藤學所說:「唯有給孩子一個得以靜下來的場域,孩子才得以懂得如何思考」,因此我特別在這次的英文營實踐了這樣的修正,果真,我帶領兩個梯次的班上同學,不僅僅是學習效率獲得了增強,更在這樣動靜交替的教學中,學習到了場合感、學習到了何謂「靜下心學習」。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要有動有靜」

    上述兩項在教學模式上的反思,不僅讓我在汀塘的教學漸入佳境,在成都穩步向前,更使我在未來的教學路上,可以帶著這兩樣寶貴的反思,進到教學現場,很謝謝英文營的老師與前輩,能帶領我快速的發現自身教學上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將讀過的教育書籍的內容實際在班級實踐,或許就是身為老師一大樂事之一吧。

 

2.   班級經營上的反思

    這次在英文營之中,我認為班級經營,是一項我最自豪的項目,在這次汀塘和成都的大班內,對於這群邁入青春期的孩子,透過我們在短短八天內有效的班級經營,學生在鬥志和學習精神上有了顯著的激發。

    簡單用兩個詞來總結班級經營的心得,我想就是先「紀律」後「激勵」,教師要將所知的事物、所欲達到的教學目標實踐,就必須先在學生心中有個表率的形象,而要塑造一個表率的形象,就必須先訂定明確的「紀律」,從日常的排隊秩序、集合速度、清掃流程這種小事開始,教師必須透過「紀律」,來讓整個班級得以井然有序,有了「紀律」的教師,倘若能兼具公平與教學能力,那麼勢必可以獲得學生的尊重,有了「紀律」的班級,便也少了秩序問題與打架事件等問題;配合英文營,除了英文外又重視了品格的培養的特色,我們也特別在班級紀律上,結合了英文營生活主題教育的元素,融入安全、環保、健康、禮貌於日常生活的紀律中,整體而言,我們的學生在習慣的我們的模式之後,都能自然而然地把這四項生活教育徹底的實踐於其生活之中。

    而在訂定明確的紀律後,教師就必須對於學生給予「激勵」,正確的激勵,將可以顯著有效的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並且在過程中,養成了堅持到底的精神;因此在班級經營上,我們會用按摩喊口號的方式進行全體班級的精神喊話,也會在分組教學中,對於自己所帶的小組進行各項激勵,面對較弱勢的學生,我們也透過個別輔導給予其個別的鼓勵。

 

士氣紀律兼具的成都super teem班

    總體而言,透過這樣先「紀律」後「激勵」的班級經營,我們營造出了整個班級一同向上的班級向心力,從兩個梯次大班從最初到最後的進步幅度與個人目標完成督就可以證明,這樣的班級學習風氣與向心力,絕對是與孩子學習的成效正相關的,擁有一個好的班級經營,班上在秩序與常規方面大抵都可以自律,對於教師而言,班級經營,可以說是得以一舉數得、值得好好繼續鑽研的一門學問。

    我可能一輩子都能以忘記,兩個梯次都有學生對我說出這麼一句話:「老師,我們班或許別的不一定有,但我們有的是士氣」,所有的孩子,尤其是邁入青春期的孩子,這樣的班級經營,不僅是有上述的作用,更給予這些孩子該年紀所需要的歸屬感,這樣正向的歸屬感,可以陶冶的孩子的品格,更可以讓他在人生路上不致走偏;因此倘若以後有幸為人師,我會好好利用這樣的班級經營經驗於教學現場之中。

 

3.   師生關係上的反思

    延續上面的班級經營,接著探討師生關係上的反思,有的人推崇教師應從傳統權威式轉變,成為所謂「亦師亦友」的教師,但個人認為:所謂「亦師亦友」的教師,也必須建立在上述先紀律後鼓勵的前提下,如同我所帶的班級,學生下課一樣會和我聊天開玩笑,但上課或其他較為正式的場合,只要我一個眼神,他們的場合感就會自動出現,進而做出適合該場合的成熟表現。

    其實在去年而言,我自己是沒有這樣班級經營的體認的,因此在去年的英文營,我們光是弄好我們班的秩序便相當的辛苦,且由於與師生間的界線沒抓穩,因此也導致了離開時,孩子們可以說是哭得唏哩嘩啦,甚至有好幾個孩子久久未能從情緒中抽離;個人事後反省:這種界線不清的師生關係,不僅影響班級經營並且讓孩子無法真正重視教師引領學習的意義,且在英文營這樣短期的營隊中,更是會讓孩子無法學會如何處理離別而深陷情緒之中。

    歸結今年的經驗,個人發現:上課嚴明的紀律與場合感的體現,並不影響下課與學生的交心,還能讓整個課堂更為井然有序,進而達到健康的「亦師亦友」關係,有界限的師生關係,也讓孩子學習到了尊師重道,讓孩子瞭解教師引領學習的工作意義;師生關係,不應是嬰兒對於母體親密無間的依附,因此不應過於強調情感,而忽略了其他孩子學習與成熟上的重要意義。

 

4.   營隊課內活動設計上的反思

    本次英文營的課內活動設計,相對於過去,可以說是更有系統,主歌教學搭配緊接著的分組教學,接著穿插教學遊戲和與生活主題結合的點心歌,時而配合營地大型遊戲,這樣不斷變換形式的課程組合,可以說不僅大幅提升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更也提升了孩子的學習效率。

 

遊戲的適當穿插,有時反倒是協助教學的良藥

    而這次在英文營內,大班有項在三個梯次都做得相當成功的,那就是在第五天、第六天開始的固定分組,根據郭爾保(Lawrence Kohlberg)的道德發展三段六期論,大班的孩子正處於尋求認可期,這個年紀的孩子,渴望尋求一個有共同目標、共同信仰的群體,而英文營在五六天後,便開始準備第八天的展演,透過固定分組,我們訂定了團隊的共同目標,透過不斷的激勵和打氣,最後發揮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梯次的孩子,在最後的兩三天,都發揮了它們強烈的學習動力與潛力,在背歌、唸歌上,有著突破性的進展。

 

透過固定分組,不僅激起孩子的動力,更也引起孩子互助向上的情懷

    個人認為,上述這個經驗,也可以列入明年的培訓中進行分享,我不太瞭解在小班的實行成效為何,因為每個地方的孩子進入尋求認可期的年紀並不相同,但在甫進入青春期的大班孩子而言,這樣的固定分組,經過三個梯次的實證,絕對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與效率。

 

5.   組織磨合與團隊領導上的反思

    配合著今年英文營的培訓,其實相對於去年,英文營各梯次都相對較有團隊感,組織磨合的問題相對也顯得較少;然而,在正式營期,卻真正發生了開會效率低落、多數成員不懂開會流程與脈絡的狀況,因此,在此附議張帆老師的想法,一是把要討論的項目寫在黑板上,二是在培訓期加強新生對於各項英文營營期事務總體脈絡的理解,透過這兩點的改善,相信可以有效提高英文營營期的會議效率,並且讓新生可以對於會議更有參與感。

    而在團隊領導上,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便是知悉團隊裡每個成員的狀況,剖析其遇到的問題,並給予其適當的關心與幫助,另外,在教學與班級事務方面,各班還是需要一名清楚脈絡、熟悉教學事務的舊生做一個帶領,會議討論不宜冗長,宜先由主導者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在針對該解決方案做整體的修正討論,冗長的開會,不僅造成整體團隊工作效率低落,也連動帶動著士氣會更為低迷。

    英文營對於團隊成員的訓練,一直不僅僅是英語教學,或許在組織磨合和團隊領導上多多探尋,有可能可以建置出一套有架構的英文營的新舊生傳承系統,進而讓英文營近年坐起來的精神與組織,可以有效的傳承下去。

 

6.   課後活動設計上的反思

    去年的英文營,在社區資源調查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今年在台灣培訓時,大抵也還是依照去年的脈絡做一個社區資源課後活動的規劃;然而,這樣的規劃,在成都農民工學校的環境中,卻碰上了困難,而在培訓過程裡,張帆老師提出了何不針對生活教育主體自己設計課程的建議,這樣的建議在經過討論後,我們草擬出了四項不同於以外社區資源調查的課程:以安全為主的跑男go home、以環保為主的哈利波特變變變、以健康為主的零食大揭密、以家鄉為主的鄉情,而在經過八天的實踐後,我們得到了一些寶貴的反思。

    首先,這樣完全不同於之前社區資源調查的課程實踐,充分體現了英文營團隊絕對擁有依據當地情況來進行課程設計的能力,這樣的能力不僅可以用於課內、課後活動,更可以在本來社區資源調查的架構中增添更多豐富的色彩。

    另外,因為今年四組的擬定,除了與生活教育配合外,還與當地狀況、孩子們的專長充分的結合,因此可以說是激發出了孩子的潛力,然而,唯一的缺憾,就是今年這樣精采的成果,還是如同往年一般,是以靜態的方式呈現的,其實個人覺得,在未來英文營的課後活動上,課程設計者可以試著用一些動態的方式,安排孩子上台,從最簡單的介紹自己作品,到較複雜的舞台表演,其實試著讓孩子上台,不僅是讓孩子學會表達,更可以增加孩子的勇氣和自信,家長也得以更顯著的看見孩子們潛力的展現,基於以上,個人認為,這樣課後活動的變革方向是值得未來英文營參考的部分。

 

成都課後活動成果的冰山一角

    其實在莆田進行時,個人也有小小的感覺,認為社區資源調查在固定模式後有點被我們做的僵化了,剛好藉由這次成都梯次課後活動的化危機為轉機,讓我們看到英文營團隊的潛力,更讓我們看到英文營的課後活動原來可以有那麼多的可能。

 

7.   營隊培訓上的反思

    今年英文營的培訓,相對於過去,可以說是走入一個系統化的階段;然而,在經過了兩個梯次的觀察,個人仍然認為英文營的培訓絕對還可以有更上一層樓的空間,首先,是在實際教學的部分,雖說相對於以往,我們在今年的培訓裡增加了試教的項目,然而,因為試教場合大多因時間限制、且無學生參與等因素,造成了仍然與現場實務有脫節的現象,或許這一點,可以趁著今年與偏鄉實驗學校合作的機會,來加以把英文營團隊整體實際教學的培訓更加強化。

 

系統化與對症下藥的培訓是今年的一項重要成就,卻也是明年需更精進的重點項目

    而在英文營兩梯次實際進行中,我們還發現了下面兩點問題,一是英文營團隊成員,尤其在新生的部分,大都不太瞭解如何利用班級經營來輔助整體營對教學,另外一點,是新生對於英文營營期時程該進行的事務、貼紙、成果發表等重要事務,仍缺乏全面性的瞭解,導致開會時許多人無法瞭解討論的脈絡,進而造成之後更嚴重的組織問題。

    針對上面這兩項部分,個人認為明年的培訓,應該對症下藥,除了增設班級經營課程外,還須在小組會議中讓新生更加瞭解英文營營地的進行流程,在全體會議中,也更加明確的討論出制度化的貼紙制度,並整理今年的會議紀錄,擷取對於明年有用的建議,進而彙集成一個英文營檢討與反思的培訓課程,讓新生可以更瞭解整個英文營制度變革的脈絡,並也讓過去我們討論過、檢討過的事務,經由這樣培訓的課程設計,可以更有效的發揮其應有的效果。

 

l   結語

    兩年的英文營,不僅讓我找到自己一生的志趣,更讓我修正我本身自己性格的稜角,發覺自己以前從未發掘的潛能,很謝謝英文營主持人王瑞琦老師一路的拉拔,也很謝謝和我一起奮戰的團隊夥伴們,在過去這個讓我快速成長的一年,我們一起見證了英文營選才的變革、培訓的系統化、行政的秩序化與透明化、教學的精細化、團隊凝聚力的建立等等令人感動的成績。

 

英文營繼續精進的路,絕對還會繼續

    在未來的一年,我希望可以繼續用我所能報答這個讓我成長很多的團隊,也繼續在這個團隊之中,謙卑的學習求成長,我想我能試著做的幾項重要事務,除了人才培訓的更上一層樓、傳承系統的建立外,我也希望能把這個讓我驕傲的英文營試著帶回我們台灣的偏鄉,讓台灣偏鄉的孩子,也能夠體會英文營欲傳遞的各項教育意旨。

    回首今年這一段的旅途,我可以說又學習到了好多好多,與去年截然不同的心態,帶來了不同層面的成長體現,英文營生活,我想她絕對是我大學生活永遠難忘的精采一頁!

 

 

 

林育民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所碩士班三年級

一、前言

    與先前相比,此次參加2016年中國農村英文品格營的最大亮點,在於行前充實的培訓。到了福建莆田、四川成都的兩個營地後,雖然地點與學生不同,但卻面對相同的教學挑戰:如何經營班級?在此過程中,英文營行前的培訓,逐漸發揮作用。兩梯次參與英文營的志工夥伴們,皆能站在團隊的立場思考,並給予彼此嘗試、調整、成長的空間。回顧兩梯次的參與,最為深刻的體會,亦是班級的經營。要如何與學生建立信任,以及在其中抓出師生之間的距離,是一則充滿挑戰性,但又帶有成就感的工作。

 

二、行前訓練

    參與中國農村英文品格營的活動至今,營隊最引人注目的變化之一,是行前培訓的內容,一年比一年更為充實。2012年首次參加營隊時,行前的訓練為三個月,且內容著重於「語言藝術」(Language Arts)的教學方法。印象最深的,是當時參與的志工夥伴們,都費了好大的一把勁努力。到了試教的時候,才終於靦腆地上台,以帶動唱的方法教英文。2015年再次參加營隊時,培訓的時間,不僅拉長到了一個學期;培訓的內容,也不僅止於語言藝術教學法的講解,更引入了對中國農村的概略介紹、國際志工的經驗分享、志工培力與營隊建設的知識。

    以2015年為藍本,2016年英文營的行前培訓,同樣持續一個學期。與2015年不同的地方,在於培訓的內容,更著重於團隊成員的情緒調適、溝通。培訓的一開始,邀請受過黃維仁博士自我成長課程訓練,同時亦具有豐富志工服務經驗的查淑梅老師、盧信能老師,講授情緒管理、原生家庭、人際溝通的知識及技巧。課堂中的各種有趣的活動,讓參與志工服務的同學們更為瞭解彼此;同時,也慢慢地形成了團隊的默契。

    此外,延續語言藝術的試教訓練,2016年英文營的培訓,亦有了更為專業的突破。除了小組中的練習外,志工們更獲得了實際教學的經驗。透過與台北市實踐國中的合作,英文營的志工夥伴們,在六月時陸續出發,到校園裡參與課後輔導的工作,體驗教學的實際情境。站上講台、將自己準備的教案付諸實現,並藉此看見了學生的反應,令人深刻地瞭解到,教學工作前的教案撰寫、活動設計,一點也馬虎不得。在教案和活動上投入的努力,會立即反應在台下的學生臉上。當學生以充滿興趣的眼光,期待著能學到更多時,是台上的教學者所能收到的、最為欣慰的鼓舞。

 

三、教學挑戰

    在2016年英文營的教學活動中,教室的經營為莆田、成都兩梯次所面臨的共同挑戰。教室的經營,除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外,亦包括下列的兩個方面:與學生之間建立信任感、保持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莆田梯次在小班教學上,所面臨的教室經營的挑戰,為時間點的掌握。在開始英文營教學的前幾天,由於班上的學生十分友善、溫和,亦無像下課時打架等嚴重的衝突,所以在班級經營上,並沒有採取更進一步的措施。然而,待營期到了一半,學生和老師逐漸熟悉後,班級經營的問題,即隨之出現。最嚴重的,是班上調皮的學生,竟在放學之後,丟鞭炮嚇老師。在此之後,在小班的教學討論上,決定盡快採取教室經營的補救措施。

    由於教室經營的時間,開始得晚,所以我在面對這項工作時,即從事件隔天一開始的教學著手。在教學時,當學生做出不適當的行為時,我試著擺出嚴肅的表情,並明確地告訴學生,這樣做是不可以的。另外,我們也尋求王老師、莆田社區大學志工的建議與協助。莆田社區大學的志工,對社區孩童的教學,投入十分龐大的心力。他們非常清楚,每一位來英文營的學生的情況。因此,在得知我們班級經營的困難之後,莆田社區大學的志工,即利用下課的時間,分別找班上的學生過來懇談。最後,我們將大、小班的同學集合起來,由英文營的帶隊老師和社區大學的志工,嚴正的告誡學生,丟鞭炮是一個危險的行為。

    成都梯次的小班教學,在教室經營上所遭遇的挑戰,是團隊之中角色的分工。由於莆田梯次的經驗,到了成都之後,我和團隊的成員,一開始就著手班級的經營。在第一天上課時,學生們若出現不適當的舉動,在小班教學的老師們,都會適時的制止。然而,在教室經營之中,總會遇上需要有嚴肅的老師上台,震懾學生的時候。這時,由誰來擔任這樣的角色,就是一門大學問了。在還不確定和學生之間的信任感之前,教學者往往會猶豫:如果在這個時候,就對學生大吼大叫,是否會導致學生討厭老師?要是這樣,那該由誰來當那一位可能被學生討厭的老師?

    在經過小班的教學討論,並問了大班教學團隊、王老師的建議後,我開始接下這一份工作。做了幾天後,我注意到一件事:比起在莆田,我面對學生時,嚴肅和輕鬆的氣氛的收放,做得更為熟練一些。到了後來,當班上的學生見到我臉色不對時,會逐漸的收斂起來,安靜地聽台上的老師說話。更令我有所收穫的是,當一位嚴肅的角色,並不會妨礙到學生對我的信任。當我擺出有趣的表情、帶動輕鬆的教學活動時,學生也願意和我同樂。這是我在先前英文營的教學中,從未如此深刻體會過的。

 

四、團隊合作

    團隊的合作,是2016年英文營的亮點。隨著教學環境的改變,莆田、成都梯次的團隊合作,呈現了不同的風貌。

    莆田梯次的團隊合作,其最明顯的特色,在於經驗的交流。參與莆田梯次的志工之中,有兩位在七月初先到靈寶服務的夥伴。在每天的大、小班全體教學會議中,這些夥伴會分享在靈寶時的教學方法、活動設計。同時,他們也會傾聽其他成員的想法,瞭解莆田當地的條件、教學上的挑戰。在教學經驗的交流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對學生學習狀況的細緻掌握,以及活潑有趣的班級活動。在學習狀況的掌握上,靈寶梯次的夥伴,引入了每天詢問各班的教學老師,並請他們用具體的分數,標記學生學習程度的制度。以分數作為指標,能讓老師清楚地掌握每一位學生的狀況,並在分組教學時,補強學生的弱點。另外,活潑有趣的班級活動,除了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亦能紓解營隊最後背歌時,學生所面臨的壓力。在這些班級活動中,十分需要老師的融入。老師越投入遊戲的情境,做出來的動作就越有趣,學生的興趣、參與度就越高。

    成都梯次的團隊合作,其特色為大、小班教學的協調。由於大、小班的音鏢課,都由王老師負責,因此兩班必須協調教學時間。在成都梯次中,明天的詳細教學流程,由大、小班各自的教學會議決定。當兩班音標教學的時段,有所衝突時,大、小班的志工,都能夠盡快通知彼此,並商量出一套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此外,在成都梯次當中,為了使生活教育更與英文結合,所以在歌曲的教學上,同樣需要大、小班的配合。以健康主題的生活教育為例,由於計畫與英文的刷牙歌搭配,所以在同一天的課程中,兩班都必須教到這一首歌。對此,在全體教學會議上,兩班的志工彼此討論,最後擬定出了方案:大、小班分別在早上教完刷牙歌;然後,在合班的生活教育中,再一起複習歌曲。

    莆田與成都梯次的團隊合作,雖有各自的亮點,但它們仍有共同的地方:給予團隊成員嘗試的空間。在莆田梯次中,小班在教室經營上面對挑戰。對此,小班的志工們,接連採取了不同的方法。這些方法,有它成功之處,亦有不足的地方。小班的志工們,都能儘量包容不足之處,給予彼此改進的空間。在成都梯次中,小班的教學,仍舊面臨教室經營的挑戰。但是,小班的志工們同樣維持包容的態度,讓彼此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並從中改進。兩梯次的志工,對成員嘗試新方法時,所展現的包容,是十分難得而可喜的。

 

五、參與心得

    這次參與2016年的中國農村英文品格營活動,讓我收穫最多的地方,在於體會到教室經營的重要,並從中摸索到了自己的一些初步的方法。教室的經營,不單要帶起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藉由學習,進而信任老師;同時,老師也必須懂得調整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輕鬆的時候,老師可以很有趣,逗學生笑;在嚴肅的時候,老師必須明確地讓學生瞭解,要尊敬台上的講者,並反省自己的行為。在這一部分,同行的志工夥伴,以及莆田社區大學的志工,都不吝嗇地傳授我相關的想法與技巧。印象最深刻的,是莆田社區大學的志工對我說,在課堂之外,當你要和各別的學生,討論嚴肅的問題時,可以運用提問的方式。嚴肅地詢問學生,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最後,在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一個原因和作法,到底合不合理?有什麼方法,可以補救?這一套方法,和英文營行前培訓中的情緒管理,竟有許多相通之處。想到這裡,還真令我為之驚喜。後來,我將陸續聽到的教室經營的方法,運用在實際的教學中。一開始嘗試的時候,做起來還有一些生硬。到了後來,逐漸摸索到自己的方法,能在輕鬆和嚴肅之間轉換時,我終於瞭解到:原來對學對學生嚴肅的結果,反而是愉快的。學生因為能守得住規矩,在全班遊戲中,老師才不必時時中斷活動,只為了管秩序。活動的流程順暢,學生就會玩得愉快,享受到全班遊戲的樂趣。這一番體會,著實打開了我在教學上的視野。

 

 

 

李瑩

大陸志工

    今年暑假,在匯智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實習的期間,我有幸參與了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師生組織開展的「大陸農村英文營」項目,並且在英文營中擔任課堂助教。

    我和團隊的成員們每天早起給小朋友們上課、教唱英文歌曲,晚上則和大家開總結會議和規劃第二天的課程。雖然英文營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非常充實、收穫很多。我將結合英文營的經歷,和大家分享我對政大師生團隊的感受和對自己的反思。

 

一、對團隊的印象

在十天的相處過程中,我對政治大學英文營團隊的印象具體如下:

    第一,對教學的熱忱:對於團隊,我的第一印象是一群來自台灣的對公益教育抱有熱忱和鑽研精神的團隊。王老師和凌老師雖然是長者,但是也依舊全身心投入英文營的教學和管理中,來自政治大學的同學們也都耐心且專注,他們剛剛結束上一個梯次的英文營,卻依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到這一次的教學活動中來。

    第二,英文學習和品格培養並重的教學理念:英文營經過發展已經變成了現在的「英文品格營」,品格教育始終是貫穿在教學過程的。比如,在設計學習獎勵制度的時候會充分考慮能否激發學生突破、超越自己而非助長他們和其他人互相攀比的心態;放學後的魔法小課堂也有通過不同形式提升學生的環保、健康和安全等方面的意識。

    第三,對後加入成員高效率的培訓:張帆老師,園園學妹和我三個人是本梯次新加入的成員。抵達學校的當天下午到第三天,我們一直在學習教學歌曲以及熟悉營會的教學內容和流程。培訓的節奏比較緊湊,中間不太有休息的時間,正是這種連貫的培訓讓我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和大家一起投入到教學的氛圍中去。而且,王老師和其他團隊成員對我們是包容而信任的,他們相信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學會歌曲並跟上節奏,這讓我在團隊中感到舒適而自在。

    第四,及時總結反饋的慣例:每天的教學結束之後,團隊都有一次總體會議和一次分班會議,總結每天的教學狀況並梳理第二天的教學流程。除此之外,在最初幾天,下課時間我們都會聚在一起,針對一些臨時發生的狀況進行討論並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第五,良好的團隊協作:我被安排成為英文營大班的助教老師,主教和助教老師之間配合得很好。兩個主教老師負責主要教學,其中一個主教老師更是擔任了班級Leader的角色,他能夠積極維護班級秩序並動員學生的學習熱情。作為助教的我,則是協助主教老師進行小組教學、維持課堂秩序並檢查學習任務。張帆老師同為助教,她給了我很好的示範:上課的時候她總會走到哪些羞於開口或者開小差的小朋友身邊,蹲下來和他們一起唱歌念課文;在課堂秩序不太好的時候,她也會很好地維持秩序。

    第六,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漸進的教學梯度:我覺得英文營和其他營會最重要的區別就是它的教學目標和理念。英文營是針對農村地區高年級小學生而開設的,主要通過教唱英文課的形式來激發孩子學習英文的興趣並教授標準的英文發音。王老師說過,這些小孩子時間久了可能不會記得這些歌、也基本忘掉我們教的音標,但是他們可能通過英文營體會到學英語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以後在學習的過程中碰到這些單詞和發音方式,也多少會有一些印象。王老師的這些觀點讓我很感動——對啊,我們不可能成為這些孩子的Hero,也沒有能力改變所有,但是他們成長中那些進步的點滴裡有我們的痕跡,已經很珍貴了。

    感謝這次營會,我很榮幸能夠加入這樣優秀的團隊,認識了一批優秀的朋友。在英文營項目中,我看到了許多優點,當然也有自己不成熟的小建議:

    首先,我認為團隊協調的效率可以提升。團隊總是在及時反饋,但是開會的時候大家各自發言,對於一些有爭議或者比較複雜的問題,一直採用對話的形式,容易產生誤會。但是張帆老師後來採用了板書和圖示的形式,使得問題的討論變得更加高效了。

    其次,我認為部分規制是具有可複製性的:比如給小朋友設置的貼紙獎勵制度——由於不同的任務獎勵不同,不同的獎勵之間需要換算,對於如何換算團隊內有一些分歧。在溝通協調下,大家還是就如何換算獎勵達成了一致。我認為,什麼任務拿什麼樣的獎勵、獎勵之間的換算比率其實是可以固定下來形成文字材料供後續的營會參考的,純粹依靠口頭討論容易產生分歧。

 

二、對「社區調查」小課堂的回憶

    因為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問題,這次營會的「社區調查」並沒有在校外開展,而是採用了課堂教學的模塊。經過大家的討論,我們把「社區調查」課命名為「魔法小課堂」。魔法小學堂上,我負責的是「零食大揭秘」課堂的教學。「零食大揭秘」的目的是教會大家辨別零食的健康程度,從而做到少吃垃圾食品,促進身體健康。

    在課堂上,我和其他兩位老師組織小朋友們討論零食相關的知識,通過繪畫畫出自己喜歡的零食,並且根據幾天所學的知識為收集到的零食包裝打健康等級分數。

    但是我經驗不足,在組織小朋友討論問題的時候沒有做到循循善誘和按邏輯順序提問題。我後來才醒悟:英文營的「社區調查」雖然是帶領小朋友學習,但是和自己平時的調查也沒有太大區別——先提出感興趣的問題,然後查閱資料,再提出相關假設,然後根據假設設計調查方法和步驟,而後進行實踐調查得出最終的結論。

    可惜的是,我一開始並沒有採用像繪畫一樣的有趣的方式引導小朋友,所以導致有些同學興致不高。後來在會議中借鑑了其他組的經驗,才調整了教學方法,幫助小朋友在繪畫和設計中輕鬆愉快地學習了知識。另外,由於對小課堂的把握不足,我們對相關知識的蒐集和整理工作並不豐富和系統,對具體的知識(比如添加劑的種類和作用,怎麼看營養成分表)並沒有學習得很細緻。這也是我作為老師自己沒有事先學習這些知識的緣故。

    第一次做老師,沒想到有些事情並不是我想像中那麼簡單。對待小朋友必須循循善誘,激發他們的興趣,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講到這裡由衷讚歎,王老師希望通過辦英文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的是非常智慧的行為!因為孩子們一旦有了興趣學習動力是無窮的。但是我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教學方式有些呆板枯燥,這是我最需要改進的地方。

 

三、對自己的反思

    在這次英文營中,我是大班的助教。在培訓的時候,靖陽同學就說過助教的任務包括協助維持課堂秩序,幫助發現弱勢或者比較調皮的學生,在分組教學的時候帶領小朋友練歌等。協助和配合主教老師的教學,需要專心和用心,發現主教老師和小朋友的需求。

 

經過一週的實習,在觀察和記錄中有許多體悟,總結如下:

1.積極瞭解項目宗旨目的。這次英文營項目的團隊是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的師生,我們則是四川大學的社工實習生。英文營項目有它自己的宗旨和目的,我們作為中途加入團隊的成員,必須積極去瞭解這些,才能明白他們具體的行動思路。比如他們對待學生會有一套具體的獎勵制度,制度的設計力求體現公平和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英文營每天下午都有魔法小課堂,設置這一堂課是為了給孩子們增加健康、安全、環保等方面的教育,這就把營會從單純的英文營擴展到包括品格教育的營會了。

2.努力學習,跟上團隊。我和學妹在正式開營前兩天加入團隊,教學的歌曲全部要臨時學習,以便我們接下來可以獨立帶領學習小組。一開始我很擔心自己學不好,也教不好,但是漸漸地,歌聲從最開始的懷疑緊張到後來的放鬆自如,動作從開始的侷促到後來的自然,我還是克服了原先膽怯害羞的情緒,也非常感謝團隊小夥伴的幫助和鼓勵。

3.教學要細緻、負責。作為助教,我有兩天負責講解習題。但是由於自己沒有仔細閱讀書本上的材料,兩次都出現錯誤。雖然老師寬慰我說沒事的,但是真心非常慚愧。這件事情提醒我自己是一個粗心的人,而且對於一些沒有絕對把握的事情卻憑自己的經驗去教學,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希望自己能夠引以為戒。

4.學會及時溝通和調整。因為不同地區的孩子英文水平是不一致的,在上課的前兩天,幾個老師下課常常聚集在一起,根據上節課的狀況商量接下來如何調整教學內容。我其實是一個機動性比較差的人,在教室坐了半天才發現大家已經在教室外討論了,在以後的團隊合作中,需要注意改進這一點。

    在這次英文營中,最觸動我的,就是政大師生不遠萬里奔赴全國各地開展英文營的熱情。他們是一群有愛、有情懷的人,他們溫和而有力量,他們讓我感受到諸多美好善良的品格。「流淚撒種的人必歡呼收割」,王瑞琦老師在英文營中用這句話鼓勵小朋友們,我覺得在英文營活動裡,政大的師生也是一群「歡呼收割」、滿載而歸的人。

 

 

 

邱圓圓

大陸志工- 四川大學學生

     在本次英文品格營中,我扮演的是一個協助帶領者、觀察學習者,即一個助教的角色。助教的主要任務在於:維護課堂秩序,協助主教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觀察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尤其是較為弱勢和較為強勢的學生,在團隊會議時給予反饋;在學生遇到困難(包括學習和生活上的)時給予及時的幫助,幫助其學習任務和目標的完成。

 

對於本次活動,我的感想如下:

一.團隊總體感受:

1.對於教學事業有無限的熱愛。英文營起源於一次無意的發現,老師在外做其他調研時發現了農村學生對於英語學習的匱乏,由此引發了英文營的創辦,至今已走過了幾年的歷程。能夠公益性地堅持這麼多年,與其內心的熱忱不無關聯。

2.具有極高的教學技巧和專業性。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團隊的帶領者王老師,她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將枯燥的英語學習運用技巧後吸引同學跟上教學思路。同時在處理師生關係、調解同學之間矛盾的時候也極具技巧性。

3.教學具有創新性。團隊可以將性格、習慣教育等貫穿於教育的始末,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養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同時打破了傳統的英語學習方式,用歌曲的方式教英語,帶給學生極大的新奇。在聽、唱的基礎上結合動作表演,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記憶。將生活教育、社區教育也跟課堂教育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同時提升自身素質。尤其是與家鄉聯繫在一起,可以讓學生及其家長在城市生活的同時不忘記家鄉不忘本。

4.良好的團隊協作和分工。其基礎在於及時的溝通。在每晚的會議上,團隊會就當天學生的表現、教學進度的完成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每個成員也會就自己在團隊裡看到的情況及時反饋,對於出現的問題及時討論處理。同時會安排第二天的流程和具體人員的分工,清晰明了。團隊人員之間默契度也很高。在主教偶爾出現冷場或尷尬的時候助教可以及時出來化解,配合默契。

5.對於學生的鼓勵和關懷。這是每一個老師都能做到的,但是團隊的人員做的更為細緻周到。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尤其注重在處理問題時的公平。同時一直強調要重視關懷較為弱勢和內向的學生,讓他們有更多的表現機會。在學生玩耍受傷或者是學生之間有小矛盾的時候,團隊人員都能及時地進行處理。

6.高效靈活地處理問題。團隊在最初就有了一套關於此次英文營的完整細緻的方案。但在到達當地學校之後,與實際情況有較大差距,團隊及時修改了之前的方案,如之前的社區探險活動,因出於安全考慮不適合帶學生走進社區,便改為了家鄉尋寶等分享活動。同時在每晚的會議上回具體討論出第二天的行程,但在面對意外情況時團隊成員均能根據變化及時有效地作出調整,充分體現了團隊人員的專業性。

 

二.對於魔法小學堂的感受:

     出於安全考慮,之前設計的社區大冒險活動沒有辦法順利進行,因此臨時改為了魔法小學堂,我認為這是辦的很成功的一次。跟社區大冒險相比,它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與興趣,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同時也更利於老師的管理。此次我跟靖陽一起負責的是鄉情:即分享自己的家鄉,通過學生回家與家長的互動交流,可以引發學生及其家庭對於家鄉的懷念,勾起心底深處的鄉情,通過畫畫的方式表達出來。在活動之前,我們就商討出了一套具體的方案流程。但是在具體進行的時候,發現情況與預想的有較大的出入,因此我們就放棄了最初的方案,根據學生的進度作調整。整個活動中,最難的地方在於引導學生描述自己的家鄉,因為最初他們不知道如何介紹自己的家鄉。第一節課的時候我們只是簡單地介紹了一下自己的家鄉作為示範,但是學生心裡對於如何介紹自己的家鄉還是很混亂,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因此畫也比較凌亂。但是第二節課靖陽通過畫心智圖的方式系統地介紹了他自己的家鄉,讓學生對於從哪些方面介紹、如何介紹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因此接下去的課堂進行的非常順利。學生在與我們溝通與同學分享時也有話可說。心智圖貫穿了整個小課堂。最後在結束時,學生反響很好,都表示願意再次參加類似的活動。

     與其說這是一個小課堂,還不如說是一個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一個小talk。在最初的時候其實我對於這個話題抱有懷疑。我覺得現在的孩子們對於這樣的話題不會有興趣,他們很少在自己的家鄉生活過,對家鄉不瞭解,對於家鄉也沒有很深的感情,因此做這個就不太有意義。但是我慢慢改變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是在最初讓他們選擇自己的家還是家鄉時他們全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家鄉。然後他們在交流分享的時候都表現出了對於家鄉的喜愛,Howard例外。但是雖然他說著很不屑於自己的家鄉,在我們表現出興趣的時候,他也很有興致地與我們分享,在最後海報結束的階段也幫助我們想出了「鄉情」這個主題詞,可以看出他也是享受這個階段的,他也是快樂的。結束之後我才明白最初我錯了。我們總是想要通過僅僅幾個小時的交流灌輸給他們熱愛、懷念家鄉的情感,這顯然做不到。但是我們做這個的目的首先是希望學生可以快樂地度過,發揮自己的特長與天賦,享受這個過程,而鄉情只是這個過程所帶來的附加品,其強烈或多少並不重要,並不是我們判斷這個活動成功與否的標準。最初的我本末倒置了。

      其設計在最初是好的。但是我們總是太有目的性地去做這個課外小課堂,我們總是注重結果的達成。它僅僅是一個課外的小活動,不能再以課堂內的要求來做。所以在做這個時,一個主題是必要的,但是在最初不要設定一個目標,也不要做過多的計畫和干涉,孩子們自由的發揮可以讓整個活動順利地進行下去,最後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關於自我的提升:

1.在進入一個團隊的時候,首先要瞭解其宗旨。在進入團隊之初,團隊的領導人員王老師就向我們具體介紹了團隊的起源、發展歷程及活動目標,讓我們可以最快地瞭解團隊理念,盡快融入團隊。

2.在策劃一項活動時,要預先設計好完整的方案和應急預案,同時要能夠根據當地的情況及時調整方案。

3.在帶領一個小組時,要重視公平,充分重視和尊重每一個小組成員的感受。如在團隊活動中一直強調公平。同時也應仔細觀察,注重與團隊成員的交流,注重其內心的真實想法並鼓勵其真實想法的表達。

4.在帶領小組活動時,要觀察出一個小組中積極的成員和性格內向的成員,讓積極的成員活躍小組氣氛,帶動其他小組成員。同時要多給處於弱勢的成員機會,鼓勵其突破自我。

5.注重遊戲與活動目的的有機結合,注重活動形式的多樣性與創新性,也要注重遊戲形式的多樣性,一種好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對於枯燥的內容感興趣。遊戲可以有效地推動活動的進行,同時也能拉進帶領人員和小組成員之間的關係。

6.要根據成員的不同性格和特質決定不用的帶領方式。如在帶小班(四年級)的學生的時候,不能曉之以理,只能動之以情。因為他們對於精神講話還不能充分理解。但在帶領大班學生(五六年級)時,精神講話就很有效果。同時還應具備足夠的耐心和體力。

7.設置一個獎勵或目標可以有效地激勵小組人員。如在夏令營活動中的貼紙獎勵等。同時在夏令營開始之際就告訴了學生最後一天的匯報表演,這樣同時給予了學生激勵和壓力,可以更有效地推動他們的學習。

8.量力而為,並不是所有目標都可以達成,都可以做到極致。此次夏令營中,有些學生程度較差,發音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雖然營隊最初的目的是改變學生對於英語的態度,糾正學生的發音。但是通過短短的英文營時間,的確做不到讓每一個學生都把自己的發音糾正過來,也不可能讓那些對於英語程度較差的學生有較大的提升,因此王老師一直強調不要苛責學生,要根據學生的程度有所調整。

 

但與此同時本次活動可能存在的問題在於:

1.這樣的教育方式與學校傳統教育的方式差異較大,在給學生帶來新鮮感的同時也有可能因為差異過大而導致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同時在學生回歸學校教育之後,可能會質疑學校的教育,在心裡產生較大的落差。再者這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大陸的教育系統來說在短期內不會是一種合適的方式。

2.在帶領人員之間交流時,應該明確話題重點和人員分工,在梳理完主線之後再和有關人員具體討論細節,同時借鑑示意圖等方式,這樣會比較高效。

3.老師有時候會站在大人的角度看問題,從而誤解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

 

 

資料整理並上傳:湯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