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考社區資源調查-生活環境

觀察紀錄者: 凌鳳儀老師、許自在同學

小天使: 胡中傑、牛新雨

    想要了解一個陌生的環境,並不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看,而是必須站在當事人的角度,深深刻刻地去體會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唯有從生活作息、周遭環境才能清楚的了解當地人的生活。這次來到了胡寨村,為了瞭解他們,我們也必須從他們的生活周遭找尋他們的生活足跡,「生活環境」主題也因此孕育而生,其中又細分為「廚餘」、「排泄物」、「水資源」和「垃圾」四個部分,下方將以牛新雨(受訪小朋友)家為例一一探討。

 

一、廚餘

    首先,吃的菜來自於自家的菜園,種類豐富,有土豆、豆莢等;肉品的部分,則是一個禮拜一次至鄰近村落的市場購買,一次便購買一整星期的份,當天吃不完的即冰在冰箱作保存。家裡的三餐皆由新雨的奶奶負責,而吃不完的剩菜多半會留在下餐繼續食用,少部分則會拿去餵狗或家禽,這部分的習慣有別於我們會將廚餘拿去回收的習慣。

 

二、排泄物

    廁所,是每戶人家庭院裡的坑,不管大小便都在同一個坑解決,直到快滿之際,便會將之挑去自家的田裡當作肥料來使用;當作肥料的過程中皆不經任何處理,直接使用。

 

三、水資源處理

    以前,家中所有的用水來自於庭院裡的井水,整家的生活都依賴這口水井;最近家中裝了新的管線,免費的自來水源來自於大棚,啟用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大大提升生活便利性;而不論是廚房、浴室等生活用水,使用過後都是直接流向房子外面,並無任何排水相關設施,也無經過任何處理便直接排放。

 

四、垃圾

垃圾問題也是此四個項目中最為重要的。走在街道上會看到有不少的垃圾遍布,但是越往叢林或農地走,會發現垃圾堆積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在地勢較低的地方堆積愈來愈多,慢慢形成一個個垃圾坑;聽小朋友提到無數個垃圾坑,其中以「南坑」規模最大,裡面的規模尤其可觀。為甚麼村里的人不太喜歡把垃圾到垃圾桶呢?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村中垃圾桶擺放的位置不多且較分散,所以大家懶得拎著一堆垃圾去丟,而選擇住家較近的「坑」來丟置;但這並不表示村中沒有人在收垃圾,每星期一、四早上7:30在幼兒園門口會有騎著三輪車的人固定來收,但是調查期間因為正值暑假期間,收垃圾的時間不固定,所以無法觀察到此現象,蠻可惜的。